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不乏有关叶的诗句

关于古诗词中不乏有关叶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中不乏有关叶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中不乏有关叶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中不乏有关叶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k+) 语录(114) 说说(352) 名言(2) 诗词(19k+) 祝福(111) 心语(5)

  • 含有乏字的古诗词 带乏字的诗词名句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李商隐《谒山》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史记·七十列传·货殖列传》

    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佚名《冯谖客孟尝君》

    金蚕无吐丝之实,瓦鸡乏司晨之用——《金楼子·卷四·终制篇》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秋瑾《九日感赋》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孟子及其弟子《鱼我所欲也》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李白《王昭君二首》

    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王磐《古蟾宫·元宵》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鲁褒《钱神论》

    字删而意缺,则短乏而非核;辞敷而言重,则芜秽而非赡。——《文心雕龙·熔裁》

    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李白《赠从弟冽》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苏轼《荔枝叹》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王勃《滕王阁序》

    亮乏伯昏分,险过吕梁壑。——谢灵运《富春渚诗》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

    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骆宾王《帝京篇》

    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仪疏。——《增广贤文·上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乃展人之所诎,振人之所乏,规亿载,恢帝业,七年之间而天下密如也。——扬雄《长杨赋》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苏辙《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旅人乏愉乐,薄暮增思深。——鲍照《日落望江赠荀丞诗》

    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左丘明《季梁谏追楚师》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苏轼《记游松风亭》

    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卮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潘岳《秋兴赋》

    犹有一切,承间簉乏,亦有可观者焉。——嵇康《琴赋》

    今日岂无元子,明时不乏安石。——李清照《打马赋》

    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王禹偁《对雪》

    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刘琨《扶风歌》

    【索隐述赞】天下匈匈,海内乏主,掎鹿争捷,瞻乌爰处。——司马迁《陈涉世家》

    从军乏衣粮,方冬与家别。——鲍照《发后渚》

    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质斧。——苏轼《寄刘孝叔》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陶渊明《有会而作》

    旬日已来,始念饥乏,岁云夕矣,慨然永怀,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陶渊明《有会而作》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陶渊明《饮酒·十五》

    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设三乏,厞司旌。——张衡《东京赋》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佚名《勾践灭吴》

    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佚名《刘氏善举》

    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时有军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大富乐矣。——晁错《论贵粟疏》

    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晁错《论贵粟疏》

    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贾谊《治安策》

    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刘恒《文帝议佐百姓诏》

    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报任安书》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佚名《冯谖客孟尝君》

    莫言卑湿地,未必乏新欢。——张祜《送韦整尉长沙》

    虽微办鸡黍,岂乏具薪炭。——赵蕃《次韵酬*夫去秋送行之作》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杜甫《北征》

    [阅读全文]...

2022-04-08 02:42:28
  • 关于茶叶的诗句(古诗词中描写茶叶的诗句)

  • 茶叶
  • 本文是头条号“小陈茶事”原创文章,首发头条号,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小陈茶事

    《01》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是孔子对诗歌社会作用最高度的赞颂,而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经深入人心。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热局面便可知晓,诗歌对我们的影响是多么深刻。

    诗,总能精炼概括情与景。如现在最应景的一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很精炼了,就是4月的景致。

    小陈有一个茶友,是已过古稀之年的爷爷,每次小陈写文章,这位忠实粉丝必会与小陈和诗相对。可见,诗歌影响的远不止小陈一人。

    再说到诗与茶,不论是苏轼还是李白,都写下了许多与茶有关的诗句。

    今儿,小陈就与茶友们一起分享,在那些诗词歌赋流行的时候,文人骚客们都留下了哪些诗歌来描绘武夷岩茶。

    《02》

    说到诗歌,那七碗茶必定是要提的。

    碧云引风吹不断,

    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生不*事,

    尽可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惟觉两腋**清风生,

    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这个情境可不是将喝岩茶时的变化都描绘的很清楚了吗。第一碗喉吻润,第二碗帮人赶走孤闷;第三碗就开始反复思索,心中只有道了; 第四碗,*生不*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

    说实话,喝到一泡好岩茶的时候确实会有这种感觉。虽说我们现在不会到动辄就写诗称赞岩茶,但这些岩茶给我们的感受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比如喝到那泡马头岩桃树窠肉桂的时候,便是这样欣喜的感受。第一杯只觉得桂皮香直击鼻腔;第二杯桂皮香之外竟有花香浮动;第三杯花香竟胜过桂皮香;第四杯桂皮香又盖过花香。就是这样一前一后,暗自较劲,却给我们的口腔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感受,虽然没有两腋**生风,但喝完之后也是口齿生香。

    《03》

    除了七碗茶,还有这些诗句也描绘了武夷岩茶。

    朱熹的《咏武夷茶》一直流传至今。其诗曰:

    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于自栽。

    地僻芳菲镇长在,谷寒彩蝶未全来。

    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幛何妨为客开。

    咀罢醒心何处所,*山重叠翠成堆。

    朱熹对于武夷山有特别的情感,都说了“武夷高出是蓬莱”,要知道在古代,蓬莱可是一个仙岛,是诗人心中的圣地呢,可见这武夷山的生态环境堪比仙岛了。

    除了朱熹,还有唐代的徐夤也曾写诗赞美了武夷岩茶。诗中是这么写的: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由此可见,在唐朝的时候,武夷山就已经有采茶的盛况,但唐朝时期的喝茶方式并不是我们现在的喝茶方式,而是用点茶的方法喝茶。所以就有了“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是情景,而现在,喝武夷茶多用功夫茶泡茶。

    《04》

    从明代以后,团茶淡出历史舞台,散茶登上历史的舞台。而岩茶的焙茶工艺也随着散茶的出现而盛行。除此之外,人们也意识到了岩茶陈茶的好处。

    清初周亮工《闽茶曲》 中这样写到: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

    也可不,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时候,隔年茶可是好茶呢,算是奇货可居,比新年茶要贵上3倍呢。

    描绘武夷岩茶诗句还有不少,由此可见诗人们对岩茶的喜爱程度不减。

    除了岩茶,还有很多描绘与茶有关的诗句。

    据不完全统计,唐代有茶诗620首,之后历朝历代茶诗不断涌现,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光宋代就有茶诗5600首,加上金、元、明、清及*现代,中国古诗词中有茶诗12600余首,十分壮观。

    你们都接触过哪些与茶有关的诗句呢,赶紧给小陈留言吧!

    [阅读全文]...

2022-07-27 19:45:51
  • 残叶古诗词

  • 残叶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残叶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原文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

      译文翻译

      一棵树时时遭受摧残,现在有几片叶子还留存在枝头?站在栏杆旁,我最是为你感到伤心。

      不要在寒冷的夜里,冷雨击打中辗转,想起以前也曾在温暖的春天里饱含花蕾。

      算来只有日和月有情义,照着我依恋的树影。无礼的是泥土粗鲁地将秋天的红叶蹂躏。

      上阳宫女诗情横溢,取下红叶题写诗句,请千万注意不要随意寄给草率的世人。

      注释解释

      (1)上阳:唐宫名。玄宗时,杨妃擅宠,貌美宫人多被遣居于此。

      (2)取次:意为随便、草草、等闲。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词句清新,寄情真挚,围绕着秋天中仅存的树叶展开思绪。诗的开头两句写时已深秋,树叶纷纷凋零,作者凭栏怅望,顿感神伤。三、四句,以“寒”字点出叶翻雨的清冷,以“暖”字点出枝抱花的温馨;把叶儿的今昔作了鲜明的对比。五、六句,写残叶的遭遇。前句写残叶未落之前日月以无私之情为它们留下恋枝的瘦影;后句写坠落的红叶却遭泥尘的无礼玷污。结尾两句,是设想残叶落后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落叶的.同情。

      作者:李璟

      朝代:*现代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栏 通:阑)

      「翻译」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

      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

      (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

      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今陕西横山县西)《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亦作鸡禄山。《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这里泛指边塞。

      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元稹《连昌宫调》:”逡巡大遍凉州彻“,” 大遍“有几十段。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可以参证。

      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用之。但”寄“字虽好,文意比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与通行本、作“倚”。

      菡萏:荷花

      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

      「赏析」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是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的父亲)流传下来的词作之一。此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人抒情。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见秋景不堪;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全词纯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清新,格调委婉,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李璟的主观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韶光,指美好的时光。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语虽*淡,但很能打动人心。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有些版本题名“秋思”,看来是切合的。李廷机评论过这首词是“字字佳,含秋思极妙”(《全唐五代词》四四一页)。确实,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全文]...

2022-01-12 02:19:49
  • 诗名含有乏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乏字的诗词

  • 有友人怜予乏劝为黄山白岳之游

    汤显祖〔明代〕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言怀·恨乏*戎策

    高骈〔唐代〕

    恨乏*戎策,惭登拜将坛。手持金钺冷,身挂铁衣寒。

    主圣扶持易,恩深报效难。三边犹未静,何敢便休官。

    己已除日署中乏薪,得毛字

    戚继光〔明代〕

    试看腊向天涯尽,独有边愁恋二毛。列塞云连青海色,双弧春隐赤鱼韬。

    晨炊烟断家谋拙,旅病魂惊国事劳。西望蓟门通御气,孤臣不惜敝征袍。

    乏良医

    玄烨〔清代〕

    长息上池水,偏疑寿世书。七诊理不再,九候势全虚。

    肱折知良术,身轻辨病除。名医非取利,涤脏足心舒。

    时乏水于山坡得泉志喜

    玄烨〔清代〕

    麾兵深入贼巢边,斯地从来乏水泉。报道六军齐饮马,清流山畔忽涓涓。

    将去濠州而资用乏绝

    吴振棫〔清代〕

    少连讵有淮南物,漫遣繁忧集百端。巢燕去来真草草,磨驴踪迹自团团。

    宦游似作无家别,世熊都轻*替官。且为老饕谋一饱,白鱼如雪正堆盘。

    沁园春·初冬乏食,感叹成词

    陆震〔清代〕

    鬻畚吹篪,余岂能为,惟耕是依。冀薄田多黍,兼供酿酒,穷冬有禦,岂叹无衣。

    何意秋来,西风一夜,釜底孤城众壑归。茅檐下,惊鱼游花径,浪皱蓬扉。

    稻粱十斛都稀。任饱饭、侏儒笑朔饥。更每思亲友,皆贫且病,谁言糠覈,可食而肥。

    欲就天涯,故人禄厚,怅望千山又落晖。凌空去,问卢耽何术,有翮能飞。

    *苦多故坐病乏药

    董嗣杲〔宋代〕

    江郊雪冱莫知津,客泪双垂怅此身。魔障在前无妄想,饥寒随处肯言贫。畏途日有风波恐,病骨时需药石频。屏息支吾心已扰,眼前谋绝故乡亲。

    筑室以乏金小辍

    葛立方〔宋代〕

    萍踪留异县,小隐卜清苕。囊罄欲质史,官卑难贳貂。挥斤停匠手,伐木断江潮。未有王司马,携钱过野桥。

    乏酒

    喻良能〔宋代〕

    摇落偏悲客,清寒易中人。寂寥那自守,淡泊亦殊真。浮俗仍皆醉,虚谈浪饮醇。高歌傲燕市,忽忆重千钧。

    [阅读全文]...

2022-06-08 21:19:02
  • 古诗词中写雪的诗句

  • 天空
  •   白天雪在天空上飞飞扬扬,慢慢撒落,大地披上雪白的银装,好美啊!下文是一些古诗词中描写雪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诗经·小雅·角弓》

      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元·黄庚《雪》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长征》

      梅花喜欢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咏梅》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李商隐《对雪二首》

      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冬天 冬天过去了 叶君健作品《冬天狂想曲》欣赏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延伸阅读]

      描写冬天景色的作文

      寒冷的冬天来了,一场大雪过后,整个东方红都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柳树上挂满了银条,草坪也披上了银装。寒冷的冬天来了,一场大雪过后,整个东方红都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柳树上挂满了银条,草坪也披上了银装。

      早上起来,冬雾弥漫。雾散之后,立即出现了一幅美景。那松树的针叶上凝着一层厚厚的白霜,像是一树洁白的秋菊。微几拂过,那黄黄的叶子纷纷落下。

      在雪后的早上,我看到那洁白的雪花,真的不忍心去踩它。我走在北山的石路时,我听到了咯吱咯吱的响声。

      我的小脸被冻的有一些发紧,还有一些痒,,虽然很冷,可是这种寒冷也被我那快乐的心情覆盖了。

      冬天是我的最爱。

      白天雪在天空上飞飞扬扬,慢慢撒落,大地披上雪白的银装,好美啊!

      山上盖满了雪花,房子上盖满了雪,田里装上了又滑又冷的冰,有的人在打雪仗、溜冰、堆雪人。我一不留神摔了一跤,我摔在一个下坡道,我溜了下来,感觉到好凉好冰,但心里很快乐很高兴啊!

      街上满地都是雪,有的人摔了一跤,小伙伴都打起精神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有赛跑的,打雪仗的,堆雪人的,溜冰的比赛等等……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冬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啊!还带来那么多的欢乐呢!

    [阅读全文]...

2022-02-07 03:29:36
  • 落叶古诗词

  • 落叶
  • 落叶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落叶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译文

      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

      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

      注释

      惊落叶:树叶好像受惊似的,纷纷飘落下来。

      客心:漂泊他乡的游子心情。

      犹言:好像在说。惜:舍不得。

      赏析:

      这首诗是借落叶以慨叹身世,紧扣落叶着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

      首句用落叶惊秋的形象,比喻诗人于家国破亡后的景况。此诗开头用个“早”字,便给了读者以好景不长的暗示,这个“客”字,使我们联想起南唐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尽管孔绍安和李煜的时代相距*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处境也不完全一样,但其飘零感是类似的。末两句叙诗人怀恋故国的感情。它仍然采用比兴手法,紧扣落叶着笔。 “翻飞二字,竭力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状貌,可谓贴切。

      全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入秋落叶所引起的游子思归怀乡之情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惊,惊恐、惊讶。客心,飘泊异乡的游子心情。

      古诗原文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译文翻译

      早上的霜露刚刚附着在青绿的树林上,视野中故国也早是一片凄凉之景。地上的落叶渐渐积累,树上的叶子也纷纷欲坠落,门前荒芜,路径悄悄。渭水秋风起,洞庭湖波涌,几次暮秋了。想来重重叠叠的山上已经落满树叶,千峰尽是万木凋零之景,山上的路,没有人可以到。

      从前题红之事已不再见,顺着官沟而上,暗流空绕。蝉啼叫还没有停歇,鸿雁欲过,此时的怀抱是悲伤的。树叶杂乱地落于窗前,落叶掉落在台阶上发出声音,多少愁苦之人。望我家在何处。只是今夜,满庭的落叶谁来扫。

      注释解释

      水龙吟:词牌名,姜夔词注“无射商”,俗名越调。双调一百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

      晓霜:早上的.霜露。著:附着。

      望中:视野之中。故国:指南宋故地。

      萧萧渐积:化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之句。萧萧:草木摇落之声。

      纷纷犹坠:意谓落叶片片飘坠。化用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纷纷坠叶飘香砌”之句。

      门荒径悄:意谓落叶掩埋了门庭路径,一片荒凉寂静。

      渭水风生:化用贾岛、周邦彦诗词写落叶。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周邦彦《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婉转。”

      洞庭波起:化用屈原《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描写落叶。

      秋杪(miǎo):暮秋,秋末。杪,树梢。引申为时月的末尾。

      重(chóng)崖半没(mò):写山中落叶堆积,万木凋零的情状。

      尽出:全是。

      题红:指红叶题诗事。范摅《云溪友议》:“中书舍人卢渥,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独获所退宫人。宫人睹红叶而呈叹久之,曰:‘当时偶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迹无不讶焉。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杳杳(yǎo):幽远貌。

      宫沟:皇宫之逆沟。

      螀(jiāng):蝉的一种。

      飞鸿:指鸿雁。

      乱影翻窗:树叶乱落于窗前。

      碎声:此指落叶之声。砌:台阶。

      吾庐:我的家。甚:何。

      只应:只是。

      满庭谁扫:意谓无人扫落叶。白居易《长恨歌》有“落叶满阶红不扫”之句。

      创作背景

      祥兴二年(1279年),陆秀夫与宋少帝一同投海殉国。又据詹安泰考证,“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三句指明了宋少帝未投海,而“望吾庐何处”句则说明此词为杭州陷落后,宋军于崖山死守时作,也就是说此词应作于祥兴元年至二年之间。

      诗文赏析

      暮秋天气,严霜始降,草木黄落。在诸多文人笔下,落叶与时移物换、荣枯摇落同存长在,故而睹落叶而悲秋,因悲秋而伤情。通过描写这种境界,表现了词人在南宋末期对现实难排的抑郁之情和凄凉境地。

      上片写深秋“望中故国”落叶飘零的凄凉景象。“晓霜初著青林”以景带情,用笔简练,而轮廓顿明。作者在不经意如实地描摹出来自然景色:晨晓寒霜,把昔日青葱繁茂的林木笼罩。词人因景生情,心中升起一股莫明的凄凉之情。“望中故国凄凉早”,无限心事,隐藏其中。“故国凄凉早”五字借秋初大自然的萧索景象,写朝代之替换,这景象不但指自然景象,也包括社会景象在内,这是第一层。而凄凉的景象正应照词人的万端愁绪,这是第二层。此词似咏落叶,实则借以抒发心中对故国的思念,同时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为将“凄凉”落到实处,上片连用几个与落叶有关的典故,使言辞虽简,但寓意深刻而丰富。“萧萧渐积”这里借指落叶,实暗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诗意。“纷纷犹坠”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中“纷纷坠叶飘香砌”句意相似。“渭水风生”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诗意。“洞庭波起”则借用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诗意。这几个典故是独立的,因紧扣落叶,便有了内在联系,毫无游离之感,而且补足了上句“故国凄凉早”。接下来,笔锋一转,用“想”作领字,领“重崖”以下四句。“半没”是因落叶堆积。“无人到”则是落叶阻挡了行程。这四句从词意上又进一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片着力于写景,下片转而抒情。“前度题红杳杳”,借用红叶题诗的故事,暗示故宫的冷落。《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而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题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这一典故运用得十分巧妙。“前度”说明象从前那样宫女题红之事已不再见,借故宫的冷落暗寓朝代更迭。前两句为虚写,“啼螀未歇”以下六句则是实写。寒蝉凄切哀鸣,飞鸿欲过身影,正衬出词人难耐之痛楚。词人此时心绪烦乱哀感涌流,但词人却以“此时怀抱”四字一笔带过,言有尽而意无穷。“乱影”返回写眼前之秋景秋情。回步屋内,独坐客舍,秋夜寂静,又见无数黄叶乱落窗前,听见落叶之声敲打台阶。无尽无休,词人已无计可以避开秋声。和上片“纷纷”二字相呼应,以“碎”字形容落叶之声,意新句秀。“愁人”不单指词人自己,也包括了与他一样经历苦难的人们。《四溟诗话》说:“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结句到位,确能产生余音袅袅的艺术效果。此词结尾“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提出问题,而不作回答,留下“空白”,词人是让读者自己通过想象加以补充。“满庭谁扫”字浅意深,悲愁中掺杂着惆怅,哀怨中挟带着孤独,复杂的情感,也难以卒言。

      此篇咏落叶之词,以落叶为契机,“以故国凄凉早”为意脉,驰骋神思,虚境实写,融景入情,故而句句写落叶,却句句是故国之情,收到了情景交融、相得益彰的效果。词人运用娴熟的笔法,使主观和客观融洽,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其故国之思表达得自然而深刻。

    [阅读全文]...

2022-03-20 11:03:50
  • 古诗词中带夏字的诗句

  • 文学
  • 古诗词中带夏字的诗句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中带夏字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西施》

      2、微雨过,小荷翻。——苏轼《阮郎归·初夏》

      3、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杜甫《夏夜叹》

      4、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5、风蒲猎猎小池塘。——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6、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韦应物《夏花明》

      7、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苏轼《浣溪沙》

      8、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白朴《天净沙·夏》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水中鸥。——杜甫《江村》

      1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1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13、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谢逸《千秋岁·咏夏景》

      14、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15、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陈子昂《夏日游晖上人房》

      16、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18、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9、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20、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初夏绝句》

      21、新荷跳雨泪珠倾。——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22、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白朴《得胜乐·夏》

      23、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24、一秋穿堑兵多死,十月烧荒将未回。——李梦阳《夏城坐雨》

      25、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26、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27、慵窥往事,金锁小兰房。——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28、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29、无间要荒华夏,尽万里、走梯航。——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3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初夏绝句》

      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王贞白《庐山》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就义诗》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李世民《初夏》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郑谷《竹》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刘言史《立秋》

      春至花如锦,夏*叶成帷。——李爽《芳树》

      殷勤夏口阮元瑜,二十年前旧饮徒。——元稹《赠崔元儒》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韦应物《夏花明》

      一夕南风一叶危,荆云回望夏云时。——李商隐《荆门西下》

      新篁抽笋添夏影,老乱发争春妍。——欧阳修《沧浪亭》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贺知章《送人之军》

      橘如珠夏在,池象月垂穿。——黄滔《壶公山》

      洛阳堰上新晴日,长夏门前欲暮春。——白居易《洛阳堰闲行》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韦应物《寺居独夜,寄崔主簿》

      燕国飞霜将破夏,汉宫纨扇岂禁秋。——徐夤《恨》

    [阅读全文]...

2021-12-01 16:47:38
  • 古诗词中描写秋的诗句

  • 秋风
  •   (一)90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出自《九歌·湘夫人》,由屈原创作。这句诗描写前日洞庭之景色,意思翻译为: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酬刘柴桑》

      出自《酬刘柴桑》,由陶渊明创作。这句诗的意思是:当门庭前飘落了许多的树叶时,方才慨然叹息,知道秋天已经来到了。

      (三)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出自《戊申岁六月中遇火》,由陶渊明创作。“迢迢”,意同遥遥,显出秋夜给人漫长的感觉。“亭亭”,高远的样子,这是作者凝视秋月的印象。

      (四)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出自《燕歌行》,由曹丕创作。这句诗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

      (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

      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六)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

      出自《秋夜曲》,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女子在天气转凉的初秋月夜衣着单薄、深夜独自弹琴,表现她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

      (七)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

      出自《子夜秋歌》,由李白创作。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八)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

      出自《秋登宣城谢眺北楼》。该诗有景有情,情因景而生,情随景而变,铸造了一种清凉的意境。体现出诗人当时处于处于官场失意之中,过着流浪的生活。

      (九)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

      出自《秋登兰山寄张五》。这句诗描述了,接*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出自《登高》,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十一)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

      出自《秋夕》,由杜牧创作。这首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十二)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

      出自《中秋月》,由苏轼创作。这篇作品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

      (十三)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白居易)

      出自《中秋月》,由白居易创作。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十四)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

      出自《苏幕遮》,由范仲淹创作。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

      (十五)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

      出自《渔家傲》,由范仲淹创作。渔家傲·塞下秋来是北宋范仲淹的词曲,这是一首边塞诗,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

      (十六)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陆游)

      出自《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由陆游创作。秋天,作者来到边城,凭高远望,浮想到了长安南山之景。

      (十七)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程颢)

      出自《秋月》,由程颢创作。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十八)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

      出自《秋风引》,由刘禹锡创作。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是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

      (十九)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刘禹锡)

      出自《秋词》,由刘禹锡创作。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

      (二十)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白居易)

      出自《秋雨中赠元九》,这两句是说,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秋天的悲凉气氛,实令人不堪忍受,何况又是凉风劲吹,晚间落雨的天候。

      (二一)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重凄凉(孟浩然)

      出自《初秋》,由孟浩然创作。不知不觉进入初秋之后夜晚变得长了,清风徐徐使凄凉之感越来越浓厚。

      (二二)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杜牧)

      出自《秋晚江上遣怀》,由杜牧创作。这是一首秋夜抒怀的诗,作者在一个秋天的夜晚,夜宿孤舟,表达了远离故乡,蹉跎岁月的感慨。

      (二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出自《山行》,由杜牧创作。这首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

      (二四)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

      出自《秋思》,由张籍创作。这句诗的意思是: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二五)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高适)

      描写秋天的诗句“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出自《河西送李十七》,由高适创作。这句诗描写的秋日的傍晚送别之景。

      (二六)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白居易)

    [阅读全文]...

2022-04-01 20:52:15
  • 古诗词中写菊花的诗句

  • 菊花
  •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下面就是古诗词中一些描写菊花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1. 菊 (李峤)

      玉律三秋暮,金精九日开。荣舒洛媛浦,香泛野人杯。靃靡寒潭侧,丰茸晓岸隈。黄花今日晚,无复白衣来。

      2. 咏菊 (陈叔达)

      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

      3. 菊荣一篇五章 (萧颖士)

      采采者菊,芬其荣斯。紫英黄萼,照灼丹墀。恺悌君子,佩服攸宜。王国是维,大君是毗。贻尔子孙,百禄萃之。采采者菊,于邑之城。旧根新茎,布叶垂英。彼美淑人,应家之祯。有弦既鸣,我政则*。宜尔栋崇,必复其庆。采采者菊,于邦之府。阴槐翳柳,迩楹*宇。彼劳者子,喧卑是处。慨其莫知,蕴结谁语。企彼高人,色斯遐举。采采者菊,于宾之馆。既低其枝,又弱其干。有斐君子,是焉披玩。良辰旨酒,宴饮无算。怆其仳别,终然永叹。岁方晏矣,霜露残促。谁其荣斯,有英者菊。岂微春华,懿此贞色。人之侮我,混于薪棘。诗人有言,好是正直。

      4. 白菊三首 (司空图)

      人间万恨已难*,栽得垂杨更系情。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莫惜西风又起来,犹能婀娜傍池台。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为报繁霜且莫催,穷秋须到自低垂。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

      5. 白菊三首 (司空图)

      不疑陶令是狂生,作赋其如有定情。犹胜江南隐居士,诗魔终袅负孤名。自古诗人少显荣,逃名何用更题名。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著不*。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

      6. 对菊 (贾岛)

      九日不出门,十日见黄菊。灼灼尚繁英,美人无消息。

      7. 病中辱谏议惠甘菊药苗,因以诗赠 (姚合)

      萧萧一亩宫,种菊十馀丛。采摘和芳露,封题寄病翁。熟宜茶鼎里,餐称石瓯中。香洁将何比,从来味不同。

      8. 咏新菊 (姚合)

      黄金色未足,摘取且尝新。若待重阳日,何曾异众人。

      9. 万年厉员外宅残菊 (顾非熊)

      才过重阳后,人心已为残。*霜须苦惜,带蝶更宜看。色减频经雨,香销恐渐寒。今朝陶令宅,不醉却应难。

      10. 即*赋露中菊 (刘湾)

      众芳春竞发,寒菊露偏滋。受气何曾异,开花独自迟。晚成犹有分,欲采未过时。勿弃东篱下,看随秋草衰。

      11. 秋夜宴王郎中宅赋得露中菊 (朱湾)

      众芳春竞发,寒菊露偏滋。受气何曾异,开花独自迟。晚成犹待赏,欲采未过时。忍弃东篱下,看随秋草衰。

      12. 霜菊 (*夔)

      时令忽已变,行看被霜菊。可怜后时秀,当此凛风肃。淅沥翠枝翻,凄清金蕊馥。凝姿节堪重,澄艳景非淑。宁祛青女威,愿盈君子掬。持来泛樽酒,永以照幽独。

      13. 送菊潭王明府 (司空曙)

      业成洙泗客,皓发著儒衣。一与游人别,仍闻带印归。林多宛地古,云尽汉山稀。莫爱浔阳隐,嫌官计亦非。

      14. 恩门小谏雨中乞菊栽 (郑谷)

      握兰将满岁,栽菊伴吟诗。老去慵趋世,朝回独绕篱。递香风细细,浇绿水瀰瀰。只共山僧赏,何当国士移。孤根深有托,微雨正相宜。更待金英发,凭君插一枝。

      15. 菊 (郑谷)

      日日池边载酒行,黄昏犹自绕黄英。重阳过后频来此,甚觉多情胜薄情。

      16. 酬令狐相公庭前白菊花谢偶书所怀见寄 (刘禹锡)

      数丛如雪色,一旦冒霜开。寒蕊差池落,清香断续来。思深含别怨,芳谢惜年催。千里难同赏,看看又早梅。

      17. 送菊潭王明府 (卢纶)

      组绶掩衰颜,辉光里第间。晚凉经灞水,清昼入商山。行境逢花发,弹琴见鹤还。唯应理农后,乡老贺君闲。

      18. 九日奉陪令公登白楼同咏菊 (卢纶)

      琼尊犹有菊,可以献留侯。愿比三花秀,非同百卉秋。金英分蕊细,玉露结房稠。黄雀知恩在,衔飞亦上楼。

      19. 十日菊 (郑谷)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

      20. 晚菊 (韩愈)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伫立摘满手,行行把归家。此时无与语,弃置奈悲何。

      21.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 (杜牧)

      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

      22. 折菊 (杜牧)

      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23.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刘禹锡)

      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向风摇羽扇,含露滴琼浆。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一入瑶华咏,从兹播乐章。

      24. 和令狐相公九日对黄白二菊花见怀 (刘禹锡)

      素萼迎寒秀,金英带露香。繁华照旄钺,荣盛对银黄。琮璧交辉映,衣裳杂彩章。晴云遥盖覆,秋蝶*悠扬。空想逢九日,何由陪一觞。满丛佳色在,未肯委严霜。

      25.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孟浩然)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阅读全文]...

2022-01-05 01:29:31
  • 流夜郎题葵叶古诗词

  • 流夜郎题葵叶古诗词

      古诗原文

      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

      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

      译文翻译

      你能卫足让我惭愧,感叹我被移根迁往远方。

      *如能光顾,我定要返回我的家乡。

      注释解释

      ⑴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葵叶:葵,蔬类植物,不是向日葵,其叶可食,古人用以制作酸菜。

      ⑵卫足:古人以葵之嫩叶为菜,不待其老便掐食,而不伤其根,令葵再长嫩叶,所以称葵能“卫足”。《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

      ⑶白日:比喻朝廷。

      ⑷故园:泛指故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白长流夜郎途中,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诗人在流放途中见到葵叶,触景生惰,遂写下此诗。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五绝形式的咏物寓慨诗。前面两句,以对比出之:“惭君”写葵,“叹我”自谓,寓意相辅相成。作者为自己当时无力雪冤自保、终至被迫流放夜郎的艰险处境发出无可奈何的低吟。对葵叶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葵菜,一说是向日葵,两说都通。根据杜预注《左传》,以为葵指向日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此诗由“卫足”联想到“白日”,当时受到杜注影响。向日葵的叶子始终护卫着它的根,李白由此产生惭愧的心理,从而叹息自己却移根走他乡为异客。

      后面两句,则是表明作者的希望。李白期待着白日能够分一点光来照耀他,使他能够返回故乡守护故园。李白由“葵”联想到“日”,盼望朝廷赦免他,这与《上崔相百忧章》“覆盆傥举,应照寒灰”两句寓意正同。只是在《上崔相百忧章》里,作者在希望得到昭雪的同时,多少还表达了愿为朝廷效力的`心意;而《流夜郎题葵叶》的最后两句,只是希望归隐故园,了此残生,情绪更加低沉了。不过后来他尽管遇赦了,一点点白日之光已经照到了他的身上,然而他仍然未能“还归守故园”。

      李白“凡所著述,言多讽兴”(李阳冰《草堂集序》)。这一特点在此诗中表现很突出。由葵叶之“卫足”反衬自己之“移根”,愧叹自己的“无能”自解冤狱。又借“白日”的“分照”,比喻“皇恩浩荡”,盼望朝廷宽宥,放自己回故园和亲人团聚。

      此诗纯用寻常语,词意*易浅*,不像李白长篇歌行那样,表现出睥睨一切的浪漫主义情调。通过浅言淡语挥斥幽愤,透露出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对朝廷给予自己不公正待遇的控诉,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十分感人地传达出诗人南流夜郎途中的真实思想情绪。

    [阅读全文]...

2022-07-03 17:46:28
古诗词中不乏有关叶的诗句 - 句子
古诗词中不乏有关叶的诗句 - 语录
古诗词中不乏有关叶的诗句 - 说说
古诗词中不乏有关叶的诗句 - 名言
古诗词中不乏有关叶的诗句 - 诗词
古诗词中不乏有关叶的诗句 - 祝福
古诗词中不乏有关叶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