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古诗

关于读书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读书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读书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读书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读书语文古诗

  • 古诗,语文,读书
  •   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2.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3.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5.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

      6.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7.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9.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10.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行)

      1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1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4.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15.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白居易·琵琶行)

      16.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唐·白居易·琵琶行)

      17.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

      18.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9.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20.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白居易·长恨歌)

      21.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22.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23.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24.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唐·王驾·社日)

      25.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26.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27.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高骈·山亭夏日)

      28.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9.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30.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31.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32. 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开。(唐·戴叔伦·过柳溪道院)

      33.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34.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35.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36.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37.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

      38.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39.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国)

      40.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阅读全文]...

2022-10-29 00:00:00
  • 读书有益的古诗

  • 古诗,读书
  •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3、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杨循吉《题书橱》

      4、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5、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6、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7、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8、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杜荀鹤《书斋即事》

      9、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寄吴冲卿》

      10、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彭兆荪《读书》

      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2、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13、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14、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15、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16、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陶渊明《读山海经》

      17、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裴说《句》

      18、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19、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20、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1、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22、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2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24、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刘岩《杂诗》

      25、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法式善《读书》

      26、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姚合《别贾岛》

      27、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杨继盛《言志诗》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29、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潘际云《厂桥》

      30、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杜荀鹤《闲居书事》

      31、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薛令之《草堂吟》

      32、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宋应星《怜思诗》

      33、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

      34、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偶然作六首》

      35、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许浑《寄殷尧藩》

      36、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37、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38、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39、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40、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41、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42、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43、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4、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5、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46、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47、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汪莹《示儿》

      48、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49、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50、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苏轼《送任极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

      51、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阅读全文]...

2022-10-29 00:00:00
  • 读书好的古诗

  • 古诗,读书
  •   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 韩愈《劝学诗》)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 陆九渊《读书》)

      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 (清 袁枚《遣怀杂诗》)

      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唐 裴说《句》)

      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清 潘际云《厂桥》)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明 宋应星《怜愚诗》)

      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明 文徵明《饮子畏小楼》)

      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唐 许浑《寄殷尧藩》)

      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清 刘岩《杂诗》)

      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宋 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唐 王贞白《白鹿洞诗》)

      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明 杨循吉《题书橱》)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唐 杜荀鹤《闲居书事》)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 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唐 薛令之《草堂吟》)

      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宋 苏轼《送任极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清 汪莹《示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明 于谦《观书》)

      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唐 姚合《别贾岛》)

      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清 彭兆荪《读书》)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宋 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阅读全文]...

2022-10-29 00:00:00
  • 读书的经典古诗

  • 古诗,读书
  •   1、《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白鹿洞诗》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3、《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5、《读书》

      清·法式善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6、《读山海经》

      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7、《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宋·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8、《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书院》

      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10、《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阅读全文]...

2022-10-29 00:00:00
  • 读书名言古诗积累

  • 古诗,读书名言
  •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B.富兰克林

      3、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8、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0、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16、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1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8、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1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1、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4、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5、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8、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30、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3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5、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6、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阅读全文]...

2022-10-29 00:00:00
  • 激励学生读书的古诗

  • 古诗,读书
  •   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

      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

      9、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1、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3、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1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7、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越恒

      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

      22、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23、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唐·高适

      24、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5、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

      26、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唐·李益

      2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8、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29、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30、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3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

      33、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34、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3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8、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39、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唐·卢纶

      40、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41、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42、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3、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47、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4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9、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

      5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阅读全文]...

2022-10-28 00:00:00
  • 热爱读书的古诗词

  • 古诗词,读书
  •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4、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9、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1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0、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淮南子·原道训》

      21、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朱经

      2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2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7、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窦巩

      2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9、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30、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31、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孟浩然

      3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3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0、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1、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4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3、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4、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4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46、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7、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48、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49、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50、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

    [阅读全文]...

2022-10-28 00:00:00
  • 读书古诗原文 (菁选2篇)

  • 古诗,读书
  •   原文: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译文:

      清晨赶赴宫中,晚间往金马门待沼。

      翻看前人的残卷遗篇,探讨古贤的著述穷极奥妙。

      哪怕只有片言与前人暗合,也不禁掩卷而笑。

      苍蝇点污白玉轻而易举,《阳春》《白雪》却难以找到同调。

      我本是疏懒散漫之人,却多次遭到狭隘之人的嘲笑。

      天高云淡正值秋高气爽,不禁回忆起昔日林壑间的游眺。

      有时清风徐徐吹来,闲倚着栏干我放声长啸。

      严光在桐庐溪畔垂钓,谢灵运通游天涯海角。

      何时才能功成身退,从此在烟波间投钓?

      注释:

      ⑴翰林:指翰林院,唐代翰林院学士主要负责为朝廷撰写文件之事。集贤:指集贤殿。唐代集贤殿学士主要负责搜集、修订书籍之事。

      ⑵紫禁:犹言皇宫,皇帝所居之处。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收华紫禁。”李善注:“王者之宫,以象紫微,故谓宫中为紫禁。”李延济注:“紫禁,即紫宫,天子所居也。”

      ⑶金门:即金马门,汉宫门名。汉代东方朔曾待诏金马门,这里以翰林院比金马门。《汉书·东方朔传》:“待诏金门,稍得亲*。”

      ⑷帙(zhì):书套。散帙,即打开书套读阅书籍。《说文》:帙,书衣也。谢灵运诗:“散帙问所知。”散帙者,解散其书外所裹之帙而翻阅之也。

      ⑸青蝇:比喻小人的谗言。陈子昂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盖青蝇遗粪白玉之上,致成点污,以比谗谮之言能使修洁之士致招罪尤也。

      ⑹白雪:曲名。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因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很少。

      ⑺疏散:意谓爱好自由,不受拘束。

      ⑻贻:遭致。褊(biǎn)促:狭隘。诮:责骂。

      ⑼严光:字子陵,东汉初隐士。桐庐溪:即今浙江省桐庐县南富春江,江边有严陵濑和严子陵钓台,传说是严光当年游钓之处。章怀太子《后汉书注》:“桐庐县南有严子陵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下可坐十人,临水,名曰严陵钓坛也。”

      ⑽谢客:即谢灵运,南朝刘宋时的山水诗人,客是其小名。生*好游山玩水,曾写有一首题为《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见羊何共和之》的诗。临海:郡名,今浙江临海县。峤:山尖而高叫峤。张铣注:“临海,郡名。峤,山顶也。”

      ⑾谢人间:意谓辞别世俗,遁隐山林。

      赏析: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诗歌的开始,使用了虚中带实的手法,概言自己在宫禁中的生活和感受。翰林院、集贤殿都在宫禁中,故言“晨趋紫禁中”。从表面看,又是“紫禁”,又是“金门”,不仅说明职务之重要,还更带有一种显赫的威势、甚至炫耀的口吻。的确,当时翰林供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而又显赫的。据《新唐书·百官志》载,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又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738)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专掌内命,包括拜免将相、号令征伐诸大事。以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所以当时有“号为内相”或“天子私人”之称。李白夙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宏图,当他被诏供奉翰林时,内心是异常激动的,而且初入宫禁时,他也的确曾为自己所受的殊宠与显赫的地位而自豪。他在《赠从弟南*太守之遥二首》其一中曾以自诩的口吻说:“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翰林秉笔回英盼,麟阁峥嵘谁可见?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黄金盘。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然而,时隔不久,当李白发现现实并非如此,这种天真浪漫的情绪也就惭惭消沉了。所以尽管这两句诗表面上带有显赫的威势和炫耀的语气,但从“晨趋”与“夕待”两个词中,已向我们暗示了一种投闲置散而又焦虑如焚的心态。可以说“晨趋”、“夕待”也正是李白自入宫禁以来的形象写照。

      接下来具体写投闲置散的读书生活:“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博览珍秘的群书,深入钻研其中的奥妙所在;如果发现有只言片语恰恰道出心曲之事,便会乐不自持、掩卷而笑。这几句写得轻松自如,可谓一片清机。但是,这种轻闲的读书生活与一个身居翰林供奉之职的`人来说,却是极不协调、极不相称的。作为翰林供奉本来所应该做的事,已如前述,而事实上李白入宫之后,只不过被视为文学弄臣,是供奉帝王后妃遣兴愉乐的玩物。这对于李白来说,是痛心的,也更是悲哀的。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青蝇”句本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白雪”句本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这两句在章法上是上承“片言”二字,可以说是“片言”的具体内容。这两句是说:我本来就是爱好自由,无拘无束之人,可每每总是遭到心胸狭隘之人的责骂。这是上承“会心”二字,从古人的至理名言中,领悟到自身遭遇的缘由所在。李白本是性格傲岸,行为放达不拘之人,但是入宫之后,却遭到高力士、张垍等奸臣的嫉妒与谗毁。“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愈来愈受到皇帝的疏远与冷落。李白在《感遇四首》其四中也说:“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举国莫能和,巴人皆卷舌。一惑登徒言,恩情遂中绝。”尽管此时“恩情”尚未完全中绝,但李白早已预感到了。严酷现实的打击,迫使诗人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前程与人格的完善,因而诗歌的下半部分,就着重表白对另一种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局促在宫禁之中,整日在嫉妒与谗毁中度日,不仅是对人格的迫害,也是对人性的压抑。此时此刻,诗人不禁回忆起昔日委运自然、遨游林壑的布衣生活。那是何等的惬意: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面对明媚的云天与幽静的林壑,清风徐来,倚栏长啸。一个“闲”字,道出了诗人的心境与大自然相融合的契机所在。

      接下来诗人继续写道:“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这两句反映了李白对严光和谢灵运的企慕,希望自己将来能象他们那样,摆脱世俗的烦恼,寄迹林下,度安闲隐逸的生活。因而诗歌的最后两句说:“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功成身退,是李白为自己设计的人生道路,也是他毕生的生活理想。他早在二十七岁时所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就表示过:“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其《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亦云:“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可以看出,李白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是何等的执着,尽管在遭谗受谤,皇帝疏远的情况下,仍抱定功成然后身退的信念。因而在政治上的期待,暂时战胜了寄迹林下的愿望。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即从李白此时的心态与他初入宫禁时相比,则可以明显看出其心理的变化。上文所引《赠从弟南*太守之遥》诗中,已可以看出诗人当初那种春风得意、喜不自胜的情态。此外,李白在《效古二首》其一中也以相同的情调写道:“朝入天苑中,谒帝蓬莱宫。青山映辇道,碧树摇烟空。谬题金闺籍,得与银台通。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快意切为乐,列筵坐群公。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但是此时此刻,诗人已不再是“羞比垂钓翁”,而是希望要在“功成”之后,决绝地表示“从此一投钓”,要像严光那样,远离尘嚣,过着安闲自乐的隐居生活。

      总之,这首诗突出表现了诗人那傲岸不屈、不同流俗的高洁品质,其中有对好佞小人的斥责,也有对自身遭遇及仕途的深深忧虑。尽管诗人此时仍怀有建功立业的愿望,对朝廷也还抱有一线的希望,但此后不久,诗人尚未及“功成”,便愤然离开了朝廷,踏上了自得其乐的布衣漫游生涯。可以说这首诗正是李白在长安为官时期心理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是一首“言怀”之作,像是在同“诸学士”们娓娓而谈。它一反李白所常用的那种奔放的激情与奇特的夸张,而是将眼前之事及心中之想如实地一一道来,在婉转清爽的背后,蕴籍着十分深刻而又复杂的情感。这一特点的形成,与诗人当时所处的地位及其所特有的心理状态是密不可分的。

      嘉岭山寻范文正公读书处

      清代邓廷桢

      乙亥二月月几望,捧檄延州度千嶂。马头忽现嘉岭山,大字摹崖屹相向。

      怪螭蟠屈瘦蛟舞,乃是龙图老子之笔仗。闻道当年帅此邦,屡蹑巉岩寄幽旷。

      手持蠹简揖山灵,一种清虚恍来贶。我览公书心已钦,我思公迹神逾王。

      初为运转副夏竦,继以曹郎扼边障。罢榷招流亡,营田省输饟。

      坚壁老敌师,焚书斥贼妄。一十二砦唇齿联,万八千军虎貔壮。

      威名不屑淮阴韩,盛德应同丞相亮。坐使西人破胆惊,却马回戈不敢抗。

      岂知公余示整暇,啸歌更踞兹山上。方悟胸中数万兵,都由五千拄腹撑肠相酝酿。

      我来登山寻旧迹,岂有遗民足咨访。山前闻清钟,山后发樵唱。

    [阅读全文]...

2022-10-26 00:00:00
  • 读书的古诗词3篇

  • 古诗词,读书
  •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赏析】

      于谦,这个*历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无意为诗,而又成为卓然自立的诗人,这与他的勤奋读书不无关系。这首七律从多方面写出了读书的乐趣。

      吟咏读书的诗作,在古典文学中每见。但若借助于联想,自然流露真情,去激发读者的想象和美感,给人以启迪和鼓舞,这就需要诗人另辟蹊径。善读书者对书总有缘分,诗的首联就从这里落笔。但诗人写法奇特,他不是借助于铺排和渲染,而是把书卷比作“多情”的故交。“晨昏忧乐每相亲”,一个“每”字,极力写出与书须臾不可离的深厚缘分,朝朝夕夕,寝食起卧,相伴相随,忧乐与共。那怕是:赋诗畅饮,弹琴论政,对床夜话,倾吐真情,总是如此。这里以“多情”与“相亲”,赋予书卷人格化,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笔势活泼而多趣,把诗题具体、形象化了。

      中间两联,具体铺叙与“书卷”“相亲”。诗人感受奇特,与一般人*常的体会和感受不同,而是向深处挖掘,从思想、精神诸方面,进行艺术概括,赋予新意。先用夸张的手法以一眼“直下”三千字,说读书速度之快,兴趣之浓。以胸中无尘,形容诗人全副心神沉入书海,以此淘滤心志,净化灵魂,道出了诗人书山攀登中的深切体会,非个中人难以道此。这是诗人胸襟的袒露。诗人常称:“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无题》),“冰霜历尽心不移”(《北风吹》)。这种人格的追求,正是古代文化长期涵养的结果。在表达方式上,诗人极力避开抽象的概括,采用形象描述的手法,给读者展示出一幅高度浓缩的画面,令人咀嚼玩味。“活水”句化用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的诗意,对学*过程中的两个境界,作了生动描述。这里前后两句,互为因果,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读书,才能不断地汲取源头活水,而光景日新的境界,只属于那些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有志之士。诗人笔下的“书卷”,犹如汩汩“活水源流”,喷涌不止,翻滚不息,随处流淌,任你汲取,给人力量,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诗人笔下的“书卷”,又犹如轻拂的东风,使花红柳绿,风景日新。这两句含有哲理意味的诗句,丰富了诗的内涵。

      末联笔势轻转,对“金鞍玉勒寻芳客”者,微加嘲讽。在他看来,服饰华贵的纨袴公子,衣冠楚楚,内心空虚,整日寻花问柳,留连光景,无所事事,哪能领略诗人书房情趣。反衬出诗人求知欲望的强烈,与首句的“相亲”遥相呼应。

      本作由“观书”而生发,但诗人笔势并未停留在手不释卷、废寝忘餐之类的泛泛叙述上。而是纵横诗笔,发挥奇想,巧妙运用比喻、拟人诸手法,将自己与书卷“相亲”之情缕缕道出,真实地记述了其读书过程中的种种心态,写来激情微露,形神俱出,使抽象的内在感情具体化,显示出一种独特的创作个性。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4、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韩愈

      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6、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内篇·养生主原文》

      8、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0、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1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2、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1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4、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5、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1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8、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9、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格言联璧·学问类》

      2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一、 《读书》

      唐代: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二、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 《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宋代:辛弃疾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四、《劝学》

      唐代: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勉励学生读书的古诗3篇

  • 古诗,读书
  •   1、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

      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

      9、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1、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12、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1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14、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適《答侯少府》

      15、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16、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7、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18、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19、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20、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2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22、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23、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汪莹《示儿》

      24、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宋应星《怜思诗》

      25、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6、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27、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28、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29、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法式善《读书》

      30、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袁枚《遣怀杂诗》

      31、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袁枚《寒夜》

      32、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刘岩《杂诗》

      33、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3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5、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薛令之《草堂吟》

      36、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37、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彭兆荪《读书》

      38、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39、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40、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41、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杜荀鹤《书斋即事》

      42、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43、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4、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45、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46、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杨继盛《言志诗》

      47、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48、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49、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姚合《别贾岛》

      50、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51、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阅读全文]...

2022-06-16 18: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