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楼亮灯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高楼亮灯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高楼亮灯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高楼亮灯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仕宦失意士子听曲感心的诗。充分表现了黑暗时代所带给一切被压抑者内心伯乐不在、知音难觅的苦闷与悲哀,以及他们不甘於现实的想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十九首之《西北有高楼》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译文】
在西北方向有座高楼啊,
巍峨高耸就象插入了浮云一样
雕刻精美的窗户上张挂着绮制的窗帘啊,
四周有着曲檐的阁楼就矗立在层叠三重的台阶上。
从楼上飘下来的弦歌声啊,
那曲调和歌声是多么的悲苦和忧伤。
谁能弹唱这样悲伤的曲调啊,
莫非她就是那位哭倒城墙的杞梁的妻子?
清商的乐调随风传来啊,
中曲部分旋律回环就象人原地行走一样徘徊不前。
一曲虽然弹完了但歌声还在反复地吟唱啊,
那抑郁不*的情绪好象仍在余音中流淌不息。
我不叹惜歌者在歌声中表现出来的痛苦啊,
只是悲伤懂得歌者心中痛苦的知音太过稀少!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啊,
一起结伴从此自由地奋翅高飞!
【赏析】
第一层(1-4)句,着重描写诗中主人公之一“歌者”所居之环境。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首句点明诗中主人公之一“歌者”居所的方位,第二句点明其居所的高大巍峨。首起两句,简要介绍“歌者”居所的特点。在都市的西北位置上,有座高大巍峨的高楼,这是一座什么样的高楼呢?这是一座高耸入云的高楼。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交疏结绮窗”:“交疏”,一横一直的窗格子;-说“交疏”: “疏”,镂刻。“交疏”,交错缕刻。虽解说不同,但均指窗的制造精致。“绮”,有花纹的丝织品。“结”,张挂。“结绮”,张挂著绮制的帘幕,指窗的装饰的华美。“阿阁三重阶”:“阿”: 这里作曲隅,角落讲。指屋极四面有曲檐。“阁”:就是楼。阁有四阿,叫做“阿阁”。《周礼·考工记》:“四阿重屋”,是古代最考究的宫殿式的建筑。“三重阶”:三重(台)阶梯。这一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形容楼阁之高。三、四句具体描写居所高楼的外观。从诗句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绝不是一般的*常百姓人家居住的建筑,而是一座建筑考究,装饰华美的宫殿式的建筑。
笫二层(5-12)句,具体描写楼中“歌者”弹唱的情形和诗人(楼外听歌人)对楼中“歌者”弹唱的感受。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弦歌声”:就是有琴弦之类乐器伴奏的歌声。“音响”:音,指歌声;响,指琴声。“一何”:副词,作何其,多么讲。五、六句是诗人对楼上传出来的弦歌声的总体的'感受。在诗人看来楼中“歌者”弹唱的曲调和歌声是非常悲苦哀伤的。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无乃”:犹言大概、莫非、岂不是。是一种不能肯定的揣测的语气。“杞梁妻”:齐国杞梁的妻子;杞梁名殖,字梁,春秋时齐国大夫。征伐莒国时,死于莒国城下。他的妻子为此痛哭十日,投水自杀。传说死前谱有琴曲《杞梁妻叹》。七、八两句是紧承上句,进一步具体地描写诗人对楼中“歌者”弹唱的曲调和歌声的感受和评价。意思是说,谁能弹唱出这样悲伤的曲调呢?莫非是那位内心深处蕴藏着无限悲哀的杞梁的妻子吧?
在诗中诗人虽然并没有点明那“弦歌”之声从高楼处飘下的时间,但从情理来说应当是在深夜才是。因为如果是在喧嚣的白天,高楼中随风飘下的弦歌和咏叹是不可能如此地清晰可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诗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忽闻西北高楼上随风飘来的阵阵弦歌,于是披衣户外来到高楼下静心倾听。那情那景是多么地凄清哀惋啊!于是,我们不仅要问诗人你为何夜不能寐?你有何烦心之事?
同样,我们不仅也要问那楼中“弦歌”的女子,你有啥烦心之事深夜了还要弹唱如此悲伤的曲子?那哀哀弦歌于高处的女子又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子?她有着什么样的身世和遭遇?是什么原因使她如此悲苦哀伤?从诗的前四句的描写来看,居住在如此建筑考究,装饰华美的宫殿式的高楼中,照常理来看应该是充满幸福和快乐的,不应该弹唱这样哀伤的曲调才是啊?对此,不由人不生发出无限的想象,而由此而引发出听者和读者的无穷想象,又正是这首诗歌的魅力所在!
下面四句,紧接着进一步对乐曲的旋律、节奏等方面变化进行了描写,刻画出了一种空灵缥渺,疾徐有致,低徊变化,清婉悠扬的音乐效果。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清商”:乐曲名,是汉代民间最流行的乐调。曲调清婉悠扬,适宜表现忧愁哀怨的感情。“商”本是古代的五音之一。按照古代的乐理,“商”是金行之声(即在五行中对应着金),对应着四季中的秋季。《管子地员篇》中就说:“凡听商,如离群羊。”足见清商音乃是一种悲凉哀怨的调子。“发”:传播。“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来往行走,不能前进的样子。这里借以形容乐曲旋律回环往复。笫九句首先点明“歌者”弹唱的曲调名称,是对乐曲开头的描写。笫十句是描写乐曲弹唱到中段的情景。从这两句的描写来看,楼中“歌者”弹唱的是清商的曲调,“歌者”弹奏的技艺又是非常的熟练自然和高超,随着乐曲的弹奏,到了乐曲的中段部分,曲调的旋律慢慢地缓慢起来,把一个曲调反复回环地弹唱着,如同人在原地徘徊往复不在前行一样。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弹”:弹奏。指琴声。“叹”:叹息;但亦有人认为这里指“歌者”的歌声,不应作叹息讲。“再三叹”,即同一段歌词无复呤唱之意。“慷慨”:指不得志的心情。“余哀”,指“歌者”通过弹唱表现出来的悲哀的意绪,对别人的感染,并没有随乐曲的终止而终止。马茂元先生认为诗人“用‘慷慨’来形容‘余哀’,不仅表现情感的强度,而且从实质上显示出这一悲哀的属性,它在忧伤太息之中,深深寓有抑郁不*之感。”这两句写一曲终结,充分地表现了“歌者”内心深处的痛苦。而楼中“歌者”内心深处的痛苦,又被敏感的诗人(楼外听歌者)捕捉感受到了。从对诗句对“歌者”琴曲和叹息声的描写中,在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堕泪的女子的身影。这真是佳人凄清,令人悯惜啊!
第三层(13-16)句,写诗人(楼外听歌人)对楼中“歌者”的无限同情,愿意成为她的知音,并与她比翼高飞,同她一道逃出樊笼,飞向自由快乐幸福的新天地。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惜”:悲,叹惜。“不惜”,这里并不是说诗人(楼外听歌人)对歌者弦歌声中表现出来的痛苦不同情,而是为了强调对其内心真正的痛苦—“知音稀”的哀伤而故意反说罢了。“苦”:指曲调的哀怨缠绵。“知音”:不仅指精通音律,而是通过音律能够进一步体会到音乐的内在涵义,奏乐者的心情。“知音”典出《列子·汤问》,说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来。这二句是说,我所痛惜的不仅仅是歌者弦歌声中表现出来的痛苦,而是痛惜哀伤其内心的痛苦(即伯乐不在、知音难觅)不被人所知晓理会和了解。这两句,既是全诗的一个转折,也是整首诗的点题之笔。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双鸿鹄”:“鸿鹄”,鸟名,善于高飞的大鸟。这两句是说,愿我们(诗人(楼外听歌者)和楼中的“歌者”)像一双鸿鹄,展翅高飞,自由自在地翱翔吧! 因该说楼中的“歌者”通过她的弦歌声所表达出来的内心抑郁不*的痛苦之情,已深深地打动了诗人(楼外听歌者),引起了诗人(楼外听歌者)内心强烈的共鸣。为什么能打动并引引起诗人(楼外听歌者)内心强烈的共鸣?显然,诗人(楼外听歌者)和楼中的“歌者”一样,有着类似的遭遇和处境,也是一位内心有着同样抑郁不*的痛苦。所以他幻想,愿与她化身为一双鸿鹄,展翅自由高飞!
当然诗中对高楼中歌者弦歌的描写,可能不过是一种虚拟之笔,是诗人借弦歌者知音不遇的境遇,来抒写自已政治上的失意之情罢了。诗末的“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的幻想,也不是诗人一时的自我宽慰罢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诗人这一理想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念及此情,难怪乎吴淇说《古诗十九首》中,“惟此首最为悲酸。”确实如此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王昌龄《胡笳曲》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
二十年前今日况。玄蟾乌鹊高楼上。——秦观《渔家傲·七夕湖头闲眺望》
高楼月似霜,秋夜郁金堂。——王维《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
高楼人去碧天长,点点帆迎落日黄。——高鼎《偶书》
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李白《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
织女高楼上,停梭顾行客。 问君在何所,青鸟舒锦翮。——常建《春词》
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李白《别内赴征三首》
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圆月当新霁,高楼见最明。——刘辟《登楼望月二首》
杏花疏雨洒香堤,高楼帘幕垂。——纳兰容若《阮郎归·杏花疏雨洒香堤》
水悠悠。长江望断无归舟。无归舟。欲携斗酒,怕上高楼。——汪元量《忆秦娥·水悠悠》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杜甫《江月》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舒亶《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寒雨连天夜入吴》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西北有高楼》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秋词》
湖天夜上高楼望,月出东南白苧村。——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之六》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张籍《节妇吟》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花*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温庭筠《赠少年》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
别浦高楼曾漫倚。——晏几道《留春令·画屏天畔》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李白《梁园吟》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李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高楼入青天,下有白玉堂。——李白《拟古·其二》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吴文英《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王安石《西江月·梅好惟嫌淡伫》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李白《春日行》
明朝於此地,独自倚高楼。——释文珦《送人· 送子西风里》
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朱庆馀《观涛》
马蹄逶迟心荡漾,高楼已远犹频望。——刘禹锡《伤秦姝行》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欧阳修《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联袂登高楼,临轩笑相视。——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
绮陌高楼竞醉眠,共期憔悴不相怜。——元稹《羡醉》
华表当蟾魄,高楼挂玉绳。——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杜甫《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
意中有高楼,何日果相对。——郑孝胥《一閒》
满怀墨诏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上阳白发人》
高楼一衲锦毛梭,万玉屏围红叵罗。——徐渭《嘉则拟红衫四貌·其四·高楼对雪》
忽遭冀处士,豁若登高楼。——杜牧《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注释:
1、疏:镂刻。绮:有花纹的丝织物。这句是说刻镂交错成雕花格子的窗。
2、阿阁:四面有曲檐的楼阁。这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
3、无乃:是“莫非”、“大概”的意思。杞梁妻: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后来许多书都有记载。据说齐国大夫杞梁,出征莒国,战死在莒国城下。其妻临尸痛哭,一连哭了十个日夜,连城也被她哭塌了。《琴曲》有《杞梁妻叹》,《琴操》说是杞梁妻作,《古今注》说是杞梁妻妹朝日所作。这两句是说,楼上谁在弹唱如此凄惋的歌曲呢?莫非是象杞梁妻那样的人吗?
4、清商:乐曲名,声情悲怨。清商曲音清越,宜于表现哀怨的情绪。
5、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6、慷慨:感慨、悲叹的意思。《说文》:“壮士不得志于心也。”
7、惜:痛。
8、知音:识曲的人,借指知心的人。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这两句是说,我难过的不只是歌者心有痛苦,而是她内心的痛苦没有人理解。
9、鸿鹄:据*声《说文通训定声》说:“凡鸿鹄连文者即鹄。”鹄,就是“天鹅”。一作“鸣鹤”。此二句以双鸿鹄比喻情志相通的人,意谓愿与歌者同心,如双鹄高飞,一起追求美好的理想。
10、高飞:远飞。这二句是说愿我们象一双鸿鹄,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译文: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
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着花纹的木条,
交错成绮文的窗格,
四周是高翘的阁檐,
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
正是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
谁能弹此曲,
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
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
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
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
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
从此结伴高飞,
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里!
赏析:
慨叹着“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汉末文人,面对的却是一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是骐骥,总得有识马的伯乐才行;善琴奏,少不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壮志万丈而报国无门,——在茫茫人和事,没有什么比这更教人嗟伤的了。
此诗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这失意当然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倾诉之时,却幻化成了“高楼”听曲的凄切一幕。
从那西北方向,隐隐传来铮铮的弦歌之音。诗人寻声而去,蓦然抬头,便已见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这高楼是那样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间又很眼熟:“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刻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正是诗人所见过的帝宫气象。但帝宫又不似这般孤清,而且也比不上它的高峻:那巍峨的楼影,分明耸入了飘忽的“浮云”之中。
人们常把这四句所叙视为实境,甚至还有指实其为“高阳王雍之楼”的(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其实是误解。明人陆时雍指出,《古诗十九首》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托”:“情动于中,郁勃莫已,而势又不能自达,故托为一意、托为一物、托为一境以出之”(《古诗镜》)。此诗即为诗人假托之“境”,“高楼”云云,全从虚念中托生,故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云”缥缈,呈现出一种奇幻的景象。
那“弦歌”之声就从此楼高处飘下。诗中没有点明时间,从情理说大约正什夜晚。在万籁俱寂中,听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恐怕更多一重哀情笼盖而下的感觉吧。这感觉在诗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杞梁”即杞梁殖。传说他为齐君战死,妻子悲恸于“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崔豹《古今注》)。而今,诗人所听到的高楼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颓杞都之悲,故以之为喻。全诗至此,方着一“悲”字,顿使高楼听曲的虚境,蒙上了一片凄凉的氛围。
那哀哀弦歌于高处的“歌者”是谁,诗人既在楼下,当然无从得见;对于读者来说,便始终是一个未揭之谜。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诗中将其比为“杞梁妻”,自必是一位女子。这女子大约全不知晓,此刻楼下正有一位寻声而来、伫听已久的诗人在。她只是铮铮地弹着,让不尽的悲哀在琴声倾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商”声清切而“多伤”,当其随风飘发之际,听去该是无限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回,大约正如白居易《琵琶行》所描述的,已到了“幽咽泉流水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之境。接着是铿然“一弹”,琴歌顿歇,只听到声声叹息,从高高的楼窗传出。“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在这阵阵的叹息声中,正有几多压抑难伸的慷慨之情,追着消散而逝的琴韵回旋!
这四句着力描摹琴声,全从听者耳中写出。但“摹写声音,正摹写其人也”(张庚《古诗十九首解》)。读者从那琴韵和“叹”息声中,能隐隐约约,“看见”了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堕泪的“绝代佳人”的身影。但妙在诗人“说得缥缈,令人可想而不可即”罢了(吴淇《选诗定论》)。当高楼弦歌静歇的时候,楼下的诗人早被激得泪水涔涔:“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人生不可能无痛苦,但这歌者的痛苦似乎更深切、广大,而且是那样难以言传。当她借铮铮琴声倾诉的时候,当然希望得到“知音”者的理解和共鸣,但她没有找到“知音”。这人世间的“知音”,原本就是那样稀少而难觅的。如此说来,这高楼佳人的痛苦,即使借琴曲吐露,也是枉然——这大约正是使她最为伤心感怀、再三叹自的原故罢。但是,诗人却从那寂寂静夜的凄切琴声中,理解了佳人不遇“知音”的伤情。这伤情是那样强烈地震撼了他——因为他自己也正是一位不遇“知音”的苦苦寻觅者。共同的命运,把诗人和“歌者”的心连结在了一起;他禁不住要脱口而出,深情地安慰这可怜的“歌者”:再莫要长吁短叹!在这茫茫的人世间,自有和你一样寻觅“知音”的人儿,能理解你长夜不眠的琴声。“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意谓: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长云!这就是发自诗人心底的热切呼唤,它从诗之结句传出,直身着“上与浮云齐”的高楼绮窗飘送而去:伤心的佳人呵,你可听到了这旷世“知音”的深情呼唤?正如“西北有高楼”的景象,全是诗人托化的虚境一样;人们自然明白:就是这“弦歌”高楼的佳人,也还是出于诗人的虚拟。细心的读者一眼即可猜透:那佳人实在正是诗人自己——他无非是在借佳人不遇“知音”之悲,抒写自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罢了。不过,悲愤的诗人在“抚衷徘徊”之中会生此奇思:不仅把自身托化为高楼的“歌者”,而且又从自身化出另一位“听者”,作为高楼佳人的“知音”而?[欷感怀、聊相慰藉——透过诗面上的终于得遇“知音”、奋翅“高飞”,人们感受到的,恰恰是一种“四顾无侣”、自歌自听的无边寂寞和伤情。诗人的内心痛苦,正借助于这痛苦中的奇幻之思,表现得分外悱恻和震颤人心。吴淇称《古诗十九首》中,“惟此首最为悲酸。”甚是。
孤独在很多人看来意味着无人陪伴,但是从心理层面看,孤独的状态与真正的孤独感不同,真正的孤独会逐渐腐蚀内心,让人产生与世界疏离的边缘感。在古诗词中也有很多描写孤独的名句,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意思是:昨天夜里秋风劲吹,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尽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2、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
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
5、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
红的色彩本来是温暖的,但隔雨怅望反觉其冷;后一句珠箔本来是明丽的,却出之于灯影前对雨帘的幻觉,极细微地写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
6、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
意思是残灯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经散去,酒醒后孤枕难眠,又看到北雁南飞。
7、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吴融
诗人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
孤独伤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关于孤独的诗词你还知道多少,欢迎留言讨论!
明月上高楼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自云宕子妻。
夫行逾十载,贱妾常独栖。
念君过于渴,思君剧于饥。
君作高山柏,妾为浊水泥。
北风行萧萧,烈烈入吾耳。
心中念故人,泪堕不能止。
浮沈各异路,会合当何谐。
愿作东北风,吹我入君怀。
君怀常不开,贱妾当何依。
恩情中道绝,流止任东西。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赏析
曹植的诗歌,一般皆以建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曹植正值年少气盛之际,以洋溢的才华令人侧目外,更因此受尽了父亲疼爱。曹操对这个「每见进难问,应声而对」的儿子,是「特见宠爱」 的。于是这个时期的曹植,过的是富贵无忧的公子哥儿的生活,诗歌里也就充满着少年人的雄心壮志及趾高气扬的意味,<白马篇>可作代表。而本来凭着出色的天赋与才华,曹植极有可能继承其父的霸业,只可惜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终于渐渐使曹操对他丧失信心。相反的,曹植的同父异母的兄长曹丕却自重自持,虽然才华光芒皆稍逊其弟,但曹操考量「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三国志>)。
曹操的逝世,是一代风云的终结,同时也是曹植生命中的转折点。曹丕继位以后,对这个一度曾是王位准继承者的弟弟十分防备。他不只把曹植分封至京城以外,使他远离政治权力中心,甚至还设了「监国使者」,以防其弟图谋不轨,威胁本身的地位。人们耳熟能详的<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说的正是曹植在曹丕的胁迫下,所作的一首哀泣骨肉相残的诗歌。这首诗歌真正的渊源不可考究,流传的版本亦有不同,出于曹植之手的可能性也很低,可是从这首诗里,还是得以见出曹丕兄弟间相互争斗猜忌确属事实。
曹植满腔抱负无处施展,而手足胞兄对自己处处防范,不禁令曹植心灰意懒。被压制受监视的结果,令他后期所作诗歌多倾向于感伤哀怨一类,而以弃妇自比更是其诗歌的特色之一。除了这首<七哀>,其他如<浮萍篇>、<杂诗>等诗里皆有怨妇形象的运用。怨妇形象的运用,可以追溯至《诗经》。《诗经》里的女性有两种形象,一是窈窕贤淑的美女如<关雎>;另一类则是现实中的弃妇,例如<卫风.氓>。到了楚辞,女子常常是一种美好的象征,用来代指美好的品性又或是借喻君主。此后的《古诗十九首》里,怨妇的形象更是运用得很普遍,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等,但这里面的思妇怨妇以写实居多。而发展到建安时期,诗文里的女子形象则是真实的弃妇形象与用作托讽的象喻两者兼而有之。曹植这首<七哀>里的弃妇,就是用作象喻的。
曹植一直是有政治野心、期盼成就丰功事业的,他在<与杨德祖书>中就说:「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应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这种致君为国的理想,不仅是曹植个人的志向,同时也是当时整个时代的风气反映。建安时代时局动荡不安,曹操的雄才豪行、英伟气势,在当时的建安文士间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带动了一股求取建功立业的风潮。曹植就是如此深受乃父与整个时代风潮的熏染,汲汲渴望能「名编壮士籍」、「捐躯赴国难」(<白马篇>)。
可是抱着成就功名期盼的臣子,如果不能获得君主的赏识任用,那便全无施展才能抱负之机,没有办法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样的君臣关系,就彷佛那个时代全心托靠男性的女子,一朝被夫君离弃,那就是没了依傍的怨妇,失去生存的价值以及生命的重心。曹植此时已自知功名无望,于是将满腔哀怨寄托在和他具备相同情感的怨妇的愁苦里。
刘履评<七哀诗>道「子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也」 。此话实在总括了<七哀>此诗的内容思想。七哀,李冶《古今注》谓人有七情,今哀戚太盛,喜、怒、乐、哀、恶、欲皆无,唯有一哀,故谓之七哀 。这样阐释七哀题旨的旨意,可说非常确切合适。七情失其六,唯余一哀,这份哀伤弥漫整体,本来应有七情之别如今同为一哀,十分突显了哀伤之厚重。《文选》就将本篇归入哀伤一类,而本诗的确是笼罩在浓浓的哀戚伤痛里。
<七哀>开头两句用的是托物起兴的手法。明月在中国诗歌传统里,往往起着触发怀想相思的作用 ,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光月夜,常常会撩起诗人绵绵不尽的思绪,勾起心中思念怪挂怀的人或事。所以当皎洁的明月照着高楼,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轻轻晃动着,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下伤叹着无尽哀愁。曹植接着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牵引出怨妇幽幽地叙述悲苦的身世,这同时也是曹植牵动了对自己崎岖境遇的感慨。从明月撩动心事到引述内心苦闷,曹植写得流畅自然,不着痕迹,难怪能成为「建安绝唱」。
现代人们看惯了高楼大厦,无论建什么样的高楼都什么容易。人们都企望登上云端,俯瞰天下。古代人也是喜欢修建楼阁,供文人骚客惠留墨宝,供达官贵人登楼望远,吟诗作赋,很多楼阁废了有建,建了又费,但都是因为一些著名诗句而让这些楼阁闻名天下。
诸位请*古代四大名楼,分别是: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山西永济鹳雀楼。
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海拔高度61.7米的蛇山顶。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电影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伟壮观。
唐朝诗人崔颢作诗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难怪大诗人李白到这里就不敢再作诗了。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千古佳作令人朗朗上口,加上有着仙人乘鹤西去的传说,更是成就了黄鹤楼的地位。
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其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
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因岳阳楼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赣江畔,连地下室共四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方米。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成就了滕王阁的盛名。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佳句天成,脍炙人口。
欲穷千里目——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城郊黄河岸畔,整座建筑共分九层,其中台基部分三层。主楼游览层共六层,其中,明三层暗三层,除抱厦、廊柱、回廊外,楼内还设有两部楼梯间和两部载人电梯上下相通。一、二层中间有天井,四、六层每层设一回廊,六层设一舞台。
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登楼赏景,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自唐代以来,这首诗成为咏怀登鹳雀楼的最著名诗句。
站在高楼上看夜景,别有一番风味,彩光闪烁,车来车往,千家万户,流星似雨,隐藏着一种特殊的宁静和甜美。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站在高楼上看夜景的说说,一起来看看吧!
1、有点久没有夜生活,以至于想不起上一次在高架上看上海夜景是何时。前几天路过徐汇,望着两边灯光绚丽的高楼,恍如隔世。不知再回江湖是何时…
2、同事做的早餐,丰富多彩。吃完饭,从高楼上看楼下车水马龙的夜景,忽然很喜欢这样的感觉。
3、其实城市的夜景都差不多,我喜欢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在天桥上看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怀念沧桑变化。
4、重庆人民太伟大了,居然在这么一座座悬崖上建起了高楼大厦,想象一下晚上一帮人到洪崖洞吃老火锅,然后出来坐在崖洞上看星星,看夜景,看江景。。多美啊。。
5、眼前*在咫尺的流淌江水,衬着江北高楼的倩影,俯瞰两座飞越的高桥、桥上车流不息,一种的大片的画面感觉正是这座城市特有的气质。
6、拍夜景太好玩儿了,就是没带三脚架,用手端着相机照片基本都是糊的,只能找地方把相机放好拍,喜欢在桥上看夜景,在江边看夜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7、煎熬的黑夜里,接到你的电话,得知你站在几十层的高楼上看夜景,忽然觉得整个世界的色彩都明亮起来。每一秒心心念念的呼吸,都带着满满对你的想念。
8、*的风景很美,特别是布达拉宫的夜景,站在远些的地段高楼上看,将是幅美丽的景色图
9、在闲暇的时光,逛逛其他城市的风土人情,城市夜景,点上一杯咖啡,捧上一本小书,可以在异土的高楼上观日落。也是挺惬意的。
10、荔湾老城区的夜景。有点像井底之蛙,看到一角角的荔湾,灯光辉煌高楼大厦下还有一间间充满生活气息的屋子。夜色迷人
11、当夜晚来临,站在深圳某一栋高楼之上,凭栏远眺,欣赏着深圳迷人的夜景,渐渐发现,你在这里已经很久了
12、站在上海的外滩上,望着对面的东方明珠和高楼大厦,五颜缤纷,色彩斑斓,简直美不胜收,难道满洲里的夜景比上海外滩还美吗? 满洲里的夜景已经不能用美来形容
了,三个国家的文化在此交相辉映,来过的人无不流连忘返,令人心驰神往。
13、*静安宁的澳门,加上色彩斑斓的夜景,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美。在高楼上俯瞰城市的风景,更有另一番风味,美不胜收!
14、东方明珠,上海大都市的标志,果然不是传说,美不胜收,流连忘返,尤其现在最顶层的玻璃窗上看夜景,美景连成一片,黄埔大江就在脚下,高楼大厦*在眼前,我还想去
15、这个城市没什么故事,但是它有我我喜欢晚上站在高楼上看夜景,来来往往的人和车我喜欢坐在我的床上望向窗外,局限的那一小块风景让人感到安静舒心。
16、路过石家庄北站,从高高的铁轨上看城市夜景,忽然觉得人类是何其渺小,也许很多人终其一生,也只能在众多耸立的高楼大厦里,买下小小的一间屋子。
17、第一次来这个城市,刚下车就被大连的夜晚迷住,这个上百年的老城,处处散发着现代都市的魅力,高楼大厦,豪华夜景,美丽动人,干净整洁。为了以后可以经常到这种大都市,我要努力,为了更好的自己,为了更好的明天,加油。
18、喜欢山巅云海,高楼上俯瞰的夜景,飞驰而过的霓虹灯,和四季分明的城市。
19、我喜欢在天桥上看夜景,看桥下车来车,往仿佛自己置身事外,微微的冷风吹起头发,再配上旁边高楼传来的一首经典的英文歌,简直酷毙了
1、此刻,很少有大城市能够了望璀璨的星空了,有时,我们抬头看天空,只见到了一种这个城市的寂寞,高墙四角的天空让我们的视觉没有多少去看遥远的视线了,我们只有在昏黄的灯光中看霓虹闪烁。
2、八戒,别以为你站在路灯下面就是夜明猪了!
3、纵横交错的交通设施,构成了城市的血脉和骨架,推动着古城大踏步迈向现代化积极际城市。
4、刚坐上回家的车,看到外面这么美的晚霞,实在是忍不住,在内心挣扎了两站,果断决定下车。
5、有些人越看越陌生,有些事越想越心酸。
6、城市的夜晚,公园的树林是宁静的一角,宁静的灯光,树影投在小路上,像是画出来的,三三两
7、同事做的早餐,丰富多彩。吃完饭,从高楼上看楼下车水马龙的夜景,忽然很喜欢这样的感觉。
8、咣当咣当的摩擦声,旁边呼啸而过的另一趟列车,城市里的点点星光。
9、在重庆,沿着江边的铁路走了走。不到两公里的路上,走过傍山小道,穿过嘎吱作响的木桥,攀上层层叠叠的楼梯,又见万家灯火通明。晚安,从未看够这里的夜景。
10、重庆人民太伟大了,居然在这么一座座悬崖上建起了高楼大厦,想象一下晚上一帮人到洪崖洞吃老火锅,然后出来坐在崖洞上看星星,看夜景,看江景。。多美啊。。
11、夜空似藏青色的帷幕,点缀着闪闪繁星,让人不由深深地沉醉。
12、每间房深夜的灯光,都有一颗等待的心在那里
13、时光真的是很神奇的东西看到高中同学在晒娃看到大学的语文老师结婚的照片看到某人凌晨一点发来的城市夜景眼里冒出泪花可能是感动吧为这世上的真情感动为岁月匆匆感动这不就是生活吗!
14、街边吃馄饨也要吃出在高层吃法餐俯瞰整个城市夜景的感觉,这才是
15、忽然,水底所有的灯光都打开了,伴随着音乐,喷泉变得更加美丽了。
16、其实城市的夜景都差不多,我喜欢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在天桥上看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怀念沧桑变化。
17、夜晚的公园美丽极了,形形色色应有尽有,闪亮的灯光如同五颜六色的焰火,洒满公园,把公园打扮的更加美丽迷人。
18、曾想说来我长街做我归人不料长街的长灯下你做了离人
19、乡村的夜景充满着宁静与和*,月光下的小路上没有一人,只能见到树的影子,微风吹过,树叶摇曳,地上的影子也随着变幻出各种各样的姿态。远远望去,还可见依稀的灯光,时隐时现,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20、路灯下一只斜斜的影子,氤氲了巴黎街头的一抹香水情味。
21、至今已有百年多历史的摩天大楼最初就是美国的产物,继而风靡了世界,深刻影响了世纪世界城市建筑。
22、夜晚,你也许坐在教室里,窗外黑乎乎的一片。
23、独自一人坐在石凳上,欣赏师大的夜景,看着人们在夜色中漫步,望着远方。看西南,天涯明月,观西北,在水一方。没有等待,唯有梦,唯有光,唯有时间。
24、机场真大啊!椭圆形的飞机跑道旁有一片空旷的草坪,正中央有一座华丽的航空指挥台。
25、美丽的彩灯一串连着一串,勾画出一幢幢大楼的轮廓,大楼上方的霓虹灯闪闪发光,各种各样,像无数条彩色的火车在开动。商店的橱窗和大楼也安装着不同颜色的灯,有的像鲜花,有的像彩球。
26、抬头透过稀疏的雪帘望去,那远处的高楼大厦,隐隐约约,好像在雾中,宛如在云里,显得特别好看。
27、忽然,一束美丽的光照了过来,抬头一看,原来是东方明珠塔。那颜色美丽极了,犹如一颗巨大的彩色钻石,闪耀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各种各样的船在水上漂着,船上面的广告灯放射出彩色的光,看得我眼花缭乱。
28、哇看了照片金鸡山夜景好美好美今晚夜跑金鸡山!!
29、上海是一座繁华茂丽的大都市,不仅早晨是雄伟万分,就连夜景也是别具特色。
30、鼓足勇气,最*的采风,拍的夜景梁静茹给勇气都拿不出手
31、经过东湖步行桥,看到东湖一号曼哈顿宝地城各小区高楼林立,市府路道路宽敞,路旁建筑各式各样,正在建设中的亿隆国际商厦和名购大厦拔地而起,市府广场人山人海,各种健身运动此起彼伏。
32、给孩子的说说 朋友圈关于孩子的说说
33、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
34、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
35、夜深了,银色的月亮点缀着深蓝的夜空,淘气的星星孩子们在她身边跑来跑去,追逐玩耍。众星捧月,月亮今晚必须不会寂寞了吧!
36、古三里河水道景观夜景,手机拍照凑合看吧地址:前门鲜鱼口东口,便宜坊对面。环境整治的真不错
37、走进国会大厦需要登上许多级白色大理石铺成的台阶。四周*台上竖有各种雕塑,比如有骑马的人像,有雄狮等动物的雕像。站在西边的台阶上,可以看到高高耸立的华盛顿纪念碑。
38、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零星的几点灯火忽然地亮起,在这泛黑的天空下显得那么地突兀,仿佛坟头的鬼火一般,照得人心生怯意。
39、湖面倒映着对岸斑斓的彩灯,在风的带动下,居然泛起了鱼鳞般的涟漪,一片接着一片,调皮地闪动着。不过由于其中充溢着奢靡与浪费,难免不让人对这景致产生一些油腻之感。
40、有点久没有夜生活,以至于想不起上一次在高架上看上海夜景是何时。前几天路过徐汇,望着两边灯光绚丽的高楼,恍如隔世。不知再回江湖是何时…
41、地王大厦的建筑体形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世纪西方的教堂和*古代文化中通透瘦的神髓,它的宽与高之比例为:,创造了世界超高层建筑最“扁”最“瘦”的记录。
西北有高楼原文及赏析
《西北有高楼》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不遇佳人“知音”之悲,抒写了自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反映了一种带有广泛社会性的被压抑的苦闷、悲伤与期待,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生活中彷徨的知识分子的悲凉和迷茫。下面小编整理收集了西北有高楼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注释
⑴交疏:一横一直的窗格子,指窗制造的精致。疏,镂刻。结绮(qǐ):张挂着绮制的帘幕。绮,有文彩的丝织品。
⑵阿(ē)阁:四面有檐的楼阁。三重阶:指台。楼在台上。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形容楼阁之高。
⑶弦歌声:歌声中有琴弦伴奏。
⑷一何:何其,多么。
⑸无乃:莫非,岂不是。杞梁妻:杞梁的妻子。杞梁,即杞梁殖,春秋时齐国大夫。征伐莒国时,死于莒国城下。他的妻子为此痛哭十日,投水自杀。传说死前谱有琴曲《杞梁妻叹》。
⑹清商:乐曲名,曲调清越,适宜表现哀怨的感情。发:指乐声的发散、传播。
⑺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来往行走,不能前进的样子。这里借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⑻一弹(tán):弹奏完一段。再三叹:指歌词里复沓的曲句和乐调的泛声。
⑼慷慨:指不得志的心情。余哀:哀伤不止。
⑽惜:悲,叹惜。
⑾知音:懂得乐曲中意趣的`人。这里引申为知心好人。
⑿鸿鹄(hú):大雁或天鹅一类善于高飞的大鸟。
译文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著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纹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这声音是多么的让人悲伤啊!
谁能弹奏这曲子,莫非是那因夫为齐战死而悲恸长哭竟使杞城倾颓的杞梁妻吧?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
赏析
这是一首写知音难觅的诗。从诗意看,诗中主人公是一位在生活中因失意而彷徨的人。凄凉的弦歌声从重门紧锁的高楼上隐隐传来,其声调的悲凉深深地感染了楼下听歌的人。从那清婉悠扬、感慨哀伤而又一唱三叹的歌声中,诗人清晰地感受到了歌者经历的惨痛和被压抑的内心痛苦。这令人不禁要推想,歌者是谁?莫非是杞梁妻那样的忧伤女子?可是,最值得忧伤的不是歌者的哀痛,而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她个中的伤感,知音难觅可能才是她感伤叹息的真正原因。诗人借高楼上的歌者之悲抒写的是自己的人生感受,“但伤知音稀”是一种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苦闷、悲伤和期待。
作者将所抒之情融于幻景之中。对于声音的描写细腻生动,歌者与听者遥相呼应,把失意之人的徘徊、悲切、希冀全面地展现出来了。阅读时,要细细体会诗中那种若隐若现、缥缈空灵的意境。
诗中的“托”
人们常把这四句所叙视为实境,甚至还有指实其为“高阳王雍之楼”的(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其实是误解。明人陆时雍指出,《古诗十九首》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托”:“情动于中,郁勃莫已,而势又不能自达,故托为一意、托为一物、托为一境以出之”(《古诗镜》)。此诗即为诗人假托之“境”,“高楼”云云,全从虚念中托生,故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云”缥缈,呈现出一种奇幻的景象。
那“弦歌”之声就从此楼高处飘下。诗中没有点明时间,从情理说大约正什夜晚。在万籁俱寂中,听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恐怕更多一重哀情笼盖而下的感觉吧。这感觉在诗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杞梁”即杞梁殖。传说他为齐君战死,妻子悲恸于“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崔豹《古今注》)。而今,诗人所听到的高楼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颓杞都之悲,故以之为喻。全诗至此,方着一“悲”字,顿使高楼听曲的虚境,蒙上了一片凄凉的氛围。
诗中的“歌者”是谁
那哀哀弦歌于高处的“歌者”是谁,诗人既在楼下,当然无从得见;对于读者来说,便始终是一个未揭之谜。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诗中将其比为“杞梁妻”,自必是一位女子。这女子大约全不知晓,此刻楼下正有一位寻声而来、伫听已久的诗人在。她只是铮铮地弹着,让不尽的悲哀在琴声倾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商”声清切而“多伤”,当其随风飘发之际,听去该是无限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回,大约正如白居易《琵琶行》所描述的,已到了“幽咽泉流水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之境。接着是铿然“一弹”,琴歌顿歇,只听到声声叹息,从高高的楼窗传出。“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在这阵阵的叹息声中,正有几多压抑难伸的慷慨之情,追着消散而逝的琴韵回旋!这四句着力描摹琴声,全从听者耳中写出。但“摹写声音,正摹写其人也”。
作者简介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西北有高楼
《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高楼亮灯的古诗
月亮照高楼的古诗
高楼与巨云的古诗
上高楼的古诗
攀高楼的古诗
有关高楼的古诗
高楼的诗句
高楼诗句
高楼明月的古诗
古诗高楼的寓意
有高楼的古诗词
写最高楼的古诗
高楼围青山的古诗
高楼包围的古诗
月出高楼的古诗
写高楼的诗句
描写高楼大厦夜景灯火的古诗句
古诗歌颂的高楼
最高楼房的古诗
高楼在古诗中的意蕴
关于高楼的句子
有关高楼的古诗词
关于登高楼的古诗句
有高楼二字的古诗词
描写高楼的诗句
西边有高楼的古诗词
高楼云雾缭绕的古诗
高楼远眺的古诗词
形容高楼的诗句
古诗中含高楼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