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的古诗

关于顶碗少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顶碗少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顶碗少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顶碗少年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59) 语录(70) 说说(111) 名言(24) 诗词(133) 祝福(8) 心语(17k+)

  • 顶碗少年的阅读答案

  • 少年,阅读
  • 顶碗少年的阅读答案

      阅读在语文的分数线占的比例是很大的,所以在*时要多练*,提升做题速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顶碗少年的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顶碗少年

      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15、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顶碗少年在整件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沉着镇静

      16、读完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顶碗少年的性格特点。(2分)

      17、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点评。(2分)

      (1)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18、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后,一位老人走到台上向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结合上下文,请把老人的话补充出来。(2分)

      19、假如你就是顶碗少年,20年过去了,你已经是世界知名的杂技表演艺术家。时过境迁,回想当年往事,你会怎么说?(3分)

      参考答案:

      15、歉疚不知所措(呆呆)(2分)

      16、他是一个技艺高超、心理素质良好、直面失败、善于总结经验的人。(2分,意思对即可)

      17、(1)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个动作的难度之高,碗摇晃地厉害。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概括了少年完成动作的艰难程度,惊心动魄一词也写出当时少年以及观众们紧张的心情。(2分,意思对即可)

      18、此题只要能与上下文衔接即可,但只能是一句。(2分)

      示例:不要紧张,沉住气!你一定能行!

      19.略,言之成理即可。(2分)

    [阅读全文]...

2021-12-27 18:07:13
  • 顶碗少年阅读答案参考

  • 阅读,少年,写作
  • 顶碗少年阅读答案参考

      在**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顶碗少年阅读答案参考,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顶碗少年》

      赵丽宏

      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

      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题目:

      15.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顶碗少年在整件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沉着 镇静

      16.读完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顶碗少年的性格特点。(2分)

      17.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点评。(2分)

      (1)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2)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我选( )句点评:

      18.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后,一位老人走到台上向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结合上下文,请把老人的话补充出来。(2分)

      19.假如你就是顶碗少年,20年过去了,你已经是世界知名的杂技表演艺术家。时过境迁,回想当年往事,你会怎么说?(3分)

      参考答案:

      15.歉疚 不知所措(呆呆)(2分)

      16.他是一个技艺高超、心理素质良好、直面失败、善于总结经验的人。(2分,意思对即可)

      17.(1)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个动作的难度之高,碗摇晃地厉害。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概括了少年完成动作的艰难程度,惊心动魄一词也写出当时少年以及观众们紧张的心情。(2分,意思对即可)

      18.此题只要能与上下文衔接即可,但只能是一句。(2分)

      示例:不要紧张,沉住气!你一定能行!

      19.略,言之成理即可。(2分)

    [阅读全文]...

2022-05-26 13:29:42
  • 顶碗少年课文原文

  • 少年,语文
  • 顶碗少年课文原文

      导语:学*顶碗少年课文,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yíng)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luò)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jiù)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cuò)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jiǎ),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顶碗少年》课文简说

      在《顶碗少年》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3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

      (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

      (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

      (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如何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所受到的启示。

      听了余应潮老师的'一节公开课《顶碗少年》,从余老师的课中让我们对如何开展低年段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层的了解,真的是受益匪浅。

      对余老师的课绝对不是刻意的褒奖,而是从实际出发,余老师课堂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摒弃了传统的教师灌输方式,整一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之中,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给学生们以智慧,给听课教师以启迪。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具体说明: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以见得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文整体阅读,就是抓住文章中的一个至几个重要的教学问题,这些问题要求: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也能带动学生们的阅读活动,并深入到文章的每一处。在余老师导入新课后,他提出了要做到“一课三练”。即请你勾画(勾画出本文的关键字词,并将连成句子);请你评说(自选角度,用成语说出本课的故事,讲出原因);请你评析(开头?结尾?文章的结构?正面的描写?侧面的烘托…… )

      小学对教师语言方面的要求是使用儿童化语言,易于让学生们接受,余老师作为一个年长的男老师,面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能够做到语言富有亲和力,,是难能可贵的。当学生们回答问题时老师总是用眼睛看着学生们,仿佛对学生们的答案充满希望,更赋予了学生们信心,当学生们不敢回答问题时,老师选择的不是放弃他,而是鼓励他,当学生们读自己写的话时,老师能够和学生们站在一起,双手拍拍学生们,因为有老师在身旁,所以学生们不会产生紧张的心理······虽然这些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也正是这和蔼的语言和亲切的举止使得孩子们能够以更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中来。

      整节课设计的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过渡自然,充分体现了板块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整节课下来,教者不须看书,更不须看教案,轻松自然地与学生们一起合作探究,充分体现了学法、教法兼而备之。余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们用成语形容顶碗少年。学生们在勾画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教师的话里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方法的指导,并敢于大胆地把时间交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在说话中认知,在说话中体验,在说话中成长。

      学生们是教学的主体,更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本节课在操作上充分体现了生本教育。教者采用启发式教学,大部分时间用在提问学生们,结合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指导,在放手时间的同时又对时间的把握松紧有度,教师起到了很好的辅导作用。从教学上来看,教师注重“过程与方法”,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其中,师生互动,寓教于乐,三维目标得到很好的体现。

      本节课中,余老师没有一句批评学生们的话,没有一个轻视的眼神,有的只是老师那一句句“你真棒”的鼓励,在学生们回答问题后教师都不忘对学生们进行表扬,让学生们感到自己是快乐的,在老师的眼中是出色的,赏识教育下没有受伤的孩子,余老师对赏识教育有很深的领悟,并很好地将它运用到课堂中来,值得赞许。

      余老师的这节课是很成功的,使到场听课的老师受益匪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余老师也是在不断的学*中才练就的教学功力,但愿每位语文老师都能向他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不断地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今天小编推荐的这篇课文《顶碗少年》评课稿,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您的补充和建议。

    [阅读全文]...

2022-01-12 08:26:45
  • 小学语文顶碗少年课后同步练*及答案

  • 少年,教育,语文
  • 小学语文顶碗少年课后同步练*及答案

      现如今,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顶碗少年课后同步练*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字词荟萃】

      1、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附和(héhè)结实(jiējié)沉着(zhezhuó)喝彩(hèhē)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目不转精()不知所错()惊心动破()坐无虚*()

      3、把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段集锦

      少年头两次表演失败后表现如何?请找出有关的语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链接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是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你从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1、阅读:

      我家的小院

      小院的西面是花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唱主角的是紫色的月季和各色玫瑰。北面有个挺大的葡萄架。夏天,孩子们在葡萄架下乘凉、下棋,大人们在这里看报、休息。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到了秋天,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不时散发出醉人的香味。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一眼看去,漂漂亮亮,惹人喜爱。

      (1)填空。

      这段话是按________顺序写的。先写小院西面是________,北面有个_____________,院子东面种着___________________,南面是_________。其中写得最多、最详细的是_________,这段话中的第____句到第____句,都是在写这里的景色的。

      (2)照样子写词语。

      绿油油__________________漂漂亮亮__________________

      (3)用“”划出打比方的句子。

      (4)给文中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写话:

      学*了课文,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字词荟萃

      1、hèjiēzhuóhè

      2、精(睛)错(措)破(魄)坐(座)

      3、(1)手中的碗被他交给少年。(2)他交给少年手中的碗。

      句段集锦

      略。

      课文链接

      略。

      课外延伸

      1、阅读:

      (1)空间;花圃;葡萄架;白杨;小菜园;小院北面;2,5。

      (2)静悄悄气冲冲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3)院子的东面种着几棵高大的白杨,它们像巨人一样守卫着小院。

      (4)地里种着黄瓜、茄子、西红柿,还种着绿油油的青菜。

      2、写话:略

    [阅读全文]...

2021-12-16 09:31:36
  • 少年行古诗原文(少年行古诗赏析)

  • 《少年行》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新丰出产的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咸阳的游侠儿多是少年。"新丰",古县名。古时盛产美酒;"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钱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咸阳",秦朝的都城。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他们意气相投,一见如故,便相邀去酒楼酣饮,马儿就系在高高酒楼旁边的垂柳上。

    这是一首描写少年游侠日常生活的诗。

    在古都咸阳,游侠儿横穿于市街,相逢于马背,意气相投便以酒相邀,直饮到酩酊大醉。诗人通过对游侠儿高楼纵饮这一典型的描写,将游侠儿的风流与不羁完美地展现了出来,并表达了诗人对游侠儿这种富有浪漫色彩的生活的向往。(《唐诗三百首》)

    [阅读全文]...

2022-04-08 15:41:59
  • 少年行王维古诗赏析(少年行注音版古诗)

  • 少年行(作者: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注释:

    斗:酒器。游侠:好郊游、使气性的人。

    译文:

    一斗新丰美酒价值十千钱,京都长安有很多的游侠少年。今日与你相逢,一见如故,为你开怀畅饮真是痛快。我们的马就系在高楼下的垂柳边。写侠少的欢聚痛饮。“新丰美酒斗十千”。是说新丰出产的美酒十分名贵,一斗酒价值十千钱。“咸阳游侠多少年”。意思是说:咸阳城里的游侠们多半是青春少年。游侠,古时候称那种重义轻生死、勇于救人危难的人为游侠。“相逢意气为君饮”。意思是说:这些少年侠客偶然相逢,为彼此的意气所感动,都愿意为对方干上一杯。这句诗把少年侠客的精神世界揭示得十分鲜明,足以令人敬慕。

    “系马高楼垂柳边”。意思是说:他们把自己的高头大马,拴在那高高酒楼前的垂柳旁边。这句景物描写不仅勾画出酒楼的风光,而且对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这首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者注意选用一系列美好的形象,如美酒,游侠,骏马,高楼等,构成画面,洋溢着一种昂扬振作的精神,具有鼓舞人心的艺术力量。

    [阅读全文]...

2021-12-15 01:31:03
  • 青少年从军报国的古诗句

  • 青少年,文学
  • 青少年从军报国的古诗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少年从军报国的古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从军行七首·其四

      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出塞二首·其一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少年行四首

      作者: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臂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4.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作者: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5.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作者: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6.少年行

      作者: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7.夏日绝句

      作者: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8.牡丹

      作者: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9.示儿

      作者: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0.州桥

      作者:范成大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11.初入淮河·选一

      作者:杨万里

    [阅读全文]...

2022-01-17 03:08:19
  • 新时代好少年诗句有哪些(关于翩翩少年的6首励志古诗)

  • 少年,励志
  • 一、高玉琛六一节杂吟四首

    (中华新韵)

    诗文/高玉琛

    2020年6月1日

    (其一)

    五月石榴万朵开,宛如豆蔻盛装来。

    心中又惹陈年梦,红领巾飘抚稚腮。

    (其二)

    队旗鲜艳映红巾,稚气怀揣梦想心。

    喜看少年豪迈气,中华昌盛有传人。

    (其三)

    雨去云开几彩虹,乌飞兔走俱急匆。

    忽惊霜鬓头积雪,顿晓多时梦里童。

    (其四)

    忙碌不知人日晚,闲来方晓古稀年。

    余生静谧心头在,都是悠哉到每天。

    ——作者高玉琛(玉琛晶瑜),山东莱西市人,生于1955年。爱生活,爱阅读,爱写作,喜欢古典文学,诗词歌赋。

    二、田明山七绝两首

    (*水韵)

    诗文/田明山(大山)

    2020/06/01

    (一)莫道桑榆晚

    莫道桑榆霞夕晚,休言已到暮迟年。

    只要留得童心在,不妨欣观别样天。

    (二)回眸是顽童

    红旗一角映颜虹,似箭光阴步履匆。

    转瞬青丝堆白雪,回眸依恋是顽童。

    ——作者田明山(大山),山西人,生于1949年,大专文化,1970年入伍。

    [阅读全文]...

2022-03-14 16:34:51
  • 少年游·并刀如水古诗词

  • 少年游·并刀如水古诗词

      古诗原文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译文翻译

      情人双双共进果橙。破橙的刀具光洁,像清水那样澄澈;盛橙子的盘子明净,果蔬新鲜。美人端庄高雅,用她的纤纤细手亲自为心上人般破新橙。女子对男子的一片温情,男子怎能不知呢?室内,华美的帐幔轻轻低垂,袅袅的炉香是室内弥漫着暖融融的气息,彼此之间的柔情蜜意也似乎融化在这温馨的气息中了。他们相对而坐,男子陶醉在女子的笙曲中。夜深了,男子起身向与女子告别,女子低声问他:你现在哪里入宿呢?现在已经是三更时分了,外面寒风凛冽、路滑霜寒,很少有人行走,不如就别走了吧。

      注释解释

      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幄:帐。

      兽烟: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谁行(háng):谁那里。

      直是:就是这首词乃感旧之作。

      创作背景

      周邦彦居于京城时,与名妓李师师相好。宋徽宗赵佶听到李师师的艳名后,也来凑热闹,常微行到李师师家中。周邦彦躲在床下,大气都不敢出,却还要忍受心上人与皇帝戏虐调情、颠龙倒凤,心中痛苦可想而知。第二天,他将这段见闻,填了一首《少年游》。

      诗文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女子特有口吻惟妙惟肖的刻画,曲折深微的写出对象的细微心理状态,追述作者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经历,大有呼之欲出之概。

      上片以男方的视角写美人的热情待客,抒发对女子情投意合的情感。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这是富于暗示力的特写镜头。出现在观众眼前的,仅仅是两件简单的道具(并刀,并州出产的刀子;吴盐,吴地出产的盐。)和女子一双纤手的微细动作,可那女子刻意讨好对方的隐微心理,已经为观众所觉察了。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室内是暖烘烘的帏幕,刻着兽头的香炉(叶嘉莹:兽形的香)轻轻升起沉水的香烟。只有两个人相对坐着,女的正调弄着手里的笙,试试它的音响;男的显然也是精通音乐的,他从女的手中接过笙来,也试吹了几声,评论它的音色的音量,再请女的吹奏一支曲子。

      这里也仅仅用了三句话,而室内的气氛,两个人的情态,彼此的关系,男和女的身分,已经让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了。

      下片以叙事的方式来抒情,改用女方的口吻来传情,有层次,有曲折,人物心情的宛曲,心理活动的幽微,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生活细节的描写更是十分细腻逼真。

      “低声问”一句直贯篇末。谁问?未明点。为何问?也未说明。

      “向谁行宿?”的文化自知是男子的告辞引起。写来空灵含蓄,挽留的意思全用“问”话出之,更有味。只说深夜“城上已三更”,路难“马滑霜浓”,“直是少人行。”只说“不如休去”,表情措语,分寸掌握极好。

      词结束在“问”上,结束在期待的神情上,意味尤长。无限情景,都自先手破橙人口中说出,更不别作一语。意思幽微,篇章奇妙。

      词中所写的男女之情,意态缠绵,恰到好处,可谓“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不沾半点恶俗气昧;又能语工意新。这种写生的技巧,用在散文方面已经不易着笔,用在诗词方面就更不容易了。单从技巧看,周邦彦实在是此中高手。

    [阅读全文]...

2022-04-15 13:19:06
顶碗少年的古诗 - 句子
顶碗少年的古诗 - 语录
顶碗少年的古诗 - 说说
顶碗少年的古诗 - 名言
顶碗少年的古诗 - 诗词
顶碗少年的古诗 - 祝福
顶碗少年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