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鄂州的5首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鄂州的5首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鄂州的5首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鄂州的5首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晚次鄂州》的诗词评析
《晚次鄂州》
作者: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解】:
1、估客:商人。
2、舟人句: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3、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鬓逢
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
4、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5、鼓鼙: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后也指战事。
【韵译】:
云开雾散,可以望见远远的汉阳城;
估计起来,这孤舟还须一日的路程。
商贾们白日睡觉,是知道风*浪静;
船夫们夜里呼喊,才发觉水涨潮生。
鬓发衰白,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
离家万里,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
我想起家业,早已随战争荡然无存;
那堪再在江上,听到频繁的军鼓声?
【评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作者安史之乱时,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这首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是动中写静,静中写动的名句。
鄂州南楼书事古诗词鉴赏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古诗简介
《鄂州南楼书事》是黄庭坚的诗作。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明月”在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朗朗的明月,才能在朦胧中看到难以区别的山水一色的景象,才知道闻见的花香是十里芰荷散发的芬芳。特别妙的是诗的后两句,本来只有清风送爽,可是因为皎洁的月光,它那么柔和、恬静,所以诗人觉得清风带着月光,月光就像清风,它们融合在一起送来了凉爽和舒适。
译文
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注释
⑴鄂(è)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南楼:在武昌蛇山顶。
⑵.四顾:向四周望去。山光、水光:山色、水色。
⑶凭栏:靠着栏杆。十里:形容水面辽阔。芰(jì):菱角。
⑷并:合并在一起。一味凉:一片凉意。
赏析/鉴赏
《鄂州南楼书事》描述的情景是:武昌的夏天,热得可怕。那天晚上,诗人登上高高的南楼乘凉。他倚栏而望,明月已*中天,皎洁的清辉倾泻而下。四面的山光与水光相连相映,一片通明;方圆十数里、盛开着芰(菱)花、荷 花,凉爽的夜风中,不断有淡淡的芳香扑面而来。**清风,朗朗明月,谁也不能对它们管束驱遗,它们慷慨、殷勤地为南楼送来清清爽爽的夜凉,供游人称心快意地消受啊!
欣赏这首小诗,读者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这样的感觉是这样来的。先从外界景象来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里芰荷 ,楼头清风,空中明月,远方*处,天上地下,以南楼为中心,构成一个高远、清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再从自身感受来说: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清风——夜凉,是皮肤的触觉以及耳朵的听觉听感到的;而“南楼一味凉”的.“味”字,还隐含着口舌的味觉在起作用,好像在那里细细地美美地品尝一般。总之,读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肤种种器官司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种种功能,统统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领略、体验。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临其境的感受,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这便是作品的艺术魅力,诗人的艺术追求了。
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几个月,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当夜纳凉南楼,眼见明月清风,无拘无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为,却是动辄得罪,怅恨之情,于是潜滋暗长。“清风明月无人管”,正是诗人这种心绪的自然流露。
《晚次鄂州》诗词鉴赏
《晚次鄂州》
唐朝: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晚次鄂州》古诗简介
《晚次鄂州》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
《晚次鄂州》翻译/译文
眼前的浓雾渐渐散开,似乎能远远的望见汉阳城,还要独自漂泊一日就要回到家乡了。船上的一些商贾白天睡足了觉,只觉得外面风*浪静,晚上船夫与他谈话时,方听到阵阵潮声,而我,今夜注定无眠。秋意正浓,我的鬓发也渐渐斑白。内心急切的思归之情,只有对着明月默默倾诉。曾经家乡的旧业已随着连年战火烟消云散,耳边似乎还听到江边振振战鼓声。
《晚次鄂州》注释
⑴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省武昌。
⑵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
⑶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
⑷估客:同行的贩货的行商。
⑸舟人:船夫。夜语:晚上说话。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⑹三湘:湘江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衰鬓逢秋色:是说衰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一作“愁鬓”。
⑺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征战:指安史之乱。江:指长江。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晚次鄂州》赏析/鉴赏
《晚次鄂州》赏析一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风波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
《晚次鄂州》赏析二
一首好诗,贵在有真情实感.有真情,可免造作扭捏、有实感,不致浅浮空洞.大凡诗人流离颠沛,死别生离,或躬逢其事,身临其境.倘寄之吟咏,最易动人.所以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卢纶《晚次鄂州》,写兵难中背井离乡、颠沛奔波之苦,情真而意切,故不待雕琢,自出佳句.
首联扣题写"晚次鄂州",但不露痕迹.""云开远见汉阳城".说明行进方向.鄂州离汉阳甚远,故下旬说"犹是孤帆一日程".这样远的距离,当然不能直接看到.但诗人思乡心切,日望归程,天际云开,引领而望,仿佛已见到汉阳城,真恨不得马上能够赶到.可惜天色已晚,须待明日,而屈指计算,竟还有整整一天路程.句中一个"犹"字,道出诗人的迫促心情,一个"孤"字,流露了旅途的寂寞情绪.
颔联写舟中情景.实际上是回顾旅途中百无聊赖的生活."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白天风*浪静,单调的行旅生活使人昏然欲睡;夜间江潮看涨,船家絮语,更觉长夜难明.估客昼眠,独寻美梦,舟人夜语,自得其乐.这更加衬托出诗人昼夜难眠的焦躁心情.
颈联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和彻骨的思乡之情.飘零于江湘之间,国难家愁,已染成我两鬓星霜,刚巧又正值这肃杀的秋天,这一怀愁绪怎生了结!离家万里,欲归不能,这一片乡情,只能托与夭上的明月.句中一个"逢"字,将白发与秋色融入一炉,愁绪倍增;一个"对"字,把有心与无情结为一体,兴寄无穷.而上句"秋"、下旬"心",分明正含着一个"愁"字.诗人构思如此精巧,表面上几乎不露形迹.
尾联直陈诗人的感慨."旧业"指家中原有用以维持生计的产业.它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鼓鼙"借指战乱.战争已使人倾家荡产,江海飘零,更哪堪江上再传来战鼓的声音?句中"更堪"意谓"更哪堪",因受诗句的限制,省作"更堪".这一句言外之意是:虽然战争已令我一无所有,但战火未熄,在逃难的途中,难保前方水路上不再碰上兵灾.倘若真的碰上,那简直无法忍受了.
本诗极力渲染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由于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现的,所以有真情、有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第二联的描绘入微,第三联的造语精妙,都足以令人一唱三叹。
《晚次鄂州》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②。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③。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④。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⑤。
【注解】
①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鄂州市。
②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
③估客:商人。舟人:船夫。夜语:晚上说话。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④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愁鬓逢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
⑤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征战:指安史之乱。江:指长江。鼓鼙: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相关试题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涵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阅读答案:
(1)“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犹是”,突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赋予诗歌内容跌宕起伏的意味。
(2)借景抒怀(或借景抒情)。时值寒秋,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往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意对即可)
(3)俞陛云《诗镜浅说》云:“其起句情景真切。句法亦纡徐有致。”请说说“远见……犹是……”这一句是怎样细腻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的?(4分)
答案:江天浩淼,远见汉阳城郭,为看到行旅目标越来越*儿宽慰、庆幸;而江阔帆迟,还有整整一天的航程,为漂泊生涯而感到伤感、厌倦。(喜悦之情2分,旅途漂泊的厌倦2分)
(4)有人说鼓鼙声使作品独辟境界,主题更加深刻,鼓鼙声在这里指的是什么?作品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答案:“鼓鼙声”借指战争,作者交代了漂泊生涯的原因,将羁旅的无聊、厌倦,理想的落空和战争联系起来,更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借指内容1分,交代原因1分,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2分)
(5)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这首诗主要抒写厌战、伤老、思归之情, “归心”是全诗之眼。首联一个“犹”字,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孤”字,流露出旅途的寂寞情绪。颔联写旅途中内心的纷乱不宁之情。颈联进一步写内心纷乱的原因。 “三湘”“万里”, 写的是战争的境遇和身世的飘零, “衰鬓”想到了人生易老,“秋色” 的肃杀增添了内心的孤苦。“明月”,更增添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把这种忧心愁思更加深化了,“旧业”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而江上仍然传来战鼓声声,诗人把这一切的根源归结为战争,思归的同时显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伤时之情。
二:
1.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试分析这首行旅诗中的颔联“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好在哪里?(5分)
2.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1)颔联对仗工整,内涵深刻,含蓄蕴藉。(2)上句是动中写静,白日舟行水上,同船的商贾酣然入睡,足见江上风*浪静;下句是静中写动,晚上夜深人静,忽闻舟人低语,可知江潮涨起。(3)这一联明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暗写他昼夜难眠的纷乱思绪。(3个要点中,答对1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2.这首诗主要抒写思归、伤老、厌战之情。
⑴首联一个“犹”字,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孤”字,流露出旅途的寂寞情绪。颔联写旅途中内心的纷乱不宁之情。颈联进一步写内心纷乱的原因。“明月”,更增添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⑵“三湘”“万里”, 写的是战争的境遇和身世的飘零, “衰鬓”想到了人生易老,“秋色” 的肃杀增添了内心的孤苦。
⑶尾联把忧心愁思更加深化了,“旧业”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而江上仍然传来战鼓声声,诗人把这一切的根源归结为战争,思归的同时显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伤时之情。(答对1 点给2分,3点共6分)
【译文】
云开雾散,可以望见远远的汉阳城;
估计起来,这孤舟还须一日的路程。
商贾们白日睡觉,是知道风*浪静;
船夫们夜里呼喊,才发觉水涨潮生。
鬓发衰白,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
离家万里,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
我想起家业,早已随战争荡然无存;
那堪再在江上,听到频繁的军鼓声?
【赏析】
《全唐诗》于此篇题下注“至德中作”,时当在安史之乱的前期。由于战乱,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不定,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风波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
整理:zhl201607
晚次鄂州古诗赏析
《晚次鄂州》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晚次鄂州古诗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译文
雾散云开远远望见汉阳城,孤舟漂游还要走一日路程。
商贾在白日睡觉知道浪静,船夫在夜间说话感到潮生。
看三湘秋色两边鬓发衰白,望万里明月思归心意更增。
家乡旧业已经被战乱毁尽,哪堪再听见江上鼓角声声。
注释
⑴晚次:指晚上到达。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省鄂州市。
⑵汉阳城: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
⑶一日程:指一天的水路。
⑷估客:商人。
⑸舟人:船夫。夜语:晚上说话。舟人夜语觉潮生: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⑹衰三湘:湘江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衰鬓逢秋色:是说衰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一作“愁鬓”。
⑺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征战:指安史之乱。江:指长江。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浓云散开,江天晴明,举目远眺,汉阳城依稀可见,因为“远”,还不可及,船行尚须一天。这样,今晚就不得不在鄂州停泊了。诗人由江西溯长江而上,必须经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直抵湖南。汉阳城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起句即点题,述说心情的喜悦,次句突转,透露沉郁的心情,用笔腾挪跌宕,使*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诗人在战乱中风波漂泊,对行旅生涯早已厌倦,巴不得早些得个安憩之所。因此,一到云开雾散,见到汉阳城时,怎能不喜。“犹是”两字,突显诗人感情的骤落。这二句,看似*常叙事,却仿佛使人听到诗人在拨动着哀婉缠绵的琴弦,倾诉着孤凄苦闷的心曲,透纸贯耳,情韵不匮。
次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简笔勾勒船舱中所见所闻:同船的商贾白天水窗倚枕,不觉酣然入梦,不言而喻,此刻江上扬帆,风*浪静;夜深人静,忽闻船夫相唤,杂着加缆扣舷之声,不问而知夜半涨起江潮来了。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所以尽管这些看惯了的舟行生活,似乎也在给他*增枯涩乏味的生活感受。
三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易而炽热,读来觉得舒畅自若,饶有韵味。
苏轼诗词《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年间苏轼谪居黄州时期写给友人朱寿昌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诗词《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希望大家喜欢。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注释】
⑴此词当作于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作者在黄州,朱寿昌,安康叔,时为鄂州(冶所今湖北武汉武昌)知州。使君,汉时对州郡长官之称,后世如唐宋时就相当于太守或刺史。
⑵江汉:长江和汉水。
⑶高楼:指武昌黄鹤楼。
⑷蒲萄:同葡萄,喻江水之澄清。李白《襄阳歌》:“遥年历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⑸岷峨句: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
⑹锦江:在四川成都南,一称濯锦江,相传其水濯锦,特别鲜丽,故称。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
⑺南山:终南山, 在陕西,朱寿昌曾任陕州通判,故称。遗爱, 指有惠爱之政引起人们怀念。《左传·昭公二十年》 载孔子闻郑子产卒时“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⑻剑外:四川剑门山以南。苏轼家乡四川眉山,故自称剑外来客。
⑼《江表传》:晋虞溥著,其中记述三国时江左吴国时事及人物言行,已佚,《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多引之。
⑽狂处士:指三中是祢衡。他有才学而行为狂放,曾触犯曹操,曹操多顾忌他才名而未杀。后为江夏太守黄祖所杀。不出仕之士称处士。
⑾空洲两句:鹦鹉洲,在长江中,后与陆地相连,在今湖北汉阳。黄祖长子黄射在洲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当即作《鹦鹉赋》,故以为洲名。唐崔颢《黄鹤楼》诗:“芳草萋萋鹦鹉洲。”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诗:“顾惭祢处士, 虚对鹦鹉洲。”为此词用语所本。
⑿曹公句:权势人物如曹操与黄祖也都已一闪过去。
⒀谪仙:指李白。
⒁追黄鹤:赶上崔颢的《黄鹤楼》诗。相传李白登黄鹤楼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见《唐才子传》)无作而去。后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即有意追赶崔诗的。
【翻译】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年间苏轼谪居黄州时期写给友人朱寿昌的。朱寿昌,字康叔,当时任鄂州(今武汉市武昌)知州,鄂州同江北的黄州隔江相望,朱寿昌对身处逆境的苏轼时有馈问,两人交谊深厚。朋友之间诗词酬答,无所忌讳,苏轼在词中敞开心扉,坦*怀,即景怀古,尽情抒写了此时的感受。
【鉴赏】
这首词上片即地写景,由景到情,下笔关照到友、我两方,至“对此间风物岂无情”,一笔道破。有情就要倾吐、抒发,故由“情”字,导出“说”字,此处 “说”含有倾诉、评论之意。下片正是面向友人开怀倾诉,慷慨评论。这种直泻胸臆、谈古论今的写法,容易导致浅露*直、缺乏情韵。但本篇却无此弊。一则,它即景怀古,《江表传》、鹦鹉洲、黄鹤楼云云,处处都联系“此间风物”,即当地的历史遗迹来评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则,它选用内涵丰富,饶有意趣的历史掌故来写怀,藏情于事,耐人寻味;三则,笔端充满感情,让人不难从中感到有一种苍凉悲愤不*的激情,在字里行间涌流。即景抒怀,指点江山,论古说今,涉及五个历史人物,坦露了对朋友的坦荡胸怀,将写景、怀古、抒情结合,不粘不滞,思想深沉,笔力横放,虽为酬答之作,却也体现了东坡词豪放的风格
此词是作者贬居黄州期间寄给时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词中既景中寓情,关照友我双方,又开怀倾诉,谈古论今。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情达意,既表现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又发自肺腑的议论中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词中寓情于景,寓情于事,言直意纡,表达出苍凉悲慨、郁勃难*的激情。
上片由景及情。开篇大笔勾勒,突兀而起,描绘出大江千回万转、浩浩荡荡、直指东海的雄伟气势。
词中写道:“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词人想象枣站在武昌黄鹄山上的黄鹤楼,俯瞰滚滚的长江,那波涛的颜色,绿得醉人;这醉人的绿水,包含着上游的“岷峨雪浪”和“锦江春色”。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方式。江汉,即长江、汉水。长江、汉水自西方奔流直下,汇合于武汉,著名的黄鹤楼武昌黄鹄山岿然屹立,俯瞰浩瀚的大江。此二句以高远的气势,抓住了当地最有特色的胜景伟观,写出了鄂州的地理特点。“蒲萄深碧”,化用李白的诗句“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蒲萄初酦醅”,形容流经黄鹤楼前的长江呈现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色。以下“犹自带”三字振起,继续以彩笔为江水染色。李白又有 “江带峨眉雪”之句(《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杜甫《登楼》诗云:“锦水江春然来天地”。苏轼在此不仅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自然精妙,而且用“蒲萄”、“雪浪”、“锦江”、“春色”等富有色彩感的词语,来形容“深碧”的江流,笔饱墨浓,引人入胜。词人将灵和楼前深碧与锦江春色联系起来,不但极富文采飞扬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对花团锦族、充满春意的锦城的无限追恋向往之情,从而为下文“思归”伏脉。以下由景到人,既上接岷江锦水,引动思归之情;又将黄鹤楼与赤壁矶一线相连,触发怀友之思。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既总束上片,又领起下片,由风景人物引发思归怀古之情。换头两句,劝友人休读三国江左史乘《江表传》。该书多记三国吴事迹,原书今已不传,散见于裴松之《三国志》注中。以愤激语调唤起,恰说明感触很深,话题正要转向三国人物。“狂处士”四句,紧承上文,对恃才傲物、招致杀身之祸的祢衡,表示悼惜。祢衡因忠于汉室,曾不受折辱,大骂曹操,曹操不愿承担*之名,故意把他遣送给荆州刺史刘表,刘表又把他转送到江夏太守黄祖手下,后被黄祖所杀,葬于汉阳西南沙洲上,因为祢衡曾撰《鹦鹉赋》,有声名,故*称此洲为鹦鹉洲。“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以萧索之景,寓惋惜之情,意言外。接着笔锋一转,把讥刺的锋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黄祖。“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争底事”,即争何事,意谓书生何苦与此辈纠缠,以惹祸招灾。残害人才的曹操、黄祖,虽能称雄一时,不也归于泯灭了吗!此句流露出苏轼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收尾三句,就眼前指点,转出正意,希望友人超然于风高浪急的政治漩涡之外,寄意于历久不朽的文章事业,撰写出色的作品来追蹑前贤。李白当年游览黄鹤楼,读到崔颢著名的《黄鹤楼》诗,曾有搁笔之叹,后来他写了《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等诗,据说都是有意同崔颢竞胜比美的。苏轼借用李白的故事,激励友人写出赶上《黄鹤楼》诗的名作。这既是勉人,又表露出作者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
这首词由景及情,思乡怀古,由豪入旷,超旷中不失赋诗追黄鹤的豪情壮采,不失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词的上片,由江汉西来、楼前深碧联想到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引出思归之情,又由“葡萄深碧”之江色连接着黄鹤楼和赤壁矶,从而自然地触发怀友之思;下片由思乡转入怀古,就祢衡被害事发抒议论与感慨,最后又归到使君与黄鹤。全词形散而神不散,大开大合,境界豪放,议论纵横,显示出豪迈雄放的风格和严密的章法结构的统一。一则,它即景怀古,借当地的历史遗迹来评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则,它选用内涵丰富、饶有意趣的历史掌故来写怀,藏情于事,耐人寻味;三则,笔端饱含感情,有一种苍凉悲慨、郁愤不*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激荡着。
《鄂州南楼书事》
作者: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
并作南楼一味凉。
注释:
1、鄂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南楼:在武昌蛇山顶。
2、四顾:向四周望去。山光、水光:山色、水色。
3、凭栏:靠着栏杆。十里:形容水面辽阔。芰:菱角。
4、并:合并在一起。一味凉:一片凉意。
翻译:
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
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一起,
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
飘来阵阵香气。
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
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
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赏析:
《鄂州南楼书事》描述的情景是:武昌的夏天,热得可怕。那天晚上,诗人登上高高的南楼乘凉。他倚栏而望,明月已*中天,皎洁的清辉倾泻而下。四面的山光与水光相连相映,一片通明;方圆十数里、盛开着芰(菱)花、荷花,凉爽的夜风中,不断有淡淡的芳香扑面而来。**清风,朗朗明月,谁也不能对它们管束驱遗,它们慷慨、殷勤地为南楼送来清清爽爽的夜凉,供游人称心快意地消受啊!
欣赏这首小诗,读者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这样的感觉是这样来的。先从外界景象来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里芰荷,楼头清风,空中明月,远方*处,天上地下,以南楼为中心,构成一个高远、清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再从自身感受来说: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清风——夜凉,是皮肤的触觉以及耳朵的听觉听感到的;而“南楼一味凉”的“味”字,还隐含着口舌的味觉在起作用,好像在那里细细地美美地品尝一般。总之,读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肤种种器官司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种种功能,统统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领略、体验。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临其境的感受,成了自然而然的事。这便是作品的艺术魅力,诗人的艺术追求了。
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几个月,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当夜纳凉南楼,眼见明月清风,无拘无束,各行其是,想到自己每欲有所作为,却是动辄得罪,怅恨之情,于是潜滋暗长。“清风明月无人管”,正是诗人这种心绪的自然流露。
【精华】古诗词的作文合集5篇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的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每次放假的时候,老师总会布置几首古诗词让我们背,还吓唬我们开学以后学校要一个一个检查。
有的同学说:“没事,我记忆力好,就这几首古诗词嘛,几天就背会了。”有的同学想:“我记忆力差,要是开学以后学校抽查到我,我不会背,给班级抹了“黑”那可就倒霉了”也有的同学觉得我到快开学的时候背,背会几首蒙混过关就行了。当然还有的个别同学会说:“我就不背,你还能把我怎么样?
然而就是这种不端正的学*态度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那是四年级升五年级的时候,暑假已经开学了,我的古诗词还没背会,在上学的路上我一边骑一边沉浸到了背古诗词的境界里,渐渐的已经忘了我在骑车。
就在我背的正入迷的时候,有人喊了我一下,说:“小孩,小孩,你快撞到花池上了。”但我一点声音也没有听见。还是飞快地骑着车。又有一位人叫着我说:“小孩、小孩……”他的声音非常洪亮。把我吓得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这时我才清醒来。我问着那个叔叔:“你叫*什么?”他用手指指向前方并没有说话。我不明白怎么回事,于是一直问着他?他能听懂我说话,但他就是不说话。这时他还用头向左前方蠕动。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这才明白怎么回事,原来是我快要撞到护栏了!
“啥?快要撞到护栏了。”我的心情顿时慌张起来,我立刻开始减速,可是车速太快了,眼看着就要撞到护栏上了,现在只剩下两种情况:一撞上护栏,二连人带车飞出去。我只能选择第一个,第二个是拿生命开玩笑啊!瞬间撞到了护栏。这次是有护栏,要是下一次再这样没人提醒你,那你可能冲到机动车道上,如果真是那样结果可就危险了,会比这次结果严重得多啊!
我以后不能再这样背古诗词了,不然的话后果可不堪设想啊!
读了十几年的华夏经典,背了那么多的古诗词,我们是否会有些感悟呢?当然!是对理想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呢?不管是什么,我们总是有自己的看法,范仲淹说的好:“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些先贤的灵魂融入了这些朴实无华的古诗词中,向我们展示着一个个人生哲理。想要拥有一个像先贤们那样的别样人生,我们难道不应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宽阔胸襟吗?树立理想,难道不应有“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气度吗?追求理想,难道不应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恒心吗?人生路,不可能是一路*坦的,面对困难,我们怎能退却?“不经严冬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没有像梅花这样的人生态度,又怎能拥有一个别样人生呢?
人生,网。人的一生不可能只为了自己,我们也要拥有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气度。面对*势力,更应有贾岛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事”的勇气。对待朋友,难道能少得了一颗真诚的心吗?“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待朋友,正应像曹操所写下的《短歌行》中的胸襟啊!我们不仅应当真诚对待朋友,更应当像范仲淹那样劝告朋友,让朋友从你身上得到高尚的人生态度,“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个正义的人,应当有一颗爱国之心,就应像文天祥那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应有这样为国而死,置生死于度外的爱国情怀。危难时刻,我们更应像*爷爷那样: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对敌人,要像岳飞那样:“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做到了这些,你就会发现,你的别样人生,就像那句古诗词一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仰慕中华文明的人有千千万,感悟也自然有千千万。还是那句话——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尤其是那些优秀古诗词更是被*所传颂。我最喜欢苏轼的《水调歌头》与*的《沁园春·雪》。
《水调歌头》中有一句千古名言:高处不胜寒。越是高的地方,就越冷。这并非是单纯意义上地冷,而是指纵然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也会感到孤独,又怎能比得上做一个*凡人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句与上一句遥相呼应:起舞翩翩欣赏着月下清影,去月宫得琼楼玉宇怎能比得上在人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者本不应该怨恨月亮,但若不月圆,家人便无法团聚,但这种事自古便难以改变。这句与第一句首尾呼应,正对应了苏轼开头所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什么时候才会园啊!我端着酒杯询问苍天。作者很想尽快月圆,但他却无能为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以苏轼只能哀叹,期盼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安健康,一起享受着美好的月光了。
这首词意境、文笔俱佳,说明了苏轼思念亲人地迫切心情。
最*我看了一本书《古诗词·离别情》。让我深深感受到:自古以来,离别是文人墨客的瑰宝,关于离别的古诗更是多不胜数,离乡之情,别友之情,更是溢满了文化史。
身处异地,唐代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色凄凉,作者孤身一人,身处异乡,在窗边望着皎洁的月亮,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到自己故乡的一切,不禁感到有一丝酸楚,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对月空吟,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句。离乡背井,李白也曾吟诵过:“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他把对家乡的浏留恋当做是故乡水万里来送他,这份离乡之愁,试问有谁能有李白表现得淋漓尽致呢?
与多年好友相别,诗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与好友分别,不知何时相见,但他用写诗来安慰自己不要伤心,因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了千古名句。
面对离别,王维在《送元二使西安》中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青青河畔,折柳相送,一句话,一杯酒,一生的友情,王维就此写下了这千古名句。
面对离别,岑参在《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他对于彭玉的离别,有些失落,对朋友的祝福却不曾消减。
阅读古诗,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奇妙之旅,让人回味无穷,陶醉其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走进古诗词,我们可以跟着诗人去欣赏四季的.美景。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淅淅沥沥滋润大地的春雨。夜晚时分,春雨纷纷,让锦官城被美丽的花包围;我们还可以在春天的早上聆听到鸟儿的啼声,去欣赏那东风剪出的娇嫩柳叶,即使被挡在园外,也惊叹*的美。
夏季,我们能看到农民们在正午时耕耘,一滴滴的汗水滴在地里,还可以感受那“首夏如清和,芳草亦未歇”。或是看那才露尖尖小角的荷叶与点水蜻蜓,在一个闲暇时听那蛙声一片。真是:“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请闭上眼睛想一想,一个人行走在枫林中,看那红过的二月花的美丽枫叶。忽然,下起了雨,这是使人宁静、使人怀想、使人思念的秋雨呀,这时,人们会感受到一种不同于春季或冬季的温暖和舒。田野中,春天种出来的粟这时也饱满起来,秋风骤,解落了秋叶。真盼望有一天,我去看看那湖天相接、水天一色的洞庭秋色。
冬季,我们能发现那梨花一样纯洁美丽的雪,也可以看到梅花凌寒独自开放。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踩着雪玩耍的人,也可以看见“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盛景。
在古诗词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四季的美景,还可以享受诗中乡情,诗中友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落叶归根的夙愿;“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是对亲人的牵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对家乡的眷恋。朋友分别之时,送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祝福,好友很久不见,我们可以学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当我们毕业的时候,也可以唱出“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一卷诗词,一缕书香,一份古韵。走进古诗词,就走进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古诗词里的四季如画,古诗词里的乡情让人回味无穷,古诗词里的友情让人难以忘怀,古诗词里有流连忘返的美景。
霜降节气古诗词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霜降节气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唐: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辩,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
《岁晚》
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霜降诗句:【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物生贵得性,身累由*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
霜降诗句:【泊舟盱眙】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城。
*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霜降诗句:【送李九贬南阳】钱起
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鸿声断续暮天远,
柳影萧疏秋日寒。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霜降诗句:【相和歌辞·从军行三首】李约
看图闲教阵,画地静论边。乌垒天西戍,鹰姿塞上川。
路长须算日,书远每题年。无复生还望,翻思未别前。
栅高三面斗,箭尽举烽频。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点尽三河卒,年年添塞尘。
候火起雕城,尘砂拥战声。游军藏汉帜,降骑说蕃情。
霜降滮池浅,秋深太白明。嫖姚方虎视,不觉请添兵。
霜降诗句:【九日登李明府北楼】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霜降诗句:【送李翥游江外】岑参
相识应十载,见君只一官。家贫禄尚薄,霜降衣仍单。
惆怅秋草死,萧条芳岁阑。且寻沧洲路,遥指吴云端。
匹马关塞远,孤舟江海宽。夜眠楚烟湿,晓饭湖山寒。
砧净红鲙落,袖香朱橘团。帆前见禹庙,枕底闻严滩。
便获赏心趣,岂歌行路难。青门须醉别,少为解征鞍。
《秦州杂诗》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秦州杂诗》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本篇是第七首。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首*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秦州城座落在陇东山地的渭河上游河谷中,北面和东面,是高峻绵延的六盘山和它的支脉陇山,南面和西面,有嶓冢山和鸟鼠山,四周山岭重迭,群峰环绕,是当时边防上的重镇。“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绵延长大和雄奇莽苍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在“莽莽万重山”的狭窄山谷间矗立着的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环境的衬托,越发显出了它那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同是写高山孤城,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雄浑阔大中带有闲远的意态,而“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则隐约透露出一种严峻紧张的气氛。沈德潜说:“起手壁立万仞”(《唐诗别裁》),这个评语不仅道出了这首诗发端雄峻的特点,也表达了这两句诗所给予人的感受。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首联托出雄浑莽苍的全景,次联缩小范围,专从“孤城”着笔。云动必因风,这是常识;但有时地面无风,高空则风动云移,从地面上的人看来,就有云无风而动的感觉。不夜,就是未入夜。上弦月升起得很早,天还没有黑就高悬天上,所以有不夜而月已照临的直接感受。云无风而动,月不夜而临,一属于错觉,一属于特定时间的景象,孤立地写它们,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但一旦将它们和“关”、“塞”联结在一起,便立即构成奇警的艺术境界,表达出特有的时代感和诗人的独特感受。在唐代全盛时期,秦州虽处交通要道,却不属边防前线。安史乱起,吐蕃乘机夺取陇右、河西之地,地处陇东的秦州才成为边防军事重镇。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战争烽火气息的边城中,即使是本来*常的景物,也往往敏感到其中仿佛蕴含着不*常的气息。在系心边防形势的诗人感觉中,孤城的云,似乎离边塞特别*,即使无风,也转瞬间就飘出了边境;孤城的月,也好象特别关注防关戍守,还未入夜就早早照临着险要的雄关。两句赋中有兴,景中含情,不但警切地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正如浦起龙《读杜心解》所评的那样:“三、四警绝。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
三、四两句在景物描写中已经寓含边愁,因而五六两句便自然引出对边事的直接描写:“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水还。”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归国后,任典属国。第五句的“属国”即“典属国”之省,指唐朝使节。大约这时唐朝有出使吐蕃的使臣迟留未归,故说“属国归何晚”。第六句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两句用典,用赋一事,而用语错综,故不觉复沓,反增感怆。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兰,都发生在汉王朝强盛的时代,他们后面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作后盾,故能取得外交与军事上的胜利。而现在的唐王朝,已经从繁荣昌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急剧趋于衰落,象苏武、傅介子那样的故事已经不可能重演了。同样是用这两个典故,在盛唐时代,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的高唱,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的豪语,而现在,却只能是“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的深沉慨叹了。对比之下,不难体味出这一联中所寓含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遥望关塞以外,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整个西北边地的局势,正十分令人忧虑。目接衰飒的边地景象,联想起唐王朝的衰飒趋势,不禁使自己疾首蹙额,怅恨不已。“烟尘”、“衰飒”均从五、六生出。“一”、“正”两字,开合相应,显示出这种衰飒的局势正在继续发展,而自己为国事忧伤的心情也正未有尽期。全诗地雄奇阔大的境界中寓含着时代的悲凉,表现为一种悲壮的艺术美。
秦州杂诗①·其五
西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②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③老驌驦。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一、白话释译:
①陇右之地,自然环境适宜广养良马。这里养马风盛,养得烈骏万匹,已是由来已久的事。/南使,唐置于陇右养马之官名,这里以官名代辖地陇右;天马,良马,意谓神马,汉代对得之于西域良马的称名。
②如今逢战乱,马群如浮云般连阵战殁,只留得秋草遍山闲长。/连阵,阵战连着阵战,言战事频多;没,即殁,战死;因马多战死,故山草徒长。
③战死的尽管不少,但听说这种真正的良种龙马,仍然留有病残老弱的良骏。骕骦(sūshuang)古代良马名。
④虽是残老之马,却不失骕骦神勇之气,依旧哀鸣着想投入征战,立于遥远的.天际里面朝苍天。/迥,音jiong,远,遥远。诗里为马的立姿壮气氛。
二、赏读简语:
这是一首关于陇右良马的悲壮之歌。诗人借马赋感抒怀,取材角度小,立意掘进深,具有新耳目、憾心魄的艺术功效。
首联交待此地由来已久的养马历史背景和地理优势,丰茂的水草,养得万匹的强骏,为劲健之马的赴战,铺就壮色。次联写战马的壮烈赴难的神勇和万死不辞的献身精神,投射出的是诗人含而不露的杀敌献身的壮怀,抒发出对马死山空草徒长的悲切之痛。第三联深进一层,以“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十个字,从马身上艺术地再现了属于中华民族的可贵品质和英雄气概。它让我们想到了《百岁挂帅》里的佘太君,她虽为国献出了七个儿子,但要使杨门帅旗不倒,即使率孀媳幼眷,也要为国再建功劳的英雄气慨;也想到了《石壕吏》里的普通农家老妪,她不计牺牲的一句“请从吏夜归”,道出的是虽妇流也知为国生死以赴的深明大义。这就是诗人笔下“真龙种”和“老骕骦”丰富的精神内涵。末联的哀鸣而思战斗,迥立而向苍苍,是对这种马所体现的人类精神的阐发,并为全诗画上了意味悠长,昭示壮烈以图强的主题。
所以,写出一种浓郁厚积的悲剧气氛,也是这首诗独具魅力的一大特色。
三、读杜集粹:
①《杜诗详注》释首字“西”曰:张远作西,旧作南(《读杜心解》、《杜诗镜铨》均作“南使”)。而评五章曰:“借天马以喻意。良马阵没,秋草徒长,伤邺城军溃。今者龙种在军,而骕骦空老,其哀鸣向天者,何不用之以收后效耶。”。
②《读杜心解》释“南使”曰:犹言汉使,张骞通西南夷,可言西,亦可言南。
③《杜诗镜铨》释“南使”曰:南使犹汉使。《汉书》:张骞使西域还。得乌孙天马。
这首诗借咏马以抒怀。诗中前四句写自从汉朝使节张骞从西域引入“天马”以来,就不断有良马被带到中原,至今已是数以万计了。但这些神马并没有发挥它们的作用。宜:得到。浮云:良马名,这里代指一切良马。据史*载,公元759年3月,九节度使惨败邺城,战马万匹,仅剩三千。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很可能就是为此而发的。“浮云连阵没”,用正面描写法,“秋草遍山长”,用侧面烘托法,前句是因,后句是果。
关于鄂州的5首古诗词
关于鄂州的古诗词
鄂州古诗词中的酒
鄂州有名的古诗词
鄂州西山的古诗词
描写鄂州著名的古诗词
关于鄂州西山的古诗词
名人赞美鄂州的古诗词
鄂州的励志古诗
晚次鄂州古诗的诗眼
描写湖北省鄂州市的古诗词
鄂州最有名的古诗
描述赞美鄂州的古诗
古诗晚次鄂州的读音
鄂州南楼书事古诗漫的
鄂州一首失传的古诗
望洞庭与鄂州南楼书事的古诗
鄂州南楼书事古诗中的凉字
晚次鄂州古诗诗人的思想感情
离鄂的古诗词
夸赞鄂尔多斯的古诗词
描写鄂尔多斯的古诗词
5言5句的古诗词
鄂教版初中语文的古诗词
5行的古诗词
5个字5行的古诗词
5首5个字的古诗词
含州的古诗词
带州的古诗词
雍州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