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行云

关于古诗词里的行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里的行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里的行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里的行云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2) 说说(116) 名言(661) 诗词(8k+) 祝福(53) 心语(1)

  • 有关描写云的古诗词

  • 有关描写云的古诗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云的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2、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与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5、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清*乐·留人不住》

      6、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白居易《南湖早春》

      7、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李商隐《为有》

      8、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9、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10、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诗》

      11、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12、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卢纶《晚次鄂州》

      13、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韩翃《宿石邑山中》

      14、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15、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16、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17、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18、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9、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20、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21、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旭《山行留客》

      2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3、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24、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2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7、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梅尧臣《鲁山山行》

      28、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29、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30、千里暮云*,南楼催上烛,晚来晴。——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31、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李商隐《北青萝》

      32、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33、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4、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3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36、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37、枕中云气千峰*,床底松声万壑哀。——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38、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3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40、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41、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42、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4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4、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纳兰性德《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45、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襄邑道中》

      46、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陶宏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47、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48、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49、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郑燮《题画兰》

    [阅读全文]...

2022-07-16 09:01:52
  • 描写云南的古诗词

  • 描写云南的古诗词

      云南这个名字据说是因“彩云之南”得来,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云南也因丽江古城、束河古镇、泸沽湖、拉市海、大理古城、和顺古镇、玉龙雪山、滇池、翠湖、异龙湖、抚仙湖等风景名胜成了这几年的旅游热地。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描写云南的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云南上人》

      作者: 释行海 (宋代)

      雁云蛩雨异乡秋,闻道君家水石幽。

      时节飘零皈去好,路歧南北使人愁。

      《云南即事》

      作者: 楼琏(明代)

      五云南国在天涯,六诏山川景物华。

      摩岁中山标积雪,纳夷流水带金沙。

      翠蛙鸣入云中树,白雉飞穿洞口花。

      独有江南征戍客,寻常清梦苦思家。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云南》

      作者: 皮日休(唐代)

      云南背一川,无雁到峰前。墟里生红药,人家发白泉。

      儿童皆似古,婚嫁尽如仙。共作真官户,无由税石田。

      《大观楼长联》

      作者:孙髯翁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云南曲》

      作者:刘湾(唐代)

      百蛮乱南方,群盗如猬起。骚然疲中原,征战从此始。

      白门太和城,来往一万里。去者无全生,十人九人死。

      岱马卧阳山,燕兵哭泸水。妻行求死夫,父行求死子。

      苍天满愁云,白骨积空垒。哀哀云南行,十万同已矣。

      《四明山诗云南》

      作者: 陆龟蒙(唐代)

      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药有巴?卖,枝多越鸟啼。

      夜清先月午,秋*少岚迷。若得山颜住,芝差手自携。

      [南北朝]何逊

      林密户稍阴,

      草滋阶欲暗。

      风光蕊上轻,

      日色花中乱。

      相思不独欢,

      伫立空为叹。

      清谈莫共理,

      繁文徒可玩。

      高唱子自轻,

      继音予可惮。

      注释:

      【1】风光:在风中闪动的草木之光色。谢胱《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云“风光草际浮。”李周翰注云:‘‘风本无光,草上有光色,风吹动之,如风之有光也。”

      【2】高唱:指范云赠诗。范诗有“布鼓诚自鄙”句,是自谦的话,本句针对范诗“布鼓”句。

      【3】继音:言答范诗。

      【4】予可惮:是自励之辞,就是何可惮呢。惮,畏难的煮恩。

      作品赏析:

      赠答诗是古人一种交际手段,因此答诗讲究与赠诗意义相应,又因地位之别,在命意运藻上更注重恰如其分。这些在南朝,较唐代更严。何逊答诗也为十句,与范云原唱丝丝入扣,而意思甚深。

      范来诗前四句分二层写景,何也先以四句景语作二层写答之,但意象迥别。先写*景,再写远景,林密树繁,虽是春日,而门前却微觉阴沉,阶前新草欲滋,但却缺少充分的阳光;相反远处花丛中光风轻拂嫩蕊,日色闪耀其中,这才是春之骄子。这景象分明是把自己比作阶前草而以花丛比幸运者,语意针对来诗比自己为得春天哺育的春桂青蒲,而谓自己其实并不真正幸运,并未受到与他人相等的照顾。

      中二句是转折,从上述景象对比中,诗人说:我也很想念您范云前辈,因而郁郁不欢,独自伫立,频频空叹。这是因来诗“临花空相望,对酒不能歌”而作答的,而意思甚曲。“不独欢”、“空为叹”是真情,是因前四句自觉命运不佳,日光偏照他人而生的,但字面却说自己与前辈同怀相思之情。这情恐怕不很真切。同在一郡,过从甚便,而何以前此已“绝经过”,来诗相招了又何不命驾速往,却还“伫立”不前呢?真是深可玩味。

      然而“清谈”二句,多少透出了其中消息。这二句应来诗称自己多绮思佳作而为答。南朝玄风甚盛,清谈是时尚,能说胜理,即为时重,而文章之学则等而下之了。诗说:无人与我共作清谈而究胜理,只有您所说的绮思繁文空为自我欣赏。这里最可细味的是来诗只说“绮文”,答诗却拈出个“清谈莫共理”来,言外之意,颇有怪范云只以文章许自己而未见我清谈之胜的意味。

    [阅读全文]...

2022-04-04 03:16:37
  • 村行古诗词

  • 村行古诗词

      古诗原文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译文翻译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

      注释解释

      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

      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

      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

      原树:原野上的树。原,原野。

      创作背景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在王禹偁的“商山五百五十日”里,曾写下二百余首诗,占其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许多艺术水*较高的诗都作于此时。王禹偁的代表作《村行》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作于淳化三年。

      诗文赏析

      古代文人被贬谪期间,难免情绪抑郁,但却摆脱了案牍之劳形,可以纵情流连于山水胜景之中,而偏远之地,美丽的大自然最能安顿迁客的心灵。商州的自然美景带给王禹偁极大的抚慰,他曾在《听泉》诗里自嘲说:“*生诗句是山水,谪宦方知是胜游”。时间久了,一方山水之美也就渐渐融化在他那颗诗心里,化作人与自然相谐的动人诗篇。这首诗是他与商山的自然风景进行心灵对话的艺术结晶。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待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人物是作者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这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的“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

      颔联耳闻“有声”与目睹“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有情趣。诗人迷恋山间那份宁静,然而暮色已悄然降临,还是且行且回。第三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胭脂”与“白雪”对举,令红的更艳,白的更纯,给读者带来极唯美的视觉感受。诗人乘兴而游,胜景触目,吟咏成诗,可是吟完诗句,一丝怅惘涌上心头,诗人看见了:前面的小桥流水、原野*林,很是眼熟。似乎重归故里,那份*乡情切的感觉也许仅在刹那间一闪,便恍然回转过来,——此地并非诗人的故乡,诗人心中的那份恼意自不待言说,这次村行的情绪也由悠然转入怅然。满目山川,清晖娱人,宦途失意的异乡人却有家不得归,此情此景,真的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在前六句诗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阅读全文]...

2022-04-16 15:15:34
  • 描写紫云英的古诗词

  • 文学
  • 描写紫云英的古诗词

      紫云英是一种极为普通的农村植物。说它是花,它并不享有花的那种公主般的待遇,人们只是把它作为稻田的基肥和家畜饲料;说它是草,它的嫩茎上又举起一枝枝有如小火把一般的花朵。以下是描写紫云英的古诗词,欢迎阅读。

      《诗经》中有两处出现“苕”这个植物,且都读[tiáo]。一是“苕之华,芸其黄矣”,这里的“苕”是鼠尾草;另一处是“防有鹊巢,邛[qióng]有旨苕”,出自《诗经·陈风·防有鹊巢》,这里的“苕”是何种植物呢?

      1.邛有旨苕

      《毛传》在解释“邛有旨苕”只有简单一句:“苕,草也。”而在解释“苕之华”时更加详细:“苕,陵苕也,将落则黄。”而《尔雅》对于“苕”只有一种解释:“苕,陵苕。黄华,蔈[piào];白华,茇[bá]。”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以下简称“陆疏”)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植物。在《陆疏》中,“苕之华”,“一名鼠尾,生下湿水中,七八月中华紫,似今紫草。华可染皂,煮以沐发即黑。”[1]对于“邛有旨苕”,则解释到:

      苕苕,饶也。幽州人谓之翘,夏生,茎如劳豆而细,叶似蒺藜而青,其茎叶緑色可生食,如小豆藿也。[2]

      显然,根据《陆疏》,“苕之华”是鼠尾草,而“旨苕”之“苕”是“绕”,二者是不同的植物。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引清人马瑞辰的观点,将“旨苕”等同于“苕之华”[3],是不对的。

      那么,“旨苕”的“苕”是什么植物呢?

      清人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在“翘摇”这一条目下引用了《防有鹊巢》,并从音韵学的角度解释“翘摇”与“苕”的关系:

      苕,一名苕饶,即翘摇之本音。苕而曰旨,则古人嗜之矣。[4]

      据《*植物志》,翘摇,正式名小巢菜,学名Vicia hirsuta,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本草,攀援或蔓生,一般生于海拔200-1900米山沟、河滩、田边或路旁草丛。[5]符合“邛有旨苕”的描述——邛,丘也。

      所以,《防有鹊巢》之“苕”,实乃今日之小巢菜,味道大概是甜的,古人采而食之。今人夏传才《诗经学大辞典》[6],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7]将《防有鹊巢》之“苕”解释为紫云英,日本人细井徇《诗经名物图鉴》中也如此,这对不对呢?

      2.轻衫醉卧紫荷田

      紫云英,学名 Astragalus sinicus,豆科,黄耆属,与小巢菜同科,但不同属。二者是两种植物,不可混淆。紫云英产于长江流域各省区,生于海拔400-3000米间的山坡、溪边、田间地头及潮湿处,花冠紫红色,春季开花。这是一种非常好看的小野花,每年春风吹到江南,紫云英就结伴开遍整个田野,远看就像一片紫色的云海,相当壮观。

      晚清举人徐珂(1869-1928)编有《清稗类钞》——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其中对紫云英的形态有较为详细的描写:

      紫云英为越年生草,野生,叶似皂荚之初生,茎卧地,甚长,叶为复叶。春暮开花,为螺形花冠,色红紫,间有白者,略如莲花,列为伞状,结实成荚。

      “紫云英”这个名字出现得晚,始见于*传统绘画的经典教材《芥子园画谱》,这本画谱由李渔资助刻于康熙十八年(1680年),其中“草虫花卉草木书谱”载:“紫云英:一名荷花紫草。”

      荷花紫草是紫云英在江浙一带的俗名,以其花形酷似缩小版的荷花而得名,《浙江通志》载:

      紫荷花,朱彝尊《鸳鸯湖棹歌注》:“草生田中,花开如茵,可坐卧,每籍此泥饮。[8]

      朱彝尊(1629—1709)是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清代著名词人、学者,“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与王士祯(1634—1711)、陈维崧(1625—1682)齐名。其《鸳鸯湖棹歌》一百首,与紫云英有关那首是这样写的:

      春来河蚬不论钱,竹扇茶炉载满船。

      沽得梅花三白酒,轻衫醉卧紫荷田。

      朱彝尊49岁(1678)那年,康熙诏征博学鸿儒,次年三月,朱彝尊顺利考取,进入“史馆”纂修《明史》。但在五年之前(1674),他曾到北京拜访纳兰性德,岁暮思乡,遂作《鸳鸯湖棹歌》。这一思乡之作,以嘉兴当地风土人情为创作题材,风格清新自然,比如上面这一首就写了河蚬、梅花酒、三白酒及紫云英几种江南风物。

      河蚬[xiǎn]是一种淡水湖泊中的贝壳,圆底三角形,肉鲜美;三白酒是乌镇人的自酿米酒,也叫甜白酒,宋代已有,民国《乌青镇志》称此酒“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9];而紫荷田就是开满紫云英的田野。

      风和日丽之春日,沽美酒,携好友,去到那开满紫云英的田野,酒酣则就地躺下,周围都是轻风花草香,这是何等惬意的事情!难怪朱彝尊要说“每籍此泥饮”,即借此以强留饮酒。而最后一句中的“轻衫”,让人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韦庄那句“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不过江浙人在田里种紫云英不是为了留人饮酒,而是用作绿肥。《嘉兴府志》云:“又名孩儿草,田家莳[shì]以壅田。”“莳”即栽种,“壅田”即肥田。据了解,紫云英的培肥效果极为突出,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提倡低碳农业和有机农业的今天,紫云英绿肥的作用不可小觑。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多用紫云英来养地培肥。[10]另外,紫云英也是我国主要的蜜源植物之一,紫云英蜜又名红花草蜜或草子蜜,是我国南方春季主要蜜种。

      朱彝尊说紫荷田“花开如茵,可坐卧”,在湖北江城乡下长大的我对此有亲身体验。那时还在上小学,在一个明丽春日,和小伙们一起去田野里,河水潺湲,遍野新绿,尚未翻垦的稻田里则开满了紫云英,刚能没过脚踝,踩上去特别柔软。我们把牛丢在一边吃草,在紫云英的海洋里追逐,打滚……这是很遥远的记忆了,但那片开满紫红野花的春天却从未褪色。很久很久以后,读到韩育生老师《诗经里的植物》(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时,我才知道它的名字叫紫云英。

      据说紫云英这个名字与云母有关。云母是一种矿物,在《神农本草经》中位列上品。《名医别录》按颜色将云母分为六种:云华、云英、云珠、云液、云砂、磷石。据葛洪《抱朴子》:“五色并具而多青者,名云英,春宜服之。”[11]紫云英这么美的名字,大概是从这里来的。云英宜于春日服用,而“紫云英”也正好也在春天开。

      在得名紫云英之前,这种野草被贯以各种“苕”名,如苕菜、苕翘、苕子、苕子菜、马苕子等,这恐怕是今人将紫云英与《防有鹊巢》之“旨苕”相混淆的原因吧。

      [1](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46页。

      [2](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咸丰五年(1855)丁晏校正本,卷上第15页。毛晋本,“夏生”作“蔓生”。

      [3]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77页:“苕,蔓生植物,一名鼠尾、凌霄,生在低湿的土地上。”马瑞辰《毛诗笺传通释》,中华书局,第414页,引《尔雅》谓“苕,陵苕。”进而引《苕之华》以证之,将二者相混淆。

      [4](清)吴其濬著,张贤瑞等校注:《植物名实图考校释》,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70页。

      [5]《*植物志》:第42(2)卷265页。

      [6]夏传才:《诗经学大辞典》,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275页:“苕在不同诗句中同名异物,分别释为紫云英和凌霄花。”

      [7]王力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380页。

      [8]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清雍正朝 浙江通志 5》,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359页。“泥饮”,是强留饮酒的意思。

      [9](清)袁枚著;王刚编《随园食单》,江苏文艺出版社,2015年,第372页。

      [10]林新坚等:《紫云英研究进展》,《草业科学》2011年第01期。

      [11](明)李时珍著;张守康等校:《本草纲目》,*中医药出版社,1998年版,第214页。

    [阅读全文]...

2021-12-09 16:17:08
  • 山行古诗词鉴赏

  • 山行古诗词鉴赏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行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年代】:唐

      【作者】:杜牧

      【内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诗中写了山路、人家、白云和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而是巧妙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而有的只是陪衬。简单来说,前三句是为了第四句描绘背景,起铺垫的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山路一直向上望去。这句里的“人家”照应了上一句的“石经”。山上的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就是这“石经”。有白云缭绕,说明这里的山很高。诗人让片片白云遮住了读者的眼睛,但确认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肯定会有另外与众不同的景色吧!

      对上面的“山”、“山路”、“云”和“人家”,作者只是作了一个简单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但也只是点出了下文的“晚”和“霜”字,并没有表现出作者是多么喜欢秋天,秋天是多么吸引人。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诗跟前两句不同。很鲜明的表现出了秋天的美。“山路”、“白云”和“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但这枫林晚景却使诗人难以抑制这种喜欢这儿的心情。

      “霜叶红于二月花”,补足第三句。在夕阳照射下,枫林显得更美,它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还要艳丽。通过描写这么一片红色,让人们看到了生机勃勃的秋天。

      从这首古诗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了,诗人对秋天是那么的喜爱,秋天的景色是那么的美,让我加深一步的认识了着生机勃勃的秋天。

      古诗原文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翻译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注释解释

      山行:一作“山中”。

      春晖:春光。

      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纵使:纵然,即使。

      云:指雾气、烟霭。

      诗文赏析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还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山行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翻译

      青青的枥树林的深处也住着人,一条小溪由几户人家共享同分。

      高山在正午时分峰影已经移动,草叶上沾着泥痕因刚跑过鹿群。

      蒸煮茶叶的香气从茅屋里冒出,缫丝的声响隔着竹篱也能听闻。

      在路上遇见了买药归来的山客,心甘情愿随他进入如岛的白云。

      注释

      青枥:一种落叶乔木,亦称枥树。

      深:一作“疏”。

      分:分配,分享。

      回:一作“移”。

      日午:中午。

      从:一作“冲”。

    [阅读全文]...

2022-04-02 06:47:35
  • 山行古诗词鉴赏

  • 山行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行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山行

      朝代:唐朝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赏析:

      原文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仍就存在争议。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积尘》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有些课本中本诗也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现在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考试时应以使用的课本为准)。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年代】:唐

      【作者】:杜牧

      【内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诗中写了山路、人家、白云和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而是巧妙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而有的只是陪衬。简单来说,前三句是为了第四句描绘背景,起铺垫的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山路一直向上望去。这句里的“人家”照应了上一句的“石经”。山上的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就是这“石经”。有白云缭绕,说明这里的山很高。诗人让片片白云遮住了读者的眼睛,但确认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肯定会有另外与众不同的景色吧!

      对上面的“山”、“山路”、“云”和“人家”,作者只是作了一个简单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但也只是点出了下文的“晚”和“霜”字,并没有表现出作者是多么喜欢秋天,秋天是多么吸引人。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诗跟前两句不同。很鲜明的表现出了秋天的美。“山路”、“白云”和“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但这枫林晚景却使诗人难以抑制这种喜欢这儿的心情。

      “霜叶红于二月花”,补足第三句。在夕阳照射下,枫林显得更美,它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还要艳丽。通过描写这么一片红色,让人们看到了生机勃勃的秋天。

      从这首古诗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了,诗人对秋天是那么的喜爱,秋天的景色是那么的美,让我加深一步的认识了着生机勃勃的秋天。

      古诗原文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翻译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注释解释

      山行:一作“山中”。

      春晖:春光。

      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纵使:纵然,即使。

    [阅读全文]...

2021-12-20 00:43:36
  • 古诗词长歌行的解析

  • 文学
  • 古诗词长歌行的解析

      《长歌行》是汉乐府中的一首诗,属《相和歌辞》,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诗篇。此诗主要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长歌行的解析,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词句注释

      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相和歌·*调曲》,可以长声歌唱。

      ⑵葵:蔬菜名。《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晞(xī):干燥,晒干。

      ⑷”阳春“句: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阳,温和。给予。德泽,恩惠。

      ⑸秋节至:秋天到来。

      ⑹焜(kūn)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huā):同“花”。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⑺“百川”二句:以河中流水比喻光阴和人的年龄,都是一去不返。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白话译文

      青青的菜园啊绿葵儿青青,清晨的露珠啊要在阳光下消失。

      和煦的春光啊普遍赐给了恩泽,大地上的万物啊都焕发出了蓬勃生机。

      谁都害怕肃杀的秋天降临啊,将会威逼得叶黄枝枯花朵儿憔悴。

      时光如东流大海的无数江河啊,什么时候有哪一条能够再西归?

      人在少壮之年啊不去及时努力,到了老大一事无成啊只能白白地伤悲!

      创作背景

      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西汉设乐府令,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古辞共三首,此诗为第一首,最早见于萧统《文选》。张玉谷认为,“此警废学之诗”。

      赏析

      这是一首激励人们要及时努力、奋发向上的乐府民歌。不仅语言朴素,深入浅出,而且饱含哲理,意味深长,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

      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阅读全文]...

2022-02-08 06:50:39
  •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古诗词

  •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古诗词

      古诗原文

      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听方籍,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己矣,江上徒离忧。

      译文翻译

      洞庭是轩辕黄帝的作乐之地,潇湘是帝尧二女的出游之乡。

      你像白云飘向那苍梧之野,我像流水流向那遥远东方。

      勒住马头我怅然远望,停下船桨你迟疑不航。

      你的广*大守的自喻使人慰藉,你的文采将像相如一样得到识赏。

      浩茫的心事都已付诸东流了,大江上留下的只有离别调怅。

      注释解释

      新亭:在今南京市南。范零陵:范云。零陵:南齐郡名,治所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

      洞庭:山名,又称君山,在洞庭湖中。张乐:犹言作乐。传说黄帝在此奏《成池》之乐。

      潇湘:水名。湘水至零陵县西与潇水合流,称潇湘。相传帝尧的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返,死于湘水。帝子:即指尧女。洞庭、潇湘都是范云赴零陵经过的地方。

      苍梧:山名,即九嶷山。传说舜死于苍梧之野。

      水还:零陵的水由江汉金陵东流入海,故云。

      停骖(cān):犹言停车。古代驾车用四马,两旁的马为骖。

      夷犹:犹豫不前。以上二句言一去一留,临别依恋。

      广*:指广*太守郑袤,晋朝人,曾做广*太守,有政绩,为百姓所爱。临去,百姓恋慕涕泣。此句言范将如郑袤在广*,声名藉甚。

      “茂陵”句:汉司马相如谢病居茂陵。武帝遣人往求其书,及至,已卒。此句言自己将如司马相如谢病家居,以遗文见求于世。

      心事:指上面所说的两人的愿望。

      离:同“罹(lí)”,遭。

      创作背景

      南朝齐永明十一年(493年),齐武帝萧赜去世后,王融因企图拥立萧子良被杀。不久,同样也是竟陵八友之一的'范云出为零陵内史。谢脁当时刚从荆州(今湖北一带)返京,送别旧友,作了这首诗。

      诗文赏析

      这首诗一开头,就将诗笔放纵出去,从范云将去之地湖南着笔,从彼地的往古之时写起:“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这里,诗人写了两个古老、美丽而又动人的故事。相传古时黄帝曾在洞庭奏《咸池》之乐;帝尧的二女娥皇、女英曾追随舜前往南方,没有赶上而死于湘水。诗人以此来代指友人将要去的地方,用心良苦。本来,蛮夷之地,瘴烟湿热,无乐可言;但,如果照实写来,对将要前往赴任的朋友来说,该是非常大的刺激。所以,诗人灵心一动,从这两个古老的传说写起,巧妙地引出友人将要去的地方,既回避了触目惊心的刺激,又兼顾到了诗本身结构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可谓精巧至极。“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第三、四句,仍承上那个古老的传说写下来,但笔势已开始收束。通过云水往还的景色描写,诗人将诗笔悄悄地收拢回来,从彼时彼地逐渐聚束到此时此地。他的那颗忧愁之心,先到苍梧之野萦回了一圈以后,现在,宛如乘着思绪的木兰之舟,沿着滔滔江水,徘徊到新亭江边。离别就在此地、就在此时。诗人仿佛猛然从浮想联翩中清醒过来,停车驻马,目送已泛舟江中的友人。五六两句一写友人,一写自己,用了一个大的镜头:一个岸边立马,怅然若失;一个江中辍棹,犹豫不舍。形象含蓄地表达出了深沉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种离别,交织着复杂的感情。失意,怀才不遇,便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成份。最后四句,明白地道出了这一心迹。诗人用郑袤的典故,是勉励范云,希望他到任零陵后,能像郑袤那样,政有显绩,声望日隆。而“茂陵”句则是自喻。诗人以司马相如自比,希望自己也能像他那样,受到赏识。这与其说是写理想、抒怀抱,不如说是强打精神,互慰衷肠。因为,现实毕竟是冷酷无情的。好友远往他乡异地,自己寂寞都城,这才是现实,不可能海阔天高,奢谈理想、抱负。所以,透过表象,体会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意绪,滋滋漫溢出来,以至最后化作了无可奈何的感叹:“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远大的抱负,宏伟的理想,都已随着滚滚波涛,飘然而逝了,而今只有江上离别,只有无穷无尽的忧愁而已。离别的痛苦,加上失意的寥落,在诗人的心头上蒙上了一层巨大的失落之感,忧愁、苦闷、沉寂、怅惘,多重意绪深深地纠缠着诗人,使他始终怅然独立新亭,望着滔滔江水,任凭它带走诚挚的友情,搅扰五味俱全的情怀,荡涤无限渺茫、无限悠远的“心事”。

      这首诗的艺术结构很奇特。一般说来,送别诗都是从此地遥想彼地,从现时憧憬将来;而谢脁此诗,率皆反其道而行之。他在时空的安排上设置了一个超乎寻常的大逆转:时间,从往古的黄帝奏乐、二妃南行写起——先将时间倒退回去,然后再慢慢收束回来,一直写到与友人送别之现时;地域,从范云将在之地洞庭潇湘(实指零陵)写起——先将地域推宕开去,然后再悄悄拉拢过来,由江汉之水,顺流直下,一直写到离别之此地。在此基础之上,再由物境而入心境,将诗笔深入到心灵深处,抒发怀友之思和惜别之情,描绘失意之志和失落之感。这样一条由远及*、由景入情的线索,蜿蜒络绎于诗的始终,表现出诗人构思上的精巧和诗篇结构上的戛戛独造。

    [阅读全文]...

2022-06-13 20:59:48
  • 李白《古朗月行》古诗词鉴赏

  • 李白
  • 李白《古朗月行》古诗词鉴赏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古朗月行》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一作:白云)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韵译

      小时不识天上明月,把它称为白玉圆盘。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上边。

      月中仙人垂下双脚?月中桂树多么圆圆!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一声给谁用餐?

      蟾蜍食月残缺不全,皎洁月儿因此晦暗。后羿射落九个太阳,天上人间清明*安。

      月亮沦没迷惑不清,不值观看想要离开。心怀忧虑不忍远去,凄惨悲伤肝肠寸断。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圆影:指月亮。

      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天人:天上人间。

      *:《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也指月。

      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凄怆:悲愁伤感。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李白有《古朗月行》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诗比兴笺》)萧士赟云:“按此诗借月以引兴。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

    [阅读全文]...

2022-01-01 20:35:54
  • 古诗词

  • 古诗词

      想你,是一种美丽的忧伤的甜蜜的.惆怅,心里面,却是一种用任何语言也无法表达的温馨。下面小编整理了男人思念女人的古诗词(精选50句),欢迎大家欣赏!

      1、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2、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3、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7、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8、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白居易

      9、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10、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11、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12、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3、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

      14、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5、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16、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17、*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18、离别忧伤狂风雨;相思苦楚寒霜雪;往事点点繁星夜;续待明日彩霞天。

      19、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20、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21、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22、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2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24、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25、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6、人如风*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27、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28、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

      29、石宫秋气清,清气宜山谷。

      30、地高形出没,山静气清优。

      31、高天风雨散,清气在园林。

      32、山雨留清气,溪飙送早凉。

      3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4、梅花骨相本通仙,何况苔枝缀玉鸾。如著官袍更潇洒,不应将作女人看。

      35、师姑元是女人作,百衲禅僧多罔措。雁囘沙塞口衔芦,燕遶红梁浑不顾。

      36、破除难尽是恩情,却怕恩生怨亦生。思念不休心惑乱,梦惊人语似郎声。

      37、道术相忘过眼休,要将此意味庄周。桥边莫起相思念,恐使游人错路头。

      38、南国名花,向人无语长含笑。缘香囊小。不肯全开了。花笑何人,鹤相诗词好。须知道。一经品藻。又压前诗倒。

      39、本无戒持,何尝有破。方便为说,三世因果。服饰炜然,王者之妃。前跪谛听,善思念之。

      40、夜半潮声来枕上。击残梦破惊魂荡。见说钱塘雄气象。披衣望。碧波堆里排银浪。月影徘徊天漾。金戈铁马森相向。洗尽尘根磨业障。增豪放。从公笔力诗词壮。

      41、丹青闲展小屏山。香炉一丝寒。织锦回纹,生绡红泪,不语自羞看。相思念远关河隔,终日望征鞍。不识单栖,忍教良夜,魂梦觅长安。

      42、老去诸馀情味浅。诗词不上闲钗钏。宝幌有人红两靥。帘间见。紫云元在梨花院。十四条弦音调远。柳丝不隔芙蓉面。秋入西窗风露晚。归去懒。酒酣一任乌巾岸。

      43、满园桃李正离披,更被狂风作意吹。长是忧愁初谢处,却须思念未开时。柰何红艳易消歇,不似青阴少改移。九十日春都去尽,樽前安忍更颦眉。

      44、淡烟残照,摇曳溪光碧。溪边浅桃深杏,迤逦染春色。昨夜扁舟泊处,枕底当滩碛。波声渔笛。惊回好梦,梦里欲归归不得。展转翻成无寐,因此伤行役。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好天良夕。鸳帷寂寞,算得也应暗相忆。

      4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6、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4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8、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4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阅读全文]...

2022-01-25 07:30:28
古诗词里的行云 - 句子
古诗词里的行云 - 语录
古诗词里的行云 - 说说
古诗词里的行云 - 名言
古诗词里的行云 - 诗词
古诗词里的行云 - 祝福
古诗词里的行云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