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作文300字

关于寒食节作文300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寒食节作文300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寒食节作文300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寒食节作文300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寒食节作文300字10篇

  •   前几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关于寒食节的课文。讲的'是一个名叫介子推的人,在他的主公重耳逃亡在外的时候,他一直跟随左右。在重耳饿昏了以后他就把自己的肉割给重耳吃,才得以存活下来。

      在重耳当了国君之后他却忘记了,曾经割肉救自己的介子推的事情。介子推并没有据理力争没有宣功邀赏。而是带着他的母亲隐居绵山。

      重耳为了逼他下山接受自己的封赏,就放火烧山。可介子推宁愿被火烧死都没有下山。结果介子推就被火给活活烧死了。之后身为晋文公的重耳就把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晋国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有着高尚气节的人,而把这个节日一代代传了下来。

      听完这个故事后,我的感触很多。同时我也决定以后再这一天里只吃冷食。今天就是寒食节了,我决定不吃热饭,纪念介子推这个有独特气节的人。

      谈到清明节,就必须要提起寒食节。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俗了。

      今年清明,我们家按照清明节的*俗到外面买来了青团子。趁着空闲的时候,我又来到了王国维网上纪念馆。你瞧,这位国学大师正在专心致志的研究学*呢,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书本。我为他点燃了一支白烛,并留言道:“我们新一代的接班人,一定不让您失望,我们肯定会好好学*,不辜负您和祖国对我们的.期望。”

      留完言,我似乎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这担子里装着祖国和“国学大师”王国维对我们中华儿女的期望。这期望是什么?当然是好好学*,将来成为国家之栋梁,为祖国做出点儿贡献,给**上的那五颗星争光添彩!

      记得那是我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但是那天还没有到清明节。我陪着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一些扫墓用的祭品,比如水果之类的。

      在去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奶奶挑着一种绿色食物在卖。我很喜欢绿色的东西就拖着妈妈去看了看。买东西的奶奶说那个叫做清明团子。我好奇的问奶奶,这个团子是用绿色的颜料染过吗,为什么会那么绿。奶奶耐心的告诉我,这是用艾叶捣碎的浆液做的。接着她还拿了一个让我尝。我满心欢喜的接着,一种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了好奇的我为什么那个奶奶要做那好吃的团子。因为那一天是寒食节,在妈妈小的时候外婆就会在寒食节这一天给她们做这绿色的清明团子。

      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个寒食节的故事。说的是两千多年前,一个国君为了请出曾经割肉给自己吃的名字叫做介子推的人,而放火将介子推烧死。那个晋国的国君为了悼念他而在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禁火节”。在这一天他们只吃冷食所以也称为寒食。而清明团子就是后来寒食中的一种。

      记得那是我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但是那天还没有到清明节。我陪着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一些扫墓用的祭品,比如水果之类的。

      在去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奶奶挑着一种绿色食物在卖。我很喜欢绿色的东西就拖着妈妈去看了看。买东西的奶奶说那个叫做清明团子。我好奇的问奶奶,这个团子是用绿色的颜料染过吗,为什么会那么绿。奶奶耐心的告诉我,这是用艾叶捣碎的浆液做的。接着她还拿了一个让我尝。我满心欢喜的接着,一种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了好奇的我为什么那个奶奶要做那好吃的团子。因为那一天是寒食节,在妈妈小的时候外婆就会在寒食节这一天给她们做这绿色的清明团子。

      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个寒食节的故事。说的是两千多年前,一个国君为了请出曾经割肉给自己吃的名字叫做介子推的人,而放火将介子推烧死。那个晋国的国君为了悼念他而在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禁火节”。在这一天他们只吃冷食所以也称为寒食。而清明团子就是后来寒食中的一种。

      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寒食禁火的*俗相传是纪念介子推的,这一*俗还有一段“火烧绵山”的故事呢。

      介子推是春秋时晋国人,在晋公子重耳避难出逃期间,介子推追随重耳十九年。重耳逃难途经卫国,饥饿难当,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激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当重耳回晋国执政(号晋文公)后,赏赐随从人员时,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背上老母,进入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境)隐居起来。晋文公醒悟后,便亲自到绵山求访介子推,但介子推却不肯相见。晋文公决定举火焚林,以为这样做,孝顺的介子推为了保全老母的性命,定会出来。没想到介子推宁死不肯出山,和老母相抱烧死在一棵大树下。晋文公将他葬在绵山,并改绵山为介山。同时,传令全国,禁止在介子推忌日生火做饭,这天只准吃冷食。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由于寒食节正值春末,野外空气清新,景物宜人,是野游的好日子。古人是很重视这个节日的,一到这天,不论官民,家家禁火,户户寒食。现在,寒食节已不时兴,而与清明节自然合一了。

      谈到清明节,就必须要提起寒食节。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俗了。

      今年清明,我们家按照清明节的'*俗到外面买来了青团子。趁着空闲的时候,我又来到了王国维网上纪念馆。你瞧,这位国学大师正在专心致志的研究学*呢,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书本。我为他点燃了一支白烛,并留言道:“我们新一代的接班人,一定不让您失望,我们肯定会好好学*,不辜负您和祖国对我们的期望。”

      留完言,我似乎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这担子里装着祖国和“国学大师”王国维对我们中华儿女的期望。这期望是什么?当然是好好学*,将来成为国家之栋梁,为祖国做出点儿贡献,给**上的那五颗星争光添彩!

      寒食节快要到了,你们知道关于寒食节的故事吗?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吧: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国君重耳,在外国流亡十九年。有一天,重耳及大臣们来到了一个荒凉的.地方,饥寒交迫的他们再也走不动了,忠臣介子推见后,便忍着剧痛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熟后给重耳充饥。

      重耳复国后,他奖赏了有功的大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非常伤心,他带着年迈的母亲隐居绵山。有一次,重耳突然想到了还没有奖赏割股肉给他吃的介子推。为了弥补失误,便派人挨家挨户的寻找介子推,找了很长时间,才了解到介子推隐居绵山。重耳便亲自去请介子推,可是介子推不愿出来,这可把重耳给急坏了。

      他为了让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烧山,只给介子推留了一条小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火灭了,仍不见介子推的身影。就派人上山寻找,发现介子推身背老母,紧抱一棵大柳树,已经被烧死。重耳万分悲痛,为了悼念介子推,便下令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全国上下不准生火做饭。

      这就是寒食节的故事。

      记得那是我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但是那天还没有到清明节。我陪着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一些扫墓用的祭品,比如水果之类的。

      在去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奶奶挑着一种绿色食物在卖。我很喜欢绿色的东西就拖着妈妈去看了看。买东西的奶奶说那个叫做清明团子。我好奇的问奶奶,这个团子是用绿色的颜料染过吗,为什么会那么绿。奶奶耐心的告诉我,这是用艾叶捣碎的浆液做的。接着她还拿了一个让我尝。我满心欢喜的接着,一种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了好奇的我为什么那个奶奶要做那好吃的团子。因为那一天是寒食节,在妈妈小的时候外婆就会在寒食节这一天给她们做这绿色的清明团子。

      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个寒食节的故事。说的.是两千多年前,一个国君为了请出曾经割肉给自己吃的名字叫做介子推的人,而放火将介子推烧死。那个晋国的国君为了悼念他而在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禁火节”。在这一天他们只吃冷食所以也称为寒食。而清明团子就是后来寒食中的一种。

      寒食节,我国传统节日,也叫禁烟节,冷节,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这一天禁止烟火,只吃冷食,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

      春秋时,晋献公的妃子郦姬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储君,于是就在晋献公的'食物里下毒,嫁祸给太子申生,并污蔑公子重耳是同谋。重耳得到消息以后,带领介子推等贤士连夜出逃。晋献公认为重耳不辞而别,有谋反之心,就下令追杀公子重耳,从此重耳踏上了逃亡之路。有一次,重耳饿的头晕目眩,忠心的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让重耳吃了充饥。逃亡路上,很多随行的人都离开了重耳,但介子推一直追随左右,悉心照顾重耳。正重耳十分感动。

      历尽千辛万苦,重耳终于回国做了君主,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对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进行了封赏。不巧襄的弟弟叛乱,晋文公忙着出兵援助周襄王,竟忘了封赏介子推。后来在别人的提醒下,晋文公猛然想起还没有封赏介子推的事,心中十分愧疚,立刻派人寻找。可是介子推早已和母亲隐居到绵山去了。晋文公想请他出山,便下令搜山,却没有找到。有大臣建议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晋文公同意了。一时间,绵山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可介子推始终没有出来。大火熄灭后,大家

      寒食节,我国传统节日,也叫禁烟节,冷节,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这一天禁止烟火,只吃冷食,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

      春秋时,晋献公的妃子郦姬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储君,于是就在晋献公的食物里下毒,嫁祸给太子申生,并污蔑公子重耳是同谋。重耳得到消息以后,带领介子推等贤士连夜出逃。晋献公认为重耳不辞而别,有谋反之心,就下令追杀公子重耳,从此重耳踏上了逃亡之路。有一次,重耳饿的头晕目眩,忠心的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让重耳吃了充饥。逃亡路上,很多随行的人都离开了重耳,但介子推一直追随左右,悉心照顾重耳。正重耳十分感动。

      历尽千辛万苦,重耳终于回国做了君主,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对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进行了封赏。不巧襄的'弟弟叛乱,晋文公忙着出兵援助周襄王,竟忘了封赏介子推。后来在别人的提醒下,晋文公猛然想起还没有封赏介子推的事,心中十分愧疚,立刻派人寻找。可是介子推早已和母亲隐居到绵山去了。晋文公想请他出山,便下令搜山,却没有找到。有大臣建议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晋文公同意了。一时间,绵山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可介子推始终没有出来。大火熄灭后,大家

    [阅读全文]...

2022-01-12 10:34:42
  • 寒食节作文10篇

  • 作文,寒食节
  •   你或许知道清明节的*俗和清明节的来历。但你却不一定知道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还有一个名为寒食的节日。抑或许你会觉得寒食节是清明节中的一部分。然而寒食节却已经独立存在了两千多年了。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富有深刻意味的故事。

      寒食节有一个传说是发生在战国时期。晋献公的'一个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而设计谋害死了太子的申生。太子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而到处流走逃亡。逃亡中唯有介子推一直跟随左右。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节。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节复清明节。晋文公将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节,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今年的寒食节是非常难忘的一天。扫墓的悲伤,蹿到了心里;青团的美味,到了骨子里;比赛的过程,融入到了我的记忆里。

      寒食节,虽说是传统节日,但在人们心中已经淡忘,将寒食节和清明节容为一体。和往年一样,寒食节都是和家人去陵园扫墓,祭祖。可今年却不一样,我还做了一些难忘的事。

      今年的寒食节,梁老师说:“今天下午,我们班将举行一个传统节日的讲解比赛,可有超级好的奖品哦!”我们全班同学兴奋又期待,每个人心里都在想到底哪一组是大奖的赢家。盼啊盼,等啊等,下午第一节课的铃声终于响了,讲解活动正式开始。我们组有个环节是有奖问答,准备的奖品是又大又绿的青团,而且我们小组每个讲解的同学都会获得一份。通过完美配合和精彩的讲解,我们小组最终获得了全班一等奖,我们兴奋地抱着奖品蹦下讲台,一手拿着奖品,一手拿着青团,打开包装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完后还意犹未尽。

      放学路上我还在回味青团的清香味。一打开门,爸爸居然说:‘’今晚不煮饭,我们一起做蛋黄酱青团吃。”我兴奋极了,和爸爸一起发面,里面加入独特的艾草汁,将喜欢蛋黄馅儿镶入面团中,揉成球状,再放入蒸笼中蒸一会儿,美味的青团就出炉了。我第一次吃到自己亲手做的青团,那种青草香在我味蕾上慢慢散开,真是难忘极了。

      今年的寒食节我第一次深入了解了它,知道了晋文公和介之推的感人故事,而且能脱稿且流利地给大家讲解寒食节的来源,也亲手和家人做了美味的青团,非常有意思。

      这是我最难忘的一次寒食节。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望寒食已至,午睡初醒的李清照远眺山川,眼波流转,将笔沾满了墨,在纸上行云流水,笔走龙蛇,铁画银钩,鸾漂凤泊,莞尔着勾勒寒食春景与民间*俗——“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率领手下,面朝巍峨绵山,腰别利剑,俨然王者,作拱手之势,高声道:“介子推先生, 寡人思君为清廉者,望君出仕成卿。”深山密林中, 介子推缓缓走出,披头散发,素衣简冠,答曰:“吾甚谢君之赞赏,然小人自愿尽孝于家母,隐于山林,还望君王成全!” 晋文公为使自己曾经的恩人——介子推做官享福,只得下令放火焚烧山林,欲逼其出山。可未曾想,介子推宁可与老母共焚,也不求功名利禄。晋文公颇为感伤,含泪下诏:“自今日起, 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寒食节诞生。它延续了2600 多年。随后,清明节被定义为寒食节的后曲,定在寒食的后一天。

      寒食在古代,意义非凡。

      大唐初春,一个寒食之日,不许焚火,正值寒春料峭,人们纷纷外出。白居易独倚树下,乌鹊啼鸣,伴着扫墓人之哀泣,让诗人文思泉涌,妙手偶得: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同样是唐朝的寒食,韩翃立足高原,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人间都邑,春意浓郁,笼罩全城,处处飞花。春风拂过,吹入御苑。诗人万般欣喜,提笔写下前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傍晚时分,诗人欲踏归途,却隐隐看到,皇宫内有亮光闪现。寒食禁火沿袭己久,还未天黑,皇宫内怎得走马传烛?原是正值宠臣弄权,政治腐败,诗人无尽悲凉,又提笔写下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问汝*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三年了,早已转官为农。这年寒食,剧风盛雨,打落海棠。雨声连绵,辗转反侧,忧心田地,难以入眠。苏轼没有点灯,他知寒食禁火,由寒而感,命运多舛,蘸墨挥毫写下:“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寒食在古代,总予人教益,予人伤怀,予人深思,予人博爱。而今,寒食这一节日,却己销声匿迹。

      不知是寒食与清明合并,还是清明取代了寒食。清朝过后,过寒食的人愈发罕见了。长达2600多年历史的寒食节,竟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渐渐被淡忘了。终于,在20世纪的一个寒食清晨,人们失去了对这一天的'记忆,脑海中,再无寒食。没有人注意它,没有人挽回它。人们只记得清明。

      就像雄鹰在空中翱翔,人们只看到了雄鹰,却忘记了背后给予它生命,养育它的母鹰!

      今年,清明的前一天,我睁开惺忪的双眼,走出自己的房间,望着客厅墙上的日历,似是想到了什么,对母亲说:“您知道吗? 今天是寒食节。”“寒食?节?一个新节日吗?”母亲微笑着回应,说完便转身点开煤气灶,准备做早餐。淡蓝色的火焰轻轻晃动,炽热在锅底蔓延,愈加旺盛,旺盛着炙烤我的眼我的心。忽觉一阵悲凉袭来,为一个节日的远去陡然而生的悲凉。

      寒食节,人们*惯了点火。

      寒食,是*传统节日,在农历清明前一天或两天。节日期间,只能吃凉东西,因此人们又称寒食节为冷节、禁烟节。

      寒食节为什么要禁火?相传,这与一个叫介之推的隐士有关。

      介之推又叫介子推,是春秋时代晋国人。在晋公子重耳流亡饥渴难耐之时,曾“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晋文公归国即位后,介子推不居功邀赏,背负老母隐逸绵山,结庐深谷,草木为食。文公亲往绵山访求子推,却找不到他的踪迹,就派军士在山前山后举火焚林,想逼子推出来。火烈风猛,延烧数里,三日方息。子推矢志不移,坚不出山,最后母子相抱,死于枯柳之下。晋文公大为悲痛,抚树长嗟,为表达怀念之情,命人伐下此树制成木屐,以后晋文公每每想起介子推,禁不住低头对着脚下的`木屐说:“悲乎足下。”“足下”一词即源于此,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表彰介子推的高风亮节,晋文公为之立祠,并改绵山为介山,还规定在介子推死日全国禁火三日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例,于是就有了寒食节禁火的*俗。

      你或许知道清明节的*俗和清明节的来历。但你却不一定知道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还有一个名为寒食的节日。抑或许你会觉得寒食节是清明节中的一部分。然而寒食节却已经独立存在了两千多年了。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富有深刻意味的故事。

      寒食节有一个传说是发生在战国时期。晋献公的一个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而设计谋害死了太子的申生。太子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而到处流走逃亡。逃亡中唯有介子推一直跟随左右。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着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节。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节复清明节。晋文公将*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节,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清明节是4月5日。这天,全家吃了午饭,奶奶准备好了要用的东西。我一看,准备得可真周到呀:除了天地银行的钱和金银财宝,连衣服、裤子、袜子、鞋子都考虑到了。我就和爸爸妈妈、奶奶乘上了舅舅的车出发了。在车上,奶奶告诉我:“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奶奶便向我说起了寒食节的故事。

      我们来到了一座山上,那里树木成群,山路歪七扭八,偶尔也能听见几声清脆的鸟鸣声,因为今天早上刚刚下过毛毛细雨雨,所以地上的泥土有些变得有点泥泞了。

      我们找到了太公的墓,我便开始帮起忙来了。奶奶把准备好的清明果摆在了墓前,敬上了酒,点上蜡烛。清明果形似饺子,外皮用鼠鞠草做成,鼠鞠草即清明草。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种食物,据说是用来祭奠先人的。清明前后是采摘清明草的好季节。绵软的淡粉团在手里捏揉,隐隐有清香气。

      接着,就让爸爸妈妈把清明纸递给奶奶,奶奶告诉我:“用清明纸插起来或者放在上面用石头压上,就表示这家人已经来过了。”放好了以后,奶奶拿出12支香,奶奶点燃了香,只见往上一冲,火就灭了。奶奶把12支香分别发给我们4个人每人3支,便让大家拜起来。当时,我在心中默默地说道:“太公,今天我们来看你,给你带来了好吃的、好穿的、好花的,你也要保佑我们啊!我希望全家人身体健健康康,**安安,每一家人都生意兴隆,让家里的孩子都学*优秀,特别是今年就要去美国的表哥,让他在美国顺顺利利的完成学业。你能答应我吗,太公?我相信你一定会答应我的。给你的东西你尽管用吧!”说完,奶奶收了香,把它插在一边,让我去敬一次酒,

      还嘱咐爸爸把带来的鞭炮放起来,爸爸很听了奶奶的话,乖乖地把鞭炮放了起来。放完了鞭炮,妈妈又敬起了酒来。除了爸爸,我们就烧起了带来的东西,烧了差不多有一半了,奶奶嘴中便说道:“东西太多了,拿个带子给他们装一下吧!”说罢,便把手中的带子丢进了火堆中。干完了,奶奶把一个托盘拿了回来,其余的就放在了那儿。快要走了,我对太公说:“太公,再见了,明年的今天,也就是明年的清明节,我们还会来看你的'。”

      说完,我们就离开了太公的墓,在回去的路上,我还在想着太公。“太公,您安息吧!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叫重耳。他离家出走了,身边还带着一位大臣,叫介子推。

      一次重耳突然晕倒了,他告诉介子推:我已经三天都没有吃饭了,你去给我找点东西吃吧!介子推找了半天,连根草都没有。介子推从衣服里拿出一把匕首,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烤了烤给重耳吃了。重耳就问:这里连根草都没有,你从哪里找来的肉呀?介子推说:这肉是从我腿上割得下的。重耳大吃一惊,连忙把介子推的裤子挽起来看,说:等我成为了国王,我一定好好报答你。

      过了不久,重耳真的成了国王。有的大臣分了银子,有的大臣分了地。可是介子推还是没有点到名。有位大臣和介子推说:国王一定把你排在最后面了。当重耳要宣布下朝的.时候,一位大臣站出来说:您怎么把介子推给忘了呀?重耳找了一会也没有找到介子推。重耳听说介子推在民山里,他就派上好几百位士兵向民山出发,去找介子推。

      他们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介子推。重耳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说:三面放火,把他烧到我们这里,介子推会从这里出来的。可是大火烧了好几天,一个人影也没有。重耳命令灭火,重耳要进去亲自寻找。当他看到介子推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每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人们就要吃冷的食物。所以这个节日就叫做“寒食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我吟诵起刚刚学的古诗《寒食》,伴着诗句,寒食节悄悄地来了。

      推开窗户,一股暖风把我吹得心旷神怡,寒食节到来的喜悦之情,被这风吹得更浓了。

      黄昏时分我们放学了,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想吃什么呀?”来学校接我回家的婆婆问我。“今天是寒食节,要吃冷食才对!我们不如借着这个*俗吃根雪糕吧。”我赶紧说。婆婆奇怪地问我:“才四月份呢,这个季节怎么能吃雪糕?”“婆婆,今天是寒食节,今天我们应该尊重割下自己的肉给晋文公吃的介子推啊,这个节日要这样做……”在我的说服下,婆婆给我买了一根小布丁。我小心翼翼地舔了一口,顿时感到心里甜甜的。伴着香甜的味道,我心里连连感谢寒食节,因为这个节日不仅让我懂得了感恩,也让我吃到了雪糕。

      不知不觉走到了家,一开门,一股浓烈的烟草味争先恐后地往我鼻子里钻,这个味道让我的心一下揪了起来。婆婆见状大声说教起来,大骂外公这不对那不好的……这个场面我早已熟悉。只见外公正一只手悠闲地插在裤兜里,另一只手则向前微微地伸着,手上夹着一根我一眼便可认出的东西——香烟。香烟中冒出的缕缕青烟变成了一幅高山流水的画。外公陶醉其中,一副舒坦的样子。我深吸一口气,斜着眼看看外公,快速脱下球鞋换上拖鞋,左脚用力向前一跃,右脚紧跟步伐,一跨步到了外公身边,迅速把外公手上的香烟一捏,顺势丢进了垃圾桶。

      外公的神情从坦然变成了惊讶,再从惊讶变成了愤怒,还没等他发火,我已经开口了:“外公,今天是寒食节,要禁烟禁火的,你怎么能抽烟呢?今天,我们应该尊重割下自己的肉给晋文公吃的介子推……”外公的表情从愤怒变成了惊讶,又从惊讶再次变成了坦然,就这样,我用寒食节的理由把外公的烟瘾压制住。

    [阅读全文]...

2022-05-03 07:47:00
  • 寒食节作文300字10篇

  • 作文,寒食节
  •   记得那是我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但是那天还没有到清明节。我陪着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一些扫墓用的祭品,比如水果之类的。

      在去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奶奶挑着一种绿色食物在卖。我很喜欢绿色的东西就拖着妈妈去看了看。买东西的奶奶说那个叫做清明团子。我好奇的问奶奶,这个团子是用绿色的颜料染过吗,为什么会那么绿。奶奶耐心的告诉我,这是用艾叶捣碎的浆液做的。接着她还拿了一个让我尝。我满心欢喜的接着,一种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了好奇的我为什么那个奶奶要做那好吃的团子。因为那一天是寒食节,在妈妈小的时候外婆就会在寒食节这一天给她们做这绿色的清明团子。

      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个寒食节的'故事。说的是两千多年前,一个国君为了请出曾经割肉给自己吃的名字叫做介子推的人,而放火将介子推烧死。那个晋国的国君为了悼念他而在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禁火节”。在这一天他们只吃冷食所以也称为寒食。而清明团子就是后来寒食中的一种。

      谈到清明节,就必须要提起寒食节。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俗了。

      今年清明,我们家按照清明节的*俗到外面买来了青团子。趁着空闲的时候,我又来到了王国维网上纪念馆。你瞧,这位国学大师正在专心致志的研究学*呢,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书本。我为他点燃了一支白烛,并留言道:“我们新一代的接班人,一定不让您失望,我们肯定会好好学*,不辜负您和祖国对我们的.期望。”

      留完言,我似乎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这担子里装着祖国和“国学大师”王国维对我们中华儿女的期望。这期望是什么?当然是好好学*,将来成为国家之栋梁,为祖国做出点儿贡献,给**上的那五颗星争光添彩!

      记得那是我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但是那天还没有到清明节。我陪着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一些扫墓用的祭品,比如水果之类的。

      在去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奶奶挑着一种绿色食物在卖。我很喜欢绿色的东西就拖着妈妈去看了看。买东西的奶奶说那个叫做清明团子。我好奇的问奶奶,这个团子是用绿色的颜料染过吗,为什么会那么绿。奶奶耐心的告诉我,这是用艾叶捣碎的浆液做的。接着她还拿了一个让我尝。我满心欢喜的接着,一种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了好奇的我为什么那个奶奶要做那好吃的团子。因为那一天是寒食节,在妈妈小的时候外婆就会在寒食节这一天给她们做这绿色的清明团子。

      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个寒食节的故事。说的是两千多年前,一个国君为了请出曾经割肉给自己吃的名字叫做介子推的人,而放火将介子推烧死。那个晋国的国君为了悼念他而在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禁火节”。在这一天他们只吃冷食所以也称为寒食。而清明团子就是后来寒食中的一种。

      记得那是我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但是那天还没有到清明节。我陪着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一些扫墓用的祭品,比如水果之类的。

      在去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奶奶挑着一种绿色食物在卖。我很喜欢绿色的东西就拖着妈妈去看了看。买东西的奶奶说那个叫做清明团子。我好奇的问奶奶,这个团子是用绿色的颜料染过吗,为什么会那么绿。奶奶耐心的告诉我,这是用艾叶捣碎的浆液做的。接着她还拿了一个让我尝。我满心欢喜的接着,一种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了好奇的我为什么那个奶奶要做那好吃的团子。因为那一天是寒食节,在妈妈小的时候外婆就会在寒食节这一天给她们做这绿色的清明团子。

      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个寒食节的故事。说的是两千多年前,一个国君为了请出曾经割肉给自己吃的名字叫做介子推的人,而放火将介子推烧死。那个晋国的国君为了悼念他而在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禁火节”。在这一天他们只吃冷食所以也称为寒食。而清明团子就是后来寒食中的一种。

      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寒食禁火的*俗相传是纪念介子推的,这一*俗还有一段“火烧绵山”的故事呢。

      介子推是春秋时晋国人,在晋公子重耳避难出逃期间,介子推追随重耳十九年。重耳逃难途经卫国,饥饿难当,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激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当重耳回晋国执政(号晋文公)后,赏赐随从人员时,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背上老母,进入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境)隐居起来。晋文公醒悟后,便亲自到绵山求访介子推,但介子推却不肯相见。晋文公决定举火焚林,以为这样做,孝顺的介子推为了保全老母的性命,定会出来。没想到介子推宁死不肯出山,和老母相抱烧死在一棵大树下。晋文公将他葬在绵山,并改绵山为介山。同时,传令全国,禁止在介子推忌日生火做饭,这天只准吃冷食。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由于寒食节正值春末,野外空气清新,景物宜人,是野游的好日子。古人是很重视这个节日的,一到这天,不论官民,家家禁火,户户寒食。现在,寒食节已不时兴,而与清明节自然合一了。

      谈到清明节,就必须要提起寒食节。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俗了。

      今年清明,我们家按照清明节的'*俗到外面买来了青团子。趁着空闲的时候,我又来到了王国维网上纪念馆。你瞧,这位国学大师正在专心致志的研究学*呢,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书本。我为他点燃了一支白烛,并留言道:“我们新一代的接班人,一定不让您失望,我们肯定会好好学*,不辜负您和祖国对我们的期望。”

      留完言,我似乎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这担子里装着祖国和“国学大师”王国维对我们中华儿女的期望。这期望是什么?当然是好好学*,将来成为国家之栋梁,为祖国做出点儿贡献,给**上的那五颗星争光添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告诉人们我国传统节日寒食节要来到了。

      听说寒食节是当时晋国公子重耳,曾经流亡国外。一天,重耳饿的昏了过去,他身边的大臣介子推,把自己腿的肉割了给重耳吃。几年后,重耳当上晋国的国君,却没有封赏介子推。于是,晋文公给了他一个大官,他却拒绝。重耳一气之下用火烧死了介子推,可是重耳很后悔。于是定了寒食节纪念介子推。

      寒食节那天妈妈来带我做青团。我一脸期待看着妈妈做准备工作,先把菠菜放在开水里煮上十分钟,然后把煮烂的菠菜压出汁,汁水放在米粉里,雪白的面粉和青色的菠菜汁混合,瞬间变成青色的面粉了。面团越揉越糯,越揉越粘,慢慢地一个青色的面团就新鲜出炉了。这时,用手揉成面团搓成长条,再分成均匀的`小面团。我忍不住开始插手了,抓起一个小面团,学着妈妈的样子揉圆、压扁,包上馅、再搓圆,看似简单的几个步骤,我却来来*好几次,终于包了一个完美的青团。包好的青团在放锅里蒸,大约十几分钟的时间,伴着蒸气青团发出阵阵香气,馋得我口水直流。又十几分钟过去了,青团出锅了,咬上一口,又香又甜。

      我国的传统节日都寄托美好情感,愿这美好的感情代代相传。

      前几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关于寒食节的课文。讲的是一个名叫介子推的人,在他的主公重耳逃亡在外的.时候,他一直跟随左右。在重耳饿昏了以后他就把自己的肉割给重耳吃,才得以存活下来。

      在重耳当了国君之后他却忘记了,曾经割肉救自己的介子推的事情。介子推并没有据理力争没有宣功邀赏。而是带着他的母亲隐居绵山。

      重耳为了逼他下山接受自己的封赏,就放火烧山。可介子推宁愿被火烧死都没有下山。结果介子推就被火给活活烧死了。之后身为晋文公的重耳就把每年的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晋国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有着高尚气节的人,而把这个节日一代代传了下来。

      听完这个故事后,我的感触很多。同时我也决定以后再这一天里只吃冷食。今天就是寒食节了,我决定不吃热饭,纪念介子推这个有独特气节的人。

      寒食节,我国传统节日,也叫禁烟节,冷节,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这一天禁止烟火,只吃冷食,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

      春秋时,晋献公的妃子郦姬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储君,于是就在晋献公的食物里下毒,嫁祸给太子申生,并污蔑公子重耳是同谋。重耳得到消息以后,带领介子推等贤士连夜出逃。晋献公认为重耳不辞而别,有谋反之心,就下令追杀公子重耳,从此重耳踏上了逃亡之路。有一次,重耳饿的头晕目眩,忠心的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让重耳吃了充饥。逃亡路上,很多随行的人都离开了重耳,但介子推一直追随左右,悉心照顾重耳。正重耳十分感动。

      历尽千辛万苦,重耳终于回国做了君主,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对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进行了封赏。不巧襄的'弟弟叛乱,晋文公忙着出兵援助周襄王,竟忘了封赏介子推。后来在别人的提醒下,晋文公猛然想起还没有封赏介子推的事,心中十分愧疚,立刻派人寻找。可是介子推早已和母亲隐居到绵山去了。晋文公想请他出山,便下令搜山,却没有找到。有大臣建议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晋文公同意了。一时间,绵山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可介子推始终没有出来。大火熄灭后,大家

      寒食节,我国传统节日,也叫禁烟节,冷节,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这一天禁止烟火,只吃冷食,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

      春秋时,晋献公的妃子郦姬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储君,于是就在晋献公的食物里下毒,嫁祸给太子申生,并污蔑公子重耳是同谋。重耳得到消息以后,带领介子推等贤士连夜出逃。晋献公认为重耳不辞而别,有谋反之心,就下令追杀公子重耳,从此重耳踏上了逃亡之路。有一次,重耳饿的.头晕目眩,忠心的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让重耳吃了充饥。逃亡路上,很多随行的人都离开了重耳,但介子推一直追随左右,悉心照顾重耳。正重耳十分感动。

      历尽千辛万苦,重耳终于回国做了君主,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对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进行了封赏。不巧襄的弟弟叛乱,晋文公忙着出兵援助周襄王,竟忘了封赏介子推。后来在别人的提醒下,晋文公猛然想起还没有封赏介子推的事,心中十分愧疚,立刻派人寻找。可是介子推早已和母亲隐居到绵山去了。晋文公想请他出山,便下令搜山,却没有找到。有大臣建议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晋文公同意了。一时间,绵山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可介子推始终没有出来。大火熄灭后,大家

    [阅读全文]...

2022-06-07 23:55:24
  • 寒食节的来历作文3篇

  • 作文,寒食节
  •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叫重耳。他离家出走了,身边还带着一位大臣,叫介子推。

      一次重耳突然晕倒了,他告诉介子推:我已经三天都没有吃饭了,你去给我找点东西吃吧!介子推找了半天,连根草都没有。介子推从衣服里拿出一把匕首,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烤了烤给重耳吃了。重耳就问:这里连根草都没有,你从哪里找来的肉呀?介子推说:这肉是从我腿上割得下的。重耳大吃一惊,连忙把介子推的裤子挽起来看,说:等我成为了国王,我一定好好报答你。

      过了不久,重耳真的成了国王。有的大臣分了银子,有的大臣分了地。可是介子推还是没有点到名。有位大臣和介子推说:国王一定把你排在最后面了。当重耳要宣布下朝的时候,一位大臣站出来说:您怎么把介子推给忘了呀?重耳找了一会也没有找到介子推。重耳听说介子推在民山里,他就派上好几百位士兵向民山出发,去找介子推。

      他们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介子推。重耳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说:三面放火,把他烧到我们这里,介子推会从这里出来的。可是大火烧了好几天,一个人影也没有。重耳命令灭火,重耳要进去亲自寻找。当他看到介子推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每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人们就要吃冷的食物。所以这个节日就叫做“寒食节”。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叫重耳。他离家出走了,身边还带着一位大臣,叫介子推。

      一次重耳突然晕倒了,他告诉介子推:我已经三天都没有吃饭了,你去给我找点东西吃吧!介子推找了半天,连根草都没有。介子推从衣服里拿出一把匕首,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烤了烤给重耳吃了。重耳就问:这里连根草都没有,你从哪里找来的肉呀?介子推说:这肉是从我腿上割得下的。重耳大吃一惊,连忙把介子推的裤子挽起来看,说:等我成为了国王,我一定好好报答你。

      过了不久,重耳真的成了国王。有的大臣分了银子,有的大臣分了地。可是介子推还是没有点到名。有位大臣和介子推说:国王一定把你排在最后面了。当重耳要宣布下朝的时候,一位大臣站出来说:您怎么把介子推给忘了呀?重耳找了一会也没有找到介子推。重耳听说介子推在民山里,他就派上好几百位士兵向民山出发,去找介子推。

      他们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介子推。重耳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说:三面放火,把他烧到我们这里,介子推会从这里出来的。可是大火烧了好几天,一个人影也没有。重耳命令灭火,重耳要进去亲自寻找。当他看到介子推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每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人们就要吃冷的食物。所以这个节日就叫做“寒食节”。

      前话。

      今日清明,主页君为何却讲起寒食节的故事?且慢听讲。寒食节本在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俗来命名的节日。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也就是说,清明寒食不分家。而这寒食节的来历,也确实有一段凄美悲壮的故事。

      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介子推。此人乃春秋时期晋国之贤士。因晋国内乱,跟随当时的公子重耳(也是后来的晋文公)逃亡,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艰难”。介子推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最终返回晋国,重耳立为晋君,介子推可谓尽了犬马之劳。

      这犬马之劳中,最可敬的是“割股充饥”一事。

      早年重耳出亡时,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当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

      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结束后,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变成了晋文公,便开始奖赏曾经追随之人;这赏赐的人中,却偏偏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倒没有对晋文公不满,也不像其他人那样主动请赏,反以认为晋文公理当为王,认为接受奖赏是一种耻辱。他的清高并没有受到认同,有些并未跟随晋文公逃亡的人为了贪小便宜也来请赏,介子推十分气愤,进而隐居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

      介子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邻居解张为子推不*,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

      晋文公看到这首诗后,后悔自己忘恩负义,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晋文公便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晋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后放火,周围绵延数里,火势三日才熄,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

      火熄之后,人们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公元前635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以后,晋文公常把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的上方,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寒食节的作文3篇

  • 作文,寒食节
  •   清明节是4月5日。这天,全家吃了午饭,奶奶准备好了要用的东西。我一看,准备得可真周到呀:除了天地银行的钱和金银财宝,连衣服、裤子、袜子、鞋子都考虑到了。我就和爸爸妈妈、奶奶乘上了舅舅的车出发了。在车上,奶奶告诉我:“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奶奶便向我说起了寒食节的故事。

      我们来到了一座山上,那里树木成群,山路歪七扭八,偶尔也能听见几声清脆的鸟鸣声,因为今天早上刚刚下过毛毛细雨雨,所以地上的泥土有些变得有点泥泞了。

      我们找到了太公的墓,我便开始帮起忙来了。奶奶把准备好的清明果摆在了墓前,敬上了酒,点上蜡烛。清明果形似饺子,外皮用鼠鞠草做成,鼠鞠草即清明草。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种食物,据说是用来祭奠先人的。清明前后是采摘清明草的好季节。绵软的淡粉团在手里捏揉,隐隐有清香气。

      接着,就让爸爸妈妈把清明纸递给奶奶,奶奶告诉我:“用清明纸插起来或者放在上面用石头压上,就表示这家人已经来过了。”放好了以后,奶奶拿出12支香,奶奶点燃了香,只见往上一冲,火就灭了。奶奶把12支香分别发给我们4个人每人3支,便让大家拜起来。当时,我在心中默默地说道:“太公,今天我们来看你,给你带来了好吃的、好穿的、好花的,你也要保佑我们啊!我希望全家人身体健健康康,**安安,每一家人都生意兴隆,让家里的孩子都学*优秀,特别是今年就要去美国的表哥,让他在美国顺顺利利的完成学业。你能答应我吗,太公?我相信你一定会答应我的。给你的东西你尽管用吧!”说完,奶奶收了香,把它插在一边,让我去敬一次酒,还嘱咐爸爸把带来的鞭炮放起来,爸爸很听了奶奶的话,乖乖地把鞭炮放了起来。放完了鞭炮,妈妈又敬起了酒来。除了爸爸,我们就烧起了带来的东西,烧了差不多有一半了,奶奶嘴中便说道:“东西太多了,拿个带子给他们装一下吧!”说罢,便把手中的带子丢进了火堆中。干完了,奶奶把一个托盘拿了回来,其余的就放在了那儿。快要走了,我对太公说:“太公,再见了,明年的今天,也就是明年的清明节,我们还会来看你的。”

      说完,我们就离开了太公的墓,在回去的路上,我还在想着太公。“太公,您安息吧!

      或许很多人都知道清明节,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还有一个寒食节。关于寒食节还有一个割肉让主子充饥,却又不求回报的故事。

      原本我也不知道由这个故事,后来是在书上偶然看到。看到后我便被他的气节所深深的震撼了。对于某些人来说介子推的行为想法有些许的愚昧。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这和急功*利只为功利的人,对于做事前先考虑对自己影响的好坏的人来说,是多么的引人深思。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寒食节从晋国开始后,延续了不少年代,中间也有严禁寒食*俗的,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但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起。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都被当作重大的节日。唐朝时也仍然被作为全国性的隆重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专家表示,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俗日趋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许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俗。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赵之珩说,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俗,连同寒食节本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慢慢消失了。或者说寒食节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但知道和了解这个节日,有助于人们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民俗内涵,非常有意义。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寒食节风俗作文3篇

  • 作文,寒食节
  •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晋国人介之推(也叫介子推)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忠心耿耿十九年,途经卫国时,重耳饥不能行,众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思下咽,这时介之推用刀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熟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己,夸介之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重耳历尽艰辛,回国后继承王位,当上了晋文公。大加封赏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有功人员,却把介之推忘了。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之推上朝受赏封官,只见大门紧闭。

    介之推早己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中。晋文公察觉后,立即亲往绵山访求,介之推说啥也不肯出来。

    晋文公知道介之推是大孝子,决定举火烧山,认为他为保全母命,定会背母走出林子。熟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不见介之推出来。

    结果他们母子俩相抱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介之推脊梁堵着柳树树洞,洞里发现没被烧焦的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藏入袖中。

    为悼念介之推,晋文公下令改绵山为“介山”,在山上建祠堂,定介之推被烧死之日为寒食节,禁烟火、吃寒食。这就是延续至今的寒食节。

    寒食节究竟是那一天,众说不一。有的说清明节当天,有的说清明节前一天,还有的说前两天。具体的说寒食节应在冬至后第105天,寒食节供有三天,过后才是清明,记得儿时山东省胶东地区的农村很少有叫清明节的,而多数人把清明节普遍叫“寒食节”,寒食节三天不动烟火。

    记得,寒食节前一天,母亲都要蒸下一锅馒头,煮好不同的菜,寒食节这天基本不动烟火,记得最深的是母亲用菠菜、凉粉、鲜红的海虾和在腿上长有一个小夹板的蝼蛄虾办的凉菜,吃着前一天蒸下的馒头,特别好吃,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父亲说的,在咱们胶东地区,寒食节(清明节)如同春节和元宵灯节一样重要,学生放假三天,农民也不下地干活,就连地主都要为长工放假三天,牲畜这三天也不下地干活,而且还得多加些好饲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对于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大多数人早就没有印象了。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人改火*俗的遗迹。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寒食节期间的*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有关寒食节的*俗作文有关寒食节的*俗作文。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寒食节美食总结3篇

  • 美食,寒食节
  •   清明之前是寒食,寒食节是*最早的传统节日之一,又有“禁烟节”、“冷节”之称。因寒食节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学部工作安排,国际部于4月7日星期三上午,用加方Club day时间组织了寒食节文化体验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加方联合组织,中加高三牟天宇、中加高二隋健扬主持,主要分为三部分:了解寒食节、走进寒食节、品味寒食节。

      一、了解寒食节

      中加高一王子睿用流利的英语为大家解释了寒食节的由来。“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传说春秋时,介子推追随并辅佐重耳。重耳称王后,辞官不言禄,隐居避世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为寻子推出山就封,下令三面烧山,于无火处等侯。子推不出,母子隐迹焚身。后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后为冬至后一百五十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以此来尊崇介子推忠君爱国,功成身退,淡泊明志的崇高精神。

      二、走进寒食节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寒食节作为我国传统民俗,也有着独具特色的风俗活动。寒食节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禁烟火,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插柳、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放风筝等风俗。为了使同学们亲身体验寒食文化,我们组织了碰鸡蛋、踢毽子、放风筝等多种活动方式。同学们也纷纷献艺,参与活动,体会传统*俗的魅力。

      三、品味寒食节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俗来命名的节日。通过前面的活动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寒食禁烟火、吃冷食的*俗。中方教师和加方教师亲手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冷食让同学们品味,从另一个层面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

      清明祭祀意味着缅怀和传承,那么寒食踏青则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乍暖还寒的天气已经过去,迎面的风都暖和了许多,草色遥看*看都是茵茵翠绿,在这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的四月天与好友寒食踏青,籍草赏花,真春游乐事。我们的`寒食节活动也在和煦融融中圆满结束了。

      传承传统文化,致敬千年匠心。我们希望新一代的青少年能够继续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真正成长为“*心·世界人”,再造纯正雅厚的*之风。

      “过清明捏燕燕”,“燕燕”民间又称“寒燕”。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为了让队员们了解寒食节的来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丰富疫情期间的学*和生活,玉泉区民族实验小学二年级组开展了特色寒食节活动。

      二年级的小队员们在家长的指导下,学*制作面塑寒燕儿,色彩鲜艳的“寒燕”,形态各异。不论展翅,还是停枝,一个个活灵活现,惟妙惟肖。队员们还将自己制作的寒燕挂在树枝上,寓意不怕困难、飞上枝头。

      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础,也是维系民族、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玉泉区民族实验小学开展本次活动旨在引导队员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介子精神,传承*传统文化。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写寒食节的古诗3篇

  • 古诗,寒食节
  •   1、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3、和子由寒食【唐】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4、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5、寒食上冢【南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6、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7、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8、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9、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10、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代表寒食节的古诗3篇

  • 古诗,寒食节
  •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和子由寒食》

      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不同寻常的寒食节作文5篇

  • 作文,寒食节
  •   今天是寒食节,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不过,我家的这个寒食过得可不寻常,差点将几百棵大树给烧了。

      下午,爷爷来叫着我,妹妹和弟弟,扛着铁锹,带着纸,到陵上添土,烧纸。一路上看着四周绿油油的麦苗,享受着细细的春风,我和弟弟一路上闹着,不久就到了陵上。我们学着爷爷的样子,把土一点一点的锄到坟头上,使其呈屋脊形,求一种美观,我们毕竟力气不打,又久旱无雨,所以锄起来还是费点事的,只等爷爷把表面的干土除了,我们锄下面比较湿的。这样过了不久,在我们和爷爷的努力下,一个个坟头如翻新了一遍。这项工作完成之后,我们压完了坟头纸,摆好酒菜,开始烧纸。先画一个圈,然后,将元宝什么的摆好,开始烧了。

      忽然刮来一阵风,将没燃烧尽的纸吹到边上了林子里,现在天气干燥,地上的枯叶马上燃烧起来,面积并不大,仅有一小块。看到此景,爷爷说:“你快点用树枝降火抽灭。”我拿起树枝去抽谁成想,火顺着风势,一会儿就蔓延了五六米,火势越来越大,爷爷只好先让妹妹烧着纸,拿着铁锨来灭火,怎那火势随着风越来越大,变得难以控制了。无论我们则么努力还是无济于事。幸亏爷爷急中生智,用铁锹围着那几十*方米的火,挖了宽五十公分的隔离带,我又将周围个枯叶拼命地推到远处,这才是剩余的几百棵树幸免于难。不过经过这一番收拾,我已成了“掏煤窑的”,里内的部分水已经被烤出来了,我立刻变得口干舌燥。

      经过这一次“劫难”,我忽然明白,传统的祭祀方式确实得改改了,尤其是在春冬季节,天气干燥,风又大,很容易引发火灾。以后我们用鲜花等方式祭祀,表示我们的怀念之心,不也很好吗?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望寒食已至,午睡初醒的李清照远眺山川,眼波流转,将笔沾满了墨,在纸上行云流水,笔走龙蛇,铁画银钩,鸾漂凤泊,莞尔着勾勒寒食春景与民间*俗——“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率领手下,面朝巍峨绵山,腰别利剑,俨然王者,作拱手之势,高声道:“介子推先生, 寡人思君为清廉者,望君出仕成卿。”深山密林中, 介子推缓缓走出,披头散发,素衣简冠,答曰:“吾甚谢君之赞赏,然小人自愿尽孝于家母,隐于山林,还望君王成全!” 晋文公为使自己曾经的恩人——介子推做官享福,只得下令放火焚烧山林,欲逼其出山。可未曾想,介子推宁可与老母共焚,也不求功名利禄。晋文公颇为感伤,含泪下诏:“自今日起, 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寒食节诞生。它延续了2600 多年。随后,清明节被定义为寒食节的后曲,定在寒食的后一天。

      寒食在古代,意义非凡。

      大唐初春,一个寒食之日,不许焚火,正值寒春料峭,人们纷纷外出。白居易独倚树下,乌鹊啼鸣,伴着扫墓人之哀泣,让诗人文思泉涌,妙手偶得: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同样是唐朝的寒食,韩翃立足高原,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人间都邑,春意浓郁,笼罩全城,处处飞花。春风拂过,吹入御苑。诗人万般欣喜,提笔写下前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傍晚时分,诗人欲踏归途,却隐隐看到,皇宫内有亮光闪现。寒食禁火沿袭己久,还未天黑,皇宫内怎得走马传烛?原是正值宠臣弄权,政治腐败,诗人无尽悲凉,又提笔写下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问汝*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三年了,早已转官为农。这年寒食,剧风盛雨,打落海棠。雨声连绵,辗转反侧,忧心田地,难以入眠。苏轼没有点灯,他知寒食禁火,由寒而感,命运多舛,蘸墨挥毫写下:“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寒食在古代,总予人教益,予人伤怀,予人深思,予人博爱。而今,寒食这一节日,却己销声匿迹。

      不知是寒食与清明合并,还是清明取代了寒食。清朝过后,过寒食的人愈发罕见了。长达2600多年历史的寒食节,竟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渐渐被淡忘了。终于,在20世纪的一个寒食清晨,人们失去了对这一天的记忆,脑海中,再无寒食。没有人注意它,没有人挽回它。人们只记得清明。

      就像雄鹰在空中翱翔,人们只看到了雄鹰,却忘记了背后给予它生命,养育它的母鹰!

      今年,清明的前一天,我睁开惺忪的双眼,走出自己的房间,望着客厅墙上的日历,似是想到了什么,对母亲说:“您知道吗? 今天是寒食节。”“寒食?节?一个新节日吗?”母亲微笑着回应,说完便转身点开煤气灶,准备做早餐。淡蓝色的火焰轻轻晃动,炽热在锅底蔓延,愈加旺盛,旺盛着炙烤我的眼我的心。忽觉一阵悲凉袭来,为一个节日的远去陡然而生的悲凉。

      寒食节,人们*惯了点火。

      寒食,是*传统节日,在农历清明前一天或两天。节日期间,只能吃凉东西,因此人们又称寒食节为冷节、禁烟节。

      寒食节为什么要禁火?相传,这与一个叫介之推的隐士有关。

      介之推又叫介子推,是春秋时代晋国人。在晋公子重耳流亡饥渴难耐之时,曾“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晋文公归国即位后,介子推不居功邀赏,背负老母隐逸绵山,结庐深谷,草木为食。文公亲往绵山访求子推,却找不到他的踪迹,就派军士在山前山后举火焚林,想逼子推出来。火烈风猛,延烧数里,三日方息。子推矢志不移,坚不出山,最后母子相抱,死于枯柳之下。晋文公大为悲痛,抚树长嗟,为表达怀念之情,命人伐下此树制成木屐,以后晋文公每每想起介子推,禁不住低头对着脚下的木屐说:“悲乎足下。”“足下”一词即源于此,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表彰介子推的高风亮节,晋文公为之立祠,并改绵山为介山,还规定在介子推死日全国禁火三日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例,于是就有了寒食节禁火的*俗。

      记得那是我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但是那天还没有到清明节。我陪着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一些扫墓用的祭品,比如水果之类的。

      在去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奶奶挑着一种绿色食物在卖。我很喜欢绿色的东西就拖着妈妈去看了看。买东西的奶奶说那个叫做清明团子。我好奇的问奶奶,这个团子是用绿色的颜料染过吗,为什么会那么绿。奶奶耐心的告诉我,这是用艾叶捣碎的浆液做的。接着她还拿了一个让我尝。我满心欢喜的接着,一种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了好奇的我为什么那个奶奶要做那好吃的团子。因为那一天是寒食节,在妈妈小的时候外婆就会在寒食节这一天给她们做这绿色的清明团子。

      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个寒食节的故事。说的是两千多年前,一个国君为了请出曾经割肉给自己吃的名字叫做介子推的人,而放火将介子推烧死。那个晋国的国君为了悼念他而在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禁火节”。在这一天他们只吃冷食所以也称为寒食。而清明团子就是后来寒食中的一种。

      你或许知道清明节的*俗和清明节的来历。但你却不一定知道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还有一个名为寒食的节日。抑或许你会觉得寒食节是清明节中的一部分。然而寒食节却已经独立存在了两千多年了。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富有深刻意味的故事。

      寒食节有一个传说是发生在战国时期。晋献公的一个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而设计谋害死了太子的申生。太子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而到处流走逃亡。逃亡中唯有介子推一直跟随左右。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节。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节复清明节。晋文公将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节,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阅读全文]...

2022-03-25 21:26:51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