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残月的句子

关于描写残月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残月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残月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残月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 语录(24k+) 说说(81k+) 名言(559) 诗词(26) 祝福(8k+) 心语(9k+)

  • 关于残月的诗句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韦庄《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纳兰容若《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

    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贯云石《寿阳曲·新秋至》

    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张炎《清*乐·兰曰国香》

    津桥残月晓沈沈,风露凄清禁署深。——白居易《早入皇城赠王留守仆射》

    残月夜潮渡渔浦,飞花春雨客钱塘。——方回《宗兄端叟年七十六来访二首·辽广归来二纪强》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红板桥空,湔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纳兰容若《淡黄柳·咏柳》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汤显祖《江宿》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温庭筠《更漏子·星斗稀》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韦庄《章台夜思》

    木叶纷纷归路。 残月晓风何处。——纳兰容若《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残月暗窥金屈戍,软风徐荡玉帘钩。——纳兰容若《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虞美人·枕上》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贺新郎·别友》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轻花委砌惹裾香,残月窥窗觇幌色。——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江声撼枕,一川残月,满目遥岑。——乔吉《中吕·满庭芳·铁马儿虚檐》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

    五更风雨十八九,残月昏昏信可期。——黄庭坚《长短星歌》

    虏气消残月,边声韵落梅。——袁晖《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晓风摇五两,残月映石壁。——权德舆《晓》

    飞霜遥渡海,残月迥临边。——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杏花残月明,竹根流水声。——张可久《凭阑人·湖上二首远》

    楼西残月尚胧明,中禁鸡人报晓声。——和凝《宫词百首》

    琼瑶欲尽天应惜,更遣清光续残月。——苏轼《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

    娟娟残月照波翻,**暖风吃鸟哢。——秦观《南都新亭行寄王子发》

    遥忆华清池畔柳,女墙残月宿寒鸦。——张瑞玑《挽曹寅侯·其一》

    夜降西坛宴已终,花残月榭雾朦胧。——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竹坞留残月,林虹带落晖。——李廌《赠钱之道子武昆仲》

    繁星收玉版,残月耀冰池。——元稹《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

    音尘隔露泻,瑶阶踏残月。——郭钰《戏恼王岳》

    朝行苍莽带残月,暮宿萧条闻落霰。——孔*仲《杨道中同行而追随不可及闻先》

    睡先万目觉,起对残月星。——张耒《鹎鵊词》

    开轩临水弄长笛,吹落残月风凄凄。——黄庭坚《赠张仲谋》

    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纳兰容若《好事*·帘外五更风》

    走马看花才几日,晓星残月半无人。——杨万里《叶叔羽集同年九人於樱桃园,钱袭明、何同叔·天门金牓出槐宸》

    早霜鸡喔喔,残月马萧萧。——许浑《秋日行次关西》

    木鱼唤粥蝴蝶醒,岩头残月沉丹井。——白玉蟾《仙岩金仙阁》

    角声哀咽,襆被驮残月。——纳兰容若《清*乐·角声哀咽》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纳兰容若《清*乐·凄凄切切》

    天公水墨自奇绝,瘦竹枯松写残月。——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

    顾兔蚀残月,幽光不如星。——李白《琴曲歌辞·蔡氏五弄·秋思二首》

    顾兔蚀残月,幽光不如星。——鲍溶《秋思三首》

    [阅读全文]...

2021-11-25 09:14:21
  • 悬花陨·残月孤张

  •   明月不再明亮

      模糊了一片纱窗

      当时光凌落成殇

      谁还有谁的模样

      泛黄的照片

      古老的城墙

      一把离魂的剑

      割断了谁的殇

      花陨了

      你轻舞霓裳

      我醉了

      偎你身旁

      你笑的模样刻在了谁的心上

      时光不再悲伤

      群星陨落的天堂

      那即逝的荣光

      是你最后的凄凉

      我笑了,剑拔弩张

      你累了,风在齐唱

      为谁殇,为谁殇

      一袭白裳

      在泛黄的落日中辉煌

      你转身的背影

      是那么的难忘

      你笑了,格外明亮

      像极了最美的天堂

      我累了,泪中藏不起上

      你笑的样子

      却怎么变了样

    [阅读全文]...

2022-02-09 21:34:24
  • 雁飞残月天诗词鉴赏

  • 雁飞残月天诗词鉴赏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出处

      唐 温庭筠《菩萨蛮》

      原文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事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释

      残月:西落的.月。

      赏析

      词句的意思是,江上细柔的柳丝有如软烟一般,在微风中轻拂着江水,当雁儿轻盈地在空中自由飞翔时,一弯残月还斜斜地挂在天边。柳丝飞燕,残月斜挂,构成了一幅略带凉意的梦幻之景,凄美而动人。

      温庭筠(yún)(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阅读全文]...

2022-04-22 08:07:42
  • 温庭筠《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温庭筠水精帘里颇黎枕⑵,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⑶。藕丝秋色浅⑷,人胜参差剪⑸。双鬓隔香红⑹,玉钗头上风⑺。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此词咏立春或人日。全篇上下两片大意从隋薛道衡《人日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脱化。⑵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颇黎”既玻瓈、玻璃。⑶”江上“两句:张惠言《词选》评注:“江上以下,略叙梦境。”后来说此篇者亦多采用张说。说实了梦境似亦太呆,不妨看做远景。详见《读词偶得》。⑷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藕合色*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作者另篇《归国谣》:“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可知。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⑸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剪彩为人,或缕金簿(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华胜男女都可以戴;有时亦戴小幡,合称幡胜。到宋时这风俗犹存,见《梦梁录》《武林旧事》“立春”条。⑹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⑺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作者《咏春幡》诗:“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意境相*。参考译文一个美女,睡在水晶帘里面玲珑的颇黎枕上,在这上面睡觉的女人干什么呢?相思怀念呢,屋里并不冷,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下少不了惹梦。江边那绵长而细软的柳丝,刚刚发新芽,看上去朦朦胧胧,像笼罩在一片烟霭之中。春天来了,大雁开始向北飞了,大雁一字飞过时,天上那一轮残月就要消失了。赏析:《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此词所写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女子。上阕写她居处的环境,借助景物的烘托委婉地透露出人物的心理状态;下阕描述她的穿戴打扮,通过几个细节勾勒了人物的形貌,合起来是一幅玲珑明丽的女子怀春图。这首词所写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女子。水精,就是水晶。颇黎,就是玻璃。门窗上挂着水晶制成或者晶莹透明赛似水晶的帘子,床上放着玻璃制成或滑润细腻如玻璃般的枕头。第一句虽仅举出两件器物,但女子房中其他陈设的精致讲究由此便可想见。更重要的是,房主人情操的高雅美洁,也就可以借此窥见端倪。此刻,女主人公正恬然入睡于她那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之中,做着一个个旖旎的梦。《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被子用香炉熏过,既暖且香,故能“惹梦”——带有温柔绮丽色彩的春梦。开篇两句,仅十四个字,并列地写了水精帘、颇黎枕、鸳鸯锦三件器物,却并不给人*板呆滞之感,因为其中着意点染了轻轻浮动于室内的香气和主人公幽远飘缈的梦思,就使这本来静止的画面变得有了生气,甚至充满了幻想的意味。“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紧承“暖香惹梦”而来,因此清人张惠言认为这两句写的就是女主人公的梦境(见张惠言《词选》对此词的评注)。这自然不无道理。可是,尽管日常生活中的梦有许多确是不可思议、无从解释的,在文学作品中所写的梦却大抵能找到某种现实的原因或契机。因此,即使“江上”两句写的是梦境,这梦境也必然与女主人公的生活实境有些关系。根据温庭筠的另一首词《望江南·梳洗罢》可以想象,这位梦见“江上柳如烟”的女子,或许也是住在临江的楼阁里,每日对着江水在思念着心上人。她的梦,很可能便是她*日*见景致的幻化表现在梦境里。江岸边的柳树迷蒙似烟,晕成朦胧的一片。侵晓时分,月亮残了。在熹微的晨光中,大雁已经开始一天的旅程,它们正结队飞回北方。寂静的天空中,也许还偶尔传来它们的长唳。这是一幅十分凄清迷离又有声有色的画面。而这幅春江晓雁图的意义是在画面之外:冬天过去了,春天已经归来,因避寒而飞往南方的大雁,此时正连夜飞返家乡,唯独楼上那女子所思念的人却仍然没有音耗。眼前的景致既是她*时倚楼眺望所常见,也就难免化作她这时在鸳鸯锦被里所做之梦。另外,锦被上绣鸳鸯也是作者有意的安排。成双成对的鸳鸯,恰恰反衬了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上阕的妙处全在借景物作烘托,以极其含蓄委婉的笔法暗示女主人公的生活情状和心理活动。“水精帘里”二句是*景,“江上柳如烟”二句则是远景,不管*景远景,都紧紧围绕着女主人公的生活和情绪落笔。在前二与后二句看似松散的结构中,实际上一贯穿着内在的有机联系。词的后半正面刻划这位女主人公,同样有着含蓄深婉之妙。“藕丝秋色浅”写衣着。藕成熟于秋季,故将淡紫*白的藕合色称作“秋色”,又转而用这色彩来代指藕合色丝绸做成的衣裳,这是中国古代诗文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人胜参差剪”。人胜又叫花胜、春胜,是用彩纸或金箔剪刻而成的一种饰品,可以贴在屏风上,也可以戴在发鬓上。唐时风俗在正月七日(又称人日)这一天,要剪戴花胜以迎接春天到来,尤以妇女喜爱此项活动。从这句看,女主人公参参差差地剪出花胜准备佩戴,似乎兴致不浅。“双鬓隔香红”。以描写气味和颜色的“香红”代指好的面容,正如以“藕丝秋色浅”代指衣裳,手法相同。这里的“隔”字用得颇讲究,因为双鬓正是隔开在脸庞两边,形象鲜明如见,而且仿佛“双鬓”有了某种主动性,还似有若无地流露出一丝遗憾不足的意味。“玉钗头上风”,承上双鬓连写女主人公的头饰。她头上插着的玉钗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摆动。“风”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用,形容女子的头饰在微微颤动的样子。这四句刻划人物用的也是借物衬托之法。写女子的衣着、头饰,写她剪制春胜的活动,并没有一句直接写她的形貌,却使人可以想见她的外形与心灵之美好可爱。最奇妙的是整个下阕根本不提她的满腹心事,只是一味渲染她的美丽和她剪春胜的动作,而这就使她的孤单处境和悠悠梦思更加令人觉得可叹。词人对她的同情,也就尽在不言之中。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较早致力于词的创作的一个,是花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词多写女子日常生活,当是受到南朝宫体诗的一定影响。但温词常着重表现人物心理活动,而且是借助写景写物等手法来表现,因此在艺术境界上又与宫体诗有所不问。这些从这首《菩萨蛮》词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阅读全文]...

2021-11-24 06:23:48
  •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全诗

  •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全诗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 的诗意:满院都是凋谢的落花,再见不到沉醉的'客人,只有残月映窗,黄莺悲啼。有黄莺而无醉客,皆喻无人居住的萧条情景,也暗喻当年作者曾与主人在此故居举杯畅饮的往事。此时途经故居,回想往事,伤感不已。

      这两句妙在前四字为一层意思,后三字为一层意思,加上“无”与“有”为反对,虚实相生,组合巧妙,突出故居之寂寞、处士之孤独。“落花”用“一院”来修饰,“残月”从“半窗”而窥得,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出自王建《李处士故居》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

      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

      注

      ①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

      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后汉书·方术传论》:“李固、朱穆等以为处士纯盗虚名,无益於用,故其所以然也。”唐元稹《中书省议举县令状》:“又云见任官及处士、散试官,并请停集。”汪洋《寿静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韵》:“谢公霖雨苍生望,失笑东山处士多。”

      萋萋:草木茂盛貌。《诗·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毛传:“萋萋,茂盛貌。”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明何景明《*夷》诗之一:“滇南八月中,绿林何萋萋。”冰心《往事(二)》十:“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我要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

      故榭:旧时的台榭。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诗:“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已迷。”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樊榭》:“主人成列仙,故榭独依然。”

      简析

      作者来到李处士故居,看到的是露浓烟重、芳草萋萋、落花遍地等凄凉景色,不禁想起往日与李处士在这里大张筵*、宾主畅饮的欢畅情形。而如今“风景宛然”,宾主却已不在,只剩故榭荒路,物是人非之感便油然而生。

    [阅读全文]...

2022-03-27 11:56:06
  • 今年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的全诗

  • 今年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的全诗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 的诗意:满院都是凋谢的落花,再见不到沉醉的客人,只有残月映窗,黄莺悲啼。有黄莺而无醉客,皆喻无人居住的'萧条情景,也暗喻当年作者曾与主人在此故居举杯畅饮的往事。此时途经故居,回想往事,伤感不已。

      这两句妙在前四字为一层意思,后三字为一层意思,加上“无”与“有”为反对,虚实相生,组合巧妙,突出故居之寂寞、处士之孤独。“落花”用“一院”来修饰,“残月”从“半窗”而窥得,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出自王建《李处士故居》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

      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

      注

      ①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

      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后汉书·方术传论》:“李固、朱穆等以为处士纯盗虚名,无益於用,故其所以然也。”唐元稹《中书省议举县令状》:“又云见任官及处士、散试官,并请停集。”汪洋《寿静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韵》:“谢公霖雨苍生望,失笑东山处士多。”

      萋萋:草木茂盛貌。《诗·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毛传:“萋萋,茂盛貌。”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明何景明《*夷》诗之一:“滇南八月中,绿林何萋萋。”冰心《往事(二)》十:“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我要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

      故榭:旧时的台榭。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诗:“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已迷。”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樊榭》:“主人成列仙,故榭独依然。”

      简析

      作者来到李处士故居,看到的是露浓烟重、芳草萋萋、落花遍地等凄凉景色,不禁想起往日与李处士在这里大张筵*、宾主畅饮的欢畅情形。而如今“风景宛然”,宾主却已不在,只剩故榭荒路,物是人非之感便油然而生。

    [阅读全文]...

2022-01-09 17:51:31
相关推荐
描写残月的句子 - 句子
描写残月的句子 - 语录
描写残月的句子 - 说说
描写残月的句子 - 名言
描写残月的句子 - 诗词
描写残月的句子 - 祝福
描写残月的句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