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故居的句子

关于描写故居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故居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故居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故居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 语录(23k+) 说说(76k+) 名言(603) 诗词(4) 祝福(2k+) 心语(9k+)

  • 胡雪岩故居诗句

  • 胡雪岩故居诗句

      胡雪岩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商界名人,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岩共耗资10万两白银在现在的`元宝街建起巨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额胡雪岩故居诗句,欢迎阅读。

      修合虽无人见,

      诚心自有天知。

      爽借清风明借月。

      动观流水静观山。

      传家有道唯存厚,

      处事无奇但率真。

      存一片好心愿举世无灾无难,

      做百般好事要大家利民利人。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冬水寒潭襟怀宽广,

      玉堂白雪心境光明。

      助飨输粮青史留名红顶贾,

      活人济世杭城享誉庆余堂。

      [七律] 胡雪岩故居

      深院高墙梦幻堂,黄金屋里透凄凉。

      商机涌处危机伏,官运通时噩运藏。

      霹雳乍来红顶落,家财顿失黑纱扬。

      几家富贵传三代?冰海沉轮只首航。

    [阅读全文]...

2022-05-12 20:00:09
  • 过裴舍人故居

  • 重阳节
  • 过裴舍人故居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过裴舍人故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刘长卿 过裴舍人故居

      惨惨天寒独掩扃,纷纷黄叶满空庭。

      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

      篱花犹及重阳发,邻笛那堪落日听。

      书幌无人长不卷,秋来芳草自为萤。

      【赏析】

      刘长卿(709-780)字文房,唐代河间人。开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终随州刺史。据《全唐诗话》载:长卿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皇甫湜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诗多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以五言著称,有《刘随州集》。

      《过裴舍人故居》注释

      ①满:全诗校:“一作落。”

      ②学:全诗校:“一作泛。”

      ③邻笛:晋向秀与嵇康、吕安善共居山阳。嵇、吕卒后向秀重经山阳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引起怀念亡友的情思。见《晋书·向秀传》。

      ④芳草为萤:《礼记·月令》“季夏之月,鹰乃学*,腐草为萤”疏:“腐草此时得暑湿之气,故为萤。”

      《过裴舍人故居》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阅读全文]...

2022-05-21 08:26:56
  • 蒋光鼐故居

  • 学*,知识
  • 蒋光鼐故居

      蒋光鼐,字憬然,一八八八年在园边祖屋出生并度过少年时期,青年从军,毕业于保定军校,跟随孙中山革命,战功显赫。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蒋光鼐故居(蒋光鼐故居)

      蒋光鼐故居,又名荔荫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栅村三蒋自然村。该园以广植荔枝得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抗日名将蒋光鼐祖父蒋理祥手创。蒋光鼐故居是一座造型典雅的西洋别墅式园林建筑。总面积1551*方米,遍植荔枝、龙眼、玉兰等树木,园内果树蔽日,争来一片难得的荫凉。荔荫园的大门横匾上刻有“荔荫园”三字,门左右是一副对联:“造庐谁道龙犹卧,题户应嗤鸟是凡”。

      蒋光鼐,字憬然,一八八八年在园边祖屋出生并度过少年时期,青年从军,毕业于保定军校,跟随孙中山革命,战攻显赫。1931年升为陆军上将,任十九路军总指挥。1932年指挥了“—·二八”淞沪抗战,大挫日寇锐气,大振国威,震动了中外。1933年11月与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等发动反蒋事变,失败后去香港,进行抗日反蒋活动。1935年联合十九路军将领通电反蒋,主张抗日。芦沟桥事变后,任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四区(东美、增城、宝安)统率委员会主任委员。1938年任第七战区参谋长。1940年改任副司令长官。1946年参加发起组织**民主促进会。同年,在虎门鹅公山东麓创办了虎门中学。建国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常务委员,任纺织工业部部长,**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1967年6月在北京病逝。

      东莞故居

      简介

      荔荫园以广植荔枝得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抗日名将蒋光鼐祖父蒋理祥手创,后废圯。故园前面的一幢小洋房叫“红荔山房”,建于1930年,蒋光鼐故居主体建筑保存良好,占地面积223*方米,为钢筋水泥结构二层建筑,门廊及建筑正立面采用石米批挡,其他三面为红砖清水外墙,廊柱仿西方爱奥尼柱头装饰,正楼宽13.5米,进深12.4米;侧楼宽4.1米,长5.3米。故居内保存有蒋光鼐担任第一届纺织工业部部长的任命书;1932年蔡锴等军政官员建造的2个石碑;1932年蒋兆和在上海抗日前线给蒋光鼐先生绘制的肖像油画;园后山麓有蒋光鼐父母墓,墓台上,坐北朝南矗立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左侧有前清进士张其淦为蒋父撰写的墓志铭,右侧为*元老胡汉北为蒋母而书的墓志铭。离碑百步有蒋光鼐为纪念其弟蒋光鲁而建的“光鲁亭”。1946年,蒋光鼐故居进行了重修。**后,先后分给农户居住和改作南栅大队部。1986年,蒋光鼐家属将故居捐献给国家,现已成蒋先生故居——荔荫园已被列为广东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陈列了不少珍贵的图片和资料,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参观。园内夹道而生的的大叶葵苍翠欲滴,墨绿葱茏;被修剪成的球冠状的板子树修整有致,宛如朵朵盛开的绿伞;万绿丛中,几株海棠艳红似火,格外抢眼,一棵上了百岁的荔枝树英姿焕发,颗颗红荔挂满枝头,煞是醒目。1987年重修,1988年为纪念蒋光鼐诞生100周年,周思聪等书画名家所作的6件作品等文物。2001年重修。

      主要建筑

      故园前面的一幢小洋房叫“红荔山房”,建于1930年,现已成为了展览馆,里面陈列了不少珍贵的图片和资料,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参观。园内夹道而生的的大叶葵苍翠欲滴,墨绿葱茏;被修剪成的球冠状的板子树修整有致,宛如朵朵盛开的绿伞;万绿丛中,几株海棠艳红似火,格外抢眼,一棵上了百岁的荔枝树英姿焕发,颗颗红荔挂满枝头,煞是醒目。园后小山上有光鲁亭、蒋兰士夫妇墓、考妣碑等。蒋先生故居——荔荫园已被列为广东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该园以广植荔枝而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一代抗日名将蒋光鼐将军祖父蒋理祥手创。蒋理祥字议寰,号吉云,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上,为翰林院编修。1930年,蒋光鼐在祖园辟建一座西方别墅式楼房,基座特别,为拱形涵洞式垫托底层地面,通风防潮。花岗岩石砌台阶,石雕栏杆精致,前廊后室,内进一厅两厢,一式二层,红墙围护国林,内有荔枝、龙眼、黄皮、番荔枝、法国白玉兰等名果嘉木,园前有高台,一株芒果浓荫如伞,门楼石砌,疏瓦翘檐,石匾楷书:“荔荫园”,一副行书门联:“造庐谁道龙犹卧,题户应嗤鸟是凡。”园后山麓,有蒋光鼐先生父母墓,墓台上,坐北朝南矗立1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左侧墓志铭是前清进士张其淦为蒋父而撰,右侧墓志铭是民国元老胡汉民先生为蒋母而书。离碑百步有六角亭1座,是蒋光鼐先生纪念其弟蒋光鲁而建,名曰“光鲁亭”,蒋光鲁原为十九路军属下一位团长,人称“骁将”,1929年十九路军在山东、河南一带与冯、阎联军作战中阵亡。“荔荫园”“考妣碑”“光鲁亭”同属蒋光鼐故居文物点。1987年经市、镇两级*接收重新修缮,定为东芜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专人管理,向游人开放,故居背靠之三台山,南栅管理区已辟建为公园,并拟定“光鲁亭”重修计划。

      现状

      蒋光鼐故居设施落后易致展品腐烂故居显得格外的冷清。故居外墙上挂有的一张蒋光鼐先的画像也有些陈旧,唯有故居里的荔枝树依然浓绿。作为爱国名将的纪念地,蒋光鼐故居还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故居作为旅游景点,配备设施不足,参观人数较少;其二,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附属文物的光鲁亭,离邻*的变压站不足一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三,故居主体天台有裂痕,墙壁有浸水现象;其四,故居室内潮湿,容易导致展品腐烂;其五,故居陈列的内容不够丰富等。

      重修计划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名将蒋光鼐故居,作为旅游景点,因配套设施不足,陈列内容不够丰富,展示形式较为落后,且年久失修一。现在每个星期难觅一参观者,即便是节假日,也不例外。”对此,蒋光鼐之子蒋建国先生回乡实地察看时,感到非常痛心。《蒋光鼐故居保护规划方案》正式出台。蒋光鼐故居将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蒋光鼐故居的修缮保护分两期完成,2006年至2008年,重点是对故居主体建筑区(即蒋光鼐故居)重新修缮和陈列馆的筹建工作;2009年至2010年将全面实施保护规划。此外,虎门镇将申报故居陈列馆成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并由专人专职管理,提升其自身的社会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同时欲申报其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蒋光鼐故居的保护分故居主体建筑区修缮、陈列展览区兴建、休闲娱乐区建设三个部分。故居主体建筑区修缮将把故居“红荔山房”内展品全部搬移后,尽力恢复这幢赤红色的西洋别墅室内的家居摆设,让后人感受一下曾任十九路军总指挥、国家纺织部部长的蒋光鼐曾有一个怎么样的家所;同时为了美化故居周围环境,计划把围园内的草地全部铲除,重新再种植,并且在空地上增添一些花草,此外还将购置一些有价值的盆栽。陈列馆地址已经确定,位于故居旁边,属故居主体建设控制地带区,面积约为1876*方米。陈列馆将主要用于摆设蒋光鼐先生的生*事迹的介绍及相关文物。同时还将向社会征集与蒋光鼐将军有关的.物品、信件、手稿,抗日时期发生过的战争事迹以及其他有价值的文物。蒋光鼐故居修缮工程还想得到蒋光鼐将军后人的帮助,争取到抗日战争纪念馆征集‘化险石戒指’复制品”。这个化险石戒指是重要文物,2002年“淞沪抗战”70周年时,由蒋光鼐将军后人捐给抗日战争纪念馆。

      广州故居

      简介

      蒋光鼐故居位于龙津西路逢源北街87号。整栋建筑属民国风格,青砖墙,三层高,建筑面积达833*方米。故居原是陈廉仲的物业。后来,女眷出嫁了,陈廉仲便把它卖给蒋光鼐。

      历史沿革

      蒋光鼐故居为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建筑风格兼具西关大屋及西式楼房的形式,是*代典型的岭南大宅民居。蒋光鼐故居建于民国初年,民国期间曾用作广州私立莞旅中学,1993年被市*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蒋家后人将其捐赠给荔湾区。

      现状

      蒋光鼐故居在2010年亚运前已修复完毕,经过一段时间对蒋光鼐生前文物的收集,荔湾区*门用声光电影、实物以及图片等在故居内再现了这位抗日爱国名将的生*。蒋光鼐故居从一栋濒临倒塌的危破房,到今天可以完整稳固地保存下来,其修复前后经历8年,而且三易设计施工方案。现场:声光电影沙包工事再现十九路军抗战景地点:龙津西路逢源北街87号,荔枝湾畔特色:用声光电影、实物以及图片、蜡像等在故居内再现这位抗日爱国名将的生*蒋光鼐故居现为“蒋光鼐故居博物馆”。整座博物馆分若干个展览室,每个展览室展出蒋光鼐生*每段时期的图片、文字或者实物。展览内容分为《投身军旅立志救国》、《一代名将抗日卫国》、《北上赴任克勤尽职》、《情系家人尽享天伦》等四部分。其中在一楼有间展览室,摆放着按蒋光鼐生前原型所制作的蜡像。二楼的大厅,用声光电影的手段,将蒋光鼐率十九路军在上海抗击日寇打响*正规军抗日第一枪的壮举再现出来,大厅上还有一些沙包等工事,配上不停响起的枪声及画面,场面十分逼真。现今的蒋光鼐故居,无论从瓦片到墙体到梁柱,都依然是民国年间所建的“原装正版”,但在2002年移交给荔湾区时,该栋文物建筑早已破烂不堪,而且随时有倒塌可能。为重新修复故居,荔湾区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部门整整花了8年时间,而且三易设计方案。

    [阅读全文]...

2022-03-03 11:32:49
  • 绍兴鲁迅故居导游词

  • 绍兴,鲁迅
  • 绍兴鲁迅故居导游词(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绍兴鲁迅故居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家好!

      欢迎你们到绍兴鲁迅的故里来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十分高兴能为大家服务,期望我们能够交成朋友,我先带你们去鲁迅故里的景点。

      鲁迅故里为于绍兴市区都昌坊口,它后通咸欢河,鲁迅故里坐北朝南!

      走*鲁迅故里,踩着石板路,看着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和雕花的古木窗,大家就会问这房子有多少年代。这鲁迅故里是周家祖上的台门,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是周家的祖上,他们从湖南搬到绍兴来的,他们保存完好无损。它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沿着石板路,看到以前的书房、天井、古井、灶间,都显得十分古朴,大家会感到自我也在鲁迅那时候。

      沿着长廊,向后走去,豁然开朗,看到一个很大的院子。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

      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

      这就是鲁迅故里大致的景观,他的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吸引着中外游客。

    各位游客: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鲁迅故居的参观!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矗。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一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来宾们随我穿过马路。此刻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这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此刻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之后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

      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来宾,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此刻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齐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一样。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

      下方去参观鲁迅生*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

      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状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用心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一样的方式纪念他、学*他。

      好了,现在到了自由活动时间,各位旅客你们要注意安全!

    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

      鲁迅故里主要由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和百草园组成的,我们先来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在这里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课桌上,还可以看到一个“早”字,这是先生小时候为了提醒自己上学不迟到刻下的。

      这里还有一个后院,书院课程枯燥乏味,当先生讲得入神时,学生们就会偷偷到这里玩。

      走完三味书屋,我们就来到鲁迅故居,故居里有起居室、闺房卧室、少爷室等鲁迅以及他的家人的住所,这是先生小时候住的地方。

      游好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便会展现在我的面前,这里有鲁迅先生一生的纪录和保留下来的书,还有鲁迅先生的雕像。鲁迅纪念馆有二层,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参观一下。

      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玩的地方,里面有一棵大树,小时候的鲁迅会在树下和小伙伴嬉戏,晚上在大树下乘凉……著名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得就是这里的事情。

      各位游客好!今天我以小导游的身份,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故里,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财物。跟着我一起走进绍兴吧——

      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古到今,人杰地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原名周树人,现在我们就来参观下原汁原味的鲁迅故里,主要包括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鲁迅出生的地方,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里,所有房屋结构保存完好,青砖黑瓦,大都是砖木砌成的,从大厅、书房、藏书室、卧室、客房直到厨房,可以看出鲁迅家原来是个书香门弟的大户人家。

      跨出周家老台门,我们来参观下鲁迅纪念馆,这里详细介绍了鲁迅坎坷的人生和他发表的名著,他写的文章意义深刻,书法优美,图文并茂。一件件一篇篇,让我们为他的一生感慨,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感动。

      接着,我们来畅游一下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精致的篱笆把园子围了一圈,除了那棵显眼的参天大树,其它植物花草依旧葱郁一片,角落里还有那道泥巴墙,我们似乎还能在这个角落里找寻到鲁迅的童年身影。

      最后,我们一起去看看鲁迅成长的摇篮吧——三味书屋。这里发生过一个小故事:孝顺的鲁迅因为照顾生病的爹爹,,上学迟到被先生责骂,于是,下定决心在椅子上刻下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迟到。正是因为鲁迅有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才成就了后来伟大的革命事业。

      我很高兴为大家导游绍兴鲁迅故里,希望你们把绍兴的文化和土特产带给你们的朋友,欢迎下次再来绍兴,谢谢大家的观赏!

    旅客们: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导游!欢迎来到鲁迅故居,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鲁迅先生故居的一些事迹。

      位于上海市山阴路上的大陆新村9号。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红砖红瓦的三层楼房。在此期间,鲁迅写了许多战斗性杂文,并编辑《译文》杂志,翻译《死魂灵》等作品。提倡木刻版画,还编辑整理瞿霜遗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电祝贺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初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等等事情。

      鲁迅故居坐北朝南,走进黑铁皮大门,是一个小花园。走上台阶,就是会客室。中间摆着西式餐桌。西墙放着书橱、手摇留声机和瞿霜去江西瑞金时赠给鲁迅的工作台。过玻璃屏风门,便是餐室。正中放着广漆八仙桌,四周是四只烤花圆坐椅。西墙角是一只双层碗橱和四只圆凳,东墙放着衣帽架。这些简朴用具,反映了当时鲁迅全家的生活状况。他仅靠微薄稿费收入维持家庭生活,但对接济他人,支持革命群众团体,是非常慷慨的。在鲁迅的日记中,留有多次捐款的记载。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朝南窗下放着书桌和陈旧的藤椅,鲁迅当年身伏书桌,写出了许多叫敌人胆颤心惊的文章。他在藤椅上沉思,许多杂文就在这里诞生。靠东墙是一张黑铁床,床上的薄棉被、印花枕头,均按原样布置。1936年,鲁迅重病缠身,仍坚持写作。*知道后,语重心长地给他写了一封信。后来鲁迅就在这张铁床上不幸逝世。梳妆台上挂着一个旧时的日历牌,日历撕到1936年10月19日那一天。台上的闹钟,指针对着5点25分,这些珍贵的物件,成为人们永久的纪念。

      馆名为已故*亲题。建筑外形具有鲁迅故乡民间住宅的传统风格。馆内的1.7万余件陈列品,概括地介绍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和战斗历程,重点表现了他在上海10年中的社会和文化活动。

      鲁迅1927年10月从广州来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九年。在上海期间他陆续出版了9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先后编辑《语丝》、《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头》、《译文》等文学刊物,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1929年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他拥护**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1930年鲁迅参加发起并组织成立了*左翼作家联盟,担任"左联"领导工作。期间,还参加了*自由运动大同盟、*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与和帝国主义进行了长时期坚决的斗争。

      鲁迅在上海先住在虹口区横浜路景云里。1933年4月鲁迅搬至现山阴路132弄(原施高塔路大陆新村)9号,这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大陆新村是一群红砖红瓦砖木结构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屋,1931年落成。鲁迅故居占地78*方米,建筑面积222.72*方米。现屋内陈列着主人生前用过的珍贵物品和写作用具。故居按照鲁迅生前居住时的情景复原;屋前有小花圃,种植桃树、紫荆、石榴等花木。底层前间是客厅,沿西墙放有书橱和瞿霜留赠的书桌。后间是餐室,东墙放着西式衣架帽架。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斋。东面是张铁床,沿西墙放着大衣柜、茶几、两把藤椅和一只镜台,镜台上陈列着外国版画。一幅周海婴出生16日时的油画像挂在山墙的五斗橱的上端。南窗糊着彩色玻璃纸,窗下是书桌,桌上放着文具、烟具和花具。窗边壁上的日历维持着原状:民国25年(1936年)10月19日,镜台上的闹钟指针停在凌晨5时25分,显示着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三楼前间有阳台,在海婴与保姆的卧室,除一张大床外,室内陈设简单。后间是客房,放着简单的卧具、桌椅和书橱,在这里鲁迅掩护过瞿霜、冯雪峰等*人。鲁迅故居内的家具绝大部分是原物。

      刚到上海鲁迅住在景云里23号时,每日总要到由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开的书店看书、购书,随着交往的日益加深,鲁迅和内山完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内山完造始终如一地忠实于他们之间的友谊,并设法保护鲁迅的安全。另外鲁迅与*早期领袖瞿霜也有一段深厚的友谊。1935年6月18日,瞿霜被杀害。为了纪念亡友,鲁迅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瞿霜的《海上述林》出版、译作上。这一年他经常在病中,体重只有37公斤,可是他还支撑着病躯,坚持一遍、两遍地看校样,表达了他对亡友的无限深情。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寓所里逝世,终年56岁。鲁迅去世至今已60多年,他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价值,不但没有被历史冲淡,而且愈发明晰、愈益增辉。鲁迅光辉的一生正如*所评价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垂老不变的青年的热情,到死不屈战士的精神,将和他的精湛的著作永留人间"。鲁迅故居现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故居旁的鲁迅公园内,建有鲁迅纪念馆,同时供人瞻仰。

      好了,关于鲁迅故居的介绍到此结束,下面大家自由欣赏。

    尊敬的各位旅客:

      大家好!

      很高兴在那里和大家相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蒋,大家能够叫我小蒋,或蒋导。

      我们即将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原为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学*。生活的地方。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期望在我的陪同下,大家能够开心的游玩鲁迅故里。

      我们先去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那里求学。看!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据说,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的批评,就在书桌的右上角刻了一个“早”,以此为戒,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你们看到了书桌上的“早”字了吗。

    [阅读全文]...

2022-01-23 04:58:17
  • 杭州胡雪岩故居导游词

  • 杭州,经典
  • 有太多了 你要概况

    沿途

    还是购物

    我是杭州导游呵呵 说你具体要的吧杭州,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市区面积683*方公里,人口大约480万。

    她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没有一个建立过王朝首都的城市不是古老的城市,若从秦朝设钱塘县至今,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啦。

    杭州是水的世界,粗粗算来,有四种水可以列举:一:钱塘江水,全长600多公里,它是我们吴山越水的母亲河。

    从杭州城边檫身而过,如今,随着城市的扩大,钱塘江*,正在崛起杭州的新城。

    二:西湖,今天的西湖总面积5,6*方公里,说是位于杭州城西面,所以称之与西湖。

    其实西湖就在杭州的环抱里,和这个城市骨肉相连。

    三:大运河,大运河又通称京杭大运河,它北通北京,南接杭州,全长1782公里,京杭大运河的杭州段,南起三堡船闸,北至武林头,长23,6公里,流域面积730*方公里。

    四:市河,十条市河加起来全长38,8公里。

    杭州名称最早的由来,是由大禹治水时曾经在这里舍杭登陆,杭就是方舟,船的意思,*于是就把杭州称之为禹杭,不知道从何时,为何事,老百姓把禹杭称为余杭,至今在杭州仍有余杭这个地名,清朝最大的一个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就发生在余杭。

    秦朝今天的杭州东南江干一带,还在海里面。

    公元前223年,秦国取得了楚国的江南地后,设立会嵇郡时,称为钱塘,从秦汉至六朝的八百年,钱塘始终是一个无足称道的山中小县。

    真正开始把这个地方称为杭州,是在隋朝开始,算起来也有1400年的历史。

    隋开皇九年,也就是公元5*,隋朝灭了陈。

    废除了钱塘郡,设置了杭州治。

    洲治,也就是地方*。

    中唐之后,杭州才以“东南名郡”见称于世。

    杭州虽然有如此这样的名声,但与一流城市扬州、二等城市越洲、苏州相比,它依然是一个三流城市。

    从三流到一流,有功之人,当数吴越的钱氏。

    ,他的保境安民政策,使的中国大地有了一块在战火中休养生息的土地。

    北宋时间,杭州已成为东南第一洲,南宋就更不用说了,中央*在此建都,杭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球第一大都会。

    现在杭州用四句话,十六个字来概括:人间天堂、文物之邦、丝绸之府、茶叶之都。

    说道杭州是人间天堂那可来不得半带虚假,古人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把杭州比喻为人间天堂,历代的文人墨客也对这座天堂般的城市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篇章。

    杭州之美,美于西湖,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曾说,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在杭州,天底下叫西湖的地方太多了,可是没有一座城市的西湖可以与杭州的西湖相媲美。

    杭州是何其幸运,他的美和历代的先贤是分不开的。

    时光回转,我们把目光倒流到唐朝,公元822年。

    年过半百的官场失意的白居易(772~846)来到了杭州为政。

    白居易年轻的时代不能不说踌躇满志。

    28岁中了进士,也是春风得意的,不过诗人一得意就容易忘形,一忘形就容易口没遮拦。

    封建社会把这种对朝廷的直言称为进柬,而进柬有往往要受惩罚饿,这一罚,罚到了江洲。

    罚出了千古的琵琶行,后又移至忠洲,然后,西湖山水何其有幸,迎来了伟大的诗人白居易。

    从他一生轨迹来看,白居易应该是个浪迹天涯的人。

    祖籍山西,出生河南,少年时代,大约十四五岁为躲避战乱,曾经随同父亲第一次来杭州,日子过的颠沛流离,但是杭州还是给他留下了深远的诗意,那时苏州刺史是韦应物,另一名诗人宰相的儿子房孺则出任杭州刺史,他们常在苏杭二地诗酒唱和,给少年白居易很深的影响。

    白居易刺杭那年已经整整50岁了,贬官之人,心情是可想而之的,然而,一见到西湖山水,心情就发生了重大变化,总之到杭州的当天,他就迫不及待的写了《杭州刺史谢上表》。

    甚至西湖这个名字也是从白居易这里才开始真正的命名呢。

    最早出现西湖这个名词,是出之与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肪》这两首诗。

    白居易在在杭州的政绩,杭州人如数家珍,但其中最著名的,当数筑西湖湖堤和疏通六井。

    [阅读全文]...

2022-02-23 19:14:54
  • 《李处士故居》原诗以及简析

  • 《李处士故居》原诗以及简析

      原文

      《李处士故居》

      王建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

      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

      注释

      ①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

      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后汉书·方术传论》:“李固、朱穆等以为处士纯盗虚名,无益於用,故其所以然也。”唐元稹《中书省议举县令状》:“又云见任官及处士、散试官,并请停集。”汪洋《寿静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韵》:“谢公霖雨苍生望,失笑东山处士多。”

      萋萋:草木茂盛貌。《诗·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毛传:“萋萋,茂盛貌。”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明何景明《*夷》诗之一:“滇南八月中,绿林何萋萋。”冰心《往事(二)》十:“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我要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

      故榭:旧时的台榭。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诗:“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已迷。”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樊榭》:“主人成列仙,故榭独依然。”

      简析

      作者来到李处士故居,看到的是露浓烟重、芳草萋萋、落花遍地等凄凉景色,不禁想起往日与李处士在这里大张筵*、宾主畅饮的欢畅情形。而如今“风景宛然”,宾主却已不在,只剩故榭荒路,物是人非之感便油然而生。

    [阅读全文]...

2021-12-25 15:17:28
描写故居的句子 - 句子
描写故居的句子 - 语录
描写故居的句子 - 说说
描写故居的句子 - 名言
描写故居的句子 - 诗词
描写故居的句子 - 祝福
描写故居的句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