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快乐的端午节

关于大班社会教案快乐的端午节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大班社会教案快乐的端午节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大班社会教案快乐的端午节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大班社会教案快乐的端午节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大班社会快乐端午节教案3篇

  • 教案,端午节,社会
  •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惯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2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

      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运用句型"不仅···还···"

      1、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回答)

      巩固和迁移讲述经验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验讲述巩固句型运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象,*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不仅···还···"说哪些句子呢?

      教师示范:比如说,今天我在家不仅叠了自己的被子,还打扫了地板,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运用句型讲述*时生活经验

      重点指导: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活动评析此次活动通过浓厚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浓重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从而引出句型让幼儿在不断理解认知的过程中运用此句型进行语言讲述,帮助幼儿学会完整的讲述。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大班《快乐端午节》教案3篇

  • 教案,端午节,大班
  •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民间节目的韵味。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

      活动设计意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的社会文化,我们商讨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的传统节日之一。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的'社会文化。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快乐的端午节》、故事磁带《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俗》

      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志愿者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包过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粽子吧!"幼儿分组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志愿者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快乐的端午节大班教案5篇

  • 教案,大班,端午节
  •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民间节目的韵味。

      3、锻炼*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

      教学反思:

      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

      设计意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的社会文化,我们商讨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会说“端午节”的名称,知道端午节是*的传统节日。

      2、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端午节的故事;

      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

      包粽子的糯米、苇叶;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出示图片,讲述端午节和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1、吃粽子。用黍米(黄米)或糯米加枣用苇叶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据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不让鱼类吃掉其尸体,故向江内投之以粽子。*俗相沿,变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带上了时令色彩。

      2、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3、给孩子戴五丝。“五丝”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线配成,古代没有棉花而用五色丝,所以叫“五丝”。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线代丝,而名称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阳时,给孩子的手脖上、脚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丝”。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时,解下来扔在水流里,使其顺水漂走。传说这“五丝”能变成蚯蚓。*俗认为戴“五丝”,能去灾、辟邪、保护儿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共同分享端午节的食品

      三、亲子共制香包

      1、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香包

      2、幼儿相互赠送香包,大胆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

      四、活动结束。

      在此,仅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祝各位家长及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俗,体验集体共度端午节的乐趣。

    [阅读全文]...

2022-06-21 21:38:33
  • 大班端午节的教案

  • 教案,端午节,大班
  • 大班端午节的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端午节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准备:

      1.挂图:有关端午的图片。

      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

      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

      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是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

      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

      幼:见过。家里,商店里。

      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

      幼:端午节

      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

      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

      幼:6月6日(公历)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

      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屈原。

      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完)

      师:端午节和谁有关?

      幼:屈原

      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幼:屈原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

      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

      幼:很伟大。

      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

      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

      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

      师:因为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俗了。

      师: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

      幼:纪念屈原。

      师:在什么时候?

      幼:农历五月初五

      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

      师:我们现在呢,在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

      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大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目标:

      1、安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阅读全文]...

2022-11-03 09:42:14
  • 端午节大班艺术教案

  • 教案,艺术,大班
  •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惯、吃粽子和划龙舟。

      2、引导幼儿用流畅的语言,说出自己知道的端午节。幼儿尝试用完整的内容表述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3、引导幼儿明确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感受端午节的节日的氛围。

      二、教学准备

      1、活动前要求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的录像

      3、几个不同大小的香包;几个粽子

      4、端午节《屈原的故事》

      5、端午节课件PPT图片资料。

      三、教学过程

      1、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

      (1)教师出示端午节课件PPT,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屈原的故事》。

      (2)教师总结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历史人物屈原。

      2、教师继续播放端午节课件,进入民俗风俗环节,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相关风俗活动。

      (1)教师出示香包(粽子),引导幼儿观看,教师介绍什么是香包,幼儿欣赏和了解民俗文化。

      (2)教师播放端午节赛龙舟视频,幼儿安静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紧张、欢快的气氛。

      3、教师带领幼儿做端午节传统活动,赛龙舟的游戏。

      (1)将幼儿分成四组,后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

      (2)听到口令后,大家一起蹲着向前走,龙舟不能断开。

      (3)教师组织幼儿在室内外开展端午节赛龙舟的游戏,也可以几个小组之间互相PK比赛。

      4、教学延伸

      教师总结以上关于端午节香包、端午节的粽子、端午节赛龙舟等都是风俗的传统纪念仪式!

      教师出示端午节粽子,分发给大家品尝粽子,体验本次端午节活动的快乐。感受端午节的传统纪念意义。

    [阅读全文]...

2022-10-29 00:00:00
  • 大班社会快乐的端午节教案3篇

  • 教案,端午节,社会
  •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萌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一)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二、基本部分(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俗,知道端午节是*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民间节目的韵味。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端午节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 教案,美术,大班
  •   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各种*俗。(知识)

      2、学*用包纸粽的方式来庆祝端午节。(技能)

      3、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方法创造性的包纸粽。(创造性)

      重点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各项*俗

      难点

      想办法把“米”包进“竹叶”里面不漏出来

      准备

      物质准备:彩色纸条、线若干、一串做好的纸粽,双面胶,挂纸棕的彩条,端午*俗视频、制作粽子步骤图。

      经验准备:活动前学会唐诗《端午》,幼儿活动前和家长一起了解端午的来历,*俗。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入活动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幼儿:端午节)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啊?(为了纪念屈原)你怎么知道的呢?(爸爸妈妈讲的、电视上看的,还有唐朝文秀的诗歌为证,大家一起念儿歌)。

      2、端午节人们会做什么事情呢?(请幼儿举手回答: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

      3、全国各地的人们庆祝端午节的做法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看一下人们还有哪些方法来庆祝端午节。

      (幼儿和家长一起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的一些基本*俗。)

      二、我们庆祝端午——包纸粽。

      1、我们这儿最常见的*俗就是吃粽子,你吃过粽子吗?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呢?(幼儿自由说一说)

      2、出示包的一串纸粽。

      这是什么?请幼儿观察粽子是什么形状的?你会包粽子吗?(请个别幼儿拿着彩色纸条和碎报纸讲解,教师适当的补充,然后家长和幼儿跟着做粽子的图片一起练*一遍)。

      3、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纸粽(背景音乐:古筝、琵琶等古典音乐)。

    [阅读全文]...

2022-10-29 00:00:00
  • 大班端午节音乐教案3篇

  • 教案,音乐,端午节
  •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萌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

      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

      二、基本部分

      (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

      活动反思:

      在*期的业务学*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机会。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知道端午节的传说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2.与同伴互相交流包粽子,制作香囊,萌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体验*民间节目韵味。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快乐端午节》的教案3篇

  • 教案,端午节
  •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端午节的由来,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谈谈端午的*俗。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艾蒿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俗)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俗呢?

      (1)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2)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3)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驱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4)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学*儿歌《五月五》。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认识粽叶。

      师: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3)幼儿品尝。

      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4)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端午节》大班教案3篇

  • 教案,大班,端午节
  •   活动一:屈原的故事(语言)

      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导语:

      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

      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

      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俗?

      活动二:童谣《拍手歌》(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学*童谣,能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对童谣活动感兴趣。

      2、迁移有关端午*俗的相关经验,尝试续编童谣,体验编编、说说、玩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与端午节*俗相关的图片、实物。幼儿进行过有关端午节*俗的调查。

      活动过程:

      1、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1)交流有关端午节*俗的经验。

      ★指导语:端午节,人们都会有些什么活动?

      (2)欣赏童谣《拍手歌》,理解主要内容。

      ★指导语:

      ①在这首童谣里,你听到了什么?

      ②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根据幼儿的讨论、交流情况,帮助幼儿理解“门插艾、香满堂”等。

      2、学*童谣,了解拍手游戏的玩法。

      (1)尝试朗诵童谣。

      (2)讨论拍手游戏的玩法,激发朗诵兴趣。

      ★指导语:

      ①这首童谣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叫《拍手歌》?

      ②我们可以怎样念这首童谣呢?(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对拍手边朗诵童谣。)

      (3)两两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

      3、迁移端午经验,尝试续编童谣。(如:五月五,是端阳,香包带,香满堂;五月五,是端午,龙船下水人跳舞。)

      4、记录并欣赏幼儿创编的童谣。

      活动三:观看赛龙舟(社会)

      活动目标:

      1、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惯,感受竞赛活动的热闹气氛。

      活动准备:了解本地举办“赛龙舟”的活动情况。

      活动建议:

      1、与组织“赛龙舟”活动的有关单位联系,确定参观地点及时间。

      2、请家长带幼儿前往参观,观察龙舟的外形特征及赛龙舟时人们的动作表现,感受竞赛的热烈气氛。

      3、引导幼儿交流赛龙舟的场面以及自己观看赛龙舟时的心情和感受。

      活动四:美丽的龙舟(艺术)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画、撕、剪、贴等多种方式和同伴共同装饰美丽的龙舟。

      2、乐意和同伴共同协商,分工装饰龙舟,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幼儿有参观赛龙舟活动的相关经验。赛龙舟的照片、未装饰的龙舟、彩纸、笔、剪刀、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阅读全文]...

2022-02-14 17:51:00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