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古诗文案温柔

关于杜牧的古诗文案温柔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杜牧的古诗文案温柔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杜牧的古诗文案温柔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杜牧的古诗文案温柔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111) 说说(639) 名言(1) 诗词(989) 祝福(4) 心语(71)

  • 杜牧的古诗

  •   1、《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5、《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6、《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8、《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9、《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0、《河湟》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11、《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12、《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13、《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4、《过勤政楼》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15、《寄扬州韩绰判官》

    [阅读全文]...

2021-12-31 19:09:04
  • 山行杜牧古诗

  • 山行杜牧古诗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下面是关于山行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词句注释

      ⑴山行:在山中行走。

      ⑵远上:登上远处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⑶生:明万历赵宦光刊本《万首唐人绝句》、明高棅编《唐诗品汇》、清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御定全唐诗》作“深”。

      ⑷坐:因为。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⑸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于:比。

      白话译文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这样写,从题意来说,写出了“行”的特点,而从构图来说,却借勾画山路逶迤绵远之特点山势幽深*缓的形体特点,同时自然地把人们的视线沿着山路引向白云生处的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诗人没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诸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阅读全文]...

2022-04-22 21:25:53
  • 杜牧 秋夕古诗

  •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 一作:天街;卧看 一作:坐看)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⑴秋夕:秋天的夜晚。

      ⑵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银,一作“红”。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⑶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⑷天阶:露天的石阶。天,一作“瑶”。

      ⑸坐看:坐着朝天看。坐:一作“卧”。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

      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这首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阅读全文]...

2021-12-23 14:31:53
  • 杜牧的诗有哪些(杜牧的古诗大全)

  •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清 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 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赤 壁

    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金 谷 园

    唐代: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繁华往事,已跟香尘一样飘荡无存;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

    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落花纷纷,恰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

    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唐代: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太*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闲爱天上孤云安静爱山僧。我愿手持旌麾去吴兴上任,乐游原上再望望风雨昭陵。

    [阅读全文]...

2022-01-26 14:52:35
  • 杜牧赠别其一的意思(杜牧赠别诗及诗文大意)

  • 晚唐诗人杜牧自小就生活在一个极其富足而又极具名望的家庭,祖上几代都立下过卓越功勋,并在朝廷担任要职,生活在这样显赫的家庭,杜牧从小耳濡目染,对政治与军事都有着相当强的敏感与见解,在这方面的才华格外出众。

    杜牧23岁就写下了《阿房宫赋》,从此名扬天下。26岁时,他顺利进士及第,后正式为官。身处风雨飘摇和动荡不安的晚唐,杜牧的仕途也是百般坎坷,空有满腔报国之志,却难以实现。

    杜牧诗歌创作的高产时期开始于30岁左右,他写下了无数经典名篇和诗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等等。

    杜牧不仅有着旷世奇才,还是个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帅哥,面对不再盛世的大唐和朝廷满目的黑暗,杜牧颇觉施展才华,报效国家已是无望,因此倍觉失落,转而常常酗酒和踏足青楼,但颓废无法掩去杜牧的才华,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杜牧写给一位歌女的名诗《赠别二首·其一》。

    赠别二首·其一

    唐代: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二首·其一》是杜牧835年所作,当时杜牧是从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晋升为京城长安作监察御史,这首诗是临离扬州前,写给他十分喜爱的歌女,诗中写得是对这位女子的赞美和对其的恋恋深情。这种惜别之情并无特殊,但其生动形象而高超的写作水*,精妙而完美。现在常说的春风十里不如你,说出自此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娉娉:秀美。袅袅:形容女子身材姣好,体态俊美。豆蔻: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十几岁的女子正是一生中最美的年华,诗人用“娉娉袅袅”来形容其婀娜的身姿,实在是恰到好处,这一定是个妩媚温婉又窈窕靓丽的可爱的小女子。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扬州在当时的唐朝非常繁荣,这里物产丰足,经济发达,商贾云集,游人如织,最重要还有这样一景,就是美女如云。这里的春风,诗人有指经济发达之意,也指这里的女子都是貌美如花。诗人感叹,春风和煦、繁华兴盛的十里扬州,有无数的漂亮女子,但没有哪一个可以和她相比。

    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是赠别相爱的歌女的,从诗中可以读出他与这位妙龄女子感情深厚,情意真挚,诗人独辟蹊径,用“总不如”来烘托这种爱慕,令全诗虚实相生,曼妙流彩。

    这首诗言辞简洁,婉转含蓄,构思奇巧,有若神来之笔,正如明代文学理论学家陆时雍在《唐诗镜》所言,“杜牧七言绝句,婉转多,情韵亦不乏,自刘梦得以后一人”。

    [阅读全文]...

2021-12-23 03:10:27
  • 清明杜牧古诗

  • 清明
  • 清明杜牧古诗

      大诗人杜牧有一首关于清明的.古诗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到底是哪一首呢?下面去看看吧!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注释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⑵纷纷:形容多。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 显示全部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 显示全部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显示全部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阅读全文]...

2022-02-23 05:16:45
  • 除夕的诗句古诗杜牧

  • 除夕
  • 除夕的诗句古诗杜牧

      除夕是*自古代到现在一直保留的节日,现在很多春节*俗都延续至今,如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有关古诗杜牧的除夕的.诗句,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杜牧没有“除夕”的诗啊,只有“七夕”的诗:

      秋夕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其他诗人写“除夕”的诗:

      《除夜雪》宋朝诗人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夜太原寒甚》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除夜作》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苏轼。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着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搏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阅读全文]...

2022-05-17 09:48:08
  • 杜牧江南春古诗原文及翻译

  • 杜牧江南春古诗原文及翻译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下面是杜牧江南春古诗原文及翻译,我们来看看。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唐诗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

      作品影响

      就新时期以来影响较大的高校教材来看,游国恩等主编的《*文学史》、作为*社会科学院主编的《*文学史》都把该诗作为杜牧诗歌的代表作品分析;童庆炳主编的《文学概论》也把该诗作为“文学语言组织”的范例来解读。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阅读全文]...

2022-03-08 00:48:00
  • 杜牧《云梦泽》古诗赏析

  • 杜牧《云梦泽》古诗赏析

      《云梦泽》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3卷。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杜牧《云梦泽》古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云梦泽

      作者:唐·杜牧

      日旗龙旆想飘扬,一索功高缚楚王。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终始郭汾阳。

      【注释】

      ①云梦泽:古泽薮名,在今湖北、湖南部分地区。

      ②日旗龙旆:古代画着日、月、交龙等图案的旗子,是帝王的仪卫。

      ③楚王:指韩信。韩信为汉立下汗马功劳,封楚王。后有人告韩信反,刘邦以游云梦泽会诸侯为借口,亲自至楚,逼使韩信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④直是:即使是。五湖客:指范蠡。

      ⑤郭汾阳:即郭子仪,以*安史之乱功封汾阳郡王。《旧日唐书·郭子仪传》谓“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终始,人道之盛,此无缺焉。”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繁体对照】

      卷523_57【雲夢澤】杜牧

      日旗龍旆想飄揚,壹索功高縛楚王。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終始郭汾陽。

      《云梦泽》读后感

      ――来便来了,去也同去,生死不离,有你,足矣。

      这篇作品,无论是剧情还是文笔,我认为是最出色的之一,应兮夜,是我接触橙光以来最喜欢的角色,于是我决定把长评留给兮夜。

      第一眼见他,便觉得眉目清秀,举止儒雅,气质不凡。都说他心里颇深,并非善类,可他,自从父母战死后,便处处小心谨慎,*惯了伪克制,*惯了隐藏最真实的自己。月盈则缺,水满则溢,万物盛极必衰,昔日强盛一时的龙族在一夕之间败落。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肩负龙神烛阴的嘱托与整个龙族的荣耀,他将他人的不理解与猜忌抛却脑后,纵使,背负千古骂名,也要逆天改命,使万物回到正规,可就是这样做事滴水不漏的他,却没有算到洛羽的'出现,没有算到洛羽会让他*静如水的心泛起涟漪。于是,,他向洛羽坦露心迹,渴望她的理解,渴望有一个人可以倾诉。

      我看见,*时威严的龙王,在洛羽面前,宛如羞涩的少年郎,为了一人,曾经觉得自己绝不会做的事,如今一一打破;在她毅然决定去救烛凌风时,不惜与众灵族对抗,使自己陷入两难境地。他早就算好了,算到用自己的死,成全应兮月,成全烛凌风,成全天下的太*,唯独,没有成全自己。魂魄即将燃尽之时,他向洛羽坦白了一切,即便是将死之时,他希望的,也是洛羽能够幸福。这样的他,我不会舍得放手,我只想,成为他能够毫无顾忌地倾诉内心的对象,成为他心灵的依靠,为他一人,穿上火红的嫁衣,执他之手,陪他走完生命中最后一段路程。

      今生,不能与君偕老,来世,定当与君白首。

    [阅读全文]...

2022-05-07 05:03:47
  • 杜牧金谷园古诗译文(金谷园古诗赏析答案)

  •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堕楼人。”唐朝杜牧《金谷园》

    初衣解诗:二月花事不断,桃花开,梨花开,樱花开,海棠开,赏不完的万紫千红,红红白白花团锦簇。但与此同时的是草木争长。能够赶上花事的人,真是幸运,因为要在20来天的花期里,要有足够的天暖,足够的心情,足够的时间,还要有一点点小钱,可以供你远涉或者*游。当然最主要的年轻人害怕寂寞,尤其是女孩子,无论如何要邀约一个陪伴。

    等到万般的都准备足了,却发现别人眼中的花事,轮到自己看时,不是错过了最美的花期,就是错过了最好的心情。杜牧曾经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自是寻芳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繁花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那这种惆怅当代的人也有,比如初衣也算是资深的美女,但是在记忆里逢着最好的花事,也不过是一两回。每年都说着看花,不是遇着风雨,就是错过了花期,再不就是心情沮丧,无心出游。回过头来这才发现,花事之匆忙,人生之草草,一声叹息里原来是有这么多岁月之感。

    比如今天早上,匆匆往园子里路过一下,头两天极其繁茂的海棠花,真正是李清照所写的绿肥红瘦,三天潇潇洒洒的春雨,将人困在户内,出门的时候,绿色已经是立体的春深。这是杜甫所写的城春草木深的三月暮。

    草木深浓的三月,遍地是照眼入心的青色。反而心思沉静下来,那不过几天前的绚烂的樱花桃李,那样拥拥挤挤的喧嚣,竟忽然成了翻过的历史。偶尔找到的一点痕迹,就是偶尔在树梢间的一两朵残花,不定什么时候悄悄地落了下来。春天就这样过去了吗?虽然有隆重的夏天垫底,但是心情沉静的幽绿当中却有一丝儿惆怅和惘然。春天就这样,过了?

    这样的心情正好解读,杜牧的名诗《金谷园》。

    他必是和我一样的心情。唐朝的陪都洛阳,此时正是三月不寒不暖的季节。杜牧爱花,但是也不大赶那种热闹。他喜欢在游人罕至的地方,去找一找独属于自己的春天。洛阳城郊的金谷园,因为唐朝洛阳的政治经济中心偏移的缘故,这个晋朝时候巨富石崇的私家花园,成为了一座荒僻的园林。虽然白居易也题诗,但是经过了几百年的荒芜更替,是再也找不到所谓当年的楼台亭榭,多的只是*补种的树木,以及因为游人罕至,而呈现的一派半原始蓁蓁的风貌。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这写的是3月的暮春,而且映照暮春的是杜牧寥落沉静的心情。他知道金谷园,现在并不以花事取胜,而他特地的过来,不过是想触摸一下历史的深度。他的背后是依旧繁华的洛阳,帝国到此已经运行了接*200年,人们口中的盛唐,是指武则天唐玄宗时代,距离他已经远隔百年。但是唐朝巨大的国家还在运营,只是有了日暮之感。比如再也没有雄壮有为的皇帝。

    他看到的皇帝沉默坐在金銮殿上,被官宦把持,竟然发生了皇帝怕官宦,任有官宦杀戮大臣的事。而他因为刚从长安调到洛阳,不用在朝堂打卡,结果竟然留了一条命,是幸运还是不幸?这一闷雷一样的耳光虽然没有直接打在他脸上,但同僚的血却打醒了他,这是唐朝啊,这是全世界都向往的恢宏之邦,礼仪之地,富庶之国。他不得不再次一遍遍地检阅历史。这就是唐朝,是当下,是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中的一环,但是同样,也有着历史所赋予的命运吧。盛世和唐朝也会成为历史吧。

    他一步一步地走进金谷园。四处都是安静的,带着一点点的荒蛮气。那传说中的精致的楼阁,已经没有了,甚至连一块砖瓦都没有看见。但是野草丛生的池塘还在,这里当年架过飞桥,水边有水榭,这里曾经高朋满座,蜡烛的火光通宵的燃烧,用巨大的锦帐围成屏风,美丽的珊瑚放在庭院当中。杜牧是见过繁华的人,他参与过当朝皇家的仪式,但据说,这个石崇的豪华更加有个性而私人化。这是他的私家园林。

    但现在已经什么都看不到了。春草池塘淹没了遗迹,流水在天然的环境中滋生蓬勃的草木。石崇的金谷园的春天和他的生命早已经消失。不变的是这些野草,并不知道前朝故事,延续着自己的春天。它们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这些繁华而厚重的往事吧。

    我看见零星的桃花随水流过。它们是将这些桃花瓣带往哪里呢?在几百年前,石崇园林的桃花想必如霞的开放,那收罗进来的奇珍异树,在春天里开着花,在树下有成群结队的美女。现在都到哪里去了?那流水想必送过当时的桃花,接收到美女水边清脆的笑声或幽幽哭泣,但它总是这样自在地流着,仿佛从来不知道哀愁,也没有记忆。只是倒映着又一个春天来,或者走。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杜牧已经在这个园林里徘徊了很久。只有他自己知道此行的目的,又或者这个目的是在园林里面如此强烈明确的显现出来。绿珠绿珠姑娘呢?那哪一处芳草曾经是你歌舞的地方?你在哪一座楼头,曾经惆怅地看着满园的花树?

    杜牧此时在三月的春暮,寻访金谷园,具有着心灵和色彩的引导的,那个名叫绿珠的姑娘,她的名字,就有着美玉绿幽幽的光泽,就天地间有哪一种绿,可以配上这个绝代的佳人?

    她的故事很简单,这个像美玉一样的姑娘,能歌善舞,又会吹笛子,她是以优异的才华和美貌成为了石崇信赖的姬妾。她替石崇管理着金谷园,为石崇用歌舞做交际。谁都知道石崇最喜欢她。但是石崇的奢华和外放的个性,也带来了两个人最终命运的悲剧。

    石崇势败时,他的对手向他讨要绿珠,这其实就是一种羞辱。石崇当时就拒绝了,因为这是男人的尊严,但更多的也许是一种真心的爱。他知道绿珠会面临怎样的命运,被羞辱,这是他绝不允许的。但同时他也分明了自己的命运,如果不交出绿珠,他的命不过是旦夕之间。

    他回到家中,本来不打算告诉事情本来的,他忍痛对绿珠说起,或者这也是一次爱的表白,因为就算是怎么样的喜欢和宠爱,作为男人的他,是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心情的。“我因你而获罪。”我爱你。这个男人泪如雨下。

    其实摆在绿珠面前的有很多道路,比如她可以说,就把我送出去吧,也许我们两个的命运都会有转机。但是绿珠却是爱人的表现,“我愿意死在你面前。”我陪你死,我先走一步。绿珠微笑地退出房门,忽然她的腰抵在了栏杆上。抬起头来的石崇已经预感到了不好,但是他来迟了一步,绿珠微笑地翻下楼去,像落花一样结束了她的生命。

    当然是等待石崇的是满门被杀。他死的时候笑了一下,对杀他的人说“你们这些人还不是为了贪我的钱。”他知道绿珠不是,只有绿珠不是。他在拥挤和杂踏中赴死,心地幽凉而沉静。旁边的人大喊“你为什么不早点把家财散了,做点好事?”这倒是一个诡异而现实的画面。

    杜牧之所以要来凭吊绿珠,那是繁华中的奇女子,愿意以死酬爱和知己。她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如同花一样,在最后的一刻显示了最绚烂的华彩。生如春花,为爱而落。当然这种爱,在杜牧看来不是小恩爱,这个中间,更多的是一种知己,是一种生死之交,在古代男女的爱情很难升华,但绿珠不一样,在她的身上有多种情感的解读,爱情,道义,尊严,生死,知己,壮烈,甚至是忠心,信仰。

    而杜牧之所以写绿珠之死,是带着他强烈的精神色彩的。这不是惋惜一段爱情,而是一种恩义和气节。

    “落花犹似堕楼人”,这里的落花不止是春天归去的苍茫感,这里有一种自我的选择。因为绿珠是自己跳下楼的。这是一种选择,选择再被杀戮,被屈辱,被摧残之前,自己埋在最美的春天。

    也就是为什么,连东风都要怨恨那哭泣的鸟类,那不是我让花落的,是花朵提前感知了春天的将走,自己凋谢了呀。

    那么我们在从杜牧的现实中来看,其实他已经生在晚唐,也领略了晚唐朝廷上的血雨腥风。而有着深重历史感的杜牧,在给自己定位人生目标,来确定在这看似繁华实际已经开始倾颓中的朝代,给自己一个清晰的人生和精神理想。

    做一个像绿珠一样的人,选择一种恩义,选择一种壮烈而自主的活法或者死法。

    他爱唐朝。爱着这个繁华即将过去的朝代,没得选,但可以选择自己的作为。

    杜牧是少有文武全才的诗人。因为他的军事论文比他的诗作更让他得意。他骨子里有种壮烈,愿意为国家征战沙场,有着绿珠一样的烈气。

    但是让他千古不朽的,却是他的诗。我常常想,也许正是这种骨子里的烈,才让他的诗有长久的生命力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古典诗词中的爱和美。

    [阅读全文]...

2022-04-06 13:34:03
杜牧的古诗文案温柔 - 句子
杜牧的古诗文案温柔 - 语录
杜牧的古诗文案温柔 - 说说
杜牧的古诗文案温柔 - 名言
杜牧的古诗文案温柔 - 诗词
杜牧的古诗文案温柔 - 祝福
杜牧的古诗文案温柔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