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鸟意象在古诗中的含义

关于杜鹃鸟意象在古诗中的含义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杜鹃鸟意象在古诗中的含义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杜鹃鸟意象在古诗中的含义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杜鹃鸟意象在古诗中的含义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19) 说说(117) 名言(5) 诗词(4k+) 祝福(11) 心语(4)

  • 古诗中鸟的意象浅析

  • 古诗中鸟的意象浅析

      诗歌是文学上的一种文体,是人类内心情感所释放的窗口之一。只有细细品味,才会感受到藏在诗歌深处的灵魂的跳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中鸟的意象浅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

      诗的欣赏起兴于意象。自古以来“飞鸟”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古典诗赋意象。它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而在诗歌中飞鸟不仅化**恨情仇的象征,还寄予着诗人迥异的心境与纷杂的世事。

      关键词:

      诗歌;飞鸟;意象

      纵观*古典诗词就会发现,诗歌与意象的关系紧密相连。“意象是詩人主观情志的具体载体,是诗歌的灵魂,是我们探寻诗人内心世界的桥梁。”在历史的长河中,以“飞鸟”为意象表达自身情感的篇目更是不计其数。

      “飞鸟”本身就有深远的渊源。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对飞鸟的崇拜。古时候先民把飞鸟想象成开天辟地的英雄,(载于《山海经》的《精卫填海》)反映了先民们对理想的追求,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同时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后世又有“五柳先生”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用以歌颂精卫的精神。诗人常借它展开丰富的想象:无论是喜出望外,还是痛不欲生。不同的心境写出不同的诗歌,不同的诗歌反映不同的人生。这些作品中的“飞鸟”或是带着比兴的色彩,或是运用象征的手法,或以飞鸟为隐喻表达爱情愁思的邈邈恋歌,或为实现人生理想的远大抱负,或为沉郁悲愤的国仇家恨,更或是闲世隐居的世外桃源。*古典作品本身风格迥异,而以“飞鸟”为意象的作品风格更不是单一的。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飞鸟”意象中的悲欢情爱、壮志难酬、郁愤愁思与归隐田园的四方面特征。

      悲欢怨爱的爱情鸟

      在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周南·关雎》也曾出现过以“飞鸟”为意象的篇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是一种鱼鹰类的水鸟,传说此鸟终生相守。而此诗以雎鸠为隐喻,直率的引出下文,表达青年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并渴望永结为伴侣的憧憬。它是一首恋曲,在此诗句中,以鸟朦胧优美的意象,抒发出对恋人的脉脉情思。闻一多先生在《诗经通义》中解释“关关雎鸠”时,仍沿用“雌雄情意专一”、“尤笃于伉俪之情”之词,可见一斑。正如《诗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这种“相与咏歌,各言其情”的特点一直延续到汉乐府民歌。在《乐府诗集》中有一首广为传颂的《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此二句作为全诗的起兴,以喻夫妇二人离别。这在全篇中遣词巧妙,在文首以孔雀作为意象抒发对爱情可悲可叹的情感。而在文末“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鸳鸯双飞这样一个具有浓厚理想色彩的结尾,抒发作者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向往。而“飞鸟”的出现不仅渲染气氛更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能够更加充分的体会到诗人所想要表达的对爱情与美好生活的寄托。同时在传统诗歌中,相爱之人不能相守,我们则称之“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出自《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劳燕分飞”恰恰是这种悲欢怨爱无法聚首的离别典型。

      此时的“飞鸟”正是带着浪漫主义色彩的起兴对象,所兴之物对全诗起到了联想、想象的作用。无论是雎鸠、孔雀还是鸳鸯,无一不是以飞鸟来展现爱情,或凄苦、或幸福、亦或是哀怨的.情感。恰恰正是这一振翅的盘旋,一低头的眼眸,一哀伤的浅叹,才造就无数爱情题材里让人可歌可泣的爱情飞鸟。

      满腔抱负的大鹏鸟

      不同时代放飞不同的“飞鸟”。早在先秦时期,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飞鸟”来自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此中的这只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身上背负着却是寻常鸟儿无法想象的远大抱负,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对自由与理想有极度的渴望与追求,这一切无疑对李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生于充满奋勇向上精神的唐朝,满怀抱负的他以大鹏喻己,畅快淋漓的写出:“其辞曰:……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大鹏赋》)此辞赋中的大鹏源于《庄子·逍遥游》的“鲲鹏”,虽与庄子不同,但却不谋而合同样是理想之情下的产物。

      李白深刻描绘了“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大鹏形象,借以表达自己想要振翅高飞的崇高人生理想与实现自身伟大抱负的宏伟愿望。后来的仕途中,李白在官场失意,受到朝中权贵排挤,即使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也没有心灰意冷,在其诗歌中仍运用大鹏展现自身拼搏抗争的精神。最脍炙人口的就是在《上李邕》中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时的大鹏鸟虽然已经不再似在《大鹏赋》中的那样目空一切,勇往直前,但是仍然带着希望东山再起的的昂扬斗志。到了晚年,当真是力不从心,但临终之际,他仍在高呼“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临路歌》)辞赋中的大鹏鸟带着壮士未酬的决绝直冲九霄云外,声势浩大,气势磅礴,即使被折断羽翼,仍热报国情深!

      从以上辞赋中我们看到,大鹏在诗人眼中是一个充满斗志的英雄,他能感受到大鹏恢弘的翅膀与绝尘而去高飞的背影。大鹏鸟即是李白,他一生的宿命就是功成,名遂,身退。而振翅高飞、神游天外的鹏鸟形象无疑不是李白上下求索最真实的写照。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但是在他的诗歌中大鹏鸟始终是奋勇向上、满腔抱负的最好传达者,代替他用自己的羽翼在历史上化作一曲千古绝唱。

      乱世悲歌的惊心鸟

      “飞鸟”的意象汇集着古代文人对当时社会、人生、历史、现实丰富而复杂的思考与反映,不仅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层出不穷,更是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两方面颇具个人的独特风格,在古典文学创作的大河中仍然闪闪发光。飞鸟一面飞出了当时世人对实现伟大抱负的强烈情感,另一面也飞出了在复杂的历史长河中诗人坎坷的命运与长存的国仇家恨。

      在大家所熟知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首怎样的诗歌,作者何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杜甫当时所处山河依旧,但长安不在的社会现实里。困于时局,见花开时落泪,听鸟鸣却更加揪心,内心百感交加,以“感时”、“恨别”花鸟更添迷惘忧愁,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怨恨的意境之中,以乐景写哀情来表现自己强烈的国恨家仇。诗中哀怨的飞鸟意象,尖利的鸟鸣使诗人更添悲苦之情,这才道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千古名句!诗者多舛的命运与强烈的爱国情怀跃然纸上,使他不由得又陷入无尽的哀怨悲伤中来,埋怨无情的鸟鸣更使人心惊。

      这种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飞鸟意象,也深刻体现在阮籍的《咏怀诗》中,“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当时时局动荡不安,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安睡,诗者内心彷徨幽怨。虽与清风,明月做伴,但孤鸿的哀嚎,翔鸟的尖鸣却更添愁苦。独自彷徨徘徊,更是以孤鸿,翔鸟作为自身真实的写照。是独自徘徊无人可诉的内心的煎熬与痛苦,还是在当时黑暗的统治下,以尖利的鸣声来表达内心的不羁与对虚伪世事的蔑视!又如其《咏怀诗》之四十三首:“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双翮凌长风,须臾万里逝……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此诗以鸿鹄作为感情强烈的喷发点,道出对现实的不满、孤寂处境的苦闷,而在那动荡不安的天空下徘徊飞翔。阮籍一生写鸟的诗歌数量之多,通常都是以比兴来借“飞鸟”抒发其惊惧苦闷的心境,“借鸟达情”也是他一贯的手法。

      杜甫与阮籍二人诗中的“飞鸟”在一鸣一翔中喻己、喻人、喻情、喻景中成为千古绝唱,在诗歌中自成一体。我们在诗人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与世间万物中逐渐走进作者的内心乃至身临其境的深处在当时社会的局势中,从中读出了诗人的愤懑,读出了诗人的温度,读出了诗人的生命。

      向往自由的田园鸟

      “飞鸟”有时也是归隐田园的精神寄托,是一种人生境界,是后来世人所崇仰的一种人生追求。“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早期诗歌中,“飞鸟”意象多用来表达对“大济苍生”的丰功伟绩。在《杂诗四首》其三云:“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就表达了积极入仕的理想追求。当时局势复杂,陶渊明受到官场上的强大冲击,于是将自己比作羁鸟,不禁感叹“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之后对官宦生活的无尽矛盾令他开始充满了对田园的向往与依恋,最終壮志难酬的陶渊明写下了心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到了自己的自由王国。其后期作品主要以田园诗歌为主,涉及飞鸟意象的多达三十几首。

      隐居后的陶渊明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诗歌——《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此鸟非彼鸟,困于官场的羁鸟化作了自由象征的飞鸟。作者创造出了一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悠然自得的精神世界。山林中充斥着朝霞与雨露,在傍晚黄昏时分,鸟儿轻快的结伴回巢,鸟声啁啾,呈现一派生机盎然、远离俗世的田园风光,最终道出诗人“心远地自偏”的心声。而诗中的“归鸟”正是这样一种从容自得的生命归属,更显诗人陶醉其中,田园风光跃然纸上。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都能在天人合一中感悟自由。

      总结

      在几千年的*古典诗歌史上,以飞鸟意象作为当时诗人所特有的一种思想感情,始终伴随着文学创作。诗歌中有如爱恨情仇的爱情鸟,壮志难酬的大鹏鸟,忧虑不安的乱世鸟,再到向往自由的田园鸟,都是不同的“飞鸟”意象,它们在起兴的同时又承载着诗人本身的情感,无论是以“飞鸟”咏全诗的通体比兴,以鸟喻己,借以言志;还是仅以“飞鸟”作为陪衬,直抒胸怀,点缀全诗;都是在创造着情与鸟的相互融合的鲜明的意境。

      诗人的感情与表达的诗意密切相关。愉悦时,看崇山飞鸟万物生机盎然。乱世时,阴山凄雨尖鸣万念俱灰。诗人以“飞鸟”传情,情又反衬“飞鸟”,恰恰是情景契合无间的诗的境界。飞鸟是一种本原的生命,它既是合乎自然法则,又是展现内在之美,独具个性的诗化形态。每一种鸟儿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与鲜明的感情,代表着众生万象的情怀,这无疑不是诗人抒**感最好的诗歌意象。它不仅仅局限于眼前我们所看到的,更是其展现的人生意义与人格价值,在史诗中仍然闪现着无尽的光辉。

    [阅读全文]...

2022-06-19 08:17:06
  • 描写杜鹃的诗句有哪些(十首描写杜鹃鸟的古诗)

  • 李商隐杜鹃两首:行过水西闻子规,望帝春心托杜鹃

    公历四月,是农历三月,时在暮春。此时仲春之花渐渐变成绿叶成荫子满枝,天气晴和,最适合登高旅游,看春天最后一季新绿染遍绿水青山。

    都说花事少时,山野风光却给你带来另外的惊喜与体验,那就是在群山之谷,你会忽然发现一大片绚烂的山花杜鹃。那红得如霞如梦,又清晰得花叶分明,喇叭一样的花口铺展着开放,带来另一种明丽浪漫的体验。你看到的是杜鹃。

    李商隐40多岁在妻子离世之后,进去了四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然而唐朝边境的剑门关就在此处。李商隐有很多选择,但是他接受四川节度使之邀请来这里工作,很重要的原因,这是一个军幕府,且控着唐朝的西南。这里曾是李白的家乡,有杜甫的草堂,还有四川女诗人薛涛的浣花溪水,更是许多神话的发源地。

    当他历经旅途颠沛之后,这里的山河并没有辜负他。都说四川是边境,许多内陆大城市的人不愿意前往,但李商隐却劝慰比他小的崔珏说,年少因何有旅愁,这里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在四川,如果有空闲。他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山林。

    在这奇山峻水之地,他登高望远,在春暮,展现在他眼里的除了辽阔的远山*水,还有这无尽的山野杜鹃花,和杜鹃的啼叫。

    “身属中军少得归,木兰花尽失春期。

    偷随柳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唐朝李商隐《三月十日流杯亭》

    实际李商隐在四川的五年可能一次都没有回过尚有孩子的长安。长安是个伤心地,他二十多年的奋斗一无所成,受尽打压,而且最伤心的是妻子也死了。他将孩子托付给孩子的姨父韩瞻,只身接受这份工作,是多种考量,为孩子谋求生活费用,为自己内心的男儿志气,也是为回避一下他爱伤了的一地心碎的长安。

    李商隐在五年之后的分别会上写诗说,这五年,不管花朝还是雪朝,我都没有离开过这里。

    但他思不思念长安呢?长安虽然不是他的故乡,但那里曾经有他的梦想,救国济世,有他曾经的小家园,现在还有孩子。所以这年的三月,他抽空骑马走出郊外,而且是一个人来补过上巳节。

    实际作为幕府幕僚,三月的上巳节一定会有聚会。而且从现有资料来看,李商隐和同事们关系都不错,但是他一个人回避所有人单独去过上巳节,说明他自己另外有想法。

    一,他思念他的长安的朋友。君问归期未有期,在外工作,尤其是打工的,尤其是想长期打工的,归期是看主家的便利。而节度使柳仲郢无疑颇依靠他,军中的有些事务不能离开他。

    二,他思念妻子和孩子。妻子虽然离世,但那是他心中永远的伴侣和凤凰。孩子远在长安,他能够做的除了寄去生活费,那么上巳节在水边的祈福,他愿意单独留给妻子和孩子。

    是,随着飘扬的柳絮踏马行到郊外时,他就听到了这个时节的杜鹃鸟的叫声。

    哪里都有杜鹃鸟,但是都没有四川的杜鹃鸟那么多,哪里都有杜鹃花,但哪里都没有四川的杜鹃花鲜艳绚烂。

    因为这里是杜鹃花和鸟的人文故乡。

    四川天府之国,丛林茂密,山气氤氲,这里的山杜鹃非常绚烂。

    传说商朝蜀王杜宇,号称望帝,他治理水患有功,深得人们的信赖,后来将王位禅让给臣子,自己隐居在深山。但是臣子坐国,却让蜀国灭亡,悲愤不已的望帝吐血而死,那些血化作了杜鹃花,而他的灵魂化作杜鹃鸟,一年又一年飞过蜀地山河,啼叫不已。

    李商隐深谙神话典故,怎么不知道这种传说。但我相信他是真实面对四川山地一望无际的杜鹃花和杜鹃鸟,才真正体会到了那种浩大的美和悲情。像墨绿的湖水上浮动的鲜艳的花瓣,在无数杜鹃鸟的叫声和飞翔里,杜鹃花次第开放在暮春辽阔的山谷山地。

    太阳在春天里西沉,杜鹃花像一团团寂静的火焰,那是谁的心,如此热烈而绝望?

    在唐朝,杜鹃是山花,很难顺利人工培植,而且杜鹃花通常在温润宁静的山谷里,说它是困在山里的仙女隐士毫不为过。而杜鹃花又以四川山地最为鲜艳,所以李商隐登高望,留下了诗词里最浓墨重彩的杜鹃。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李商隐》

    今天不对这首诗做全解读,重点在“望帝春心托杜鹃。”

    那蜀国望帝的一片春心,都寄托在这无边的杜鹃上了。这种寄托不是普通的寄托,因为这是身心和灵魂都化作了无边的杜鹃。

    这首诗的赏读最适合在杜鹃满山的高处,对着落落夕阳。那才是望帝之眼之心之魂,亦是李商隐的。

    这里的杜鹃一词三义。

    一是杜鹃花,杜鹃之美,李商隐之前,白居易有

    “最惜杜鹃花烂漫,春风吹尽不用攀。”

    二是杜鹃鸟,这种鸟啼声凄切,总向着北方鸣叫,杜鹃花开时,也是杜鹃鸟聚集的时候,声音仿佛在喊“不如归去。”

    三,自然就是望帝本人的化身,他本来就叫杜宇。

    但这里还有个隐秘的含义,当然是李商隐本人,他诗里格局之高,不止是他熟悉典故,而是他本身就有着血统的傲娇,他是王族后裔,当然这种身份与唐朝的他的现实无补,因为朝代更迭,唐朝前朝贵族后裔多着,但是有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自信,*视王侯,至少在诗文领域他有这样的自信大气和渊博。

    那么李商隐这首诗为什么这么有名,且每句话都能传颂千古呢?

    因为它有李商隐对人生对历史对自身深深的代入感。

    杜鹃花开在晚春,且在唐朝和之前是如隐士如美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幽深山谷山林。这本身是一种局限美。很容易联想到如此绚烂而寂寞。

    杜鹃鸟的啼声又比较凄厉。

    而望帝的传说又有着亡国,无望而逼迫出来的那种奋不顾身的绝望和忧伤。

    李商隐处在的是晚唐,盛唐的辉煌不再,不但他无能为力,连早于他的白居易,也算*,也对江河日下的朝政无力。李商隐如同一切敏感的人,对着时代有着敏感和哀伤。

    更重要的是他如同精卫填海一样二十来年冲刺官场,最终连主政一方的门槛都没有过。而他已经洞见了自己多病的身体,支撑不了多久,这时代,有多绚烂,就有多绝望,他的内心有多渴望,现实就有多悲凉。

    何况他失去了人生最重要的情感支撑。他的妻子,没有能够陪他走更远的路,如同天上的星辰陨落。

    他如同绚烂的杜鹃花,看起来热烈,实际是种凄凉冷艳,太阳落山,只有无尽的杜鹃鸟的声音,真实的声音,缥缈的是时代的未来,绝望的是岁月无多的他。

    李商隐“望帝春心托杜鹃”,杜鹃一词三义寓花寓人寓鸟,绚烂悲伤

    李商隐死在四十六岁。这个年龄是许多古代官员冲刺仕途的开始。他带着遗憾去了另外的世界。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阅读全文]...

2022-01-29 08:12:24
  • 有杜鹃鸟的诗句

  • 经典
  • 描写杜鹃鸟声音的诗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蹄。

    唐白居易 《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唐李商隐 《锦瑟》望帝春心托杜鹃

    1、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2、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3、唐李白《蜀道难》: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4、唐白居易《琵琶行》: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5、唐李贺《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6、唐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唐沈佺期《夜宿七盘岭》: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天河入户低。

    芳春*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8、唐温庭筠《碧磵驿晓思》: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9、唐崔涂《春夕》: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10、唐柳中庸《听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我是第一个回答的哦

    [阅读全文]...

2022-05-17 01:27:17
  • 杜鹃花的古诗句

  • 杜鹃花
  • 杜鹃花的古诗句

      1.《送梓州李使君》唐代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2.《杜鹃花》[ 宋 ] 易士达

      轻剪梢头薄薄罗,子规湔血恨难磨。

      园林莫道香飞尽,嫩绿枝头不用多。

      3.《杜鹃花》[ 宋 ] 杨巽斋

      鲜红滴滴映霞明,尽是冤禽血染成。

      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

      4.《杜鹃花》[ 宋 ] 舒岳祥

      杜陵野老拜杜鹃,念渠蜀王身所变。

      我今流涕杜鹃花,为是此禽流备溅。

      嗟哉杜宇何其愚,万事成败皆斯须。

      一枰黑白翻覆手,揖让放弑皆丘墟。

      汝初一身今百亿,凝滞结恋胡为乎。

      尔生不能存社稷,死怨谢豹何区区。

      至今有子不自保,寄巢生育非良图。

      百亿禽分百亿花,数若恒河沙复沙。

      此花开时此鸟至,青枫苦竹为其家。

      锦官玉垒不可念,翠华黄屋天之涯。

      不闻十月杜鹃鸟,只见十月杜鹃花。

      5.《杜鹃花》[ 唐 ] 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6.《杜鹃花》[ 宋 ] 李时可

      杜鹃踯躅正开时,自是山家一段奇。

      莫据眼前看易厌,帝城只卖担头枝。

    [阅读全文]...

2022-01-01 23:47:24
  • 古诗词中“杜鹃”“鹧鸪”有什么寓意

  • 文学
  • 古诗词中“杜鹃”“鹧鸪”有什么寓意

      杜鹃 【含义】 杜鹃,又称布谷,子规,它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中“杜鹃”“鹧鸪”有什么寓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鹃

      【含义】

      杜鹃,又称布谷,子规,它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例句】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辛弃疾《定风波·杜鹃花》

      “杜鹃”“鹧鸪”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扩展资料:

      生活*性

      喜欢单独或成对活动,像其他鸡类那样善于结群。飞行的速度很快,常作直线飞行。它们的警惕性极高,总是隐藏在草丛或灌木丛里,极难发现。受惊后大多飞往高处,这一点与其他鸡类不同。

      鹧鸪为杂食性,主要以蚱蜢、蝗虫、蟋蟀、蚂蚁等昆虫为食,也吃各种草本植物,以及灌木的嫩芽、叶、浆果和种子,还有农田中散落的谷粒、稻粒、花生、黄粟等粮食颗粒和甘薯、半夏、槐树果、油菜花等。

      雄鸟还有着美妙的歌喉。每当春暖花开之时,在晨曦照耀下,雄鸟们飞落在高高的岩石上或树枝上,放声歌唱,往往是一鸟高唱,群鸟响应,此起彼落,遍及山野,给春天带来了勃勃生机。

      都具有十分善斗的性格,也是一个为了保护巢区而表现得很强悍的种类,所以鹧鸪的产地有“一个山头一只鹧鸪,越界比斗”的说法。这种对巢区的保护,使营巢的鸟类有较均匀的分布,保证了繁殖期中的成鸟和雏鸟都有充足的食物供应。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鹧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鹧鸪的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它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也就成了一种哀怨的象征。唐代诗人郑谷因为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鹧鸪》诗,被人们称为“郑鹧鸪”。

      李白写过“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李商隐写过“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苏轼写过“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张籍写过“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秦观写过“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古代交通不发达,那些出行的游子,客居他乡,不知自己的归期,不知自己的未来,他们思乡恋亲,于是,他们把浓浓的长长的情思寄托给了林中飞翔的这只小鸟——鹧鸪。在夕阳古道中,在衰柳长堤下,断肠人听到了断肠声:行不得也哥哥。它们在哀求,不能去啊,哥哥,前方有荆棘,有险滩,有狂风,有暴雨,有无边无际的相思……。在古人眼中,鹧鸪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它已经是古人灵魂的一种写照,是古人情思的一种寄托。

      *文化中与鹧鸪相关的古诗词著名的当属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境喻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合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意象。

      鹧鸪 ,在古典诗词里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含义或象征 - …… 鹧鸪在诗词中代表离愁、悲情、爱情、相思.鹧鸪属禽,与杜鹃、鸳鸯、燕子、鸿雁等齐名,皆为诗词之所宠爱.多产于南方,其形如母鸡,鸣曰:“哥哥,哥哥”,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一为离别.唐朝张籍《湘江曲》:“湘水无潮秋...

      鹧鸪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古诗里常提到,有何象征意义? - …… 鹧鸪主要分布在*的南方,并且数量较多(古代应该更多),鹧鸪是鸟类的一种,一般为中华鹧鸪,属省级保护动物.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成年的鹧鸪全长约30厘米,体重约...

      在古代鹧鸪鸟象征什么 - …… 古代鹧鸪鸟象征思乡之情.鹧鸪是一种鸟,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据说鹧鸪的叫声嘶哑,但也有认为其叫声婉转悠扬,不管怎样,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哥哥,哥哥,你别走)”,它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故在...

      鹧鸪一般在诗词里代表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 …… 离愁,伤感,呼唤哥哥,引发思念,声音凄清,引发惆怅,多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 鹧鸪属禽,与杜鹃,鸳鸯,燕子,鸿雁等齐名,皆为诗词之所宠爱.多产于南方,其形如母鸡,鸣曰:“哥哥,哥哥”,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迁客骚人寓鹧鸪以深情,表已之意也

      古诗“鹧鸪”的赏析

      鹧鸪 朝代:唐代 作者:郑谷 原文: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赏析: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其鸣为...

      鹧鸪在诗词里有什么别称么? -

      花豸,怀南,首南鸟,越雉,蛮禽,遂隐.不一定是诗词里的.,但以上都是鹧鸪的别称. 杜鹃和鹧鸪不是同一种鸟,当然不是啦……

      鹧鸪代表什么,有什么寓意,有什么深厚含义? -

      鹧鸪的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它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也就成了一种哀怨的象征.唐代诗人郑谷因为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鹧鸪》诗,被人们称为“郑鹧鸪”.李白写过“宫女如花满春殿...

      “鹧鸪”是什么东东?是鸳鸯吗?为什么古代的诗词经常出现?什么“鹧鸪飞”、“鹧鸪天”

      鹧鸪是一种鸟,但在代的诗词经常出现是有这特殊意义的!鹧鸪是诗歌中常见意象.鹧鸪鸟.凄凉哀怨.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非常特别,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鹧鸪天”是词牌.“鹧鸪飞”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这回明白了吗?希望可以帮得到你!Catch you leter!

      什么叫鹧鸪诗?

      《鹧鸪》是唐代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描绘了鹧鸪的外形和声音,表达游子的凄苦和强烈思归之情.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深得读者好评,作者也因此诗而时誉远播,人称“郑鹧鸪”.郑谷(约851—约910),唐末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唐僖宗光启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诗歌中鹧鹄的意象是啥?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阅读全文]...

2022-04-02 01:36:03
  • 杜鹃花诗句

  • 杜鹃花
  • 杜鹃花诗句

      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和努力。小编为大家提供了杜鹃花诗句,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所学的知识。

      宋陈允*《望江南》:“鹦鹉州边鹦鹉恨,【杜鹃】枝上杜鹃啼。

      1、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2、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3、唐李白《蜀道难》: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4、唐白居易《琵琶行》: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5、唐李贺《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6、唐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唐沈佺期《夜宿七盘岭》: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天河入户低。

      芳春*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8、唐温庭筠《碧磵驿晓思》: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9、唐崔涂《春夕》: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10、唐柳中庸《听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1、唐李群玉《黄陵庙》: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啼妆自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12、唐无名氏《杂诗》:

      *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13、宋文天祥《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14、宋文天祥《金陵驿》: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15、宋王安石《出城访无党因宿斋馆》:

      关外寻君信马蹄,谩成诗句任天倪。花枝到眼春相映,山色侵衣晚自迷。

      今日笑谈还喜共,经年劳逸固难齐。生涯零落归心懒,多谢殷勤【杜宇】啼。

      16、宋王安石《十五》: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17、宋苏轼《筑堤》:

      六桥横截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卷苍烟空。

      昔日珠楼拥翠钿,女墙犹在草芊芊。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

      18、宋晁补之《临江仙·信州作》: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一个【幽禽(杜鹃)】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9、宋贺铸《子夜歌》:

    [阅读全文]...

2022-03-06 15:04:55
2022-07-13 09:57:45
  • 古诗《江雪》含义

  • 古诗《江雪》含义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江雪》含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词歌的成就也很高。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词,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千山:虚指所有的山。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万径:虚指所有的路。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5.蓑笠(suōlì):蓑衣,斗笠。

      【译文】

      千里的山上鸟都没有,

      万里的道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

      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的老翁,

      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此诗词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心情意绪的写照。

      诗词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词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词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词,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翻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赏析】

      柳宗元这首五言绝句自来受人推崇,后世许多山水画家也都就此取材造境。这首诗词好在哪里?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体味: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词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词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届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词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诗词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诗词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词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阅读全文]...

2022-02-13 06:17:45
  • 有春节意象的古诗

  • 春节
  • 有春节意象的古诗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那么有春节意象的古诗有哪些?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有春节意象的'古诗,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新年有感》〔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试笔》(选一)〔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看花市》〔*〕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癸巳除夕偶成》〔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阅读全文]...

2022-06-07 12:18:36
当前热门
杜鹃鸟意象在古诗中的含义 - 句子
杜鹃鸟意象在古诗中的含义 - 语录
杜鹃鸟意象在古诗中的含义 - 说说
杜鹃鸟意象在古诗中的含义 - 名言
杜鹃鸟意象在古诗中的含义 - 诗词
杜鹃鸟意象在古诗中的含义 - 祝福
杜鹃鸟意象在古诗中的含义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