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教案设计

关于二年级教案设计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二年级教案设计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二年级教案设计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二年级教案设计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二年级语文《小池》教案设计3篇

  • 语文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小池)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宋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指导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和“召”一样长。

      七、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八、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教学中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录像直观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配以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媒体,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中介,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虽然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但如果在教学中作恰当、适度的运用,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这一点在本教案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本教案将录像、图片都用上了,既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又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媒体运作,变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设计 (菁选3篇)

  • 美术
  •   可爱的熊猫

      教学目的:1,通过想象画练*,学*简单的构图知识。

      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训练与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学*熊猫的画法。

      教学难点:学*简单的构图知识。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熊猫范图。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1,启发谈话:同学们经常在影视,书籍里看到有趣的珍稀动物熊猫

      。他们得样子十分可爱,小朋友们都喜欢他。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走入熊猫的世界里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2,读画。熊猫和我们中国的国宝。它们分布在中国四川地区。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他们在中国的数量以及十分的稀少,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熊猫是的竹叶,所以画熊猫的时候要注意画出它的生活环境。书本上小朋友画的熊猫也10分生动有趣-----熊猫

      在森林里快乐的生活。的那幅画熊猫一家在认真地下棋。熊猫妈妈还经常端来香喷喷的咖啡。我爱熊猫,把这些小朋友和熊猫快乐地在一起玩耍的.样子画下来。熊猫还会作精彩的演出:他们会但秋千,将分。接下来老师要一下怎样来画熊猫:

      3,作画步骤:

      (1)先划出熊猫 的基本形。

      (2)在详细的画出熊猫 的头部躯干。

      (3)添画出熊猫 身上的黑白花纹,还有四周的环境和背景。

      (4)将整幅图涂上鲜艳美丽的颜色。

      小学: 家乡的桥

      教学目的:

      1,认识、了解桥的用途,感受桥梁建筑造型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2,训练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为学*风景积累素材。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准备:放大范图若干张。

      一. 组织教学。

      二. 讲授新课

      启发谈话:桥是道路的组成部分,它能帮助我们跨越障碍。人类造桥有很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有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巨大石拱桥。在我们福建也有一座很著名曲桥,这就是泉州的洛阳古桥。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泉州城东13干米洛阳江人海处。该桥是粱式海港巨型石桥,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洛阳桥原长12oo米,阔5米许,桥墩46座,桥栏柱;石狮28只,石亭7座,石塔5座。规模宏伟,正艺卓越。桥建在江海交汇处,水阔浪急。古代劳动人民采用筏型基础及种蛎固基,为我国乃至世界造桥史上的创举。

      此外,历史上桥的样式还有多种多样,如:索桥、石板桥、廊桥、亭桥、藤网桥…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桥也是一个重要审美对象,杜甫的诗"驱车石龛下,仲冬见彩虹",杜牧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成语也还有"烟柳画桥",意思是说:在春的景色里,有桥有树的自然景界,就像画一样好看。

      2.读画:

      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桥是里面重点勾描的对象,围绕桥发生的事情是画面的最高-潮。由此可见,历代的中国人曾对桥作过多么深人的审美发掘。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具有悠久造桥历史的我国,在现代桥梁建设方面,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今天的桥从样式上花样更多了,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从功能上看有公路桥、铁路桥、立交桥、高架桥……各式各样的桥不断出现在我们身边。这些桥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造型优美,不少还成为当地的一道著名风景。与传统上的桥相比,现代的桥往往更宏伟、更有气势,用途也更广泛。

      《公园里的桥》以线描的手法画了公园里的石拱桥,虽有缺点,但基本上表现了石拱桥的结构和特征。《闽江上的桥》作者则饶有兴趣的画出福州彩虹桥的特点,桥面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人群及穿梭于桥下的大大小小的船只,一片繁华的都市景象。《我家村口的桥》则显得*静、安宁,让人仿佛听到桥头那几棵树上的蝉鸣。

      三,作画步骤:

      (1)先划出桥的基本形,用简笔画方法对桥的基本结构作简单概括。(2)添画出鞘的结构,桥上的行人车辆,还有四周的环境和背景。(4)将整幅图涂上鲜艳美丽的颜色。也可只用线描方式完成。

      小学:大嘴青蛙

      教学目的:

      1通过简易的手工制作,学会运用简便的材料进行剪、折、画等技能。

      2通过表现儿童喜爱的小动物,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简便的材料进行剪、折、画等技能。

      教学难点:提高儿童动手能力。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从小到大,青蛙的成长经过了有趣的演变阶段。它们刚出生时是一只小小的蝌蚪。小蝌蚪只能生活在水中,小圆点似的身体,拖着一条小尾巴,像鱼叉不像鱼,随着小蝌蚪一天天长大,它先后长出四肢,尾巴也逐渐消失,长成了小青蛙。青蛙喜欢在池塘,小溪里生活,它的游泳本领特强,据说人类的蛙泳的姿势动作就是模仿青蛙的。青蛙的后腿特别发达,弹跳能力很强,它靠捕食小飞虫为生,特别爱吃蚊子及其幼虫子孓,所以青蛙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生物,我们应该保护它,而不能捕杀它。(板书课题)

      2.读画:青蛙长得很"丑",其外型特点较突出,一双大眼睛长在头顶上,再配上一张大嘴巴,前肢较短,后肢较长,肌肉发达,大肚皮里白色,其他地方是绿色或暗绿色的,四肢和背部有些斑纹,制作采用剪、折、画相结合的方法,制法程序简单,形象概括,而且它的大嘴巴还能动起来呢。

      3.制作步骤:制作时可先选一张卡纸,在纸上确定好青蛙的大小位置后,先对折,用剪刀在青蛙嘴巴处横剪一刀。剪后打开卡纸,按图示的虚线向内折即可,最后再用彩笔或油画棒画上青蛙的眼睛、身体和四肢,一只生动的大嘴青蛙就做成了,如果你把对折的卡纸一张一合,青蛙的大嘴也会随着一开一闭,十分有趣。学生可按教材中的图示进行制作。特别注意要按图示步骤折剪。剪、折后添画的部分需与剪折部分配合。

      三,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本课作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

      四,进行小结。表扬画的好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给全班同学欣赏。指出不足之处。

    [阅读全文]...

2022-10-09 00:00:00
  • 二年级语文课文《阳光》教案设计5篇

  • 语文
  •   学*目标

      ★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外、编、芬、叽、喳、沐、浴、裙、叨、慰”10个生字;能运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识记字形,了解“开遍、芬芳扑鼻、沐浴、念叨、安慰”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阳光都跑到你心里去了”这句话的意思,感受鹿儿关心、孝敬长辈的美好心灵。

      学*重点

      通过感情朗读,划出课文中关键词句等方法,理解“阳光就在你心里”这句句子的深刻的含义。

      通过学*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做一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阳光吗?为什么呢?(随机板书:阳光温暖光明灿烂等等)

      2、是啊,阳光多么美好,有一个名叫鹿儿的小女孩,她要把阳光当作礼物送给奶奶呢!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13课我给奶奶送阳光(齐读课题)这里的我指的就是(鹿儿)板书:鹿儿二、学*课文,体会情感

      3、鹿儿眼里的阳光是怎么样的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开火车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并用直线划出描写阳光的句子。

      4、开火车读词语。裙:衣字旁。沐浴:三点水,洗澡。齐读

      5、交流句子,朝:多音字,组词。理解沐浴、芬芳扑鼻。指导朗读,理解阳光的美好。

      过渡:屋内的阳光亮堂堂,屋外的阳光是那么温暖,那么光明,所以整个大地沐浴着灿烂的阳光。

      6、引读:鹿儿见到阳光高兴得(跳了起来)。鹿儿跳哇蹦啊,乌黑的头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她索性(伸出双脚坐在了草地上)小小的围裙里(充满了阳光。)

      看到了可爱的阳光,鹿儿心里油然升起了一个(美好的想法)

      7、这美好的想法是什么呢?谁来说说:交流句子:“啊!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奶奶。”抽生朗读,读出感情。

      8、鹿儿怎么会有这个想法的呢?读读课文5-9小节找找句子。

      出示句子:鹿儿的奶奶腿坏了,不能出屋,口里总是念叨:“多想见到阳光啊!” 1)注意“念叨”的叨是轻声。叨念的次数多不多?

      9、奶奶是怎么念叨的呢? “多想见到阳光啊!”指导朗读(渴望)

      10、只有4岁的鹿儿看到了这一切,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她一见到阳光就想到了奶奶,所以心里(油然升起了一个美好的想法:“啊!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它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奶奶。”)

      11、鹿儿是怎么给奶奶送阳光的呢?轻声读读6—10节。

      12、(1)5-9小节是说鹿儿给奶奶送阳光的过程,在送的过程中鹿儿是怎么说,怎们做的呢?找出有关句子。

      (2)把这个过程演出来,哪些语句在表演中要表演出来的,说说你的理由。

      (3)抓住句子中的紧紧、直奔、严严实实

      (4)读读这些句话,体会鹿儿的心情,更快,更急。

      (5)抽生演一演,随后评一评。

      13、可是,不知为什么,围裙里的阳光都(没有了),包得严严实实的,怎么都没有了呢?跑到哪儿去了呢?交流:

      14、鹿儿只有四岁,她不知道围裙是包不住阳光的,她只知道奶奶腿坏了很想见到阳光,所以她一心想吧阳光送给奶奶,此时她简直要(哭出声来了)。她心里很难过。

      15、可是奶奶却(高兴极了)还安慰她说:“(我的好宝宝,不要担心,阳光都到你心里去了。)

      16、学生质疑。读一读,奶奶说的话。读出奶奶高兴地语气。奶奶为什么这么高兴?板:孝顺懂事

      17、奶奶真高兴,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孝顺、懂事的孙女而感到高兴。随意把它抱在自己的(膝盖上),紧紧地(抱着,抱着),奶奶想。

      18、奶奶已经收到了这份鹿儿送的特殊的礼物。这真是一份(爱的礼物呀!)

      板书:爱的礼物

      三、总结

      1、阳光是(温暖的),阳光是(光明的),阳光是(灿烂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爱的礼物”这首小诗,再来感受一下这份特殊的礼物吧!

      2、在你们身边有哪些孝敬长辈的事,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3、读词语。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练*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象:教师播放音乐,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阳光很美,很宝贵)(板书课题)

      有一个叫金波的叔叔,把美好的阳光写了下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阳光吧!

      播放课件,听课文录音。

    [阅读全文]...

2022-05-16 00:37:18
  • 二年级语文上册《火红的枫叶》教案设计3篇

  • 语文
  •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结合自身感受,体会作者情感。

      2.进行说说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演示。

      学具准备:树叶、红色彩笔、白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师:今天老师从美丽的大自然中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想看看是什么吗?(课件演示出示一张红枫叶)

      板书:贴图:(红枫叶)

      师:哪一位同学愿意用一个词来说说它的颜色?

      (火红)板书:火红的。

      师:齐读课题

      读完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师:同学们非常爱动脑筋,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只要我们认真读书,认真思考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二、初读课文:

      师:读课文(自由读)

      1、圈出不认识的字,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生字。

      2、师范读课文:

      师:这么美的枫叶,老师也想读读课文,可以吗?

      师:谁愿意评评老师的朗读?

      三、细读课文:(小声自由读)

      ①读完课文:你认为这篇课文都写了枫叶的什么呢?

      ②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1、学*第一段:(指读)

      思:你最喜欢哪些词语?(寻找、走来走去、火红)

      ①用动作大字,什么叫寻找。

      ②仿走来走去说( )来( )去,并说一句话。

      ③用火红的( )进行词语搭配。

      师:火红的还可以来说什么呢?

      师:小作者找到她想要的枫叶了吗?

      2.学*第二段(自由读)

      思:①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②理解“然而”一词的意思。

      ③读出小作者在不停地找的感情。(练读—指名)

      3.学*第三段(师读)

      思:①你从老师的读中体会到了什么?(高兴)

      ②学生自由读。

      ③你还读出了什么?(枫叶的红,枫叶的样子)

      板书:比( )还红,比( )还红。

      四、进行说话练*:

      补充a、比( )还红。比( )还红。

      b、我找到一张结白的纸,它比( )还白比( )还白。

      师:小作者找到枫叶干什么呢?

      五、学*第四、五段(自由读)

      师:老师的节日是哪一天?你想对老师说什么呢?

      可以在九月十日说给老师听一听。

      六、动手画:

      师:课文学完了你们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还知道了什么呢?

      师:我非常想看看文中的枫叶,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动笔画枫叶)

      七、齐读全文(激情饱满的读课文)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二年级课本《我们长大了》教案设计3篇

  • 长大了,课本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别人。

      2.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3.情感与态度: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感谢父母、师长、伙伴的关爱;为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意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

      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别人,能够理解父母。

      四、小手印导入

      1.出示小手印,问你们知道这是多大小孩的小手印吗?对,刚生出来的!那么,你们知道你们现在的手印有多大吗?(当场叫生画手印)

      2.看这么大,两个手印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3.对,我们长大了(板书:我长大了)你们长大了,从咿呀学语的小宝宝长成了活泼可爱的大孩子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成长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

      (一)分组感知长大

      师过渡:你们长大了,那你还记得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你们小时候会用到的东西,猜猜是什么?(小鞋子,小衣服,奶瓶)

      1、你能猜猜看这大概是多大的孩子穿的吗?现在还能穿吗?不能穿了!为什么呢?我们长高了!

      2、大家都发现自己长高了吗?那你知道自己刚出生时有多高吗?(叫生用手比划比划)

      3、看老师这儿有一根红绳,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一般有50厘米左右高,老师手里的红绳就是50厘米,也就是说我们大部分同学刚出生的就这么长。现在长高了,有多高呢?(量一量,比一比)

      4、除了长高了,我们还能独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瞧,这些小朋友自己能做什么?(出示图片)

      5.师总结:这些小朋友都长大了,自己的事情都能自己做,你们最拿手的是什么事情呢?把你最拿手的五件事情写到小手印的五个指头上。(写完后交流)

      (二)感恩在心间

      活动一:说说做做,我懂事了

      1.师过渡:小朋友们,通过回顾,我们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出示图片)这个故事中的妈妈为什么夸小明长大了?(交流)

      2、那么在成长过程中,你帮助过谁呢?

      师总结:从你们的交流中,让我看到一群懂事的孩子!(板书:懂事了)

      3.师过渡:懂事的孩子不仅会分担家务,遇事还会思考,会分析,会判断!遇到下面情况你们会怎么办?

      (1)邻居宝宝在睡觉,你会怎么做?

      (2)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

      (3)爸爸下班回家后,你会怎么做?

      (4)回家看到一个小孩跌倒,你会怎么做?

      4.师评价过渡:看到大家的表现,老师发现你们的确长大了!能够关心别人了!你们的爸爸妈妈看到你变得懂事了也一定很开心!我们要永远感谢他们。

      (三)、总结全课,留下成长印记

      1.教师过渡:老师相信同学们说的棒,做的会更好!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你肯定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现在就拿出你的手掌印,在手心里写下你最想感谢的人!

      2.学生动手制作成长印记

      师:看着同学们这一只只写满成长印记的小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让我们将今天的成长印记放进你的成长袋中,等明年,让我们再来看看谁的手更大,谁的手心收获的本领更多!最后,老师衷心的祝愿同学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请同学们起来,自豪地对自己说——我们长大了!

      (四)、课后作业

      1.动手制作一张感恩卡片。

      2.帮爸爸妈妈做两件力所能及的事。

      一、教材分析

      《我们长大了》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第四单元《我们在长大》的第一个主题,活动又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比比看看,我长大了,二是比比说说,我进步了,三是说说做做,我懂事了。通过主题活动的学*,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进而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通过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让其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快乐,能够学会感恩,学会关心他人,同时对升入中年级将要面对的学*和各方面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学情分析

      孩子们每天都在成长,但他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成长,忽略了随处都可感知的快乐与幸福。他们把长辈对自己的关爱看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只知道接受,而忘了付出,很少为他人着想,一般都以自我为中心,对生活上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主动帮忙动手做,对学*目标不明确、学*责任感不是很强。但他们同时又是好学的,他们喜欢展示自己,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他们的生活简单而快乐。通过这节课的学*,引导孩子们体验成长的快乐,并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长、老师、伙伴的支持与关爱,学会感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别人。

      2.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3.情感与态度: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感谢父母、师长、伙伴的关爱;为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打下基础。

      四、教学重点

      让学生意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体验成长的快乐。

      五、教学难点

      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别人,能够理解父母。

      六、教学准备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3篇

  • 语文
  •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了解词义。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2、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广场的事物。理解本课词语。

      3、感受北京*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强大。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10个生字,并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课词语,感受北京*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强大。

      教具:

      ppt、录像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理解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广场的事物和欢庆场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新课文,一同欢度一个节日。请小朋友一边照拼音读课文,一边看课文插图,猜猜看: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节日?

      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答案,师生共同选定:国庆节。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识场景

      (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城楼”“红灯”“金水桥”“*龙”“腾飞”推断出课文写的是首都北京国庆大典的场景。

      二、细读课文,看图学词,理解词义

      1、指导学*第一行

      (1)显示*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出示:“城楼”“红灯”“金水桥”,学生朗读。

      2、指导学*第二行

      (1)多媒体播放礼炮声和**及*升旗仪式片断。新*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出示:“大典”,学生齐读词语。

      (2)播放录像:阅兵式片断,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出示:“检阅”“海陆空”。

      3、指导学*第三行

      (1)播放“狂欢夜”录像。

      (2)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

      (3)朗读:“礼炮”“焰火”“狂欢夜”。

      4、指导学*第四行

      (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国庆五十大典的盛况,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

      (3)出示词语,齐读:“神州”“腾飞”“*龙”。

      三、阅读课文,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读出情趣

      2.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焰”,重点提示“焰”字的笔顺。

      (3)教学“犭”旁。提示“礻”是示字旁。

      (4)学生在《*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识字2

      城楼 红灯 金水桥 礼炮 焰火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二年级教案教学设计10篇

  • 教学设计,教案
  •   教学目标:

      1、运用方法认字、写字。

      2、积累词汇、诗歌。

      3、口语交际。

      4、展示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方法认字、写字。

      正文: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运用方法认字、写字。

      2、积累词汇、诗歌。

      3、口语交际。

      4、展示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方法认字、写字。

      2、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我的发现这一项安排了两组汉字,每组的前一个字都是学过的熟字,后一个字都是要学*的生字,而后一个字都是前一个字表示读音的部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在“我会读”中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记住生字。在“我会写”中引导学生写出带有“木、月、艹、宀”偏旁的字,从中加以巩固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我会认

      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5、出示“我会认”中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6、扩词练*。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扩词。

      7、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交通支招一支笔九龙坡龙头巨龙龙舟

      要求请求凡人凡是*凡利用利益有利

      我会写: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家、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日积月累这部分是由“我会读”和“读读背背”组成。“我会读”是本组教材中所学生字的复现,帮助学生加以巩固。“读读背背”是一首表现秋天丰收景象的儿歌,与“我会读”共同起到促进学生对语言积累的作用。

      教学过程:

      我会读:

      1、学生分小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后全班进行读词训练。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交流词语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记住词语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促进。

      读读背背:

      1、教师示范读。

      2、轻声读儿歌,不认识的字,看看音节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品读,比一比谁读得有味道。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阅读全文]...

2022-04-07 21: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