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常考的古诗句

关于高一常考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高一常考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高一常考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高一常考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33) 语录(16) 说说(25) 名言(3) 诗词(3k+) 祝福(27) 心语(1)

  • 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 高考,文学
  • 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类】

      (1)蝉:感身世,诉悲凉;痛别离,苦远游。

      (2)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3)杜鹃: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

      (4)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5)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植物类】

      (1)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2)梅:“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

      (3)菊: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4)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5)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6)芳草:以芳草喻离恨,喻所思之人,喻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高考辅导《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自然现象类】

      (1)明月:明月蕴涵思乡之愁。

      (2)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

      (3)黄昏、夕照: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4)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时令节日类】

      (1)中秋: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2)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俗。

      (3)寒食: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

      (4)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特定地点类】

      (1)长亭: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2)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

      拓展内容:高中古诗词典型意象鉴赏技巧

      诗歌的意象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东西,诗人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诗人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友情。

      这里,笔者把古代诗歌中典型的意象例举一下:

      古诗中的月是一个最典型的意象。望月怀远是古诗中的永恒主题。用月烘托青丝是常用的手法。月这个意象表现的情感,常有下面一些。第一是思乡。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月,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第二是月的阴晴圆缺与人的悲欢离合的情感联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第三是情爱或相思。比如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第四感伤岁月的流逝。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古诗中的水这个意象,常用来喻时光飞逝。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水还可以用来喻愁情。比如还是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古诗中的菊这个意象,常用来喻高尚品格。如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菊还象征伤感。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的菊。

      古诗中的梅这个意象,常用来喻高尚情操。如陆游的《咏梅》。梅还可喻纯洁。如王安石的《梅花》。

      古诗中还经常用到鸿雁这种鸟作意象。来象征孤独、思乡、念亲;还可喻书信和消息。比如隋代薛道衡的《人日死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又如杜甫《天末怀李白》中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在古诗中的燕,也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常象征离愁、相思、感伤等。比如刘禹锡的《朱衣巷》中的燕,晏殊的《浣溪沙》中的燕。燕还可表现美好的意象。如《诗经.谷风》中的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就象征爱情的美好。

      当然,古诗中的典型意象远远不止这些,这里只是例举一些,权作抛砖引玉。

    [阅读全文]...

2021-12-20 14:07:06
  • 高考古诗词默写填空常考诗句

  • 高考,写作
  • 高考古诗词默写填空常考诗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考古诗词默写填空常考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001、《论语》中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两句用在党员身上,就是要向先进典型学*,加强自身修养,而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引以为戒。

      002、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

      00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

      004、《岳阳楼记》中能体现岳阳楼长联上“范希文两字关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005、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之短暂,个体之渺小。

      006、庄子在《逍遥游》结尾中列举出三类人的“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句子是(任答一类人即可):“__________”。

      007、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思。

      008、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

      009、《爱莲说》中作者以菊花与莲花作对比,指出莲花是花中君子,描写菊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

      010、为人处世很难做到两全其美。《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在处理“生”和“义”两者的关系时,我们应当做到“__________”。

      0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痛惜后人不知汲取教训,必将让再后来的人为之扼腕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

      012、《离骚》节选的开篇两句“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文情绪的抒发奠定了基调。它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一样,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01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

      014、《诗经·氓》当中,女主人公追述婚后生活,认为错不在己,于是用“__________”两句谴责男子没有准则,反复无常,感情不专。

      015、《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

      016、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琵琶女运用丰富多变的技法,演奏当时名曲的情形。

      017、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两句,用一个美丽而遭不幸的女子比喻自己因遭嫉妒而被谗毁,以致被君王弃用。

      018、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居室主人摆脱官场俗务后的轻松自在,两耳清静,又没有繁琐的政务劳累自己的身体。

      019、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两句,描写自己任凭小船飘荡而越过广阔江面的情景。

      020、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

      0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022、《次北固山下》中,王湾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时间飞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

      02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劝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广征谏言,臣民们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就可以受到下赏。

      024、《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两句写出游鱼自由自在轻灵游动的姿态。

      02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一句来含蓄表达聆听琵琶女歌唱后的悲伤之前,它在后世成了表达悲伤凄切的代名词。

      026、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027、白居易《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她调弦校音,信手弹来。

      028、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现老人孩子都悠闲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

      029、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想到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能够“__________”

      030、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031、《逍遥游》中“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03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__________”

      03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现“自己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无学之辈”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

      034、庄子《逍遥游》通过舟对水的依赖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的句子是“__________”。

      03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诗句“__________ ”。

      03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

      037、《琵琶行》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借动物的鸣叫声表现环境氛围的荒凉凄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

      038、《赤壁赋》中,写苏子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039、《行路难》中,以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内心依旧苦闷抑郁的句子是“__________”。

      040、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两句,侧面描写和衬托了琵琶曲无穷的艺术魅力。

      041、范仲淹在《渔家傲》中“__________”两句,既有故土之思,又有功业未建的焦虑。

      042、在《诗经·氓》中女子倾诉自己从早到晚、终日操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043、在杜甫《春望》中,写用手挠发、头发稀疏,甚至连发簪都挽不起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

      04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绘历史英雄人物征战沙场、所向披靡的名句是:“__________”

      04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用“__________”来表现塞外胡天八月大雪纷飞,一夜之间好像树上开满了洁白的梨花的景象。

      046、李白在《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两句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047、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048、李商隐的《锦瑟》一诗由思忆青春年华起笔,写得如梦如幻,最后以“__________”表示追梦已醒,只是当时不甚分明。

      049、歌德说:“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杜牧在《赤壁》中说周瑜的获胜是机遇所致,其中表达这种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

    [阅读全文]...

2022-05-07 08:42:13
  • 2017小升初常考古诗句

  •   1 春景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

      2 夏景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梅五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

      3 秋景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暮江吟》

      4 冬景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江雪》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

      5 爱国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过零丁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陆游《示儿》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春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

      6 山水田园诗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独坐敬亭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苏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

      山水:日照香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田园:昼出耘田夜积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范成大)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过故人庄》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鸟鸣涧》

      小学精华资讯免费订阅七、送别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刘禹锡)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

      7 友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之任蜀州》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9 动物诗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根本林间自在啼。——宋欧阳修《画眉鸟》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10 描写鸟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1托物言志诗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12 边塞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阅读全文]...

2022-02-28 01:27:02
  • 高考语文必考古诗文整理

  • 古诗文,文学
  • 高考语文必考古诗文整理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必考古诗文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文填空(一):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诗经·氓》)

      (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6)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7)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论语·为政》)

      (8)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9)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参考答案:

      (1)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2)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3)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4)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5)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6)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7)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8)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9)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10)别有幽愁暗恨生 以手抚膺坐长叹

      古诗文填空(二):

      (1)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孔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的是,在学生思维有阻碍的时候加以开导,在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加以启发。

      (2)杜甫《登高》一诗中既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又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其蔑视权贵思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主张通过宣传教化来实行王道的几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同是写秦朝*的,有《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__”,还有《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4)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5)焚百家之言 多于南亩之农夫

      古诗文填空(三):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3)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4)________________,上出重霄;________________,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5)_____________,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6)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7)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8)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9)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0)天之苍苍,________?其远而所至极邪?________,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参考答案:

      (1)早生华发 一尊还酹江月

      (2)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阅读全文]...

2022-01-19 22:50:00
  • 高考古诗鉴赏大全及答案(高考古诗鉴赏汇总)

  • 高考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人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奉为_________。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______诗。 (诗圣 律诗)

    (2)从诗中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戍鼓断人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任意写出其中两句即可)

    (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004广东卷)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考题原貌】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题解】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夔州,有人认为作于江陵,当以后者为是。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秋天,流寓湖北江陵、*等地,诗即作于此间。诗题作《江汉》,*乎无题,大概漂泊流徙中,已无心拟题。杜甫这时已五十六岁,长期飘零,历尽艰辛,北归无望,生计日困,至老仍如浮云行止无定,心中自然颇多感慨。尽管如此,诗人忠魂仍存,壮心犹在,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悲观消沉,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这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

    【句解】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江汉”,长江、汉水之间。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思归客”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酸。“乾坤”,即天地。“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如果说前一句还只是强调诗人飘泊在外的思乡之心,后一句则将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孤独感吐露无遗。诗人原来的抱负是要经天纬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越是痛感自己的渺小无力。其中的痛楚和无奈该有多深!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颔联为工对。“天共远”,承江汉客;“月同孤”,承一腐儒。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慨叹自己飘泊无依。不过,在明月的皎洁和孤清中,我们又体会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他的心,仍然是光明的。“永夜”,长夜。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颈联为借对,“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写实。“秋风”句是写实。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疏”,复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还能有所作为。《韩非子•说林上》里讲,春秋时管仲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领路,于是找到了归途。“老马”是诗人自比。

    【评解】诗人身滞江汉,心有感而作此诗。他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怀。前两联写所处之穷,后两联写才犹可用。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评论这首诗说:“味之久矣,愈老而愈见其工。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同孤’、‘犹壮’、‘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矣。”确实,诗的中间两联,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故历来为所称道,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篇》就说,这两联“含阔大于沉深,高(适)、岑(参)瞠乎其后”。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案】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2008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7.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本诗可看为山水田园诗,注意从诗歌的意象入手,从景与情的关系来把握作者的情感。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

    (09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

    【解析】第⑴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第⑵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

    【2009•天津卷】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阅读全文]...

2022-04-06 01:40:06
  •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

  • 语文,高考
  •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形象,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可从以下几点去考虑:

      1、是现实中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一般的咏物诗常借助这种形象,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而这些形象就成了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如:

      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作者以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高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羡名利的思想品质。菊花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2、是现实某种心情、情感的折射。

      现实中许多情感都要借助诗歌去抒发,并通过诗中塑造的形象让人去感受。如: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这首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妇之作。前两句,写在寒夜,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激起士卒的乡愁,迁客(诗人)不禁悲伤轮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后两句,写大雁北飞,这里突出了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表明迁客(诗人)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诗歌通过刻画笛、迁客、雁这些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哀怨、思念和遗憾之情。

      又如: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中为我们塑造了画眉鸟的形象:啼声婉转,在山花树丛中自由飞翔,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之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是现实中某种理想、志向、追求的寄托。

      自古志士仁人就不乏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不懈的追求。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一些人往往是把这些情感寄托在诗歌当中,而诗歌中的形象通常是这些情感的寄托。如:

      【仙吕】*花

      【元】吕止庵

      功名揽镜看,悲歌把剑弹。心事鱼缘木,前程羝触藩。世艰难,艰声长叹,满天星斗寒。

      这首元曲,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深夜不寐、忧虑国事的志士形象。他揽镜自照,鬓发已斑。青春年华,却消磨于官场,此刻自哀华年已逝,功业无成。仕途艰险坎坷,愿望无法实现。进不能实现救世济民的志向,退又不能忘情国事,进退两难。他一生的理想追求,功业志向在艰难的世道面前化为乌有,只落得一声长叹。而满天的寒意,正是他的悲哀。

      4、是现实中某个阶级、阶层的代表。

      白居易的《卖炭翁》里的卖炭翁,他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然而结果呢?他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诗人以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卖炭翁这一形象,可以说代表了受剥削、受压迫的广大人民。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阅读全文]...

2022-07-29 06:01:01
  •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

  • 高一,语文
  •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走*,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象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阅读全文]...

2022-03-27 07:52:39
  •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

  • 语文,高一,文学
  •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野阔,月涌大工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妇妃尚有村。

    [阅读全文]...

2022-03-25 12:21:58
  • 中考古诗鉴赏精选

  • 中考
  •   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yuān :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 欲:想要。

      ⑸ 捕:捉。

      ⑹ 鸣:叫。

      【参考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作者简介】

      袁枚(1719~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赏析】

      野外林*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吧。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

      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

      古作者背景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长期隐居钱塘西湖,《游园不值》广为传诵。

      【注释】

      不值:没有遇到主人。

      屐:一种木头鞋,底下有齿,可以防滑。

      小扣:轻敲。

      柴扉: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

      词今译

      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古诗词名句赏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阅读全文]...

2022-01-30 04:00:54
  • 高考古代诗文

  • 高考,古代
  • 高考古代诗文

      重点难点梳理

      1.考点诠释

      20xx年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就是指在浅易的古代诗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文章中比较重要。在文中的含义是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考试中涉及较多的就是这几类词,偶尔也会考到副词、代词。文言实词考查范围主要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等。

      2.考查重点、难点

      试题所选的古诗文材料一般都来自课外,但是所考查的实词却离不开课本,往往是*时学*中经常接触的、比较重要的实词,且往往是常见实词的不常见义项。从2007、2008两年高考所考的实词来看,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词,也是教材中经常出现的词,体现了高考的试题在课外,知识点在课内的特点。题型以客观选择题为主,间有主观题。难点主要有:难以辨别的一词多义,容易混淆的古今异义词,不易看出意义临时变化的词类活用。由于文言实词的多义性,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由课内向课外的知识迁移能力。

      金题透视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

      A.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

      【解析】该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从所选的几个词来看,均为常见。A项檄作为名词,当文告、文书解,古文中比比皆是,檄文更是我们所熟悉的词,而其作为动词解释的时候却不太常见。该题正是从这个角度设题,檄在这里做动词,意思为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其实,如果读过《儒林外史》,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一句中的檄就是用檄文征召、声讨意思。还有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中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有所更革,顾终不成也是这个意思。其余几句,喻当开导讲,同谕,有晓谕一词佐证;稽当查考讲,有稽查一词佐证;杜当制止讲,有杜绝一词佐证,再根据上下文词义推断可知,这几项的解释均正确。

      【答案】A

      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8年高考山东卷)

      A.隐蓄甘脆饵诚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恶:不

      D.汗交颐不少休颐:脸颊

      【解析】联系A中的饵在句中是名词作动词,饵作名词饵料常用,但在此句中,作名词解释不通,结合语境推断,可知这个解释是准确的。B中值是逢着、遇到,如:值河间岁试。(诸葛亮《出师表》)我们现在还常说正值时候。结合语境可知这个解释也是准确的。C中的恶读wù,是疑问词,一般作哪里、怎么用。从原句看,诚是反问,加强语气,对讷体弱却多樵的惊讶,恶作不解释显然是望文生义。D中的颐有两个意思,脸颊和保养,如颐指气使、颐养天年,根据语境很容易判断只能做名词脸颊解释。

      【答案】C

      难点攻略

      文言文实词是每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从*几年所考实词看,绝大多数出自课本,所以,熟练掌握120个常用的文言实词是非常必要的,而这些实词中,又需要重点关注那些多义实词古今差别大的义项。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利用汉语词语的构成特点,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限制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词义的推断。常见的推断方法有:

      1.语法推断法。即考查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I部使者檄刚抚定中檄所在位置应该是动词,因此可以推断解释为文告是错误的。再如2008年高考安徽卷吾用休,社稷计耳中的计应该作动词谓语使用,意思是为考虑,而后面的解释为计策,可以推知是错误的。

      2.句式推断法。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的词性词义。如2008年高考江西卷中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一句,为不是没有,而是没有的句式,下句的令名是美好的名声,根据名利双收的意思,可以推知上句中的贿为利之意,这也是贿一词的本义,而选项中解释为贿赂显然是错误的。再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中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一句,穷、乏意思相*,可以推知周、振意思也相*,均为救济之意,显然,选项中解释为振作是错误的。

      3.语境推断法。一个词一般有多个义项,然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的义项只有一个,因此,我们要善于将实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如2008年高考福建卷中子何绝我之暴也一句,如脱离语境,暴译为暴躁也可讲通,如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中的暴就是这个意思。但我们结合上文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这一语境知道,越石父因为晏子没有以礼待己,怒而请绝,晏子感到非常突然,才有此问的。再联系我们熟知的暴病、暴富等常见词义可知,此处暴为突然之意,整句话的意思是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

      4.联想推断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想想在哪篇课文中出现过,可联系课文对应文句相应迁移。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中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一句,熟悉课文《六国论》的同学马上就会想到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中的完字,意为保全,选项解释为灭亡显然是错误的。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词,可以联想双音词来推断,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I中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中的稽可以联想稽查一词,为查考之意;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中的杜可以联想杜绝一词,为制止之意。另外,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如2008年高考安徽卷休复执论中的执可以联想成语各执一词,为坚持之意,2008年高考山东卷汗交颐不少休中的颐可以联想成语大快朵颐,为脸颊之意。

      总之,要做好文言阅读里的实词题,积累是基础,在有一定量积累的前提下,再懂得运用一些方法,才可以有备无患。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瞻前顾后,从语境出发,兼顾几种方法,相信你的文言文阅读会取得好成绩。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辟:同避,躲避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同影

      C.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伐:讨伐,征伐

      D.真黄山绝胜处胜:优美的`

      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宠辱:偏义复词,屈辱

      B.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报告

      C.齐师败绩,公将驰之驰:追逐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

      3.写出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2)亦不敢服垢弊以干名()

      (3)求,无乃尔是过与()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得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写出下列句中得的意思。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3)未得与项羽相见()

      (4)吾得兄事之()

      (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阅读全文]...

2022-07-27 16:17:59
高一常考的古诗句 - 句子
高一常考的古诗句 - 语录
高一常考的古诗句 - 说说
高一常考的古诗句 - 名言
高一常考的古诗句 - 诗词
高一常考的古诗句 - 祝福
高一常考的古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