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故事教案

关于大班幼儿故事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大班幼儿故事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大班幼儿故事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大班幼儿故事教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幼儿园大班故事活动教案《小兔怕怕》

  • 教案,故事
  •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故事《小兔怕怕》。

      2、知道遇事要勇敢,要勇于尝试克服恐惧。

      活动准备:

      小兔图片、故事名字、扮演坏人敲门的表演。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说出小兔的特征让幼儿猜猜,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今天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它长得短短的尾巴,长长的耳朵,走起路了蹦蹦跳跳的,最爱吃萝卜和青菜。你们猜猜它是谁啊?咱们一起请它出来,小兔长得怎样?这只小兔很可爱,也很聪明,但是它没有朋友,它还有个古怪的名字,你们想知道它有个什么古怪的名字吗?

      二、教师有表情地分段讲述故事《小兔怕怕》。

      1、教师讲述故事《小兔怕怕》至"留着眼泪跑回家去了"。

      提问:小兔有个什么古怪的名字?为什么大家叫小兔为怕怕呢?小兔遇到什么事哭了?小兔害怕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小动物是怎么说它的?小兔最后怎么办?如果是你会怎样帮助小兔?

      2、教师继续讲述至故事结尾。

      提问:小兔回家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妈妈跟小兔说了什么?后来小兔敢去荡秋千了吗?它是怎样做使自己不害怕的?小兔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兔开始很胆小,连秋千也不敢玩,小动物都叫它胆小鬼,后来小兔听了妈妈的话,想办法克服害怕的心理,最后敢玩荡秋千了,别人也不再叫它胆小鬼了。

      三、联系自己说说自己害怕的事。

      1、你们*时做哪些事会害怕呢?害怕时你会怎么办?

      2、教师小结。

      四、知识抢答

      1、教师提出问题: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如果会发生了危险你会怎么办呢?到底是什么危险的事呢?请看:情境表演坏人来敲门。

      2、刚才坏人来了,你应该怎么办?

      3、教师小结:坏人来了,我们不能害怕,要像小兔学*想办法。首先我们要冷静,把门锁好,打爸爸妈妈的电话或者拨打110求救,这样才能保护我们自己。

    [阅读全文]...

2022-10-27 00:00:00
  • 幼儿园大班故事教案10篇

  • 教案,故事
  •   准备

      两人一本图画书,PPT(将整本图画书制作成PPT,

      其中将武士和龙准备比武的三个环节做在一张PPT上),

      印有数字1~4的小贴片若干。

      目标

      通过观察图画书中的关键信息和非关键信息来理解故事内容。

      按不同顺序读图,解读不同的故事情节。

      过程

      一、观察图画书封面,产生阅读兴趣

      师:(出示PPT)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书名是《武士和龙》。

      师:听说过“武士”吗?武士是干什么的?有什么本领?龙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本领?

      师:仔细观察一下画面,你们觉得武士和龙谁厉害?

      师:武士和龙究竟谁厉害?今天在《武士与龙》的故事书中就会有答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图画书吧。

      说明:此环节通过让幼儿观察图画书的封面,引发幼儿对书中武士和龙这两个主角的兴趣,在谈论武士和龙谁厉害这一话题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对阅读这本图画书的热情。

      二、结伴阅读图画书中比武前的部分

      1.结伴阅读,与同伴一起找找武士和龙学到了什么秘诀。

      师:武士和龙想干什么?为什么要比武?(证明自己的强大。)

      师:真正的秘诀就藏在这本书中,我们也来学武士和龙,两个人一组,看看书,找找知识,找出武士和龙到底学到了什么秘诀。

      2.交流分享,共同观察画面,梳理故事内容。

      让幼儿两人一组阅读后集体观看PPT,先呈现武士与龙背靠背的一张PPT,然后依次循环呈现“武士制作盔甲——龙甩尾巴——武士铸造兵器——龙练*凶猛表情——武士练兵——龙练兵”这些画面,并且将武士的图片放在左侧,将龙的图片放在右侧,成一一对比。

      说明:此环节主要是让幼儿通过两两结伴阅读来了解故事前半部分的内容。幼儿独自阅读时会出现漏读跳读画面内容等现象,而与同伴结伴阅读时,能相互商量,彼此学*。同时,孩子们结伴阅读时会带着问题来交流,可以分享同伴的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三、结伴阅读有关比武过程的内容

      1.引导幼儿带着问题阅读:他们比武比了几次?结果怎样?

      师:(幼儿阅读后)说说武士和龙比武的过程与结果。讲讲他们比武比了几次,并用数字标出读图顺序。

      2.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读图顺序,讲述不同的故事情节。

      师:有的小朋友将这四幅图片竖起来看,先看左面的两幅,后看右面的两幅,读懂了图片的内容,认为武士和龙进行了一个回合的比武,以失败告终。有的小朋友是横着看这四幅图片的,认为武士和龙比武比了两次,都以失败告终。有的小朋友将四幅图中的每一幅都看成一次比武,认为武士和龙一共比了四个回合,但都以失败告终。

      师(小结):原来按不同顺序阅读图片能讲出不一样的故事情节,这就是图画书的魅力。

      3.引导幼儿讨论:他们比武的结果怎样?分出胜负了吗?(两败俱伤。)

      说明:该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图片,得出了不同的故事内容。教师重点分析为什么根据相同的图片会得到不同的故事内容,同时让孩子们讲讲各自阅读的顺序,并按不同的阅读顺序讲述不同的故事内容。教师肯定了孩子们各自不同的想法,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带着创意去阅读图画书。

      四、自主阅读

      幼儿看PPT,看比武之后的故事内容。

      师:他们最后怎样了?

      师(小结):武士与龙知道合作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周围的人更有意义,这样远比战胜别人来得快乐。

      说明:活动的结束部分以幼儿自主阅读的形式进行。幼儿对于故事结尾部分的烤肉餐厅产生了更浓的兴趣,这为开展第二课时的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船的图片,了解各种形状船的名字和外形。

      2.能根据船的外形,画出它的基本结构。

      3.了解并学*吹塑纸版画的制作,萌发幼儿对吹塑纸版画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船的图片若干、kt板、筷子、颜料、宣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船的图片,认识各种形状的船。

      1.回忆自己看过的船。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船吗?在哪里见过?它们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船有许多种类,有游轮、货船、帆船、游艇、乌篷船等。

      2.通过看图片,认识各种形状的船。

      教师:这些船你认识吗?叫什么名字呢?它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游轮的体积很大,甲板上会有客舱,上面有很多窗户。帆船的船体两头尖尖的像月亮,甲板上扬起一个个白色的帆。乌篷船是江南水乡特有的船只,因为船体是黑色,所以命名为乌篷船。乌篷船的体积比较小,船体细细长长的,上面有黑色半圆形的篷。

      所有的船都是由主船体和上层建筑组成的。

    [阅读全文]...

2022-05-26 21:49:49
  • 幼儿园大班故事教案10篇

  • 教案,故事
  •   这是大班语言编故事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语言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续编故事,对续编故事情节的想象活动萌发兴趣。

      2、能大胆想象,并连贯、完整以及较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理解故事,知道有错就改的道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想象能力及续编故事的能力。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连贯、完整、生动的表达。

      活动准备:

      1、木偶剧“小猴改错”;

      2、各色彩纸,剪刀,白纸,彩笔,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好!今天李老师有一部很好看的木偶戏,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请小朋友们仔细看,认真听,我有问题要提问。故事里说的是有位老爷爷,种了一颗萝卜,萝卜成熟了,老爷爷正背着它下山呢。"

      二、幼儿边看故事,边根据老师的提问续编故事内容。

      1、师:"老爷爷睡着了,你们猜猜谁来了?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讨论,个别讲述)"好的,那我们现在接着往下看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继续放碟,幼儿观看)

      2、师:"我们小朋友都很棒,谁能帮老爷爷想一个好办法?"(幼儿讨论,个别讲述)"小朋友们帮助老爷爷想了那么多的好办法,不知道老爷爷采用了没有?我们一起看看" (继续放碟,幼儿观看)

      3、师:"老爷爷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你们觉得这个办法能抓住小猴子吗?为什么?"(幼儿讨论,个别讲述)

      4、(继续放碟,幼儿观看)师:"老爷爷没有抓住小猴子,那接下来他会想什么办法呢?"(幼儿讨论,个别讲述)

      5、师:"老爷爷抓到小猴子了,小朋友们如果你是老爷爷,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用'如果……我会……'的句型练*说话。"那么老爷爷到底是怎么做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6、师:"老爷爷是怎么做的?"(幼儿讨论,个别讲述)小猴子得到了老爷爷的原谅,他以后会做哪些好事情呢?"(幼儿讨论,个别讲述)

      7、师:"小朋友们,故事里的小猴子做错了事情,改正过来,大家还是很喜欢它。那以后我们小朋友做错了事情,改正过来,一样还是好孩子!"

      8、师:"我们的故事看完了,可是这个故事还没有名字,谁愿意帮它取个名字呢?"

      三、幼儿分组活动,制作图书。

      1、师:"我知道小朋友们有好多好多的想法还没有说出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制作一本大图书,把我们一起创编的故事画下来!"

      2、幼儿分组根据续编内容制作故事大书。

      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一起边看图书,边讲故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创编讲述的语言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看图讲述、创编故事并进行绘画有一定的难度。在活动中小朋友能从图片的内容了解到故事内容,并进行讲述,对故事中的动物形象也观察的非常仔细,同时他们也能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说出自己对图画的不同理解。在创编故事的情节中,幼儿能够积极动脑思考它们之间的有趣的故事。并根据自己的故事进行绘画。

      活动目标:

      1、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积极地与教师、同伴讨论,用流利的语言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2、了解狮子和老鼠鲜明的个性特征,并能用语言、动作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3、在感受故事形象美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懂得要善待别人,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帮助的道理。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画面定格于老鼠出现6秒时)提问:画面中有谁?想一想会发生什么事情?(看图导入活动)

      二、课件辅助,讲述故事,采用关键中断法,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1、(画面定格在狮子被老鼠弄醒了19秒),提问;狮子心情怎样?它会怎样做?怎样说?狮子会吃了他吗?为什么?如果狮子吃掉了老鼠,会发生什么事情?

      2、(画面定格在老鼠感激狮子放走了它40秒)狮子真的把老鼠放了,老鼠心里会怎样?狮子相信老鼠会报答他吗?为什么?你们认为老鼠能为狮子做些什么?

      3、(画面定格在狮子被网在网里46)提问:狮子被网住了,怎么办?谁能来帮助他?

      4、(画面定格在老鼠出现,说要救狮子60s)老鼠会怎老样救狮子?(引导幼儿想办法)

      5、狮子得救了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鼠?1分18秒

      三、完整讲述故事,深刻理解、体验作品的形象。

      提问:狮子得救了,狮子怎样说的?

      狮子为什么谢谢老鼠?

      当时狮子为什么要放掉老鼠?

      你喜欢谁?为什么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4-01 05:55:16
  • 蛋宝宝的故事幼儿园大班教案

  • 教案,故事
  •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8个物体,能说出总数。

      2、让幼儿知道7添上1是8,8比7少1,7比8多1。

      3、发展幼儿的分析、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惊喜蛋7个,小鸡贴绒教具8只,小虫若干、盆子

      活动过程:

      1、复*7的形成。

      教师:鸡妈妈生了许多蛋,我们来数看看有几个?(6个)听“咚”的一声响鸡妈妈又生了一个蛋,看看现在是几个蛋?(7个)是怎样变成7个蛋的?(复*6添上1是7)

      2、学*8的形成

      教师:

      (1)鸡妈妈今天来孵蛋,看看它孵出了几只小鸡?(7只)这时,鸡哥哥跑来看它的小弟弟,看看现在有几只小鸡?(8只)是怎样变成8只小鸡?(7只小鸡添上1只小鸡是8只小鸡)8只小鸡用什么表示?你觉得8象什么?

      (2)我们来看看,蛋壳和小鸡是不是一样多?哪个多?哪个少?(知道小鸡比蛋壳多,由此得出7比8少1,8比7多1)

      3、喂鸡宝宝

      每个幼儿一个小盆子,到篮子里找8条小虫子,一一喂给小鸡吃。

      4、礼物给鸡宝宝

      教师:鸡妈妈有了许多宝宝,它的宝宝肯定需要礼物,我们给它送礼物吧!每样礼物一定要有8份,请幼儿从卡片中找出是数量是8的礼物。

    [阅读全文]...

2022-10-29 00:00:00
  • 幼儿园大班《图书的故事》优秀社会教案

  • 教案,社会,故事
  •   活动目标: 1.了解图书的制作过程,知道一本图书经过许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

      2.尝试和同伴分工合作,制作自己的图书。

      3.用正确的方法看书,知道爱护图书。

      活动准备: 1.人手1本图书,白纸、彩笔、废旧图书、杂志(制作剪贴用)。

      2.幼儿用书:《图书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幼儿阅读图书,了解图书的结构。

      引导幼儿关注图书的文字、图画、页码。

      教师:图书中有些什么?图书的最外面叫什么?上面告诉我们些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和封底。

      教师:封面上有什么?封底有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内的页码(有顺序的数字)。

      2.阅读幼儿用书《图书的故事》,了解图书的制作过程。

      幼儿自由阅读,并和同伴交流。

      教师:图书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集体了解图书的制作过程:设计一作家写书、画家画图一电脑编排一编辑、校对一印刷一裁、订、装一成书。

      师幼共同小结:一本图书的制作要花费很多人的'劳动和时间,真是不容易

      3.幼儿分组,合作制作自己的图书。

      集体讨论如何制作图书。

      教师:我们小组也来制作一本图书。你们想制作一本什么图书呢?怎样合作完成一本书?

      教师重点引导:先商量图书的内容,再分工(有的制作封面。封底,有的绘制故事内容),然后编好页码,最后装订。

      幼儿制作图书。(幼儿选择喜欢的内容,用画或贴等来表现)幼儿交流、分享经验。

      延伸活动:在生活环节中,安排时问请幼儿轮流向集体介绍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戈区角活动:提供操作材料,给有兴趣的幼儿继续制作图书。在语言区,投放幼儿用书《图书的故事》,让幼儿看看说说。在建构区,让幼儿用积木搭建"图书馆"。

      夫家园共育:教师向家长介绍或推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家长给幼儿购买合适的图书。

    [阅读全文]...

2022-10-27 00:00:00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教案10篇

  • 教案,故事
  •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设计意图:

      1、在设计活动时通过小鼹鼠、小兔子和小松鼠三者之间对一只破皮鞋的不同看法,展开联想活动。通过小鼹鼠对破皮鞋的改造让一只废旧皮鞋变成了一辆有用的皮鞋车,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2、幼儿期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的阶段,运用表演活动,可以使幼儿在生动有趣

      具体化的情景中,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开发创造性思维。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理解故事内容,根据故事情节合理续编故事并能表演。(认知)

      2、启发幼儿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技能)

      3、幼儿能学会关心爱护同伴,让幼儿养成废物利用的*惯。(情感)

      活动重点:

      让幼儿能理解故事内容,并根据故事情节合理续编故事,能连贯讲述活动难点: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同伴的情感,并且培养幼儿废物利用的*惯活动形式:集体、个人、小组。

      活动方法:

      口授法、直观法、观察法、电教法、游戏法。

      活动准备:

    [阅读全文]...

2022-01-20 13:24:33
  •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 教案,姑娘,故事
  •   活动目的:

      1、使幼儿知道月亮时圆时缺,引起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

      2、学*词:量、衣裳、可惜。

      活动准备:

      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 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在晴朗的晚上,天上回看见什么呢?(月亮、星星)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2、教:月亮姑娘她很爱美,一直都想穿上美丽的衣裳,可是怎么也没办法,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3、教师讲述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边讲边出示图片。

      4、在讲完以后,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一直都穿不上呢?(因为月亮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

      5、复述故事,听完以后讨论:小朋友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月亮姑娘穿上美丽的衣裳呢?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延伸:

      可以给小朋友讲一讲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又是什么样子的。(月亮其实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围绕地球旋转,白天看不见它,因为太阳太亮了,晚上看不到太阳的时候才会看见它,它反射的是太阳光,有的时候地球的影子遮住了太阳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时圆时缺。)

    [阅读全文]...

2022-10-28 00:00:00
  • 幼儿园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教案3篇

  • 教案,故事
  •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2.养成仔细倾听的*惯,在体验中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3只粽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1..出示粽子,引出故事《粽子里的故事》

      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味道的?(豆沙、肉、蛋黄)小结:原来粽子里面可以包各种各样的馅儿,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要吃粽子呢?

      2.简单讲述粽子的来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要吃粽子。这是我们*人的节日,大家要记住哦。

      3.我这个粽子和你们吃的可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粽子里的故事》吧。

      (二)欣赏故事1.分段观看PPT,欣赏故事。

      (在密密的树林里--也就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师:这位老奶奶有个非常大的本领是什么?可老奶奶现在不能说话了,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幼儿讨论)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2.继续欣赏故事(老奶奶采来一把箬叶--谁就能讲出有趣的故事来。)师: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小结: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粽子包好了,谁会来吃呢?让我们继续听下去吧。

      3.松鼠图片师:谁来了?小松鼠来干什么?老奶奶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猜)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吱吱吱"的讲不出来。

      4.狐狸图片师: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

      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讲不出来。

      5.创编故事。

      师:你还想请谁来吃粽子?(如"我请小兔子吃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师:小兔子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是小兔子不会讲故事,只会一个劲地跳来跳去。(两个)6.继续欣赏故事。

      师: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个别幼儿)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奶奶请来了谁吃粽子?她能讲故事吗?

      7.继续欣赏故事(小松鼠,小狐狸--她一定把这些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小结:粽子里面藏了很多故事,小女孩吃了粽子,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8.完整欣赏故事,并能学说故事里简单的句子。

      师:现在就让我们完整地听一听故事,想一想你们喜欢故事里的哪一句话?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三)"吃"粽子1.老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陈老师带来的粽子也很神奇,来吃吃陈老师带来的粽子,讲讲陈老师粽子里的故事。

      2.出示粽子一:听话("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师:谁听见了奶奶用了哪两样东西包粽子?(箬叶、米)师:谁能把故事里说的什么样的米、什么样的箬叶讲清楚?

      3.出示粽子二:悄悄话("我爱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师:悄悄话是什么意思?(轻轻讲,用心听)师:怎么说悄悄话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说悄悄话的样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玩"说悄悄话"的游戏,好吗?

      (为什么会传错?悄悄话是很难的,要用心听、仔细听、游戏才能玩下去,我们等会儿到教室里继续玩。)4.出示粽子三:祝福(互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师:我们马上要离开幼儿园,离开我们的好伙伴,上小学去了,那你有什么祝福的话要跟好朋友说吗?(相互送祝福)师:你收到了什么祝福?你祝福了谁?

      活动延伸:

      师:孩子们,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听奶奶讲讲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讲给奶奶听。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故事画面,大胆猜测想象故事内容。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中的内容。

      3、感受大家相互关爱的情感,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自制粽子2个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图片,引出主题

      师: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粽子)你吃过粽子吗?你知道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吗?(教师简单介绍:每天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就要吃粽子)

      师:那你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呢?(豆沙、肉、蛋黄等)

      2、出示ppt,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1)、出示封面,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

      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可不一样哦,它包着什么呢?谁认识故事的题目?到底藏着什么好听的故事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讲述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前三幅

      师:谁会来吃老奶奶包的粽子呢?来看一看。

      出示小松鼠故事部分

      师:吱吱吱,吱吱吱,谁来了?(教师完整示范讲述语句: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两幅画面上的故事吧。(带领幼儿学说)

    [阅读全文]...

2021-11-23 19:02:44
  •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图书的故事》3篇

  • 故事,教案,社会
  •   活动目标:

      1.了解图书的制作过程,知道一本图书经过许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

      2.尝试和同伴分工合作,制作自己的图书。

      3.用正确的方法看书,知道爱护图书。

      活动准备:

      1.人手1本图书,白纸、彩笔、废旧图书、杂志(制作剪贴用)。

      2.幼儿用书:《图书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幼儿阅读图书,了解图书的结构。

      引导幼儿关注图书的文字、图画、页码。

      教师:图书中有些什么?图书的最外面叫什么?上面告诉我们些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和封底。

      教师:封面上有什么?封底有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内的页码(有顺序的数字)。

      2.阅读幼儿用书《图书的故事》,了解图书的制作过程。

      幼儿自由阅读,并和同伴交流。

      教师:图书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集体了解图书的制作过程:设计一作家写书、画家画图一电脑编排一编辑、校对一印刷一裁、订、装一成书。

      师幼共同小结:一本图书的制作要花费很多人的劳动和时间,真是不容易

      3.幼儿分组,合作制作自己的图书。

      集体讨论如何制作图书。

      教师:我们小组也来制作一本图书。你们想制作一本什么图书呢?怎样合作完成一本书?

      教师重点引导:先商量图书的内容,再分工(有的制作封面。封底,有的绘制故事内容),然后编好页码,最后装订。

      幼儿制作图书。(幼儿选择喜欢的内容,用画或贴等来表现)幼儿交流、分享经验。

      延伸活动:

      在生活环节中,安排时问请幼儿轮流向集体介绍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戈区角活动:提供操作材料,给有兴趣的幼儿继续制作图书。在语言区,投放幼儿用书《图书的故事》,让幼儿看看说说。在建构区,让幼儿用积木搭建"图书馆"。

      夫家园共育:教师向家长介绍或推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家长给幼儿购买合适的图书。

      【设计意图】

      当孩子懒懒的躺在床上时,透过他的视线,看到的是脚,有自己的,有爸爸的。于是孩子会满足于这种温馨的氛围中,当然也会和爸爸来一次小小的思维游戏啦。床上有几只脚?这个故事充满着温馨感、趣味性,虽然故事情节简单易懂,但一个又一个隐藏教育的身影却能够始终吸引着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动脑筋的欲望,并在阅读过程中让幼儿体验到积极思考的快乐。中班幼儿对于观察推理非常感兴趣,《床上有几只脚》以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床上有谁的脚丫、有几只呢为内容,创设了多个富有探究性的画面,激发幼儿运用想象、推理,从局部到整体进行猜测,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判断能力。通过一系列单元式活动,让幼儿感受家庭的温馨及学*了单数和双数。

      【活动示意图】

      活动一:图书阅读——《床上有几只脚》

      活动目标

      1.能初步看懂画面,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

      3.能积极参与思考,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知道家里有几个人。

      2.物质准备:小图书人手一册、大图书。

      3.环境准备:在地板上铺好地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几只脚。》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一)邀请主动举手的小朋友脱下鞋子,一个一个地来到地垫上。每来一名幼儿其他幼儿就一起数一数、说一说:现在有几只脚。

      (二)请幼儿一个接一个离开地垫。每离开一名幼儿,其他幼儿也一起数一数、说一说:现在有几只脚。

      (三)引导幼儿从游戏中发现脚的数量递增和递减的现象。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在我手里拿的这本书里面,就有一个小朋友在和他的家人一起做游戏,他们玩得真开心,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由阅读。

      (一)教师发书,幼儿自由阅读小图书。

      幼儿可结伴自由阅读小图书,仔细观察画面内容,与同伴小声讨论自己的想法。

      (二)师幼共同阅读图书。

    [阅读全文]...

2021-12-19 10:17:57
  • 大班语言故事教案10篇

  • 教案,故事,大班
  •   设计意图:

      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征,结合他们当前的发展水*:孩子们思维活跃、爱动脑筋、善于想象,喜欢听故事,借此机会,我希望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一些人生的道理,有益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另外,讲故事对孩子学*和发展意义重大,它能在丰富幼儿经验知识的同时,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如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相关经验解决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遇到危险学会冷静,勇敢面对。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电视机,故事碟片、DVD影碟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孩子兴趣

      孩子们,你有朋友吧?你和朋友在一起时发生过怎样的事情呢?有一只猴子跟鳄鱼是邻居,也是一对好朋友,一天它俩在一起玩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事吗?

      二、分段欣赏故事内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1、鳄鱼为什么愁眉苦脸?

      2、为什么鳄鱼游到湖中央要停下来?

      3、原来鳄鱼是想要取猴子的心给它妈妈治病,那猴子给它了吗?

      4、如果你是猴子,你会怎么做?

      三、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作品内容与情感

      1、鳄鱼妈妈病得很严重,鳄鱼愁眉苦脸,但是它用骗猴子去湖对岸玩的方法想取走猴子的心,你觉得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

      2、当你一个人突然遇到危险时,你应怎样做才能保护好自己?

      活动延伸:

      讨论:如果猴子把心给了鳄鱼,鳄鱼就会失去猴子这个好朋友。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鳄鱼妈妈想出更好的治病方法好吗?

      活动反思:

      1、我设计的活动应该适合我班的孩子们。孩子们能积极回应:例如,当我问孩子为什么鳄鱼游到湖中央停下来时,晨韬说:“它累了”;张杰说:“它想睡觉”……

      2、参与本次活动不积极的儿童,原因有:①活动中没有照顾到全体,只是对一部分孩子做了回应,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②我的问题应该进行个别对待,不同水*的孩子应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要分出复杂与简单的问题,要因人而异。

      附:故事《猴子取心》

      鳄鱼和猴子是邻居,鳄鱼住在河里,猴子住在岸上,它们两个住得很*,却从来没说过话。

      有一天,鳄鱼对猴子说:“你好啊,小猴子,你愿意跟我交个朋友吗?”小猴子高兴的说:“当然愿意啦!”于是猴子跟鳄鱼成了一对好朋友。这一天,它们俩在岸边玩,鳄鱼突然愁眉苦脸地叹了一口气:“唉”,小猴子很奇怪,就问:“鳄鱼大哥,你怎么了?”鳄鱼闷闷不乐地说:“唉,我妈妈生病了,实在没心情玩,你跟我一起到湖对面去看看她吧!”猴子朝湖对面一看:“呀,那儿的椰子树比这边的可大啦!”它馋得嘴痒痒,马上就同意了。鳄鱼让猴子骑在它背上,向湖对岸游去,游啊游啊,游到湖中央的时候,鳄鱼突然停下来,对猴子说:“我妈妈的病很严重,它把所有的药都吃了一遍,还是治不好,医生说只有一样东西才管用呢!”猴子很好奇,就问:“什么东西呀?”鳄鱼说:“这个东西,你肯定有,可不知道你愿不愿意给。”猴子连忙说:“愿意愿意,只要我有,一定给你,你快说,到底是什么呀?”鳄鱼这才慢吞吞地说:“就是小猴子你的心呀!你不是愿意给吗?那就把心掏出来吧!”猴子听了,大吃一惊,心想:“这下可完了,怎么办呢?”它眨了眨眼睛,马上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它拍了拍胸脯对鳄鱼说:“哼,那有啥,谁让我们是好朋友呢?要是我的心能治你妈妈的病,我一百个愿意给。可是,你为什么不早点说呢!刚才我走得太急了,忘了把心带过来,你看,还挂着那棵树上呢!”猴子就指着椰子树:“瞧见没有,藏在树叶下面的那个东西就是我的心。”鳄鱼一看,树叶下面有个圆圆的东西,还真像一颗心,没办法了,只好又回到岸边。刚一靠岸,猴子就急忙跳了上去,噌得一声上了树,再也不肯下来了。鳄鱼等了半天,还不见它下来,就急忙喊:“喂,小猴子,你把心带下来了吗?”小猴子从树叶里伸出头来,朝它做了个鬼脸,回答说:“我的心在肚子里呢!有本事就上来拿呀!”鳄鱼奇怪地摸了摸脑袋心想:“啊,它的心不是挂在树上的吗?它朝树上仔细一看,哎呀,那东西哪是猴子的心呀!原来是个圆圆的大椰子。”它这才明白,自己上了猴子的当,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它眼巴巴地看着猴子在树上窜来窜去,冲自己又翻跟头又做鬼脸,不由的目瞪口呆,半天也没有回过神来。

      活动目标:

      1.区别不同蔬菜的特点,了解它们生长在不同的地方。

      2.学*用对歌的方式学念儿歌。

      活动准备:

      1.PPT《菜地里的歌》

      活动过程:

      一、交流谈论。

      1、观察图片,说说各种蔬菜的名称。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蔬菜,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提问:图片里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黄瓜、南瓜、茄子,绿绿的、圆圆的、长长的)小结:豆角是青色的,又细又长;萝卜白白胖胖的;黄瓜绿绿的,像穿了一件绿衣裳;茄子紫紫的,表面很光滑;辣椒红红的,下面尖尖的像是一个长着尖尖的嘴;南瓜的皮越老越黄。

      2、猜测:这些蔬菜生长在什么地方?

      小结:可能在泥土里,可能在水里。

      3、请幼儿仔细观察,说出每种蔬菜的生长地点。

      小结:豆角、黄瓜都挂在藤蔓上;南瓜虽然也有腾蔓,但都在地面上;萝卜藏在地底下,地面上只露出叶子。

      二、猜猜说说学儿歌

      1、联系画面猜一猜,儿歌里分别说的是哪些蔬菜。

      教师:什么青青细又长?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2、播放PPT图片,请幼儿欣赏并找出答案。

      过渡:你们都猜对了,那请你们记住答案哦,我们现在来一起念一念。

      3、师幼问答。

      教师:什么青青细又长?幼:豆角青青细又长。

      4、完整欣赏儿歌,请幼儿一起完整地念儿歌。

    [阅读全文]...

2022-03-27 20: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