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关山月朗诵加动作的视频

关于古诗关山月朗诵加动作的视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关山月朗诵加动作的视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关山月朗诵加动作的视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关山月朗诵加动作的视频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113) 说说(84) 名言(5) 诗词(2k+) 祝福(92) 心语(6)

  • 关山月古诗拼音版(关山月拼音版全诗阅读)

  • 阅读
  • 品读唐诗《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天山",指祁连山;"苍茫",旷远迷茫。此联意为:明朗的月亮在祁连山顶上升起,运行在旷远迷茫的云海之间。此句写战士们眼中空旷、凄凉的天山景色。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大风吹过几万里,才能度过玉门关。玉门关外已是西域,战士们戍守的地方离家乡还有"几万里",可见离故土之远。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汉",指西汉;"下",指出兵;"白登",山名;"窥",侵扰;"青海",湖名。此联意为:当年雄才大略的汉高祖曾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凶残的吐蕃军队如今正凯觎着青海湖水湾。并举古今战场名,意即我们现在戍守的地方是充满危险的战争地带,两者并列以言古今战争都一样给人民带来无穷的苦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些地方从来都是战争的频繁爆发地带,前去这里戍边的人还不曾有过生还回来的。此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揭露了战争从来都是统治阶级满足欲望,达到目的的手段,给人民带来的只有悲惨的死亡。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戍客",防守边塞的战士们。此*意为:士兵们望着边塞凄凉了夜色,因思念归程,彼此都流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高楼"指兵士们所想象的妻室、亲人居住的地方。此*意为:在这样的夜晚,高高的楼头,亲人们的叹息恐怕也没有停过吧。这一自然而然的想象更见士兵对亲人真挚的思念,也正是心中还有这一丝憧憬,才能让士兵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屹立不倒,他们的英勇作战也正是为给亲人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唐诗一万首》)

    [阅读全文]...

2022-02-28 03:51:49
  • 赞美教师的诗歌朗诵视频

  • 教师,赞美,视频
  •   赞美教师的诗句一直不绝于耳,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赞美教师的诗歌朗诵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杨老师】

      灰色的瓦块

      掉进了秋天的雨中

      绿苔结成了思念

      过滤掉岁月的尘埃

      一滴滴清纯的水珠

      从房檐流下

      滋润着又一个丰收

      风吹皱了窗纸

      烛光的影子摇碎

      三更的虫吟

      把一个身影放大

      握在手中的笔

      枕着银色的发鬓

      构思天亮后的课程

      粉笔和黑板结合

      书本和声音结合

      永远是教室里的旋律

      一个消瘦的身子

      饱尝着岁月的风霜和喜悦

      只为绿荫下的桃李

      缀满天下的果园

      也为一个

      一生期盼的名分

      公办教师

      【教师颂 】

      别人从生活中捞取黄金

      您只能获取花香

      您的黄金是早晨的太阳

      您的银子是十五的月亮

      但您依然快乐的吹着口哨

      您的自豪是桃李芬芳

      【赞美老师】

      我曾记得您那沾满粉末的双手

      我曾记得您那慈善的谆谆教导

      我曾记得您那新增的几根银发

      因为有您 莘莘学子才能成才

      因为有您 世界才会如此文明

      老师 您是明灯

      为迷失方向的孩子找回HOME

      老师 您是天使

      【赞美老师】

      九月,如期而至。

      世界因此灿烂。

      我们歌唱九月,

      因为这是您永恒的节日。

      我们牢记九月,

      因为这是我们真诚的表白。

      九月,是只情满四溢的杯子,

      我们用双手高高地举起

    [阅读全文]...

2022-01-26 06:24:59
  • 关山月古诗

  • 关山月古诗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望边邑 一作:望边色)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长风掠过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的士卒眼望着边城,那盼望归家的面容多么凄苦悲哀!

      当此家中高楼上的将士妻子,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

      注释

      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此二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下:指出兵。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由来:自始以来;历来。戍客:征人也。驻守边疆的战士。边色:一作“边邑”。

      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赏析

      《关山月》 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 “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李白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笔法独到,翻古意而又有所创新。诗人抒写了古代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谴责非正义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借以影射批判唐代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表现了反对侵略战争的主题。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关”“山”“月”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云海苍茫、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景象。“风”,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犹如虎啸狼嗥,吹遍玉门关内关外,气势多么庞大,异域何其粗犷。诗人巧借“长风”把“关”与“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明月依旧、关隘依旧,而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儿却都一去不再生还。没完没了的战争,何时才能停息?因此诗人将“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边塞巨幅画卷的描绘,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诗人引用典故,在“关山”自然边塞风光之上迭印出沙场点兵征战的宏大场景。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白登山一带(今山西大同市西)展开了殊死搏斗,刘邦的将士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而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历代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将士几乎难以生还故乡。那无奈的开怀痛饮,也许就成为未来沙场征战的最后诀别。此种痛苦的心情,惟有一醉解之。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写都是为后面的做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离人思妇之情,在一班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与过于愁苦,与之相适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综观全诗,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如果说李白的诗大多用“月”“旅”“酒”来排泄个人的愤懑的话,那么,这首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

    [阅读全文]...

2022-01-06 17:15:41
  • 《关山月》

  •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解

      1、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2、胡:这里指吐蕃。

      3、高楼:指住在高楼中的戍客之妻。

      译文

      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长风掀起尘沙*卷几万里,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

      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

      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

      赏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阅读全文]...

2022-05-15 16:45:29
  • 《关山月》李白的诗词

  • 李白
  • 《关山月》李白的诗词

      关山月 李白 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①天山:甘肃祁连山。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②玉门关:古代通西域要道,故址在敦煌西边。

      ③下:出兵。

      ④白登道:指汉高祖与匈奴交战,在白登山被困事。

      ⑤胡:指吐蕃。

      ⑥由来:从来。

      ⑦戍客:驻守边塞的士兵。

      ⑧苦颜:愁苦的容颜。

      ⑨高楼:指高楼中的思妇。

      ⑩未应闲:该是不会停止的。

      【译文】:

      明月从天山升起,出没在苍茫的云海之中。长风吹过几万里,一直吹过玉门关。汉武帝曾经出兵白登,胡人窥视着青海湖。自古以来征战的地方,看不到几个人能够生还。战士们看到这一片凄凉景象,思念家乡多是满脸愁苦。想家中的妻子在高楼上,一定是叹息声不断。

      【赏析】:

      在本诗中,诗人李白没有把征人思妇之情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而是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反映出了诗人浩渺的胸襟。用宽广的'时空做背景,把眼前的离愁别绪融合进去,从而产生更加深远的意境,这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手笔。诗人在本诗中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展示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揭示出本诗反战的主题。本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感人肺腑。

    [阅读全文]...

2022-04-06 22:01:44
  •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古诗翻译及点评

  • 五月
  •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古诗翻译及点评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

      作者: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韵译】:

      十五深夜的明月光,撒向关隘山川。戍边的战士望着那皎洁的明月,思念起家乡;

      站在那高高的城楼上,想起家中的妻子,她面对着窗户应该还没有睡去,多么希望和我共度这美好的.夜晚;

      可是边陲疏勒的战事正紧,我们的军队像雁阵一样正源源不断地翻过天山奔向前线;

      如此紧张的战争局势,不知还要从军至何年?

      【评析】:

      这首诗描写了出征军人在一个十五的圆月的夜晚思念妻子的情景。他非常盼望能与妻子团圆。但边患未*,大战在即,不知从军至何时。全诗造语*浅质朴,抒情曲折细腻,在古诗中它如落日余光。

    [阅读全文]...

2022-05-27 11:44:47
  • 关山月徐陵赏析

  • 古诗文
  • 关山月徐陵赏析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关山月徐陵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陈上祈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原文翻译:

      边关的群山上升起十五的月亮,驻守边疆的战士想起了秦川故乡。(估计)思念着他的妻子正在高楼上,对着窗户大概也没睡着吧?(然而)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战旗映照着疏勒,我们像云端的雁阵登上祁连山。战争的阴云今亦如此,我服兵役还得要几年?

      关山月赏析:

      关山月,是乐府《横吹曲》题,本篇写关山客子的室家之思。开头两句点出诗题,以一个“忆”字逗出无尽情思。三四句写所“忆”情景。客子设想,在遥远的秦川故里,满腹心事的妻子肯定也没有入睡,她登上高楼,倚著窗儿,正在眺望中天寒月,思念着远在边关的亲人。设想的'真切,表现出思念的殷切。接下去写边关景象,这一带地区兵象频现、战云密布,客子不由发出深长的叹息:“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一个“复”字倾泄出无尽怨情。这首诗构思巧妙。中天明月,光照四海,而仰望“三五月”的边关征人和秦川思妇却远隔山水;月可望而人不可见,只好“寄情千里光”。

      赏析二

      《关山月》是一首较有感染力的抒情诗,引用汉代故事描述了因战事而离别的夫妇间相思之衷情与哀愁。诗人又巧用十五圆月作引子,抒发了内心的深情。此诗虽只有简洁八句四十个字,但写得情景交融,历历在目,呈现出一幅征夫思妇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图。诗人基于深厚的功底,功妙的艺术构思,简洁的语言,成功地创作出这一首的古题新作。其中有三个值得赏析和品味的诗点。

      首先,有感而作,国事家事也萦怀于心,将边关战争和征夫思妇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诗中。当时也是多事之秋,战事频繁,影响到国泰民安,百姓家庭团圆幸福,诗人抓住征夫远在边塞而思念家人的情思作为着笔点,既有了边关战事,更写出了远征战士家庭的情感,流露出对征人远离亲人的同情,对战争的谴责,这首诗作成功之处就在于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人民性,摆脱了宫体诗作内容的贫乏。

      其次,诗作构思设计的艺术性。以十五夜之月为线索,从而勾引出征夫在边塞月下思妻,高楼上妻室念征夫的两个情景画面,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发了两地相思情增和怨伤。而后四句则又转回到边塞的征夫心怀:战事犹酣,解甲归田恐是遥遥无期,忧虑无限,无形中也对应思妇在高楼遥望边疆而无眠,隐含了思妇伤心地牵挂,企盼早日相聚。这样一种构思巧妙地突出:对战争的怨恨;对夫妻别离思念之同情;对圆月美景却带来了更多离愁的怨伤。

      再次,语言应用简洁圆润,善用词语增强意蕴。八句四十字,简明清晰,用“高楼”更见望眼欲穿,“云阵”和“战气”更见战事形势紧张,气氛逼人,“映”更见城楼军旗飘荡,杀气迷弥。“复”更突出归期遥遥。这也显露诗人纯熟的诗歌语言和*时的功底。

      全诗通过将士征战四方的历程,影射出思念之情,期盼战争尽快结束,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向往和*的心情。

      作者简介: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郡郯城(今山东郯城)人,南朝诗人。“八岁能属文,十二通《老》、《庄》。及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高僧释宝志摸他的头说:“天上石麒麟也。”南梁时为通直散骑常侍,陈朝时官至尚书。他的文章绮艳,与庾信齐名。时称“徐庾体”。

      创作背景

      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徐陵奉命出使东魏,后因侯景之乱,被迫留在邺城达7年之久,不得南归,因此其诗风有所变化,写出了一些富有真情实感,为人所称道的诗篇。《关山月》就是这一时期写下的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

      名家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兆琦《文史英华·诗卷》:“《关山月》的韵味和格调,已很接*初唐的边塞诗,是唐代边塞诗的先导。”

    [阅读全文]...

2021-12-12 17:36:42
  • 李白《关山月》诗句赏析

  • 李白
  •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赏析

      这首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阅读全文]...

2022-02-23 18:29:16
  • 关山月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1.曾忧泉水出山浊,砥砺终生幸自持。

    2.行脚有心师造化,手头无处不江山。

    3.尺图每自胸中出,万里都经脚底行。

    4.法度随时变,江山教我图。

    5.夙结敦煌缘,新图两地牵。寿芝天妒美,隔岸哭张爰。

    6.动是画因,不动就没有画。不搞展览便不能动。

    7.艺术家应该有积极的态度,正确的立场,革命的世界观、艺术观,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如果摒这些而不问,一味“自我化”、“自由化”,画花鸟还寄意于八哥反目,画山水还立

    8.意在满纸剩残……这样的作品,又怎能“为人民服务”呢?

    9.我们既不提倡什么“写中心画中心”,也要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10.我们的文艺,要表现出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要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要注意社会效果,要给人民以美的享受,要鼓舞人们奋发向上。

    11.自差义理入神貌,颇遣歌呼出写图。

    12.风尘未了缘何事,绝顶高峰向晚攀。

    13.竹不妨胸有竹,画梅何忌倒霉灾?为牢划地茧丝缚,展纸铺云天马来。丽日曈曈千户暖,和风**百花开。严冬已尽春光好,意造乾坤放老怀。

    14.人类的社会生活,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15.执着半生人笑我,商量终日水亲山。

    16.会情遇境狂图写,流水行云浪踏歌。

    17.真山好水心头动,乐地欢天苦里寻。

    18.着笔不宜一味熟,称心还常三分生。

    19.自然是客观的,画家本人是主观的。艺术作品是主客观的统一。写生的过程是物我交流的过程,这样不同的人和自然交流的结果就不同,画出来的画也不一样,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侧重点不同、表现手法也不同,这样就有了艺术的百花齐放。只有通过直接面对自然的写生,才能打破积年的陈规,使中国画家在自然中寻求物象的变化和理法,扩大中国画的表现领域。

    20.鼓动虚无主义,实践世界主义的言行对国画艺术和国际画坛都是毫无补益的,因为我向持恒见:对于艺术来说,越有民族特点就越有世界意义。

    21.说法宜开*手脚,寻新不负古道心肠。

    22.得意云山行处有,称心烟雨写时来。

    23.自然中有成法,手肘下无定型。

    24.生活是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是粗糙的但最基本的东西,它以最生动、最丰富的自然形态存在着,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这是艺术不能脱离生活的道理。而艺术作品却应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这是生活不等于艺术的所在。

    25.艺术不能脱离生活,但生活不等于艺术。

    26.那些情趣低下,追名逐利的人,即使风云一时,也只能昙花一现。只有艺术不脱离政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有伟大的抱负的艺术家,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作品。

    27.报酬之于画家,最好仅限于以画养画,如果超出了这个界限,就要成为金钱的奴隶。

    28.自擅一家何足道,游离群众哪能行。

    29.守旧遏天地造化,寻新起古今波澜。更新哪问无常法,化古方期不定型。

    30.人间何处有此境,笔底随心化大千。

    31.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有文艺作品,比如一幅画,就是一块灵魂的镜子,既反映人类世界,也反映画家灵魂。

    [阅读全文]...

2022-05-19 14:34:20
  • 李白 《关山月》

  • 李白
  •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解

      1、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2、胡:这里指吐蕃。

      3、高楼:指住在高楼中的戍客之妻。

      译文

      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长风掀起尘沙*卷几万里,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

      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

      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

      赏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阅读全文]...

2022-05-30 03:26:39
古诗关山月朗诵加动作的视频 - 句子
古诗关山月朗诵加动作的视频 - 语录
古诗关山月朗诵加动作的视频 - 说说
古诗关山月朗诵加动作的视频 - 名言
古诗关山月朗诵加动作的视频 - 诗词
古诗关山月朗诵加动作的视频 - 祝福
古诗关山月朗诵加动作的视频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