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人摘抄

关于*语*人摘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语*人摘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语*人摘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语*人摘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65) 语录(194) 说说(11) 名言(35) 诗词(80) 祝福(12) 心语(3)

  • 常用的21个英语*语

  • 英语
  • 常用的21个英语*语

      导语:要想英语学得好就要多开口,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常用口语21个,有需要的同学们可以看看。

      1.sock away

      存钱

      You should sock away a certain amount each month.

      你每个月都应该存一笔钱。

      2.live from hand to mouth

      收入勉强糊口

      Bob had a little money socked away, so he didn't have to live from hand to mouth.

      鲍勃存下来了一点钱,所以日子还算过得去。

      3.live off the fat of the land

      靠土地产出的食品来过活

      How hard can it be to strike out on your own and live off the fat of the land?

      你是得多艰苦才靠地吃饭啊?

      4.make hay while the sun is shining

      一有机会就挣钱或把钱存下来

      While he had been successful at his job, he had made plenty of hay while the sun was shining.

      他的工作干得很成功,也就存了不少钱。

      5.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

      一刹那,眨眼的'功夫。

      Things could go terribly wrong in the twinkling of an eye.

      眨眼的功夫事情就变得一团糟。

      6.as free as a bird

      无拘无束

      I found the reasons for his decision to throw in the towel and become free as a bird compelling.

      我发现了他认输的理由后,就再也无拘无束了。

      7.get one's ducks in a row

      为了完成某事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Bob was very careful not to let on what he was thinking to anyone until he got all his ducks in a row.

      鲍勃非常小心,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的想法,直到做好充分的准备。

      8.salt of the earth

      社会中坚

      Bill was salt of the earth.

      比尔是一名社会精英。

      9.on the spur of the moment

      一时冲动

      He knew that such a decision couldn't be made on the spur of a moment.

      他知道,不能一时冲动就作出决定。

      10.by the seat of one's pants

      凭本事,凭直觉

      He did wonder if things might be a bit more interesting if he gave living by the seat of his pants a go.

      他想知道,如果当初他凭本事谋生的话,会不会比现在有意思点。

      11.money to burn

      花不完的钱

      Sure, he never had money to burn, but he managed to get by.

      当然,他从来没有花不完的钱,但他还是成功了。

      12.the powers that be

      指代掌权者

      Certainly, he never questioned the powers that be.

      当然,他从来没有质疑过那些掌权者。

      13.tag along

    [阅读全文]...

2022-03-07 01:48:51
  • 如何学*语文

  • 语文,学*,教育
  • 如何学*语文

      如何学*语文?书面语言的学*也要经过上面的四个时期。说到这朋友们可能明白了,学语文呀就是象使筷子一样,让他先认识、再自己分析、然后使用、最后熟练。

      如何学*语文

      一、大量阅读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的根本。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不可替代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

      二、 养成写日记的*惯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

      三、超越课堂,走进社会生活

      要孩子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的课堂,语文学*还要在广阔的'天地中,引导孩子睁开惊奇的眼睛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四、多练多改

      巴金说:“只有写,才能写出好文章。”鲁迅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修改是写作文最后一个步骤,并且非常重要。文学巨匠托尔斯泰一部《复活》就改了六次之多。

      五、素材积累

      引导和促使孩子通过观察、调查、访谈、上网、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让孩子多体验生活。写作成功秘诀在于写熟悉的事,写具体的事,写感动自己的事,写自己喜欢的事,写自己体验尝试实践过的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读名家之言,多欣赏名篇做积累是根本。作文素材积累途径概括为以下三点:A观察,B阅读,C体验。

      如何学*语文

      1、诗文名句导课。

      巍巍中华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伟大诗人和词家,他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精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贴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学的课文,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以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我以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引语,立即唤起了学生的一种亲情回味,带着这种亲情回味和反刍之心阅读课文,他们的情绪就既容易受到课文的感染,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

      2、设疑造成悬念。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引起的。因此,对故事性强的记叙文或条理清晰的议论文,可以尽力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如教学《狼》第一课时时,我就设置了这样的导语--“狼是阴险狡猾的,但另一面它又是可笑的,甚至让人觉得是荒唐的。同学们可能觉得奇怪,它又怎么可笑呢?为什么让人觉得荒唐?让我们一起来看《聊斋志异》中的 《狼》吧”。这个导语的好处就是巧设疑问,引起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用讲故事作导语。

      议论文旨在说理,而结合故事说道理就是这种文章的常用方法。因而,以深含哲理的故事作导语,就极能唤起学生的理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观点的理解。例如教读吴晗的《谈骨气》,可以设置这样的导语--“有一位打工青年在外国老板制造的罚跪事件中,宁愿被开除也决不下跪。多数人赞扬这位青年有骨气,而有些人则说‘只要有钱,跪一次又有什么不可以?’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和回答,不仅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谈骨气”,而且激发了学生学*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还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思想教育。

      4、使用道具、插图导入新课。

      语文课本中,有一部分课文有插图,是作者精心绘制而成,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兴趣。教学王愿坚的《七根火柴》,我在上课时,出示一根火柴,引起学生的注意,借题发挥说,“火柴,就这么一根小小的火柴,貌不惊人,微不足道,但在*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漫漫征途中,却发生过一个关于火柴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如此导题,学生很快进入了特定的教学情境。

      5、利用语文贴*自然和生活的特性导课。

      语文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很多文章来源于自然,可以调动学生的亲身体验,参与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基本实践逐渐加深认识学*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这是贯穿于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主线。我充分利用这点,以自然特性,生活问题为相关课文的导语,就会顺利导入课文内容。朱自清的《春》我是这样导入的--“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呢?”既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又以多数同学的回答顺利导入课文。

    [阅读全文]...

2022-06-07 00:55:34
  • 关于读书学*的谚语摘抄

  • 谚语,读书,学*
  • 关于读书学*的谚语摘抄

      看得多,知识增强;写得多,妙笔生花。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摘抄的关于读书学*的谚语,供大家阅读参考。

      1、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4、宁思考一天,不硬写两日。

      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6、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心灵手巧。

      7、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

      8、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9、三分靠教,七分靠学。

      10、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13、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14、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15、话中有才,书中有智。

      16、有志漂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

      17、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18、问遍千家成一家。

      19、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20、失败是成功之母。

      21、走不尽的路,读不完的书。

      22、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2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24、学问勤中得,巧自熟中生。

      2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6、非因报应方行善,岂为功名始读二括。

      27、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28、寒门出才子,高山出俊鸟。

      29、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30、比赛必有一胜,苦学必有一成。

      31、读不尽世间的书,走不完天下的路。

      32、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33、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

      34、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35、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36、种田不离田头,读书不离案头。

      37、水滴集多成大海,读书集多成学问。

      38、读一书,增一智。

      39、一日不读口不生,一日不写手生。

      40、最明亮的是阳光,最宝贵的是时光。

      41、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

      42、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4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44、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古作舟。

      46、经常出门的孩子,比父母知道的多。

      47、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4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9、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读书。

    [阅读全文]...

2022-04-22 20:06:35
  • 学*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 学*,名言
  •   1、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2、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易卜生

      3、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7、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8、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华罗庚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11、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邓拓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1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5、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16、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17、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马克思

      18、学*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9、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20、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

      21、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22、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23、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24、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

      25、在学*上做一眼勤、手勤、脑勤,就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

      26、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8、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岂更求荣达,日长聊以销忧。读书,为明理也;明理,为做人也.——彭兆荪

      29、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30、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31、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2、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33、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陶宗仪

      34、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3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6、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37、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3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39、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40、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的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

      41、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42、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43、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44、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罗曼·罗兰

      45、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46、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47、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

      48、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9、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5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51、学*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阅读全文]...

2021-12-14 09:35:49
  • 关于学*语文的技巧

  • 语文,学*,教育
  • 关于学*语文的技巧

      语文的学*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掌握好一些学*的技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语文的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懂得要知学问难

      鲁迅先生就善于翻阅各门各类的书,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可以把语文学*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就会变成一件乐事。

      二、回忆内容促进记忆

      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在回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想不起来的内容,此时要及时翻一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回忆一遍。

      如果还没睡着可以把当天的学*内容多回忆几次。由于刚上完课,学生对大部分内容还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回忆完了。如果回到家,书一合,对所讲的内容不理不睬,到期末复*时,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望题兴叹”。急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来得好。

      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效率。阅读的同时要人,甚至请教别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这样是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为了使书本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教会学生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也要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经常这样做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了。

      在*时的语文学*中,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我总结了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想介绍给同学们,和同学们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一、 集合法

      就是把含有相同特点的词语集合在一起,进行积累掌握的方法。

      1、 可以把含有相同部分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天长地久、天高地厚、天昏地暗等,都是以“天”字开头。

      2、 可以把用反义词组成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声东击西、大惊小怪、出生入死等。

      3、 可以把重叠的词语(我们学过的AABB式)集合在一起积累,如:浩浩荡荡、冒冒失失、隐隐约约、家家户户等。

      二、 接龙法

      就是把一词的词尾同另一词的词头接起来的积累词语的一种方法。如:光明正大——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工工整整……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培养积累词语的兴趣,寓学于游戏之中,这也是我和妈妈最爱做的游戏之一。

      一、勤记忆

      这里的记并不同于英语语法的死记硬背,而是指理解地记。例如:当新学一个生字"丽"的时候,你只需理解了这个字的含义是"好看的,漂亮的"这个意思,你便能举一反三地理解出"秀丽"。"壮丽"、"美丽"等一大幸和"丽"有关的词语。长期如此,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懂了许多的字、词。

      二、深感悟。

      有的同学比较怕在测验中出现那些写出文章中心思想的题目。其实要过这一关也很容易。那就是在读文章之时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当我在读朱自清的《背影》这文章时,我是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感受、领悟:当家境衰败的时候,父亲还处处关照着孩子的一丝一毫,就像我的父亲在关爱我一样,这时一阵感激之情顿生。如此下来,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轻松地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善联想。

      在学*古诗时,我推荐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诗句、记忆诗句。在老师帮助同学们解释出一句诗句时,同学们就可闭上双眼,仿佛自己穿过了一条时空隧道,回到了诗人所描写的境界中。比如:在学*《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时,在我们的脑海中可以想象出一块种着蔬菜的菜地,绿油油的,一条婉蜒的小溪绕着菜田,推开小屋的门,对面的两座山把青翠的颜色送到了你的眼前。就在这样的联想中,你已经不知不觉地记下了这两句诗的意思。看,理解诗句的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一、理解:

      语文学*固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古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多频道、全天候地接收外来信息,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进中学默写小学学过的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倍会写成备、被,渭城朝雨 轻尘,轻尘会写成清晨,我想如果学生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词义是主要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识记: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前学后忘,学期刚开始教的内容到中途就忘却了,时过境迁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没有用心去读用心去记,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颂外必要的还要做笔记,好记心不及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师有一条重要的读书经验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现在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要写读书杂记,也正是出于这 一原因,这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

      三、运用:

      俗话说学以致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运用的好坏,都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现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是学归学,写归写,把学与写绝然分开,不会模仿名的构思布局,学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不会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内容空洞枯燥乏味。学与用是相辅相存的,常用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学又为写提供了源头活水。

      学语文难,难在需要你持之以恒地积累,难在必须遵循语文学*的规律,运用理解、识记、运用的方法,坚持多看、多思、多写,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会逐步提高的。

      语文历来是一门重要科目,尽管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它、学*它,但它总令我们觉得学好它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我们应该寻找更好的方法去掌握它!做好语文衔接,轻松搞定小升初。

      1、语文衔接要做好

      心理衔接和*惯衔接

      从小学到初中,这是一个台阶,我们似乎又向着自己的理想迈了一阶。但这一阶,不只是年级的跳跃,更是心理的跳跃,因此,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迎接初中的学*生活,不要让小学的成绩影响自己。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已经是过去,你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入口,等待自己的是一片新的学*天地,不能骄傲,也不能自卑、气馁,用良好的心态面对一切。

      小学与初中相比,一个比较突出的不同就是老师管得比较松了,孩子们“自由”多了,因此,有些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放松自己。这就告诉我们要让孩子养成自觉的*惯,自觉地认真听讲,自觉地完成作业,自觉地拓展课外阅读等等。自觉是养成其它良好*惯的前提,在这个小升初的接口,不妨让孩子们试着慢慢去养成自觉的*惯,这会让孩子受益整个人生。

      2、文言文学*

      文言文是初中阶段较之小学阶段学*多出的一块新的内容。在整个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学*都显得至关重要,不仅因为它在考试中是必考的内容,而且对于刚接触它的初一学生而言,就是另一门“外语”。其实,文言文有些字词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意思有相通之处,可以通过推测、延伸进行理解,这也是我们学*中可以使用的一个技巧。在小升初的衔接过程中,我们应让孩子先接触一下文言文,感受一下它的魅力,不要让孩子因为多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惧怕它、厌恶它。文言文就犹如一杯红酒,初尝之时微辣,还带点麻,但细细品过之后,就是陶醉、享受,它带给我们的是中华文化的典雅与激昂,清新与秀丽。

      首先,学*文言文要敢于去读。好多学生因为一读之下不懂,就自动放弃了,这体现出来的其实就是自信的问题。没有什么在一开始就是一帆风顺的,关键是要看你有没有尝试的胆量。因此,我们应该先认真的读一遍,然后再对照给出的部分词语解释,去慢慢理解,最后再对照全文翻译,去检验自己的成果,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挑战过程。

      其次,学*文言文要坚持去读。也许你一开始会觉得,文言文真难理解,但在你攻克一短文之后,你同样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千万不能中途放弃,因为学*本身就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文言文当然也是。阅读名著是一个学*文言文的好方法,可以去看原版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再次,学*文言文要善于积累、总结。随着学*内容的增加,你会发现好多内容都是相通的。例如,一些字词虽然会在不同的语句中出现,但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意思,只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就可以推敲出来。因此,应该在一开始,就为学*文言文准备一个本子去记录、去总结。

      3、课外阅读

      初中阶段要求的语文能力,不再是简单的书本知识,它要求视野要广,思维要敏捷,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这就需要我们多读几本书,开拓自己的视野,发散自己的思维,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

      在这个小升初的衔接过程中,你应该为自己多准备几本书,有计划的去阅读,可以是*名著,也可以是外国小说,总之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好书皆可。

      语文科目具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方法,因此考生在学*的时候要根据这种特点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学生在学*的时候要“听说读写”4个方便都兼顾才是保证跃文学*良好效果的前途:

      一、好的学*方法首先要会听

      首先就是听,一是要认真听,二是要会听。认真听当然不在话下了,不认真什么课也学不好的。关键是要会听。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老师讲的中心内容,也就是老师讲这个的主要目的。我们*时说话都有一个目的,老师讲课也一样。所以,在听每一堂课之前,你心里一定要明白,我听这一堂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然后,带着这个目的,有意识地去听。这样,一课解决一个问题,久而久之,你的听的能力和语文成绩就提高了。

      二、说的问题。

      一、主动给自己找训练说话能力的机会。上课的时候,不要等到老师点名的时候才回答问题,要主动积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时,要多和同学、老师交谈,可以就你关心的所有问题发表你的见解。要敢于和不同的意见争论。争论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口才和思维能力。当然,争论的问题还是要有意义。

      二、多找一些优美的文章来朗诵,培养你的语感。有条件的话,可以多找一些名朗诵的磁带来听一听。要是能去一些朗诵会,听一些朗诵方面的专家的朗诵,有意识地去模仿,久而久之,也会受益无穷的。以上说了听、说。读也很重要,在语文学*中,很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

    [阅读全文]...

2022-05-26 10:18:00
  • 学*名言警句摘抄大全

  • 名言,学*,语录
  • 1、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2、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易卜生

    3、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7、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8、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华罗庚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11、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邓拓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1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5、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16、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17、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马克思

    18、学*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9、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20、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

    21、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22、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23、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24、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

    25、在学*上做一眼勤、手勤、脑勤,就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

    26、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8、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岂更求荣达,日长聊以销忧。读书,为明理也;明理,为做人也.——彭兆荪

    29、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30、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31、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2、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33、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陶宗仪

    34、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3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6、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37、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3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39、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40、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的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

    41、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42、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43、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44、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罗曼·罗兰

    45、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46、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47、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

    48、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9、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5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51、学*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阅读全文]...

2022-07-19 19:14:05
  • 英汉*语的相关翻译方法

  • 方法
  • 英汉*语的相关翻译方法

      在任何一种语言中,*语都是通用词汇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而且是文化信息特别集中的一些词组或句子,在*语运用方面出现的问题是译者最常遇到的难题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英汉*语的翻译方法,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直译法

      直译,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语的民族色彩、语言风格和比喻形象的方法。例如汉语中的“纸老虎”直译成“paper tiger”,外国人看起来不但深明其义,而且觉得很是传神,所以该词现已成为英美民族的正式语言。另外,汉语口语中的“丢脸”被直译为“lose face”,“功夫”则音译成“kung fu”等等。当原*语的隐含意义很明显或很容易推断时,读者则可以通过字面领悟它的含义,直译字面意义。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译成“条条大道通罗马”;“A gentleman's agreement”译成“君子协定”;“雪中送炭”译成“To offer fuel in snowy weather”;“竹篮打水一场空”译成“To draw water in a bamboo basket”。类似这样的*语译文,读者只要用心体会一下,就会明白其隐含意义,不但保留了原文的形象,而且增加了阅读的趣味。

      二、意译法

      有些*语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时无法保留原本语句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也无法找到同义的*语借用,这时可将原文的形象更换成读者所熟悉的另一个译文形象,从而转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译出隐含意义。例如汉语中的“落花流水”通常是指被打得大败,译成英文便是“to be shattered to pieces”;“乌烟瘴气”形容情形混乱不堪,则可用“chaos”一个词来表达;“望子成龙”在英译时不能译出其形象,那么翻译成英文时就应该用简短的语句来形容该词的含义:“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又如:“The dog that will fetch a bone will carry a bone.”在译成汉语时,其中的字面形象dog、bone都不能直译,只能舍弃它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译出隐含意义:“对你说别人坏话的人,也会说你的坏话”。同类的例子还有“fight like cat and dog”,如果按字面意义直译成汉语,虽保留了原文形象,但不符合汉语的表达*惯,所以可以根据该*语在文中的意思进行意译,例如:“We still love each other very much ,but we fight like cats and dogs.”译文:“我们常吵吵闹闹,但仍很相爱。”

      三、借用法

      由于人类在感情、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不免存在相似之处,所以英汉*语中存在着少量相同或*似的*语,这些*语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似,隐含意义则完全相同。也就是说,此类*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这样的*语则可以采用“借用法”进行互译。如英语中的“Practice makes perfect.”与汉语中的“熟能生巧”、“Example is better than precept.”与“身教胜于言传”、“Easy come, easy go.”与“来得容易,去得快”、“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与“趁热打铁”等句子词汇都可在英汉之间有所对应;同理,如汉语中的“隔墙有耳”一词,英语中则有“Walls have ears.”与之对应。这些相同的句意、相似的用法有时是因为词语有着相似的来源,例如:汉语成语“破釜沉舟”与英语“burn one's boats”都源于两国的军事策略,因此用法和含义都相同。综上所述,能应用“借用法”的两个*语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通常*似,即使略有差别,隐含意义也是大同小异。大家在*常的英语学*中,也可不断总结一些此类*语,掌握*语翻译的“借用法”,翻译出的译文就既能达到准确无误,又不失生动活泼。

      四、还原法

      “还原法”实际上是在常规翻译方法无效时使用的一种特殊翻译手法,它使用一种淡化原语言色彩的手段进行语际间交流。英语中许多含有独特形象的比喻、历史典故、结构性修辞*语都只宜采用“还原法”进行翻译。例如:“have an ax to grind(别有用心)”这个*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翻译就很难被*人所理解。此语直译应该是“有一把斧子要磨”。据说,其源于美国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少年生活:一名男子想磨斧子,但他却自称不知如何使用磨石,于是年幼的富兰克林便用尽全力帮助他把重达100多公斤的“grindstone”推转了很多次。此间,那个男子连连夸奖富兰克林。可是,斧子一磨好,他就嘲笑富兰克林说:“我是故意让你这样干的。”说罢转身就走了。后来此语便渐渐转喻为“心怀叵测,别有用心”之意。与此同时,汉语中的大量*语在翻译过程中则更需要采用这一方法,因为相对而言,我们对西方文化的理解要比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理解熟悉得多。由此可见,*语翻译还要求我们对中西方文化背景稔熟于心,不能简单地断章取义,也不能想当然地望文生义。

      五、节译法

      在汉语*语中,常有并列的对偶结构,即用两个不同的喻体表达相同的喻意,前后含义重复。遇到这种情况就可用节译法来处理,省去并列重复的部分,保留基本喻意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例如“铜墙铁壁”可译成“wall of bronze”,而无须说成“wall of copper and iron”;“愁眉苦脸”可直接译为“gloomy faces”;“长吁短叹”的“长吁”和“短叹”都表示同一个概念,故可用“节译法”译为“sighing dee*”。

      六、增补法

      “增补法”是翻译中最重要的变通手段之一,在翻译中可以同时兼顾*语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一些*语按字面意义被翻译成别的语言后,往往因其文化、社会、历史内涵而令人费解或产生混淆,但若单译其隐含意义又会失去其本义上的形象比喻和丰富色彩,这时就应该采用“增补翻译法”。例如“树倒猢狲散”这个*语可译成:“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慌慌张张),是翻译时增添的成分,原文虽无其字而含其义,添加部分可使译文形象突出、有声有色。再如:“盲人骑瞎马”可译成:“A blind man on a blind horse — rushing headlong to disaster.”而英文*语“to get blood from stone”则可用“增补法”译成“石中取血——做不可能的事”。另外,英语*语还常以缩略语的形式出现,如: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ster of none(杂而不精的人)。常常用Jack of all trades来表示;“Where there's smoke”则是“Where there's smoke, there's fire(有烟必有火).”的简化表达,如果翻译时拘泥于原文的简化形式而译成“只要有烟”或“有烟的地方”,许多读者就会不知所云。

      七、注释法

      注释法是指为了保留原文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对于一些含有典故的*语,翻译时必须对其本身的文化背景有所加注,以明确原意。例如:仅仅把“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译为“运煤到纽卡斯尔,多此一举”是不够的,因为这里虽然已有“多此一举”来解释前半部分的.喻义,但读者还是不能理解“纽卡斯尔”的含义,因此必须加注,说明因为“纽卡斯尔”是英国的一个产煤中心,所以运煤到纽卡斯尔实属多余。同理,在汉译英中,也要对一些汉语文化背景进行具体注释以辅助译文。例如:“司马昭之心”若单译为:“Sima Zhao trick”会使人难以理解,所以需加注:Sima Zhao was a prime minister of Wei (220~265) who nursed a secret ambition to usurp(篡夺) the throne. The emperor once remarked:“Sima Zhao's intention is obvious to every man in the street.”以对此背景进行解释。

      避免“*味”的英语翻译的方法

      我一个网友,将“我们经理点头表示同意”这句话翻译为下面第一行。这样翻译,显然是受汉语的影响,汉语中有“点头”,英语中就有nod,汉语中有“表示”,英语中就有express,等等,汉语有什么,英语也有什么,一一对应,成双成对,这是最典型的一种“*味”。其实nod既可以当作不及物动词,意思是“点头”,也可以当作及物动词,意思是“点头表示...”,因此,没有“*味”的英语译文应当是下面第二行。

      ①Our manager nodded to express his approval.

      ②Our manager nodded approval.

      我在初学英语时,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我的解决方法是:在翻译一个句子之后,把这个句子的主要动词找出来,如果是很常用、很熟悉的动词,比如come、go、have、take等,那就算了,如果是不常用、不熟悉的动词,比如nod,我就查一下《英汉词典》,看看nod在词典例句中的用法,与我自己的用法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说明我的用法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我就仿照词典例句的用法,将我的句子改正过来。这种方法,虽然当时要花费一点时间,但对今后正确使用英语,是有很大帮助的。

      还有一个网友,将“新郎新娘给他们的父母鞠躬”这句话翻译为下面第一句。这句译文,如果不仔细琢磨,是看不出毛病的,它的毛病就是:在汉语中,我们*惯先说新郎,后说新娘,但在英语中,顺序正好相反,应当先说bride,后说bridegroom,因此第一句应当改写为第二句。按照汉语顺序排列英语单词,是另外一种常见的“*味”,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东西、南北、老少、新旧”等,在英语中应当改成“西东、北南、少老、旧新”等。

      ①Bridegroom and bride bowed to their parents.

      ②Bride and bridegroom bowed to their parents.

      对于这种小毛病,我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解决方法,我看只有多读书,特别是读一些介绍英语小常识、小典故的书,以增加自己对英语各方面知识的了解。

    [阅读全文]...

2022-07-04 20:47:22
  • 爱学*的句子摘抄(好好学*的励志文案)

  • 励志
  •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

    眠 –达·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一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比丰

    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英国

    没有人会因学问而成为智者。学问:

    约翰·寒尔誉

    [阅读全文]...

2022-07-02 01:47:17
  • 学*的名人名言摘抄精选

  • 学*,名人名言
  • 一直以来,学*都是人们走向未来最好的办法,那么名人们对此又是怎么看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的名人名言摘抄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1、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学*。

    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3、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4、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5、学*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6、活着就要学*,学*不是为了活着。

    7、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9、经常不断地学*,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10、学*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

    1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2、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

    13、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14、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15、“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人生之道。

    [阅读全文]...

2022-03-27 09:39:31
  • 关于学*的名人名言警句摘抄

  • 名人名言,学*,名言
  • 关于学*的名人名言警句摘抄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学*的名人名言警句摘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李光庭

      3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苏轼

      4、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5、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的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马克思

      6、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马克思

      7、学*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9、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1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2、开卷有益。——赵光义

      13、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14、要到书林中徜徉。中外古今的文明成果,我们都应有分析、有鉴别、有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发扬。——刘心武

      15、我学*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下去。——别林斯基

      16、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8、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左拉

      19、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20、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

      1.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2.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3.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学而时*之,温故而知新。——《论语》

      5.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作者:《神童诗劝学》

      6.谁游乐无度,谁就没有功夫学*。——谚语

      7.图书的作用,甚至在古代就已经被挪威和瑞典人一诺尔曼人一所肯定了。他们认定,他们的鲁恩(北欧古金石文字)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卢伯克

      8.学*有如母亲一般慈爱,它用纯洁和温柔的欢乐来哺育孩子,如果向它要求额外的报酬,也许就是罪过。——巴尔扎克

      9.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10.学*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11.你们要学*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12.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联璧》

      13.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徐干

      14.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6.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17.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18.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19.好好学*,天天向上。——*

      20.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1、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2、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3、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4、谚日:“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使之易*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劳馔,欲暖而惰裁衣也。——颜之推

      5、青年是学*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6、聪明在于学*,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8、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9、重复是学*之母。——狄慈根

    [阅读全文]...

2021-11-27 03:24:49
*语*人摘抄 - 句子
*语*人摘抄 - 语录
*语*人摘抄 - 说说
*语*人摘抄 - 名言
*语*人摘抄 - 诗词
*语*人摘抄 - 祝福
*语*人摘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