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维边塞的古诗

关于关于王维边塞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王维边塞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王维边塞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王维边塞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65) 语录(6) 说说(6) 名言(8) 诗词(869) 祝福(1k+) 心语(59)

  • 关于王维的边塞诗

  • 优美
  • 关于王维的边塞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关于王维的边塞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

      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 王维《杂诗三首》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安否。 —— 王维《不遇咏》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王维《观猎》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 王维《少年行四首》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 王维《少年行四首》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 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1、《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从军行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主颈,归来献天子。

      3、《陇头吟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4、《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

      5、《赠裴旻将军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劫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6、《送刘司直赴安西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阅读全文]...

2022-02-03 06:29:05
  • 王维的边塞诗

  • 王维的边塞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维的边塞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陇头吟》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3、《从军行》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主颈,归来献天子。

      4、《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

      5、《赠裴旻将军》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劫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6、《送刘司直赴安西》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7、《送张判官赴河西》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连白云,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8、《凉州郊外游望》

      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

      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

    [阅读全文]...

2021-12-26 05:43:38
  • 王维的边塞诗

  •   1、《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从军行》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主颈,归来献天子。

      3、《陇头吟》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4、《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

      5、《赠裴旻将军》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劫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6、《送刘司直赴安西》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7、《凉州赛神》

      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

      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

      8、《凉州郊外游望》

      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

      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

      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

      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

      9、《送张判官赴河西》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阅读全文]...

2022-01-16 13:08:05
  • 王维边塞诗有哪些(最知名的边塞诗大全)

  • 在唐诗中,有一个类别的诗歌最能表现大唐王朝的雄浑气势,这就是边塞诗。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之一,抵抗外族入侵,不断开疆拓土也是当时彰显国威的一种重要表现。

    初唐时期,贵族集团逐渐式微,这为文人士子提供了更多的上升渠道。他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隐居求贤或者尚武从军等途径获取功名,这就催生了当时科举热、隐逸热和从军热。从军热使得许多文人走边塞外边关,将所见所感写成隽永绵长的不朽诗篇。

    01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西北边塞黄沙漫漫,黄河蜿蜒流向远方。茫茫大漠,高山耸立,一座戍边将士驻守的城池在这里显得格外孤寂。悠长哀怨的羌笛吹奏着《折杨柳》的曲子,其实不必用这样的曲调埋怨春风为什么还没有吹拂到这座孤城,因为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这里。

    边塞风光壮丽宏伟,同时也弥漫着人烟荒芜的凄凉之感,戍边将士生活环境既艰苦又枯燥。在这样的条件下长期远离家乡,使得他们非常思念家乡,偶尔吹奏西域的乐器羌笛来排解心中的愁苦。“杨柳”多为伤春惜别之意,戍边的将士在艰苦的条件中,很难看到具有生机活力的景象,就连*常的青青杨柳,在边塞都难得一见。

    这里诗人做了一个隐喻,春风不单指自然界里温暖和煦的风,还指帝王的恩泽。边关将士在边关为了保卫边境的安定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但是他们依然被忽视,帝王的恩泽根本不会波及到距离都城这么遥远的地方。君王的寡恩让将士们的戍边苦旅充满了悲情和暗淡的色彩。

    02

    出塞二首 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笔下的边关带有浓重的历史感,从秦汉时期到诗人生活的唐代,边关从未安宁,战事频仍,戍边的将士和边疆的百姓苦不堪言,只能默默承受。诗人希望出现一位英勇的将军,使入侵的外族无法翻越阴山,边疆不再受他们的袭扰。

    王昌龄在诗中表达出一种既不畏惧外敌入侵,又热爱和*安宁的态度。王昌龄并非在初入边塞就有这样的想法,《从军行七首》其四是在这首诗之前的作品,“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这个时期,王昌龄的进取精神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边塞虽苦,但也不能阻挡杀敌报国的热情。但是随着他对边关真实现状了解得愈加深入后,他的思想开始有所转变。这使得他既能理性分析战争的胜利原因,又能感性地体恤边关将士和百姓苦痛。

    03

    凉州词二首 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的《凉州词二首》其一描绘的戍边将士出征前,盛大的酒筵上将士们举杯畅饮的豪气场面。“葡萄美酒”、“夜光杯”和“琵琶”都是西域的象征符号,将士们在出征之前对西域已经不陌生了。饮着西域的美酒,听着西域的音乐,他们尽情欢饮。将士们视死如归,哪怕马革裹尸也不能阻挡他们征战沙场的决心。临行前的酒宴上,大家恣意放纵,谁也不要嘲笑谁。

    如果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理解成战友之间在酒宴上的戏谑,就会让这首诗妙趣横生。将士们喝起酒来,说出的话带有一些夸张的成分。

    王翰这样写可能与他自身的性格有一些关系,王翰出身望族太原王氏,家资巨富,性格豪放。王翰是景云(唐睿宗710—712年的年号)年间的进士,才学一流。正因为他豪放不羁、恃才放旷的性格使得他在官场上并不顺利,反倒是出征前尽情挥洒豪情壮志的场景更能与他的性格形成默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让人感到激动和鼓舞,也因为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深受人们喜爱,为人们不断传颂。

    04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奉旨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河西重镇,今甘肃省武威市),慰问取得与吐蕃战争胜利的将士。从长安出发向着西北方向,王维只带了几个随行人员,乘着一辆轻便的马车前往边塞。

    王维此行心中很是落寞,贤相张九龄罢相后被贬出京,奸相李林甫独揽大权,王维因与张九龄关系密切,而被排挤出朝廷。他把自己比作随风滚动的蓬草,走出大唐的腹地。秋季北雁南飞,他却说自己是归雁向北飞入胡天,写出了一种无所依靠的寂寥。

    一路走过城市之后,来到了广袤的荒漠,夕阳西下,圆如轮盘的太阳像被烧透了一样,散发着红艳的光芒。大漠里象征*安的烟火竖直地冲上天空。大漠的壮观风景是中原地区难以看得到的,王维也被这样的景致震撼,心情似乎也放松了一些。

    在萧关(宁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王维一行人遇到巡逻的骑兵,王维表明身份,骑兵回答王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目前在燕然(今蒙古国杭爱山)一带视察,还请王大人一行人同他们前去驿馆休息。到了驿馆,王维赶忙将途中的感受写成了这首《使至塞上》。

    05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关山月”有伤离别之意。在这首诗里,李白不仅表现了离别的悲伤之感,同时又增加了更为丰富的内容。

    边塞的夜晚,明月升起,长风吹度。边关将士们望着月亮,想起家人,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从边关的景象延伸到古代的战场之上,诗人联想起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西)七天七夜的场景,又想到大唐军队与吐蕃在青海一带连年交战。无休止的战争让边关将士伤亡惨重,让人心痛。战士们望着边关夜色,思念家乡,满脸愁容,大概家中的妻子也在这苍茫月色之中不住的叹息吧。

    作为描写战争给人们带来伤害的诗歌,诗人在写作时,先用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当作铺垫,形成一种雄浑之感后,再诉说戍边生活艰难就更得非常深沉。从古至今边境战争从未停止,无数戍边的军人为此付出了生命,战争给边关的士兵以及他们的家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因为将士的悲苦而停止。在*之下,个人又是多么渺小,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06

    前出塞九首 其六

    [阅读全文]...

2022-07-17 05:38:42
  • 边塞的古诗

  •   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2、《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赵将军歌》

      唐·岑参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4、《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6、《代出自蓟北门行》

      宋·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7、《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阅读全文]...

2022-01-08 22:53:47
  • 王昌龄的边塞诗_边塞古诗五言绝句

  • 经典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王昌龄的边塞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王昌龄的边塞诗

    1、《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2、《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3、《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4、《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5、《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6、《从军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7、《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8、《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9、《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10、《塞下曲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11、《塞下曲其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12、《出塞》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边塞诗四言绝句。

    [阅读全文]...

2022-01-26 07:55:33
  • 王维古诗使至塞上原文及赏析

  • 知识,学*,文学
  • 王维古诗使至塞上原文及赏析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王维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王维古诗使至塞上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阅读。

      【原文】

      使至塞上

      出自: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赏析】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阅读全文]...

2021-12-02 08:02:37
  • 王之涣的边塞诗

  • 王之涣的边塞诗

      导语:有关王之涣的边塞诗,各位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之涣的边塞诗,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

      《凉州词》又名《听玉门关吹笛》《凉州歌》《出塞》。

      这首诗通过描写塞外苍茫荒凉的景象,表现征人孤独、凄清的心境和思乡的哀怨,也寄寓作者对其深切的同情。诗作信笔写来,不假雕饰,先勾勒出白云、黄河、孤城、高山的奇险而又凄清的画面,铺设一种极为壮阔旷远的背景,然后一转写闻笛的感受,从而自然归结到抒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感慨。

      本诗情调悲壮,景象萧森,寓情于景,语言含蕴,寄意宏深。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卷二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从一个方面表露出这首诗伤时刺世的寓意。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遥望黄河迷茫旷远,犹若悬挂在白云之间。*视孤城一片荒凉,周围尽是耸入云霄的高山。通过水天相接的黄河、矗立万仞山上的古城,表现西北边境的高旷辽远和荒凉。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转写征人的心理,羌笛何须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呢,应知道在荒漠的玉门关外连春风也吹不到那里啊!这里写春风不到,既是写实景,表现塞外苦寒;同时也含有怨恨君王恩泽不及于边塞之意。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赏析

      冷风中望着远方的拂云堆,不知道多少次我登坛杀马以祭。今天的大唐王朝是多么的威武雄壮,再也不肯用和亲这样的方略来换取短暂的和*了。

      盛唐边塞诗人名家王之涣一生才高运蹇,惜只六首诗作传世,实让后人叹嗟!《凉州词》其一可谓人人皆知,网路上轻易便可找到相关的解释.但《凉州词》其二多录其诗文,注解却是鲜见少闻。无奈,泊云居只得自己动手。有不恰处,阅者莫笑泊云居才浅也!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开题便以别样的视角入笔,诗写外族首领北望拂云堆,其心内情感想必是复杂多变的吧。每次打算入侵中原之前我都会到拂云堆神祠祭酹求福。这是我祖辈生活的土地呀!而今只能远远的望着它了。多少无奈多少悲愤皆入诗中,仿佛一个末路的英雄虎目含泪仰天悲鸣。

      敢于从这样的角度写诗,敢于替敌人鸣不*,纵观*历史怕只有盛唐才有这样的胸襟气度。从这两句诗中不难发现王之涣自身的豪放不羁,和观察想像的深入。唐朝虽然政治清明,诗人们多敢于言.但能站在这样的立场来看待思考问题实难能可贵,晚于王之涣的边塞诗人李颀在《古从军行》也有相类似的诗句:"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这两位诗人都能从另外的角度来说战争,的确难能可贵。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这两句直白道来更有一种激刺的震憾.藏在诗后的深切的情感波涛才是直指人心灵深处的由血和泪交织而成的争战历史.自春秋战国起,华夏周边诸马上民族战力强盛,汉家天子多以和亲之策以换得短时间的和*,图谋发展。而周边外族在汉族和亲之后和得到汉族朝贡来的礼物多也烽鼓暂息。

      汉、唐时汉族国力强大起来,用不着再用和亲的政策来换取和*了,而且强大起来的汉家天子野心勃勃,对外族发起战争.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唐朝名将张仁愿乘默啜悉率其众西击突骑施、营州一带空虚之机,奏请朝廷夺取漠南并沿黄河北岸筑“受降城”,加强防御,首尾相应,断绝突厥南寇之路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张仁愿正好把中受降城筑于他们誓师之地。东城建于今内蒙托克托。西城筑于五原西北。三城各相距四百余里,占据黄河北岸险要之地,遥相呼应,构成一道坚强的防御屏障。王之涣诗中的单于可能便是指默啜悉吧,他更是连祖宗的宗庙也失去了.从自“不敢渡山畋牧”.再想汉家天子用和亲来安抚自己,怕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吧!

      这首诗视角独特,观察深入.描写动人心魄.虽不如为人熟知的人《凉州词》其一,但在其直白的描写中道出战争不只是给汉家带来灾难,同样的,战争的另一方也同样是为了生与死,国与家而轻死舍生.实应为后人警耸也!纵观《凉州词》二首,不难发现这位个性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却时运不济的诗人悲天悯人的另一面。

    [阅读全文]...

2022-03-11 07:59:19
  • 王之涣的边塞诗

  • 王之涣的边塞诗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一作季凌,一作季陵),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之涣的边塞诗,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起边塞诗,我们不能不说的.就是王之涣了。这是我们*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他写下来的两首边塞诗都成为了我们*古代诗歌的经典,不断被后人流传着。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还作为了典型诗歌出现在了孩子们的语文课本上,由此可见其诗歌的意义重大,下面就来说说王之涣的边塞诗。

      王之涣是唐朝四大边塞诗人之一,更被章太炎先生尊为“绝句之最”。遗憾的是留下来的诗太少,只有六首。边塞诗有:

      凉州词(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王之涣现存生*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圭爵,酷嗜闲放。”。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王昌龄、高适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怎么样,同学们你们读过文中王之涣的边塞诗之后,是不是感觉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呢。希望同学们你们可以好好学*之涣的这几首边塞诗,体会其中的奥妙。

    [阅读全文]...

2022-01-28 12:30:13
  • 关于边塞的诗句古诗(有关边塞诗的诗)

  •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此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此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

    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丈夫。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阅读全文]...

2022-06-04 13:18:58
关于王维边塞的古诗 - 句子
关于王维边塞的古诗 - 语录
关于王维边塞的古诗 - 说说
关于王维边塞的古诗 - 名言
关于王维边塞的古诗 - 诗词
关于王维边塞的古诗 - 祝福
关于王维边塞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