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芙蕖的诗句

关于关于芙蕖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芙蕖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芙蕖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芙蕖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 语录(1k+) 说说(2k+) 名言(110) 诗词(44) 祝福(1k+) 心语(39)

  • 《芙蕖》文言文翻译

  • 《芙蕖》文言文翻译

      在学*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为了让更多人学*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芙蕖》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

      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

      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

      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

      6.逸致:情趣

      7.迨:及,等到

      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9.异馥(fù):异香

      10.袅娜:轻盈柔美

      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

      译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注释

      ①《芙蕖》,作者李渔,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著有《闲情偶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总结性的书。“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亦本此。②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他写过《爱莲说》。③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④病其漏:以池水渗漏为苦。

      作者简介

      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著名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 “ 人间大隐 ” 之道。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 、 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 1680 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于世。

    [阅读全文]...

2022-03-20 08:49:14
  • 芙蕖文言文的翻译

  • 芙蕖文言文的翻译

      在年少学*的日子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为了让更多人学*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芙蕖文言文的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译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注释

      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

      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

      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

      6.逸致:情趣

      7.迨:及,等到

      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9.异馥(fù):异香

      10.袅娜:轻盈柔美

      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

      扩展阅读

      作者简介

      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著名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 “ 人间大隐 ” 之道。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 、 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 1680 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于世。

      简析

      本文具体地说明芙蕖属于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种种优点,从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它的种植之利甚大。作者并对自己不能辟半亩方塘种植芙蕖而感到遗憾,抒发了他酷爱芙蕖的感情。但他过分强调了芙蕖的观赏价值,甚至夸大它的种植之利在“五谷”之上。这是悖逆实际和事理的,表现出一种脱离劳动人民的封建文人的情趣,与劳动者的感情是格格不入的。 文章主要说明“芙蕖之可人”。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安排结构和线索。它以“可人”二字为“意脉”,以芙蕖生长的时间(春、夏、秋,即花开之前、花开之时、花开之后)为“时脉”,以芙蕖生长的规律(叶、茎、花、蓬、藕)为“物脉”,将三脉理成三线,交织于文、中,缝合为一体,脉络清晰,条理井然,层次分明,结构谨严。文章中段主要说明芙蕖的种种可人之处,是全篇的中心,重点。而中段又以“可目”为“主脑”,“可鼻”、“可口”、“可用”为“陪宾”,详细得体,繁简得宜,不仅中心鲜明,而且重点突出。用语生动形象,精炼俏丽,活泼新颖。如“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一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这些偶句,遣词造句,十分优美,不落俗套,新鲜动人,不仅颇能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之两两对照,相得益彰,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声调和谐,清雅流畅,富有韵味。终章发抒感慨,也使文章生情增色不少。

    [阅读全文]...

2022-07-12 15:25:23
  • 关于芙蕖的诗句

  • 六月玉泉来看鱼,湖头雨过尽芙蕖。——贝琼《西湖竹枝》

    千顷芙蕖放棹嬉,花深迷路晚忘归。——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山翁醉插茱萸,仙姬笑拈芙蕖。——张可久《柳营曲·西山即事挽》

    暑雨芙蕖渚,春风杨柳堤。——王祎《国宾黄先生之官义乌主簿赋诗奉赠》

    漫托私心缄豆蔻,惯传隐语笑芙蕖。——黄景仁《绮怀十六首》

    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王安石《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

    秦淮之水连青溪,君家芙蕖出水齐。——屈大均《赠张损之》

    画出芙蕖天下无,叶叶花花香扑鼻。——屈大均《赠张损之》

    枣花帘子捲晴云,邀画芙蕖香更薰。——屈大均《赠张损之》

    高楼临汴水,杨柳荫芙蕖。——贺铸《燕子楼》

    纤手折芙蕖,花洒罗衫湿。——顾非熊《采莲词》

    草际芙蕖零落,水边杨柳欹斜。——王安石《西太一宫楼》

    井花新抻白芙蕖,坐看纷纷脱雪肤。——杨万里《白莲·井花新抻白芙蕖》

    霜岩红薜荔,露沼白芙蕖。——杜牧《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十韵》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刘禹锡《赏牡丹》

    漳宫旧样博山炉,楚娇捧笑开芙蕖。——李商隐《烧香曲》

    雾夕咏芙蕖,何郎得意初。——李商隐《漫成三首》

    繁木荫芙蕖,时有水禽鸣。——张籍《野寺后池寄友》

    绛帐迎宵日,芙蕖绽早牙。——元稹《感石榴二十韵》

    芙蕖花开郎更远,玉泉鱼少亦无书。——贝琼《西湖竹枝》

    无用诚自适,年年玩芙蕖。——权德舆《侍从游后湖宴坐》

    百岁梦生悲蛱蝶,一朝香死泣芙蕖。——罗隐《闲居早秋》

    莫惜天机细捶琢,他时终可拟芙蕖。——齐己《喜彬上人见访》

    堪随乐天集,共伴白芙蕖。——齐己《谢西川可准上人远寄诗集》

    簪嫌红玳瑁,社念金芙蕖。——齐己《荆渚病中,因思匡庐,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辈》

    九朵碧芙蕖,王维图未图。——贯休《寒望九峰作》

    池塘月撼芙蕖浪,窗户凉生薜荔风。——方干《山中言事》

    晚迹识麒麟,秋英见芙蕖。——杨巨源《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寄两省阁老兼呈二起居谏院诸院长》

    琳琅暗戛玉华殿,天香静袅金芙蕖。——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抽蒲兮陈坐,援芙蕖兮为盖。——王褒《九怀》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王涯《秋思赠远二首》

    云西最高峰,秀出如芙蕖。——释文珦《山中吟·自为山中人》

    露冷芙蕖死,天高鸿雁来。——释文珦《秋感·空中难度日》

    万玉森筼簹,孤峰丽芙蕖。——释文珦《寄教西岑》

    一堤杨柳青丝輭,百顷芙蕖锦障开。——释文珦《湖亭·一堤杨柳青丝輭》

    芙蕖久退红,衰蒲尚森戟。——张嵲《九日三首·夏衣著体轻》

    芙蕖净娟娟,丽服抚翠衾。——秦观《荷花》

    心开获清赏,芙蕖一何绮。——秦观《荷花》

    风惊玉露不成圆,不夜芙蕖泣秋月。——秦观《和王通叟琵琶梦》

    斜吹疏雨湿秋江,霜风暗引芙蕖香,石上菖蒲三尺长。——秦观《秋兴九首其五拟李白》

    芙蕖昨夜惊风雨,叶叶流香有泪痕。——贺铸《题流香亭》

    我如蒲柳惊秋早,君似芙蕖出水初。——刘克庄《次韵别宋希仁》

    鸳鸯也是*,何似芙蕖出水新。——许景衡《题叶家双莲亭》

    大宛苜蓿,太华芙蕖。——邵桂子《疏屋诗为曹云西作》

    空嗟珊瑚日,照耀金芙蕖。——郑元祐《仙山楼观图》

    讼庭雀噪坐不得,湖上拔茭植芙蕖。——卢仝《观放鱼歌》

    盲风振苕华,重露落芙蕖。——周文璞《濑上怀古》

    花蕊芙蕖拍酒醇,浮蛆相乱菊英新。——黄庭坚《次韵伯氏谢安石塘莲花酒》

    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苏轼《开先漱玉亭》

    不知苑外芙蕖老,但见墙阴苜蓿秋。——陆游《秋雨·久占烟波弄钓舟》

    芙蕖简介

    [阅读全文]...

2022-03-15 00:56:49
  • 芙蕖李渔文言文翻译

  • 芙蕖李渔文言文翻译

      芙蕖是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所做的一篇文章,出自《闲情偶寄·种植部》,该文具体地说明芙蕖属于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种种优点,从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它的种植之利甚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芙蕖李渔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

      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

      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

      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

      6.逸致:情趣

      7.迨:及,等到

      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9.异馥(fù):异香

      10.袅娜:轻盈柔美

      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

      译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注释:

      ①《芙蕖》,作者李渔,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著有《闲情偶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总结性的书。“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亦本此。

      ②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他写过《爱莲说》。

      ③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④病其漏:以池水渗漏为苦。

      作者简介

      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著名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 “ 人间大隐 ” 之道。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 、 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 1680 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于世。

    [阅读全文]...

2022-01-03 10:36:32
  • 关于芙蓉的诗句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白居易《忆江南》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李白《古风其四十九·美人出南国》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鱼玄机《重阳阻雨》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登庐山五老峰》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太华三芙蓉,明星玉女峰。——李白《江上答崔宣城》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金风凋杨柳衰,玉露养芙蓉艳。——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王勃《采莲曲》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白居易《简简吟》

    芙蓉生夏浦,杨柳送春风。——陈子昂《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

    鶗鴂声中寒食雨,芙蓉花外夕阳楼。 —— 赵嘏《寒食遣怀》

    有约西湖去,移棹晓折芙蓉。——吴文英《塞翁吟·饯梅津除郎赴阙》

    毒害芙蓉死,烦蒸瀑布红。——齐己《苦热》

    兰花与芙蓉,满院同芳馨。 ——贯休《古意九首》

    宝钗摇翡翠,香惹芙蓉醉。携手入鸳衾,谁人知此心?——魏承班《菩萨蛮·玉容光照菱花影》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陈允*《唐多令·秋暮有感》

    芙蓉削山紫雾上,瀑布倒泻青天来。——杨基《舟抵南康望庐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纳兰容若《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李贺《月漉漉篇》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李白《古风其十六·宝剑双蛟龙》

    黄山东南数十里,芙蓉削翠连云起。——徐似道《硐岭樵歌》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霏霏伏雨湿杨柳,滴滴寒露凋芙蓉。——王炎《用元韵寄周推萧法》

    芙蓉照水桂香飘,车马纷纷度六桥。——汪元量《西湖旧梦·芙蓉照水桂香飘》

    红锦芙蓉碧牡丹,今番灯火减前番。——杨万里《郡中上元灯减旧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红锦芙蓉碧牡丹》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李商隐《板桥晓别》

    黄山山上多怪松,半生石笋半芙蓉。——屈大均《王不庵作卧龙松歌为予寿诗以酬之》

    香炉直削金芙蓉,瀑布长拖青翡翠。——王祎《题九江秀*》

    瀑布天上声,芙蓉眼中色。——郑学醇《初夏至城同梁明霖吴紫楼卫象亭方耀台冯允嘉集罗光徵馆得四字》

    瀑布飞千尺,芙蓉插九州。——张子翼《明远楼宴文学李半沙博士王雪溪用楼字韵》

    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卢照邻《石镜寺》

    芙蓉火足龙蟠鼎,松树天寒鹤*人。——孙蕡《曾氏耆寿翁诗》

    秋雨无情不惜花,芙蓉一一惊香倒。——庄南杰《杂曲歌辞·伤歌行》

    西风为报西湖道,留取芙蓉供醉吟。——白玉蟾《忆西湖》

    雨中秋事芙蓉尽,霜后时新橘柚来。——文征明《十月》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纳兰容若《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白居易《牡丹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白居易《忆江南》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南国佳人字玉儿,芙蓉双脸远山眉。——徐铉《梦游三首》

    燕姬彩帐芙蓉色,秦女金炉兰麝香。——沈佺期《古歌》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白居易《长恨歌》

    [阅读全文]...

2022-03-27 02:41:27
  • 描写芙蓉花的诗句

  • 描写芙蓉花的诗句

      1、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影前半照耀,香里蝶徘徊。欣随玉露点,不逐秋风催。

      2、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3、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唐·王维《山居即事》

      4、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5、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唐·王维《辛夷坞》

      6、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唐·王维《临湖亭》

      7、青山丽朝景,元峰朗夜光。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日分双蒂影,风合雨花香。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云雨流轻润,草木隐嘉祥。徒歌涉江曲,谁见缉为裳。

      8、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唐·高蟾《上商侍郎》

      9、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0、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苏轼

      11、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闭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唐·王维《木芙蓉》

      12、唤作拒霜犹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

    [阅读全文]...

2022-06-19 20:57:27
  • 王维芙蓉花的优美诗句

  • 优美
  • 王维芙蓉花的优美诗句

      王维描写芙蓉花会用哪些手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维芙蓉花的优美诗句,欢迎参考阅读!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词句注释

      辛夷坞(wù):辋川地名,因盛产辛夷花而得名,今陕西省蓝田县内。坞:周围高而中央低的谷地。

      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应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白色者名玉兰。紫者六办,办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木末:树梢,枝头。芙蓉花:此指辛夷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形相似,花色相*。

      萼(è):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涧(jiàn)户:一说指涧边人家;一说山涧两崖相向,状如门户。

      且:又。

      译文

      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萼。

      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纷纷扬扬独自开了又落。

      创作背景

      王维写辋川诗时是在 安史之乱以前。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张九龄罢知政事, 李林甫一派势力上台,朝政黑暗,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王维虽然在朝,他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十分不满而又无能为力,内心矛盾,产生退隐归田的思想而又恋于禄位。他于是先后在长安附*的终南山下辋川建立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辛夷花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的颜色也*似荷花。前两句,把辛夷花比作芙蓉花,开得那样猩红艳丽。而且,它盛开在高高的树梢,俯临深涧,又是那样的高标傲世。诗人化用了《楚辞》句意,选取美的喻象并敷彩设色,表现出辛夷花的勃勃生机。 裴迪《 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诗人笔锋一转,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山深人寂的环境之中,写它开时即热烈地开放,使山野一片火红,落时则毫无惋惜地谢落,令人想象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深涧。它自开自败,顺应着自然的本性,它自满自足,无人欣赏,也不企求有人欣赏。这绝无人迹、亘古寂静的“涧户”,正是诗人以“空寂”的禅心观照世界的意象;然而,诗人又反对趋入绝对的空无和死灭,因此它在这个空寂得发冷发自的涧户中,却又描绘出辛夷花猩红的色彩和开落的动态声息,使人感到空寂中仍有生命的闪烁。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陈子昂《 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翻译


      寂寞独居,门扉紧掩,孤独的看着夕阳逐渐落下。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

      绿竹生长,红莲花瓣掉落在老叶上。

      渡口处升起袅袅炊烟,到处可以见到归家的采菱人。

      赏析

      首(引庾信《拟咏怀诗》)

      首联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顾安《唐律销夏录》谓“此诗首句既有‘掩柴扉’三字,而下面七句皆是门外情景,如何说得去?不知古人用法最严,用意最活,如‘掩柴扉’下紧接以‘苍茫对落晖’句,便知‘掩柴扉’三字是虚句,不是实句也。”何必强作“虚”解,作“实”解亦通。人在门外亦可掩扉也,当是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倘闭关室中,有何事可即!山居所见,皆幽寂澄淡之景,即之使人悠悠然,陶陶然,无复寂寞之感。

      颔(对比)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诗人以最传神的字眼来表现景物给他的最突出的印象和感受,以突出景象的自然生态和任其消歇的流变特征,构成禅趣颇深的整体暗示,光色彩象的.转瞬即逝的恍惚,归人却在若即若离恍有恍无之间。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弥满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

      颈(引庾信《入彭城馆》)

      “故衣”指莲花败叶。“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句即为力证。

      尾(“烟火”一作“灯火”)

      尾联末字落在一个“归”上,暗合其归隐之意,隐隐有陶潜之情。

      在王维的田园诗中,尽管周围是热闹活泼,生生不息,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但诗人的心却是孤寂的。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后四句描写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绿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诗人悠然闲适的心情。

    [阅读全文]...

2021-12-01 13:14:55
  • 关于芙蓉的诗句古诗(芙蓉花诗七言绝句)

  • 莫恨芳容生独晚,好随黄菊傲西风!秋意渐深,一株株木芙蓉花渐渐开放,成为秋日里不容错过的美景。

    木芙蓉,又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莲、地芙蓉、华木、酒醉芙蓉等,因其艳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莲之称。木芙蓉在我国栽培历史久远,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木芙蓉的诗词俯拾皆是,十二首吟咏木芙蓉的诗词,秋日里盛开的美艳!

    木芙蓉花下招客饮

    唐-白居易

    晚凉思饮两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

    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

    木芙蓉

    唐-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木芙蓉

    宋-朱熹

    红芳晓露浓,绿树秋风冷。

    共喜巧回春,不妨闲弄影。

    木芙蓉

    宋-许棐

    芙蓉艳金谷,秋色锦机中。

    霜树不知丑,叶与花争红。

    木芙蓉

    宋-宋祁

    寒圃萧萧雨气收,敛房障叶似凝愁。

    情知边地霜风恶,不肯将花剩占秋。

    木芙蓉

    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木芙蓉

    宋-赵蕃

    三两芙蓉并水丛,向人能白亦能红。

    浩然不在芍药下,如何独占晚秋风。

    中和堂木芙蓉盛开戏呈子瞻

    宋-陈襄

    千林寒叶正疏黄,占得珍丛第一芳,

    容易便开三百朵,此心应不畏秋霜。

    木芙蓉

    宋-黄庚

    芙蓉一带绕池塘,万绿丛中簇艳妆。

    错认园林春富贵,不知叶底有风霜。

    题乌江官舍木芙蓉

    宋-王之道

    桃叶萧疏柳叶黄,清寒应怯夜来霜。

    芙蓉雅与秋相好,独对层台试晓妆。

    木芙蓉

    明-王恭

    小池霜冷藕花空,却有寒枝浥露红。

    莫恨芳容生独晚,好随黄菊傲西风。

    点绛唇-木芙蓉

    *现代-聂树楷

    绚烂秋光、不加雕饰天然好。

    [阅读全文]...

2022-03-28 22:24:52
关于芙蕖的诗句 - 句子
关于芙蕖的诗句 - 语录
关于芙蕖的诗句 - 说说
关于芙蕖的诗句 - 名言
关于芙蕖的诗句 - 诗词
关于芙蕖的诗句 - 祝福
关于芙蕖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