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朝燕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朝燕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朝燕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朝燕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有关燕子的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燕子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燕子的`古诗
《春来燕》
唐·杜荀鹤
我屋汝嫌低不住,雕梁画阁也知宽。
大须稳择安巢处,莫道巢成却不安。
《燕》
唐·郑谷
年去年来来去忙,春寒烟暝渡潇湘。
低飞绿岸和梅雨,乱入红楼拣杏梁。
闲几砚中窥水浅,落花径里得泥香。
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
《燕》
唐·李中
豪家五色泥香,衔得营巢太忙。
喧觉佳人昼梦,双双犹在雕梁。
《春燕》
唐·刘兼
多时窗外语呢喃,只要佳人卷绣帘。
大厦已成须庆贺,高门频入莫憎嫌。
花间舞蝶和香趁,江畔春泥带雨衔。
栖息数年情已厚,营巢争肯傍他檐。
《晚燕》
唐·白居易
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
去社日已*,衔泥意如何。
不悟时节晚,徒施工用多。
人间事亦尔,不独燕营巢。
《赋得檐燕》
唐·皇甫冉
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
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
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
《新燕》
唐·成彦雄
才离海岛宿江滨,应梦笙歌作*邻。
减省雕梁并头语,画堂中有未归人。
《燕来》
唐·韦庄
去岁辞巢别*邻,今来空讶草堂新。
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
《燕子》
唐·秦韬玉
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
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
《咏燕》
唐·张九龄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祗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描写燕子的古诗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燕子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咏燕》张鷟
变石身犹重,
衔泥力尚微。
从来赴甲第,
两起一双飞。
2、《燕》李中
豪家五色泥香,
衔得营巢太忙。
喧觉佳人昼梦,
双双犹在雕梁。
3、《归燕》杜牧
画堂歌舞喧喧地,
社去社来人不看。
长是江楼使君伴,
黄昏犹待倚栏干。
4、《村舍燕》杜牧
汉宫一百四十五,
多下珠帘闭琐窗。
何处营巢夏将半,
茅檐烟里语双双。
5、《燕子楼》王凤娴
燕子楼头燕子回,
何年鹤去见归来。
相思怨结东风泪,
洒向残花已剩灰。
6、《新燕》成彦雄
才离海岛宿江滨,
应梦笙歌作*邻。
减省雕梁并头语,
画堂中有未归人。
7、《春来燕》杜荀鹤
我屋汝嫌低不住,
雕梁画阁也知宽。
大须稳择安巢处,
莫道巢成却不安。
8、《燕来》韦庄
去岁辞巢别*邻,
今来空讶草堂新。
花开对语应相问,
不是村中旧主人。
9、《燕子》秦韬玉
不知大厦许栖无,
频已衔泥到座隅。
曾与佳人并头语,
几回抛却绣工夫。
10、《秋燕》司空图
从扑香尘拂面飞,
怜渠只为解相依。
经冬好*深炉暖,
《归燕》古诗原文
《归燕》又名《燕子》,是左河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归燕》古诗原文,欢迎来参考!
(一)诗的原文
《归 燕》
(左河水)
离洋舍岛伴春归,织柳捕虫剪雨飞
不傍豪门依陋舍,呢喃蜜语俩依偎。
(二)注释
1、燕:也称燕子,是一种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羽衣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燕子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益鸟。在 4~7月从海岛回归靠*农田(昆虫)的农家的屋梁或屋檐下营巢繁殖,因此,被人们称为归燕。
2、离洋舍岛:燕子是一种候鸟,在冬天来临之前,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海岛,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避开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
3、依陋舍:依,为“依倚"、“倚靠”,如:依山之榭。陋舍,指简陋的农舍,如茅屋,土木结构的农村房屋。
4、呢喃蜜语:“呢”和“喃”本都是象声词,但有不同的意思:呢有絮絮叨叨不休之意,喃指小声说话或低语;呢喃或喃呢指悄声细语。故呢喃蜜语,指燕子的声音,即呢喃细语,犹如双方谈情说爱,秘密私语。
(三)导读
这首《燕子》诗,短短四句28个字,语言朴素无华,字句精短意明,通过写实主义的手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拟人的艺术手法,对燕子进行富有生活情趣的描写,全诗短短四句紧紧抓住燕子劳动与生活方面最主要、最突出的特征,把燕子这类人类的朋友的形象表达得清楚逼真,一目了然。
第一句:离洋舍岛伴春归。作为全诗的始句、起句,首先介绍了燕子是一种候鸟,在冬天来临之前,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海岛,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避开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等到每年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一般在 4~7月从海岛回归,选在靠*农田(昆虫)的农家繁殖,即“伴春归”。因此,人们将其称为候鸟。
第二句,织柳捕虫剪雨飞。燕子飞行的身姿优美迅捷,在大地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绿树遍野的春天自由飞行。人们随时可以看见燕子在忙着捕虫或衔泥去做窝的时候,犹如穿梭织布般飞行于绿柳之间。
因为燕子来时往往是春雨绵绵的时节,燕子的尾巴宛若黑色的剪刀。诗人在此以“剪雨飞”的生动语言,描写了燕子在雨中飞行的艺术形象
第三句,不傍豪门依陋舍。燕子是人类的益鸟,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害虫。因此,燕子不到城市里生活,喜欢在乡村寻找农舍,如农民们简陋的茅屋,土木结构的农村瓦房,把用嘴巴衔来的泥黏在这些房屋的楼道、房顶、屋檐、墙角或突出部上作巢,作为自己夜宿和生儿育女的地方。
燕子与农家的人非常友好,双方在一个家们共进出,互不干涉,日夜相*相见,互不害怕。孩子们又喜欢,又爱惜,总想捉下来在手中看清楚一点,玩一玩,但最后还是会遵守古人及家长的教诲,不惊吓,不伤害这些对人类有益的朋友。
第四句,呢喃蜜语俩依偎。小燕子的爱情是非常真挚的,它们在繁忙的劳动中,也就是在捕捉蚊子、苍蝇等有害的昆虫及衔泥筑巢的过程中,总是比翼双飞;在喂养共同的儿女之时双双不辞辛劳,共担义务。在劳动的喘息之时,或回巢休息之中,双方总是亲热地紧靠着,紧挨着,经常呢喃小声地细语交流,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窃窃私语和爱的表白,或共商劳动与生活的大计。
(四)评析
《归燕》或称燕子,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在仅仅的四句28字中,把燕子这种候鸟与益鸟的来龙去脉、生活*性、行为特征及对人类的'帮助作用等表达得全面、清晰。尽管诗篇短小精悍,却让人一看便对燕子产生一种较于全面而亲切的认识。
诗人左河水童少时代生活在农村,非常喜爱小燕子,对燕子的*性十分了解,因此,便能提起笔来,一气呵成而无雕琢之感。作品采用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并赋予丰富的生活情趣,不仅让作品易读易懂,还让喜爱燕子的少年儿童增加阅读的兴趣。
《归燕》一诗字句精短,语言练达,富有情趣,一字一句,朴实无华。明是写物,暗也咏物,兴象与比兴精到自然,通过对燕子进行人格化、思想化及情感化的描写,使人们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燕子的多面认识,同时也达到了托物言志,咏物抒怀的效果。诗人让人们从燕子中得到启示:不畏风雨中的艰难困苦,坚决杀灭一切害人虫,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密切联系群众,永远和劳动大众在一起,不攀龙附凤,贪图享乐。特别是最后一句,用短短七个字组成简短的语言,把一幕形象、生动、和谐的爱情场景写得十分感人,而令人羡慕。
有文章评论说,*写燕子的诗词无数,其中以唐代的诗词较于著名,但要论起写燕子内容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及文字的精短却为此诗。
(五)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写燕子的诗句古诗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下面给大家收集了有关燕子的古诗,欢迎欣赏!
长安遇冯著
唐-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韦应物于大历四年至十三年(769-778)在长安,而冯著在大历四年离长安赴广州,约在大历十二年再到长安。这诗可能作于大历四年或十二年(769-777)。据韦诗所写,冯著是一位有才有德而失志不遇的名士。他先在家乡隐居,清贫守真,后来到长安谋仕,颇擅文名,但仕途失意。约在大历四年(769)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后又来到长安。韦应物对这样一位朋友是深为同情的,故而创作这首诗。
诗中以亲切而略含诙谐的笔调,对失意沉沦的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慰勉。它写得清新活泼,含蓄风趣,逗人喜爱。刘辰翁评此诗曰:“不能诗者,亦知是好。”确乎如此。
开头两句中,主要是说冯著刚从长安以东的地方来,还是一派名士兼隐士的风度。
接着,诗人自为问答,料想冯著来长安的目的和境遇。诗人自为问答,诙谐打趣,显然是为了以轻快的情绪冲淡友人的不快,所以下文便转入慰勉,劝导冯著对前途要有信心。但是这层意思是巧妙地通过描写眼前的春景来表现的。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这两句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为暂时失意而不快不*,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前辈关切爱护后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会有人来并切爱护的。所以末二句,承上二句而来的,末句则以反问勉励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注: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非常热闹。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此词写暮春依栏观湖游兴之感,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风姿,词人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上片写暮春之景,下片言众人归去之静。全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词以细雨双燕状寂寥之况,于落寞中尚有空虚之感,文字疏隽,感情含蓄。
双双燕·咏燕
宋-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注:这是一首很精美的咏物词。此词上片写燕子飞来,重回旧巢的愉快场景;下片写燕子在春光中嬉戏,夜幕降临时回巢栖息的情景。既刻画了燕子的生动形象,又抒发了闺怨之情,隐含着对人生的感慨。全词在修辞上采用拟人手法,用语上采用白描,结构安排上也匠心独运,用春燕双宿双飞衬出思妇盼归之情,完整而自然。
天净沙·即事
元-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迎燕古诗阅读答案
《迎燕》是宋代诗人葛天民所作诗词之一。葛天民,字无怀,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徙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曾为僧,法名义铦,字朴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与姜夔、赵师秀等多有唱和。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迎燕古诗阅读答案,欢迎查看。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距离很*。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阅读试题及答案
5、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分)
6、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3分)
①“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的“寻常百姓家”。②“旧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③“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歌的对仗要求。④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答到三点即可)
7、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2分)
示例: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意*即可)
拓展阅读:
《迎燕》诗意
短暂的阳春三月,普通的百姓人家。
为了迎接新来的'燕子飞入,都没有放下昔日的门帘。
燕翅已被丝雨淋湿,口里仍衔着带有落花芳香的泥土来筑巢。
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时光。
《迎燕》赏析
燕子秋去春来,巢于檐下,民间视为吉祥物。“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帘遮”,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两句,更是把燕子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古诗中燕子往往象征着幸福的生活。它们双宿双飞,本诗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诗歌生动的描绘了燕子的生活*性,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首句一个“咫”字,指八寸,也表现了暮春的转瞬即逝,抒发了作者对春的珍惜之情。“寻常百姓家”借用了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歌颂了燕子不趋炎附势,不嫌贫爱富的质朴、高尚的品格,表达了燕子对百姓的眷恋。“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也是燕子顺利找到主人家的标志。第三句“微”形容雨之小,描写了燕子在雨中穿梭无数次,为幸福的生活勤劳地筑巢,“泥香带落花”描写了春天温馨、幸福的场面。尾句是对燕子勤劳的赞美,也再次表现了人与燕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又是诗人幸福隐居生活的写照。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燕子便由南方归来。燕子飞时,诗意如烟。燕子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养儿育女,因此为古代文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比喻爱情美好,或借以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所寄托之情感颇为丰富隽永。
春思
隋-王谊
山映帘栊水映窗,浣纱人在苎萝江。
年年三月梨花雨,门掩东风燕子双。
水槛遣心-其一
唐-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绝句
宋-王雱
一双燕子语帘前,病客无憀尽日眠。
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春雨绿如烟。
午睡
宋-张九成
深杏小桃暄午昼,游丝飞絮搅长空。
觉来一枕轩窗静,燕子双双西又东。
春日晚望
宋-孟大武
屋角风微烟雾霏,柳丝无力杏花肥。
朦胧数点斜阳裹,应是呢喃燕子归。
山居
宋-徐玑
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
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
地僻春独静,人闲日自迟。
山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生查子
宋-辛弃疾
去年燕子来,帘幕深深处。
香径得泥归,都把琴书污。
今年燕子来,谁听呢喃语?
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
即事
元-黄溍
南陌东阡草色齐,愔愔门巷客来稀。
受风燕子轻相逐,著雨杨花湿更飞。
绿树无言春又尽,红尘如雾手频挥。
浮生莽莽吾何计,独立看云竟落晖。
春景
清-李学温
竹亭春草绿,小雨引花香。
燕子来何处,衔泥镇日忙。
沙溪
*代-邱汝滨
白鹭眠沙燕子斜,瓜牛庐外正桃花。
欲知天地无*,春在孤城野老家。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第十场的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主持人龙洋说了这样的诗句:豪家五色泥香,衔得营巢太忙。喧觉佳人昼梦,双双犹在雕梁。问咏的是什么动物?备选答案有三个:分别是鸳鸯、燕子和麻雀。
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燕子,选手也是回答正确。在座的嘉宾老师进行了评论,王立群老师说,燕子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鸟,所以从诗经开始人们就写它。比如诗经中写的“燕燕于飞,学*过的诗词还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代描写燕子的诗词有很多,尤其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诗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更是脍炙人口。这句诗出自《乌衣巷》,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野花在朱雀桥边遍地盛开著,乌衣巷口夕阳正在西落,映照着失望与凄凉,昔日的辉煌与显赫早已不复存在。过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导、谢安等豪华宅第人家,而如今却已飞到了普通的百姓家中。
燕子很美丽,人们都很喜欢,古人就写了很多优美的诗词来赞美燕子。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诗《钱塘湖春行》,里面就提到了燕子。
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燕子是美好的象征,因为人们喜欢燕子,赞美燕子。我也很喜欢燕子,看到燕子心中就感觉充满了希望。谁都希望自己有美好的人生,谁都希望自己有幸福的生活。燕子很勤劳,到了春天,它去啄春泥,去参加劳动,建设自己的小家,然后再去欣赏美丽的春光。美好的人生是奋斗出来的,我们作为普通人除了奋斗之外别无他路。
让自己的生活如同诗词一样美丽,这是每个人的理想。但是美好的诗词也是精雕细琢得来了,“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们想要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就更要去努力,去奋斗。
在大自然中,生存着许多不同的动物,人类根据它们的特性来为它们赋予了特别的寓意,例如燕子象征爱情、乌鸦象征着厄运、白鹤则是寓意着长寿。燕子出双入对的样子,在古人的眼中常常是夫妻恩爱、美好的象征。
1、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2、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3、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4、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
5、新绿阴中燕子飞,数家烟火自相依。
6、燕子分泥蜂酿蜜,迟迟艳风日。
7、燕子归来依旧忙。
8、燕子初来语更新,一声声报内家春。
9、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10、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1、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12、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3、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14、已过燕子穿帘後,又见鱼上市时。
15、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关于燕子的古诗词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的一属。古时候人们把它叫做亥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燕子的古诗词,欢迎来参考!
1、燕子归来依旧忙。——谢克家《忆君王》
2、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
3、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陈与义《雨》
4、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
5、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
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
7、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采桑子》
8、已过燕子穿帘後,又见鱼上市时。——陆游《春日》
9、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
10、燕子初来语更新,一声声报内家春。——王珪《宫词》
11、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12、新绿阴中燕子飞,数家烟火自相依。——陆游《初夏》
13、燕子分泥蜂酿蜜,迟迟艳风日。——晏几道《谒金门》
14、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杜甫《即事》
15、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欧阳修《临江仙》
16、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邵雍《梅花诗》
17、燕子楼空春色晚,将军一去音容远。——秦观《调笑令》
18、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
19、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20、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21、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
22、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23、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张炎《高阳台》
24、燕子犹知社後归。君行无定期。——刘克庄《长相思·朝有时》
25、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蒋春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26、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李好古《谒金门·怀故居》
27、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张炎《清*乐·采芳人杳》
28、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
29、天也妒,未得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30、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
31、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纳兰性德《清*乐·凄凄切切》
32、燕子几曾归去。只在翠岩深处。——辛弃疾《如梦令·燕子几曾归去》
33、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杜甫《归燕》
34、变石身犹重,衔泥力尚微。从来赴甲第,两起一双飞。——张鷟《咏燕》
35、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杜甫《双燕》
36、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张九龄《咏燕》
37、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
38、春色遍芳菲,闲檐双燕归。还同旧侣至,来绕故巢飞。——武元衡《归燕》
39、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去社日已*,衔泥意如何。——白居易《晚燕》
4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宴殊《浣溪沙》
41、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姜夔《点绛唇》
42、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范成大《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
43、羽翼势虽微,云霄亦可期。飞翻自有路,鸿鹄莫相嗤。——李建勋《归燕词》
44、衔泥燕,声喽喽,尾涎涎。秋去何所归,春来复相见。——韦应物《燕衔泥》
45、豪家五色泥香,衔得营巢太忙。喧觉佳人昼梦,双双犹在雕梁。——李中《燕》
46、卷幕参差燕,常衔浊水泥。为黏珠履迹,未等画梁齐。——顾况《空梁落燕泥》
47、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皇甫冉《赋得檐燕》
48、碧草缦如线,去来双飞燕。长门未有春,先入班姬殿。——李益《赋得早燕送别》
49、三叠曲,四愁诗。心事少人知。西风未老燕迟归。巢冷半干泥。——仇远《燕归来》
朝中措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朝中措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简介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这首词是作者送别友人刘敞到扬州任职时所作。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起词人几年前在扬州所建的*山堂并抒发人生的感慨。全词通篇文字鲜明生动,情感豁达温愉,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其格调疏宕豪迈,在欧词中极为少见,对后来苏轼的豪放词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译文
*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烟雨茫茫。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后又过了几个春光。
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一饮千杯很豪爽。趁现在年轻赶快行乐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头已白发苍苍。
注释
⑴朝中措: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又名“照江梅”“芙蓉曲”。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韵,后片两*韵。
⑵刘仲原甫:当指刘敞。庆历进士,曾官知制诰、集贤院学士等,是欧阳修的年辈稍晚的朋友。维扬:扬州的别称。
⑶*山:即*山堂,为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所修建,后成为扬州名胜。
⑷“山色”句:此处借用王维《江汉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句意。
⑸手种堂前垂柳:*山堂前,欧阳修曾亲手种下杨柳树。
⑹别来:分别以来。当时作者离开扬州大约八年。
⑺文章太守:作者当年知扬州府时,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称“文章太守”。一说“文章太守”是作者用以指刘敞。太守,汉代官名,即宋代的知州。
⑻挥毫万字:挥笔赋诗作文多达万字。
⑼千钟:饮酒千杯。钟:古代酒器。
⑽直须:就该,正应当。
⑾尊:通“樽”,酒杯。衰翁:词人自称。当时作者五十岁。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任扬州(今江苏扬州)知州,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岗中峰上,修建了一座“*山堂”,据说壮丽为淮南第一。堂建在高岗上,背堂远眺,可以看见江南数百里的土地,真州(今江苏仪征)、润州(今江苏镇江)和金陵(今江苏南京)隐隐在目。由于堂的地势高,坐在堂中,南望江南远山,正与堂的栏杆相*,故名“*山堂”。每当盛夏,欧阳修常和客人一起清晨就到堂中游玩,饮酒赏景作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任知制诰,嘉祐元年(1056)因避亲被任命为扬州太守,欧阳修给他饯行,在告别的宴会上,写了这首《朝中措》相送。
赏析/鉴赏
这首词一发端即带来一股突兀的气势,笼罩全篇。“*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登上*山堂,“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则山之体貌,应该是清晰的,但词人却偏偏说是“山色有无中”。这是因为受到王维《江汉临泛》原来诗句的限制,但从扬州而望江南,青山隐隐,自亦可作“山色有无中”之咏。
以下二句,描写更为具体。此刻当送刘原甫出守扬州之际,词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山堂,想起堂前的杨柳。“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杨柳本是无情物,但中国传统诗词里,却与人们的思绪紧密相连,何况这垂柳又是词人手种的。可贵的是,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过片三句写所送之人刘原甫,与词题相应。此词云“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不仅表达了词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刘敞的倚马之才,作了精确的概括。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无形之中却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搏动人的心弦,涤荡人的心灵。这是跟他在一开头时定下的基调分不开的。
这首词从*山堂写到堂前垂柳,从被送者写到送者,层层转折,一气呵成,不落一般酬赠之作的窠臼,历来受到词评家的赞赏。
尔黄发,欲三寿之作朋;遗我绿琴,顾双金之何报。”尝邀公至五羊,特为开宴,令洪丞相适代为乐语云:“云外神仙,何拘弱水。海隅老稚,始识魁星。”又寄调“临江仙”以侑觞云:“北斗南头云送喜,人间快睹魁星。向来*步到蓬瀛。如何天上客,来佐海边城。
方伯娱宾香作穗,风随歌扇凉生。且须滟滟引瑶觥。十年迟凤沼,万里寄鹏程。”及高要倅满,权帅置酒,令洪内相景卢迈作乐语,有云:“三山宫阙,早窥云外之游;五岭烟花,行送日边之去。小驻南州之别业,肯临东道之初筵。”时二洪迭居帅幕下,又云:“欲远方歆艳于大名,故高会勤渠于缛礼。”洪时摄帅司机宜。
玄冥司柄,雪敷南亩之丰登;庚岭生辉,梅报东君之消息。当一阳之来复,庆维岳之降神。某官节莹冰霜,家传清白。遐荒草木之细,皆知威名;调和鼎鼐之功,终归妙手。愿乘谷旦,即奉芝函。某望启戟以趋风,适桑蓬之纪瑞。自惟弱植,方沾雨露之深恩;强缀芜辞,用祝椿松之遐算。敢靳采览,第切兢惶。
屑瑶飘絮满层空。人在广寒宫。已觉楼台改观,渐看桃李春融。
一城和气,宾筵不夜,舞态回风。正是为霖手段,南来先做年丰。
古诗原文
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
关心*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嫌明。
译文翻译
谭氏心爱之人懒于送往迎来,所以她怕唱歌,愁跳舞,所以故意病春酒而迟迟不去梳洗打扮。她性格内向,总是把爱人放在内心深处深藏不露,所以不能说她是一个缺乏情感的人。
谭氏关心恋人*况,因而想象她双泪啼红,秘密写信,倾诉衷肠。恋人向谭氏说了很多柔情蜜意的话语,山盟海誓,以表达坚贞的爱情。想起那时在杏花馆内,俩人在深深的花阴之中,没人能看得见,但是她却还嫌那花阴浅不避人;两人同宿画堂,本来是普通的银烛,而她却羞于见光,嫌烛光太明。
注释解释
朝中措: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双调四十八字,前片四句三*韵,后片四句两*韵。
谭德称:名季壬,字德称,西蜀名士。为崇庆府学教授,徙成都。与陆游交往甚密。
春酲(chéng):春日病酒。酲,喝醉了神志不清。
向人:爱人。向,爱。
啼红:用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的典故。灵芸被选人宫时,以玉吐壶盛泪,壶呈红色,泪凝如血。
剪绿:剪烛。绿,绿烛。
深盟:即盟誓态度坚决。
杏馆:种有杏树的院落。
画堂:装饰豪华的卧房。
创作背景
此词是陆游代谭德称而作的一首词,约作于宋乾道九年(1173),时词人在成都。
诗文赏析
朝燕的古诗
关于燕的唐朝古诗句
唐朝关于燕子的古诗
唐朝关于燕的诗句古诗
描写燕燕的古诗
燕脂的古诗
燕鸥的古诗
代燕的古诗
燕清的古诗
灿燕的古诗
燕青的古诗
水燕的古诗
有燕台的古诗
晚燕的古诗
含有燕子的燕的古诗
朝朝的古诗
有燕君的古诗
高燕的古诗
含秋燕的古诗
燕南春的古诗
马燕飞的古诗
关于燕的古诗
燕有关的古诗
燕郊的古诗
带燕字的古诗
含燕莉的古诗
有徐和燕的古诗
新燕古诗的日
古诗有燕山的
含有燕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