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四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四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四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四绝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端午节纪念的是屈原,因而古人的“端午诗”许多都是以悼念屈原为主题。你知道关于描写端午的四句诗有哪些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描写端午节的四句诗古诗,欢迎阅读借鉴!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1、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 黄庭坚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端午节的相关古诗:
1.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古诗大全
2.端午节的古诗大全
3.关于端午的诗句古诗
4.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集锦
5.描写端午节的古诗
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
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
——唐·杨巨源《谢人送粽》
《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端,初也。”
端午节,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两千多年的文明传承中,依然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唐·殷尧藩《端午》
屈原汨罗江的惊天一跃,便在端午节里瞬间立起一个永恒的高标!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早在屈原之前,吴越一带就有过端午节的传统。
无论是“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唐·张建封《竞渡歌》)这赛龙舟;还是“渚闹鱼歌响,风和角粽香”(唐·姚合《夏夜宿江驿》)吃粽子,都是为了娱悦水神蛟龙。“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唐·元稹《表夏十首》)。端午节以粽子祭祀屈原,是原来风俗的演变和发展,是人们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崇敬。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端午》
这首大气磅礴的诗,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对*奸臣的嘲讽和憎恨。一个节日的诞生是有一定文化渊源的,就像没有介子推就没有寒食节一样,没有屈原我们就会少了一个传承爱国精神的端午节,因而,高扬家国情怀是端午节的鲜明主题。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唐·卢肇《竞渡诗》
端午节最热闹莫过于赛龙舟。龙舟竞渡是对屈原最古老的祭祀仪式之一。其中描绘得最为壮观、声势浩大、精彩纷呈的当属黄裳的《端午泛湖》词。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梅雨刚刚停歇,江堤上的榴花明丽耀眼,浩阔的江面上,红旗猎猎,鼓声如雷,浪花飞雪。条条龙舟如离弦之箭,穿破江面上的阵阵烟波,人声鼎沸似地动山摇。蓦然回首,夺得锦标的优胜者已经返航了。暮色降临,人们依旧兴致盎然,意犹未尽。只见水天一色,新月如钩,小船才满载十里荷香,惬意而归。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宋·欧阳修《渔家傲》
端午节是一定要吃粽子的。石榴花艳,雨润杨柳。“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立团”(唐·元稹《表夏十首》)。碧绿的粽叶里包裹着像珍珠一样的江米,再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缠起来,放在金色的盘子里,这样香甜可口、美丽诱人的粽子,谁不想尝尝啊!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宋·陆游《乙卯重五诗》);
“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宋·史浩《花心动·端午》);
这几联诗句写的是端午沐浴更衣、饮菖蒲、雄黄酒驱邪,及在家中熏草药以驱除害虫等风俗。
《琐碎录》里云:“五月五日午时,取井花水沐浴,一年疫气不侵。俗采艾柳桃蒲揉水以浴。”
这些避瘟保健的节俗有着自我保护、珍重生命的鲜明生活意义。
《红楼梦》里贾府就是这样过端午:“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请薛家母女等赏午。”
“蒲艾簪门”、“虎符系臂”是古人过端午节的*俗。“蒲”就是生长在水湄的菖蒲,“艾”就是艾草。“虎符”是用绫罗布帛等制成的小老虎形状的饰品,戴在孩子们的手臂上用来护身。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元·舒頔《小重山·端午》)。
端午节这天,我们这儿至今还有这个*俗:天不亮将菖蒲艾草插在门上驱瘟、辟邪,女子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囊,儿童手腕、脚腕上戴五色线圈、穿辟邪的“五毒”兜肚。
“角黍菖蒲酒,年年旧俗谙”(唐·徐铉《和李秀才端午日风寄》)。
“赏午”是在端午节的中午饮雄黄酒,吃樱桃、桑椹、粽子,欣赏石榴花等。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端午节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的有哪些呢?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阳采撷》【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已酉端午》【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七律· 端午》【现代】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六幺令·天中节》【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端午节是传统佳节,吃粽子是端午的美好*俗。
当然,有人喜欢吃甜粽子,有人喜欢吃咸粽子。但不管什么味道的粽子,都代表着美好。
在历史上,有不少端午节相关的诗词,都提到了粽子。靠着粽子,千年前的古人和千年后的我们连接起来了。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诗词的读书人。关注我,一起来欣赏3首端午节诗词,带来粽香悠悠,令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1首,《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客子去淮阳,逶迤别梦长。水关开夜锁,雾棹起晨凉。烟月期同赏,风波勿异行。隐山曾撼橹,转濑指遥樯。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因书报惠远,为我忆檀郎。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沈亚之。沈亚之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唐传奇”作品,代表作有《冯燕传》、《秦梦记》等。
沈亚之是吴兴人,被大诗人李贺赞誉为“吴兴才人”。从诗歌的题目看,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端午节是在石头城,也就是南京度过的。
五月六号这一天,诗人从南京出发,准备前往淮阳。他在船上看到了其他的船只,想起了在吴兴老家的弟弟,也想起了朋友“侯郎”。
为什么说诗人的弟弟在吴兴老家呢?从“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这两句就可以看出。兴所在的湖州,在春秋时期属于吴楚之地。
我们都背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道理。重阳节是九月九,而端午节是五月五,同样让人想起了亲朋好友。
何况,我们的诗人还在旅途之中,还在船只之上,更多了一份羁旅之思。所以“雾棹起晨凉”,这一个“凉”字,不只是气候在诗人身体上的感触,其实也是诗人心理上的一种怅然。
诗人身在外地,虽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却没有翅膀,无法飞到亲朋好友面前。所以“逶迤别梦长”,这个“长”字用得很妙。
而“烟月期同赏”,既有先前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意,也暗合后世苏东坡“千里共婵娟”之心。
只不过,这个“期”字表明了诗人有心却无力的状态。这其实也是一种诚恳的道歉,告诉亲朋好友自己的无奈,让亲朋好友理解自己。
而“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这两句相当美丽,既体现了端午节特有的氛围。
人们在端午节有挂菖蒲和吃粽子的*俗,而诗人想象老家的端午节,用了一个“绿”字,一个“香”字。
诗人的眼睛看不到故乡的蒲叶,可是他眼前的蒲叶是如此生动。诗人的鼻子闻不到故乡的粽子,可是他鼻前的粽子是如此美味。
这两句诗用词精确,意境美好,让人感受到了粽子的香味,感受到了端午节的文化韵味。
其实,粽子之所以好吃,不在于粽子的味道本身,而是在于粽子寄托了文化的韵味,寄托了人们的情感。
中秋节的月饼是同样的道理。什么时候不能吃月饼呢?什么时候不能吃粽子呢?可只有中秋的月饼才动人,只有端午的粽子才诱惑。
诗的最后,“为我忆檀郎”,照应的是诗歌题目“兼寄侯郎”,留白无限,带出无限思念,留下一片真情。
第2首,《七律》:香罗细葛端阳节,绛帐青衿少小诗。曩以弹丸俘晋孽,今于筒黍吊湘累。千年感旧慵开卷,一酌销忧强把卮。蒲酒少年供母后,村南村北恣游嬉。
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马廷鸾。马廷鸾可能大家都比较陌生,其实他是宋代宰相,才华颇高。
而马廷鸾的儿子马端临,名气会更加大一点,因为他乃是编著了《文献通考》的著名历史家。上面这首诗写了马廷鸾过端午节的情节。前两句用语相当“经济”,十四个字就把端午节的范围写得非常生动。
“曩以弹丸俘晋孽,今于筒黍吊湘累。”这两句是专门写粽子的典故,也是写诗人时代吃粽子的*俗。
粽子在晋代正式成为端午节的食物。西晋新*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
后世则流行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筒黍,也就是粽子。湘累,指的就是屈原。吃粽子纪念屈原这一*俗从宋代一直到现在,成为了端午节的一个重要文化意义。
诗的第五和第六句是说,诗人想起了端午节的历史,想起了屈原的忠贞与冤屈,想起了自身的遭遇,也懒得读书了,还是借酒消愁吧。
最后两句,情绪从怅惘转变为欢乐,整首诗的意趣也随之明亮许多。少年们给父母们敬酒后就跑到村里嬉笑玩乐,十分快活。
本诗将愁绪与欢乐融于一体,展示了粽子在端午节的重要性,令人看到了宋代人过端午节的一些画面,真是颇有水*。
第3首,《水调歌头•端午》:漱齿汲寒井,理发趁凉风。先生畏暑晨起,笑语听儿童。说道今年重午,节物随宜稍具,还与去年同。已喜酒尊冽,更觉粽盘丰。
愿人生,常醉饱,百年中。独醒竟复何事,憔悴佩兰翁。我有青青好艾,收蓄已经三载,疗病不无功。从此更多采,莫遣药囊空。
这首词的作者是元代人王旭。这首词写得很有生活乐趣,开篇写洗牙齿和理发都是生活感十足的场景,令人不由泛起共鸣。
“先生畏暑晨起,笑语听儿童”,这两句尤其有趣。一般人认为,小孩子睡懒觉,大人早起干活。
而这里恰恰反过来,说大人比孩子晚起床,等大人起床的时候,孩子们已经笑闹非常了。
然后,这首词提到了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酒有粽子,节日氛围浓厚,真是十分欢乐。
“更觉粽盘丰”,一个“丰”字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也可以看出粽子的迷人。
词的下片写作者的感慨。他认为屈原“举世皆醉我独醒”虽然高洁,却有点情商不高,还是“难得糊涂”、“吃醉喝饱”,得过且过吧。
词的最后,则是照应到端午节挂艾草的*俗,作者通过采艾草的行为,表达了希望人生美满,青春常在的愿望。
这首词的基调就是开心与满足,快乐感通过文字传承了千年,让现代人读起来也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真情实感。
大家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诗词呢?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哦。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初读来,感到诗中充满为屈原含悲抱屈的心情以及沧海桑田、世事变幻的感慨;但细细品味,这最后一句“只留离骚在世间”却大有深意:它是对屈原的赞叹与肯定,漫漫历史长卷中,能够留下轻轻一点痕迹的已非常人,而屈原却留下了一长篇《离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大手笔;它更是对那腔爱国热血、那份高尚情怀的肯定,人的肉体很容易毁灭,千年历史中更不知道灭亡了多少个国家,只有那种精神,不因时间的流逝而黯淡,不管多少岁月,始终被记住,被敬仰,被继承。或许,这才是端午真正的意义所在吧。
宋·余安行
端午日已过,更吟端午诗。
人间好时节,寂寞强追惟。
有酒无菖蒲,青粽谩累累。
昔人固所嗜,我今莫荐之。
薄物尚如此,翻思泪交垂。
过去人们爱好在此日竞龙舟、斗百草,龙舟赛前有种种祭祀,求得护佑,祛病驱邪。现在他却因没有祭祀之物,连祈禳都做不到。过佳节而无菖蒲、青粽,诗人从这一日的缺食少物,想到的是自己屡试不第,至今身无余物,家徒四壁。寥落穷苦的生活,对应了*生不得志,观照端午日他人单纯的欢腾之情,不禁使他落泪。
宋·周紫芝
野艾伤心碧,藂流满意红。
兵戈人事别,风物岁时同。
山倚斜阳外,江横醉眼中。
楚冤终未洗,谁为饷丝筒。
而使诗人产生这种矛盾审美的,是连年战乱之后,人事寥落,已非往昔;而端午佳节的景色风俗依旧,百姓熙攘。这正是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诗人将自身的感情投射到了艾绿榴红之上。“山倚斜阳外”化用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诗人醉眼远眺,群山远在天外,更显草木无情,只有一江流水,*在眼前。此日端午,面对汤汤江水,念起含冤爱国而亡的屈原,他不禁自问:又是谁,以五彩丝筒粽来纪念你呢?
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词作上阕由描述端午景象引出对屈原的怀念。这首元代诗人舒頔的词作《小重山·端午》通过描述端午节繁忙的节日景象,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时代的感伤。
采撷碧绿的艾蒿、芳香的蒲草处处繁忙,都是谁家的少男少女呀准备着欢庆端阳。细细地把长长的五色丝线缠绕在手臂上。无奈惆怅,谁还在这节日凭吊沅水湘江。过往的事情也就不要再无谓做评论思量,流传千年的忠义气节,如同日月的光芒。读完《离骚》总能感到一种无法承受的悲伤。没人解我心结,日移过午树阴正好乘凉。
端午佳节是传统,古时祭奠屈原日。如今虽已千百载,爱国情怀记心间。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3、《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日赐衣》
唐·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端午节古诗句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下面我们来看看端午节古诗句,欢迎阅读借鉴。
NO1、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NO2、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NO3、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NO4、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NO5、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NO6、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NO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NO8、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NO9、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NO10、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NO11、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失调名《端午》
NO12、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NO13、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NO14、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NO15、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失调名《端午》
NO16、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NO17、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NO1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NO19、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杨无咎《蓦山溪》
NO20、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NO2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NO22、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NO23、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李之仪《南乡子》
NO24、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张榘《念奴娇》
NO25、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忄欠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范成大《如梦令》
NO26、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朱翌《朝中措》
NO27、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
NO28、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王充《满江红》
NO29、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NO30、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张榘《念奴娇》
NO31、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陆游《楚城》
NO32、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钱琦《竹枝词》
NO33、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万俟咏《南歌子》
NO34、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NO35、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陆游《三峡歌》
NO36、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黄公绍《潇湘神》
NO37、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刘禹锡《竞渡曲》
NO38、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NO39、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殷尧潘《端午日》
NO40、好是佳旦称觞,班衣拜舞,有鹓雏相对。后院婵娟争劝酒,端午彩丝双紧。——王迈《念奴娇》
NO41、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文天祥《端午感兴》
NO42、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NO43、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贾谊《吊屈原赋》
NO44、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刘辰翁《齐天乐》
NO45、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许文通《端阳采撷》
NO46、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罗志仁《木兰花慢》
NO4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NO48、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郭应祥《传言玉女》
NO49、萱草榴花,画堂永书风清暑。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张孝祥《点绛唇》
端午节的古诗句
导语:端午节快到,送你一只香甜粽子,愿你品尝出人生的美好和五月五的情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端午节的古诗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3、《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端午节的古诗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悠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的古诗句,欢迎参考!
端午日
唐代: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译文
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
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惯。
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
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
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
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鉴赏
这是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年华易逝。选取特定的一个时间——端午节来说事,可见那时的端午节是非常热闹,很有节日气氛:挂艾草、悬蒲剑、饮蒲酒,划龙舟……但作者年事已高,不能参与,感到很泄气。
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唐代: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译文
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鉴赏
《竞渡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颔联采用“鼙鼓、兽头”渲染龙舟待赛的竞渡氛围,画龙点睛,以点带面;颈联采用“冲波、鸟退”衬托龙舟比赛的竞渡速度,视野开阔,以景衬人。
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
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译文
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赏析
“空惆怅”慨叹了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这首词蕴含了浓重的民族风味,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全词从“碧艾香蒲”入笔,“处处忙”道出了端午时节的忙碌。儿共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刻画出了中华民族在节日之*享天伦的乐趣。“细缠五色臂丝长”,缠五色臂丝是荆楚之地的一种民族风俗,是在端午节由孩子们将五色丝带缠在臂上,这种五色的臂丝又叫“朱索”或者“长命缕”,据说能够降服鬼怪,企保*安。上阕的最后两句“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将全词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下阕的悼念屈原奠定了基调,为抒情作了铺垫。“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原来人们忙着过端午,只是一般性地喜庆,而忘却了这个特殊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谁还记得那为爱国诗人屈原呢?作者有感而发,直指俗弊。在这热闹喜庆的节日里,诗人却“空惆怅”,与“庆端阳”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下阕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运用了对比手法。就是写追悼屈子之情思了。“往事莫论量”,确实,千年已过,人们记住最多的不是屈子的《离骚》,而是汨罗江投河自尽的忠义气节。“千年忠义气,日星光”,日星本是天地的精华,终明儿不灭,将屈原的千古大义与日星之光相提并论,并不为过,大忠大义,理当被永世铭记。“离骚读罢宗堪伤”,此一句不单单写出了对屈子大义的崇敬,还道出了文人的惺惺相惜。“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千年已过,便是何等的悲歌大义,又能被几人记得呢?便是记得,又有几人能解?树转午阴凉,端午之时的燥热天气,能得一份的凉意已是不易,莫非也是屈子的美意吗?结尾由情归景,景中又似有余情,大有余音不绝之意。
本曲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与下片的“无人解”形成鲜明对比。但沅湘之水却把作者带入了历史,通过纪怀屈原抒发自己对元朝覆灭的感伤和不仕明朝的节烈,“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等诗句传达就是作者的伤感失落,而“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则表明了作者对元朝的`忠贞决心。“树转午阴凉”,以景结情,情在景中,是古诗词的常用收尾法。可以收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余韵缭绕的效果。作者的悲观绝望之情溢于言表。
历来写端午的诗词都很多,多半会提到屈原的旧事,借屈原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或者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失落情怀,或者赞扬屈原的精神而表明自己的忠义之心,总之,流不尽的沅湘之水,就是中国失意文人的辛酸之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梅尧臣),“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戴叔伦)。
读中国古诗词总让人觉得气闷,而没有怒发冲冠的畅快,好像他们只会躲在角落里哀怨或者表明忠心,从来都不会愤怒似的。最多不过是装疯卖傻,“学呆,妆痴,谁解其中意?”“尽教他争甚底,不如他瞌睡,不如咱沉醉,都不管天和地”,没有几个敢真正站起来去怒去喊去抗争!这和《诗经》开创的“悲而不伤,哀而不怨”的温柔敦厚的诗风与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艺术传统是分不开的。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译文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
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的诗句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2.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4.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5.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6.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7.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8.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正月十五夜》
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10.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11.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2.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殷尧藩《端午日》
13.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4.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15.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16.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17.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8.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19.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2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1、端阳采撷(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2、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3、端午(宋文天祥)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4、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竞渡歌(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6、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四绝
端午的四绝古诗
有关于端午的四绝古诗
端午节的古诗四言绝句
关于端午节的四言绝句古诗
端午节的诗句七绝
端午节的古诗句四句
端午节的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的
端午节的古诗四小句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
关于端午节的七绝诗句
端午节四句诗句的古诗
端午节的四段诗句古诗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七绝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ppt
端午节的古诗端午节的古诗句
端午节的五绝句古诗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hua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四句
端午节的诗句
端午节诗句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少
端午节四行的古诗
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古诗七绝
端午节的古诗7业绝句
端午节的古诗5字绝句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四句的
端午节的诗句古诗大全五绝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句
表示有责任心的爱国的古诗
关于劝诫劳动的古诗
描写江鲜的古诗
送给爱豆的古诗
赞美春季和夏季的古诗三首
带有红豆的古诗爱情
了解古诗的韵
爱人分离的古诗带星字
组织扭扭的古诗
爱人辛苦晚归路上安全的古诗
山村咏怀古诗的粉笔字
有尽而意无穷的古诗
和有媒有关的古诗
最多笔画的古诗词
写一首关于自强的的古诗
中国古诗在影视中运用的经典
描写河水*静的古诗词
关于消防主题的成语和古诗
手机上看风景的古诗
关于雅士的古诗
该努力奋斗的古诗
古诗开头的小短文
含有三个词语的古诗词
罪者的古诗
最简单最最好背的古诗
既开心又相爱的古诗
古诗两首谁写的
表达风景和爱人的古诗词
关于植物顽强生命的古诗
那些押韵的改编古诗
有具体情景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