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含有明月的诗句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有明月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有明月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有明月的诗句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明月思乡的诗句古诗
因为思念,月光被注入了人类浓郁的感情。月亮弯的`时候,思念也弯,月亮圆的时候,思念也圆,不论月亮是弯是圆,思念是一首皎洁的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明月归.——岳飞《登池州翠微亭诗》
明月随良椽,春潮夜夜深.——王昌龄《送郭司仓》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夜送赵纵》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铨期《古意》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秋歌》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左思《杂诗》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白居易《长安正月十五》
明月照高楼,想见余光辉.——《别诗》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菩萨蛮》
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张籍《节妇吟》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还远》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秦观《一丛花》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苏轼《洞仙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苏轼《虞美人》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明月好因缘,欲圆还未圆.——晏几道《菩萨蛮》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刘燕歌《太常引》
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凌蒙初《拍案惊奇》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怨歌行》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曹丕《杂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诗》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子夜歌》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李白《秋浦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鉴别校书叔云》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李冶《明月夜留别》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吴承恩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李白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当时明月在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明月好因缘宋晏几道《菩萨蛮·来时杨柳东桥路》
明月清风忆使君宋晏几道《鹧鸪天·绿橘梢头几点春》
明月不谙离恨苦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明月别枝惊鹊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翠竹岭头明月上宋欧阳修《渔家傲·一派潺湲流碧涨》
当时明月在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後楼台高锁》
明月清风忆使君宋晏几道《鹧鸪天·绿橘梢头几点春》
可惜一溪明月宋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画堂明月侵帏宋苏轼《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
明月多情来照户宋苏轼《渔家傲七夕》
明月清风我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明月不胜愁宋苏辙《水调歌头·离别一何久》
明月逐人归宋黄庭坚《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断肠明月霜天晓宋辛弃疾《蝶恋花·意态憨生元自好》
明月何妨千里隔宋辛弃疾《满江红·宿酒醒时》
明月楼台箫鼓夜宋辛弃疾《满江红·老子当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李白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当时明月在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明月好因缘宋晏几道《菩萨蛮·来时杨柳东桥路》
明月清风忆使君宋晏几道《鹧鸪天·绿橘梢头几点春》
明月不谙离恨苦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明月别枝惊鹊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翠竹岭头明月上宋欧阳修《渔家傲·一派潺湲流碧涨》
当时明月在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後楼台高锁》
明月清风忆使君宋晏几道《鹧鸪天·绿橘梢头几点春》
可惜一溪明月宋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画堂明月侵帏宋苏轼《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
明月多情来照户宋苏轼《渔家傲七夕》
明月清风我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明月不胜愁宋苏辙《水调歌头·离别一何久》
明月逐人归宋黄庭坚《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断肠明月霜天晓宋辛弃疾《蝶恋花·意态憨生元自好》
明月何妨千里隔宋辛弃疾《满江红·宿酒醒时》
明月楼台箫鼓夜宋辛弃疾《满江红·老子当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中秋明月故人情感诗词六首:故人心似中秋月,二千里外故人心
用月亮代表一片诚挚的相思和牵挂之情,早在有中秋节之前。
年代真的是久远而不可考。因为上古的人们更接*自然,如同我们的童年,看见美丽的光芒常常痴迷很久,又往往记得那月光下的人和人温暖的互动。
故人,不是指故去和死去的人,在相当长的汉语语境当中,它是指的你熟悉的人,他们是一切熟悉的人,是兄弟姐妹,是同窗同学,是和你有过交集的童年伙伴,是岁月中回望和你发生过感情和关联的人。
故人的分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支撑过你的成长和感情。通常古人会把熟悉又有段时间不见的朋友称呼为”故人“,但其实“故人”也包括了曾经发生过爱慕爱恋的女性。
在明月的光芒如衣裳一样覆盖在你身上,那些亲人和故人的思念,是一种天然的思绪,飘荡在月光下。
最早出现“故人”的文字是在春秋时代的《庄子》里,但是最初的文字是语言思想的记录,可以知道“故人”这个词,起源和使用更古老。古老在诗经之前,文字之前。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最早的明月友情诗是在《古诗十九首》,
这是秋冬的月光,蟋蟀还叫唤在东边的墙壁见,一个男人在明月下徘徊,想到的是他的同窗好久,曾经两个人一起读书,一起登高如飞。
虽然这里写的是怨恨之词,说你们不记得我们曾经相处的美好,把我忘记了,把我丢在这无情的地老天荒的月亮下,你们哪里记得当初的友谊?那些都是假的。
实际有爱才有怨恨,有牵挂才有伤心。只是汉朝末年,他的朋友在外面也未必是真的忘了他,或者音讯不通,或者是自身茫茫,生死都没有知道。
我一念及此,忽然潸然,这明月下的怨恨,也是爱啊,因为他一直惦记他们。
”芳洲有杜若。可以赠佳期。
望望忽超远。何由见所思。
行行未千里。山川已间之。
离居方岁月。故人不在兹。
清风动帘夜。孤月照窗时。
安得同携手。酌酒赋新诗。“谢朓[南北朝]《怀故人诗》
唐朝之前,是没有中秋节这个节日的,但是会有秋天的明月,且当时的人,多在秋天月明之夜登高祈福。古代读书不容易,也倍加珍惜一起读书的同学,或者有好感的朋友。在少年和年轻时代,读书不但获得知识,更是重要的社交场所,是感情的重要交流场所,此时结下的友谊更纯真动人。
时到今日,童年少年结实的朋友,同学,仍旧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友情资源。当我们离别后,这种感情往往经历岁月更加醇厚,甚至持续终生。
比如谢朓在离开朋友后,到了秋天,他看到地上开满杜若花,天上有美丽的月光,忍不住想起了知心的故人。我离开你还不到一年,却惆怅你不在我身边。
这清风吹动帘幕,一轮孤独的月亮升上天空,如果是从前,我们一定会把酒写诗,一起畅谈热闹,但现在,我只能对着月亮,写下我对你的相思。什么时候能够携手一起,在月光下重温美好岁月?
这首诗比《古诗十九首》直白动人,或者这个时代还有所谓的安稳,知道故人安好,只是等待一场重逢,没有怨恨,只有牵挂和惆怅。那皎洁的明月,照见纯洁牵挂的内心。
古人是发自内心的珍惜朋友,因为许多人离开家乡,在外读书,同龄人,同学,同乡,这些都是人海中的难得的同类项,支撑和陪伴着你的成长,让你闯荡世界的同时,又是最好的救生圈,有现实的,也有心灵的。
月亮在树上Moon over trees
”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楼)漏深。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唐朝白居易时代,还没有中秋节这个称呼,但是八月十五是法定的节假日,这个节日基本涵盖了后世中秋节的主要内容,比如祭祀祖先月神,阖家团圆,也是重要的社交时段,有重要一项功能,就是牵起或者怀念友谊。
元稹和白居易虽然不是同乡和同窗,但是他们是同一批的进士,分在同一个部门做事,两个人有着同样对于文字的敏感和时局的共鸣,很快由同僚变成了知己,而且两个人当时都不宽裕,相同的处境让他们在工作和生活和精神上中互相支撑,情同兄弟。
所以当元稹因为耿直得罪*而被皇帝贬谪到江陵,白居易感同身受,坐立不安。
虽然这个中秋节,他还在皇宫的翰林院值守,心早已经飞到元稹的江陵荆州。
白居易比元稹大七岁,在日常生活中,元稹大气外向,但是不会照顾自己,白居易因为小时候生活艰苦,就一直是病秧子,反而很会生活和养生。
所以他担心元稹是自然的。这家伙,不知道在那边怎么安排自己,这又是贬官,又是外放,元稹性格刚烈,只怕心里有很多不痛快。
于是这个八月十五,他赶紧写了一首诗。
这里的月光虽然美,可是我牵挂两千里外的你,想必你今夜也在看月亮吧。
我就是担心你那个江陵,不像北方多晴少雨,只怕那边今夜没有月亮。
这潜台词并不是要求元稹一定要看月亮,而是希望他赶紧回信,那边天气如何,你住的如何,有没有生病,心情可好?
这二千里外故人心,有一多半是说自己,放心不下他。而也担心元稹受到这样的挫折,看见月亮,远离京城和家乡,心情悲凉。
说实话,友谊做到如此程度,我都感慨啊。这才是患难与共,牵肠挂肚的故人,绝对不是虚词。
当然,能够给白居易做兄弟,元稹也不惭愧,元稹会经营,不像白居易又穷又老实,白居易生活中重大的经济坎,都是这位小兄弟想办法接济,哪怕他自己也并不富裕。
因为思念,月光被注入了人类浓郁的感情。月亮弯的时候,思念也弯,月亮圆的时候,思念也圆,不论月亮是弯是圆,思念是一首皎洁的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明月归.——岳飞《登池州翠微亭诗》
明月随良椽,春潮夜夜深.——王昌龄《送郭司仓》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夜送赵纵》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铨期《古意》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秋歌》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左思《杂诗》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长安正月十五》
明月照高楼,想见余光辉.——《别诗》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菩萨蛮》
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张籍《节妇吟》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还远》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一丛花》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苏轼《洞仙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苏轼《虞美人》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明月好因缘,欲圆还未圆.——晏几道《菩萨蛮》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刘燕歌《太常引》
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凌蒙初《拍案惊奇》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十九首》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怨歌行》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曹丕《杂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诗》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子夜歌》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李白《秋浦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鉴别校书叔云》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李冶《明月夜留别》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吴承恩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纳兰性德《临江仙》
古代明月的诗句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代明月的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刘方*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蟾兔:月亮。《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唐·杜甫《漫成一首》
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唐贾至《别裴九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一、《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三、《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月色苍茫,让离家在外的人儿心中愈感凄楚孤独。月圆月缺,让抬头望月的游子联想到人世间的分分合合,顿觉茫然。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时而像银色小船,时而如透亮玉盘。
这是大自然赐予的美景,更是离人心上抹不去的思乡情,眼中饱含的相思泪。
古人常常借助“月亮”这一意象,辅以动人文笔,书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
这份温暖的情感,是照亮游子归家路的明灯,是给予踏实怀抱的避风港,是令人魂牵梦萦的羁绊。古诗词中蕴含的亲情,总叫人热泪盈眶。
提起杜甫,大家都会想到这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他经常将笔触伸向国家和民族遭逢的悲剧,以及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其作品因真实反映了唐代的巨变和人民充满动荡的生活,而被称为“诗史”。杜甫落笔的题材宏大,风格沉郁顿挫,以现实主义特色著称。
然而,这样一位“诗圣”,其实也有柔情温婉的一面。他把自己对妻儿的款款深情,尽数刻在了这首《月夜》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彼时安史之乱爆发,长安陷落,杜甫带着家人去到鄜州避难。听闻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决定只身前往灵武,把家人安顿在鄜州,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从此深陷不知归期是何时的煎熬当中。这首诗,正是杜甫被囚于长安,夜里望月不禁忆起家人时所作。
杜甫别出心裁地从妻子的角度出发,描写妻子闺中想念自己的场景,虽无一字提及自己,却更让我们感受到这份双向的思念情真意切。孩子们年纪太小,还不知道周遭发生了什么大事,更不知道父亲在他方默默地思忆家里人,这样天真浪漫的稚气,在此时此刻却叫人无比辛酸。离乱之痛,使得杜甫长叹,团圆之日遥遥无期,前路黯淡无光。
同在一轮明月下,夫妻齐受相思苦,共同望月寄托希望,期盼团聚早日实现。
宋代的另一位大文豪,性格乐观豁达,浪漫洒脱,诗文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但也有重情重义的一面——他就是苏轼。一首《水调歌头》,饱含对弟弟的深深牵挂: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很多人误认为苏轼望月怀人的对象是心爱的女子,实则不然。当时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与变法派政见不合受到排挤,于是自求外放,来到密州为官。长期辗转在外,苏轼跟弟弟苏辙已经有七年没见面了。
由于太久没有体会到兄弟团圆的快乐,苏轼抬头看着中秋时节的圆月,在酒精的作用下,心潮起伏不止,便以诗词宣泄内心郁积多时的各种情绪。离人的愁苦无奈,人生的变化无常,困境中对自己和兄弟的宽慰与旷达,五味杂陈,交织在一起,化为伟大的传世作品。
同在一轮明月下,手足分离难相见,相隔千里心意相通,惟愿对方安好健在。
过着羁旅生活的游子,夜不能寐时,总忍不住望月,仿佛月亮能帮助自己,向远方的亲人传达乡思离情,聊以安慰浓厚苦涩的愁绪。守边多年的范仲淹,或许深有同感: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苏幕遮·怀旧》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统军御敌,建功立业。国之重责担在肩上,范仲淹只得舍小家而顾大家,常年离开家人在外工作,沉重的思乡之情总令他黯然神伤,苦闷难以排遣。
正所谓酒入愁肠愁更愁,范仲淹在高楼独倚,对月饮酒,却无法消解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边塞景色与中原相比,固然显得雄伟壮阔,但毕竟不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因此在范仲淹眼里,只觉塞上风景萧瑟无情,离愁别恨展露无遗。
同在一轮明月下,救国救民为己任,戍守边塞望月兴叹,国泰民安方能重见。
亲情尚在,尤可挂念,月亮寄情,愁思难解。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诗词中向我们展示其眼中亲情、乡思的美丽模样,在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也在提醒我们:常回家看看,多陪伴家人,莫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注释:
1、罗床帏:罗帐。
2、寐:入睡。
3、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
4、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5、引领:伸颈,“抬头远望”的意思。
6、裳衣:一作“衣裳”。
赏析:
如何描写人物心理,往往是小说家们醉心探讨的问题。其实,这对诗人也至关重要。我国古代抒情诗中,就有很细致很精采的心理描写,这一篇《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就突出地表现出这种艺术特点。
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他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静,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羁旅人的思绪。谢庄《月赋》曰:“隔千里兮共明月。”李白《静夜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于这首无名氏古诗中的主人公来说,同样是这种情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当他开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洁时,也许是兴奋的赞赏的。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辗转反侧,尚未入眠。不是过于耀眼的月光打扰他的睡眠,是“忧愁不能寐”。他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清代朱筠评曰:“神情在‘徘徊’二字。”(《古诗十九首说》)的确,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
诗写到这里,写出了“忧愁不能寐”的种种情状,但究竟为什么“忧愁”:“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这是全诗的关键语,画龙点睛,点明主题。这两句虽是直说缘由,但语有余意,耐人寻味。“客行”既有“乐”,却又说“不如早旋归”,是因为实际上他乡作客,无乐而言。正如《相如歌·饮马长城窟行》所说:“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与相为言。”然而异乡游子又欲归不归,这是和他们所处的客观现实是密切联系着的。即如此诗的作者,大概是东汉时一个无名文人吧,在他那个时代,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很两难。这两句诗正刻划出他想归而不得归无可奈何的心情,是十分真切的。清代陈祚明说得好:“客行有何乐?故言乐者,言虽乐亦不如归,况不乐乎!”(《采菽堂古诗选》)朱筠也说:“把客中苦乐思想殆遍,把苦且不提,‘虽云乐’亦是‘客’,‘不如早旋归’之为乐也”(《古诗十九说》)他们是道出了此中凄凉味的。作者点出这种欲归不得的处境后,下面四句又像开头四句那样,通过主人公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他心灵最深层的痛苦。前面写到“揽衣起徘徊”,尚是在室内走走,但感到还是无法排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走出户外了。然而,“出户彷徨”,半夜三更,他像梦游似的,独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阵孤独感袭上心头。“愁思当告谁?”正是这种“独”、这种“彷徨”的具体感受了。古乐府《悲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乡云树引领而望,可是又不可能获得“可以当归”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失望。他实在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折磨了,他又回到室内去。从“出户”到“入房”,这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再也禁不住“泪下沾裳衣”了。
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一个紧接着一个,是一层深似一层,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手法是很高明的。清代张庚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层次说:“因‘忧愁’而‘不寐’,因‘不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户’,既‘出户’而‘彷徨’,因彷徨无告而仍‘入房’,十句中层次井井,而一节紧一节,直有千回百折之势,百读不厌。”
一首短小的抒情诗,能够细致地表现如此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在我国古诗中是不多见的。俄国有一位大作家屠格涅夫,是擅长于心理描写的,但是他的心理描写,大都是对人物心理的一些说明,有时不免使人感到沉闷和厌烦。而这首古诗,却没有这个毛病,它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来表现的,通过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形。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这种艺术经验是值得注意的。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注释:
1、促织:蟋蟀。
2、玉衡: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七星。北斗七星形似酌酒的斗:第一星至第四星成勺形,称斗魁;第五星至第七星成一条直线,称斗柄。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从地面上看去,斗星每月变一方位。古人根据斗星所指方位的变换来辨别节令的推移。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这句是说由玉衡所指的方位,知道节令已到孟冬(夏历的七月)。
3、历历:分明貌。一说,历历,行列貌。
4、易:变换。
5、玄鸟:燕子。安适:往什么地方去?燕子是候鸟,春天北来,秋时南飞。这句是说天凉了,燕子又要飞往什么地方去了?
6、同门友:同窗,同学。
7、翮(合):鸟的羽茎。据说善飞的鸟有六根健劲的羽茎。这句是以鸟的展翅高飞比喻同门友的飞黄腾达。
8、“弃我”句是说,就象行人遗弃脚印一样抛弃了我。
9、南箕:星名,形似簸箕。北斗:星名,形似斗(酌酒器)。
10、牵牛:指牵牛星。轭:车辕前横木,牛拉车则负轭。“不负轭”是说不拉车。这二句是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宿的有虚名无实用,比喻朋友的有虚名无实用。
11、盘石:同“磐石”,大石。
赏析:
此诗之开篇“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读者可以感觉到诗人此刻正浸染着一派月光。这是的皎洁的月色,蟋蟀的低吟,交织成一曲无比清切的夜之旋律。再看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北斗第五星)、“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柄(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包括那披着一身月光漫步的诗人。但是“此刻”究竟是什么时辰:“玉衡指孟冬”。据金克木先生解说,“孟冬”在这里指的不是初冬节令(因为下文明说还有“秋蝉”),而是指仲秋后半夜的某个时刻。仲秋的后半夜——如此深沉的夜半,诗人却还在月下踽踽步,确实有些反常。倘若不是胸中有着缠绕不去的忧愁,搅得人心神不宁,谁也不会在这样的时刻久久不眠。明白了这一层,人们便知道,诗人此刻的心境非但并不“美好”,简直有些凄凉。由此体味上述四句,境界就立为改观——不仅那皎洁的月色,似乎变得幽冷了几分,就是那从“东璧”下传来的蟋蟀之鸣,听去也格外到哀切。从美好夜景中,抒写客中独步的忧伤,那“美好”也会变得“凄凉”的,这就是艺术上的反衬效果。
诗人默默无语,只是在月光下徘徊。当他踏过草径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什么:“白露沾野草。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那是秋气已深的征兆——诗人似*直到此刻才感觉到,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驶有多疾速呵!而从那枝叶婆婆的树影间,又有时断时续的寒蝉之流鸣。怪不得往日的燕子(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意谓:这些燕子又将飞往哪里去呢?这就是诗人在月下所发出的怅然问叹。这问叹似乎只对“玄鸟”而发,实际上,它又是诗人那充满失意的怅然自问。从下文可知,诗人之游宦京华已几经寒暑。而今草露蝉鸣、又经一秋,它们在诗人心上所勾起的,该是流离客中的惆怅和凄怆。以上八句从描述秋夜之景入笔,抒写诗人月下徘徊的哀伤之情。适应着秋夜的清寂和诗人怅惘、失意之感,笔触运得轻轻的,色彩也一片渗白;没有大的音响,只有蟋蟀、秋蝉交鸣中偶发的、诗人那悠悠的叹息之声。当诗人一触及自身的伤痛时,情感便不兔愤愤起来。诗人久滞客中,在如此夜半焦灼难眠,那是因为他曾经希望过、期待过,而今这希望和期待全破灭了。“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在诗人求宦京华的蹉跎岁月中,和他携手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这在当初,如一道灿烂的阳光,把诗人的前路照耀得五彩缓纷。他相信,“同门”好友将会从青云间垂下手来,提携自己一把;总有一天,他将能与友人一起比翼齐飞、邀游碧空。但事实却大大出乎诗人预料,昔日的同门之友,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认的陌路之人。他竟然在*步青云之际,把自己当作走路时的脚迹一样,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这毫不经意中运用的妙喻,不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同门好友“一阔脸就变”的卑劣之态,同时又表露了诗人那不谙世态炎凉的惊讶、悲愤和不*。全诗的主旨至此方才揭开,那在月光下徘徊的诗人,原来就是这样一位被同门好友所欺骗、所抛弃的落魄者。在他的背后,月光印出了静静的身影;而在头顶上空,依然是明珠般闪烁的“历历”众星。当诗人带着被抛弃的余愤怒仰望星空时,偏偏又瞥见了那名为“箕星”、“斗星”和“牵牛”的星座。正如《小雅·大东》所说的:“维南有箕,不可以颠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车)”。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还要取这样的名称,真是莫大的笑语。诗人顿时生出一股无名的怨气,指点着这些徒有虚名的星座大声责问起来:“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突然指责起渺渺苍穹中的星星,好像太奇怪了,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诗人心中实在有太多的苦闷,这苦闷无处发泄,不拿这些徒其虚名的星星是问,已经无人客问。然而星星不语,只是狡黠地眨着眼,它们仿佛是在嘲笑:“你自己又怎么样呢?不也担着‘同门友’的虚名,终于被同门之友抛弃了吗?”——“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着同门之谊的“坚如盘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盘石”友情不在。诗人终于仰天长叹,以悲愤的感慨收束了全诗。这叹息和感溉,包含了诗人那被炎凉世态所欺骗、所愚弄的无比伤痛和悲哀。
抒写这样的伤痛和悲哀,本来只用数语即可说尽。此诗却偏从秋夜之景写起,初看似与词旨全无关涉,其实均与后文的情感抒发脉络相连:月光笼盖悲情,为全诗敷上了凄清的底色;促织鸣于东壁,给幽寂增添了几多哀音;“玉衡指孟”点明夜半不眠之时辰,“众星何历历”暗伏箕、斗、牵牛之奇思;然后从草露、蝉鸣中,引出时光流驶之感,触动同门相弃之痛;眼看到了愤极“直落”、难以控驭的地步,“妙在忽蒙上文‘众星历历’,借箕、斗、牵牛有名无实,凭空作比,然后拍合,便顿觉波澜跌宕”(张玉谷《古诗赏析》)。这就是《明月皎夜光》写景抒愤上的妙处,那感叹、愤激、伤痛和悲哀,始终交织在一片星光、月色、螺蜂、蝉鸣之中。
明月是洁白的象征,也是古诗词人们最喜欢的意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月的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1、只有霜华伴月明。——黄升《南乡子·冬夜》
2、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3、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高適《塞下曲》
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5、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李白《上之回》
6、明月楼高休独倚。——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7、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8、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吴均《赠王桂阳》
9、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明月上高楼》
10、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张九龄《西江夜行》
11、棹月眠流处处通,绿蓑苇带混元风。——汪遵《渔父》
12、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3、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14、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柳永《甘草子·秋暮》
1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