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关雎和蒹葭的古诗

关于仿写关雎和蒹葭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仿写关雎和蒹葭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仿写关雎和蒹葭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仿写关雎和蒹葭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6) 语录(1) 说说(1) 名言(8k+) 诗词(148) 祝福(1) 心语(2k+)

  • 诗经关雎和蒹葭拼音版

  • 诗经
  • 诗经关雎和蒹葭拼音版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关雎和蒹葭拼音版,欢迎阅览。

      关雎

      关关雎鸠,

      guān guān jū jiū

      在河之洲。

      zài hé zhī zhōu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君子好逑。

      jūn zǐ hǎo qiú

      参差荇菜,

      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流之。

      zuǒ yoù líu zhī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寤寐求之。

      wù mèi qiú zhī

      求之不得,

      qiú zhī bù dé

      寤寐思服。

      wù mèi sī fú

      悠哉悠哉,

      yōu zāi yōu zāi

      辗转反侧。

      zhǎn zhuǎn fǎn cè

      参差荇菜,

      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采之。

      zuǒ yoù cǎi zhī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琴瑟友之。

      qín sè yǒu zhī

      参差荇菜,

      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芼之。

      zuǒ yoù mào zhī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钟鼓乐之。

      zhōng gǔ yào zhī

      jiān jiā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jiān jiā cāng cāng bái lù wéi shūang

      蒹 葭 苍 苍,白露为霜。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yī fāng

      所 谓 伊人,在 水 一方。

      sù huí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cháng

    [阅读全文]...

2022-03-19 19:50:40
  • 诗经:《关雎》和《蒹葭》

  • 诗经,文学
  • 诗经:《关雎》和《蒹葭》

      《诗经》,是*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诗经:《关雎》和《蒹葭》,希望大家喜欢!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u)鸠: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 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 ci):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寐(me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友:友好交往,亲*。 ⑿毛:拔取。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读解】

      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它的光辉使文人的矫柔造作和酸腐之气显得苍白贫血和令人作呕。

      老百姓的歌跟老百姓的话一样,朴实、真切,一针见血,有血有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则。好男儿见到好姑娘砰然心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儿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冲动,才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妙龄少女怀春,翩翩少年钟情,大概应该算作人间永恒的主题。真挚动人的情歌,也可以说是千古绝唱。男欢女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有人偏要就此去考证发掘,钻进牛角尖去寻找微言大义,也有人扳起面孔做论文说废话,还有人意在此而故意言彼,更有人无病**故作多情。人这个怪物,总要无事生非地造出一些鬼来吓唬自己,总是造些枷锁来给自己套上,就是不愿意对着镜子正面地、里里外外地看着自己。

      时代在变,莫非人性也真地在变?男的不男,不长胡子,不骑马打枪,浑身奶油,手无缚鸡之力,不称“男人”而称“男孩”。女的不女,粗声大气,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男孩不敢说的敢说,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会唱会说的不会唱不会说。工业化不仅把人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把男欢女爱的真情实感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罐头、方便面、巧克力、化妆品、洗发香波、泡泡糖......

      和古人相比,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1、蒹(音尖jiān):草本植物,芦苇一类的草,又名荻。葭(音加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貌。《传疏》:“蒹葭,即萑(环huán)苇之未秀者。” 《毛传》:“苍苍,盛也。”为:此处指凝结成。

      2、所谓:所念。伊:是、这人、那个彼。方:边。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

      3、溯(音素sù):逆水而行。洄(音回hui):水流回旋,此处指弯曲的河道。从:就。阻:难。

      4、游:水游。宛:可见貌,犹言“仿佛是”。

      5、萋萋:犹“苍苍”。晞(西xī):干。

      6、湄(梅méi):水草相接之处,即岸边。

    [阅读全文]...

2022-04-05 03:12:23
  •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

  • 诗经,文学
  •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

      导语: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希望大家喜欢。

      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u)鸠: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 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 ci):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寐(me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友:友好交往,亲*。 ⑿毛:拔取。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读解】

      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它的光辉使文人的矫柔造作和酸腐之气显得苍白贫血和令人作呕。

      老百姓的歌跟老百姓的话一样,朴实、真切,一针见血,有血有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则。好男儿见到好姑娘砰然心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儿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自然,最合乎人性的冲动,才是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妙龄少女怀春,翩翩少年钟情,大概应该算作人间永恒的主题。真挚动人的情歌,也可以说是千古绝唱。男欢女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有人偏要就此去考证发掘,钻进牛角尖去寻找微言大义,也有人扳起面孔做论文说废话,还有人意在此而故意言彼,更有人无病**故作多情。人这个怪物,总要无事生非地造出一些鬼来吓唬自己,总是造些枷锁来给自己套上,就是不愿意对着镜子正面地、里里外外地看着自己。

      时代在变,莫非人性也真地在变?男的不男,不长胡子,不骑马打枪,浑身奶油,手无缚鸡之力,不称“男人”而称“男孩”。女的不女,粗声大气,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男孩不敢说的敢说,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会唱会说的不会唱不会说。工业化不仅把人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把男欢女爱的真情实感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罐头、方便面、巧克力、化妆品、洗发香波、泡泡糖......

      和古人相比,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1、蒹(音尖jiān):草本植物,芦苇一类的草,又名荻。葭(音加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貌。《传疏》:“蒹葭,即萑(环huán)苇之未秀者。” 《毛传》:“苍苍,盛也。”为:此处指凝结成。

      2、所谓:所念。伊:是、这人、那个彼。方:边。在水一方:就是说在水的另一边。

      3、溯(音素sù):逆水而行。洄(音回hui):水流回旋,此处指弯曲的河道。从:就。阻:难。

      4、游:水游。宛:可见貌,犹言“仿佛是”。

    [阅读全文]...

2022-05-26 02:20:33
  • 《关雎》《蒹葭》练*题与答案

  • 《关雎》《蒹葭》练*题与答案

      从狭义上讲,练*题是以巩固学*效果为目的要求解答的问题;从广义上讲,练*题是指以反复学*、实践,以求熟练为目的的问题,包括生活中遇到的麻烦、难题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雎》《蒹葭》练*题与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选择题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

      寤寐()()溯洄()坻()荇菜()

      2、填空题:

      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⑵《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

      ⑶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二、简答

      1、《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2、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4、从两首诗歌中的任意选取一首,将它改写为现代诗歌,或者一个散文片段,意境要优美,描写要生动,字数不限。

      三、阅读《君子于役》,回答问题

      君子于役,

      不知其期。

      曷至哉?

      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

      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

      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

      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

      苟无饥渴!

      1、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2、下面对《君子于役》上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点明全篇主旨,陈述了所咏之事。用“不知”来说明丈夫役期之长。这两句是第一层:妇人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

      B、中间四句勾画出一幅典型农村晚景图,画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并且以此来反衬主人公的不*静心境:家畜出入尚且有时,而人却无归期。

      C、最后两句极言思念丈夫很深,以致不能自已。

      D、“曷至哉”是反问句,女主人公用反问的方式来揭露封建统治苛酷的兵役给千万个家庭带来痛苦的罪行。

      3、简述诗歌中所写的乡村晚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诗经〉两首》答案〗

      1、jū jiūyǎo tiáohǎo qiúwù mèisù huíchíxìng

    [阅读全文]...

2022-03-23 22:33:32
  • 《诗经·关雎》古诗赏析

  • 诗经
  • 《诗经·关雎》古诗赏析

      《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诗经·关雎》古诗赏析,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关雎》——《诗经·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关雎(jū):篇名,《诗经》每篇都用第一句里的几个字(一般是两个字)作为篇名。

      关关:鸟互相应和的鸣叫一声。

      雎鸠:鸟名,又名鱼鹰,雌雄有固定的配偶。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美丽纯洁的女子。窈窕,美好的样子。淑,善良的,品德好的姑娘。

      君子好逑:能给君子做好妻子。君子,周代对奴隶主贵族男子的通称,这里是对男子的美称。好逑(qiú),理想的配偶。逑,通“仇”,匹,这里指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淡水湖泊中,夏秋季开鲜黄|色的花,根茎可食用。

      流:指顺水势采摘。

      寤寐:醒来和睡去,即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寤,睡醒。寐,睡着。

      思服:思念、牵挂。

      悠:长,指思念绵绵不断。

      辗转反侧:身体翻来覆去,不能入睡。辗转,转动。

      琴瑟友之:弹着琴瑟和他亲爱地在一起。琴瑟,两种乐器。

      芼:选择,采摘。

      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乐:使……快乐。

      【翻译】

      在那河中的小岛上,一对对雎鸠在欢乐和谐地歌唱着。美丽善良的姑娘,那是小伙子理想的择偶对象。

      河水中那长长短短的鲜一嫩的荇菜,顺着流水左右采摘得正忙。美丽善良的姑娘,无论白天黑夜,小伙子都把它想。追求她追不上啊,日夜都萦绕在心头上。忧思长长夜漫漫,翻来复去不能忘。

      河水中那长长短短的鲜一嫩的荇菜,两手左右采摘忙。美丽善良的姑娘,小伙子弹着琴瑟向她表示爱慕之情。河水中那长长短短的鲜一嫩的荇菜,两边仔细挑选采摘。美丽善良的姑娘,小伙子敲钟击鼓让她心欢畅。

      【赏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三百零五首,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包括十五国风,大多是民间歌谣。这首诗选自“国风”之“周南”,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写一位男子对一位姑娘的思慕,以及他追求美满婚姻的愿望。“关雎”是《诗经》第一篇,取诗中第一句的一、三两个字合成篇名。

      作品可分为三章,前四句为一章,五至十二句为一章,十三至二十句为一章。

      第一章:开篇以雎鸠和鸣起兴,喻男一女相悦,是完美的一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天的小河,绿草茵茵,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水中嬉戏鸣唱,一位美丽的姑娘在河边采摘荇菜,她撩一拨起了少年男子的无限情思。这一章的妙处就在于运用舒缓、*和、形象的'语言,以轻快甜美的笔调,描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爱情场景,打开了爱情故事的开端;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兴起,渲染了和谐悠扬的气氛,并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领全篇,形成了全篇的基调。

      第二章:写男子思念女子之情。

      “参差荇菜”是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小洲上生长荇菜即景生情。姑娘的“窈窕”搅乱了小伙子*静的心,使小伙子决意要追求她,可是那姑娘的态度又不确定,这弄得小伙子日思夜想,牵肠挂肚,难以成眠。体现在诗中即“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表述的是小伙子艰难执着的追求过程,深切的相思之情。这是爱情故事的发展。

      第三章:写男子求得女子之后的亲爱欢乐情景。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承接“寤寐求之”,是“寤寐求之”的理想结果,描述的是追求既得之后的情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和“窈窕淑女,钟古乐之”中的“友”和“乐”,用字颇有分寸,各有轻重,深浅不同,既写出了小伙子心中的快兴满意,又不涉于侈一靡一,正所谓“乐而不婬”。这一章是全篇精髓之所在。写出了生动逼真的欢一愉快乐的形象。

      纵观全篇,作品写的是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兴”,即“兴起”,也就是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作品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二、这首诗还采用了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美。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以修饰动作的,如“辗转反侧”;用以摹拟形象的,如“窈窕淑女”;用以描写景物的,如“参差荇菜”,活泼逼真,声情并茂,体现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三、用韵方面,这首诗采取了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写法分析部分选自《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有删改)

    [阅读全文]...

2022-04-29 14:32:19
  • 《蒹葭》古诗词6篇

  • 《蒹葭》古诗词6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蒹葭》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蒹葭

      [先秦]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1]。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2]。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

      注释:

      【1】蒹葭:芦苇。

      【2】苍苍:茂盛的样子。

      【3】伊人:那个人。

      【4】溯洄:逆流而上。洄:弯曲的水道。

      【5】从:追寻。

      【6】溯游:顺流而下。

      【7】凄凄:茂盛的样子。

      【8】晞:干。

      【9】湄:岸边。

      【10】跻:高,升高。

      【11】坻:水中的小沙洲。

      【12】采采:茂盛的样子。

      【13】已:止,干。

      【14】涘:(si)水边。

      【15】右:弯曲,迂回,形容道路曲折迂回。

      【16】沚:同“坻”,水中的小块陆地。

      作品赏析: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见。诗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润所说:“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者。”(《诗经原始》)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儿,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这首被人传诵不已的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且看宋玉《九辩》中的一段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这也许是受了《蒹葭》诗的影响,由此可以窥见《楚辞》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线索。《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的发端,赋中见兴、以景托情的写法,也沿用了《蒹葭》诗的笔法。其后的曹丕,从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由此可见,《蒹葭》诗在古代诗歌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选自《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令人遐想,美不胜收——我读《秦风·蒹葭》

      《蒹葭》是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它在《秦风》中独标一格,与其他秦诗大异其趣,绝不相类。在秦国这个好战乐斗的尚武之邦,竟有这等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作,实乃一大奇事。作品文字很简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如此重章反复,前后三章,只更换了个别的字。诗的内容也极为单纯,写古今中外所谓“永恒”的题材,男女恋爱。而且仅选取一个特定的场景:在那么一个深秋的清晨,有位恋者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她)思念的恋人,如此而已。但作品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丰富到“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中国诗史》)。

      先说说含蓄美。以少少许表现多多许,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像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者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她)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这一点颇有《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情致。然而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焦急心绪,以及他(她)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是通过这寻求的行动、左寻右找的连续匆忙过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的。一会儿“溯洄从之”,一会儿又“溯游从之”,谁知会有几个反复呢?陈启源说:“夫说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毛诗稽古篇》)惟其“慕悦益至”,而可见不可求,则失望怅惘愈甚。

      作品虽未着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在碧水澄滢的衬托下,“伊人”是高洁的,使人感到可敬、可亲、可爱。不然,他(她)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磁石般的吸引力,那么强烈地吸引着这位追求者,那么令追求者心驰神往!而这位伊人的追求、倾慕者,思念伊人情真意切,寻求伊人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是个热烈向往爱情和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同时,诗只写到寻求之难,可望不可即的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下文就不再表了。那么这位追求者将会如何呢,这便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也许仍在继续他(她)的热烈追求,因为世界上的事情越是追求不到,就越觉得它的可贵,也就愈加产生了追求的兴趣和迫切的心情。也许是愁肠寸断,无限怅惘。也许是一种说不清、讲不出的心情,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滋味。但到底是什么,作者没有说,这就是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或“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了。

      再说说意境美。细品诗中文字,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状,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她)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的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她)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伊人宛在,觅之无踪”,但其身影又在眼前不时闪现晃动,时远时*,时隐时现,时有时无,闪烁不定。此情此景又使这位追求者欲找无方,欲罢不能。读来只觉情调凄婉,境界幽邃,意蕴无穷。再深入品味,反复吟诵,就能发觉该诗意境的营造呈现出多重叠合、交互融汇的架构,显示出繁富绚丽的色彩。

      第一重,诗人追寻恋人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神情恍惚的主观情愫,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为一。仿佛这迷茫的烟水晨雾就是此时诗人痴醉的梦幻化生而成,情景相生,难分难解。

      第二重,诗人追求恋人的绵绵情意与“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若隐若现的境界浑然为一。如果不是“宛在”,则诗人不复追求,正因为若隐若现,总有一个缥缈的影子在眼前闪烁,才不断牵引着诗人热烈的情思,不肯作罢。

      第三重,诗人左右求索的迫切焦急心情与“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浑然为一。“溯洄”、“溯游”的匆忙连续相从,全出于追求者心情的焦急。而此种焦急之情与可望而不可即,可见而不可求的境况相辅相成,情由境生,境带情韵。颇有“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孟郊《古别离》)的味道。

      第四重,主人公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心情与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浑然为一。自古以来,“秋景肃杀,令人伤悲”,诗人追求不获的失意、烦恼和痛苦与秋霜、秋风、秋景的悲凉之境相交融,此时萧索的秋境正是此时诗人凄苦心绪的流露与外化。

      第五重,“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又和烘托他(她)的外部环境融为一体。

      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型结构,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给予读者以更丰富的想像、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再次,谈谈朦胧美。作品虽然看来只是描写了诗人对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和失望、惆怅的心情,但并非直叙,采用工笔式的细描,而是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如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的诗句,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描绘,都是远距离产生美感的极好例证。但这种美感也势必因距离远而变得模糊、朦胧,不清晰甚至不确定,是一种朦胧美。正因为空间距离或心理距离的关系,《蒹葭》全诗写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是模糊的,是男是女都无从知晓,其文化背景、个性情趣更是一派茫然。“伊人”面目是模糊的,且不说肖像如何,连个大致的轮廓都看不到,其高洁、可敬、可爱、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是从追求者那炽热、执着的感情指向中,或通过清露秋水的烘托折射出来的。“伊人”所在空间位置也十分模糊,“在水一方”,只是国画式的“大泼墨”写意,烟波迷茫,人在何处?“宛在”,更是游移之词,难于确定。诗人在河畔翘首伫立,透过薄雾与苇丛,凝视水的“一方”,伊人所居之地,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究竟是眼观,还是“心见”都很难说,确乎难于实指而不可捉摸。至于这位追求者的感情、心态,作品也一字未提,我们说他(她)炽热的爱恋、执着的追求,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望等等,都是我们读者的感悟、分析,其实作品本身并未作清楚的交代,迷离仿佛,任读者自己去领悟。

      最令人不可捉摸的还是主题的多义性。《蒹葭》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是实写青年男女的恋爱吗?真有那么一位男子或女子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在苇边河畔彷徨踯躅,神魂颠倒,去追求一个幻影吗?那么,是写一个梦境么?也许是一个青年追求情人,日思夜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之后进入梦境,醒后以诗记之。也可能是在以形象的手法写生活中常见的“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这样一种心态模式。人们在生活中往往有这种体验,某人或某物好像在那儿,具体找去又不见踪影。不找时,又总觉得他(它)还在那儿。还有可能是以描绘的方法表达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哲理。人生有许多东西是可望不可即的,爱情领域中有,事业领域中有,仕途生活中有,理想憧憬活动中更常常遇到。这是我们今天就诗论诗,不妨从多方面进行的诠释。至于古人的见解更令我们惊诧莫名。

    [阅读全文]...

2022-02-05 02:40:21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文赏析

  • 古诗文,文学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文赏析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蒹葭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蒹葭(jiān jiā):芦苇.

      苍苍:茂盛深色状.

      伊人:那人.

      溯洄(sù huí ):逆流向上.

      从:追寻,探求.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萋萋:同凄凄,茂盛状.

      晞:干.

      湄:水草交接处,即岸边.

      跻(jī):高起,登上高处.

      坻(chí):水中高地

      采采:众多的样子.

      已:停止.

      涘(sì):水边.

      右:向右转,道路弯曲.

      沚(zhǐ): 水中小沙滩, 比坻稍大些.

      蒹葭原文翻译: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岸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蒹葭原文赏析:

      《蒹葭》是一首情诗,它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清晨,芦苇上的露水还未曾干,有位恋者在蒹葭露白的曲水之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她)思念的人——伊人。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象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的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这首诗和《诗经》中多数篇章一样,都采用重章叠句、一唱三咏的表现手法,转换视角,深化主题,本诗也不例外。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得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原文背景: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5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二是“招贤”说;三是“爱情”说。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种说法均难以最终定论。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评论: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被古今人誉为“情真景真,风神摇曳的绝唱”,是“思心徘徊,百读不厌的杰作”。

      后世影响:

      《秦风·蒹葭》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明显。宋玉在《九辩》中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了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或是受了《秦风·蒹葭》的影响,由此可见《楚辞》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线索。《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的发端,赋中见兴、以景托情的写法,也沿用了《秦风·蒹葭》的笔法。其后的曹丕,从此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二首》)的诗句。曹植的《洛神赋》、李商隐的《无题》诗也是《秦风·蒹葭》所表现主题的回应。“蒹葭之思”(省称“葭思”)、“蒹葭伊人”甚至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而当代通俗小说家琼瑶的一部言情小说就叫作《在水一方》,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就是以此诗为本改写的。

    [阅读全文]...

2022-05-12 15:19:46
  • 《关雎》何为《诗经》

  • 诗经,文学
  • 《关雎》何为《诗经》

      作为*文化源头的《诗经》,其地位是大家公认的。《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这首诗应当是人们所熟悉、所了解的。为什么把《关雎》放在《诗经》的第一首?各有其说。

      《关雎》这首叙事抒情诗,主要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实际上,《关雎》表现的是古代先民的社会生活状况。在古代先哲们的心中,家的观念是社会的细胞,国家一词,从顺序看是国在前家在后,但是,古人的观念是家在前国在后。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以及孟子所谓“齐家、治国、*天下”就是佐证。一个家庭是否幸福,其起点就是男女婚姻的美满与否。有德有才的君子和温柔贤淑的女子结合。从这些方面思考,我们古代的先哲在对社会、国家的发展上,把男女组合成美好社会细胞的追求看做最重要的,是令人钦佩的。

      另外,我们从历史兴衰的角度再看,殷纣之亡由妲己,周幽之乱起褒姒。其衅每起自阃闱。历史的教训,先贤不能不思考。因此《关雎》最为《诗经》第一首,是隐含着先贤治国以及民族优秀发展的期望,其用意值得玩味。

      诗经开卷第一篇

      《关睢》今译

      关关睢鸠, 水鸟睢鸠叫关关,

      在河之洲。 成双成对在沙洲。

      窈窕淑女, 温柔优雅的美女,

      君子好逑。 是我追求的伴侣。

      参差荇菜, 长短不齐水荇菜,

      左右流之。 左边右边忙摘采。

      窈窕淑女, 温柔优雅的美女,

      寤寐求之。 做梦也在追求她。

      求之不得, 追求她却不可得,

      寤寐思服。 日日夜夜思念她。

      悠哉悠哉, 想啊想啊心忧伤,

      辗转反侧。 翻来复去难成眠。

      参差荇菜, 参差不齐水荇菜,

      左右采之。 左边右边忙摘采。

      窈窕淑女, 温柔优雅的美女,

      琴瑟友之。 弹琴鼓瑟善待她。

      参差荇菜, 长短不一水荇菜,

      左右芼之, 左边右边忙拔采。

      窈窕淑女, 温柔优雅的美女,

      钟鼓乐之。 鸣钟击鼓取悦她。

      解读赏析:

      《周南》是周朝时代(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年)在黄河流域,包括洛阳至江汉一带的民歌。作者多半是妇女,内容大都抒写生产劳动、婚姻恋爱和离情别恨等家庭生活和思想感情。这些民间歌谣,真切朴实,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心声。

      《关睢》是《诗经》开卷首篇的一首情诗,也是广为流传至今的好诗。它细致生动而坦诚直率地描述男主人公邂逅一位温柔优雅的淑女之后的一见钟情、暗恋、追求和设想如何共享欢乐等等复杂的恋爱心理。其真情流露的'抒写,感人至深。

      诗的前三节,写男主人公听见有成双成对的水鸟睢鸠在黄河的一块小沙洲(水中陆地)关关地鸣叫,又看到一位窈窕亮丽的年青姑娘在河边忙着采集如睡莲般的水荇菜。他触景生情,顿生爱意,认准这位美丽姑娘就是理想的配偶。此后,他日日夜夜、时时刻刻,甚至做梦都在相念她。这种抹不去的暗恋也是单相思的痛苦,使他心烦意乱,不能安睡。

      诗的后两节,写男主人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设计,就是说他在恍惚的梦幻中,仿佛和心爱的淑女即将结为伴侣。因此,他准备以弹拨琴瑟来善待她,同时以鸣钟击鼓来取悦她,以此尽情地共同欢渡蜜月。

      《关睢》以第三人称的抒情主体,采用虚实结合和虚实转化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前两节是实写,描绘出在黄河的小沙洲上有鸣叫的雌睢(动物)、河里有水荇菜(植物)以及从事采集劳动的窈窕淑女,构成一幅人和自然的春意盎然的美丽图景。后三节以“无”为“有”,从实写转为虚拟。此时主人公梦想的婚后欢乐生活是虚拟的,然而其感情却是真实的。由于全诗只写男方的主动行为和心态,没有写女方的回应,也没有双方的互动,因而给读者留下一些悬念和美好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宋代诗人欧阳修(1007-1072)对《诗经》的分析研究一向采取严谨治学的态度。他于1070年前后写成《诗本义》一书,用以探求《诗经》诗篇的本义。他主张对《诗经》的研究和评判,首先要以本文为依据;其次要把握文学的特性——人情,即人之常情;第三要考察全诗的文理,文意并进行检验。他反对臆测、假设、牵强附会和曲解原意等不正的学风,曾举出《诗序》、《毛传》和《郑笺》中的一些谬误,例如硬说《关睢》写的是“后妃之德”,是写文王和太姒的故事。显然,把在黄河之滨的荒野从事采集劳动的农村姑娘说成是王妃是多么牵强附会!这种企图将“窈窕淑女” 这顶桂冠戴在王妃头上的说法未免太离谱了。

      对于《关睢》,孔子也作过评论。他在《论语》第三篇《八佾》里说:“《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说:“《关睢》这首诗,显示出欢乐但不至于放荡,出现了哀思,但没有悲伤。”(转引自程昌明译注《论语》第28页,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文学欣赏需要百家争鸣,不必要求千篇一律。孔子的评论也是一家之言,不应视为结论。

    [阅读全文]...

2022-04-20 01:39:04
  • 诗经蒹葭

  • 诗经
  •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1、蒹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2、伊人:那个人。

      3、溯涸:逆流而上。丛:追寻。

      4、溯游:顺流而下。

      5、凄凄:茂盛的样子。

      6、曦:干。

      7、湄:岸边。

      8、跻:登高。

      9、坻:水中的小沙洲。

      10、采采:茂盛的样子。

      11、已:止,干。

      12、涘:水边。

      13、右:弯曲,迂回。

      14、沚:水中的小沙洲。

      译文:

      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赏析:

      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这让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鸥乔纳森》的小说。海鸥乔纳森从不愿像自己的同类那样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为了练*飞翔,他的翅膀被折断受伤,依然不改初衷。同伴们引诱他,讥笑他,他照样坚持自己的追求,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乔纳森想达到的,是对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尽善尽美的境界靠*,是努力向理想冲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月中尽善尽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牵梦绕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去上下求索,不断追求。

      对于真正的求索者来说,目标是一种指向。达到目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过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过程。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过程之中。同样,追求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于过程之中。如果忽视过程,实际上也是忽视了追求本身。

      尽善尽美的境界,无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际上说,都是不可能达到的。换句话说,尽善尽美只是一种理念,一种心灵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们在*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向前渡过,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针一样,让我们不断地前行,追求。

    [阅读全文]...

2021-12-21 02:46:44
  • 读诗经关雎有感

  • 诗经
  • 读诗经关雎有感

      首先我们来重温一下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诗经》中第一篇便是《关雎》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读后感:十分明确,这是一首爱情恋歌,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如此从容的诗句,真如行云流水,读来仿佛处在春天三四月间,春风吹拂,杨柳依依,这时,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情侣,小伙子看着它们在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胶着在采荇女身上,雎鸠的鸣叫阵阵,小伙子的眺望痴痴,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那诗中的君子淑女,相互爱慕,种种复杂的感情也都体现了出来,对美丽的“窈窕淑女”的仰慕,因为相思之苦而“辗转反侧”,为求得佳人芳心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渴望着,失望着,幸福着,煎熬着,纯情小伙子热恋中的种种都在其中表露的淋漓尽致。诗中的描写自然,感情纯洁朴实,细细的刻画出诗中小伙子从心底涌出来的`情感,真情甚是动人,让人很是欣喜的陶醉其中。

      当然,《关雎》此诗除了情感动人之外,它为后世的影响也甚为深远。诗中的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义,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早已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很多句子也为*所引用,例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那句“孤灯极尽难成眠”就与此诗中的“辗转反侧”甚为相似。

      读《诗经》能让我们更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同时也让自己更富有文化气息,益处甚多也。

    [阅读全文]...

2022-03-16 21:38:45
仿写关雎和蒹葭的古诗 - 句子
仿写关雎和蒹葭的古诗 - 语录
仿写关雎和蒹葭的古诗 - 说说
仿写关雎和蒹葭的古诗 - 名言
仿写关雎和蒹葭的古诗 - 诗词
仿写关雎和蒹葭的古诗 - 祝福
仿写关雎和蒹葭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