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备课教案

关于初中阅读备课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初中阅读备课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初中阅读备课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初中阅读备课教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3篇

  • 教案
  •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列代数式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2)若三角形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若x表示正方形棱长,则正方形的体积是()

      (4)若m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5)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同时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2、请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讲授新课: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5。

      2.练*: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abc;(2)b2;(3)-5ab2;(4)y;(5)-xy2;(6)-5。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以四个单项式a2h,2πr,abc,-m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数字因数是什么,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以上几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概念: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单项式的次数:在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

      4.例题: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是,请指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①x+1;②;③πr2;④-ab。

      答:

      ①不是,因为原代数式中出现了加法运算;

      ②不是,因为原代数式是1与x的商;

      ③是,它的系数是π,次数是2;

      ④是,它的系数是-1,次数是3。

      例2: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①-7xy2的系数是7;②-x2y3与x3没有系数;③-ab3c2的次数是0+3+2;

      ④-a3的系数是-1;⑤-32x2y3的次数是7;⑥πr2h的系数是。

      通过其中的反例练*及例题,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5.游戏:

      规则:一个小组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然后指定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他的系数和次数;然后交换,看两小组哪一组回答得快而准。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初中地理备课教案3篇

  • 教案,地理,初中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难点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

      【复*提问】请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今天我们学*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读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尔自治区、宁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读图】P5的5.5图、5.7图

      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学生回答课后的活动练*题。

      【归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西北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

      原因: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学生读图:5.14,然后回答:

      1、塔里木盆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周围的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西北地区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降水变化规律是:本区降水从东部向西逐渐减少。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教案一般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设计等内容。为大家提供了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地理教案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初中安全备课教案5篇

  • 教案,初中
  •   教学内容:

      学*游泳安全知识,学*溺水安全的基本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溺水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游泳的安全意识,充分了解溺水时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教学难点:

      积极避险、自救方法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启发思维、共同探究、讲授与讨论结合、重在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现在正是天气逐渐转热季节,暑期即将来临,中小学生溺水伤亡的事故也明显多起来。据教育部等单位对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有1.6万名中学生非正常死亡,*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溺水、交通或食物中毒等事故,其中溺水和交通仍居意外死亡的前两位。

      二、了解令人心痛的溺水事件

      2004年6月23日下午15时,陕西省*县5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溺水死亡。

      2005年9月10日,陕西省丹凤县商镇中学学生叶吉利在体育集训中去丹江河游泳溺水死亡。

      2007年6月26日下午2时,商州区牧护关镇两名学生下河游泳溺水死亡。

      老师:听了这个实例,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里都不会轻松。你是否感叹,是否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在世界上转瞬消失?此刻,你在想什么?请同学们谈谈你的看法。

      讨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讨论

      师: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今天我们要学*的主题是防溺水教育。

      1、板书课题:防溺水教育

      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3、溺水的急救

      (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为什么?)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

      第一步: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

      第二步:控水。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

      第三步: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

      第四步:注意要在急救的同时,要迅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四、课堂总结

      1、同学们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惯。

      五、课后作业

      遇到有人溺水怎么办?如何开展溺水救护?

      教学目标

      1.认识不良饮食*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那些食品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阅读全文]...

2022-03-09 04:56:37
  •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备课教案3篇

  • 教案,初中
  •   教学重点:

      如何让学生理智对待学*压力和考试焦虑?学*压力和考试焦虑是学偶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许多学生存在学*压力过大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及时解决,必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扭曲青少年的心灵,造成很多心理问题,所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理智地对待学*压力和考试焦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难点:

      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理论内化,自己学会克服考试焦虑?针对这个教学难点,本课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受,使其加深印象。

      教学方法

      1、讲述与讨论

      2、模拟情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由谜语引入“虑”字,再引出课题。——“中学生焦虑心里调适”谜语:有心的老虎没几只(虑)。

      考场上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角逐,也是心理状况的较量。在考试中,总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取得辉煌成绩,同样,也有一些“尖子”“失手落马”。因为前者轻轻松松,没有压力,超水*的发挥,后者过度焦虑,显得惊慌,恐惧等,影响其正常发挥。而这种现象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焦虑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人生课题之一。就像感冒一样的常见,我们的日常学*生活之中焦虑就随处可见:学生上学会有学*焦虑,运动员参加比赛会有竞赛焦虑,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会面临不同类型的焦虑,学*现在已经成为了一项终身的项目,而且学*是一种艰苦探索的过程,难免经常有错误和失败的威胁相伴随,不论你聪明还是愚笨,都会不时体验到学*所带来的各种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焦虑心里吧!

      (二)、讲授新课。

      1)关于焦虑心里的成因:

      A、内部因素:

      a复*不充分:据调查80%的学生其考试焦虑是由于复*准备不充分引起的,因此考前进行充分的复*是很有必要的。

      b自我期望值:从期望价值理论分析,行为取决于期望和价值,任何一个行为都取决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和目标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失败正确面对,避免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挫折心态。

      c性格因素:外向的人,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泼,乐观,开朗,自信,勇于进去,对环境适应力强,易不安和兴奋。内向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孤僻,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脆弱,对自己过分苛刻,易出现负向情绪。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易焦虑,应该多与朋友交往,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 d身体健康因素:身体不健康的人在担心自己身体状况的同时,总想让自己在某一方面超过别人,比别人优秀,因此,他们更致力于学*方面的努力,加大自己的压力,增强了考试焦虑。

      e性别因素:女性本身的焦虑特质就比男性高,而且不良情绪的宣泄表现的没有男性明显,因此常常因为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控,其焦虑程度比男性偏高。

      B、外部因素:a社会因素:现在相当的企事业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特别在经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学历看得特别重,甚至出现连厕所清洁员也要求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的荒谬现象,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在“一棒定终身”的现实社会中,这也就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压力,人为的加重了学生对考试分数的期望值,造成考试焦虑。

      b家庭因素: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管教过严,期望水*过高,或强迫式的学*,都会让孩子对学*反感,产生压力,形成考试焦虑。

      c学校因素:虽然国家进行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我国受到封建社会采育的教育制度的影响,现行的教育制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这一现象仍普遍。

      2)如何进行调控。

      A、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准确了解自己,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是解除心理顾虑第一步。高考中,大部分人是定高了目标,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产生恐惧感。另外一部分人虽然没有明确地定下目标,但总幻想有奇迹的出现,这就增加了思想负担。目标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应对自己的水*、在班级名次、各科的优劣作客观的分析,根据这个分析去定目标,就多了一份现实,少了一份幻想,考起试来塌实得多。

      B、以心理状态积极,健康的人作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有一定道理。在心中暗暗的向自己的榜样学*,把他变成激励者,组织者,行为的评定者,也可以与他多多谈话,体会那种遇险不惊,沉着机智等良好心理状态。

      C、有意克制不良心理活动,使之向良好心理活动转化。有些同学的心理状态是波浪式的,时好时坏,自己也深为苦恼。这是不良心理与良好心理进行冲突,进行斗争的结果,,有时良性的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反之。当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出现时,考生就应该克制,或通过转移注意力把它转化。———(应注意持之以恒)。

      D、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学*生活中寻找乐趣。学*的某些失败肯定存在,失意也很正常。在考试复*中,更是充满酸甜苦辣。考生不要把心思全放在分数上,应尽量增加生活情趣,让自己有更多的愉快情绪体验。只要认真发行,即使在“沉闷”的课堂也有很多新鲜事,“枯燥”的复*也有许多乐趣。放松紧绷的神经,体验生活学*的精彩。 E、表现不良心理。复*考试的种种烦闷,苦恼、痛苦,考生还可以把它表现出来。第一,请老师、家长和朋友帮助。考生大可不必认为倾诉不良心理状态不好意思。请他们帮助、疏导,大脑变得清醒,心灵也得到了慰籍;第二自我宣泄。放声大哭、剧烈体育运动等,都以证明事调节不良心理的好办法。

      F、进考场前的自我调节:

      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考好”。

      身体的放松是大脑放松,调节心态的最好办法。(右半脑的控制)考前睡眠:7—8小时,晚上不得超过10点。方法“先睡心,后睡眼”。系统脱敏:

      G、给过去的失败归因。害怕担心是不必要的,要想消除,重要的方法是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过去的失败,丢掉模糊不清的担忧、摆脱失败阴影,把考生的心理活动与客观联系起来、总结经验教训,走向成功。———引出下次课题:如何进行正确归因。

      (三)、导入案例:

      分析情景:小雅,女,19岁。南安一中高中补*生,数学基础较差,补*后进步不大。村里有十多人同读高三,仅她一人为补*生。家境较好,家人很关心她,经常到学校看望她,给她带一大堆补品,叮嘱她要好好学*,争取考上大学,为家族争光。这给她造成很大压力,思想包袱大,上课易开小差,注意力无法集中,经常担心“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又想到比其他同村同学多读了一年,如考不上大学,不仅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且丢尽了家族的脸。于是,为了考上大学,给家族争光,她整天都在考虑着该怎样学*才能考出好成绩,除了加班加点拼命学*外,下了晚自*,教室和宿舍的灯熄了,她还要躲在昏暗的路灯下看书。后来,睡眠渐渐不足,头昏沉沉的,书看不下去,又舍不得休息,认为休息会耽误了时间而比别人考得差。特别是考试时,“怕比其他人考得差”的念头总在头脑里不断闪现。因为考前的紧张感加剧,所以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并且逐渐下降,这令她更加焦虑。高考临*,“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害怕失败的阴影总困扰着她。小雅偶尔也会给自己鼓励: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学。可是一上课,精力总集中不了,脑子里总想:“要是再次考不上怎么办?”越想越紧张,于是经常敲自己的头,掐自己的手。想让自己*静下来,好好地读书,但难以做到。在苦恼不堪的情形下,她找到了老师,诉说了一切。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小雅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她这种属于焦虑心里吗?如果是,焦虑心里给她带来了什么苦恼,对她的.复*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焦虑心里曾经给你的学*,生活带来什么困扰吗?

      学生自主回答,畅所欲言,道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小结:引出过度焦虑的危害。

      (四)模拟辩论赛,在激烈争论中形成思维碰撞:

      1、将班上同学分为两组。两组同学持不同的观点(正方观点:考试焦虑完全不利于学生的学生和生活反方观点:适度考试焦虑有利于促进学生学*,过度考试焦虑则不利于学生学*和生活)

      2、双方在10min内轮流发言,可以引用事例或者自己亲身体验来阐诉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辩论赛中各抒己见,思维碰撞出火花。

      老师总结:焦虑心里并不可怕,只要大家用正常的心态面对它,并在*时生活和学*中注意调整,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定能克服焦虑心里的。

      (1)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考生成功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考试成功的自信心,就不太可能成功,所以,树立自信心对于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在考试中或是*时的学*中,我们都要从勇敢的态度接受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完美,同时还要发现自身的优点。对待学*和考试结果同样要自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正确的归因,要学会将考试的成功归因于自身能力强的结果,将考试的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不够而造成的。正确的归因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和巩固。

      (2)正确对待考试

      对待考试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观念:考试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应该把考试看作是对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一次检验,认真对每次考试进行分析,以*常心对待每次考试,包括,避免绝对化观念,如“必须”“我必须考上大学”“我一定不能失败”等。

      (3)制订合理的复*计划,有效利用时间。

      临*升学考试,一些学生往往心情非常急躁,不知道怎样利用时间。有的坐在那里半天什么都没看进去,有的整天在学,都不见成绩提高。因此,制订合理复*计划是很重要的,这样能更有效的利用管理实际时间。制订复*计划时要注意:a、复*计划要注意劳逸结合。一些学生认为考试前复*是决定一生命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要玩命学,所以将计划时间安排得很紧,除了吃饭和睡觉,没有一丝空余时间,但实际上总是做不到,就使得计划失去了作用。在制订计划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并注意变换学*方式和学*内容,这样才能防止大脑疲劳,使学*效率保持一定水*。b、复*计划要结合实际。制订复*计划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首先应根据自己的*时学*情况制订略高的学*计划。如:300个英语单词以前复*一遍需要两个小时,慢慢的应减少时间,提高学*效率。其次,了解自身最佳学*时间,科学研究认为一天之中有四个学*的高效期:①清晨起床后一小时。②上午8点至10点。③下午6点至8点。④入睡前一小时。这几个时间只是提供给考生借鉴,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惯,了解自己的最佳学*期,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学*时间。

      (4)正确对待外来压力

      家庭和社会对考生考试的过分关注,都会使考生产生心理压力。考生要能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站在对方立场上分析压力来源的正确与否再接合自身实际来正确接受,没有必要将所有压力都强加于自己身上成为心理负担。

      (5)考试中

      ①积极的自我暗示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初中历史备课教案3篇

  • 教案
  •   课标要求:

      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合纵”和“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外交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学*和初步掌握制作历史图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战国战争史的学*,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育。通过孙膑、张仪等人的事迹,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战役和军事家。

      难点:“合纵”和“连横”的含义。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战国形势图挂图;制做本课课件;整理有关战国史实的成语;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战国时期的成语;用竹木等材料仿制一些古代兵器。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了很多春秋时期的成语,像“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等。今天我们将了解到更多的成语,如“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负荆请罪”等,让我们一起来发掘这些成语里面隐藏的精彩故事。

      学*新课

      (教师引导过渡)复*以前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弄清“战国”概念,课件如下展示:

      一、“战国七雄”(课件显示标题)

      1.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战国七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自西周分封诸侯,*的历史地图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诸候国。但是经过春秋时期三百来年的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始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主要的有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大国。(课件展示“战国形势图”)。

      教师提问:(1).战国时期周王的地位怎么样?——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亦(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无足轻重。

      (2).为什么诸侯国会越来越少——统一的趋势日渐明显

      2.同学们仔细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学生提问:为什么晋国没有称雄?

      (教师讲述)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历把这件事叫做“三家分晋”。

      历把这七个强国并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立是战国期的基本形势。

      3.学生认真观察课件投影,了解七国及其地理方位:齐国在东,楚国在南,秦国在西,燕国在北,韩、赵、魏三国在中间。(老师看图讲解,辅之顺口溜“齐楚秦燕韩赵魏,东南西北到中间”,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

      (教师引导过渡)战国,顾名思义,有战争的国,这里的“战”主要是指战争频繁,争斗激烈,学*战国的历史,必须了解战国的战争。

      二、战国时期的战争(课件显示标题)

      请大家阅读教材40页的小字部分的两个战役,了解战国战争的盛况,然后总结出战国战争有哪些特点(先请学生用精简的语言概述战争过程,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战争的特点)

      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以学生归纳出来的为序,教师重点对谋略和兵器进行讲解。)

      (课件展示)

      a.兵器(青铜兵器改进、铁兵器出现)——武器的改进

      (学生展示自制古代武器,并简介戟,戈,矛,刀,剑的特点和用法)

      b.兵种(步兵,骑兵)——军队构成的变化

      c.人数多、规模大、修建工事、争夺激烈

      d.战役的发生(围魏救赵,长*之战)

      e.重要军事家的涌现(孙膑、白起)

      学生讲述孙膑,田忌的故事

      f.谋略(“围魏救赵”、“反间计”;“合纵”“连横”)

      课堂辩论(旨在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有人说,战国时代把人们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了破坏的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战国时代“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的观点如何呢?

      (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组,两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有延缓作用,更有推动作用。推动作用远远大于延缓作用。各国为了争霸的需要,竞相改革,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竞相重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大国争霸、兼并的过程,也是国家趋于统一的过程。

      (教师引导过渡):战国的战争除了在战场上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外,战争的背后,各国间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就是激烈程度和影响力不亚于战争的“合纵与连横”。

      三、合纵与连横(课件显示标题)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初中语文备课教案3篇

  • 教案,初中语文
  •   一、写作目标:

      1、初步掌握写信的格式。

      2、语言要真挚感人,简练,事例要突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二、写作重点、难点:

      目标2

      三、写作过程:

      (一)准备阶段

      咱同学长这么大,一定有许多的心里话想对自己的父母说,可能是道出苦水,也可能是感激之言,还可能是……今天呢,老师就给咱同学一次机会,向父母倾诉自己心中所想。主要是感激父母的,与上次作文要求不同。要求:

      1、以感受亲情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以书信的形式,也可以是散文的形式,语言要真挚感人,格式要正确,字数600字以上。

      2、写法点拨。

      (1)教师指导写信的格式。

      (2)如何展示情感的真实信度?

      作文要打动人,就必须负载思想的泪和笑,承托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感情。作者有了真情实感。文章便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听例段

      (二)写作阶段

      1、学生读作文选中的有关文章。

      2、学生讨论、思考

      3、45分钟快速成文。

      作文讲评

      一、讲评目标:

      1、认识自己文章存在的不足及如何解决

      2、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讲评过程:

      1、文章的优点:

      (1)、题目新颖,体裁是散文。

      (2)、内容真实,感人至深。莫先乎情,只有自己的真情之作,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且不论文章写得是否成功,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叙真事,抒真情。

      2、缺点:

      (1)、格式不正确。大部分同学署名没有写在一行上,此致、敬礼的格式不对。

      (2)事例的选择过于陈旧、古老。例:送雨伞,棉衣、送上医院、洗衣、做饭等,虽说是要求学*常生活中的小事,但是要把古老的话题写出新颖独特,不是一般的文学功底,因此选材是关键。

      (3)语言不真挚感人。大部分同学的作文读了不能催人泪下,要让父母看了确实感动,或认为做的不好。

      3、措施

      (1)、听读优秀作文。

      (2)、学生修改自己文章,找出文章存在的问题。

      (3)交流,批改。

      以“感受亲情”为话题作文

      四、写作目标:

      1、初步掌握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2、学*细致观察生活,感受亲情回报爱。

      3、中心明确,突出亲情,语言真挚感人。

      五、写作重点、难点:

      目标2

      六、写作过程:

      (一)准备阶段

      1、茫茫人海中,我们每一个人显得多么渺小而孤独,是亲情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勇气,让我们心中充满光明和力量,作为中学生,在我们成长的里程中,处处有父母精心的呵护,处处有父母正确的引导,处处有父母无私的牵挂,处处有父母关注的目光,处处有父母的无言的支持……这浓浓的亲情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亲爱的同学,你感受到了么?

      以“感受亲情”为话题写记叙文,600字。

      2、写法点拨。

      如何展示情感的真实信度?

      作文要打动人,就必须负载思想的泪和笑,承托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感情。作者有了真情实感。文章便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听例段

      (二)写作阶段

      4、学生读《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中的有关文章。

      5、学生讨论、思考

      6、45分钟快速成文。

    [阅读全文]...

2021-12-12 07: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