关于描写少林寺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少林寺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少林寺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少林寺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少林寺的诗句
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饰。
造山丽如符,长流禁似带。
海气百重楼,崖松千丈盖。
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
一枝春·嵩山少林
茂密丛林,纵山峦、五乳奇峰环抱。春芳少室,碧翠雾腾云绕。禅宗寺院,历朝代、尚留瑰宝。观胜景、幽静清玄,浅黛势承妖娆。
松涛竹风未老。秀登封、武术神通精妙。中原腹地,幸得达摩传道。功夫技艺,渐开创九州骄傲。弘佛法、百炼深修,盛隆古庙。
少林寺
是处由来初地,会心都契法源。
岩是水出嵌隙,路转人度松门。
少林名自少室,是一是二堪参。
忽座壶中天半,下临万壑千岚。
俯仰似沾花雨,布施非为福田。
幽门自彼无俗,山林于我有缘。
七绝·少林游
古刹名山眼底收,还寒时候少林游。
最怜小子武姿美,步步高机影永留。
少林寺
丁星缀紫茸,烂漫纷红叶。
北山鲜移文,西域饶梵筐。
少室本同名,跋陀倘能接。
七律·游少林寺
嵩山一派气茫茫,二月烟霞入画章。
三圣堂前碑迹老,十方化外柏松苍。
俗尘哪处求清静,山寺如今笑拥攘。
且管佛前香一柱,任由他议短和长。
吾今会得逍遥义,懒访曹溪同少林。——刘克庄《再和·世味浇漓酒趣深》
看取少林诚长老,死生林下伴寒斋。——刘克庄《石塘感旧十绝·中军晚岁甥辞去》
深碧非少林祖,暴赤疑归宗僧。——刘克庄《左目痛六言九首·深碧非少林祖》
既具顶门眼,逐得少林髓。——刘克庄《南山感旧·既具顶门眼》
塔藏共礼熊耳骨,壁观谁得少林髓。——刘克庄《达摩渡芦图》
薄暮投少林,漱濯整冠帻。——梅尧臣《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感叹希深师鲁子聪几》
黄公垆下曾知味,定是逃禅入少林。——黄庭坚《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世态已更千变尽》
缪传黄梅钵,未印少林禅。——黄庭坚《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
却面少林墙,衣钵一万贯。——黄庭坚《玉泉长老不受承天衬因作颂》
家人但讶少林观,乡里不知颜子贫。——张耒《喜七兄疾愈二首·净名居士本非病》
慧可忍寒真觉晚,为谁将手少林叉。——王安石《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惠施文字黑如鸦》
饭从香积取,花续少林开。——宋祁《赠楞严舒上人》
岣嵝峰前*寺,少林阁后访碑轩。——项安世《丙寅*寺阅前贤碑板有感》
万里西来坐少林,灯灯相续至如今。——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万里西来坐少林》
灵灵不昧寂而知,衣钵少林分付可。——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朔风拂旦吹秋过》
二祖不短,少林不长,相传笑杀威音王。——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仲秋渐凉》
少林之默无他说,黄梅之舂不识书。——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太行盘纡》
少林九年兮,痴坐凄凄。——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瀛涵崧镇》
少林何曾说话,曹溪不识文书。——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默默工夫》
渊默心传诸佛体,家风独许少林曾。——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白云无根》
少林祖师兮岂会唐言,黄梅行者兮不识横画。——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发衰雪白》
蚌含明月兔怀胎,勘破少林传底句。——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心心无住》
默学少林,静全本心。——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默学少林》
寥寥冷坐少林,默默全提正令。——释正觉《颂古一百则·廓然无圣》
鹫岭岂传迦叶,少林那付神光。——释正觉《偈颂七十八首·恰恰无绫缝》
少林传灯,灵山授记。——释正觉《偈颂七十八首·麟龙不为瑞》
少林之传默默,灵山之笑欣欣。——释正觉《万寿晖长老写师像求赞》
坐照少林墙面意,湛明心地莹如冰。——释正觉《出康庐渡江淮山拜诸祖塔道中作》
大乘气遥,少林春早。——释正觉《六代祖师画像赞·初祖达磨禅师》
五叶少林春,家风未湮没。——释正觉《箨庵颂》
若是少林禅,达磨自不会。——释道行《偈十首·从上宗门事》
书斋大肃条,四面少林麓。——洪皓《次三月望日出游》
翻思少林九载面空壁,千古万古知谁知。——释明本《送断崖禅师游五台》
常思达磨老,九年守少林。——释印肃《偈颂三十首·腊月三十夜》
少林寺简介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积约57600*方米,现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2010年8月,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游少林寺 沈佺期
长歌游宝地,
屣倚对珠林。
雁塔霜风古,
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
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
山蝉处处吟。
沈佺期诗鉴赏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县西,少室山北麓,创建于魏太和二十年。是中国禅宗初祖印度高僧达摩面壁九年之地,为国内有名的佛寺之一。
首联是概写游寺。诗人踏着歌声来到这所佛门宝地,仔细地观赏了寺内清幽秀美的园林景色。“宝地”、“珠林”,都是出自佛经用语,所谓“黄金七宝为地,摩尼珠为林”。少林佛殿及其幽美园林风光也由此不言自喻。“长歌”二字,表现诗人当时畅游的欢快心情。次联进而描述寺内两处重点景物。一处是古老的雁塔。雁塔原是印度古代佛教僧人为舍身救饥的雁王立塔纪念,出自佛经故事,后世相传成为佛寺的重要建筑。另一处为龙池,指寺中有名的九龙潭,潭水很深,据说有九龙蟠聚其下,“霜风古”、“岁月深”,两句上下交织成文,说明雁塔之古是由于岁月之深,而龙池之深也是因为霜风之古,三联再写遍游以后的时间变化。两句说,青赤的园林在雨后斜阳里,被清水洗过,显得分外明亮;碧色的殿宇也因秋阴延展逐渐蒙上暗淡的色调。“澄”、“下”两字写时间转移动景,最能生动传神。“夕霁”和“秋阴”,既点时间,又指季节,自然引出尾联的“晚霞”与“蝉噪”。霞彩满目,蝉声盈耳,结得声色并茂,何等尽兴快意!此时的蝉声相送,同首联的长歌来游,前后相应,主体与客观协调一致,早晚一片欢愉场景,诗人畅游的欢快心情,也跃然纸上。
此诗前半部分写入寺游赏古迹,抒写诗人对少林名刹的敬仰心情。后半部分述游赏过程中景色变化,以及归路晚景之绮丽,显示诗人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写景抒情的精巧笔致。沈佺期是唐初有名的宫廷诗人,也是完成律诗定型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们写诗的特点是:“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新唐书·沈佺期传》)按此标准与前代山水诗比较,无论从构思、写景、音律,形式和语言各方面看,这首诗都可说达到后来居上的胜境,实为唐初和沈氏五言律诗的代表佳作。
整理:zhl201612
描写少林寺的诗句
满庭芳·少林寺
古刹千年,
岳中雄居,
古今人物风流。
历霜经雪,
云破月如钩。
一旦狼烟四起,
义旗举、虎视瀛洲。
驱敌寇,
精神抖擞,
生死未封侯。
青山埋烈骨,
塔林耸立,
鹭去鸥留。
幸此身无恙,
欲说还休。
看取宝刀安在?
空惆怅、壮志难收!
愿今后,
世界清*,
猿鳖共春秋。
七律·少林寺
达摩传教祖庭辟,
翠柏苍松掩少林。
武术精深拳谱绘,
禅宗奥妙墓碑寻。
十三和尚救唐主,
五百僧人献佛心。
清帝康熙名匾赐,
众生普渡听纶音。
七律·嵩山少林寺
嵩岳巍峨隐紫烟,少室秀丽瑞云闲。
钟声袅袅余音绕,流水淙淙禅意牵。
僧众英雄豪气在,武林功夫美名传。
喜看佛界后人继,四海五洲结善缘。
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饰。
造山丽如符,长流禁似带。
海气百重楼,崖松千丈盖。
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
一枝春·嵩山少林
茂密丛林,纵山峦、五乳奇峰环抱。春芳少室,碧翠雾腾云绕。禅宗寺院,历朝代、尚留瑰宝。观胜景、幽静清玄,浅黛势承妖娆。
松涛竹风未老。秀登封、武术神通精妙。中原腹地,幸得达摩传道。功夫技艺,渐开创九州骄傲。弘佛法、百炼深修,盛隆古庙。
少林寺
是处由来初地,会心都契法源。
岩是水出嵌隙,路转人度松门。
少林名自少室,是一是二堪参。
忽座壶中天半,下临万壑千岚。
俯仰似沾花雨,布施非为福田。
幽门自彼无俗,山林于我有缘。
七绝·少林游
河南嵩山少林寺好玩吗
嵩山少林寺好玩吗?少林寺(ShaolinTemple),位于*河南省登封嵩山五乳峰下,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佛教禅宗祖庭,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少林寺属国家5A级旅游景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少林寺、“天地之中”等8处11项历史建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没去过的朋友跟我们一起来看看游客是如何评价的吧。
嵩山少林寺简介: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南麓,嵩山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各拥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寺处少室山脚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少林寺,又名僧人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汉传佛教禅宗祖庭,始建于495年(北魏太和十九年),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法,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供给衣食,此后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声名大振。
达摩被称为*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称为禅宗的祖庭。
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崇高”。西周时称“岳山”,周*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少林寺在唐朝时期,享有盛名,以禅宗和武术并称于世。民国时期被军阀石友三几乎焚毁殆尽,现任少林寺方丈是释永信。
少林寺好玩吗?
1、嵩山少林寺,这里是少林弟子苦练武功的地方,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付出多少心血,撒下多少汗水,才能练就一身绝世少林功夫,殿堂地上有着许多深深的坑,那是少林弟子常年苦练马步踩踏出来的深坑,真是令人难以想象。自古以来,少林功夫就美名远扬四海,五洲赞颂不绝。
2、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里,少林派都是不得不提的名门正派,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也是在世间流传了多年。现代的少林寺更是香火兴盛,只可惜在那个更像是商人的主持带领下,少林寺被称为少林有限公司可能更为妥当。
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名鼎鼎造成的是多灾多难现存的少林寺古迹不多。可悲。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在这里听不到暮鼓晨钟和经声佛号我所见的都是世间名利客和苦海梦迷人。可叹。
4、少林寺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商业气息也很严重,里面有很多散导游。不过值得一去,毕竟少林的名气太大了。里面的建筑大多是**后新修的,里面名人碑刻和文物古迹还是蛮多的。由于是佛教寺院,去之前还是先了解点佛教知识,不然真的只有走马观花了。
5、对于这里,感觉还是有点失望的。从洛阳的汽车站有车到这里,不到两个小时,下了车再走一段就到了,景区门口会有一个武术学校的小朋友们在表演,好像就是上过春晚的那个吧,进了景区大门还要走好一段路的,才能到寺庙,也可以选择电瓶车直接进去。里面有的景点可以上山,我们去的达摩洞,坑爹的一段路,路上景色也不好,中间只有一个地方可以买点水和吃的,15还是10元一桶方便面,还都是假冒的“康帅傅”……很是无语的,黄瓜什么的好像都5元一根吧。我们去的时候三皇寨在修,也去不了。从山上下来都累的不行了,听说有的景点上山的.路直接就是土路。下来之后直接坐电瓶车到了门口。在少林寺的停车场有很多回洛阳的车,慎重选择正规车辆。
6、确实商业化很严重很严重,而且少林寺没有想象中的大,少林寺属于典型的鸡肋景点,就是名胜超级响、但花了这些钱来看看,会觉得也就这样而已。这里玩的韩国人很多。景区大门口有很多武校的孩子在操场上练功。个人觉得少室山的三皇寨很漂亮,花时间去三皇寨会比去少林寺更值得。
7、一般般了,还不如爬山好玩,我是早上从南门进来,没要钱,中午到少林寺,给小门捐款30进的室内,从北门出来时在路上捡一张门票,然后看的室内武术表演,室内要门票其实和室外差不多。第二天早起爬太室山,有门票的,早去没有。感觉也不错。
拓展阅读:河南嵩山少林寺旅游攻略
门票·开放时间:
100元/人。景区包含少林寺寺庙,塔林,初祖庵,功夫表演。
开放时间:
8:00—17:00。
交通概况:
在郑州各长途客车站,都有发往登封的班车。
少林寺简介:
少林寺全称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
少林寺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声誉显赫的禅宗祖庭,少林功夫的发祥地,位于登封市西12公里处的嵩山五乳峰下,是嵩山风景区的主要核心景区之一。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因其建于嵩山少室密林之中,故定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在少室山五乳峰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传禅宗。至此,少林被称为“禅宗祖庭”。唐初,少林寺志坚、昙宗等十三棍僧,在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立下汉马功劳,得到了李唐统治者的赞誉和封赏。在此期间,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极快,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称,少林功夫也从此美名远扬。明代达到鼎盛。民国时期,军阀石友三放火烧毁了少林寺的大部分建筑,千年基业毁于一旦。新*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少林寺雄风重振,特别是1982年一部《少林寺》电影,使少林寺、少林功夫风靡世界,成为河南乃至世界的一个顶级旅游产品。 少林寺自建寺以来,禅、武、医举世闻名,经久不衰,沉积了丰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曾先后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是名副其实的中原旅游明珠,华夏旅游胜地。
【少林寺主要景点】
少林寺的历史久远,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法。以后,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声名大振。达摩被称为*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称为禅宗的祖庭。禅宗修行的禅法称为“壁观“,就是面对墙壁*。由于长时间盘膝而坐,极易疲劳,僧人们就*武锻炼,以解除身体的困倦。因此传说少林拳是达摩创造的。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就扬名海内。
1673年,少林寺派人参加战争,帮助康熙皇帝打赢了一场战争,但是,随后康熙命蒙古八旗进攻少林,少林寺被夷为*地,有五名僧人逃了出来,据说加入了天地会。右图为少林僧人在寺门前表演少林功夫。
少林寺在鼎盛时期,7进院落,规模很大。可惜在1928年,军阀混战,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把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钟楼等主要建筑统统毁于一炬;许多珍贵的藏经、寺志、拳谱等烧成灰烬。现在还存在的建筑有山门、立雪亭、千佛殿等,其他建筑正在陆续恢复中。
千佛殿内供毗卢佛铜像,因此亦叫毗卢殿。殿内砖地上还保存着20多个直径约4。5厘米的洼坑,是往昔寺僧练拳*武时的脚坑遗迹。脚坑分布方圆不大,呈一条线状,这是僧人刻苦练功的见证,也说明少林拳的所谓“曲而不曲,直而不直“的特点。千佛殿东侧的白衣殿,三面墙绘有少林拳谱壁画,壁画长约20米,很生动地表现少林寺和尚练拳*武的情景。
山门
为少林寺大门,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山门上方横悬康熙御题长方形黑金字匾额,上书“少林寺”三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山门的八字墙东西两边对称立有两座石坊,东石坊外横额:“祖源谛本”四字,内横额“跋陀开创”;西石坊内横额:“大乘胜地”,外横额:“嵩少禅林”。山门的整体结构配置高低相应,十分和谐。
天王殿
位于碑林的尽头,以供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而得名。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
在山门和天王殿之间,有一条长长的甬道,道路两旁就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这里共有20多通历代石碑,如“宗道臣归山纪念碑”、“息息禅师碑”等。在道路东侧有一长廊,廊内陈列有从唐代到清代的名碑100多通,有碑廊之称。
大雄宝殿
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原建筑毁于1928年,1986年重建。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悬挂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宝树芳莲”四个大字,屏墙后壁有观音塑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整个建筑结构合理,雄伟壮观,气宇轩昂。
钟楼、鼓楼
坐落在大雄宝殿的两侧,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两座楼均有四层,造型巧妙,巍峨雄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珍品。原建筑毁于1928年。后来在1994年和1996年,当地*按照两楼原先的样子重新修建,沉寂*70年的晨钟暮鼓,又重新在中原大地回荡。
立雪亭
建于明代,1980年重新修缮。相传这里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殿内神龛中现供奉达摩祖师的铜坐像,是在公元1531年(明嘉靖十年)所铸。龛上悬挂的匾额“雪印心珠”四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字体遒劲,气势豪迈。此殿现为寺僧日常做佛事的场所。
千佛殿
位于立雪亭后面,又名毗卢殿,是寺内最后一进大殿。殿内的壁画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画中的珍品。大殿背面及东、西两墙壁上都绘有彩色壁画,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罗汉毗卢图”,色彩艳丽、构图和谐,衣袂飘飘,展示了唐代壁画的极高水准。殿内正中还供有毗卢佛铜像和白玉释迦牟尼像。
方丈室
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公元1750年,清朝乾隆皇帝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故又称“龙庭”。室内有1980年日本所赠的达摩铜像,东侧立有弥勒佛铜像。墙上的一幅“达摩一韦渡江图”,画面布局合理,形象生动、逼真,线条细腻柔和,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地藏殿,白衣殿
千佛殿的西厢为地藏殿,东厢为白衣殿。白衣殿内供奉白衣观音铜像一尊。殿内三面墙上绘有彩色壁画,均系晚清所制。北面和南面绘的是众僧徒手和持械练拳*武的动作,所以千佛殿亦称拳谱殿或锤谱殿,北面山墙上绘湛举和尚在殿前指导僧徒拳赛的情景。后壁北端二间绘“十三和尚救驾唐王”与“活捉郑将王仁则”的传统故事。神罩两侧绘制的是降龙伏虎图,东北和东南壁角是文殊骑青狮和普贤骑白象等。
塔林
寺西300米处,有一片宏大的古塔群,这是安葬历代高僧、住持、大和尚的坟墓,占地约1。4万*方米,共有唐、宋、金、元、明、清历代250多座砖塔和石塔,为我国最大的塔墓群。塔从一级到七级,为四、六、八角,也有柱体或锥体,空心实心均有,大都雕刻塔铭题记。塔林是我国研究砖石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此外还有斋堂、僧舍、禅堂、练功房等,但尚不对外开放。
相传达摩祖师从海上经广州、南京,然后“一苇渡江”来到嵩山,在少林寺广召信徒,弘扬佛法禅宗,从此确立了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的地位。到了唐代,少林寺又因一段“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而声名大振,在唐王的特许下,少林寺可以拥有僧兵,自成体系的少林武术于是成为中华武术的代表之一。
《新少林寺》里的经典台词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都可能会用到台词,台词是我们在表演时候的对白、旁白、独白等。你所见过的台词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少林寺》里的经典台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1、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在人间走一回,不如不来亦不去,亦无欢喜亦无悲。
2、迷途知返是勇者。
3、做饭也是修行。
4、金子和烂泥哪个更有价值?
俺猜金子吧。
要是给你一粒种子呢?
5、我知道,我们没有办法再在一起了,但是,我很喜欢现在的`你。
6、你得到的远远超过你所需要的了,住手吧!
7、心无畏惧,远离颠倒梦想,心善,处处是净土。
8、烦恼即菩提,既然懂得迷惑,离参透禅机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9、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先懂得放下一切,则一切不住,才懂得面对。
10、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
11、随缘一生,一生随缘,方能一生活的自在。
12、练武是参禅,做饭也是参禅,都是一样的。
13、都是些很粗浅的话,可是为什么越看越有味!
14、先懂得放下一切,则一切不住,才懂得面对。
15、你得到的远远超过你所需要的了,住手吧!
16、俺抓野猪,怎么抓了个人来。
17、随缘一生,一生随缘,方能一生活的自在。
18、从今日起,皈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
19、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他心中念的是仇恨,是结不出禅果的。
20、出手不见手,见手不为精,练其道,动其圆,舞其情,知其妙,务其禅。
21、悟道,人生需要很多的经验和磨练。
22、放下吧,回家去,我想你的家人正等著你呢。
23、小和尚:师叔,寺没了!成龙:么事,少林寺在俺心中,永远都烧不掉的。
24、曹蛮来了,他的错也是我的,只有我才能帮他。
25、不要像我,犯错了之后才懂得觉悟。
26、你必积福,也得快乐。
27、他们是偷米回来,不是来偷米。
28、乖,听爸爸的话,爸爸以后就不打架了!
29、这辈子我就认这个兄弟,宋虎再不好,也轮不到你讲。
30、枪再好我也不要,送客。
31、人懵的时候,连猪都不如。
32、我知道你们怕,我何尝不是,亲人走了,家没了,谁不怕。这些日子,我发现,我跟大家一起,少林寺就是乐土,就是我们的家,少林寺可能今天要毁了,但是少林的精神,少林的一花一草,一梁一柱,一砖一瓦,都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少林的精神,让我学会坚强,学会勇敢,千万不要放弃,我请求你们好好活下去!
知道的请留个书名,谢过、、、、、
<少林拳棍阐宗>是蔡龙云所著,里面介绍少林罗汉十八手,少林八步连环拳,少林疯魔棍法,拆招解说,技击要领都阐述得较为细腻。
较为适合初学者入门练*。
棍法分类 少林棍法,分猿猴棍法、齐眉棍镇法、盘龙棍法、*棍法、风波棍法、棍法、狼牙棍法、三节棍法、稍子棍法、小梅花棍法、八宝混元棍法、夜叉棍法、上沙牌棍法、中沙牌棍法、下沙牌棍法、五虎群羊棍法等。
棍枪有别说 古有“三分棍法七分枪”之说。
棍和枪的不同点是: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
枪法全在圈点之伸缩,棍法则以捣劈之神速。
古谚云:“慢刀急棍杀手锏。
”棍论一捣一劈,全身着力。
*善眉棍者谓:“棍长不过眉,身步要相随,虎口对虎口,上下任番飞”。
名棍源流 小夜叉,少林棍名也。
夜叉云者,以释氏罗刹夜叉之称。
其神通广大,降伏其心,即可为教护法。
释氏又以虎为巡山夜叉者,即此意也。
棍传六路,谨布三图于后。
南拳:南棍 洪拳:单头棍、双头棍、十三棍 俞家拳:俞家棍 蔡家拳:蔡家棍 白鹤门:白鹤棍 螳螂门:*棍 形意门:三才棍、三门棍、五行棍、*棍、九州棍、行者棍、大小梢子棍 八卦门:八卦棍 咏春门:六点半棍 截拳道:二节棍 峨眉派:三节棍 崆峒派:崆峒棍 武当派:太乙棍、子午棍、玄武棍、真武棍、八仙棍、松溪棍 西北地区:鞭杆(一种短棍) 国际武道:空手道二节棍、菲律宾短棍 武侠小说:打狗棒法 武侠电视:荣家棍 武侠电影:武郎八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赏析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究竟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句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初:初读古诗,弄清题意。反复朗读,达到琅琅上口,粗略了解诗中描绘的是西湖六月的荷景。)
师:虽然我们这儿不是荷乡,但同学们对荷一定不陌生。哪些同学见识过或了解荷?向大家介绍介绍。
生1:荷叶像个大圆盘,荷花很好看,它还长莲子,藕可以吃。
生2:我家里栽过荷,荷叶的茎上有小刺,有点戳手……
师:那不是茎,是叶柄也叫荷梗。(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两个词)藕才是荷的茎。
生3:我在电视上看过,早晨,荷叶上有许多露珠,像颗颗珍珠,风一吹,滚来滚去的。好看极了。
生4:荷叶不沾水,听爷爷说,他小时候常用荷叶当雨伞,头发一点儿也不潮湿。
生5:我家里有幅画,荷花有红的,有白的,非常好看。里面包着嫩黄的莲蓬。
生6:不对,我买过的莲蓬是青色的。
生5:你买的是成熟的莲蓬。
生7:我外婆家包了个荷塘,有回我到她家玩,离荷塘老远,就闻到一股清香,简直要把我陶醉了。外婆撑着小船带我下塘,船像把大剪子,把挤在一起的荷叶撕开来。真有意思!
师:哎呀,听同学们一说,我们仿佛到荷塘里走了一趟。去年,我们学过一篇叶圣陶爷爷的《荷花》,再次回味一下吧--
(放《荷花》录音。听着听着,不少同学情不自禁地跟着录音轻声朗诵起来。)
师:同学们,宋代大诗人杨万里所欣赏的是杭州西湖的荷。当时的西湖跟我们镇差不多大。广阔的.西湖,栽种了好多好多的荷,(指插图)看,这是西湖的一角。八百年前的一个夏天,你,就是大诗人杨万里,陪同友人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
(师非常投入地朗诵诗,生边听边看图。接着自由吟诵,学生有的摇头晃脑,呈陶醉状。)
师;请各位诗人交流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感吧——
生:到底是西湖的夏天,这景色就是不同于其他季节。那么多的荷叶碧绿碧绿的,柔和的阳光把粉红的荷花照得格外红艳。
生:六月的早晨,我把林子方兄送出净慈寺。啊,好一派夏天的风光!西湖的水面上多么旺盛的一片荷呀。一朵朵莲花就像一个个美丽的姑娘,穿着粉红的衣裳。莲叶呢,碧玉一般,有的为莲花姑娘打伞遮太阳,有的给莲花姑娘当椅子。无数的莲叶把湖面铺成巨大的绿毯。一股股清香随风飘散。
生:……我循着清香来到湖边,啊,莲叶挨挨挤挤,一直长到天边,远望像一片绿海。莲花在阳光照耀下,粉红粉红的,花瓣上的水滴像亮亮的水晶,风一吹,水晶就调皮地滚落下来,丁冬一声。我轻轻摘下一片花瓣,舀起一口湖水,啊,又香又甜!我忍不住吟诗一首……
生:……莲叶无边无际,好像给西湖穿上了碧绿的裙子。*看圆盘似的莲叶上,滚动着珍珠似的露珠,叶脉多么清晰啊……
生:……荷花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几片雪白的花瓣合抱在一起,像亲密无间的姐妹,中间是金黄色的小莲蓬,多像个骄傲的公主啊……
[评析]
古诗,文学长河中历久弥香的一朵芙蓉,其言简意丰对今天的阅读教学却构成了挑战。古诗教学的惯例是字词落实、破译诗句、机械记忆,一首情韵悠长的古诗往往经过一番煎炒烹煮,成为一堆杂碎,填进孩子们肠胃。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学生是阅读和体验的主体”,古诗教学如何抵达心灵,焕发诗情呢?上面的案例辟出了一条通幽的曲径。
初读之后,教学没有长驱直入,课堂峰回路转。“哪些同学见识过或了解荷?”教师看似漫不经心的一问,链接了学生的记忆,勾连出大量的阅历和体验。电视、图画或耳闻、目睹的有关荷的信息纷至沓来,交汇、共享,凑成鲜活、丰满的荷的感性世界。无形之中,学生握住了一把钥匙,杨万里的荷花天地已悄然洞开。回味叶老的《荷花》、欣赏插图,这是教师架设的第二阶梯,既是表象素材的继续储备,又是感性形象凝结为语言的范例。学生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与支撑基本形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到此时,在听范读、自由诵读中,对话主体——学生,凭藉现有的语感“图式”,游刃于字里行间,浮想联翩,神与物游,解读、同化、丰富着诗歌意境,崭新意象油然生成,呼之欲出。当问题情境出现:“你,就是大诗人杨万里,陪同友人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学生们移情换位、见仁见智,口吐缤纷的“莲花”,抒发独特的才思,实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唤醒经验,激活体验,提炼境外之象,创设情境……课程资源经过有机整合,学生得以跨越千年时空,倾听文字的脉搏,触摸作者的情思,置身特定的情境。这般“无限风光”,绝非专注于咬文嚼字所能祈望的。“汝果欲‘教’诗,功夫在诗外。”不是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4)毕竟: 到底。
(5)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6)别样:格外。
(7)接天:与天空相接。
(8)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9)同:相同。
(10)六月中:六月中旬。
译文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鉴赏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自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诗篇,此诗表面上看是一首写景诗,实际上借景抒情,表达作者对朋友的深深眷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字词解释: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日红。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作品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创作背景: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诗的后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野叟。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一生作诗两万余首,为宋人之冠,今存四千余首,多忧思国家、体恤黎元之作,亦善文,有《诚斋集》。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授赣州司户,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张浚荐临安府教授,以父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乾道六年任国子博士,寻迁太常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出知漳州,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茶盐,以镇压沈师起义事,升广东提点刑狱。以母丧召为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十三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借焕章阁学士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出为江东转运副使,以行铁钱事忤逆改知赣州,不赴任,乞祠官而归。开禧二年,以韩侂胄专权误国事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世称杨文节公。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译文
四月,正是*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 的缘故。 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 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 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原高出1 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 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 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 000米处,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着几棵雪莲以外,啥植物也长不了。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与山地气候要素一一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气候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赞少林寺的句子
赞美少林寺的句子
描写少林寺的句子
形容少林寺的句子
少林寺诗句
少林寺的名句
关于少林寺的诗句
少林寺的古诗
描写少林寺的诗句
形容少林寺的诗句
新少林寺台词
描写少林寺的诗词
新少林寺方丈台词
大少林寺桃花的古诗
赞美少林寺的名言
少林寺搞笑口号
描述少林寺的古诗
赞美少林寺的诗词
赞美少林寺的古诗句
来到少林寺的心情说说
赞美少林寺的优美语句
新少林寺刘德华台词
关于河南少林寺的古诗
新少林寺经典语录
形容少林寺的古诗词
新少林寺台词经典语录
少林问道经典句子
少林精神的古诗
少林派口号大全
讴歌少林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