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冬天和夏天科学领域

关于大班教案冬天和夏天科学领域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大班教案冬天和夏天科学领域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大班教案冬天和夏天科学领域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大班教案冬天和夏天科学领域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科学领域大班立夏教案

  • 教案,大班
  •   一.活动背景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虽然不是节日,但却有很多的民间*俗。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这些*俗,我园特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立夏活动,让孩子感受立夏、感受民俗。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了有关立夏的知识,如立夏的来历,立夏的意义以及立夏的食俗。

      2.通过活动,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成为一名快乐的孩子。

      3.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茶叶蛋、有关立夏食俗的内容

      四.幼儿经验准备

      先带领幼儿去参观各班的区域角,再让幼儿观看有关立夏的一些图片,说一说有关立夏的知识及立夏的*俗。

      活动形式:中班段集体举行拼蛋比赛

      五.活动流程:

      主题渗透阶段――经验积累阶段――活动实施阶段――展示分享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一)主题渗透阶段:

      1.向家长和孩子传达本次我们中班段的大主题为“立夏拼蛋”。

      2.通过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及区域角的展示,让孩子知道立夏的知识,如立夏的来历,立夏的意义及立夏的食俗。

      3.请家长配合渗透一些有关拼蛋的知识。

      (二).经验积累阶段

      1.了解什么时候是立夏节。

      五月五日是什么节日?(立夏)

      2.了解立夏的来历。

      那么,你们知道立夏的来历吗?

      (三).活动实施阶段

      1.教师生动地讲述有关立夏的知识及宁波人过立夏的传统*俗。(附内容)

      (1)清明过后一个月,就是立夏。这时春去夏来,天气渐暧,越冬小麦已成熟收割,菜园里一片新绿,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这时也是水产品捕捞季节,海鲜、河鲜自然也在“尝新”之列。

      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尝食。苏谷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馈节”。

      镇江地方有“立夏尝八新”的食风。这“八新”就是樱桃、新笋、新花、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延的贡物,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

      常熟地方人们立夏尝新,食品丰盛,有“九荤十三素”的说法。“九荤”指

      鲥鱼、鲚鱼、咸蛋、海狮、 鸭、腌鲜、卤虾、樱桃肉各鲳鳊鱼。“十三素”指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像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苣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领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茶,备了果品饼饵,在亲戚邻居之间,互相敬茶、馈赠,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的民间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谣写道:

      青梅夏饼与樱桃, 腊肉江鱼乌米糕。

      苋菜海蛳咸鸭蛋, 烧鹅蚕豆酒酿糟。

      乌米糕的做法,用乌饭树嫩叶揉搓后于清水中浸泡过滤,再和糯米粉蒸熟,呈紫乌色,清香扑鼻。

      (2)立夏节,老宁波的传统*俗是在这一天吃茶叶蛋、“脚骨”笋、罗汉豆、蚕豆糯米饭等。自制这些传统菜,只需花费20来元钱,你不但可以从中了解甬上立夏食谱,说不定还会给全家带来一份新奇。

      茶叶蛋:鸭蛋1000克,拣青壳蛋,壳无破损的,洗净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红茶末25克,旺火烧沸持续5分钟,小火再煮15分钟―20分钟即可。茶叶蛋还是立夏的一个娱乐项目。食前可在家人、邻里、同学间开展拄蛋比赛。年轻母亲还可用五彩丝线织个蛋套,将茶叶蛋挂在孩子胸前。

      “脚骨”笋: 取大拇指粗的乌笋或野山笋1000克(雷笋也可),剥壳削泥洗净,在砧板上用菜刀*面轻轻将笋拍裂成扁形,再切成4厘米一段。“脚骨”笋重在形状,其制作过程与油焖笋煮法相同。立夏吃“脚骨”笋有“脚骨健健过”之意,也是民间祈求健康的一种借代。

      罗汉豆: 拣淡绿色(深绿色次之)、没有浸过水的罗汉豆500克,洗净后放入锅中,加500毫升水和半食匙盐,在旺火上急煮10来分钟,待豆颜色转黄时即成。

      蚕豆糯米饭: 糯米500克,鲜蚕豆肉150克(也可用罗汉豆肉),去皮咸肉或火腿肉25克,毛笋肉25克。糯米洗净,鲜蚕豆挖掉芽口,咸肉和笋肉切成黄豆大的丁,将糯米、鲜蚕豆、咸肉和笋丁放入电饭煲内,放水量可比*常煮饭减少20%,煮熟后,再用饭勺把糯米饭舀松,加少量味精后搅拌一下即成香气四溢的蚕豆糯米饭。

      2.斗蛋比赛(附照片)

      同学们,斗蛋又是我们立夏过节的*俗之一。谁能成为我班的斗蛋大王呢?

      (1)学生竟猜班级的斗蛋大王

      (2)学生介绍斗蛋的方法:一般是用蛋的“小头”碰撞,注意适度用力

      (3)学生提议斗蛋的'程序:先四人小组产生获胜者,然后产生每一大组的获胜者,最后在四人中产生班级的斗蛋大王。

      最后叶科文同学的大鸡蛋获胜,叶科文同学成为班级的斗蛋大王。

      (四).活动展示阶段

      视频播放斗蛋的全过程供幼儿欣赏。

      (五).活动总结阶段

      快乐立夏主题班队活动虽已结束,但那份快乐的情景久久在孩子们心中回荡,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阅读全文]...

2022-10-29 00:00:00
  • 春天来了大班科学领域教案

  • 教案,大班,春天
  •   认知目标

      能从人的服饰变化中知道春天来了技能目标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情感目标 感受春天来临的美好与喜悦

      活动重点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活动难点能从人的服饰变化中知道春天来

      准备课件

      音乐 图片

      导入:

      一、开始部分教师组织谈话。"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你是怎样知道春天来了?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课件演示稿,请幼儿观察图片上都有什么?然后教师提问:"春天到底是怎样来得呢?"

      2.教师配乐朗诵诗歌《春天是这样来的》,请幼儿欣赏并思考:

      (1)你听到诗歌里说谁来了?

      (2)小溪、柳树、春笋是怎样来得?(唱着歌来的、跳着舞来的、放着鞭炮来的)

      3.幼儿欣赏课件,教师朗诵诗歌,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1)小溪是怎样来得?请幼儿学小溪唱歌,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

      (2)柳树是怎样来得?请幼儿学柳树随风飘动的样子。

      (3)春笋是怎样来得?请幼儿学春笋钻出泥土的样子。

      4.引发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说说听了这首诗歌自己还想到了春天里的什么。鼓励幼儿自由表现自己想像中的春天的`景物。

      三、结束教师带幼儿出去寻找美丽的春天,尽情表现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活动延伸教育幼儿爱护春天的花卉、小草,不攀折嫩枝叶等。

    [阅读全文]...

2022-10-28 00:00:00
  •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10篇

  • 科学
  •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使幼儿知道树木的多种用途。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树对人,对环境的主要作用。

      3、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感情。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图片)、木制实物

      活动过程:

      1、提问幼儿知道每年的3月份有一个关于树的节日吗?(3月12日植树节)为什么要种树呢?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树的作用》。

      2.教师请幼儿自由讲述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树的用途的一些知识。

      3.组织幼儿观看搜集到的一些图片ppt,引导幼儿讨论树的作用。

      教师小结:

      (1)净化空气:树木多的地方空气清新。

      (2)美化环境:树木可以把环境打扮得很漂亮。

      (3)减少噪音:树木可以让噪音减少。

      (4)挡风固土:树木可以为我们遮挡风雨,树的根可以稳住泥土松弛。

      4.认识常见的木制品。

      教师出示木制品实物(图片)提问:你认识这些物品吗?

      它们叫什么名字?

      它们是用什么制作的?

      教师小结:这些物品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木制品,都是用树木制成的,树木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

      5.了解保护树木的方法(幼儿互相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给树浇水、给树施肥、给树修剪枝丫、给树防蛀防冻等等……)

      6.教师评价总结。

      7.活动延伸:

      观察周边的环境,与同伴、爸妈、老师分享你的感受。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小动物的尾巴,了解尾巴的用途。

      2.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操作卡

      2.各种动物图片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实录:

      (一)激趣导入(播放动物比尾巴的视频,轻松导入课堂)(5分钟)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所以大家喜欢)

      2、播放动物比尾巴视频,让幼儿初步感知动物尾巴的形状。

      3、刚刚小动物们在比什么?(比尾巴)今天我们就来学*动物的尾巴(师板书课题:动物的尾巴)。

      (二)展开学*动物尾巴的形状(10分钟)

      认识松鼠的尾巴(课件出示松鼠的尾巴)

      (1)这是什么?这是谁的尾巴?(松鼠的尾巴)

      (2)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像一把伞

      (3)松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当降落冬天可以当被子)方法同上依次认识猴子、鸡、兔子、孔雀的尾巴。

      (3)问答游戏巩固动物的尾巴样子师:谁的尾巴长?生:猴子谁的尾巴短?兔子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松鼠谁的尾巴弯?公鸡谁的尾巴最好看孔雀。

    [阅读全文]...

2022-04-07 23:15:12
  •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奇妙的颜色》3篇

  • 教案,大班
  •   一、活动目标:

      1、理解美术三原色、三间色及两两等量相加的意思。

      2、大胆尝试动手操作、调配颜色、并记录。

      3、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体验认识色彩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魔法瓶三个、PPT课件一份;一瓶醋、一瓶矿泉水、一瓶牛奶;调色杯人手一份、颜料水共14份(红、黄、蓝)、记录单、笔。

      2、经验准备:幼儿有认识颜色的经验。

      3、环境准备:适宜操作的室内环境。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美术三原色、三间色。

      2、难点:能准确的用"两两等量相加"调试出三间色。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渲染活动气氛,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装有白水的矿泉水瓶,请幼儿察验后开始变魔术,依次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

      2、这三个颜色宝宝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幼儿回答……

      3、教师:现在老师来告诉你们,他们共同的名字叫做"美术三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叫做原色,原色可以合成其他的颜色,而其他颜色却不能还原出本来的的色彩。我们通常说的美术三原色,即红、黄、蓝。三原色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颜色)

      4、你们来猜猜老师为什么去学这个魔术,然后今天在这里表演变魔术?幼儿回答……

      5、师:因为这三个美术三原色宝宝想去彩色城堡玩。

      (二)出示彩色城堡图。

      1、师:但是想进彩色城堡必须打开城门。怎么才能打开城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彩色城堡的主人是怎么说的。(彩色城堡的主人:"欢迎你们来彩色城,如果要打开彩色城堡的门,必须要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三角形组成的风车门才行。现在你们的老师已经变出了红、黄、蓝三种颜色。)

      2、教师提问:

      (1)现在只有三种颜色,城门能打开吗?为什么呀?幼儿回答……

      (2)请你们猜猜看,剩下的3个地方,有可能分别需要哪些颜色呢?幼儿回答……

      3、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还是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吧。(彩色城主人:"剩下的这3个地方,可不是随便什么颜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等量相加后出现的颜色才行,小朋友们,快点帮帮美术三原色宝宝们吧。")

      4、师:什么是"两两等量相加"?幼儿回答……(半杯醋加半杯牛奶,半杯醋加半杯矿泉水,半杯牛奶加半杯矿泉水,现场请幼儿演示、记录,特意确定如何"两两相等"。)现在你们学会了"两两等量相加"这个本领了。

      5、师:你们愿意帮助美术三原色宝宝们吗?那请你们有序的走到下面桌子去,每个小朋友的前面都有调色杯及你们需要用到的工具,桌子的中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水,根据彩色城主人的要求,你们一定要将这些颜料水两两等量相加调试在一起才行。不然我们就进不了彩色城堡。

      (三)幼儿操作、记录、播放音乐,让幼儿进行调色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小朋友们有顺序的排队到下面的桌子去操作、然后填好记录单。你是用哪个颜色和哪个颜色两两等量相加得到什么颜色的,请你在记录单上连好线哦,小朋友们需要合作才能更快的完成任务。我们来比一比,看看那个小组的做的又快又准确,好吗?

      (四)小结、讲解。

      1、师:请小朋友讲解自己调出来的颜色以及自己用到了哪两种颜色。你们调出来的颜色是不是开锁需要的?那我们来问一问彩色城堡的主人,好不好?(1)红色和蓝色两两等量相加在一起时是紫色、(2)红色和黄色两两等量相加在一起时是橙色、(3)黄色和蓝色两两等量相加在一起时是绿色。

      2、当幼儿发现颜色量多或少,配出来的颜色也会尽然不同时,支持、鼓励幼儿的新发现,同时做进一步的规律总结。如:"红色+蓝色",当蓝色配多时,会变成紫红色等。

      (五)介绍"三间色"。

      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彩色城堡的主人让我们找的三种颜色全都找到了。你们知道吗?紫色、橙色、绿色,这三种颜色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美术三间色"。原来,这些美术三原色(红黄蓝)两两等量相加后还可以变出绿、橙、紫这些美术三间色呢,真神奇呀!

      2、现在,6种颜色全都找到了,那我们可以进去了吗?问问彩色城的主人。(彩色城主人:"你们可真厉害,6种颜色全找齐了呢,请进来吧。")

      3、师:彩色城里好漂亮啊,今天,彩色城里大丰收了,里面收获了许许多多的蔬菜水果,老师选出了三种水果,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分别是什么?西瓜、茄子、橙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橙色、紫色)。

      4、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美术三原色和三间色,哪位认真听课的小宝贝能告诉罗老师美术三原色是那三个颜色?幼儿回答……美术三间色是那三个颜色?幼儿回答……

      五、活动总结、延伸。

      师:因为今天你们上课表现都非常的棒,所以彩色城堡的主人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们,我们来听听是什么任务。彩色城堡的主人"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的表现可都太棒了,我想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你们回到你们班教室用今天你们学*到的美术三原色和美术三间色来装饰你们班的教室,我相信你们会完成得很好的"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彩色城堡主人交代的任务呢?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有秩序的排队*室思考思考要怎么装饰,一会儿罗老师*室时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哦。

      活动由来

      五彩缤纷的颜色能够孩子最直接的感官刺激,而孩子的衣食住行都与颜色有最直接的联系。我班孩子对颜色特别好奇、喜欢,幼儿在绘画的时候常说:我见到的小草是绿色不是这种蜡笔的绿色,孩子的一*话是我们产生了思考,五彩缤纷的世界不仅仅存在这十二种颜色,那么更多的颜色它们从哪里来呢?为此我们设计了《奇妙的颜色》这一主题。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索等活动,引导幼儿除不感知我们的世界有多种颜色,颜色是有趣、奇妙、会变化的。

      2、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使用颜色的能力。

      问题板块

      1、利用本班的墙壁,在墙上贴上与颜色有关的相片。

      2、引导幼儿利用水粉的绘画工具,自己调制出的各种颜色。

      主题壁报:相关内容为幼儿提供有关颜色小常识的图片。动物图片。

      区域游戏

      1、科学区:准备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了解这是三原色,以便幼儿做实验。

      2、辅助材料:调色盘,笔,水等。投放《颜色旅行》的玩具,引大幼儿了解颜色“旅行”的方式等。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大班中秋节科学领域的教案3篇

  • 教案,中秋节,大班
  •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歌词亲切感人的内容。

      2、学*创编节奏型,并根据节奏型为歌曲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

      准备:

      1、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和内容。学*了初步的打击方法。

      2、各种乐器:铃鼓、小铃、圆舞板等。

      活动过程:

      1、复*歌曲,感受歌曲亲切欢乐的情绪。

      2、引导幼儿创编节奏表演动作。

      3、根据随乐表演的动作,用拍手表达整套节奏型,再将节奏型转换成“身体总谱”。

      4、分声部练*“身体动作总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动作,能准确地做出节奏反应。

      5、引导幼儿探索歌曲的打击乐器方案。

      6、乐器演奏————请幼儿看老师的指挥进行集体演奏。————幼儿自由交换乐器、选择乐器进行演奏。

      反馈: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分层的练*,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后,幼儿基本已会根据节奏型,为歌曲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在今后的音乐活动中,要多给幼儿这方面的练*。

      活动目标与准备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体验节日的快乐;初步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开展前,进行墙饰布置,墙饰的主要内容包括花灯、嫦娥奔月图等;给幼儿讲述关于月亮的故事、中秋节与月饼的传说;美工课上,幼儿学会了用橡皮泥捏月饼,会沿着扎有小孔的月亮图形纸撕月亮(提供用缝纫机扎出小孔的月亮图形纸;制作投影片或挂图: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投影片或图片;录像带:中秋赏月;音乐磁带《飞月夜》、《月光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墙饰的变化,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中秋节夜景图,引导幼儿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月亮,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分别出示四张不同形状的月亮投影片或图片,启发幼儿想象,月亮像什么?(如:像弯弯的小船、像一块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饼、像圆镜子等。)

      3、放录像:“中秋赏月”,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人有个*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4、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播放录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5、师生一边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放录音),一边品尝月饼和秋天的水果,共享节日的快乐。

      6、操作活动:幼儿用橡皮泥捏月饼、撕月亮(用缝纫机扎出小孔,变成月亮的形状,让幼儿撕下来。)

      活动区域设置与日常活动组织

      1、组织幼儿参观大班的游戏“乐乐月饼超市”;观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画《到月亮上去做客》。

      2、在美工区,提供月饼盒子、橡皮泥、吹塑纸、蜡光纸等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创造性地表现月亮和月饼。

      3、在图书区提供嫦娥奔月,吴刚砍伐桂花树等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在语言区幼儿看月亮图片说月亮的诗歌。

      4、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将自己熟悉的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或儿歌讲给同伴听。

      5、学*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与家长沟通计划:

      1、活动前,请家长给孩子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月饼的歌曲或诗歌。

      2、请家长在八月初三至八月十五晚上带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月亮画在纸上,装订成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簿。

      3、请家长带幼儿到食品超市,观看各式各样的月饼。

      4、活动在中秋节前一天进行,中秋节晚上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赏月活动,创编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

      附故事一嫦娥奔月

      羿是神话传说中远古时最著名的射手,曾经为人间除了许多凶禽猛兽,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射神。

      在一个明月当空的晚上,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羿从王母娘娘那里要来的长生不老药。嫦娥吃下药以后,身子突然轻飘飘地飞了起来。她身不由己地飞出了窗口,越飞越高,升上了夜空。飞啊飞啊,一直向月亮飞去。到了月宫,嫦娥又日夜思念人间。她叫玉兔为她捣药,想吃些能降落人间的灵药,回到羿的身边。可是玉兔没有捣成灵药,于是嫦娥便成了月宫中的主人——月中仙子。

      这个故事经过世世代代的流传、补充,嫦娥成了月神和古时候人们中秋拜月的`对象。

      故事二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

      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俗。

      2、能画出不同颜色花纹的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10篇

  • 教案,大班
  •   活动目标

      1.主动参加科学小实验,体验与同伴共同探索的乐趣。

      2.感知体验染色和褪色的现象,知道不同染色剂(洗涤剂)的染色(褪色)效果有差异。

      3.学*以自己的方式记录实验的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食物中含有天然色素,这些色素能够染色。

      难点:探索出哪些颜色容易褪色,哪些不容易褪色。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一定的染色和玩色经验。

      物质准备:紫甘蓝、菠菜、橘子、水彩颜料、红墨水、白布条、水碗、杯子、镊子、洗衣粉、洗涤灵、酒精、清水、实验记录纸2份。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手绢,引出活动。

      小朋友们知道手绢上的颜色是怎么染上去的吗?我们今天来染布好不好?

      2、教师出示食物及颜料,引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实验用的带颜色的食物,它们能染布吗?

      教师把以上食物榨成汁,装在杯子中,引导幼儿观察其颜色。

      (2)教师出示水彩、水粉及墨汁等有颜色的液体,引导幼儿猜想这些颜色能染色吗?染色后,那组颜色容易清洗掉?

      3、幼儿分组进行染色实验,教师个别指导。

      (1)请幼儿将白布条分别放进上述准备好的几种带有颜色的液体中,轻轻搅拌,然后静置约10分钟。

      (2)在等待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做褪色的猜想,猜一猜那种颜色最容易褪色。

      (3)用镊子取出上述液体中浸泡的布条,观察它们的染色效果,看一看它们与相应颜色水的深浅差异。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食物中含有天然色素能够染色。

      4、幼儿分组进行褪色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1)将染色的布条分别用清水漂洗,看看漂洗后的情况,做好记录。

      (2)如清水漂洗三次未完全褪色,课按如下顺序加洗涤剂洗涤:

      ①撒洗衣粉洗涤;

      ②加洗涤灵洗涤;

      ③用酒精浸泡后洗涤。做好洗涤效果记录。

      5、交流经验,教师总结。

      活动总结

      我将此活动内容定位在科学领域教学活动,我的重点放在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去探索、发现,感知白布条在颜料中染色和褪色的特点和不同,并将探索到的发现和结果,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与同伴一起分享。以“花手绢”的方式进入导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也很快进入了课堂的气氛,创造了一个孩子们比较愿意接受的活动气氛,对接下来的科学探索过程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始。

      在活动中教师重视孩子们自由探索的过程,教师不急于揭示答案,给予孩子们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发现,鼓励孩子们敢于动手,在活动中尽量引导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地去实践操作,去感知实物,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尝试用“印”的方式记录指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

      3: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惯。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指纹画、指纹类型PPT、白纸及印泥若干、放大镜(人手一个)、抹布。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使用过染料涂色或发现过指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指纹画,激发幼儿对指纹的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都画过画吗?那*时你们是用什么来画画的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很特别的画,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出示指纹画ppt)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画和我们*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1.引导幼儿对指纹开展猜想。

      猜一猜,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你自己的每一根手指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指纹的三种不同的类型。

      (1)教师讲解示范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纹。

      (2)分发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全文]...

2022-03-16 15:07:47
  • 大班科学领域春天的教案 (菁选3篇)

  • 教案,春天,大班
  •   集体教学活动一:

      科学

      活动内容:

      春天的朋友

      活动目标:

      1、复*用点数方法查找7以内物品。

      2、感知物品排列第次与序数词的对应关系。

      3、学写数字7 。

      活动准备:

      1、课件《春天的朋友》。

      2、数字1-7的数字卡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数一数:春天的朋友

      1、教师:今天,老师把春天的朋友请到教室里来了,小朋友们,请你们看一看,第一个到的是谁?第二个呢?

      教师点击【春天的朋友】。

      2、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共请来了几位春天的朋友?

      3、教师:第1个到的朋友是谁?柳树姑娘是第几个到的?数一数,看一看排在第5个的又是谁?(教师依次点击各张图片,从左至右点数,帮助幼儿认识物品的排列第次。)

      二、编号游戏

      1、教师出示7张数字卡片,请幼儿认读数字,重点认读"7" 。

      2、教师请出七位幼儿,各发一张数字卡片,请幼儿按照顺序排队。

      教师:小朋友,请你按照它们应有的先后顺序,来排排队。

      3、教师和幼儿一起查看编号结果,纠正错误。

      4、教师:小朋友,第1的后面是第几?第2的后面是第几?(一直问到7)

      5、教师:小朋友,第1的是谁?第2呢?xxx是第几?

      三、学着写一写

      1、教师点击【 7的写法】,幼儿观看数字"7"的写法。

      2、幼儿每人一份"7的描红纸",尝试学写7 。

      四、【资料包】:

      打印材料。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已有经验描述春天的景象。

      2、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春天景色的特点。

      3、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喜欢大自然。

      活动重点:

      发现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景色的不同。

      活动难点:

      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喜欢春天,喜欢大自然。

      活动过程:

      一、游戏情境导入:

      1、《春天在哪里》歌曲导入。

      2、小朋友们,请你们说说春天在哪里?

      3、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刚刚好,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4、足迹是什么意思?教师解题。

      二、游戏活动准备:

      1、你觉得春天是什么样的景象?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汇报。

      2、你觉得在哪里可以找到春天的足迹?幼儿自由汇报。

      3、寻找春天的足迹你觉得我们需要带上那些工具?幼儿汇报。

      三、游戏活动过程:

      1、出示校园小草发芽的图片,迎春花开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汇报。

      教师小结:这些是老师在周末的时候去户外找到的春天悄悄留下的足迹。

      2、出示柳条发芽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汇报。

    [阅读全文]...

2022-10-08 00:00:00
  • 大班科学领域一寸虫教案3篇

  • 教案,大班
  •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5.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从包装盒长边的顶端开始,一寸虫和长边顶端对齐,沿着边量;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这样就可以准确地量出长度了。

      6.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并记录。

      师:和你的好朋友再测量一次,看看包装盒的长边到底是多长。要记住请记号笔来帮忙,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二格里。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并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两寸虫卡片,引导幼儿发现两寸虫与一寸虫的不同。

      师:这是两寸虫,他和一寸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测量结果。

      师:现在我们用两寸虫来测量包装盒的长边。猜一猜,测量的结果和刚才会一样吗?为什么呢?

      3.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记录。

      师:下面每两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沿着边量,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记号笔做上记号,最后把测量结果记在记录表的第三格里。

      4.分享测量结果,教师小结。

      师:你量出的结果是多少?和用一寸虫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小结):同样的长边,一寸虫短,量出来的数量就大;两寸虫长,量出来的数量就小。

      延伸活动:

      1.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提供一寸虫卡片、两寸虫卡片、回形针、积木等多种量具,让幼儿测量班上的桌子、椅子、书等,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2.亲子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用筷子、尺子等多种量具测量家中的电视机、茶几等,并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和测量结果的函数关系,即量具越长,测量结果越小。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夏至科学领域教案3篇

  • 教案
  •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夏天的气温、天气、动植物的生活、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变化。

      2、有细致地观察与比较能力,会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夏季用品进行分类。

      3、知道夏季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并体验夏天给人们特有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夏天调查表:请幼儿画出自己找到的夏天。

      2、请幼儿收集各种夏天使用的物品或图片。

      3、请幼儿连续做一个月的气温观察记录,并画出曲线图。

      4、幼儿用书:《夏天的秘密》、《夏季的星空》。

      活动过程:

      1、幼儿寻找夏天的变化。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请你出去找一找,看看哪里能找到夏天?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发现夏天的特点。教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发夏天到了的?你还知道夏季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夏天嘛?说说理由。

      2、展示幼儿收集的夏季用品,学*分类的方法。教师:我们夏季都会用到一些什么特别的东西呢?请幼儿介绍并展示幼儿收集的物品。教师:夏季有这么多特别的东西,我们将它们这样分类呢?

      3、结合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看气象记录,讨论夏季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这是小朋友做的气象记录,你发现最*的气温又什么变化?教师:气温越来越高,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教师提醒幼儿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少在室外活动,少吃冷饮,注意饮食卫生等。

      幼儿园小朋友多有的吃有的喝还有的玩呢!

      xx年6月21日是今年的夏至日,夏至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开始,也是白昼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的.一天,从夏至开始,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夜晚时间变长。夏至即将来临,为了让幼儿感受夏至,了解夏至的风俗*惯,6月18日,惠济区古荥幼儿园开展“夏天的味道”节气系列主题活动。

      夏至时节,瓜熟蒂落,幼儿园准备了创意水果拼盘、臊子酸汤面和绿豆汤,和小朋友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吧!结合“夏至”的节气特征,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运用生动形象的课件、视频动画,让幼儿了解到“什么是夏至”“夏至吃什么”“夏至人们做什么”等风俗*惯,进一步认识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时间滴答滴答奔跑向前,欢笑快乐在心头流连,夏至节气如流星闪过在刹那间,通过一天的夏至活动,小朋友们了解了夏至的来历和风俗*惯,更重要的是在传递爱,表达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好。(顾香阴亚男)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夏天的气温、天气、动植物的生活、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变化。

      2、有细致地观察与比较能力,会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夏季用品进行分类。

      3、知道夏季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并体验夏天给人们特有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夏天调查表:请幼儿画出自己找到的夏天。

      2、请幼儿收集各种夏天使用的物品或图片。

      3、请幼儿连续做一个月的气温观察记录,并画出曲线图。

      4、幼儿用书:《夏天的秘密》、《夏季的星空》。

      活动过程:

      1、幼儿寻找夏天的变化。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请你出去找一找,看看哪里能找到夏天?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发现夏天的特点。教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发夏天到了的?你还知道夏季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夏天嘛?说说理由。

      2、展示幼儿收集的夏季用品,学*分类的方法。教师:我们夏季都会用到一些什么特别的东西呢?请幼儿介绍并展示幼儿收集的物品。教师:夏季有这么多特别的东西,我们将它们这样分类呢?

      3、结合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看气象记录,讨论夏季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这是小朋友做的气象记录,你发现最*的气温又什么变化?教师:气温越来越高,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教师提醒幼儿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少在室外活动,少吃冷饮,注意饮食卫生等。

      幼儿园小朋友多有的吃有的喝还有的玩呢!

      夏至时节,瓜熟蒂落,幼儿园准备了创意水果拼盘、臊子酸汤面和绿豆汤,和小朋友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吧!结合“夏至”的节气特征,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运用生动形象的课件、视频动画,让幼儿了解到“什么是夏至”“夏至吃什么”“夏至人们做什么”等风俗*惯,进一步认识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时间滴答滴答奔跑向前,欢笑快乐在心头流连,夏至节气如流星闪过在刹那间,通过一天的夏至活动,小朋友们了解了夏至的来历和风俗*惯,更重要的是在传递爱,表达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好。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夏天的气温、天气、动植物的生活、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变化。

      2、有细致地观察与比较能力,会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夏季用品进行分类。

      3、知道夏季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并体验夏天给人们特有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夏天调查表:请幼儿画出自己找到的夏天。

      2、请幼儿收集各种夏天使用的物品或图片。

      3、请幼儿连续做一个月的气温观察记录,并画出曲线图。

      4、幼儿用书:《夏天的秘密》、《夏季的星空》。

      活动过程:

      1、幼儿寻找夏天的变化。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请你出去找一找,看看哪里能找到夏天?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发现夏天的特点。教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发夏天到了的?你还知道夏季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夏天嘛?说说理由。

      2、展示幼儿收集的夏季用品,学*分类的方法。教师:我们夏季都会用到一些什么特别的东西呢?请幼儿介绍并展示幼儿收集的物品。教师:夏季有这么多特别的东西,我们将它们这样分类呢?

      3、结合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看气象记录,讨论夏季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这是小朋友做的气象记录,你发现最*的气温又什么变化?教师:气温越来越高,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教师提醒幼儿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少在室外活动,少吃冷饮,注意饮食卫生等。

      幼儿园小朋友多有的吃有的喝还有的玩呢!

      夏至时节,瓜熟蒂落,幼儿园准备了创意水果拼盘、臊子酸汤面和绿豆汤,和小朋友一起品尝美味的食物吧!结合“夏至”的节气特征,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运用生动形象的课件、视频动画,让幼儿了解到“什么是夏至”“夏至吃什么”“夏至人们做什么”等风俗*惯,进一步认识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时间滴答滴答奔跑向前,欢笑快乐在心头流连,夏至节气如流星闪过在刹那间,通过一天的夏至活动,小朋友们了解了夏至的来历和风俗*惯,更重要的是在传递爱,表达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美好。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科学领域教案5篇

  • 教案
  •   【活动目标】

      1、萌发孩子用心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重点)

      2、引导幼儿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纸杯功用。(难点)

      【活动准备】

      1、三个大水盆装满水,纸、笔若干。每组一个一次性纸杯装上水。

      2、幼儿每人事先折好一个小船。

      【活动过程】

      (一)玩纸船。“请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什么?”(水盆,水盆里有水)“你们想玩吗?想想你要怎样玩。”幼儿讨论后自由选取地方玩。提问:

      A你是怎样玩纸船的?

      B你的纸船怎样了?

      C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蜡不喝水,蜡涂在纸上就好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能够保护纸的。

      (二)折纸杯。教师出示一个纸折的杯子,让幼儿观察。

      提问:

      A你觉得这个纸杯能装水吗?

      B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让纸杯不漏水。

      幼儿自由讨论后进行操作。小结:蜡涂的厚薄均匀与否会影响效果,涂的厚均匀的不会漏水反之就要漏水。

      (三)发现纸杯的秘密。教师出示另一种一次性纸杯,让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不同,然后揭晓纸杯的秘密。

      (四)延伸。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请小朋友回去再找找,我们下次再来做实验。

      活动目标

      1.观察、认识西瓜的外形特征。

      2.知道西瓜是夏季水果,并喜欢吃西瓜。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惯

      2.课件:图片-西瓜切面

      3.西瓜(供幼儿品尝)

      趣味练*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西瓜。

      (1)教师:小朋友,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可以吃些什么来防暑降温呢?

      (让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大胆讲述。)

      (2)教师:西瓜就是一种很好的夏季水果,有哪些小朋友喜欢吃西瓜举起小手让老师看看。

      2.观察、认识西瓜。

      (1)西瓜是什么样的?

      出示图片:西瓜

      (2)请幼儿观察、讲述西瓜的外形。

      小结:有的西瓜是圆圆的,有的西瓜是椭圆的,有的瓜皮是深绿色的,有的是浅绿色的,

      还有的是带花纹的。西瓜是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一敲会“砰砰”地响,推一推还会滚动。

      (3)西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猜测后,出示图片。

      3.引导幼儿了解无籽西瓜

      (1)出示图片:有籽西瓜,无籽西瓜的切面。

      请幼儿观察后说出,两个西瓜有什么不同。

      (有籽,无籽)

      (2)教师:无籽西瓜又沙又甜,吃的时候不需要吐籽,很方便。

      4.品尝西瓜

      (1)你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小结:西瓜水分多,甜甜的,很好吃,能解渴,祛暑,还能防止生痱子呢!

      (2)幼儿通过品尝,感受西瓜的味道。

      5.画西瓜

      (1)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西瓜,知道西瓜有有籽西瓜,无籽西瓜,

    [阅读全文]...

2022-03-25 11: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