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古诗的成语如源头活水

关于出自古诗的成语如源头活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出自古诗的成语如源头活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出自古诗的成语如源头活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出自古诗的成语如源头活水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75) 语录(46) 说说(87) 名言(8) 诗词(709) 祝福(10) 心语(2)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出自南宋诗人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赏析

      从题目看,这两首是谈观书体会的,意在讲道理,发议论。弄不好,很可能写成“语录讲义之押韵者”。但作者写的却是诗,因为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了形象,让形象本身来说话。

      第一首诗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时,又蕴涵了理性的东西。“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这也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这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很明显的一点是,“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四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相当于“它”的意思,这里是指方塘。“问渠”就是“问它”。在这个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字,“清”就已经包含了“深”。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第二首诗也是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阅读全文]...

2022-02-23 20:51:35
  • 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来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

  • 导语:我国的神话故事非常丰富,其中有许多成语都是出自于神话故事的,让我们一起来学*这些成语吧!

    补天浴日: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东兔西乌: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东曦既驾: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亦作“东曦既上”。

    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毛。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开天辟地:古代神话传说:*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夸父追日:古代神话。同“夸父逐日”。

    炼石补天: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牛郎织女:从牵牛星与织女星演化而来的神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现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牵牛织女: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清都紫微: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

    擎天之柱:支撑天的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

    日薄虞渊:犹日薄西山。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御览》作‘薄于虞渊’。”

    十日并出: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②比喻暴乱并起。

    水漫金山: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亦作“水满金山”。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扞法海禅师呴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

    松乔之寿:松乔:神话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指长生不老。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巫山云雨: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无缝天衣:神话谓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缝合,没有缝儿。常以比喻诗文等事物没有一点瑕疵。

    兴风作浪:兴、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兴云致雨:兴云:布下云彩。致雨:使下雨。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能力。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同凡响。

    玉宇琼楼:①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宫殿。②形容覆雪的楼宇。

    月里嫦娥:嫦娥:神话中月宫里的仙女,相传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药而上了月宫。比喻风姿绰约的美女。

    云锦天章: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天章:彩云组合成的花纹。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

    云雨巫山: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还有很多成语也是出自于神话故事的,比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八仙过海、女娲造人、鹊桥相会、点石成金、鸡犬升天……

    [阅读全文]...

2021-12-07 04:56:19
  •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字数不多,言简意赅。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植物或者其他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当时,一些辩论家把寓言当成辩论的手段,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在先秦诸子百家的作品中《列子》《庄子》《韩非子》收录的寓言故事最多。很多成语也是来源于这些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南辕北辙、揠苗助长等等。

    孙阳,春秋时期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因此人们都管孙阳叫“伯乐”。孙阳根据自己的经验写了一本《相马经》,供人们参考。孙阳有个儿子,智力较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后,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点是高脑门、大眼睛、大蹄子”,便拿着书,往外走,试试自己的眼力。走了不远,他看见一只癞蛤蟆,忙抓了回去告诉他父亲说:“自己找了匹好马,和你《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就是蹄子小了点”。伯乐看见了以后,哭笑不得,幽默的说:“你这马爱跳,没法骑啊”。

    寓意:“按图索骥”这个成语一般既用来表示做事死板,机械,广泛用于贬义词,也比喻按照线索来寻找,这一种解释不含贬义。

    出自《吕氏春秋》原为“掩耳盗钟”,范氏灭亡了,有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又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就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把钟抢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最终也被别人抓获了。

    寓意: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其果。

    出自《列子 天瑞》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于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的劝导之下,他又放下心,开心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的解释虽然不科学,但是他关心他人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寓意:该故事辛辣的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比喻不必要的或者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出自《史记 西南夷列传》滇王同汉朝的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更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寓意: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的行为。

    出自《孟子 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经死了。

    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自《庄子 秋水》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赵国学*邯郸人走路。没有学会,反而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路的,最后爬着回了燕国。

    寓意: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还把自己原来的本事弄丢了。

    出自《吕氏春秋》楚国有个人过江,不小心把剑掉在了水里,他在船帮上剑落水的地方刻上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宝剑,结果自然是找不到。

    寓意:比喻拘泥于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者办法。

    出自《晋书 乐广传》乐广在河南做官,曾经有一个特别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也没来看他,乐广就问朋友为什么不来的原因。朋友回答说:“前些日子到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喝酒,但我端起酒杯,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恶心,不喝吧,对朋友不尊敬,喝了以后,就得了重病。”乐广想到可能是墙上挂着的那只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于是乐广再次邀请朋友喝酒,还是在原来的地方。乐广问朋友“看见了什么?”朋友回答:“跟上次一样,有一条蛇”。于是乐广就告诉了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病也就好了。

    寓意: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出自《韩非子》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就事先量了自己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他再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早已经散了,最终也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鞋子?”他回答到:“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出自《韩非子 五蠹》传说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子上死了,他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能再次得到撞死的兔子,导致兔子也没有得到,庄稼也荒芜了。

    寓意:比喻不主动的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出自《韩非子》齐宣王命令人们吹竽的时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里充数。齐宣王死了以后,齐缗王继位,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出自《战国策》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发现少了一只羊,原来羊圈有个窟窿,夜间,狼就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说:“赶紧修一修羊圈吧。”他说:“羊都丢了,修羊圈有什么用?”第二天,他去放羊的时候,发现羊又少了一只。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紧把羊圈修好了。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羊被狼叼走的事情了。

    寓意: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到损失。

    出自《战国策》讲述了一个人想要乘车去楚国,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最后,只能是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的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出自《战国策》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最先画好了,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他添上脚了呢?”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

    寓意: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出自《韩非子》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有一天,他来到集市上,准备卖他的矛和盾。于是,他举起了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他。”紧接着,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这时候,有位老人走了过来问道:“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寓意:比喻说话办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出自《新序》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居室里的装饰都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的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已经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惊恐万状。

    寓意:比喻自称爱好某些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喜欢,甚至是害怕。辛辣的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作风。

    出自《韩非子》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头雕刻了一只装珍珠用的匣子,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里面的珍珠还给了他。

    寓意:买了放珍珠用的盒子,却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出自《韩非子 说难》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的儿子说:“如果不去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他们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富人的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财物,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是邻居家的老人偷的。

    寓意:这则寓言通常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训。告诉我们,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跟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

    出自《笑林》鲁国有个人,拿着长竿子准备进城,起初,竖着拿,不能进城;横着拿,也不能进城。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不久,有个老人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你为什么不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进城呢?”于是那个鲁国人就按照老者的说法把长竿截断了。

    寓意: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出自《庄子》从前西施因心口疼而皱着眉头在邻里之间行走,邻居一个丑女叫东施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以后也在邻里之间皱着眉头,捂着胸口。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远远的跑开了。东施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寓意: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表示自己的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阅读全文]...

2022-07-11 02:33:29
  • 泉头活水来诗句

  • 经典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读几声

    二声

    为的意思就是“只”因为只是二声

    爱情是充满了活力的,就像是泉头的活水一样,川流不息。

    爱情也像它那样充满活力,能够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问渠哪得清如许有源水来”的意思是:(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因为一直有源源不断的会聚过来啊。

    可以引申为: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中不断学*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这两句诗是朱熹《观书有感》中的两句,原诗如下: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

    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赏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

    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作者简介: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江南东路徐州府萧县,南宋时朱氏家族移居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1]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

    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修身、齐家、治国、*天下。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阅读全文]...

2022-03-03 15:34:17
  • 出自水浒传的歇后语

  • 水浒传,写作
  • 出自水浒传的歇后语

      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歇后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

      4、花木瓜——空好看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

      9、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

      10、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

      11、佛面上去刮金——刻薄

      12、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

      13、李逵骂宋江——过后赔不是

      14、李逵断案——强者有理

      15、李逵敬酒——非喝不可

      16、李鬼劫路——盗名欺世

      17、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18、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19、林冲雪夜上梁山——压的

      20、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21、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22、林冲上山——官压民反

      23、孙二娘开店——谋财害命

      24、石迁偷鸡——不打自招

      25、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26、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27、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

      28、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29、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30、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31、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32、林冲上山——官压民反

      33、孙二娘开店——谋财害命

      34、石迁偷鸡——不打自招

      35、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36、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37、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

      38、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39、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40、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

      41、梁山的军师——无用(吴用)

      42、武大郎攀杠子——够不着

      43、潘金莲不在家——没人伺候武大郎

      44、武大郎敲鼓——懵了点子

      45、武大郎玩夜猫子——啥人玩啥鸟

      46、武大郎趴在桥底下——瞅空

      47、李鬼的板斧——冒牌

      48、杨志卖刀——英雄末路

      49、老虎扑食——三股劲

    [阅读全文]...

2022-04-28 16:01:50
  • 活水源记(语文版高一必修)

  • 高一
  • 活水源记(语文版高一必修)

      《活水源记》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刘基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活水源周围的山川形势,泉水的源流变化,水里的草木虫鱼,以及游人的欣赏迷恋,传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与亲*之情。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活水源记(语文版高一必修),希望对你有帮助。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彻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华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鲭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翻译:

      灵峰山,山上有金鸡峰。峰上的草大多是竹子,树木大多是枫树、松树。鸟类大多是竹鸡,竹鸡的形状像鸡但比鸡小,身上有花纹色彩,喜欢鸣叫。有座寺庙坐落在山中,四面环山。寺前面的山叫做陶山,是华阳外史(官职名)陶弘景隐居的地方。寺的东南面的山叫做日铸峰,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寺的后面临*崖石的地方有座楼阁叫做松风阁,奎上人(宗奎)住在里面。

      有泉水在此,泉水开始从石头缝里流出来,细细流淌,冬天温暖,夏天冰凉;流成一个小渠,冬夏季节都不干涸。小渠满了之后向西南流去,贴着沙土地前行,旁边形成四个小池塘,向东流直到山脚下,水聚集成大池塘,又向东灌注到若耶溪中,向东北进入镜湖。刚形成小渠时,水深不到一尺,而且清彻可以照人,俯视泉水薄崖石上的松竹花草都在水底下。所以秘书卿(官职名)白野公经常来游玩,整天坐在水旁,给这泉水起名叫做活水源。泉水中产石蟹,铜钱大小。也有小鲭鱼,颜色纯黑,生活在石头洞穴里,水鼠经常来吃他们。水里的草大多是水松、菖蒲。这里有种鸟和鸲鹆差不多大,黑毛红嘴,经常在水上鸣叫,叫声和竹鸡差不多但比竹鸡滑润。有两个鹡鸰,经常从竹林中出来,站在石头上洗浴,饮完水后,鸣叫着飞走了。我早春来到这里,当时天气还很寒冷,各类水族动物都隐藏不出来,到现在才全部出现。又有四五条虫子,都如小手指般大小,形状好像半莲子,整天在水面上旋转着前进,太阳照在他们的背上,颜色就像紫水晶,不知是什么虫。

      我既喜欢这里泉水的清澈,又喜欢它的`源源不断,而且还能使各种动物来依附它,具有君子的品德。奎上人又说:“当遇到旱季时,所出泉水能灌溉好几十亩田地。”那么它的好处又能泽及万物,更应该得到白野公的深切喜爱了。

      作者:

      字伯温,晚号犁眉公。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日,卒于明洪武八年(1375),终年65岁,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人(旧属处州府青田县),明代政治家、诗文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字伯温,明国开国功臣。故时人称他为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为刘诚意。他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县是1948年析置的新县,县名就是为了纪念刘基。

      文言常识:

      一、虚词

      1.之 音节助词“灵峰之山”“金鸡之峰”“东注于若耶之溪”

      取独,无意义

      的“寺之后”“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

      代词“山四面环之”,“有水鼠常来食之”,“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2.其 代词,那里“其草多竹”

      代词,它“不知其为何虫”,“又爱其出之不穷”

      代词,它的“其前山曰陶山”

      3.而 连词,表转折“其音如竹鸡而滑”“其状如鸡而小”

      连词,表承接“乃溢而西南流”

      连词,表并列“涓涓然东温而夏寒”

      连词,表修饰“鸣而去”

      4.焉 兼词,于此“有泉焉”

      语气助词“有君子之德焉”

      5.然 ……的样子 “涓涓然东温而夏寒”

      6.乃 于是 “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

      7.悉 全,都 “悉出”

      8.咸 全,都 “而能使群动咸来依”

      9.兹 这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

      二、实词

      1.薄 靠*“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

      2.鉴 本指镜子,这里形容水清澈可以像镜子一样照见东西“澄澈可鉴”

      3.岁 年岁“属岁旱时”

      4.属 适值“属岁旱时”

      三、古今异义

      1.文采 “有文彩”彩色的花纹

      2.去 “鸣而去”离开

      四、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山四面环之”

      “涓涓然东温而夏寒”

      “东至山麓”

      “终日坐水旁”

      2.名词作动词“名之曰活水源”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

      “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

      定语后置“又有虫四五枚”

      主谓倒装“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省略句“其始出(于)石罅”

    [阅读全文]...

2021-12-08 11:48:50
  • 影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影字开头成语大全集如)

  • 如影随形

    rú yǐng suí xíng

    成语简拼rysx成语意思好象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成语出处《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汉·刘向《说苑·君道》:“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成语例子秦牧《艺海拾贝 并蒂莲的美感》:“如果以为如影随形、双双不离的东西就一定能引起人们关于纯洁坚贞爱情的联想。”*义词形影不离 亲密无间反义词格格不入繁体写法如影隨形感*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形容关系亲密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正音随,不能读作“shuí”。成语辩形形,不能写作“行”。成语辨析如影随形和“形影不离”都可表示“关系十分密切;从不分离”。但如影随形比“形影不离”语义范围大;可以形容一个人跟踪另一个人;而“形影不离”不能用此义。英语翻译be a true reflection of成语谜面寸步不离首字为“如”的成语如花似玉 如火燎原 如日中天如是我闻 如履如临 如沐春风如牛负重 如丘而止 如痴如狂二字为“影”的成语弓影杯蛇 瓦影之鱼 形影相追掠影浮光 只影单形 认影迷头息影家园 认影为头 捕影系风三字为“随”的成语顺时随俗 适俗随时 彩凤随鸦丹漆随梦 甘雨随车 执鞭随蹬逐影随波 随时随地 修短随化尾字为“形”的成语忘乎其形 得意忘形 鉥心刳形随物赋形 灰心槁形 遁迹潜形马鹿异形 澄神离形 枉直随形《同字》成语接龙如影随形 形影不离 离奇古怪怪腔怪调 调风弄月 月旦春秋秋月寒江 江山如画 画地为狱狱货非宝 宝马香车 车驰马骤骤雨狂风 风吹日炙 炙手而热热心快肠 肠回气荡 荡析离居居下讪上 上慢下暴 暴躁如雷雷轰电掣 掣襟肘见 见骥一毛毛发悚然 然荻读书 书囊无底底死谩生 生杀予夺 夺其谈经《同音》成语接龙如影随形 兴妖作怪 乖僻邪谬缪种流传 穿衣吃饭 繁荣兴旺望而却步 不丰不杀 沙里淘金今非昔比 闭关自主 蛛丝马迹急风暴雨 语短情长 砲凤烹龙隆情厚谊 以夜继昼 肘腋之患欢喜若狂 旷古一人 忍垢偷生盛衰利害 骇状殊形 行古志今金玉良缘 原原委委 为富不仁人千人万 玩忽职守 手无寸刃

    [阅读全文]...

2022-03-15 15:08:01
  •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中国历史成语大全)

  • 1、一去不返 (靳柯 战国)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燕策三》: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典故:战国后期,秦国国富兵强,各国受到威胁。燕太子丹到处物色可以派去刺杀秦王政(后统一中国称秦始皇)的人,终于找到了一个名叫荆轲的勇士。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赵国,迫临燕境。

    樊於期原是秦国的将军,因为得罪了秦王,才逃亡到燕国来避难的。太子丹听荆轲说刺杀秦王需要先向秦王献樊於期的头,说:“那叫我怎么忍心呢?”

    荆轲于是自己去找樊於期,对他说:“秦王杀了将军的父母宗族,将军不是渴望早日报仇吗?如今我准备去刺杀秦王,想借将军的头献上,好接*了他动手,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樊於期说:“我日日夜夜想着报仇,一颗心都快煎熬得烂了,今天方才得到你的开导!”说完便拔出宝剑自己抹了脖子。

    太子丹听说樊於期自杀,哭了一场,用木盒盛上人头,把它和燕国南部的地图一起交给荆轲,并找来一个勇士秦舞阳,叫他担任荆轲的助手。

    临行这一天,荆轲因为等一个住得较远的朋友,想同他一起去,迟迟没有出发。太子丹疑心荆轲后悔了,问他:“太阳已经下山了,你有动身的意思么?”荆轲说:“我不过在等一个朋友,既然你这么说,那就分手吧!”

    太子丹等人知道荆轲不可能活着回来,都穿着白衣服到易水边为他饯行。他的朋友高渐离击筑(古代乐器),高渐离慷慨高歌,歌声悲壮激昂,他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听着这歌声,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唱完歌,荆轲跳上车子走了,连头都不回过来看一看。他果然“一去不复还”,后来被秦王用剑砍倒,死在秦廷。

    复:再;返:回来。一去就不再回来了。形容事物过去了,就不会再重新出现。

    2、七步之才 (曹植 三国)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典故: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曹操曾几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曹操第二个儿子曹丕一心想当魏世子,一些拥护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说他的好话,最后终于促使曹操改变主意,立曹丕为魏世子。

    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尽方法使曹操对曹植反感。曹植生性随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几次遭到曹操处罚,从而没有机会使曹操改变对他的看法。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继任丞相。就在这一年,曹丕废献帝自立为帝(即魏文帝)。

    曹丕称帝后,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这罪犯得很重,当时要被处死。在审问的时候,曹丕指责他仗自己有才学,故意蔑视礼法,接着说:“父亲在世时,常夸你的诗文,我一直怀疑有人为你代笔。今天限你六步成诗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问你死罪!”

    曹植点点头,说:“请皇上赐题。”

    “就以兄弟为题,但不许出现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付,便迈开脚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德寂以为计。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来豆梗当柴烧。豆梗在锅下呼呼燃烧,豆子在锅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俩都是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为什么这样狠心地煮我不轻饶?”

    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石听了,羞愧难当,免去了他的死罪,将他贬为安乡侯,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很快传开,人们也因此而称赞他有“七步之才”。

    有七步成诗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3、开诚布公 (诸葛亮 三国)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典故: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任。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己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ù)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打开自己的心扉,真诚待人。

    [阅读全文]...

2022-05-03 00:05:32
相关推荐
出自古诗的成语如源头活水 - 句子
出自古诗的成语如源头活水 - 语录
出自古诗的成语如源头活水 - 说说
出自古诗的成语如源头活水 - 名言
出自古诗的成语如源头活水 - 诗词
出自古诗的成语如源头活水 - 祝福
出自古诗的成语如源头活水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