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的古诗三首

关于出山的古诗三首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出山的古诗三首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出山的古诗三首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出山的古诗三首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6) 语录(1) 说说(8) 名言(717) 诗词(834) 祝福(2k+) 心语(111)

  • 古诗山村一去二三里

  • 古诗山村一去二三里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山村一去二三里,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文学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三十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他的先天学学说被后人发展为预测学。

    [阅读全文]...

2022-07-25 18:20:33
  • 关于登山古诗词名句(最出名的6首登山古诗词)

  • 唐代: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唐代: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

    唐代: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解释,其实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唐代: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全诗运用叙述的手法,给我们呈现出几个老农痛苦的生活的场景。

    唐代:皇甫冉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

    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

    唐代:长孙佐辅

    逐胜不怯寒,秋山闲独登。依稀小径通,深处逢来僧。

    侧石拥寒溜,欹松悬古藤。明书问知友,兴咏将谁能。

    [阅读全文]...

2022-03-19 04:09:43
  • 古诗山行的诗意_古诗山行的意思

  • 诗意
  •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3-08 08:24:30
  • 关于山的古诗

  • 关于山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山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游钟山》

      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4、《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6、《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7、《江上望皖公山》

      唐·李白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口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8、《咏江郎山》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9、《望岳其二》

      唐·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10、泰山吟

      魏晋·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阅读全文]...

2022-07-28 13:40:06
  • 关于山水的古诗

  • 山水,写作
  • 关于山水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山水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泉水》

      先秦·诗经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饮饯于祢,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2、《巴水》

      唐·白居易

      城下巴江水,春来似麴尘。

      软沙如渭曲,斜岸忆天津。

      影蘸新黄柳,香浮小白苹。

      临流搔首坐,惆怅为何人?

      3、《大水》

      唐·白居易

      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

      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

      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

      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

      工商彻屋去,牛马登山避。

      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

      独有佣舟子,鼓(木世)生意气。

      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

      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

      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地。

      4、《湖亭晚望残水》

      唐·白居易

      湖上秋泬寥,湖边晚萧瑟。

      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

      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

      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

      泓澄白龙卧,宛转青蛇屈。

      破镜折剑头,光芒又非一。

      久为山水客,见尽幽奇物。

      及来湖亭望,此状难谈悉。

      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

      5、《湖亭望水》

      唐·白居易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阅读全文]...

2022-04-25 04:42:46
  • 陶渊明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 文学
  • 陶渊明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陶渊明古诗《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欢迎大家阅读!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翻译】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鉴赏】

      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作者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这首诗用语十分*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注释

      ①南山:指庐山。

      ②稀:稀少。

      ③兴:起床。

      ④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阅读全文]...

2022-01-27 05:42:19
  • 《长歌行》《七步诗》《出塞》《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 《长歌行》《七步诗》《出塞》《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歌行》《七步诗》《出塞》《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学*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领悟学*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像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世界文苑之中。学*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下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来学*三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诗人

      1、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哪个朝代的?(板书作者和朝代)

      2、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其中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学*《长歌行》。

      1、教师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朗月行》,哪个同学能为我们背一背呢?(指名背)通过学*,我们了解到“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这种形式的诗——《长歌行》。

      2、(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3、学*向导:(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学*向导”)

      (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小组间展开交流。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4、给足自学时间,指导学生按照“学*向导”进行学*。

      5、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可见——全屏显示动画版的课文插图)出示《长歌行》动画插图,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学*向导”中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再次出示多媒体课件——“学*向导”)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甲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园中的葵花绿油油的无比茂盛,清晨的露珠亮晶晶的期待阳光。温暖的春天雨露滋润阳光照,世上的万物欣欣向荣多辉煌。常常担心寒秋季节将要来到,到那时花卉草木都衰败枯黄。时光流逝像万条江河流东海,什么时候呀它会在向西流淌?年轻时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年老力衰只能白白悔恨悲伤。

      乙组:主持开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环节。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丙组:以朗读作为主要的回报形式。教师提供相应的音乐录音。

      汇报的形式力求多样……

      (4)教师参与环节:同学们设计的汇报形式真是太精彩了!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考大家。(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一练)

      练一练:

      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6、通过学*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长歌行》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诫诗)

      7、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8、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9、诗中的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11、大家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搜集有关劝诫*勤奋好学的诗句。

    [阅读全文]...

2022-03-30 19:48:15
  • *的古诗之三首

  •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七律 人民*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念奴娇 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阅读全文]...

2022-05-06 13:17:45
出山的古诗三首 - 句子
出山的古诗三首 - 语录
出山的古诗三首 - 说说
出山的古诗三首 - 名言
出山的古诗三首 - 诗词
出山的古诗三首 - 祝福
出山的古诗三首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