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的句子

关于春暮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春暮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春暮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春暮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蝶恋花·春暮原文及赏析

  • 赏析
  •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白头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翻译

      多少回伤春又到了春暮,杨柳树浓浓的清荫,妨碍着游丝度过。远处的小山边是桃叶埠,白花盛开的河边是她洗裙的地方。

      我整天轻声吟诵诗句,在帘影之下暗灯前,让胡琴声把我心声吐。几点雨声被风止住,月色朦胧薄云飘来飘去。

      注释

      春复暮:春天又将尽。

      游丝:空气中浮游的蜘蛛所吐之丝。又,香炉中袅袅飘浮之烟亦称游丝。

      天际小山:形容古代青年女子所画淡眉的颜色像远在天边的小山。

      桃叶步:桃叶山,在今江苏*。桃叶,晋代王献之的妾名,后来成为女子的代称。步,江边可以系舟停船之处,即“埠”。

      湔裙:洗裙。湔,洗涤。

      竟日:整日,整天。

      胡琴:唐宋时期,凡来自西北各民族的弦乐器统称胡琴。

      风约住:指雨声被风拦住。约,拦、束。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上片写暮春之景。伤春偏逢春暮,浓密的柳荫,已阻碍了游丝的飞度,游丝这里喻指相思心绪。桃花渡口、开满白蓣花的水边,那正是两人分手的地方。下片抒写相思之情。终日枯坐,难觅佳句,缭乱胡琴,夹杂风雨,长夜不成眠,惟有淡月相伴。

      开篇词人即点明时令及自己的心情,为全词奠定了忧伤的感情基调。暮春时节是多愁之人最难度过的时段之一,正是“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伤心人对伤心景,难免更增几分烦恼。于是见杨柳柔条上缠绕着的几缕游丝,也会生出几许嗔怪,全忘了柳阴清凉的好处。“偏”字把词人如游丝般浮动的`烦恼意绪巧妙地寄寓在自然景物之中,是传神之笔。

      “天际”二句,抒发了词人对恋人的思念。这两句写天边的小山触发了词人的情思,同想起与恋人间发生的故事。满怀着王献之对待爱妾桃叶般的深情,望着眼前铺满水面的白藏花,他的脑海中呈现出昔时上巳之日恋人水边湔裙的美好情景。那时的大好春光和愉悦的心情是植根于词人心中的珍贵回忆,其情其景与下阌词人感伤春暮的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

      上片眼前之景与旧日之事的巧妙融合,把词人多情善感的心绪及对恋人无处不在的思念细腻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桃叶步”典故的运用尤佳,今古相融、虚实相生中,巧妙而又含蓄。

      下片“竞日”三句,词人把春日的感伤、相思的煎熬都寄托在了忧伤的小词和凄苦的胡琴声中。“竞日微吟”道出了愁情的悠远绵长。而当夜幕降临,伴着昏暗的孤灯和偶随风动的帘影,词人的心事逐渐凝重,胡琴如怨如慕的呜咽与敲窗的暮雨正是他心中愁思无言的诉说。至此,全词的感情达到高潮,最为动人。末二句感情色彩由浓变淡。当清风送走凄雨,流云掩映淡月,作者的愁情也随着景物的变化呈现出月华般的朦胧与苍茫。结尾二句,语虽淡而饶富情味,让人陷入一片清愁之中。

      此词写景、叙事,把由日及夜所见之景、所做之事,与旧日之事和伤春之情、相思之苦相结合,跳跃的诗思中蕴涵着清新*淡的韵味和真挚深刻的情感,表达含蓄而见波澜,其寄情之景语尤其值得品读。贺铸词多浓艳之语,多慷慨之词,而这首小词颇显清新淡雅,这正说明作者风格的多样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宋哲宗绍圣三年丙子(1096年)三四月间,为伤春怀人之作。绍圣三年二月。贺铸曾到过扬州,稍后又到金陵。这首词很可能是词人身居金陵,同忆扬州情事之作,有同时的《献金杯》一词可相参看。又据词题,这首词可能是友人徐冠卿曾先赠一首词后作者稍改动所成。

    [阅读全文]...

2022-10-29 00:00:00
  • 春暮西园原文翻译及赏析

  • 赏析,翻译
  •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译文

      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

      而在这暮春时节里虽然农人家的花快要落尽了,但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分外的多。

      注释

      晴波:阳光下的水波。

      赏析

      这首《春暮西园》诗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并有“明代诗人之冠”美誉的诗人高启的作品。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的语文试题中。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

      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阅读全文]...

2022-10-28 00:00:00
  • 《春暮》古诗赏析3篇

  • 赏析,古诗
  •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

      【注释】

      荫:有的版本写作“-阴-”或“茵”。

      冉冉:形容绿色*植物在陽光下闪闪发亮的样子。

      天涯:犹天边,极远的地方,此处指大地。

      无声处:指黄莺不再叫时春一光已老。

      【翻译】

      春天过去了,门外的繁花纷纷凋谢,可是已经沒有人再去关心它们了;浓绿的树荫和绿草好像也会行走似的,无声无息地绿遍了海角天涯。山林里黄莺儿的叫一声已随着春天的离去而销声匿迹了,只有草丛和池塘里的青蛙呱呱叫个不停。

      【赏析】

      曹幽(1170—1249)字西士,又字潜夫,号东畎(quǎn),南宋瑞安曹村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迪功郎隆兴府靖安县主簿。此后为仕四十余年,沉沉浮浮,留给历史的始终是一位为官清正、正直敢言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所蕴含的,是一种春天花事消歇后的感慨,在孤寂中,一种因时序更替引起的淡淡哀愁。这是此诗最值得一读的地方。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这是就视觉角度描写春暮时节的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春花在门外纷纷飘落,已经再没有人去关心他它了;那浓绿的树荫、青青的芳草已经绿遍了海角天涯。诗人没有直接说春天如何如何残败,而是以“绿荫冉冉遍天涯”反衬春天已远,因为只有春末夏初才会“绿荫冉冉遍天涯”。另外,“浓荫”已经绿透了“天涯”,谁还会在意门前红颜已老的“落花”呢。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是就听觉角度来写春末夏初时的内心感受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黄莺知道春天已过,都离开了山林,没有了往日清脆悦耳的歌唱,只有萋萋芳草地和池塘里到处都是青蛙那浑厚的叫一声。莺儿去了,带走了春天,带走了悠扬,带走了婉转,在诗人心中留下了一抹无形的淡淡的哀愁。然而,无论是“靑草”,还是“池塘”,随处都可以听到浑厚的交响,提示人们夏天已经来到了人间,这又给人一种思索:这是季节的更替,这是自然的规律。

      《春暮》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小诗。花儿谢了,取而代之的是万木葱茏,芳草如茵;莺歌歇了,响彻耳畔的是“青草池塘”的处处蛙鸣。通过两两相对的意象描写,把暮春初夏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表现得生动、清新、明快。

      【关键词】

      诗词名句,写景,暮春,植物花卉,杨花,柳絮

      【名句】

      东风尽把杨花剪,吹作满城轻雪飞。

      【出处】

      宋 无名氏《春暮》

      蜂蝶如知春已归,雨余莺亦缕金衣。

      东风尽把杨花剪,吹作满城轻雪飞。

      【译注】

      春风把杨花尽皆剪下,吹的它像轻飘飘的雪花一样满城翻飞。

      【说明】

      此诗写暮春之景,无衰飒残败之气,充满情趣。最后两句“东风尽把杨花剪,吹作满城轻雪飞”写得十分精妙,运用比拟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春风和杨花的赞美。

      【赏析】

      唐贺知章《咏柳》一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二月和煦的春风比作一把剪刀,裁出了这细长青翠的柳叶,手法高超,不落窠臼,由衷地赞叹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首无名氏的《暮春》很明显是受到了《咏柳》的影响,深得其精髓。贺知章说春风像把精巧的剪刀,裁出了柳叶,而无名氏的《暮春》却说,春风是一把锋利的剪刀,竟然把杨花全都剪了下来,同属比拟,一个是裁,一个是剪,一个说柳叶,一个说杨花,都是对春风的赞美,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吹作满城轻雪飞”,春风把杨花全都剪了下来,这还不算,还要把它们尽数吹起,杨花满城飘洒,像下起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无名氏的《暮春》比贺知章的《咏柳》更妙的是,春风不仅有造物者之巧,更有一颗情趣之心,不仅把春风比作剪刀,还要把杨花比作雪花。更多有关柳絮(柳树)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此诗借杨花歌咏春风,同时又借春风歌咏杨花。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把杨花比作雪花,说她是美的表现者,赞叹她装点了春天。诗中洋溢着诗人对春天的欣喜之情,比拟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原文: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白头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上片写暮春之景。伤春偏逢春暮,浓密的柳荫,已阻碍了游丝的飞度,游丝这里喻指相思心绪。桃花渡口、开满白蓣花的水边,那正是两人分手的地方。下片抒写相思之情。终日枯坐,难觅佳句,缭乱胡琴,夹杂风雨,长夜不成眠,惟有淡月相伴。

      开篇词人即点明时令及自己的心情,为全词奠定了忧伤的感情基调。暮春时节是多愁之人最难度过的时段之一,正是“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伤心人对伤心景,难免更增几分烦恼。于是见杨柳柔条上缠绕着的几缕游丝,也会生出几许嗔怪,全忘了柳阴清凉的好处。“偏”字把词人如游丝般浮动的烦恼意绪巧妙地寄寓在自然景物之中,是传神之笔。

      “天际”二句,抒发了词人对恋人的思念。这两句写天边的小山触发了词人的情思,同想起与恋人间发生的故事。满怀着王献之对待爱妾桃叶般的深情,望着眼前铺满水面的白藏花,他的脑海中呈现出昔时上巳之日恋人水边湔裙的美好情景。那时的大好春光和愉悦的心情是植根于词人心中的珍贵回忆,其情其景与下阌词人感伤春暮的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

      上片眼前之景与旧日之事的巧妙融合,把词人多情善感的心绪及对恋人无处不在的思念细腻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桃叶步”典故的运用尤佳,今古相融、虚实相生中,巧妙而又含蓄。

      下片“竞日”三句,词人把春日的感伤、相思的煎熬都寄托在了忧伤的小词和凄苦的胡琴声中。“竞日微吟”道出了愁情的悠远绵长。而当夜幕降临,伴着昏暗的孤灯和偶随风动的帘影,词人的心事逐渐凝重,胡琴如怨如慕的呜咽与敲窗的暮雨正是他心中愁思无言的诉说。至此,全词的感情达到高潮,最为动人。末二句感情色彩由浓变淡。当清风送走凄雨,流云掩映淡月,作者的愁情也随着景物的变化呈现出月华般的朦胧与苍茫。结尾二句,语虽淡而饶富情味,让人陷入一片清愁之中。

      此词写景、叙事,把由日及夜所见之景、所做之事,与旧日之事和伤春之情、相思之苦相结合,跳跃的诗思中蕴涵着清新*淡的韵味和真挚深刻的情感,表达含蓄而见波澜,其寄情之景语尤其值得品读。贺铸词多浓艳之语,多慷慨之词,而这首小词颇显清新淡雅,这正说明作者风格的多样性。

    [阅读全文]...

2022-03-31 07:23:15
  • 《春暮游小园》的诗词解释3篇

  • 诗词
  •   春暮游小园

      作者:王淇

      一丛梅粉褪残妆,

      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

      丝丝天棘出莓墙。

      拼音:

      yī cóng méi fěn tuì cán zhuāng ,

      tú mò xīn hóng shàng hǎi táng 。

      kāi dào tú mí huā shì le ,

      sī sī tiān jí chū méi qiáng 。

      春暮游小园翻译

      梅花零落,像少女卸去妆一样时,海棠花开了,它就像少女刚刚涂抹了新红一样艳丽。不多久,待荼縻开花以后,一春的花事已告终结,惟有丝丝天棘又长出于莓墙之上了。

      春暮游小园字词解释:

      (1)褪残妆:指梅花脱落,凋谢。

      (2)酴醾[音“图迷”]:落叶灌木。

      (3)天棘:即天门冬,一种藤本植物,叶退化成针状,其苗蔓生,好缠竹木上,叶细如青丝,寺院庭槛中多植之可观。故有丝丝天棘之说。

      (4)莓:本义:苔藓。转指:蔓生草本植物(如寒莓等)(见百度解释)

      春暮游小园赏析

      《红楼梦》里曹老师也有用到,全句就是「开到荼蘼花事了」。在《红楼梦》中是女仆麝月抽到的花签,荼蘼花在春季末夏季初开花,凋谢后即表示花季结束,所以有完结的意思.“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烟过,知多少?”

      荼蘼,是春天的最后一种花,开到荼蘼了,便没有退路,也不能继续美丽了。

      诗人资料:

      王淇,字菉猗。与谢枋得有交,谢尝代其女作《荐父青词》(《叠山集》卷一二)。

      王淇,字菉猗。现在看起来他的字怪怪的,其实古代的读书人并不觉得怪僻。因为这是取自《诗经》:“瞻彼淇奥,菉竹猗猗。”王淇的生*事迹湮没在久远的历史中,只有只字片语——“与谢枋得有交”,谢枋得集中还存有《代王菉猗女荐父青词》这样一篇文章,看来谢枋得和他是有交情的,而且王淇的年龄似乎要大于谢枋得。王淇的诗流传于世的,只是《千家诗》中收录的这两首。由此也透露出一个信息:世人所传《千家诗》是经过谢枋得编选的说法,并非是空穴来风。要是没有谢枋得,谁知道宋代还有一个诗人叫王淇?王淇虽然只剩下这两首诗,但均为佳作。从初春写到初夏,梅花开、海棠红、荼蘼落、天棘出,却并不是寡淡无味的流水账。“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用了拟人的手法,春天仿佛是一个绝代佳人,梅花是她的初妆,洗去梅花妆后(初春过后),玉面上又晕染了海棠的娇红。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蝶恋花·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

  • 赏析,翻译
  •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渐觉一作:早觉)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依稀一作:依依)

      译文

      夜间在亭台上闲适的踱着步子,清明刚过,便已经感觉到了春天渐渐逝去的气息。夜里飘落了几点雨滴后又停住,积云遮挡的月亮朦胧不明,云层也随着风移动。

      桃花、杏花在暗夜中散发着幽幽香气,不知道在园内荡着秋千,轻声说笑的女子是谁?小小的心田里积聚着千丝万缕的相思意,辽阔的天地间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排这些愁绪。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此词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诗余醉》等本中均有题作“春暮”。

      遥夜:长夜。

      亭皋:水边的*地

      闲:吴本《二主词》误作“闭”。信:吴讷本、吕远本、侯文灿本《南唐二主词》作“倒”。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云:“倒步不可解,必信步之误。”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云:“旧钞本作信。”

      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杏:《尊前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作“杏”。《欧阳文忠*体乐府》注:“一作杏。”依依:《欧阳文忠公*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花庵词选》、《类编草堂诗余》、《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毛订《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均作“依稀”。《欧阳文忠*体乐府》罗泌校语云:“一作无言。”暗度:不知不觉中过去。春暗度:《尊前集》作“风暗度”。《欧阳文忠*体乐府》、《花庵词选》、《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代诗余》、《全唐诗》作“香暗度”。

      谁:《乐府雅词》作“谁”。《欧阳文忠公*体乐府》罗泌校语云:“谁,一作人。”在:《欧阳文忠公*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乐府雅词》作“上”。《欧阳文忠公*体乐府》注:“一作在。”

      一寸:指心,喻其小。绪:连绵不断的情丝。“千万绪”有千丝万缕的意思。

      安排:安置,安放。

      赏析

      “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词人“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按说“清明才过”,春光正好,词人却已经“伤春暮”了,看来“闲信步”当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上片最后两句是词人耳目所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春风挡住而听不到了。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朦胧不明。这两句写景,清新淡雅而又流转自然。

      过片谓这时虽说已过了桃杏盛开的花期,但余香依稀可闻。人为淡月、微云、阵阵清风、数点微雨和依稀可闻到的桃杏花香的美景所感染,那“伤春暮”的情怀暂时退却了。此处白描手法运用得当。

      下片二、三句词意陡转。词人遐想联翩之际,听到*处有妇女荡秋千的轻声笑语,她们说些什么听不清楚,但不断传来的莺语,对他来说是一番诱惑。

      结尾两句,写词人因意中人不身边,以致常常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举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绪,由此可见其徬徨、感伤与苦闷的程度之深。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作者,向有不同说法。宋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以为是李冠作,《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类编草堂诗余》、《词的》、《古今词统》、《后山词话》、《词品》、《渚山堂词话》等均是此说,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也倾向于是李冠作。而《欧阳文忠公*代乐府》中载为欧阳修作。以为此词是李煜作的有《尊前集》、《花草粹编》、《全唐诗》、《历代诗余》、《南唐二主词》等。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白头花满湔裙处。

      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翻译

      多少回伤春又到了春暮,杨柳树浓浓的清荫,妨碍着游丝度过。远处的小山边是桃叶埠,白花盛开的河边是她洗裙的地方。

      我整天轻声吟诵诗句,在帘影之下暗灯前,让胡琴声把我心声吐。几点雨声被风止住,月色朦胧薄云飘来飘去。

      注释

      春复暮:春天又将尽。

      游丝:空气中浮游的蜘蛛所吐之丝。又,香炉中袅袅飘浮之烟亦称游丝。

      天际小山:形容古代青年女子所画淡眉的颜色像远在天边的小山。

      桃叶步:桃叶山,在今江苏*。桃叶,晋代王献之的妾名,后来成为女子的代称。步,江边可以系舟停船之处,即“埠”。

      湔裙:洗裙。湔,洗涤。

      竟日:整日,整天。

      胡琴:唐宋时期,凡来自西北各民族的弦乐器统称胡琴。

      风约住:指雨声被风拦住。约,拦、束。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上片写暮春之景。伤春偏逢春暮,浓密的柳荫,已阻碍了游丝的飞度,游丝这里喻指相思心绪。桃花渡口、开满白蓣花的水边,那正是两人分手的地方。下片抒写相思之情。终日枯坐,难觅佳句,缭乱胡琴,夹杂风雨,长夜不成眠,惟有淡月相伴。

      开篇词人即点明时令及自己的心情,为全词奠定了忧伤的感情基调。暮春时节是多愁之人最难度过的时段之一,正是“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伤心人对伤心景,难免更增几分烦恼。于是见杨柳柔条上缠绕着的几缕游丝,也会生出几许嗔怪,全忘了柳阴清凉的好处。“偏”字把词人如游丝般浮动的烦恼意绪巧妙地寄寓在自然景物之中,是传神之笔。

      “天际”二句,抒发了词人对恋人的思念。这两句写天边的小山触发了词人的情思,同想起与恋人间发生的故事。满怀着王献之对待爱妾桃叶般的深情,望着眼前铺满水面的白藏花,他的脑海中呈现出昔时上巳之日恋人水边湔裙的美好情景。那时的大好春光和愉悦的心情是植根于词人心中的珍贵回忆,其情其景与下阌词人感伤春暮的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

      上片眼前之景与旧日之事的巧妙融合,把词人多情善感的心绪及对恋人无处不在的思念细腻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桃叶步”典故的运用尤佳,今古相融、虚实相生中,巧妙而又含蓄。

      下片“竞日”三句,词人把春日的感伤、相思的煎熬都寄托在了忧伤的小词和凄苦的胡琴声中。“竞日微吟”道出了愁情的悠远绵长。而当夜幕降临,伴着昏暗的孤灯和偶随风动的帘影,词人的心事逐渐凝重,胡琴如怨如慕的呜咽与敲窗的暮雨正是他心中愁思无言的诉说。至此,全词的感情达到高潮,最为动人。末二句感情色彩由浓变淡。当清风送走凄雨,流云掩映淡月,作者的愁情也随着景物的变化呈现出月华般的朦胧与苍茫。结尾二句,语虽淡而饶富情味,让人陷入一片清愁之中。

      此词写景、叙事,把由日及夜所见之景、所做之事,与旧日之事和伤春之情、相思之苦相结合,跳跃的诗思中蕴涵着清新*淡的韵味和真挚深刻的情感,表达含蓄而见波澜,其寄情之景语尤其值得品读。贺铸词多浓艳之语,多慷慨之词,而这首小词颇显清新淡雅,这正说明作者风格的多样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宋哲宗绍圣三年丙子(1096年)三四月间,为伤春怀人之作。绍圣三年二月。贺铸曾到过扬州,稍后又到金陵。这首词很可能是词人身居金陵,同忆扬州情事之作,有同时的《献金杯》一词可相参看。又据词题,这首词可能是友人徐冠卿曾先赠一首词后作者稍改动所成。

      原文: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阅读全文]...

2022-07-22 01:52:46
  • 春暮夏初笑看风轻云淡的写景散文5篇

  • 散文
  •   每当路边和公园里的新绿明晃晃地伸向天空时,每当潮湿的空气中充溢了植物的生长气息时,她知道已是春末夏初。这时,她心里总是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一股思念强烈地在一丛丛新绿中膨胀。她总觉得,春末夏初是一切浪漫故事发生的时间,就像她第一次的暗恋。

      那时,她在镇上读初中。班里有一个很优秀的男生,长相帅气,学*成绩总是年级第一,为人又随和。班里几乎所有女生都崇拜他,并从心里爱慕他。她也不例外。她是个害羞的女孩,像窗台上的含羞草一样,任何人的一句嘲笑都会让她缩回刚刚打开的叶子。她只是一心一意地关注他,关心他。每次上课听乏了,她的眼睛就忍不住朝他的脸望过去。只要看到他的脸和他嘴角的笑,她就觉得是一种安慰。若是在校园的某条路上遇见他,她也会觉得这是种不期而至的幸福。她观察到他的一个小动作:总是喜欢从嘴里吹出一股风去吹动额前的头发。并不自觉地露出淡淡的笑。她为这个小动作痴迷,心里总是漾起特别的温柔。

      下午放学后,她会去操场的树阴下坐着,看不远处的他打篮球。学校操场边有一排樟树,春末夏初的时候,那排樟树的叶子一点点茂密起来,而那让她安静的新绿也一层层旺盛起来。树下落了一地黑黑的籽,她走过时故意用脚踩碎,黑黑的籽发出"啪"的爆裂声。看着他打篮球,对她来说是一种淡淡的幸福。她同时会想一些事,觉得春末夏初是最特别的转换。冬末春初、夏末秋初、秋末冬初的世界在她眼里都是荒凉的,只有春末夏初,生命走向繁盛,满世界的新绿让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她的暗恋当然不会有结果。他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而她只考上了另一个镇上的普通高中。虽然每到春末夏初,她都期待拥有一份浪漫的爱情,但关于他的消息却一点点褪色。后来,竟然不知道他在哪里读大学。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春末夏初的一天,她坐车回省城。上车的时候,眼角一瞥竟然瞥到了他。她的心跳加速,找了个离他不远的位子坐下,这样可以看他的背影,甚至他的脸。她发现他旁边坐着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两人很是亲密。她看见他脸上依然淡淡地笑着,还给女孩指窗外的风景。她甚至看见他朝身后的自己看了一眼。可是,他的目光很快离开,根本就没认出她来。她的心像被踩的樟树籽一样爆裂。可是爆裂过后,她并没有心痛的感觉。

      到了省城后,她和他朝着不同的方向离开。她忽然觉得时光真是最伟大的'化妆师,躲在时光背后的人们却依然要走过春夏秋冬。而暗恋的感觉也许就像春末夏初,永远是美丽而浪漫的,不会有悲伤。

      站在春天的末端,感受春末夏初的生机勃勃气息,陶醉在春末夏初的瓜果飘香馨香里。

      五月,到处一幅生机勃勃,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的自然景色。五月,家乡的荔枝开始红了,漫山遍野,红彤彤的一片,龙眼绿了,芒果也绿了,挂满了枝头。

      五月,风儿淡淡的,绿色淡淡的,红色彤彤的。初夏五月,没有盛夏时的浓烈,却有着盛夏时的生机勃勃气息。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绿草茵茵的早晨,晨风如母亲的手抚摸孩子般轻抚着我们。晨曦初升,在村边的小路上,时不时有早起的人们在来回走动,穿梭于自家的菜园和果园之间,采摘着可以上市的香蕉,荔枝,送到附*的收购点。晨风悦人,轻盈地吹拂,拂过洋溢着丰收喜悦笑脸的人们,到处弥漫着一片丰收在望的气息。

      午后的天空下,阳光明媚而灿烂,村边的池塘里长满了荷叶,放眼望去,只见满眼的青绿,满眼是荷的世界。一片片圆圆的荷叶,像伞般挺立在*静的水面上,清凉的风儿吹过,风吹伞动,伞随风动,片片荷叶摇曳着自己娇柔高挑的身姿,在翩翩起舞。翩翩起舞中,可惜只见满眼的青绿,不见青绿中荷花摇曳,半遮半露的时而露面,时而隐藏在荷叶背后的半遮半掩之美,没有六月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致。

      阳光明媚中,几只田鸭在荷叶底下来回穿梭着,寻找着可口的食物,时不时叫几声只有它们自己才听得懂的语言。寂静中,偶有几只青蛙在来回跳着,久不久响起一二声跳下水的叮咚声,点缀着午后阳光明媚的寂静。

      五月的天空,孩子的面,说变就变,刚才还是阳光明媚的天气,一下子就乌云密布,响起雷声,下起倾盆大雨来。好一场狂风骤雨,时而一阵大雨,一会小雨下着,洗涤着一切。池塘的水胖了,村边小溪里的水也胖起来了。风雨沥沥,村边,路旁的树木也在凑着热闹,在雨水沥沥的冼刷中欢快地舞动着自己茂盛的绿衣裳。风雨沥沥,时不时响起的雷声,给淅淅沥沥的雨天增添了几分热闹。

      大雨沥沥地洗刷着一切,满了村边的池塘,也满了村边的田野。你看,风雨中,只见整个群山怀抱中的小山村到处是一片雨的朦胧世界。

      雨停了,大地也进入了黑暗。星星点灯,寂静的小山村亮起了星星点灯般的灯光。剪一方丝雨,掬一把清新,雨后的晚上,打开窗户,清新的雨后自然气息随夜风涌入,空气里溢满了雨后的清新气息吹在人的面上,凉凉的,清澈的细腻。窗外,虫鸣声响起,和着夜风一路呤唱,在雨后的夜里,唱响一曲清新轻柔的乡间动听音乐旋律。

      星星点灯,夜幕星空上,一轮弯月高高挂,摇摇欲坠般,遥挂天边,繁星点点,稀稀疏疏眨着一只只或明或暗的眼睛,耀了夜幕下湛蓝的星空。月光似水,星星点灯,虫鸣声响,于夜风的呤唱里,合奏着一曲轻柔动听的月光小夜曲,尽显山乡月色下小村庄的无限月光似水的柔情。

      春末夏初,微风,阳光,雨声,夕雷,新月,一幅柔情的春末夏初的美丽画卷,是那样的美丽,柔情,悦人。

      时光终于像我们所无法预料的那样在无数个濒临破碎的梦里,淡化成了透明的一片,让我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忘记了要好好的哭一场于是一场看似**淡淡却又不是轰轰烈烈的感情悄然而至了。

      到底是谁负了谁的青春,答案无从知晓,只知道在这个易碎的青春里我们谁都来不及道一声离别。就开始继续着前行,然后在途中,像往常一样依然散了聚,聚了再散,把青春里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折磨的不再完整,不是心碎了,就是梦碎了,再不然就是满身伤痕累累,最后把自己关在一个阴冷的角落里放开声音嘶声力竭的哭喊,直到哭累了以后才会好好的入睡,再会做一些与现实早已背离好远的梦。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期盼若是事先早有预感该会有多好!可是现实就是那么无赖,丝毫不会顾及我们的感受,放肆的作,也放肆的侵蚀着我们并不坚强的心灵。就好像是命运在指使着它去那么做。容不得和我们坐下来好好的商量,就是那么无奈,与狂妄只知道在那里一味的喊着,当你想要努力的想要去听听它说的什么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根本无法听清。当然它也不会有消停的那一刻,那时的你只会觉得做什么都很烦,而且烦得要命。

      这几日的天气,风和日暖,甚是适宜。 适宜感怀,适宜遐想,也适宜憧憬。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天性温吞,不擅追求的我,在这般缠绵悱恻的季节里,一如既往地心如止水,却又思绪万千。

      终我一生,我都希望自己能是一个内心波澜不惊,淡然处世的人。可是命运总是爱开玩笑的,虽然生来是一张白纸,可它赋予你的人生轨迹,偏偏造就你本不想拥有的性格。若是你倾心于素淡山水画,它必许你浓墨重彩的一笔;若你眷恋于简洁明了的痕迹,它定为你繁复细致地铺陈。智者常言,人生最美好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为了不辜负这醒世名言,造物主为你这副躯体搭配的,往往是等你思想成熟之后,才发现并非自己所愿意有的个性与灵魂。生命就是在这般的矛盾与结合中挣扎度日。

      很多时候,我都不知自己真正爱的是什么。一次次沉沦在别人的故事里,蠢蠢欲动地,是自己以为可以压制的,不可与人明言的心思。那样的人生遭遇,我深知自己不可能拥有, 存在于渴望中的东西,就是因为心向往之,才成为了高山仰止般的存在。无论是感动,心疼还是希冀,都只能存在于沉沦的那一刻,随着时间推移,只能变成回忆,而永远不可能在生活里留下足迹。可是,我还是喜欢那种感觉,这样沉沦、期待、清醒、失望、释然的经历,让我觉得,我的心还是鲜活的,还跳动着对生活的热情。虽然喜欢心如止水的境界,但那并不等于对任何事都无动于衷。我希望的,是以超脱红尘的姿态,在这俗世里踏踏实实地走一遭。我以为我就是这样,爱着做一个读故事的人。

      可是,读完故事,流完泪之后,心里还是不可避免地,会泛起涟漪。我无法忽视,纵然轻微,却还是可闻可感的那一份渴盼——创造故事。不是难于登天,不是需要你殚精竭虑,只要坚持就好,因为没人决定你故事的长短,作为原创者,你可以随时开始,也可以随时喊卡。可我还是至今未拥有一个哪怕稍稍让我满意的故事。这应该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尤其是在我意识到,我竟然知道,我一无所获的原因。

      我很懒,不只是表面的懒。当我喊完开始之后,背景早已存在,或明媚得直逼人心,或暗淡得几不可寻,总归是没有缺*;人物也粉墨登场了,犹抱琵琶也好,风貌尽显也罢,都不致唐突看客;至于故事情节,我以为在我心动之初,我便已想好了。接下来就是水到渠成,一泻千里,洋洋洒洒地一笔挥就。但是心懒、性懒的我,却总是在结局尚未来临之前,失了继续下去的耐心,一次又一次喊停。所以,我经常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又一个前景大好的故事,硬生生地被我这个狠心人拦腰截断。更可恨的是,我神智清明,却依然漠然旁观,想来就算我想要欲盖弥彰地辩解几句,也是苍白地自己都接受不了吧。我不是不遗憾,不痛心,但还是没有办法避免。下一个故事创造之际,总是一遍遍强调,这次会坚持的,会给它一个结局的,但结果,依旧惨不忍睹。而我,这个又一次对自己失信的人,竟然懊恼自责了一阵之后,又将它连同消失了的那许多肢体不全的故事一起束之高阁。呵,这样看来,我还是有事情能坚持做了这么多年的,我的人生,我纠结的灵魂与思想,都是源于此吧。

      我的生命里,因此而充满了未尽的故事。偶尔午夜梦回,再难入眠之时,这许多的故事,便化作弱水中的恶鬼三千,牵扯着我的手足神经,直要把我拉入那深渊之中,溺得我无法呼吸。一阵夜风吹过,从窗帘翻起的缝隙中溜入室内,解我狼狈困境。大口喘息之际,在我汹涌的心潮中, 作为主旋律的,不是害怕,而是漠然。的确,自己种的果,自然是要心甘情愿的独自吞食。只是,沾湿枕巾的,应该不是随风而入的霜露吧。

      依旧是不知所言。兴致勃勃地开了头,深深期待着结局,却逃脱不了既定的命运,我仍然不能写完我此刻的心情。

      就这样吧,再写,也不是我想说的话了。不能写我心的字句,不如不写。

      明日的天气,即使有天气预报,不亲身感知,也不能不差分毫地描绘;而明日的心情,永远无法预测,甚至,即使经过,也可能遗忘在记忆的沙漠里,再想起时,无迹可寻。下一秒的我,又是什么样子呢?没有人能回答。

      只希望,无论我是个怎样的人,这一世,都能有一个结局。哪怕所有的珠子都是残缺的,我也能串起人生的项链,这样就足够了。

      或许,这也是一种美,也未可知。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拉布大林是额尔古纳市*所在,它在蒙古语里有“宝贝”的意思。细细想一想,契合得*乎神奇,现在这里是整个额尔古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不就是宝贝儿?

      还记得六年前那个盛夏的冲动。当时,自己计划到这里工作,但对这里的了解却不多,一方面确是自己孤陋寡闻,另一方面这里那时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知道并注意到“额尔古纳”这个地方,完全得益于一个名叫“额尔古纳”的乐队,他们的歌我很喜欢:能唱出那么优美动听歌曲的乐队都以此做为自己的旗帜,相信那个地方也错不了。后来才知道这是个误会:“额尔古纳”这个词汇对于蒙古族有着特殊的意义——额尔古纳河是蒙古族的母亲河,就像黄河对于中华民族一样。我这也算歪打正着吧。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亲自来看看心里怎么也不托底。第一次去额尔古纳的路上,心情由忐忑到开阔、到激动、到惬意,一路的绿草如茵,一路的牛羊满坡,一路的山水相连。

      进了拉布大林,才发现另一种自然与匠心巧妙结合的美:满城满眼的青翠欲滴,满城满耳的清脆啾鸣,说不清自己是走进了森林,还是步入了城市——这就是一个精致的花园小城啊!抬眼望去,街边林立的路灯柱上,挂满了各式各样小巧的花篮:那些悬挂在半空里的花篮,衬着蓝天白云的大背景,开满五颜六色的鲜花,多数还都从空中自然地垂下,随着金色的暖暖阳光,随着沾满青草气息的缕缕微风,轻轻地晃动,轻轻地舞蹈。一盏盏路灯,就是一座座微型的空中花园;一条条街道,就是线状的花海,就是带状的丛林,就是若隐若现的草地。它们牵引着我的脚步,牵引着我的好奇心,再往前走一段,再向小城的深处走一程。

      就像一只不安生的小动物,我既然打算到这个新地方安个窝,自然要对周围的环境好好地观察一番。拉布大林的街区面积不大,各条街道或繁华、或安静,都特别整洁,如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经纬线,把整个市区切割成一方横*竖直的彩色棋盘,小半天时间就能逛完。

      小城花多。一朵朵挺在枝头的花,一簇簇贴着地面蔓延的花,一片片顺墙爬的花;大名鼎鼎的花,默默无闻的花,我认识的花,我不认识的花,随时随地像影子一样,殷勤跟随了我一道,真有些盛情难却、受宠若惊。有些整齐划一的大片的花,明显是有组织、有规划大量种植的,它们多占据着最醒目的位置,收获的赞叹往往也是最多的,可惜看多了,就会感觉人工刻意的匠气过于浓烈。有的则是小门小院的心爱之物,或在庭院内外的犄角旮旯,或在窗台的正中央,乖巧的就如*常人家的小儿女,无曲自舞,临风更香,熟识的、路过的,往往都会不自觉地发出会心的浅浅一笑,并把脚步放缓、放慢、放轻。

      还有更多的是自由自在的“野孩子”,没人特意种下它们,也没人给它们浇水、施肥,自然也就不会有人会按照自己的意图修剪它们。树荫下,沟渠旁,它们撒着欢儿地疯跑,就像无拘无束的孩子一样,也许三五成群地拥挤在一起逗弄蛐蛐,也许领着一两个小伙伴漫无确切目标地闲逛,它们就那样星星点点,随处可见。也许它们觉得有没有人在意瞩目,真的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吧?

      小城树多。有树的城市多了去了,但那些树往往是应景的树,是分用途、分品种、分区域,按照某个标准、某个模式“批发”出来的树,跟个性没联系,和自然也不沾边,你看它们的感觉,和看一座座钢筋水泥堆积起来建筑垃圾没有区别。城外的树姑且不说,单说城里的树就很有意思。主干街道是一个城市的脸面,这里也不例外,但他们没有做得那么过分。许多城市主干街道两旁的绿化树“漂亮”得让人心堵:当地土得掉渣的树种统统不予考虑,一味地引进海外的奇树佳木,如果条件允许,估计他们连月宫里的桂花树都敢拉回来;必须整齐划一,杂毛、刺头一律剔除干净,就差用圆规、皮尺、三角板给每棵树量身高、量三围了。不知道树的王国里有没有仪仗兵?如果有,相信现在它们都已经在各个城市落户了。

      拉布大林街道两旁的绿化树也就是松、杨、柳、榆等几种,但看得出它们活得都很欢实,这让我喜欢。有挺拔的钻天杨,有雄壮的青松,也有摇曳多姿的垂柳,稀奇的是这里的树似乎也热衷于“串门儿”:明明这一小片都是各种松树的地盘,小风儿一吹,松树们就窃窃私语起来,那亲热劲儿一瞧就是在唠家里嗑儿;可仔细一看,旁边或者就在松树堆里,还有几棵傻大个儿似的钻天杨。好家伙,一点儿见外,也不嫌弃自己个子太高带来的距离感和不方便,也跟着可劲儿地掺和,你听那杨树叶子发出的“哗啦哗啦”的动静,就知道这几个家伙有多热心、多投入。松树们好像也*惯了这些左邻右舍串门儿的*惯,对于它们的掺和也不见怪,你一言他一语,唠得眉飞色舞。惹得原本想在它们头顶消停一会儿,歇歇脚儿、消消暑气的各种鸟们也怕了,一只接一只嘟嘟囔囔地飞到太阳地儿里,我好像都能听见他们的抱怨:“服了,服了,比俺们这些话痨还能说!”绿化带里的树不光多,还更像一个个或大或小的过日子的人家。寻常人家里都是老人孩子一大堆,外加七大姑八大姨的,这些树的家庭成员们也同样:有正当年的壮男硕女,有垂垂老矣却精神头儿十足的祖宗辈儿,自然也少不了调皮捣蛋的半大小子和疯丫头——哎,哎,那棵小松树,你钻到大白杨的怀里干啥?你爸妈在旁边呢!或高或矮、或胖或瘦的树们,把人能见到的、从地面儿到天空之间的垂直空间填得满满的,真是好大一个家啊!

      偏街小巷前后、独门独院内外的树们就更多了,站在高处向城里看去,只能间或看见一些房屋建筑,其余的都淹没在一片片或浓或淡的绿色里。在这里,树的种类更随意、更有地域特色了,常见的主要有山丁子树(学名山荆子树)和稠李子树,两种树都是我熟识的树,无论名字是否够风雅,但它们的模样却都当得起玉树临风的赞美。如果有机会从初夏到深秋一直观察它们,你就会见到那种白花、绿叶、红枝互相映衬的美。我去时,花期已过,但这并不妨碍我站在树荫里,一点一滴,像玩拼图一样,慢慢复原它们的花繁叶茂和优雅娴静……

      城外,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大草原、大山水;城里,触手可及的小自然、小匠心。“留下来,这个地方值得留下来。”那一刻,我决定了。

    [阅读全文]...

2022-03-09 04: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