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鄂州的5首古诗词

关于关于鄂州的5首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鄂州的5首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鄂州的5首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鄂州的5首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3) 说说(114) 名言(554) 诗词(8k+) 祝福(53) 心语(1)

  • 《晚次鄂州》的诗词评析

  • 《晚次鄂州》的诗词评析

      《晚次鄂州》

      作者: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解】:

      1、估客:商人。

      2、舟人句: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3、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鬓逢

      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

      4、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5、鼓鼙: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后也指战事。

      【韵译】:

      云开雾散,可以望见远远的汉阳城;

      估计起来,这孤舟还须一日的路程。

      商贾们白日睡觉,是知道风*浪静;

      船夫们夜里呼喊,才发觉水涨潮生。

      鬓发衰白,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

      离家万里,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

      我想起家业,早已随战争荡然无存;

      那堪再在江上,听到频繁的军鼓声?

      【评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作者安史之乱时,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这首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是动中写静,静中写动的名句。

    [阅读全文]...

2022-01-10 08:37:23
  • 鄂州南楼书事古诗词鉴赏

  • 鄂州南楼书事古诗词鉴赏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古诗简介

      《鄂州南楼书事》是黄庭坚的诗作。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明月”在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朗朗的明月,才能在朦胧中看到难以区别的山水一色的景象,才知道闻见的花香是十里芰荷散发的芬芳。特别妙的是诗的后两句,本来只有清风送爽,可是因为皎洁的月光,它那么柔和、恬静,所以诗人觉得清风带着月光,月光就像清风,它们融合在一起送来了凉爽和舒适。

      译文

      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注释

      ⑴鄂(è)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南楼:在武昌蛇山顶。

      ⑵.四顾:向四周望去。山光、水光:山色、水色。

      ⑶凭栏:靠着栏杆。十里:形容水面辽阔。芰(jì):菱角。

      ⑷并:合并在一起。一味凉:一片凉意。

      赏析/鉴赏

      《鄂州南楼书事》描述的情景是:武昌的夏天,热得可怕。那天晚上,诗人登上高高的南楼乘凉。他倚栏而望,明月已*中天,皎洁的清辉倾泻而下。四面的山光与水光相连相映,一片通明;方圆十数里、盛开着芰(菱)花、荷 花,凉爽的夜风中,不断有淡淡的芳香扑面而来。**清风,朗朗明月,谁也不能对它们管束驱遗,它们慷慨、殷勤地为南楼送来清清爽爽的夜凉,供游人称心快意地消受啊!

      欣赏这首小诗,读者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这样的感觉是这样来的。先从外界景象来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里芰荷 ,楼头清风,空中明月,远方*处,天上地下,以南楼为中心,构成一个高远、清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再从自身感受来说: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清风——夜凉,是皮肤的触觉以及耳朵的听觉听感到的;而“南楼一味凉”的.“味”字,还隐含着口舌的味觉在起作用,好像在那里细细地美美地品尝一般。总之,读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肤种种器官司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种种功能,统统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领略、体验。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临其境的感受,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这便是作品的艺术魅力,诗人的艺术追求了。

      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几个月,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当夜纳凉南楼,眼见明月清风,无拘无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为,却是动辄得罪,怅恨之情,于是潜滋暗长。“清风明月无人管”,正是诗人这种心绪的自然流露。

    [阅读全文]...

2022-06-20 07:30:51
  • 《晚次鄂州》诗词鉴赏

  • 《晚次鄂州》诗词鉴赏

      《晚次鄂州》

      唐朝: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晚次鄂州》古诗简介

      《晚次鄂州》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

      《晚次鄂州》翻译/译文

      眼前的浓雾渐渐散开,似乎能远远的望见汉阳城,还要独自漂泊一日就要回到家乡了。船上的一些商贾白天睡足了觉,只觉得外面风*浪静,晚上船夫与他谈话时,方听到阵阵潮声,而我,今夜注定无眠。秋意正浓,我的鬓发也渐渐斑白。内心急切的思归之情,只有对着明月默默倾诉。曾经家乡的旧业已随着连年战火烟消云散,耳边似乎还听到江边振振战鼓声。

      《晚次鄂州》注释

      ⑴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省武昌。

      ⑵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

      ⑶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

      ⑷估客:同行的贩货的行商。

      ⑸舟人:船夫。夜语:晚上说话。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⑹三湘:湘江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衰鬓逢秋色:是说衰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一作“愁鬓”。

      ⑺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征战:指安史之乱。江:指长江。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晚次鄂州》赏析/鉴赏

      《晚次鄂州》赏析一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风波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

      《晚次鄂州》赏析二

      一首好诗,贵在有真情实感.有真情,可免造作扭捏、有实感,不致浅浮空洞.大凡诗人流离颠沛,死别生离,或躬逢其事,身临其境.倘寄之吟咏,最易动人.所以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卢纶《晚次鄂州》,写兵难中背井离乡、颠沛奔波之苦,情真而意切,故不待雕琢,自出佳句.

      首联扣题写"晚次鄂州",但不露痕迹.""云开远见汉阳城".说明行进方向.鄂州离汉阳甚远,故下旬说"犹是孤帆一日程".这样远的距离,当然不能直接看到.但诗人思乡心切,日望归程,天际云开,引领而望,仿佛已见到汉阳城,真恨不得马上能够赶到.可惜天色已晚,须待明日,而屈指计算,竟还有整整一天路程.句中一个"犹"字,道出诗人的迫促心情,一个"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绪.

      颔联写舟中情景.实际上是回顾旅途中百无聊赖的生活."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白天风*浪静,单调的行旅生活使人昏然欲睡;夜间江潮看涨,船家絮语,更觉长夜难明.估客昼眠,独寻美梦,舟人夜语,自得其乐.这更加衬托出诗人昼夜难眠的焦躁心情.

      颈联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和彻骨的思乡之情.飘零于江湘之间,国难家愁,已染成我两鬓星霜,刚巧又正值这肃杀的秋天,这一怀愁绪怎生了结!离家万里,欲归不能,这一片乡情,只能托与夭上的明月.句中一个"逢"字,将白发与秋色融入一炉,愁绪倍增;一个"对"字,把有心与无情结为一体,兴寄无穷.而上句"秋"、下旬"心",分明正含着一个"愁"字.诗人构思如此精巧,表面上几乎不露形迹.

      尾联直陈诗人的感慨."旧业"指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产业.它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鼓鼙"借指战乱.战争已使人倾家荡产,江海飘零,更哪堪江上再传来战鼓的声音?句中"更堪"意谓"更哪堪",因受诗句的限制,省作"更堪".这一句言外之意是:虽然战争已令我一无所有,但战火未熄,在逃难的途中,难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灾.倘若真的碰上,那简直无法忍受了.

      本诗极力渲染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由于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现的,所以有真情、有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第二联的描绘入微,第三联的造语精妙,都足以令人一唱三叹。

      《晚次鄂州》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阅读全文]...

2022-03-24 17:17:36
  • 卢纶《晚次鄂州》全诗翻译赏析

  •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②。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③。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④。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⑤。

      【注解】

      ①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鄂州市。

      ②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

      ③估客:商人。舟人:船夫。夜语:晚上说话。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④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愁鬓逢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

      ⑤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征战:指安史之乱。江:指长江。鼓鼙: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相关试题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涵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阅读答案:

      (1)“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犹是”,突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赋予诗歌内容跌宕起伏的意味。

      (2)借景抒怀(或借景抒情)。时值寒秋,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往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意对即可)

      (3)俞陛云《诗镜浅说》云:“其起句情景真切。句法亦纡徐有致。”请说说“远见……犹是……”这一句是怎样细腻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的?(4分)

      答案:江天浩淼,远见汉阳城郭,为看到行旅目标越来越*儿宽慰、庆幸;而江阔帆迟,还有整整一天的航程,为漂泊生涯而感到伤感、厌倦。(喜悦之情2分,旅途漂泊的厌倦2分)

      (4)有人说鼓鼙声使作品独辟境界,主题更加深刻,鼓鼙声在这里指的是什么?作品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答案:“鼓鼙声”借指战争,作者交代了漂泊生涯的原因,将羁旅的无聊、厌倦,理想的落空和战争联系起来,更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借指内容1分,交代原因1分,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2分)

      (5)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这首诗主要抒写厌战、伤老、思归之情, “归心”是全诗之眼。首联一个“犹”字,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孤”字,流露出旅途的寂寞情绪。颔联写旅途中内心的纷乱不宁之情。颈联进一步写内心纷乱的原因。 “三湘”“万里”, 写的是战争的境遇和身世的飘零, “衰鬓”想到了人生易老,“秋色” 的肃杀增添了内心的孤苦。“明月”,更增添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把这种忧心愁思更加深化了,“旧业”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而江上仍然传来战鼓声声,诗人把这一切的根源归结为战争,思归的同时显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伤时之情。

      二:

      1.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试分析这首行旅诗中的颔联“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好在哪里?(5分)

      2.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1)颔联对仗工整,内涵深刻,含蓄蕴藉。(2)上句是动中写静,白日舟行水上,同船的商贾酣然入睡,足见江上风*浪静;下句是静中写动,晚上夜深人静,忽闻舟人低语,可知江潮涨起。(3)这一联明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暗写他昼夜难眠的纷乱思绪。(3个要点中,答对1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2.这首诗主要抒写思归、伤老、厌战之情。

      ⑴首联一个“犹”字,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孤”字,流露出旅途的寂寞情绪。颔联写旅途中内心的纷乱不宁之情。颈联进一步写内心纷乱的原因。“明月”,更增添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⑵“三湘”“万里”, 写的是战争的境遇和身世的飘零, “衰鬓”想到了人生易老,“秋色” 的肃杀增添了内心的孤苦。

      ⑶尾联把忧心愁思更加深化了,“旧业”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而江上仍然传来战鼓声声,诗人把这一切的根源归结为战争,思归的同时显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伤时之情。(答对1 点给2分,3点共6分)

      【译文】

      云开雾散,可以望见远远的汉阳城;

      估计起来,这孤舟还须一日的路程。

      商贾们白日睡觉,是知道风*浪静;

      船夫们夜里呼喊,才发觉水涨潮生。

      鬓发衰白,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

      离家万里,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

      我想起家业,早已随战争荡然无存;

      那堪再在江上,听到频繁的军鼓声?

      【赏析】

      《全唐诗》于此篇题下注“至德中作”,时当在安史之乱的前期。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风波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

    整理:zhl201607

    [阅读全文]...

2021-12-10 00:25:13
  • 卢纶:晚次鄂州

  •   《晚次鄂州》

      作者: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释:

      1、估客:商人。

      2、舟人句: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3、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鬓逢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

      4、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5、鼓鼙: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后也指战事。

      译文:

      云开雾散,

      可以望见远远的汉阳城;

      估计起来,

      这孤舟还须一日的路程。

      商贾们白日睡觉,

      是知道风*浪静;

      船夫们夜里呼喊,

      才发觉水涨潮生。

      鬓发衰白,

      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

      离家万里,

      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

      我想起家业,

      早已随战争荡然无存;

      那堪再在江上,

      听到频繁的军鼓声?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作者安史之乱时,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这首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是动中写静,静中写动的名句。

    [阅读全文]...

2022-01-23 20:14:32
  • 有关描写鄂州的诗句

  • 有关描写鄂州的诗句

      第一首

      谁将玉笛弄中秋?

      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

      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

      摇月旌旗万里舟。

      ——鄂州南楼 范成大

      第二首

      神鳌,老井,古树成三趣;

      紫气,观音,纯阳集一楼。

      登一亭二殿二楼,雅士吞江览鄂;

      看万紫千红千秀,骚人奋笔题诗。

      ——题鄂州观音阁.

      第三首

      柳拂兰桡花满枝,

      石城城下暮帆迟。

      折牌峰上三闾墓,

      远火山头五马旗。

      白雪调高题旧寺,

      阳春歌在换新词。

      莫愁魂逐清江去,

      空使行人万首诗。

      ——《过鄂州》 唐 鱼玄机

      第四首

      江口千家带楚云,

      江花乱点雪纷纷。

      春风落日谁相见,

      青翰舟中有鄂君。

      ——《送客知鄂州》韩翃 唐代

      第五首

      古郡袁州,今曰宜春。

      山娇川媚,物美风醇。

      秀水东奔,浪跃彭蠡;

      赣江北注,派分丰城。

      地处吴头,江山宛若锦绮卷;

      邑居楚尾,风物犹如水墨屏。

      地属奥区,袁京栖隐而山州同姓;

      郡为乐土,构云垂钓而渚林齐名。

      二袁之外,坤震崔嵬而耸秀;

      武功之端,明月颠连而联娟。

      彼宜春台也,乃蓬莱之仙境。

      崇楼连汉,出灵气而凌风雨;

      飞阁架烟,挟光景而薄星辰。

      望层峦兮,而青峰抱;

      瞰秀水兮,而白练横。

      山明石秀兮,竞呈于几*;

      星眉月眼兮,争透乎牖棂。

      晨曦挥麈兮,而云生于座;

      日曙凭栏兮,而露渍于襟。

    [阅读全文]...

2022-03-30 07:22:44
  • 含有州字的古诗词 带州字的诗词名句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汤恢《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贯休《献钱尚父》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佚名《月儿弯弯照九州》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问汝*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阅读全文]...

2022-05-29 00:46:51
  •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   《鄂州南楼书事》

      作者: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

      并作南楼一味凉。

      注释:

      1、鄂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南楼:在武昌蛇山顶。

      2、四顾:向四周望去。山光、水光:山色、水色。

      3、凭栏:靠着栏杆。十里:形容水面辽阔。芰:菱角。

      4、并:合并在一起。一味凉:一片凉意。

      翻译:

      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

      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一起,

      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

      飘来阵阵香气。

      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

      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

      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赏析:

      《鄂州南楼书事》描述的情景是:武昌的夏天,热得可怕。那天晚上,诗人登上高高的南楼乘凉。他倚栏而望,明月已*中天,皎洁的清辉倾泻而下。四面的山光与水光相连相映,一片通明;方圆十数里、盛开着芰(菱)花、荷花,凉爽的夜风中,不断有淡淡的芳香扑面而来。**清风,朗朗明月,谁也不能对它们管束驱遗,它们慷慨、殷勤地为南楼送来清清爽爽的夜凉,供游人称心快意地消受啊!

      欣赏这首小诗,读者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这样的感觉是这样来的。先从外界景象来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里芰荷,楼头清风,空中明月,远方*处,天上地下,以南楼为中心,构成一个高远、清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再从自身感受来说: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清风——夜凉,是皮肤的触觉以及耳朵的听觉听感到的;而“南楼一味凉”的“味”字,还隐含着口舌的味觉在起作用,好像在那里细细地美美地品尝一般。总之,读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肤种种器官司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种种功能,统统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领略、体验。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临其境的感受,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这便是作品的艺术魅力,诗人的艺术追求了。

      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几个月,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当夜纳凉南楼,眼见明月清风,无拘无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为,却是动辄得罪,怅恨之情,于是潜滋暗长。“清风明月无人管”,正是诗人这种心绪的自然流露。

    [阅读全文]...

2022-07-26 04:13:12
  • 古诗词的作文合集5篇

  • 【精华】古诗词的作文合集5篇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的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每次放假的时候,老师总会布置几首古诗词让我们背,还吓唬我们开学以后学校要一个一个检查。

      有的同学说:“没事,我记忆力好,就这几首古诗词嘛,几天就背会了。”有的同学想:“我记忆力差,要是开学以后学校抽查到我,我不会背,给班级抹了“黑”那可就倒霉了”也有的同学觉得我到快开学的时候背,背会几首蒙混过关就行了。当然还有的个别同学会说:“我就不背,你还能把我怎么样?

      然而就是这种不端正的学*态度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那是四年级升五年级的时候,暑假已经开学了,我的古诗词还没背会,在上学的路上我一边骑一边沉浸到了背古诗词的境界里,渐渐的已经忘了我在骑车。

      就在我背的正入迷的时候,有人喊了我一下,说:“小孩,小孩,你快撞到花池上了。”但我一点声音也没有听见。还是飞快地骑着车。又有一位人叫着我说:“小孩、小孩……”他的声音非常洪亮。把我吓得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这时我才清醒来。我问着那个叔叔:“你叫*什么?”他用手指指向前方并没有说话。我不明白怎么回事,于是一直问着他?他能听懂我说话,但他就是不说话。这时他还用头向左前方蠕动。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这才明白怎么回事,原来是我快要撞到护栏了!

      “啥?快要撞到护栏了。”我的心情顿时慌张起来,我立刻开始减速,可是车速太快了,眼看着就要撞到护栏上了,现在只剩下两种情况:一撞上护栏,二连人带车飞出去。我只能选择第一个,第二个是拿生命开玩笑啊!瞬间撞到了护栏。这次是有护栏,要是下一次再这样没人提醒你,那你可能冲到机动车道上,如果真是那样结果可就危险了,会比这次结果严重得多啊!

      我以后不能再这样背古诗词了,不然的话后果可不堪设想啊!

      读了十几年的华夏经典,背了那么多的古诗词,我们是否会有些感悟呢?当然!是对理想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呢?不管是什么,我们总是有自己的看法,范仲淹说的好:“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些先贤的灵魂融入了这些朴实无华的古诗词中,向我们展示着一个个人生哲理。想要拥有一个像先贤们那样的别样人生,我们难道不应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宽阔胸襟吗?树立理想,难道不应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气度吗?追求理想,难道不应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恒心吗?人生路,不可能是一路*坦的,面对困难,我们怎能退却?“不经严冬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没有像梅花这样的人生态度,又怎能拥有一个别样人生呢?

      人生,网。人的一生不可能只为了自己,我们也要拥有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气度。面对*势力,更应有贾岛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事”的勇气。对待朋友,难道能少得了一颗真诚的心吗?“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待朋友,正应像曹操所写下的《短歌行》中的胸襟啊!我们不仅应当真诚对待朋友,更应当像范仲淹那样劝告朋友,让朋友从你身上得到高尚的人生态度,“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个正义的人,应当有一颗爱国之心,就应像文天祥那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应有这样为国而死,置生死于度外的爱国情怀。危难时刻,我们更应像*爷爷那样: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对敌人,要像岳飞那样:“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做到了这些,你就会发现,你的别样人生,就像那句古诗词一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仰慕中华文明的人有千千万,感悟也自然有千千万。还是那句话——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尤其是那些优秀古诗词更是被*所传颂。我最喜欢苏轼的《水调歌头》与*的《沁园春·雪》。

      《水调歌头》中有一句千古名言:高处不胜寒。越是高的地方,就越冷。这并非是单纯意义上地冷,而是指纵然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也会感到孤独,又怎能比得上做一个*凡人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句与上一句遥相呼应:起舞翩翩欣赏着月下清影,去月宫得琼楼玉宇怎能比得上在人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者本不应该怨恨月亮,但若不月圆,家人便无法团聚,但这种事自古便难以改变。这句与第一句首尾呼应,正对应了苏轼开头所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什么时候才会园啊!我端着酒杯询问苍天。作者很想尽快月圆,但他却无能为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以苏轼只能哀叹,期盼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安健康,一起享受着美好的月光了。

      这首词意境、文笔俱佳,说明了苏轼思念亲人地迫切心情。

      最*我看了一本书《古诗词·离别情》。让我深深感受到:自古以来,离别是文人墨客的瑰宝,关于离别的古诗更是多不胜数,离乡之情,别友之情,更是溢满了文化史。

      身处异地,唐代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色凄凉,作者孤身一人,身处异乡,在窗边望着皎洁的月亮,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到自己故乡的一切,不禁感到有一丝酸楚,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对月空吟,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句。离乡背井,李白也曾吟诵过:“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他把对家乡的浏留恋当做是故乡水万里来送他,这份离乡之愁,试问有谁能有李白表现得淋漓尽致呢?

      与多年好友相别,诗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与好友分别,不知何时相见,但他用写诗来安慰自己不要伤心,因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了千古名句。

      面对离别,王维在《送元二使西安》中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青青河畔,折柳相送,一句话,一杯酒,一生的友情,王维就此写下了这千古名句。

      面对离别,岑参在《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他对于彭玉的离别,有些失落,对朋友的祝福却不曾消减。

      阅读古诗,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奇妙之旅,让人回味无穷,陶醉其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走进古诗词,我们可以跟着诗人去欣赏四季的.美景。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淅淅沥沥滋润大地的春雨。夜晚时分,春雨纷纷,让锦官城被美丽的花包围;我们还可以在春天的早上聆听到鸟儿的啼声,去欣赏那东风剪出的娇嫩柳叶,即使被挡在园外,也惊叹*的美。

      夏季,我们能看到农民们在正午时耕耘,一滴滴的汗水滴在地里,还可以感受那“首夏如清和,芳草亦未歇”。或是看那才露尖尖小角的荷叶与点水蜻蜓,在一个闲暇时听那蛙声一片。真是:“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请闭上眼睛想一想,一个人行走在枫林中,看那红过的二月花的美丽枫叶。忽然,下起了雨,这是使人宁静、使人怀想、使人思念的秋雨呀,这时,人们会感受到一种不同于春季或冬季的温暖和舒。田野中,春天种出来的粟这时也饱满起来,秋风骤,解落了秋叶。真盼望有一天,我去看看那湖天相接、水天一色的洞庭秋色。

      冬季,我们能发现那梨花一样纯洁美丽的雪,也可以看到梅花凌寒独自开放。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踩着雪玩耍的人,也可以看见“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盛景。

      在古诗词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四季的美景,还可以享受诗中乡情,诗中友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落叶归根的夙愿;“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是对亲人的牵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对家乡的眷恋。朋友分别之时,送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祝福,好友很久不见,我们可以学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当我们毕业的时候,也可以唱出“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一卷诗词,一缕书香,一份古韵。走进古诗词,就走进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古诗词里的四季如画,古诗词里的乡情让人回味无穷,古诗词里的友情让人难以忘怀,古诗词里有流连忘返的美景。

    [阅读全文]...

2022-04-21 11:30:08
  • 霜降节气古诗词5篇

  • 霜降,节气
  • 霜降节气古诗词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霜降节气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唐: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辩,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

      《岁晚》

      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霜降诗句:【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物生贵得性,身累由*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

      霜降诗句:【泊舟盱眙】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城。

      *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霜降诗句:【送李九贬南阳】钱起

      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鸿声断续暮天远,

      柳影萧疏秋日寒。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霜降诗句:【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李约

      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

      路长须算日,书远每题年。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

      栅高三面斗,箭尽举烽频。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点尽三河卒,年年添塞尘。

      候火起雕城,尘砂拥战声。游军藏汉帜,降骑说蕃情。

      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嫖姚方虎视,不觉请添兵。

      霜降诗句:【九日登李明府北楼】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霜降诗句:【送李翥游江外】岑参

      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

      惆怅秋草死,萧条芳岁阑。且寻沧洲路,遥指吴云端。

      匹马关塞远,孤舟江海宽。夜眠楚烟湿,晓饭湖山寒。

      砧净红鲙落,袖香朱橘团。帆前见禹庙,枕底闻严滩。

      便获赏心趣,岂歌行路难。青门须醉别,少为解征鞍。

    [阅读全文]...

2022-02-12 19:36:19
关于鄂州的5首古诗词 - 句子
关于鄂州的5首古诗词 - 语录
关于鄂州的5首古诗词 - 说说
关于鄂州的5首古诗词 - 名言
关于鄂州的5首古诗词 - 诗词
关于鄂州的5首古诗词 - 祝福
关于鄂州的5首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