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声声的古诗词

关于杜鹃声声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杜鹃声声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杜鹃声声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杜鹃声声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142) 说说(140) 名言(6) 诗词(8k+) 祝福(56) 心语(1)

  • 古诗词中“杜鹃”“鹧鸪”有什么寓意

  • 文学
  • 古诗词中“杜鹃”“鹧鸪”有什么寓意

      杜鹃 【含义】 杜鹃,又称布谷,子规,它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中“杜鹃”“鹧鸪”有什么寓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鹃

      【含义】

      杜鹃,又称布谷,子规,它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例句】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辛弃疾《定风波·杜鹃花》

      “杜鹃”“鹧鸪”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扩展资料:

      生活*性

      喜欢单独或成对活动,像其他鸡类那样善于结群。飞行的速度很快,常作直线飞行。它们的警惕性极高,总是隐藏在草丛或灌木丛里,极难发现。受惊后大多飞往高处,这一点与其他鸡类不同。

      鹧鸪为杂食性,主要以蚱蜢、蝗虫、蟋蟀、蚂蚁等昆虫为食,也吃各种草本植物,以及灌木的嫩芽、叶、浆果和种子,还有农田中散落的谷粒、稻粒、花生、黄粟等粮食颗粒和甘薯、半夏、槐树果、油菜花等。

      雄鸟还有着美妙的歌喉。每当春暖花开之时,在晨曦照耀下,雄鸟们飞落在高高的岩石上或树枝上,放声歌唱,往往是一鸟高唱,群鸟响应,此起彼落,遍及山野,给春天带来了勃勃生机。

      都具有十分善斗的性格,也是一个为了保护巢区而表现得很强悍的种类,所以鹧鸪的产地有“一个山头一只鹧鸪,越界比斗”的说法。这种对巢区的保护,使营巢的鸟类有较均匀的分布,保证了繁殖期中的成鸟和雏鸟都有充足的食物供应。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鹧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鹧鸪的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它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也就成了一种哀怨的象征。唐代诗人郑谷因为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鹧鸪》诗,被人们称为“郑鹧鸪”。

      李白写过“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李商隐写过“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苏轼写过“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张籍写过“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秦观写过“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古代交通不发达,那些出行的游子,客居他乡,不知自己的归期,不知自己的未来,他们思乡恋亲,于是,他们把浓浓的长长的情思寄托给了林中飞翔的这只小鸟——鹧鸪。在夕阳古道中,在衰柳长堤下,断肠人听到了断肠声:行不得也哥哥。它们在哀求,不能去啊,哥哥,前方有荆棘,有险滩,有狂风,有暴雨,有无边无际的相思……。在古人眼中,鹧鸪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它已经是古人灵魂的一种写照,是古人情思的一种寄托。

      *文化中与鹧鸪相关的古诗词著名的当属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境喻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合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意象。

      鹧鸪 ,在古典诗词里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含义或象征 - …… 鹧鸪在诗词中代表离愁、悲情、爱情、相思.鹧鸪属禽,与杜鹃、鸳鸯、燕子、鸿雁等齐名,皆为诗词之所宠爱.多产于南方,其形如母鸡,鸣曰:“哥哥,哥哥”,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一为离别.唐朝张籍《湘江曲》:“湘水无潮秋...

      鹧鸪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古诗里常提到,有何象征意义? - …… 鹧鸪主要分布在*的南方,并且数量较多(古代应该更多),鹧鸪是鸟类的一种,一般为中华鹧鸪,属省级保护动物.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成年的鹧鸪全长约30厘米,体重约...

      在古代鹧鸪鸟象征什么 - …… 古代鹧鸪鸟象征思乡之情.鹧鸪是一种鸟,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据说鹧鸪的叫声嘶哑,但也有认为其叫声婉转悠扬,不管怎样,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哥哥,哥哥,你别走)”,它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故在...

      鹧鸪一般在诗词里代表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 …… 离愁,伤感,呼唤哥哥,引发思念,声音凄清,引发惆怅,多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 鹧鸪属禽,与杜鹃,鸳鸯,燕子,鸿雁等齐名,皆为诗词之所宠爱.多产于南方,其形如母鸡,鸣曰:“哥哥,哥哥”,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迁客骚人寓鹧鸪以深情,表已之意也

      古诗“鹧鸪”的赏析

      鹧鸪 朝代:唐代 作者:郑谷 原文: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赏析: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其鸣为...

      鹧鸪在诗词里有什么别称么? -

      花豸,怀南,首南鸟,越雉,蛮禽,遂隐.不一定是诗词里的.,但以上都是鹧鸪的别称. 杜鹃和鹧鸪不是同一种鸟,当然不是啦……

      鹧鸪代表什么,有什么寓意,有什么深厚含义? -

      鹧鸪的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它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也就成了一种哀怨的象征.唐代诗人郑谷因为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鹧鸪》诗,被人们称为“郑鹧鸪”.李白写过“宫女如花满春殿...

      “鹧鸪”是什么东东?是鸳鸯吗?为什么古代的诗词经常出现?什么“鹧鸪飞”、“鹧鸪天”

      鹧鸪是一种鸟,但在代的诗词经常出现是有这特殊意义的!鹧鸪是诗歌中常见意象.鹧鸪鸟.凄凉哀怨.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非常特别,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鹧鸪天”是词牌.“鹧鸪飞”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这回明白了吗?希望可以帮得到你!Catch you leter!

      什么叫鹧鸪诗?

      《鹧鸪》是唐代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描绘了鹧鸪的外形和声音,表达游子的凄苦和强烈思归之情.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深得读者好评,作者也因此诗而时誉远播,人称“郑鹧鸪”.郑谷(约851—约910),唐末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唐僖宗光启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诗歌中鹧鹄的意象是啥?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阅读全文]...

2022-04-02 01:36:03
  • 描写杜鹃的诗句有哪些(关于杜鹃的诗句古诗词)

  • 【唐】李白 唐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唐】李白 净兴寺杜鹃花

      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

      蜀魄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

    【唐】曹松 寒食日题杜鹃花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唐】成彦雄 杜鹃花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唐】韩偓 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

      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

      蜀魄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

     【唐】李群玉:叹灵鹫寺山榴

      水蝶岩蜂俱不知,露红凝艳数千枝。

      山深春晚无人赏,即是杜鹃催落时。

    【唐】李绅 新楼诗

      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繁艳向人啼宿露,落英飘砌怨春风。

      早梅昔待佳人折,好月谁将老子同。

      惟有此花随越鸟,一声啼处满山红。

    【唐】白居易 山枇杷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火树风来翻绛焰, 琼枝日出晒红纱。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阅读全文]...

2022-04-02 13:38:28
  • 关于杜鹃花的古诗词有哪些 有关的全部古诗大全

  • 杜鹃花
  • 1.《宣城见杜鹃花》唐朝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2.《杜鹃花》宋朝

    柳桂孙

    金鸭香烧午夜烟,空弹宝瑟怨流年。东风一架蔷薇雪,老尽春风是杜鹃。

    3.《咏杜鹃花》宋朝

    释择璘

    蚕老麦黄三月天,青山处处有啼鹃。断崖几树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三叹鹤林成梦寐,前生阆苑觅神仙。小山拄颐愁无奈,又怕声声聒夜眠…

    4.《杜鹃花》宋朝

    周文璞

    云树重重和泪吟,故宫遗庙有知音。秦吴万里皆芳草,染到山花恨最深。

    5.《定风波·杜鹃花》宋朝

    辛弃疾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却解啼教春小住。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 一似蜀宫当*。无数。猩猩血染赭罗巾。毕竟花开谁作主。记取。大都花属惜花人。

    6.《杜鹃花·杜鹃花发杜》*现代

    秋瑾

    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

    7.《新楼诗二十首·杜鹃楼》唐朝

    李绅

    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繁艳向人啼宿露, 落英飘砌怨春风。早梅昔待佳人折,好月谁将老子同。 惟有此花随越鸟,一声啼处满山红。

    8.《杜鹃花》宋朝

    舒岳祥

    杜陵野老拜杜鹃,念渠蜀王身所变。我今流涕杜鹃花,为是此禽流备溅。嗟哉杜宇何其愚,万事成败皆斯须。一枰黑白翻覆手,揖让放弑皆丘墟。汝初一身今百亿,凝滞结恋胡为乎。…

    9.《杜鹃花词》唐朝

    施肩吾

    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 丁宁莫遣春风吹,留与佳人比颜色。

    10.《杜鹃花》明朝

    王恭

    蜀鸟啼来口血深,染成花萼满空林。芳魂不逐风吹散,还向天涯醉客心。

    11.《九月十八日山中见杜鹃花复开》宋朝

    梅尧臣

    山中泉壑暖,幽木寒更华。春鸟各噤口,游子未还家。云谁未及还,对此重兴嗟。何必因啼血,颜色胜曙霞。

    12.《过陈氏园看杜鹃花花高可十五尺馀郡中无其比也》明朝

    徐渭

    西蜀来时一寸高,如今丈五尚馀梢。翻霞弄日长空上,笑杀朱榴著地烧。

    13.《杜鹃花得红字·愁锁色云往事空》宋朝

    真山民

    愁锁色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多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长人…

    14.《杜鹃花》明朝

    徐渭

    烟雨艳阳天,山花发杜鹃。魂愁数叶暗,血渍一丛鲜。正色争炎日,重台沓绛笺。春风几开落,遗恨自年年。

    15.《杜鹃花得红字·愁锁巴云往事空》宋朝

    真山民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

    16.《杜鹃花》宋朝

    李时可

    杜鹃踯躅正开时,自是山家一段奇。莫据眼前看易厌,帝城只卖担头枝。

    17.《同友生题僧院杜鹃花》唐朝

    李咸用

    若比众芳应有在,难同上品是中春。牡丹为性疏南国, 朱槿操心不满旬。留得却缘真达者,见来宁作独醒人。 鹤林太盛今空地,莫放枝条出四邻。

    [阅读全文]...

2021-12-25 02:09:44
  • 杜鹃花的诗词

  • 杜鹃花,写景
  • 1、小园晴日暖如烘,满树花开烂漫红。

    2、风烟历尽人何在,化作盛开那片花。

    3、东风一架蔷薇雪,老尽春风是杜鹃。

    4、因甚对花情未了,杜鹃颜色正倾城。

    5、峰连十里杜鹃花,岭叠风翻涌彩霞。

    6、一夜春风情窦开,红尘佳丽无颜色。

    7、无多望帝春魂在,半作啼鹃半作花。

    8、杜鹃花里杜鹃啼,浅紫深红更傍溪。

    9、百里花香碧草妍,青山野谷起岚烟。

    10、山花无数笑春风,临水精视迥不同。

    11、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12、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

    13、双双杜鹃啼花红,丝丝玉柳乘风扬。

    14、陌上晴烟着彩霓,杜鹃花底杜鹃啼。

    15、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16、故园门掩东风老,无限杜鹃啼落花。

    17、回首故园今好在,杜鹃花落子规啼。

    18、煙雨啼燃杜鹃红,绿叶相扶动春容。

    19、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0、去年曾看杜鹃花,醉出春林日已斜。

    21、轻剪梢头薄薄罗,子规湔血恨难磨。

    22、数枝杜鹃绕园生,品茗赏花最怡情。

    23、三月春红似火燃,杜鹃百里舞群峦。

    24、一夜微雨香欲染,丛丛红花绽缤纷。

    25、荆扉难锁满园红,火样浓情耀眼中。

    26、秦川渺渺楚天长,血色山花哭断肠。

    27、日暮风吹古原树,杜鹃啼遍满林花。

    28、百里杜鹃红胜火,千支芦笛响天涯。

    29、泪血盈盈欲寄谁,一山红雨向人吹。

    30、星球偏逢灵彩带,贵州正绽赋馨湾。

    31、南国园内看夭红,溪畔临风血艳浓。

    32、日日锦江呈锦檨,清溪倒照映山红。

    33、陌上蒙蒙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

    [阅读全文]...

2022-05-08 23:42:51
  • 杜鹃花诗词名句

  • 杜鹃花,写景
  • 1、声声向谁白,岁岁作花红。

    2、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3、朵朵着红霞,痴禽血染花。

    4、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

    5、火焰云霞里,满城染梦红。

    6、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

    7、何必因啼血,颜色胜曙霞。

    8、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9、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10、曲终声尽意无穷,杜鹃开了。

    11、魂愁数叶暗,血渍一丛鲜。

    12、主人来已早,花逐杜鹃飞。

    13、野外映山红满眼,杜鹃烂漫带青溪。

    14、一自连云栈道开,杜鹃啼血溅莓苔。

    15、啼尽一川花,愁落千山月。

    16、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

    17、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18、花开三月中,万户醉东风。

    19、愁锁色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20、杜鹃花发映山红,韶光觉正浓。

    21、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22、可是小春风物早,檐头一束杜鹃花。

    23、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24、旖旎杜鹃春锦色,中华处处竟繁荣。

    25、三月江头花正开,啼教花片委青苔。

    26、鸟啼从溅血,花发亦同心。

    27、烟雨艳阳天,山花发杜鹃。

    28、惟有此花随越鸟,一声啼处满山红。

    29、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30、满山红遍似花海,万千宾客慕名来。

    31、染红不到枝头上,想是啼鹃血尽时。

    32、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

    [阅读全文]...

2022-01-28 14:17:40
  • 《新添声杨柳枝》古诗词

  • 杨柳,阅读,文学
  • 《新添声杨柳枝》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添声杨柳枝》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译文翻译

      一袭深红色的长裙日子久了便蒙上了淡黄色,自古以来旧的东西就比不得新的东西讨人喜欢。

      你我原本应该像合欢核桃一样坚贞不移,哪里想到你的心里原来已经有了别人,让我对你终究有了恨意。(其一)

      深夜里点亮烛火深深的嘱咐你,此去路途遥远不要忘了归期。

      小巧精致的骰子上嵌入那意喻相思的红豆,相思入骨你是否知道?

      注释解释

      一尺深红:即一块深红色丝绸布。古代妇人之饰;或即女子结婚时盖头的红巾,称“盖头”。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微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此处意谓,红绸布蒙上了尘土,呈现出酒曲那样的暗黄色。

      合欢桃核: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桃核,桃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两心永远相合。

      里许:里面,里头。许,语助词。元来:即“原来”。人:取“仁”的谐音。

      深烛:音谐深嘱,此处用的是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写女子“深嘱”情郎。伊:人称代词,“你”。

      长行:长行局,古代的一种博戏,盛行于唐。这里用此博戏的名称双关长途旅行。围棋:*传统棋种。变化极复杂,棋理极深奥;高手对弈,一局棋常需数个时辰,甚至数日方可分出胜负。此处用“围棋”与“违期”的谐音,劝“郎”莫要误了归期。

      玲珑:精巧貌。骰(tóu)子:博具,相传为三国曹植创制,初为玉制,后演变为骨制,因其点着色,又称色子;为小立方体块状,六个面上分别刻有从一到六不同数目的圆点,其中一、四点数着红色,其余点数皆着黑色。这骰子上的红点,即被喻为相思的红豆。

      “入骨”句:用骨制的骰子上的红点深入骨内,来隐喻入骨的相思。“入骨”是双关隐语。

      诗文赏析

      其一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首二句,感物起兴。眼见一块原来是极鲜亮的红丝绸,却因蒙上了灰尘,颜色变得暗淡了,旧如“曲尘”,而这“一尺深红”的丝绸,好像不是一般的.妇人之饰,很可能它就是女子新婚时用过的方幅红绸“盖头”。这“一尺深红”,应是女子眼中的不寻常之物,她一直把那约一尺宽的红绸作为自己婚姻的象征,看到红绸,就引起对幸福的憧憬。可如今,眼前的红绸却已经蒙上尘土,还有了不少“曲尘”似的霉斑。睹物思人,不由感慨万端。唉,还是俗话说得对,物品天生的都是旧不如新。然而,就爱情而言,则不能“喜新厌旧”,而应是“日久长新”才好,否则情不专而怨恨必生。窦玄妻《古怨歌》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诗人这里正是以“衣不如新”反衬“人不如故”。看来是丈夫又有了新欢,才引起女主人公幽怨的情思。这二句运用了比喻,虽然手法委宛,语言却很直白,就意蕴而论,显然缺乏含蓄之美感。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这二句,仍然运用了比喻,抒发被弃女子的“恨”意。“合欢桃核”,本来那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旧日婚俗在“新人”家中,也常常摆放枣、栗子、桂枝、桃核等果物,预示喜兆。想当初,女主人公在与丈夫两情欢娱的时候,她是那样相信她们用桃核来表示的永远好合的誓言,现在明白,原来那“合欢桃核”里面,已经有了另外一个“人”了。“人”是“仁”的谐音,说“合欢桃核”另有“人”,就是说她的丈夫内心里另有新欢的“人”了。所以,这是借鉴了民歌中常用的谐音双关的手法写桃核内有“仁”以隐喻合欢之人心中原来别有“人”,富有民间的生活气息。既然对方心中已有他人,故第二句曰“旧物不如新”;虽前有“合欢桃核”之约,然“终堪恨”也。这就既巧妙地讽刺了爱情上的喜新厌旧者,又曲折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所爱者的执着追求,那“恨”字流露出一种难言的幽恨之情。面对负心人,诗人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劝戒,言有尽而意无穷,反映了甜蜜爱情生活中的另一个侧面。

      这首词,在艺术方面,采用比兴、暗示、谐音双关的手法,加强了抒情效果。但从词的整体意境看,仍然是“意伤于太尽”(张戒《岁寒堂诗话》),缺乏余韵远致。像“天生旧物不如新”、“里许元来别有人”这样的内心触悟,也过于直浅了些。

      其二

      此篇是以女子口吻,抒写她对情郎的眷恋。首起二句,是叮嘱之辞。“井底点灯深烛伊”,这“井底点灯”四字,谓在井底点上灯。何以偏在井底点灯呢?原来这井底之灯,必是深处之烛。而“深烛”,隐喻“深嘱”。“伊”是人称代词,在此代“你”。“深烛伊”也就是“非常诚恳地嘱咐你。”显然,是作者刻意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叙事。因而使词意隐晦了。

      既云“深嘱”,嘱咐些什么呢?即次句“共郎长行莫围棋”。共,介词,犹同;跟。“共郎”二字,明示女主人公正与郎相聚。而紧跟“长行”二字,又暗示着这是离别的时刻。所以她才对他叮嘱再三、情意绵绵。此“长行”与“围棋”,又作谐音双关。长行,是一种博戏的名称。据唐人笔记记载,用掷骰子来博“长行局”,因简单易行,唐人“颇或耽玩,至有废庆吊、忘寝休、辍饮食者”(《唐国史补》卷下),是一种低俗的赌博。而“围棋”,是*传统的棋艺,棋理高深,可谓文人雅士的游戏。可她为什么“深嘱”将要出门的丈夫,让他记住:我可以与你玩长行,但不同你下围棋呢?原来,她的这番叮嘱中另有深意。她是用“长行”这种博戏的名称来双关“长途旅行”,又用“围棋”来双关“违误归期”。她这是告诉丈夫“远行一定不要误了归期”!在生活中,人们要把某件事情告诉对方,却又不便于明白说出,往往会用这种谐音双关的方式来暗示。这里的“长行”、“围棋”,也是女主人公将她深隐的心曲,婉转托出;虽然可见女子的柔情蜜意,但由于其中的隐语,过于隐晦。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后两句从“长行”引出“骰子”,说那种制造精巧的骰子上的颗颗红点,有如最为相思的红豆,而且深入骨中,表达着我对你深入骨髓的相思,你知道吗?这样一来,自然又深化了第二句深嘱“长行莫围棋”的用意,原来她“共郎长行”,也是有意要用“长行”这种博戏所用的“骰子”来提醒丈夫:当你玩“长行”使用骰子时,知不知道,那骰子上的红点,颗颗都是入骨的红豆,代表着我对你的入骨相思?所以,你千万不要违误了归期。这一句,非常准确地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惦念,对丈夫的那种难舍难离的强烈的爱!“入骨相思”,一语双关,其中缠绵之意,教人不由魂销。在章法上,则是对前二句“深嘱”早归“莫违期”的对应。诗中,女子“共郎长行”时“深嘱”于前,客子“违期”未归时又“入骨相思”于后,最后以“知不知”设问寄意的口吻轻轻将全诗兜住,然后再表现出这位多情的闺中人亟盼游子早归的焦虑心情。“知不知”三字,把女子离别之久、会合之难、相思之深之苦,乃至欲说无人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可谓收得自然,余味不尽。而读者所感受到的正是女主人公内心深处诚挚而火热的爱情。有女钟情如此,令人读来倍觉感人。“入骨相思知不知”七个字,乃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这首词最精粹之笔,在于后二句以相思子(红豆)为喻,寄托女子的挚爱深情。全词采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虽有助于词境的深婉含蓄;但由于刻意为之,便又流人“谜而不诗”(王夫之《古诗评选》)之地,缺乏“自然天成”之妙。

      此二诗写“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以讽喜新厌旧;写“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以骰子喻己相思之情,就既未见浓艳的辞藻,又未闻有些许脂粉气。其设想新奇,别开生面,在许多的爱情诗中,使人顿觉耳目一新。大量使用谐音双关修辞法,更使诗作独标一格,别有情致。人们表达爱的情感,力避直率明白,本尚朦胧含蓄(当然不是晦涩费解),而双关隐语的运用,却能使人透过字面的意思,通过那些音同或音*的“别字”,去细细品味那双关语中底层的无尽的意蕴。这些谐音词的寓意颇深,不可囫囵读之。它蕴含着诗人人为的特定含义和感情色彩,能使语言在表达上更含蓄、婉转和饶有风趣。用于表达爱情,则言浅意深,更富有感染力。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阅读全文]...

2022-07-13 01:44:23
  • 关于描写杜鹃的优美的诗词

  • 优美,阅读,文学
  • 关于描写杜鹃的优美的诗词

      诗词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感。诗是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描写杜鹃的优美的诗词,欢迎大家参考。

      【唐】李白 唐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唐】李白 净兴寺杜鹃花

      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

      蜀魄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

      【唐】成彦雄 杜鹃花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唐】韩偓 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

      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

      蜀魄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

      【唐】李群玉:叹灵鹫寺山榴

      水蝶岩蜂俱不知,露红凝艳数千枝。

      山深春晚无人赏,即是杜鹃催落时。

      【唐】白居易 山枇杷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火树风来翻绛焰, 琼枝日出晒红纱。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唐】白居易 咏杜鹃

      玉泉南涧花奇怪,不似花丛似火堆。

      今日多情唯我到,每年无故为谁开。

      宁辞辛苦行三里,更与留连饮两杯。

      犹有一般辜负事,不将歌舞管弦来。

      【唐】白居易:咏杜鹃

      哗哗夏煌煌,花中无此芳。

      艳秋宜小院,条短称低廊。

      本是山头物,今为砌下芳。

      千丛相面背,万朵百低昂。

      煦灼连朱槛,玲珑映粉墙

      【唐】李咸用:同友生题僧院杜鹃花

      若比众芳应有在,难同上品是中春。

      牡丹为性疏南国,朱槿操心不满旬。

      留得却缘真达者,见来宁作独醒人。

      鹤林太盛今空地,莫放枝条出四邻。

      【唐】吴融:送杜鹃花

      春红始谢又秋红,息国亡来入楚宫。

      应是蜀冤啼不尽,更凭颜色诉西风。

      【唐】施肩吾 杜鹃花词

      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

      丁宁莫遣春风吹,留与佳人比颜色。

      【唐】杨行敏 失题

      杜鹃花里杜鹃啼,浅紫深红更傍溪。

      迟日霁光搜客思,晓来山路恨如迷。

      宋】杨巽斋 杜鹃花

      鲜红滴滴映霞明,尽是冤禽血染成。

    [阅读全文]...

2022-06-19 19:24:45
  • 浅释古诗词中砧声意象

  • 浅释古诗词中砧声意象

      根据说文解字来说,意象是意思的形象。“出于更好的理解可以说是在大脑里的意思图象”。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浅释古诗词中砧声意象,希望大家喜欢!

      砧声,也作捣衣声。古时制衣的料子大多是生料,质地较硬,必须捶捣,让它变得柔软熨贴,做成的衣服才能穿着舒适。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滑的板(一般为石制,称为“砧”)上,用木槌(称为“杵”),均匀地有节奏地逐次捶击,这个过程称为“捣衣”,也叫“捣练”。

      由于妇女白天要忙于操持家务,照料孩子,一般只有晚上才有时间为家人准备衣物,而且往往是在寒冬来临之前的秋夜进行。因而每当秋风吹起,开始缝制寒衣时,妇女们就会趁着“八月九月正夜长”,相约一同去捣衣,于是就形成“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了。

      凉风冷月下持续不断的砧杵之声,在古典诗歌中经常被称为“寒砧”“清砧”或“暮砧”,主要有以下两层内涵:

      思妇怀人。为家人缝制衣服,为征人赶制军衣,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出征在外的征人。因此捣衣的动作以及与之相关的砧声,不仅只是一种家务劳动,而是最易牵动思妇感情的事,所以,后来也成为古典诗歌中表现思妇怀人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圣泽如垂饵,沙场会息兵。凉风当为我,一一送砧声。(郑准《代寄边人》)

      杵影弄寒月,砧声调夜风。裁缝双泪尽,万里寄云中。(吴大江《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晏几道《少年游》)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贺铸《捣练子》)

      月明之夜,闺妇不辞疲倦地捣制军衣,将要寄往遥远的边塞。这种工作虽然劳累,但对她来说也算不得什么,让她悲伤的是,飞鸿已逝,远方亲人依然音书渺茫。砧声带走的,是她无尽的思念之情。

      游子思乡。清幽月夜,捣衣砧声,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这种声响也是华夏民族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秋兴八首》)

      异乡岁晚怅离怀,游子驱驰愧不才。夜夜砧声催客去,年年雁影带寒来。

      (牟融《客中作》)

      江城向晚西流急,无限乡心闻捣衣。 (杜牧《冬日五湖馆水亭怀别》)

      西风繁杵捣征衣,客子关情正此时。 (陆游《感秋》)

      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辛弃疾《生查子》)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旅途风霜渐侵的秋季,听到异乡捣衣砧声,游子的心中怎能不掀起阵阵波澜?异乡的砧声让他想起故乡同样的声音,让他向往家庭的温暖,思念捣衣的母亲或妻子,也伤感自己只身漂泊的命运,心中自然涌起无尽的乡愁。

      傍晚,暮钟敲过,月华澹澹,从远远的河滩上或是密林掩映的小溪边传来阵阵砧声,会传递一种怎样凄清而又寂寥的况味!又会唤起多少人无尽的愁思!这哪里仅仅是捣衣之声?它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种意象,是华夏民族一首古老的无词歌,更是一种缠绵深淳的人文音乐。

      拓展:意象分类

      古代诗歌中意象主要种类:

      方式一

      1、树木类

      2、花草类

      3、动物类

      4、风霜雨雪水云类

      5、器物类

      6、颜色类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8、地点

      9、其他类

      方式二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的向往)

      7、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方式三

      1、自然意象

      (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

      (2)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

      (3)动物类: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2、人或事意象

    [阅读全文]...

2022-03-08 07:05:19
  • 赞美杜鹃花的诗词(杜鹃花诗句最出名诗句)

  • 杜鹃花,赞美
  • 欣赏三月的春光,我们总是离不了莺歌燕舞,花红柳绿。谈起百花齐放,也总是记得桃红李白。而实际上,春光里有一种最*凡最普遍而又最美丽的花是杜鹃花。

    杜鹃花最*凡,只要有地方,它就能够生根开花。它最普遍,最*易*人,不去摆那高贵的架子,开起来漫山遍野。它的鲜艳靓丽,它的多姿多彩,几乎无花能及。

    人们喜欢杜鹃花,赞美杜鹃花,写诗歌来吟咏它,都有了很悠久的历史。人们喜爱它,又把它叫做山石榴,叫做山踟躇,叫做映山红。还把它和动人的传说子规啼血联系在一起。

    在踏青春游的时候,人们总是喜欢和它亲密接触,陶醉在它那无边的海洋里。古人也是一样地欣赏它们,特别是文人雅士,还给我们留下了不少赏花的诗词作品。

    《明发西馆晨炊蔼冈》杨万里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

    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这组诗一共有四首,这是其中一首,由于题目比较晦涩,*多改成了《杜鹃花》。这首诗是写蜀地锦江一带的杜鹃花。每到清明时节,杜鹃花盛开,锦江一带的山坡上像覆盖了一层云霞似的。

    看花没有必要跑到花园里去,那里人挤人,空气不好。而且花都是人工栽培的,没有大自然里那样蓬蓬勃勃的生机。杜鹃花倒映在锦江清澈的水里,那真是像锦绣一样。诗中也寄托了作者淡泊名利、向往自由生活的理想。

    《戏问山石榴》 白居易

    小树山榴*砌栽,半含红萼带花来。

    争知司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开?

    山石榴指的就是杜鹃花,这里说的是一棵刚移栽的杜鹃花,它本来还带着花萼的。但是换了个地方它就不开花了,所以诗人“戏问”杜鹃花这是为什么。

    难道这里靠*司马相如夫人卓文君的当垆处,杜鹃花担心卓文君嫉妒,就故意隐忍自己。作者仕途不顺,长期在外地辗转为官,这里也有对自己遭遇的感慨。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子规鸟也就是杜鹃鸟,相传为蜀帝幻化而成,每年清明前后出来啼哭,想念失去的故国,说不如归去。他关心民生疾苦,也提醒老百姓播种栽秧,不误农时。子规鸟啼叫不停,嘴上流出血来,染红了杜鹃花。

    李白在家乡四川的时候就听到子规啼叫,于今在安徽的宣城,又看到了盛开的杜鹃花。这样就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李白和杜甫一样,晚年离开了四川,一直漂泊到去世,再也没有能够回到老家。这里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

    《叹灵鹫寺山榴》 李群玉

    水蝶岩蜂俱不知,露红凝艳数千枝。

    山深春晚无人赏,即是杜鹃催落时。

    诗人哀叹灵鹫寺的杜鹃花,是因为它生长的环境太偏僻了。在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庙宇里,连那惯于攀高涉险的蝴蝶和蜜蜂都不知道,更何况赏花的人呢?

    这些被禁闭在围墙里的杜鹃花,有着外头花朵一样鲜艳的颜色,但是受到的待见却不相同。它们的芬芳无人发现,独自坚持到暮春,最后被时光催逼,坠落于地,度过了自己寂寞的一生。这里诗人也是有所指的。

    《 初见杜鹃花 》苏世让

    际晓红蒸海上霞,石崖沙岸任欹斜。

    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

    这是诗人新年后第一次见到杜鹃花开放,它的颜色鲜艳,就像海上升起的的朝霞一样美丽。更让人称道的是杜鹃花不选择环境,在悬崖水畔砂砾的地方都可以生长。

    不要说梅花、桃花等开得早,杜鹃花也是迎着东风开满了枝头,它也是报春的使者。诗人摆脱了写杜鹃花必写子规鸟啼的俗套,表达了随遇而安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杜鹃花是十大名花之一,是最美的花,也是报春的使者。让我们在欣赏古人诗词的同时,也走出户外去,欣赏它的烂漫飘逸,空灵含蓄,分享这大自然无偿的馈赠。

    我是读书工,更多原创文章,请看同名公号。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全文]...

2022-03-03 05:44:19
当前热门
杜鹃声声的古诗词 - 句子
杜鹃声声的古诗词 - 语录
杜鹃声声的古诗词 - 说说
杜鹃声声的古诗词 - 名言
杜鹃声声的古诗词 - 诗词
杜鹃声声的古诗词 - 祝福
杜鹃声声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