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月花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二月花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二月花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二月花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赞美二月梅花的诗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句了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赞美二月梅花的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赞美二月梅花的诗句
1、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2、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齐己《早梅》
3、楼高莫*危阑倚。——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4、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朱淑真《菩萨蛮·咏梅》
5、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纳兰性德《望江南·咏弦月》
6、去时梅萼初凝粉。——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7、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张嵲《墨梅》
8、相思一夜梅花发。——房舜卿《忆秦娥·与君别》
9、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范成大《喜晴》
10、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苏轼《西江月·梅花》
11、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李方膺《题画梅》
12、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卜算子·咏梅》
14、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15、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16、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刘因《观梅有感》
17、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18、天涯也有江南信。——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19、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20、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陆游《落梅》
21、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22、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2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
24、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张嵲《墨梅》
25、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26、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27、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2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9、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周邦彦《瑞龙吟·大石春景》
30、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李方膺《题画梅》
3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
32、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李世民《元日》
33、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34、遥想疏梅此际,月底香英白。——晏几道《六么令·雪残风信》
35、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王十朋《红梅》
36、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谢枋得《武夷山中》
37、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38、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39、海棠何事忽摧颓?今日繁花为底开?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高鹗《赏海棠花妖诗》
40、*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41、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何逊《咏早梅》
42、教人怎不伤情。——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43、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44、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45、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卜算子·咏梅》
46、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7、似和不似都奇绝。——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48、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赞美二月桃花的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赞美二月桃花的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桃夭》
诗经·国风·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浅析:诗中以盛开的桃花比喻容颜光鲜靓丽的新嫁娘,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浓密茂盛的桃花又与新婚的氛围相契合,表达出这位女子的德行的赞美,她的嫁入会使夫家家庭和美,夫妇生活美满和谐。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浅析:诗出自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崔护》: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在清明节时游览至长安城南,见到一处庄宅,桃花环绕,景色宜人。崔护正好因口渴,就叩门求饮。一位美丽的少女打开了门,他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崔护旧地重游,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觉得怅然若失,在左门上题了这首诗。崔护诗中桃花是比喻女子容貌美丽,后来因整首诗歌的意境,“人面桃花”成为固定的成语,指对所爱慕而不能再见女子的思念,以及由此引己的怅惘心情,一般用于表达对爱人的思恋之情。
《桃花源》
(节选)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浅析:“桃花源”已经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乌托邦,桃花源内的世界民风淳朴、自给自足、生活幸福,是古代士人的理想世界。“桃花源”的典故频繁见于后世诗文中,如唐代诗人张旭的《桃花溪》,化用《桃花源记》的第一段: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此诗意境有隐逸的幽趣,相比“桃花源”作为理想世界的总体象征,更有一种隐士自得其乐的悠游自在。
《刘阮妻》
唐·元稹
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
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
浅析:诗中的桃花是仙界之物,仿佛亘古永存,超离人世间。这首诗的背景是《幽冥录》中所载一则小故事:*刘晨、阮肇因天下大乱,不愿为官,上天台山采药。粮尽后望见山上的桃树,便爬上去采桃充饥。二人边吃桃边沿着小溪走,用茶杯取水时,看见溪中有“胡麻饭”,断定山中必定有人家。继续沿溪走去,果见溪边有两位女子,容貌美丽。二女好像早已认识他们,领二人进屋,后结为夫妇。十天后,因二人思乡心切,仙女答应他们回乡。回乡后才得知人间已经过了几百年,上山重寻妻子,却没有再找到。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浅析:以“沉郁顿挫”诗风为主的大诗人杜甫,桃花作为春日风景的代表,在他的绝句中以清新可爱的形象出现。微微的春风更催春困之意,睡眼朦胧中即目望见一簇桃花,深红色的与浅红色的都如此可爱,更爱哪一者呢?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浅析:一为“芳菲尽”,一处“始盛开”。在高山上的大林寺桃花如山下桃花一般美丽,但是因为她的花期较迟而带给人惊喜,使人倍感愉悦,心情爽朗。
《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浅析:此诗表面为写玄都观众人观花的场景,实为用桃花来比喻靠投机取巧而发达的朝中新贵,观花者即讽刺趋炎附势之人。“刘郎”就是诗人自己,暗指这些新贵与自己相比不过是后生小子。十四年后故地重游,又赋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新贵们早已凋零,培植新贵的`“种桃道士”——作者的政敌,也早已不知在何处了,而我刘郎却又回来了。新贵如花期短暂的桃花,与自己虽遭贬谪却能保身长久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理性的精神和达观的人生态度。
《桃花庵歌》
明·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地一在天;
若将贫*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唐朝杜牧有名诗《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虽然是赞美晚秋红叶的美诗美句,但很多人都对这首诗里的“二月花”做参照,感到格外清新。这二月花,就是仲春季节破萼出挑的美丽花朵,清新,向上,红润蓬勃,比如晚梅,红桃,杏花,海棠,以及这个时节初初绽放的各种清丽花朵。而古诗中的二月恰恰是公历春风里的三月。
正是春花秋叶的对比,红叶胜在秋天的深沉明艳,而二月花胜在清新娇美,如同老人和少女两种不同人生的对比。
所以杜牧这首诗,因为二月花让人记住了枫叶红,又因为枫叶红让人惊讶用二月花做陪衬,相得益彰,春花秋叶,各领风骚。
那么杜牧最美的二月花是什么呢?桃李梅杏,海棠梨花,甚至早开的芍药牡丹都可以是二月花,但是杜牧别有情衷。在这样一首诗里。
“娉娉褭褭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唐]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这是杜牧回忆歌女张好好最年轻的时候。那时张好好年仅十三,杜牧26岁,在江西观察使沈传师门下做幕僚,而张好好也在这里工作,不过工作职责是歌舞才艺娱乐。张好好清丽率真,歌舞出众,而此时她和杜牧同时为沈传师工作,是广义的同事关系。但是这个女孩子和他相对熟稔,杜牧心中有一份小仙女的情愫。
6年之后,杜牧也混得不得意,险些成为唐朝朝堂甘露之变的刀下鬼,他这才知道做官报国的路是这样惊悚险恶,心情沮丧,此时他遇见的张好好。见面令人吃惊,那个十三岁的小少女,此时在街上卖酒,但是她看到杜牧,两个人如见故人,张好好问杜牧,哥哥,你怎么也成这样了,白头发都有了,嘘寒问暖。
张好好已经饱受生活的磨难,先是被沈传师纳为妾,后来又因为变故被抛弃,她一个人沦落他乡靠卖酒为生。
这是杜牧心中曾经的小仙女呀。他满怀感情地写,你那美丽可爱的十三岁,就像二月豆蔻枝头最清丽美好含苞待放的豆蔻花,那时十里扬州美女如云,都赶不上你曾经的楚楚动人,清丽可人。
豆蔻花在唐朝也不多见,产自南方,花苞优雅粉嫩,有一种含苞待放的清丽和悬垂感,像风铃,像少女的笑声。
这就是杜牧心中最美的二月花,高高俏丽在枝头,和桃李梅杏比,是另外一种稚嫩清新高雅的美好。
他用豆蔻梢头二月初来赞美张好好,是忆旧,是青春的回味,也是深层次的鼓励,在我心中,你是最美的。
杜牧不惜抛开地位也要扶持落魄的张好好,为她扬名,给她照顾生意。虽然诗写得如此清艳,以至于后世用豆蔻年华来形容少女,但是杜牧和张好好还真不是大叔与萝莉的关系,他正是心疼女孩子的才华被命运糟践,又因为女子对他有朴素的关爱,才有了他深切的同情和激情。
而这种感情是经历了时光的磨砺的。张好好再遇见杜牧时,也二十来岁了,在被抛弃,为生活卖酒的过程中,她也不再是十三岁的豆蔻花,而是一位有着风霜和磨难的女子。
他们互相扶持的交往,维持了很长时间,有爱恋也是超越了爱恋的。
杜牧在写霜叶红于二月花时,他想到了什么呢?也许男人一生不能争朝夕,春风二月花的得意固然是好,但是阅历沧桑之后,一种持久的晚红或者正是他所追求的。
二月花和豆蔻花因为杜牧的诗而出名,但实际“二月花”的用法并非他首创。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朝李峤《风》
这是中唐时候宰相李峤的名诗。写的是风,大气磅礴,能够吹落三秋的树叶,也能吹开二月最美的春花,能够卷起千尺波浪,也能温柔吹动竹林。风的力量强悍而温柔。
一句能开二月花,自然是三月春风,就像贺知章所说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二月古风就是当下三月春风,不仅剪出了柳叶,还剪出了柳花,那黄萌萌,绿丝丝,绿的是叶,黄的是花,鹅黄淡绿,渲染这春天无限婀娜。
春天到,桃花朵朵开
比杜牧还早的,是中唐时代的刘禹锡。
“长安二月花满城,插花女儿弹银筝。
南宫仙郎下朝晚,曲头驻马闻新声。”刘禹锡《伤秦姝》
这里写了中唐时代长安二月繁花满城的景象。伴随着春花绚烂的,是插戴着花朵的艺伎弹曲。春花春曲,是刘禹锡对长安的锦绣回忆。但是刘禹锡33岁贬出长安长达二十三年,那二月花满城的春风岁月,也只在回忆里吧。
二月花写得最清丽动人当然是杜牧,但是千年之后,清朝的郑板桥却在杜牧的红叶和二月花上翻新。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这是有着人生阅历和绘画天才的郑板桥写给弟子的一副对联。因为这个弟子年轻,才思敏捷且风格豪放不拖沓。
郑板桥赞扬了他笔力洗练老成干净,也赞扬了他朝气蓬勃,独树一帜。
那么回到这句对联的画面本身,三秋树就有删繁就简之美,美在骨,而二月春花的靓丽也在于百尺枝头的创新与新锐之美。
领异标新是对二月花最高的赞美,也是要人们珍惜青春与青春的创造力。
有关二月二的诗句和诗词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句吧,诗句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月二的诗句和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月二有感》
公差告退退无休,添载私营拼老秋。汗马加鞭催望眼,云龙祈雨盼抬头。
书刊梦话当调笑,酒泡诗囊漫解愁。借韵能呼三昧醒,不虚熬尽一灯油。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一日作》 白居易
园杏红萼坼,庭兰紫芽出。不觉春已深,今朝二月一。
去冬病疮痏,将养遵医术。今春入道场,清净依僧律。
尝闻圣贤语,所慎斋与疾。遂使爱酒人,停杯一百日。
明朝二月二,疾*斋复毕。应须挈一壶,寻花觅韦七。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木兰》 李商隐
二月二十二,木兰开坼初。初当新病酒,复自久离居。
愁绝更倾国,惊新闻远书。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
弄粉知伤重,调红或有余。波痕空映袜,烟态不胜裾。
桂岭含芳远,莲塘属意疏。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
迎 富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和梦得洛中早春见赠七韵白居易
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
烛余减夜漏,衾暖添朝睡。恬和台上风,虚润池边地。
开迟花养艳,语懒莺含思。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挑菜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宋]张耒:《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这首诗写的是宋代二月二挑菜节的*俗。诗人说,每年二月二这天,他都要采来青菜烧一锅肉菜汤。而今年的二月二雨大路滑,不能出去挑菜做羹了,只好坐在家中,回忆故乡菜园中那生长旺盛的蔬菜,仿佛又听到引来春水的辘轳的声音。
这种“挑菜”的风俗,始于唐代,唐代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就说:“二月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极盛。”到了宋代,这种风俗更加盛行。每年春二三月,百草生发,人们便纷纷到郊外挖来野菜,或到园中摘取新菜,生食或作成菜肴,这样既可尝到鲜菜的美味,又能讨到发财的吉利(“菜”“财”同音)。当时还把二月二日这天定为“挑菜节”。这种风俗,在宋代还由民间传到了宫廷。
白居易《二月一日作,赠韦七庶子》
园杏红萼坼,庭兰紫芽出。不觉春已深,今朝二月一。
去冬病疮痏,将养遵医术。今春入道场,清净依僧律。
尝闻圣贤语,所慎斋与疾。遂使爱酒人,停杯一百日。
明朝二月二,疾*斋复毕。应须挈一壶,寻花觅韦七。
《木兰》唐代李商隐
二月二十二,木兰开坼初。初当新病酒,复自久离居。
愁绝更倾国,惊新闻远书。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
弄粉知伤重,调红或有余。波痕空映袜,烟态不胜裾。
桂岭含芳远,莲塘属意疏。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
释志端《偈》
来年二月二,与汝暂相弃。
烧灰散长江,勿占檀那地。
《二月二日即事》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李白《北风行》
十二月牛,百户椎肥醉九州。——黄庭坚《长短星歌》
万历十八年十二月之朔,百舌声声叫如昨。——徐渭《十月望十二月朔百舌群鸣连日腊朔之夜雷电彻》
十二月来还未止,猛虎食人如食豕。——徐渭《十月望十二月朔百舌群鸣连日腊朔之夜雷电彻》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白居易《村居苦寒》
一年十二月,每月有常令。——白居易《赠友五首》
寒楚十二月,苍鹰八九毛。——高适《见薛大臂鹰作》
十二月严凝天地闭。莫嫌台榭无花卉。——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严凝天地闭》
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崔颢《游天竺寺》
朱唇玉羽,湖湘间谓之倒挂子,岭南谓之梅花使,十二月半方出。——李之仪《阮郎归·朱唇玉羽下蓬莱》
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 强半马上看盈缺。——王建《行见月》
别来十二月,去到漏天边。——李频《游蜀回简友人》
今之兰,十二月、正月开,若萧、若蓬、若艾,皆枯槁未芽,陶苏诗指屈子之兰耳。——方回《题沈伯隽所藏赵子昂墨兰》
春前十二月,雪后两三枝。——仇远《窗外梅方开》
一千里外乡山杳,十二月中风雪深。——陈著《浦城外界梨岭西水碓头阻雪三日》
几十二月,祀有常典。——《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几十二月》
日晏霜浓十二月,林疏石瘦第三溪。——唐彦谦《第三溪》
去年十二月,身住霅溪上。——陆龟蒙《记事》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従政见鲁叟。——苏轼《石鼓》
季冬十二月,时节正严寒。——杨慎《崤关行》
春天的花诗句
春天的花是什么样子的?古人诗句中的春花又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春天的花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草*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2、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3、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乱点碎红山杏发,*铺新绿水苹生。
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7、憔悴去。零落不堪。
8、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9、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10、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1、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12、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13、疏疏晴雨弄斜阳,凭栏久,墙外杏花香。
14、风吹梅蕊闹,雨红杏花香。
15、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16、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1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18、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19、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2.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3.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7.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9.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11.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1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1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14.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1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17.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18.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1.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2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2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1、草地上的野花朝气蓬勃,那野花张开自己五彩缤纷的笑脸,张开一片片花瓣,在微风的吹拂下,身子摇摇晃晃。到处的花朵也欣欣向荣,花朵真是红的鲜艳,黄的灿烂,白的无暇,这情景这是令人心旷神怡!
2、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小鸟成群在天空中欢快地飞翔,它们高高兴兴地唱着动听的歌。天上还有静静的白云妹妹,它在和小鸟们捉迷藏。白云躲着不出来,真是“万里无云”啊!春天的花园里长着色彩斑斓的花。有红的花,黄的花,紫的花,白的花……有的花含苞欲放,害羞得脸都红彤彤的;有的开了一半又没有开,它的另一边脸红得不敢出来见到我们;有的花开得正旺,它毫不保留地显示着自己的美丽身姿,多么美丽的花啊。
3、远处的一座座山峰,被人们砍伐过的树木,有茁壮的伸出小脑袋,抽出嫩芽,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种种野花,一阵阵潮润的微风吹来浓郁的花粉,春草的气息,直向人心里钻。无论谁都会感到兴致勃勃,感到陶醉。清爽。
4、迎春花的枝条从根到稍,从细到粗,像一条条弧线。枝条上的花蕾含苞欲放、青枝黄花,搭配的多么美丽。迎春花是先开花后长叶,扒开枝条,有的叶子急不可待。迎春花尽管没有月季花那样艳丽多姿,也没有茉莉花那样诱人的芳香,可它不畏严寒第一个向人们报告春天的来临。
二月份下雪的诗句
雪是一个美好而纯洁的事物,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二月份下雪的诗句吧!
1、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连处士墓》
2、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5、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6、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南乡子》
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西清诗话》
1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1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6、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7、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8、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0、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踏莎行》
2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逢雪宿芙蓉山》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4、《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赞美二月二龙抬头的诗句
赞美二月二龙抬头的诗句(精选8首)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很是熟悉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赞美二月二龙抬头的诗句(精选8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月二抒怀
公差告退退无休,添载私营拼老秋。汗马加鞭催望眼,云龙祈雨盼抬头。
书刊梦话当调笑,酒泡诗囊漫解愁。借韵能呼三昧醒,不虚熬尽一灯油。
和梦得洛中早春见赠七韵白居易
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
烛余减夜漏,衾暖添朝睡。恬和台上风,虚润池边地。
开迟花养艳,语懒莺含思。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二月一日作
园杏红萼坼,庭兰紫芽出。不觉春已深,今朝二月一。
去冬病疮痏,将养遵医术。今春入道场,清净依僧律。
尝闻圣贤语,所慎斋与疾。遂使爱酒人,停杯一百日。
明朝二月二,疾*斋复毕。应须挈一壶,寻花觅韦七。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木兰
二月二十二,木兰开坼初。初当新病酒,复自久离居。
愁绝更倾国,惊新闻远书。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
弄粉知伤重,调红或有余。波痕空映袜,烟态不胜裾。
桂岭含芳远,莲塘属意疏。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
偈
来年二月二,与汝暂相弃。
烧灰散长江,勿占檀那地。
二月二日即事
春潮昨夜没*滩,一雨催花色半含。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七绝·全唐诗》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与尔亲。
春雪
唐代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诗的情绪过程是期盼、埋怨、惊讶和欣喜。
对前两句来说,读者们大都垂青于这个“惊”字,这个字的确值得玩味,它有一种“忽见陌头杨柳色”式的懵,你会从这个字中体会到诗人在不经意间发现一缕朦胧春意时那惊喜万分的神态,好像有一种着意寻春春不见,放弃寻春她又主动显现,尽管显现但又不明目张胆,却只是一点一点像云烟一般,氤氲似的撒在远处。
尽管这个“惊”字吐露出无限的诗意,但我却独独钟爱首句中的一个“都”字,你细细体会,是否有一点撒娇似的埋怨呢,这种埋怨自带着一种深情的期待,如若你的这种情思比较迟钝,那我给你举个例子。我们敬爱的**,在与其夫人的信中有这么一句话,“你的信太过官方,都不说想我!”怎么样?有没有被撩到?韩愈诗中的这个“都”字就含有一点这样的情思,虽说比不上*这句深情,但其中的那一点心思也是相似的。理解了这个“都”字的深情,也就更能明白“惊”字的诗意了。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两句的意思是,面对这迟迟不来的春色,诗人自己倒还能等,但“有的人”却已经坐不住了。这“人”便是春雪,她比诗人还着急,看到春色迟迟不来,竟然自己纷飞作意,穿树飞花,使万物呈现出别样的春意。
诗虽完结,但却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欣喜的余韵,好似这场春雪飞过之后,春天就要大规模到来了,而诗人也已经做好了迎接她的准备。
戏答元珍
北宋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尤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这首诗里的二月,是潇洒的。
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欧阳修因为给被贬谪的范仲淹说话而得罪了顶头上司,于是也从京官被贬为了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十一月到任,这首诗即作于次年二月。
首联两句表达二月初春时节还未见到春光时的疑惑,也暗示出自己不被皇帝理解的处境,不过从最后两句能看出,诗人对此倒是并不在意。欧阳修本人也对这首诗很自夸,认为首联两句用一问一答的设问方式非常有新意,他自己评价这两句道:“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元代文人方回《瀛奎律髓》中也说,“二月”句一出,此后句句有味。二、三联为由此引出的山城夷陵二月时候的初春景象。
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联,“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欧阳修写这首诗的时候是30岁,他曾在25岁到28岁期间担任过洛阳留守推官,亲睹“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邀游”,所以诗中他说自己曾经是洛阳花下客是讲得通的。要理解欧阳修这两句的诗意,我们可以用李白的语气来翻译:我曾经可是洛阳花下风流客,何等样的名花未赏过,这山城夷陵的野花来的虽迟,但我还怕它不来吗?野芳虽晚,诸君不必嗟叹!
咏柳
唐代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里的二月,是化物的春风,是婀娜的少女,是“善解人意”的大自然!
这是一首标准的咏物诗。咏物诗词的最高境界分两种,一种是诗人准确把握住了所咏之物的特点与人的某种内在品性之间的高度相似和关联,读过之后,你会感慨于物的多情,又会对人的这种品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比如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里的“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李清照《鹧鸪天·桂花》中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花作为自然界里的生物本不分高低,但以诗人之眼观之,则著诗人之风采,所以这两句到底是咏桂花呢,还是清照之自我剖白呢?)。
另一种是所咏之物的形象或气质,与人的某种外在气质完美契合,诗人抓住了这一点继而用诗的语言加以刻绘,但这种形象或气质必须是符合诗的审美的,否则就很空洞很苍白。这首《咏柳》便属于这种,诗人将初春的柳树,比作小家碧玉的少女,同样是初生的事物,同样袅娜纤柔,又同样碧玉生姿,于是整首诗读罢会使读者产生一种人耶物耶的迷惑感,仿佛读完了整首诗,读者心里已经有了一位曼妙少女,但诗歌完结,读者定睛一看,却只有一棵摇曳的嫩柳。这便是极致的咏物了。
所谓咏物,最终的投向都是指向人的,这首诗便将人和物完美结合,即使不把诗中之柳想象成一位少女,你也能将它投射为一个初生的或即将要羽翼丰满的人物,这也就难怪《长安十二时辰》中要用这首《咏柳》来影射太子的势力了。
整首诗的气氛“很嫩很柔软”,即使诗人将二月春风比作剪刀,这把剪刀也不像是秋冬那般凛冽,倒有了几分和暖的意思。
赠别二首·其一
唐代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里的二月是留恋的。
事实上这是一首离别诗,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杜牧从淮南节度使掌*任上调任朝廷监察御史,就要从扬州离开去长安了,这几年的扬州生活,用诗人自己的诗形容就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而这首诗,就是在临别之时,赠予一位与诗人感情十分深挚的青楼歌女的。
这也是一首赞美诗。豆蔻,是一种生长在南方的草本植物,春季开花,当其花穗含苞待放、欲放未放之际,它的花瓣儿是条形的向里卷的,所以古典诗词中常用它来形容未成熟的少女,自有一种含羞带臊却又惹人怜爱的气质。由此可见诗中前两句是在描写这位送别自己的歌妓,“娉娉袅袅”是身姿,“豆蔻梢头”是气质,“十三余”是芳龄,“二月初”则是说这位豆蔻一般的少女正处在自己人生中最美的阶段。这两句中只有一个“十三余”是实写对方,但给读者的感觉却是全身心地在写对方,这样的写法,就比“倾城倾国”“闭月羞花”什么的高明多了,也就把诗人留恋、不舍的感情也都渗透进去了。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两句是盖世名句,现在已经演化为表白或心动时的信号了,但就诗中真实含义来说,它仍然是在赞美这位歌妓。“春风”句形容扬州的繁华和温柔旖旎,这十里楼台,自然是舞榭歌池遍布,青楼佳丽如云,而身为风流才子的诗人,自然是“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但纵使这些高楼红袖都将钟情的目光投来,诗人却独独钟爱眼前一人。“珠帘”指青楼歌女们闺房门前的帘栊,“卷上珠帘”则意指房中的歌女们都能看得见,而“卷上珠帘总不如”就是指整个扬州城中的佳丽们,都无法和眼前这位送别自己的人儿相比。如此这般,钟情与偏爱的语句一出,诗人与这位女子深挚的感情便可见一斑了,而分别之际的不舍也就不言自喻了。
村居
清代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里的二月,充满了乡村田园的农俗乐趣。
草长莺飞,有一种大自然中万物生灵们向着春光争相展示自己生机和活力的意思。二月春风拂柳,诗人朝着湖边堤岸看过去,袅娜的柳姿摇曳着,氤氲一般缓缓柔动,大自然的生意和柔软,诗人看在眼里,醉在心里。
村子里的孩童们放学归来,放下书本就跑出来玩耍,田野里、村道旁、堤岸边,哪里都能传来欢快的笑声。
单纯从抒情诗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堪称上品,不要去想那些深刻的思想,也不要什么以悲为美,春天来了,诗人拿着躺椅坐到家门口晒着太阳,看着远处的垂柳河塘,听着小孩们叽叽喳喳,这就是诗,这就是春天。
二月二日
唐代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这首诗中的二月,是外在的暖意中夹杂着内心的苦涩。
二月二龙抬头的诗句及*俗
二月二古称龙抬头日,这天的许多风俗都与龙有关。然而在古代,这一天还盛行着一些与龙无关的风俗。这些风俗至今多已不存,但我们从一些古诗中,还可以觅到它们的影子。
挑菜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宋]张耒:《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这首诗写的是宋代二月二挑菜节的*俗。诗人说,每年二月二这天,他都要采来青菜烧一锅肉菜汤。而今年的二月二雨大路滑,不能出去挑菜做羹了,只好坐在家中,回忆故乡菜园中那生长旺盛的蔬菜,仿佛又听到引来春水的辘轳的声音。
这种“挑菜”的风俗,始于唐代,唐代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就说:“二月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极盛。”到了宋代,这种风俗更加盛行。每年春二三月,百草生发,人们便纷纷到郊外挖来野菜,或到园中摘取新菜,生食或作成菜肴,这样既可尝到鲜菜的美味,又能讨到发财的`吉利(“菜”“财”同音)。当时还把二月二日这天定为“挑菜节”。这种风俗,在宋代还由民间传到了宫廷。
迎富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宋]魏了翁:《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二月二迎富的*俗。诗人说,正月晦日送穷的日子刚刚过去,又到了戴着花迎富的时候。因为“穷神”难以驱逐,许多人已对“送穷”没了兴趣;可一向渴求富裕的人又怎能回避“迎富”的风俗呢?贫困若是容易除去人人都想除,富贵若可以求得那我也去求。不过这些都是传之久远的风俗而已,我只是随大流去看看热闹罢了。
“迎富”的风俗在远古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唐人韩鄂在《岁华纪丽》中说:有巢氏时,有人要了个孩子带回家中养活,他家从此便大富起来。以*们便在这天到野外采摘蓬叶(蓬为多子植物,古人以“蓬”代“子”),向门前祭之,谓之“迎富”。而明人谢肇浙在《五杂俎》中则说:“秦俗以二月二日携鼓乐郊外,朝往暮回,谓之迎富。”他还解释其起源说:相传有户人家生了个孩子,送给邻家帮助抚养,邻家从此大富。这家人家见此情景,又将孩子从邻家要了回来,要回这天正好是二月二日。从此以后,人们便将二月二定为“迎富日”。
撑腰糕
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
支持柴火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清]蔡云:《撑腰糕》
此诗写的是江南一带二月二吃“撑腰糕”的*俗:二月二这天春意正浓,大家互相劝说着吃隔年的花糕可治腰痛。担柴挑米凭
二月花的诗句
有二月的诗句
二月诗句
二月的诗句
古诗二月开花的诗句
二月兰诗句
二月写花的古诗
含二月花的古诗
关于二月的诗句
二月黄花的古诗
古诗带二月花的诗
有关二月花的古诗
二月的诗句古诗
二月兰花名句
关于二月红的诗句
十二月诗句
古诗中含有二月花的诗句
带二月的古诗句
关于二月兰的诗句
二月二的诗句和古诗
关于秋二月花的古诗
能来二月花的古诗
十二月花的古诗
古诗里有二月的诗句
带有二月的古诗句
有关二月花开的古诗
二月初二的古诗句
一月到十二月的诗句
山行古诗二月花的二读音
关于二月梅花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