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写的古诗早春

关于韩愈写的古诗早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韩愈写的古诗早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韩愈写的古诗早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韩愈写的古诗早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4) 语录(3) 说说(5) 名言(17) 诗词(802) 祝福(3) 心语(41k+)

  • 早春韩愈古诗赏析(早春原文及翻译)

  • 早春,韩愈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 | 夕阳无限好

    这首诗,开头有“天街”,结尾有“皇都”,正是一派帝都繁华气象。韩愈此时身居吏部侍郎,一生的政治沉浮已然尘埃落定,距离他离开人世也只剩下一年时间,正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的时候。一个悠闲的老人,不再写金刚怒目、怪怪奇奇的长篇巨制,只写一些流连风景的唱和之作。在一种最*静、最不刻意的写作状态中,韩愈忘记了创新,忘记了风格,只是随着自己的天性和个性,去观察早春,这才诞生了这首名作。

    2 |小雨润如酥

    酥,就是奶酪。这不是我们现在吃的经过加工的西式奶酪,而是浮在热牛奶、热羊奶表面的那一层油,就是最纯正的奶油。奶油在古代社会是很精贵的。韩愈在此时,估计生活条件还不错,常能吃到奶酪,所以打了这个比方。几年前韩愈贬潮州的时候,日子很苦,又在南方,就不会想出这样的句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真理。韩愈说春雨如酥,一是强调它的润泽如油脂;二是强调它质地很薄,就像浮在土壤表面,没有积水;三是暗示它的颜色。因为早春时,冰雪刚刚消融,雨水又少,天气干燥,北方都市里的泥土,通常呈现出白色,现在刚洒了点小雨,土壤还没恢复,植被还没长出,所以落在地面的雨水也显得白花花的。可见,润如酥是个极恰当的比喻,道破了京城的早春雨水的三重属性。

    3 | 敏感与思考

    在白花花的大地上,下了一场小雨,这为下一句作了铺垫:“草色遥看*却无”。从远处看,好像朦朦胧胧有一些绿色,走*了一看,还是白花花的,还是润如酥的。这是春草初生时,最柔弱又最充满活力的一幕。它是春回大地的起点,是一个悠闲的老人突然捕捉到的自然界最幽微的变化。杜甫吟咏春雨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还显得有些抽象,而韩愈给出的是最直观、最质朴的图像。王维吟咏山色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是江边水气造成的错觉,而韩愈写出的是踏踏实实的春景。质朴,踏实,这是最难描写的对象,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人类总是*惯于去修饰自然、扭曲自然,往往忘记了自然的本来面目。韩愈在这里,是真正脱尽铅华见真纯了。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韩愈就是在三和万物之间,在生命的规律与生命的现实之间,找到一个鲜活的连接点。儒家的学者也重视这种最细微的转折点,称之为“几”(应作“幾”)。《周易·系辞下》说:“幾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唐代有个大史学家叫刘知几(应作“幾”),这个名字也有深意:对历史的转折微妙之处有所洞悉,才能称作有“史识”。所以,韩愈的这句“草色遥看*却无”,不仅是观察敏感所致,而且是韩愈一生的哲学思考、思想追求、心性锤炼的结果,是一个学养深厚、阅历丰富的老人,不经意间提供的悟道之语。

    4 | 审美与心态

    如果说“草色遥看*却无”是整首诗的神韵所在,那么后面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则是对这句神韵进行了小心翼翼的保护——后两句,没有再画蛇添足地继续描写春草、春景,而是从虚处着笔,想象另一番为人熟知、广受赞美的春景:烟柳满皇都。这幅“浓春图”,与眼下这幅“早春图”放在一起比较,韩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用“最是”、“绝胜”两个激烈的肯定语,去赞美眼下这幅气质柔美、神韵悠长的早春图。那么,韩愈为什么如此喜欢早春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也都是描写春天的名句,它们所描写的春景,怎么能说不美呢?

    首先,从美学角度看,审美期待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张力和魅力,就好比吃不到的香饽饽,愈发诱人。所以无论诗歌、戏剧还是小说,都讲究在适当的时候留下悬念、留下空白,吊人胃口。韩愈这首早春诗,就是抓住了早春的无限可能性。他故意要说早春胜过浓春,其实是留下悬念:如此跃跃欲生的春草,等到两个月后,会爆发出怎样的一个春天呢?会比以往更热烈吗?相比之下,“烟柳满皇都”,就彻底“满”了,再无任何可能性。所以,这个“满”字,其实与“草色遥看*却无”的“无”字之间,形成了充满张力的对比:前者是凝固的过去,后者是充满变数的未来。即便未来大体可预料,因为它是未来,也会增多一层渴盼和想象。这就是审美期待的魅力所在。

    其次,从韩愈的现实心态来看,他故意要说早春胜过浓春,除了有一层老年人固有的清淡无争的心态之外,我想还应包含着一些桀骜不驯的自信意味,对自己的人生和人格进行盖棺定论。之所以这样揣测,是因为这首诗是写给张籍的。张籍,是韩愈一生的诤友,虽属学生、门人辈的,但有话就说,敢于批评,韩愈也很敬重他。韩愈很多重大的人生选择和艺术观点,都是在与张籍的交流中发挥出来的。比如《重答张籍书》,承认自己好胜,又强调自己好的是道,是“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这几乎把自己一生的行为特征和理想追求都道出了,后来写《师说》、《原道》,也是在不断强调这一点。再比如《调张籍》一诗,第一次提出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观点,表达极度的倾慕之心和对时人的讽刺。可见,由于张籍的特殊性格和卓越见解,韩愈很喜欢在他面前分析自己、褒贬时人。更值得注意的是,时任吏部侍郎的韩愈,虽然多写流连风景之作,但实际上,仍在坚持着一贯的政治骨气。在长庆二年(822),他还曾改革吏部管理制度。在长庆三年(823)的秋天,还为官仪问题和李绅大吵了一架。这场纷争,实际是被人利用了。但韩愈和李绅都耿直不挠的性格也尽显其中,所以才被钻了空子。因此,《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我们不妨看做晚年韩愈对自己一贯行为方式和人生气节的诗意总结:他并不稀罕熙熙攘攘的浓春景致,就像他不愿趋炎附势;他独喜欢一个人欣赏早春,就像他一贯特立独行;他愿意把这感受分享给诤友张籍,就像他之前与张籍的诗文往返一样。所以,我们可以说,这首诗其实在清淡之趣之中,包藏着兀傲之气。它虽然不属于韩愈诗歌的主体风格,但它同样能够体现韩愈的主体人格。

    5 | 写景 · 悟道 · 言志

    总的来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写景之诗,也是悟道之诗,也是言志之诗。苏轼有一首《赠刘景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他也用一年中独特的“好景”,去赞颂刘景文精忠报国、文武双全的精神品格。这种人格与景物的相得益彰、圆融统一,也许有时明显,有时隐晦,但向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构思方式之一。我们读一切山水诗、咏物诗,都应试图从景物背后找到人格的力量、人格的境界。这是中国人独特的自然观。

    [阅读全文]...

2022-05-18 08:47:00
  • 韩愈:早春

  • 韩愈,早春
  •   《早春》

      作者: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湿润得松软,

      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看却无。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

      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赏析: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却无”,真可谓兼摄远*,空处传神。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阅读全文]...

2022-07-10 16:58:57
  • 早春韩愈的诗句

  • 韩愈,早春,经典
  • 韩愈的古诗 早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看却无。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韩愈《晚春》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韩愈《春雪》5、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韩愈《晚春》6、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韩愈《春雪》7、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8、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韩愈在《早春部张十八员外》一诗描绘早春景色的诗句是 天雨润如酥,草色*却无.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造句清新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有 ,*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

    是:天街小雨润如,草色遥看*却无早 韩 愈 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的全名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而不是早春〖译文〗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看却无。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点评〗 这首诗前两行为写景,一行写小雨,一行写草色。

    作者经过细致观察、比较,非常生动地写出了京城早春景色的特点。

    后两行抒情。

    作者认为早春景色大大超过晚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舒雅之情。

    所以:韩愈在《早春》中描写早春景色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阅读全文]...

2022-01-30 13:07:49
  • 韩愈早春景色的诗句是

  • 韩愈,早春,景色
  • 韩愈早春景色的诗句是

      韩愈的.《早春》中描写景色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让我们看看更多关于春天景色的诗句吧!

      1、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刘方*《春怨》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3、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高启《春暮西园》

      4、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怨》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清*乐·春归何处》

      8、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调·其一》

      10、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11、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花非花》

      12、笑渐不闻声渐悄。——苏轼《蝶恋花·春景》

      13、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14、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韦庄《长安清明》

      1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16、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17、萋萋芳草忆王孙。——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18、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19、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20、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21、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杜牧《金谷园》

      22、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晏殊《玉楼春·春恨》

      23、绿净春深好染衣。——贺铸《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24、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25、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2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7、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28、若有人知春去处。——黄庭坚《清*乐·春归何处》

      29、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山人劝酒》

      30、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31、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3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33、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34、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李世民《元日》

      35、画楼影里双飞燕。——谢逸《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

      36、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李商隐《春雨》

      37、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苏轼《蝶恋花·春景》

      38、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9、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40、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41、西城杨柳弄春柔。——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42、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

      43、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44、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鱼玄机《赠邻女》

      45、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4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47、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48、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49、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

    [阅读全文]...

2022-04-26 03:36:30
  • 早春韩愈的诗句

  • 韩愈,早春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看却无。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 韩愈《晚春》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韩愈《春雪》5、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韩愈《晚春》6、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 韩愈《春雪》7、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8、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韩愈在《早春部张十八员外》一诗描绘早春景色的诗句是 天雨润如酥,草色*却无.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造句清新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有 ,*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

    是:天街小雨润如,草色遥看*却无早 韩 愈 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的全名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而不是早春〖译文〗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看却无。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点评〗 这首诗前两行为写景,一行写小雨,一行写草色。

    作者经过细致观察、比较,非常生动地写出了京城早春景色的特点。

    后两行抒情。

    作者认为早春景色大大超过晚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舒雅之情。

    所以:韩愈在《早春》中描写早春景色的诗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阅读全文]...

2022-06-21 03:49:38
  • 韩愈描绘早春景色的诗句

  • 韩愈,早春,景色
  •   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绘早春景色的诗句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朋友们可以看一下是的赏析,了解其中含义。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韩愈

      原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

      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注释

      ⑴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⑵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⑵最是:正是。处:时。

      ⑷绝胜:远远胜过。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⑸官忙身老大:韩愈写此诗时任吏部侍郎,公务繁忙,故云“官忙”;韩愈时年56岁,故云“身老大”。身老大,年纪大。

      ⑹即:已经。

      ⑺凭:这里作“请”讲。江:曲江,位于唐代京城东南角,为游览胜地,遗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南部。

      赏析

      第一首中,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淡,实则是绝不*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淡”(《送无本师归范阳》)。他的“*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长安,冬天未过,春天还未来临。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最初的春草芽儿就冒出来了,作者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作者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作者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这句“草色遥看*却无”,真可谓兼摄远*,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接下来的第三、四句是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因为,“遥看*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作者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这首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首写景,第二首则注重抒情。后一首也是极力写“早”字。诗以江边春天的柳色映衬官身之路。年少逐春,扑蝶戏蕊,枯草拈花,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机趣。而老大逐春就别是一番况味了。官事冗杂,世事沧桑,在充分体尝了人间的坎坷困顿之后,忙里偷闲地游一游春,散一散心,自得其乐。此时此刻,贵在童心未泯,贵在能于常物之中发现其丰富蕴涵。

    [阅读全文]...

2022-01-09 10:35:23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

  • 韩愈,早春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说说“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句的表达效果。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柔润滑腻的特点。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采用了何种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比;将“草色遥看*却无”的早春草色和“烟柳满皇都”的盛夏景色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春色的喜爱之情。

      3、这首诗写了早春时节的哪些景物?

      小雨、春色。

      4、请你说说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5、这首诗用“草色要看*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这两句写出了早春景色的什么特点?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6、多角度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运用对比写法,进一步突出初春的美好,“最是”一词,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或者:象征着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这句诗揭示了一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7、名句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写早春之景,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草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

      8、诗人用哪两种景物来描绘早春特有的景致?各有什么特点?

      小雨:细小滋润小草: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9、赏析“酥”字的精妙之处。

      “酥”字足见春雨之润滑。以“酥”为喻,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

      10、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景色最可爱。“最”、“绝”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1、选出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C)

      A诗中真正写景的是一二两句,作者抓住早春特有的景物--小雨中的草色来写,富有诗情画意。

      B“草色要看*却无”是全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若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以此景写早春最为恰当。

      C后两句转入议论,对比写法,指出满城烟柳之景是早春最迷人的景象。

      D作者将此诗送给好友张籍是希望他能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早春气息,“最是一年春好处”也含着激励人们珍惜早春这一美好时光的意思。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4卷。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作者: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注释

      ①早春:指长庆三年早春。参见王元启《读韩纪疑)。

      ②天街:长安宫城承天门南有南北大街,称承天门街,街东西皆百僚廨署。《中朝故事》:“天街两畔槐树,俗号为槐衙。”参见(唐两京城坊考》卷一。

      ③烟:全诗校:“一作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翻译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早春。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虽然时间不长,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息了一场叛乱。穆宗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赏析

      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淡,实则是绝不*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淡”(《送无本师归范阳》)。他的“*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长安,冬天未过,春天还未来临。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最初的春草芽儿就冒出来了,作者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作者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作者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这句“草色遥看*却无”,真可谓兼摄远*,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接下来的第三、四句是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因为,“遥看*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作者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阅读全文]...

2021-12-28 09:08:28
  • 韩愈古诗《送桂州严大夫》

  • 韩愈
  • 韩愈古诗《送桂州严大夫》

      《送桂州严大夫》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送别友人严谟时所作的一首五律。这首诗将深挚的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清丽工稳,质朴淡远,既是写景名篇,又是送别佳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愈古诗《送桂州严大夫》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送桂州严大夫①

      苍苍森八桂②,兹地在湘南③。

      江作青罗带④,山如碧玉簪⑤。

      户多输翠羽⑥,家自种黄柑⑦。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⑧骖⑨。

      【译文】

      郁郁苍苍繁荣茂盛的八桂之地,此地就在湘南。

      那里的江河蜿蜒曲折,如青罗带一样柔曼迤逦,那里的山如碧玉篸一样翠绿峻秀。

      家家户户多缴纳翡翠鸟的羽毛,都自己种植黄甘。

      远远胜过登仙而去,无须借飞鸾为坐骑去飞升成仙。

      【注释】

      ①桂州:即今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称誉,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②苍苍:深绿色。森:高耸繁茂的样子。八桂:指桂州,即今广西桂林。

      ③湘南:桂林在湘水之南。

      ④江:指漓江。 青罗带:青绿色的绸带。

      ⑤碧玉簪:碧玉簪子。簪子,别在女子发髻的条状物。

      ⑥输:缴纳赋税。翠羽:翠鸟的羽毛可做成名贵的装饰品。

      ⑦“自家”句,说桂林盛产柑橘,几乎家家种植。

      ⑧不暇:没有空闲。

      ⑨骖(cān餐)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这里作动词用,驾的意思。

      【创作背景】

      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韩愈的朋友严谟以秘书监为桂管观察使(桂州总管府的行政长官),离京上任前,时任兵部侍郎的韩愈作此诗赠别。

      【赏析】

      杜甫未到桂林而有咏桂林的诗(《寄杨五桂州谭》)。韩愈未到桂林,也有咏桂林的诗,这就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为送严谟出任桂管观察使所作的《送桂州严大夫》。可见在唐代,桂林山水也已名闻遐迩,令人向往。

      诗一起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树而设想:“苍苍森八桂。”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贴切又新颖。把那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胜地的魅力点染出来。“兹地在湘南”,表面上只是客观叙述地理方位,说桂林在湘水之南。言外之意却是:那个偏远的地方,却多么令人神往,启人遐思!以下分写山川物产之美异。

      桂林之奇,首先奇在地貌。由于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造成无数的石峰,千姿百态,奇特壮观。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但*人已有不以为然者,如郭沫若《游阳朔舟中偶成》云:“罗带玉簪笑退之,青山绿水复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记,拔地峰林立四垂。”日人吉川幸次郎《泛舟漓江》云:“碧玉青罗恐未宜,鸡牛龙凤各争奇”等。其实,桂林之山虽各呈异态,但拔地独立却是其共同特点,用范成大的话来说:“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地崛然特立,玉简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为天下第一。”(《桂海虞衡志》)而漓江之碧澄蜿蜒,流速缓慢,亦恰如仙子飘飘的罗带。所以这两句是抓住了山水形状之特征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只是秀丽甲于天下,其雄深则不如川陕之华山、峨嵋。桂林山水是比较女性化的。韩愈用“青罗带”、“碧玉簪”这些女性的服饰或首饰作比喻,可以说妙极,不能说不奇,也不能说“不宜”。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二句则写桂林特殊的物产。唐代以来,翠鸟羽毛是极珍贵的饰品。则其产地也就更有吸引力了。加之能日啖“黄柑”,更叫宦游者“不辞长作岭南人”了,这二句分别以“户”、“家”起,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户户家家。对于当地人来说是极普通的物产,对于来自京华的人却是感到新异的呢。

      以上两联着意写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异之处,酝酿够了神往之情。最后归结到送行之意,严大夫此去桂林虽不乘飞鸾,亦“远胜登仙”。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难能可贵的是写出了逸致,令人神远。

      韩诗一般以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一种以奇崛见称,一种则文从字顺。这首诗属于后一类。写景只从大处落笔,不事雕饰;行文起承转合分明,悉如文句。无论哪种风格,均为韩诗本色。

      【作者】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拓展阅读:关于韩愈的典故

      (一)、谏诤之路

      韩愈曾与柳宗元、刘禹锡同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地区大旱。韩愈查访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了消息,上报朝廷说,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这激起了韩愈的一腔怒火。他奋笔疾书,向皇上递交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反映真实情况,并请求减免这一地区的租税。韩愈这一举动不仅没有引起唐德宗的重视,反而在小人谗言之下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元和十四年(819年),早已被调回长安的韩愈又以一篇《论佛骨表》上疏直谏,对兴师动众、耗费巨资,掀起迎拜佛骨狂潮的宪宗加以劝诫。他在文章中恳请,将佛骨“投之于水火,永绝根本,以断天下后世的迷信疑惑”“此皆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者也”,“一切灾殃,由臣承担,上天鉴福,绝不怨悔”。可唐宪宗读后大为震惊,要对韩愈处以极刑。多亏一众官员为韩愈求情,他才幸免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被贬后,韩愈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诗句,表达了他忠心进谏、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

      “文死谏,武死战”,这是*古代为官者的最高境界。韩愈曾写道:“愿辱太守荐,得充谏诤官。”可见,他的仕进理想就是做好一名谏官。要做好谏官,就不能怕得罪人——哪怕是皇帝。“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词。”虽然他最终并没能做成谏官,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信条。

      (二)、风流成性

      据传韩愈很纵欲,妻妾成群,以致性功能大为衰退。他经常服用壮阳药,古代的壮阳药中多有硫磺成分,多食有害,于是韩愈听了他人建议,把硫磺研成末喂公鸡,等公鸡长大后再食鸡肉,使公鸡先吸取了硫磺的毒性,从而间接获得硫磺的壮阳功效,可是这样吃多了还是使他死于此。宋人陶谷《清异录》上说:“昌黎公逾晚年颇亲脂粉,故可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公间日进一只焉”,但是,“始亦见功,终致绝命”。

      《马说》的出现,正是表现韩愈的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痛斥昏庸统治者的愚妄无知。

    [阅读全文]...

2022-04-14 20:06:29
  • 韩愈描写晚春的古诗

  • 韩愈,写作
  • 韩愈描写晚春的古诗

      《晚春》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韩愈描写晚春的古诗,欢迎阅读。

      【原文】: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翻译】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字词解释】

      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

      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文艺创作的思路;文思。

      解(jiě):知道。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人已年*半百。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作者简介】

      韩愈主要功绩

      政治

      在政治上,韩愈反对藩镇割据。对于韩愈对待藩镇割据的态度,郭预衡指出:韩愈《*淮西碑》的主要倾向是“反对藩镇割据,而歌颂*叛的胜利;赞扬主战派,而批评主和派”,认为“韩愈反对藩镇割据的坚定立场,不应因为碑文少写了李愬之功便加以贬低”,而且他“反对藩镇割据的主张,还不仅表现在*定淮西的一时一事,他在一系列的文章里都贯穿着这个思想。”他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

      文学

      韩愈的主要贡献是在文学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庸诗风。 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他的古文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类。论说文气势雄浑,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记叙文则爱憎分明,抒情性强,韩文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尤善锤炼词句,推陈出新,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至今还应用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口语中。

      教育

      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世和提携人才的文章。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

      史学

      唐时人称韩愈有史家的笔力,等到他撰写《顺宗实录》,由于繁简不当,叙事取舍也不恰当,深为时人指责。穆宗、文宗都曾命令史官增添修改,但那时韩愈的女婿李汉、蒋系官居显位,诸位史臣很觉为难。而韦处厚则另撰《顺宗实录》三卷。

    [阅读全文]...

2022-02-27 10:49:08
  • 晚春唐韩愈的古诗

  • 韩愈
  • 晚春唐韩愈的古诗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在读晚春这首诗的时候, 仿佛看到一幅喧闹繁盛的风景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晚春唐韩愈的古诗,欢迎阅读参考。

      《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柳絮。

      榆荚: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的,荚小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芳菲:形容花的芳香。 杨花榆荚: 杨花就是柳絮, 榆荚, 榆树的荚又叫榆钱。

      惟解:只知道。

      漫天:满天。

      【背景】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半百。

      【译文】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通常的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将会消逝,所以万紫千红展尽光彩;柳絮和榆钱缺少才华和远见,只好随风飘散。

      站在这个角度,花草树木是颇具灵性慧根的,感悟岁月不饶人,懂得发奋图强,一展人生价值。花草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岂能仿效柳絮榆钱,虚度大好年华!

      我们是否还可以换一个揶揄嘲讽的角度去思考呢?

      我们将此诗理解为“花草树木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以费尽心思只为最后的一抹浮华;柳絮榆钱不屑这些伎俩,飘逸逍遥,俯看芸芸纷争”,如何?

      【赏析】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 仿佛看到一幅喧闹繁盛的风景画, 草木原本是没有知觉的, 但是诗人却赋予它生命, 让它具有智慧, 晓得春天即将离去, 要及时把握。 草木尚能如此, 何况是我们呢? 如果一再的蹉跎, 就只有老大徒伤悲了。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作诗, 很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再加上用字浅白, 更能够轻易的表达出诗中的原意。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阅读全文]...

2022-02-08 21:53:42
韩愈写的古诗早春 - 句子
韩愈写的古诗早春 - 语录
韩愈写的古诗早春 - 说说
韩愈写的古诗早春 - 名言
韩愈写的古诗早春 - 诗词
韩愈写的古诗早春 - 祝福
韩愈写的古诗早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