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外游子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海外游子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海外游子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海外游子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海外游子思乡的诗句
乡愁是一种*惯。就像吃惯了家里的小葱而永远不能适应北京的香菜一样。乡愁让我们有了一种思维定势,因为它,我们会在端午节到来时想起外婆裹的粽子,在清明节到来时想起该去上坟了,在春节到来时想起冻米糖和甜酒酿……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望月有感》
19、夜来幽梦忽还乡。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于谦《观书》
2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王绩《野望》
2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张籍《秋思》
2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6、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维《杂诗三首》
2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8、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2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
30、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31、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2、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 张九龄《西江夜行》
33、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欲别故乡难。 —— 夏完淳《别云间》
34、墙里秋千墙外道。 —— 苏轼《蝶恋花·春景》
35、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海外游子思乡的诗句大全
乡愁是一种*惯。就像吃惯了家里的小葱而永远不能适应北京的香菜一样。乡愁让我们有了一种思维定势,因为它,我们会在端午节到来时想起外婆裹的`粽子,在清明节到来时想起该去上坟了,在春节到来时想起冻米糖和甜酒酿……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海外游子思乡的诗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望月有感》
19、夜来幽梦忽还乡。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于谦《观书》
2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王绩《野望》
2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张籍《秋思》
2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6、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维《杂诗三首》
2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8、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2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
30、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31、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2、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 张九龄《西江夜行》
33、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欲别故乡难。 —— 夏完淳《别云间》
34、墙里秋千墙外道。 —— 苏轼《蝶恋花·春景》
35、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乡愁是一种*惯。就像吃惯了家里的小葱而永远不能适应北京的香菜一样。乡愁让我们有了一种思维定势,因为它,我们会在端午节到来时想起外婆裹的粽子,在清明节到来时想起该去上坟了,在春节到来时想起冻米糖和甜酒酿……
海外游子思乡的诗句篇1: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望月有感》
19、夜来幽梦忽还乡。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于谦《观书》
2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王绩《野望》
2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张籍《秋思》
2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6、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维《杂诗三首》
2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8、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2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
30、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31、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2、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 张九龄《西江夜行》
33、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欲别故乡难。 —— 夏完淳《别云间》
34、墙里秋千墙外道。 —— 苏轼《蝶恋花·春景》
35、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海外游子思乡的诗句篇2: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海外游子思念家乡诗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海外游子思念家乡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别后不知君远*,触目凄凉多少闷! ——欧阳修
2、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
3、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
4、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5、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滞雨》李商隐
6、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7、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王湾
8、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江汉》宋之问
9、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10、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11、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王建
12、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中秋待月(陆龟蒙)
13、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思江南》方干
1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16、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
17、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亿舍弟》杜甫
18、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19、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送吴十九往沅陵》王昌龄
20、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归家》杜牧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3、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两汉乐府·《悲歌》)
4、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8、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9、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10、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南唐·李煜·《相见欢》)
13、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少司命》)
14、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5、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6、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18、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瑕·《江楼感怀》)
1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北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1、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3、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5、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6、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7、同是瀛洲册府仙。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8、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9、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0、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沈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游子吟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子吟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脍炙人口的佳作。诗歌刻画了一位为外出的儿子精心缝制衣服的慈母形象,抒发了诗人热爱母亲的真挚情感。语言质朴无华,然而内蕴深情,真切感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更是道出了天下为人子女者的心声,成为历代传咏的名句。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收有此诗,学生已早有接触,大多能够流利背诵。面对学情,如何在学生原有理解的基础上,另寻切入角度以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呢?
我不由得想到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他们往往心安理得享受着父母对他们的照顾呵护,却很少想到关爱父母,更难得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哺育自己长大的亲人。这不是年龄大小的问题,而是一种责任观念的丧失或行动意识的淡薄。于是,我决定让课堂融入浓浓的情感氛围,让其亲身感受母爱的伟大。
回顾本节课,认为以下几个环节比较成功:
1、提供多种学*方法,适应更多的学生。在学*古诗时我一改传统古板的学*方法,向学生提供了:图文结合、反复诵读、以及其他等方法。这样做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也摈弃了将一首内容丰富,意境优美的古诗,分割的支离破碎的弊病。
2、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在这一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小组探究。然后展开小组合作解疑,学生分组讨论热烈。在汇报时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做到每人都开口,答案各异。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见解可以及时补充,学生参与性很强,闪光点不断迸发。
3、关于读的问题,我自己引起了重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升化情感。在每一次的读的时候要有目的性,让每一次的读都有实效。
4、每一次的教学设计都要关注人文精神,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对文章的感悟。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环节要注意情感线连贯,这要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表达。
5、多媒体展示了感人至深的歌曲MTV,当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一片静寂。只有催人泪下的乐声,扣人心弦的画面给了学生心灵极强的震撼许多同学眼角泛起了晶莹的泪光。看着同学们目不转睛的眼神,我体会到了课堂上的静的美妙与力量。在联系现实生活时,一位女生声音颤抖地讲述了与母亲的故事,其他同学也深情述说了自身的感悟。尽管他们的语言还很稚嫩,但从动情的眼神,真诚的述说中,看得出,他们内心深处情感之弦深深颤动,无须华丽的词藻,空洞的说教与表白,这一刻的感动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对父母的也担负着一份责任。
反思着这节课,我醒悟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不仅班级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提高更快,而且我也在体验着课堂教学的快乐。
从教学技术层面上讲,我觉得自己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一步骤探索:
1、对于孩子们的发言,如何有效激励评价需要思考;
2、个人教学语言需要在情感性、形象性、生动性等方面锤炼;
3、对于学生难于理解的句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需要进行及时点拨。
这堂课,我主要采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把人字写进课堂”通过“感悟 、体验、表达、抒发”等部骤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感谢同学,感谢他们陪我走过了这一节心灵之旅。最后,我想说的是,想让学生感动,教师首先要又一颗常常被感动的心,不要让一天又一天的粉笔灰蒙蔽了我们的心灵。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诗人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名家点评
《唐诗品汇》:刘云:全是托兴,终之悠然。不言之感,复非睍睆寒泉之比。千古之下,犹不忘淡,诗之尤不朽者。
《唐诗归》:钟云:仁孝之言,自然风雅。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亲在远游者难读。顾璘曰:所谓雅音,此等是也。
《唐风怀》:南村曰:二语婉至多风,使人子读之,爱慕油然自生,觉“昊天罔极”尚属理语(末二句下)。
《唐风定》:仁孝蔼蔼,万古如新。
《载酒园诗话又编》:贞元、元和间,诗道始杂,类各立门户。孟东野为最高深,如“慈母手中线……”,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之《拘幽操》同为全唐第一。
《寒瘦集》:此诗从苦吟中得来,故辞不烦而意尽,务外者观之,翻似不经意。
《柳亭诗话》:孟东野“慈母手中线”一首,言有尽而意无穷,足与李公垂“锄禾日当午”并传。
《唐诗别裁》: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与昌黎之“臣罪当诛,天王圣明”同有千古。
古诗游子吟带拼音
yóu zǐ yǐn
游子吟
孟 郊
cí mǔ shǒu zhōng xiàn
慈母手中线 ,
yóu zǐ shēn shàng yī
游子身上衣。
lín xíng mì mì féng
临行密密缝,
yì kǒng chí chí guī
游子吟古诗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子吟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今天,我读了孟郊写的《游子吟》。
这首诗描写了母亲为将要远游的孩子赶制衣服,表达了孩子要对父母有孝心。
在学校,老师就好像我们的妈妈,关心我们的学*和生活。深夜,我仿佛看见,老师还在灯下为我们批改作业,我们已经睡了,她还要为明天的上课内容而准备。
我一定要努力学*,来报答老师的“三春晖”。
母亲,一个多么伟大而温馨的名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当我读《游子吟》之时,便不由得想起我的母亲。每逢放学回家,我的心情就很激动,恨不得长出一双翅膀,立刻飞到家中,因为家里有母亲迎接我的笑容,有母亲为我做的好吃的。每当读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我的心也在思考,母亲对子女的恩德能报答的完吗?自从我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母亲就照顾我的衣食住行。冬天,怕我冻着,千方百计地让我穿暖:每次吃饭,总要关切地询问吃饱了吗,还合口味吗……
天下的母亲一样伟大。母亲在孩子的心中总是最慈爱的、最美的。《游子吟》虽然是一首短短的诗文,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却是母亲对孩子的深切关爱。
读完这首诗,我想到了自己的行为。和母亲顶嘴是我最大的坏毛病,我很后悔。想到这些,想到母亲那些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总是无地自容。
通过解读《游子吟》,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母爱的伟大。理解母亲,尊重母亲,孝敬母亲,应该从自我做起,这就是我从《游子吟》中得到的启示。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谁言:一作“难将”。言:说。
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作者介绍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古诗游子吟的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古诗游子吟的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人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整首诗没有藻绘雕饰,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见浓郁醇美。
游子最思念的是慈母,所以诗人一开头就把“慈母”和“游子”并提,构成对偶,写出了母子之间的骨肉亲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两句,写慈母密密缝衣,把笔墨集中在慈母身上。临行,母亲一针一线地缝着,针针线线是这样细密,她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盼望儿子早些*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浓浓的母爱从这普通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一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寸草心”指草中一抽一出的嫩芽,在阳光的照耀下成长,正像游子从小在慈母的抚养下成长。“三春晖”指春天的阳光,宜于万物生长,用来比喻母爱。“寸草心”的渺小与“三春晖”的伟大,构成对比,也构成映衬,衬出游子感念慈母的强烈心情。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离别前的温馨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拓展:【孟郊生*】
游子思乡的古诗句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下文就是有关写游子思乡的.古诗句,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曹操
4、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6、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陆游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0、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1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12、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3、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
14、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15、木叶萧萧秋气新,江声直下更无尘。*生来往谁能识,只有金焦是故人。——吴绮
1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17、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18、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9、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0、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2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2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4、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2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26、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27、*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28、还家万里梦,为客无更愁张渭。
29、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髦已斑。
30、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元稹。
31、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32、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3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35、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3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7、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38、乐事渐随花共减,归心长与雁相先。
39、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4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4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韩愈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贺兰进明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
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元稹
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小编与大家分享古诗游子吟,欢迎参考!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前言】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古诗,属于古体诗。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翻译】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中心思想】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赏析】
《游子吟》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古诗游子吟带拼音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小编收集了古诗游子吟带拼音,欢迎阅读。
古诗游子吟带拼音
yóu zǐ yǐn
游子吟
孟 郊
cí mǔ shǒu zhōng xiàn
慈母手中线 ,
yóu zǐ shēn shàng yī
游子身上衣。
lín xíng mì mì féng
临行密密缝,
yì kǒng chí chí guī
意恐迟迟归。
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
谁言寸草心,
bào dé sān chūn huī
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她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担心孩子一走很晚才会回来。
谁能仅凭靠一点点的孝心,
就去回报母亲多年的养育之恩呢?
注释: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吟,说。单干户内
2、临:将要
3、意恐:担心。
4、寸草:小草,比喻子女。
5、寸草心:子女的心。
6、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7、归:回来,回家。
赏读: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古诗游子吟全诗赏析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古诗,属于古体诗。全诗共三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下面为大家带来古诗游子吟全诗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游子吟》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诗游子吟拼音
cí mǔ shǒu zhōng xiàn
慈 母 手 中 线 ,
yóu zǐ shēn shàng yī
游 子 身 上 衣 。
lín xíng mì mì féng
临 行 密 密 缝 ,
yì kǒng chí chí quī
意 恐 迟 迟 归 。
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
谁 言 寸 草 心 ,
bào dé sān chūn huī
报 得 三 春 晖 ?
诗意
兹母用手中的线,缝好了出门远行的儿子身上的衣服。
她在儿子临行时密密麻麻地缝了一针又一针,心上怕的是独生子迟迟不回家。
谁说小草的嫩茎,能够报答春天阳光的恩德。
慈母做着手里的针线活,为将要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外出的行装,缝得密密实实,怕的是儿子短期内回不来,在外地没有人给他缝补。谁能说细嫩的小草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给它的恩情呢?孩子们同样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惠呀!幼儿教育网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四十六岁才中进士,曾任协律郎等职。他一生穷愁潦倒,不苟同流俗。虽有韩愈、李观等人为之揄扬,却始终未能免于饥寒冻馁,被人称之为「寒酸孟夫子」。六十四岁时赴山南西道任官,行至阌乡暴卒。
孟郊存诗共四百余首,其中绝大多数是倾诉穷愁孤苦的作品。他的朴实而深挚的诗风,在当时是别开蹊径而富于创造性的。他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以白描的手法抒情写景,却能达到深刻的境地。苏东坡赞美他「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是很恰当的。他的诗,语言缺乏藻饰,也不讲求音韵的谐和、响亮,但大都表达了他内心的情志。有《孟东野集》。
注释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三春:指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合起来叫三春。
三春晖:是指春天的阳光,比喻说明慈母之爱难以报答。
赏析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海外游子的古诗
海外游子思乡的诗词
海外游子思乡的诗句
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思念的古诗
海外游子思乡的现代诗
古诗中比喻海外游子的意象
海外赤子的古诗
思念海外儿子的古诗
含海外的优美古诗
游子在外的古诗句
关于上海外滩的古诗
描写游子在外的古诗
古诗盼游子在外好的诗
在外游子思家的古诗
关于海外仙山的古诗
漂泊在外的游子古诗
游子吟除外的古诗
上海外滩诗句
上海外滩夜景句子
描述上海外滩的句子
形容上海外滩的句子
夜上海外滩的诗句
古诗词中的海外仙山
上海外滩的唯美句子
描写在外游子的古诗
上海外滩说说
上海外滩的夜景的句子
赞美上海外滩的句子
上海外滩的说说
关于上海外滩的诗句
描写小偷的诗句
诗经描写音乐的诗句
描写高处的诗句
描写菖蒲的诗句简短
描写爱情永恒的诗句
描写桂花的美句
绝句描写数量的词
描写荷花美女的诗句
描写失眠的诗句和图片
描写心情*静的诗句是
描写青山绿水的佳句
描写小伙伴的好句好段
描写粉色花的诗句
描写孩子可爱的诗句
描写山里风景的诗句
描写云和月的诗句
描写乔峰的诗句
描写南京的一句话
描写大庆的诗句
描写春天的美景的诗句
描写金鸡湖的好词好句
描写因爱生恨的诗句
描写二月兰的古诗句
描写女子成年的诗句
描写蔷薇花的比喻句
描写朱日和阅兵的诗句
描写德天瀑布的诗句
李白描写四川的诗句
描写三月西湖的诗句
描写日落的诗句大全
描写乡村早晨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