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

关于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高三语文专题公开课教案5篇

  • 教案,公开课,语文
  •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懂得荀子有关学*的意义、作用和学*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的重要性以及学*必须“积存”、“坚持不懈”和“用心致志”的道理。

      二、掌握积存12个文言常用实词: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3个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6个古字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

      三、学*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和论证方法机动的写作特点。

      教学假想

      一、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述的比喻,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同时,落实重、难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懂得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二、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虚实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懂得其意义和用法,接着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考虑和练*”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三、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教时安排:

      用两课时教完。课前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第一课时,重点弄通文字,初步懂得内容。第二课时,理清层次,加深对内容的懂得,并研究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者,解题;

      2、正音正字;

      3、懂得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4、翻译课文。

      教学步骤

      1、导人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人,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的道理。

      2、简介作者:(见教参)

      3、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差不多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标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结束地坚持学*,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崇高的品德。

      4、范读课文,学生正音正字。

      5、指导学生处理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给6个通假字、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点加注,懂得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并懂得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学生对照注解,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6、教读:

      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

      君子曰:学不能够已。(已,结束,学*不能够结束,不能够放松,不能够半途而废。)

      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揭示了题旨。

      第2段,解释学*的重要意义。分三层连用比喻,证明学*的重要意义。

      (1)青,取之于(从)蓝,而(却)青于(比)蓝;冰,水为(凝成)之,而(却)寒(冷)于(比)水。(也解释学*能够使人提高自个儿、转变自个儿。)

      (2)木直中(合乎)绳(墨线),輮(烤弯)以(把……)为(作成)轮,其曲(曲度)中(合乎)规。虽有(又)槁暴(晒干),不复(再能)挺(直)者(的缘由),輮(火烤)使之(它)然(这样)也。(解释学*能够转变人的*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

      (3)故(所以)木受绳(经墨线量过)则直,金就砺(放磨石,上磨过)则利,君子博学而日(每日)参省(检查省察)乎(于)己,则知(智)明而行(行为)无过矣。(解释学*能够使人增长智慧,提高品德修养。)

      正因为学*有这样的重要意义,所以“学不能够已”。

      第3段:解释学*的重要作用。这一段运用比喻,从3个侧面证明只要擅长学*,擅长假物,就能使人成为有才德的君子,接着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吾尝(曾经)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吾尝肢(踮起脚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看得广)也。(学、思对照,强调了学*的作用;跛望与登高对照,登高的收获大。两例证明运用学*、运用外物的作用。)

      (2)登高而招(招手),臂非加长也,而见者(看的人)远(远也看得见);顺风而呼(呼喊),声非加疾(快)也,而闻者(听的人)彰(听得更清楚)。(两例证明运用自然条件的作用。)

      (3)假(借助)舆马者(的人),非利足(快脚)也,而致(达到)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善游)也,而绝(横渡)江河。(两例证明运用工具的作用。)

      (4)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运用)于(对)物(外物)也。

      连用比喻,得出结论:那些有才德的君子,生来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啥两样(生非异也),只是由于他擅长运用学得的知识和本事,擅长运用处界条件补充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自个儿,所以才成为君子的。

      正因为学*有这样重要的作用,所以“学不能够已”,不可放松。

      第4段,解释学*应持的方法和态度。这一段也分三层,论述学*必须不断积存、坚持不懈、用心致志。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此);积水成渊(深潭),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形成良好的品德),而神明自得(自然获得),圣心(圣人思想)备(也就具备)焉。(积土积水两喻,从正面强调学*要靠积存,并引出结论:圣人是靠“积善成德’’培养了“圣心”。)

      故(所以)不积跬(半步)步,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步、小流两喻,又从反面强调了积存。正反对照,解释学*必须不断积存。)

      (2)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十驾(拉车走十天),功在不舍。锲(刻)而舍(放弃)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从反正两面论证学*取决于后天努力,要靠坚持不懈。)

      (3)蚓(蚯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泥)土,下饮黄泉(地下泉水),用心一(专一)也。蟹六跪(腿)而二螯(蟹钳),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居住存身)者,用心躁(浮躁不专)也。(蚓蟹对照,从正反两面论证学*要用心致志。)

      全段由强调“积”,到论证“不舍”,最后来归结到“用心一”。层层递进,表明学*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进一步证明“学不能够已”,不可松散,不可半途而废。

      7、巩固:学生自读课文,自行口译,要能字句落实。学生提问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解答。

      8、安排作业:背诵全文;完成书后练*。

    [阅读全文]...

2021-12-19 05:51:23
  •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5篇

  • 教案,公开课,语文
  •   教学目标

      1.锻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分析的能力;

      2.了解*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了解*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4.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1、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

      难点:

      1、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

      教学方式朗读法、探究法、分析与归纳等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意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轻松的回顾,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诗歌是__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__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带着的__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

      二、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

      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问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

      引1:

      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引2:

      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讨论: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并注意由“木叶”到“落木”的发展及其关键之处。(为帮助学生体会,播放杜甫《登高》的朗诵。)

      明确:萧瑟、凄凉。关键之处在于“木”字。

      显示:木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讨论后明确:“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则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

      小结:这就是“木”字在古诗中的艺术特征。

      提问:为什么在*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呢?

      明确: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思考:“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

      体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木叶”、“落叶”、“黄叶”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

      明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密,而“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

      结论:“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请同学们再结合“洞庭波兮木叶下”的画面体会一下。

      三、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思考: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提问: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

    [阅读全文]...

2022-02-23 17:32:45
  • 数学公开课教案10篇

  • 教案,公开课,数学
  •   【 新知识点】

      众数

      统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综合应用

      【 教学要求】

      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 教学建议】

      1 .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和衔接。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沛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和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同学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同学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2 .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防止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教学中应防止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同学学*统计知识,应当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只要让同学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

      3 .注重对同学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让同学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应发明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同学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所穿鞋子的号码、喜爱的电视节目等。老师要鼓励同学积极投人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考虑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尝试有规律排列材料。

      2.能手眼协调地进行操作活动;学*按规律说说自己的排列方法。

      3.有兴趣地参加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布娃娃一个;吸管,长纸条,蜡光纸若干;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娃娃,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以娃娃口吻说:“小朋友你们好!我要开一个商店,需要你们帮我加工一批项链和腰带,你们愿意帮我吗?”

      (2)出示范例腰带“我需要这种样式的腰带,谁会做?”“这是怎么做的?”

      引导幼儿说出排列规律。

      2、介绍材料,幼儿操作。

      (1)老师:“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这边一排是做项链,那边是做腰带的材料;胶棒用完,盖子要盖上。做好后送给娃娃,要说:“娃娃,我给你送项链了……”

      (2)幼儿上位操作,老师指导。

      3、结束。

      “小朋友,谢谢你们,为我们加工了这么多漂亮的项链和腰带,下次,我再请你们帮我加工好吗?”

      活动反思: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感知规律,让幼儿增强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难点是再现或再造规律,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

      活动目标:

      复*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识。

      活动准备:

      魔术师的衣服、帽子各一件,三种图形卡片各一张,头饰各一个,不同表情的三种图形卡通挂饰每人一个,三种图形的彩色卡片若干(粘在"图形妈妈"身上),三种图形的标志牌各一个,户外布置好"小商场",三种不同形状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打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边说边转一圈,从袖子里拿出三角形)。

      提问:

      (1)我变出了什么?

      (2)三角形有几条边?(伸出手点数)(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形状的?

      2、用同样方法,从左兜里变出正方形,提问相似问题。

      3、用同样方法,从右兜里变出圆形,提问相似问题。

      (二)进行游戏:

      图形娃娃找家

      1、以魔术师的身份变出图形娃娃,送给孩子们。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把你们变成图形娃娃,看我变变变(从隐蔽的地方拿出卡通图形娃娃挂饰,让幼儿辨认形状),你喜欢哪一个,就自取一个挂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么形状的娃娃?

      2、变出"图形妈妈"

      (1)师:图形娃娃也有自己的妈妈,你们愿意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做游戏吗?妈妈在哪呢?看我变变变(从屏风后面拉出头戴三角形头饰,身上粘有三角形标志的"妈妈")图形妈妈:我是三角形娃娃的妈妈,我的孩子们,你们在哪呢?(三角形宝宝跑到妈妈这,大声地说:我在这里)

    [阅读全文]...

2022-04-05 14:55:08
  •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排序》

  • 教案,公开课,数学
  •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排序》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排序》,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

      1、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会接着往下排,并说出理由。

      2、发现生活中序列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经学过其它排序规律(如:ABAB、ABBABB)

      2、物质准备:PPT课件、彩色纸条、吸管、木珠、线等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运动场的布置,感受规律美,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引导语:果园里举行水果娃娃运动会了,我们去看看运动场的布置吧!

      1、观察红绿旗、大小气球的排列顺序,幼儿找出规律。

      2、师小结:这种按物体的不同的特征有规律的排列,真美!

      二、初步学*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引导语:运动会快开始了,水果娃娃准备入场了,你们瞧!

      (一)探索递增规律排列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 ABB ABBB

      2、请幼儿根据图一的顺序,接着往下排。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增加的叫递增。

      (二)探索递减规律排列

      1、出示图二,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BBBB ABBBB ABBB

      2、请幼儿根据图二的顺序,用新材料让幼儿按递减规律排列。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减少的叫递减。

      四、分组操作活动,继续学*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引导语:马上要给运动员颁奖了,可是粗心的果园老板还没准备好呢?小朋友一起来制作奖品吧!

      介绍分组材料以及操作要求。

      1组:用两种颜色的纸条做彩链。

      2组:用两种长短不同的吸管制作手链。

      3组:两种形状的木珠制作项链。

      操作要求:请小朋友选择一种材料,可以按照这种逐一逐一增加的递增方法,或者逐一逐一减少的递减方法,也可以同时有递增又有递减的方法,制作美丽的奖品,好吗?

      (二)幼儿自选一组材料,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按照递增递减规律来排列的。

      结束语:让我们把作品拿到区域里,在分区时,再和同伴一起来分享欣赏,好吗?

      五、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将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练*按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家园共育: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家里或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找出规律进行排序。

      2.在操作中能探索多种方法交替重复地排序。

      3.增强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彩色粒珠,印有不同图案的纸条若干。

      2.学具准备:几种印章,彩笔,长条白纸,彩色粒珠和彩色珠及绳子若干,彩色纸条,胶水若干。

      活动过程:

      1.常规活动:问候走线。

      线上:五只猴子荡秋千。

      2.集体活动。

      (1)教师给每组幼儿几个不同图案的印章和长纸条,请幼儿按重复交替的规律印画自己喜欢的图案。

      (2)观察自己的彩条图案,说说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说出是重复的交替着排列的。

      (3)教师小结,这些排序的规律有的是ABABAB......有的是ABCABCABC......有的是AAAAAA......这些排列是有规律的,是重复交替的。

    [阅读全文]...

2022-09-29 09:55:18
  • 公开课数学教案3篇

  • 数学教案,公开课
  •   一、活动目标:

      1.在理解5以内序数的基础上,根据门牌号码找到相应的房间。

      2.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小动物搬新房的快乐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重点指导:

      理解门牌号码的实际意义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1、幼儿分别对横的、纵的两方面的.序数已有了解。

      2、有少数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玩过此类游戏,有一定的经验积累。

      (2)材料准备:

      1、教师示范用不同的房子(有五间房子的*房一座,高五层、每层只有一个房间的高楼一座,高三层、每层有两间房子的高楼一座);小猴、小羊、小鸡、小猪、小兔的图片各一张。

      2、幼儿操作用楼房每人一份(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分别为每层有两个房间的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的楼房及每层有三个房间的三层、四层的楼房若干,能力不同则提供给不同的材料。这样,在横的、总的两方面都拉开了距离,满足了不同幼儿的发展,使不同幼儿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基础上经验都得到一定的提升);身上写有门牌号码的小动物若干。

      3、皱纸做的用于庆祝的彩带;录有《喜洋洋》音乐的磁带。

      四、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很多小动物们都围在小猴身边,他们在说什么呀?

      --原来小猴告诉大家:"今天我去城里玩了,发现那里的人们住的都是高高的楼房,又宽敞又亮堂,我们也来盖楼房吧!""好呀,好呀!"小动物们都欢呼起来。

      2、巩固经验

      (1)、小动物们说干就干,不多久就盖出了一座新房子(出示有五间房子的*房)

      1)、请幼儿帮某个小动物搬进第一座房子

      2)、小兔问什么要住在这里?

      (此处要巩固的经验是:从左往右数房间,依次是:第一间,第二间------以巩固幼儿在横的方面的序数经验)

      (2)、小兔觉得新房子虽然很宽敞,可并不能看到远处的风景,于是小动物们商量了一下,又盖起了第二座房子,看,第二座房子盖起来了,好高呀!(出示高五层,美层只有一个房间的高楼)

      1)、请幼儿帮某个小动物们搬进第二座房子。

      2)、小猪为什么住这里?

      --原来数高楼是从下往上数,第一层,第二层------

      3、幼儿讨论--小猪觉得这栋楼房的虽然很高,可是每一层就一家,找好朋友一起玩还要上上下下,真不方便。于是小动物们又商量着要盖第三座房子

      (1)、你们猜小动物们盖的第三座房子会是怎样的?

      (引导幼儿说出每层有两个或三个房间)

      (2)、哇!果然和你们说的一样,小动物们这次盖的楼房每层都有两个房间。(出示高三层,每层有两个房间的楼房)小猴子看到这样的楼房真想立刻住进去,谁来帮小猴搬新房?(请能力一般和能力较强的幼儿分别上来帮忙)

      (3)、小猴若住错了,这样讨论:小猴住得对不对,为什么?

      (4)、小猴若住对了,这样讨论:你为什么请小猴住这里?(请帮忙的幼儿自己来回答)--此处幼儿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幼儿会认为小猴住对了,有的幼儿则认为小猴住错了,老师要请两种意见的幼儿分别说出理由。

      --教师小结:原来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三个数字表示第几间。

      (5)、说出一个门牌号码请幼儿来找出房间:

      例:教师说出302,请能力一般的幼儿来找出相应的房间。

      他找得对不对,为什么?

      --教师在此处可重新小结: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二个数字表示第几个房间。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尝试操作(看到小猴子住进了新楼房,大家可羡慕了,都想快快住进新楼房,看看远处美丽的风景)--请按小动物身上的门牌号码帮他们住进新楼房

      提醒幼儿操作步骤:

      1)、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二个数字表示第几个房间。

      2)、先找到楼层,再来找房间。

      3)、按小动物身上的门牌号码来找房间,每个房间都只住一只小动物。

      5、教师讲评

      (1)、住对的

      1)、你的小兔身上的门牌号码是多少?

      2)、应该住那个房间?

      3)、你怎样找到这个房间?

      (2)、住错的

      1)、小猪住得对不对?为什么?

      2)、201在哪里?

    [阅读全文]...

2022-05-31 14:51:02
  • 中班教案公开课数学10篇

  • 数学,公开课,教案
  •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比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有良好的操作*惯,能积极地与材料互动。

      3、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学具:塑料空瓶若干,黄豆、蚕豆若干,1~8各个数量的实物条人手一份,1~7的数字人手一份。

      教具:1~6的数字卡,1~6的圆点卡,1~6的动物图卡,大瓶子、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老师手拿点子、数字、动物卡片,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

      幼:嘿嘿,你的火车x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

      幼:嘿嘿,来了x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

      二、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6"的意义

      师:呜呜,火车开到了数字城。(出示背景图,拿出数字6)看,数字6来迎接我们了,6可以表示什么?(幼儿先讲述,老师再出示贴有6只小白兔的大瓶子)6也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6只小白兔。6只小白兔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一幼儿上来选出6个圆点的卡片贴在数字6的右边。

      三、亲自实践,感知比6少的数量

      1、自山探索做动物瓶。

      (1)要求幼儿找出比6少的动物条贴在瓶身上。

      (2)幼儿集中交流,将幼儿探索的结果用圆点表示出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贴在6个点卡的下面)

      (3)师生总结:比6个圆点少的有5个、4个、3个、2个、1个。

      2、再次操作,进一步感知比6少的数量。

      (1)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力求完成5个动物瓶。

      (2)通过视频仪检查一幼儿做的5个动物瓶,让该幼儿自己介绍每个瓶上贴了几只小动物,请小朋友检查是否正确,为什么?(因为每一个瓶上的动物数量都比6少)这些动物瓶上的数量可以用哪几个数字来表示?请5个小朋友一起到数字城找一找,并贴在和它们一样多的点卡左边。然后师生小结:比6少的有5、4、3、2、1。

      四、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

      师:小朋友做的动物瓶真漂亮,豆宝宝看见了,心里可喜欢呢,它们想住在动物瓶里,你们愿意吗?那我们一起来帮助豆宝宝搬家吧,但是要看仔细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住几个豆宝宝,不能多住也不能少住。(出示一个动物瓶,请小朋友观察动物数量,然后说说应该住几个豆宝宝,老师操作放入相应数量的豆宝宝)豆宝宝住在里面好开心,天冷了,赶快给它关好门,再贴上一个门牌号,应该贴数字几呢?为什么?请一幼儿选一数字,贴在瓶盖上。

      幼儿操作:根据瓶身上的动物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豆豆,并在瓶盖上贴上相应数字,然后通过视频仪集体检查个别幼儿的操作结果。

      五、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

      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戴在头上,记住自己是数字几。由数字6开始按比自己小1的顺序找朋友,找到的新朋友排在前面,继续找新朋友,按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长长的小车厢。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厢快快来。""火车快飞"的音乐响起,师幼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将动物瓶投放在数学区,让孩子自由探索,玩出新的花样。如根据瓶身上的动物数量放入少1的豆豆,贴上多1的门牌号等。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

      2、学*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幼儿操作材料、笔。

      活动过程:

      (一)小猴摘水果

      1、小猴果园里种了很多果树。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摘了三盆水果。你们看一下梨子有几个?苹果有几个?柿子有几个?

      (二)小猴分水果

      (1)他想把这些水果分给他的好朋友吃。看!小猴先来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兔吃。小朋友看看有几只小兔?

      幼:有5只小兔。

      师:小猴想给每只小兔分一只,你们数数看小猴拿来了几只梨子?一只小兔子没有梨子该怎么办呢?

      幼:再让小猴去拿一只。

      师小结:每只小兔分一只梨子,梨子少的时候我们要加上梨子,这样小兔和梨子才能一样多。

    [阅读全文]...

2022-01-21 18:19:45
  •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菁华20篇)

  • 教案,公开课,数学
  •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含义,会用序数词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学*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二、活动准备: 动物排队课件,水果、火车图片若干,果园、火车站背景图各一幅。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孩子们,今天有一些动物朋友来到了这里,看看都有谁?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动物排队课件,学*5以内的序数。

      a、请幼儿观察排队顺序,数一数共有几个小动物。

      b、出示箭头,说一说从箭头方向数过去,XX小动物排在第几或者排在第几的是哪种小动物。

      c、变换箭头方向,说说动物们的排列次序。

      2、出示果园背景图,帮助动物把水果装上火车"小动物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我们走来,原来他们在果园里摘了许多的水果,要请小朋友们帮忙运上火车呢!"要求:按任务卡的要求把水果装入车厢。

      3、出示火车站背景图,请完成任务的小火车开上轨道请幼儿欣赏水果列车,说说XX水果在第几节车厢,第几节车厢装的是什么水果。

      (三)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开火车"离开。

      活动目标

      积极参加分类活动,能按事物的种类和数量等特征进行分类,发展思维能力。(重点)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了解画面内容。出示视频照片画面,引导幼儿说一说:“画面中有什么?风车、皮球和娃娃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每种玩具的数量是多少?”为幼儿进行分类活动做准备。

      2、每人一捆图片玩一玩“分一分”的游戏,引导幼儿尝试按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将卡片分开,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引导幼儿确定分类标准,尝试按照文具、水果和玩具的概念进行分类,或从功能上进行分类,如:用的、吃的、玩的等。

      3、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可引导幼儿数一数每张卡片上实物的数量,在按照数量将每组卡片继续分,如:将水果按照数量分成7个和8个两组等。

      4、引导幼儿说一说是怎样把卡片分开,为什么这样分。对不正确分类方法的幼儿,可请幼儿演示分卡的过程,教师帮助其概括出分类的标准,与大家共同分享。

      【情况分析】

      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望。

      【活动方法】

      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

      【活动重点、难点】

      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

      4、小鸭、小狗、小蜜蜂的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教师做示范):“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背起来。”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编辑:)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长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

      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2)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5)老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阅读全文]...

2022-09-21 00:00:00
  •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集合》3篇

  • 教案,公开课,数学
  •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1.出示数字读数,按顺序读;

      2.打乱顺序读。

      (二)激趣引入

      师:刚刚我们复*了1~5五个数字,我们今天就要用它们来完成新的学*任务。你们看!

      播放多媒体课件:森林深处,住着一群可爱的蓝精灵。他们住在精致的蘑菇房里。一年一度的月亮节来了,蓝爸爸带着聪聪和健健去采摘蓝精灵果了。哇!又香又甜又大的果子!好想吃哦!

      师:是谁来了?可爱吧?老师也希望你们健健康康、活活波波的长大。不过光长大不行哦!还要学好知识!

      (三)探索新知

      课件继续播放:蓝妹妹不高兴了,吵着让蓝奶奶带她去摘蓝精灵果。可是蓝爸爸也不高兴了,很担心她们的安全,最后没办法了,只好也带上了她们。于是,一行人高高兴兴的去采果子了。

      1.数一数:本来有几个蓝精灵要去采果子呀?又来了几个啊?最后一共几个人去了?

      【在孩子回答的同时,操作多媒体:引到点子图,从中抽象出数,板书:3 2 5】

      2.师:我们这是就要用一种符号来连接,3加2等于5.【同时板书,把+和=加上】

      3.介绍加号和等号,引出加法的含义:两个数合在一起,得出一个数的运算。

      【揭示课题并板书:加法】

      (四)巩固应用

      1.继续播放课件:果子采完了,蓝精灵们走上了回家的路。蓝妹妹采了1个,健健和聪聪一共采了4个,这些小蓝精灵们一共采了多少啊?谁能列出算式呢?

      2.拿出你的课本,数一数你有几本数学书啊?老师这儿有2本数学书,我和XX一共有几本数学书啊?

      3.课本24页的做一做【同桌之间说一说算式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加法

      加号 等号

      一、目标

      通过观察粘贴活动,寻找两个集合交集、差集中元素,依据特征进行尝试摆放;发展幼儿多纬度的思维能力。

      二、准备

      《水果找家》、《图形组合物》幻灯片个1张(NO.86-87),幼儿每人相同内容练*纸2张(见练*册NO.4-5)。

      三、过程

      (一)观察

      1.出示《水果》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

      (1)左圈内的水果么特征?(有叶子)

      (2)两圈相交部分中的水果么特征?(有叶子且有梗子)

      (3)右圈内的水果么特征?(有梗子)

      (4)两个圈内分别有什么?各有几个?

      2.出示《图形组合物》幻灯片,引导幼儿思考:

      (1)两圈相交部分中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红色且个数是5个)

      (2)右圈内的东西有什么特征?(个数是5个)

      (3)两个圈内分别有什么特征?各有一个?

      (4)左圈内的东西有什么特征?(红色)

      (二)区分

      让幼儿思考:依据特征,如把右边的水果或左边的娃娃脸摆放到圈内,该分别放在哪里?

      个别幼儿口述位置和理由,如图(1)中的桃子该放在左圈但不在右圈中,因为桃子有叶无梗;图(2)中的圆脸娃娃该放在两圈相交部分,因为她是红色且组成的圆形个数是5个。

      (三)粘贴

      幼儿在练*纸上将左(右)边的各图示物一一撕下,分别粘贴在两个圈中的相对位置。

    [阅读全文]...

2021-12-12 21:04:40
  •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篇

  • 教案,公开课,数学
  •   活动目标:

      1、知道7添上1是8,并能认读数字8。

      2、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8可以代替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并能不受物品摆放形式、位置的影响进行正确点数。

      3、乐于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

      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8可以代替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

      教学难点:理解7、8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动物磁性教具各8个,数字1——8磁性教具图片

      2、教室里摆放一些数量是8的物品,如:8盒水彩笔等

      3、操作材料、钢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动物故事导语:森林里最*非常热闹,因为动物王国要开演唱会啦,情景一定非常壮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瞧!小动物们要出场了,请你们拍7下手欢迎小动物们出场。

      二、创设情景,学*8的形成

      1、出示小兔子图片,师:看,首先出场的是谁?数一数有几只小兔子?用数学几表示?瞧!又来了一只小兔子,现在是几只小兔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用数字几表示?本来有7只小兔子,又来了一只小兔子,变成8只小兔子,我们就可以说:"7添上1是8"(幼儿跟说)

      2、请幼儿为小兔子送胡萝卜了,引导幼儿观察数字7与数字8之间的关系,理解7与8之间多1少1的规律。

      师:小兔子要吃胡萝卜,我们帮小兔子送胡萝卜好不好?请幼儿一一对应送胡萝卜图片给小兔子,数一数,有几个胡萝卜?(7个)用数字几表示?小兔子多还是胡萝卜多?多几?少几?(引导幼儿说出7比8少1,8比7多1)怎样变成一样多?我们再来送一个胡萝卜(7添上1是8)

      3、运用同样的方法请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并重复上述流程送水果,让幼儿巩固刚刚对8的形成的认识。

      4、变换小兔子、小猴子的排列形式、位置,让幼儿排除干扰正确点数。小兔子要为大家表演了,它们能够边敲跳边变换队形呢(师将小兔子排列成圆形),瞧,排成什么形了呢?小兔子有几只呢?(师再变换一种排列方式让幼儿点数总数)小猴子也想象小兔子那样变换队形表演,小朋友们谁能上来帮助它们摆出新队形?一起数一数小猴子的数量有没有变化。

      5、认识数字8,知道8是可以代表任何总数是8的物体今天有几只小兔子,几只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呢(8)我们可以用数字"8"表示,小朋友看一看"8"象什么?8还可以表示什么?小朋友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8。

      三、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进一步巩固理解小动物们表演完了,它们想休息一下,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个好玩的游戏:

      1、听音说总数老师弹琴,小朋友认真听听弹了几下?

      2、听音做动作老师做动作,请小朋友做相同数量的动作:拍手、跺脚等3、看数发音请小朋友看数字卡,发出与数字卡相同数量的声音:如学小猫叫、小狗叫等四、操作学具,让知识得到进一步内化1、投放自制操作材料"春姑娘的朋友",请幼儿独立完成2、教师批改,检验幼儿学*成果3、点评操作材料:《春姑娘的好朋友》

      谁是春姑娘的好朋友?请将数量和春姑娘身上的数字一样多的物品与春姑娘连上线。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在同一高度*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教学准备: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教学过程:

      1、引导幼儿学*在同一*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教学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活动目标:

    [阅读全文]...

2022-01-26 07:26:21
  •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10篇

  • 教案,公开课,数学
  •   活动目标:

      1、知道7添上1是8,并能认读数字8。

      2、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8可以代替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并能不受物品摆放形式、位置的影响进行正确点数。

      3、乐于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

      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8可以代替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

      教学难点:理解7、8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动物磁性教具各8个,数字1——8磁性教具图片

      2、教室里摆放一些数量是8的物品,如:8盒水彩笔等

      3、操作材料、钢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动物故事导语:森林里最*非常热闹,因为动物王国要开演唱会啦,情景一定非常壮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瞧!小动物们要出场了,请你们拍7下手欢迎小动物们出场。

      二、创设情景,学*8的形成

      1、出示小兔子图片,师:看,首先出场的是谁?数一数有几只小兔子?用数学几表示?瞧!又来了一只小兔子,现在是几只小兔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用数字几表示?本来有7只小兔子,又来了一只小兔子,变成8只小兔子,我们就可以说:"7添上1是8"(幼儿跟说)

      2、请幼儿为小兔子送胡萝卜了,引导幼儿观察数字7与数字8之间的关系,理解7与8之间多1少1的规律。

      师:小兔子要吃胡萝卜,我们帮小兔子送胡萝卜好不好?请幼儿一一对应送胡萝卜图片给小兔子,数一数,有几个胡萝卜?(7个)用数字几表示?小兔子多还是胡萝卜多?多几?少几?(引导幼儿说出7比8少1,8比7多1)怎样变成一样多?我们再来送一个胡萝卜(7添上1是8)

      3、运用同样的方法请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并重复上述流程送水果,让幼儿巩固刚刚对8的形成的认识。

      4、变换小兔子、小猴子的排列形式、位置,让幼儿排除干扰正确点数。小兔子要为大家表演了,它们能够边敲跳边变换队形呢(师将小兔子排列成圆形),瞧,排成什么形了呢?小兔子有几只呢?(师再变换一种排列方式让幼儿点数总数)小猴子也想象小兔子那样变换队形表演,小朋友们谁能上来帮助它们摆出新队形?一起数一数小猴子的数量有没有变化。

      5、认识数字8,知道8是可以代表任何总数是8的物体今天有几只小兔子,几只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呢(8)我们可以用数字"8"表示,小朋友看一看"8"象什么?8还可以表示什么?小朋友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8。

      三、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进一步巩固理解小动物们表演完了,它们想休息一下,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个好玩的游戏:

      1、听音说总数老师弹琴,小朋友认真听听弹了几下?

      2、听音做动作老师做动作,请小朋友做相同数量的动作:拍手、跺脚等3、看数发音请小朋友看数字卡,发出与数字卡相同数量的声音:如学小猫叫、小狗叫等四、操作学具,让知识得到进一步内化1、投放自制操作材料"春姑娘的朋友",请幼儿独立完成2、教师批改,检验幼儿学*成果3、点评操作材料:《春姑娘的好朋友》

      谁是春姑娘的好朋友?请将数量和春姑娘身上的数字一样多的物品与春姑娘连上线。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序数词准确表述。

      2、简单了解一些昆虫的特征和*性,感受昆虫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蝴蝶、瓢虫、蚱蜢、蚂蚁教具两份;纸制4层的*面楼房一幢;课件。

      【活动过程】

      一、昆虫聚会

      师:森林里面住着许许多多的小昆虫,看看有谁呀?

      (出示蝴蝶)师:这里还有许多小蝴蝶,你们觉得怎么样?(漂亮)那你们知道蝴蝶小时候是什么呀?(毛毛虫)对,蝴蝶就是从毛毛虫慢慢演变成的。

      (出示蚂蚁)师:又爬来一只(小蚂蚁)你们在哪里见过蚂蚁呢?蚂蚁的家到处都有,无处不在。

      (出示瓢虫)师:又飞来一只(瓢虫)你们知道哪种瓢虫?(七星瓢虫)七星瓢虫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因为它专门吃小虫子),但是不一定每种瓢虫都是益虫哦,这是十二星瓢虫和二十八星瓢虫,看看它们在吃什么?(树叶)对,破坏植物,所以它们是害虫。

      (出示蚱蜢)师:还有一只小昆虫是谁呀?(小蚱蜢)它有一种什么本领?(跳高)它能在草丛中跳来跳去的。

      二、昆虫排队

      师:小昆虫们想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去玩,谁能帮它们沿着这条路排排队?

      师:你觉得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呢?你们也这样认为吗?老师来给你们一个小小的提示。

      (出示与幼儿说的相反的箭头)这个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原来,这个箭头的方向是让我们从这边往那边数。那现在谁能告诉我排在第一的是谁?你能完整地说吗?排在第二的呢?小蚱蜢排在第几?排在最后的又是谁?

      师:哪位小朋友能够看着箭头,把它们的排列情况完整地说一说?

      师:你们想不想一起来说一说?

      师:我们一定要看清楚箭头的方向,才能判断它们的位置。

      师:小箭头要跟我们捉迷藏了!(教师变换箭头的位置)

      师:根据这个箭头的方向,谁能完整地把它们的排列情况说一说?你也来说一说……

      师:我们一起来看着箭头的方向,完整地说一说。

    [阅读全文]...

2022-05-03 17:36:56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