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描写柳树的诗句

关于贺知章描写柳树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贺知章描写柳树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贺知章描写柳树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贺知章描写柳树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90) 语录(4) 说说(14) 名言(2) 诗词(413) 祝福(6k+) 心语(69)

  • 贺知章的咏柳诗句

  • 贺知章的咏柳诗句

      导语:《咏柳》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贺知章的咏柳诗句。欢迎阅读及参考!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一:满,全。在*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用一个比喻形容柳树的丰姿。一树绿柳,高高地站在那儿,好像是用碧玉妆饰而成的。碧玉的比喻,显出柳树的鲜嫩新翠,那一片片细叶仿佛带着玉石的光泽。碧玉,又是南朝宋代汝南王的小妾的名字,乐府歌曲有《碧玉歌》,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句,后世遂以“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出身的年轻美貌的女子。“碧玉妆成一树高”,在诗人的想象里,也许觉得那袅娜多姿的柳树,宛如凝妆而立的碧玉一般。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就是丝带。上句是写柳树给人的总的印象,这句是具体地写柳树,那茂密的、轻柔的,下垂的柳枝最足以代表柳的特征了。诗人用“绿丝绦”来形容柳枝,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十分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用笔很巧妙。

      第三句和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进而描写柳树的嫩叶。诗人设问:那细细的柳叶儿是谁裁出来的呢?噢,原来二月的春风好似剪刀,这一树碧玉,万条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就是她的杰作啊!这首诗很短,只有四句,28个字,艺术上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这是咏物诗,从“咏柳”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了,是歌咏柳树的。这首诗的确是处处扣紧柳树来写的。但是我觉得诗人所歌咏的决不仅仅是柳树,他是借着柳树歌咏了春风,歌咏了春天的到来。人们对于春之来临,往往是从自然界的变化中得知的。水的解冻,燕子的北翔,都是春回大地的信号。不要忘记,柳树也是一位报春的使者。民间谚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早在五九、六九的'时候,远望之中的柳梢已经隐约地带上一丝儿新绿了。贺知章借着描绘柳树的新妆,歌咏春天的来临,很能唤起读者共鸣。咏柳,而不局限于柳,借咏柳而咏春,这是高出于一般咏物诗的地方。

      其次,这首诗的构思新颖,比喻巧妙,诗的形象仿佛要凸出于纸面之上。特别是后两句,用剪刀比喻春风。她裁出细叶,剪好丝绦,妆成碧树,吹到哪里,就把勃勃的生机带到哪里。她剪破严冬的笼罩,裁出万紫千红的世界,她的轻捷,她的锐利,随之而来的创造的喜悦——种种美好的想象都可以由这两句诗产生出来。好诗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而意远,能够通过一两个鲜明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无数新鲜的画面。这首诗正是这样,它通过一株柳树写出了整个的春天;通过似剪刀的春风,赞美了一切创造性的劳动。这样新颖的构思,这样清新的艺术境界,即使在唐诗里也并不多见。

      第三,这首诗只有四句,却很富于层次的变化。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先写总的印象,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单就柳枝作一番细致的描写。第三句、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再进一步写柳叶。先从大处着眼,愈写愈细,好像绘画,先勾出轮廓,再添枝加叶补充细节。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法也不一样,前两句是描写形容,碧树如玉,柳枝如丝,碧树怎样高上去,柳枝怎样垂下来。后两句写柳叶,如果还用这种写法,说柳叶怎样细,怎样嫩,好像是刚刚剪裁出来的一样,那就显得呆板了。诗人在后两句上换了一种写法,不对细叶作任何形容,也不打什么比喻,只是猜测谁裁出了这美丽的细叶。描写的重点悄悄地转移到春风上来,是春风裁出了细叶。这就在前两句的艺术境界之外,开辟了新的艺术境界,使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阅读全文]...

2022-02-24 13:30:27
  • 唐代诗人贺知章把柳树比喻成什么

  • 柳树,诗人
  •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译文】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题解】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赏析】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2. 贺知章的《咏柳》的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载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这首《咏柳》诗,形象的描摹出柳的美姿,点出了柳迎春的特点。柳树可分为垂柳和旱柳。垂柳又叫杨柳,为落叶乔木。旱柳百姓叫它河柳,是落叶灌木。柳可以进行无性繁殖.以须根生长为主,许许多多的须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伸向四面八方,紧紧地拥抱大地,为主干提供丰富的营养。主干通常在2-3米处就长出分枝。光滑柔软的枝条状若丝涤,纷纷下垂。柳叶是单叶互生,叶片狭长,形如少女之黛眉 ,“芙蓉如面柳如眉”是人们极为熟悉的诗句。

    自古以来,诗人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

    柳树发芽早,落叶迟。早春二月,它已鹅黄着枝,轻罗笼烟,初绽的嫩芽象少女朦胧的睡眼。当你走*它时,伸手摸一摸,就会感到她似发丝的柳条是多么柔软。 “柳絮飞时花满城”的六月,天涯海角随处可见柳絮那飘忽不定的倩影。它们大概在寻找自己扎根落户的归宿吧!柳树落叶极晚,当萧瑟的秋风无情地劫掠大批的黄叶时,柳树却依然枝叶婆娑,绿意融融。柳树的绿又有它独特的魅力。那淡淡的似雾的翠绿,使人有清新超俗之感。当你置身于浓浓绿意之中,即使心情不好,也会顿扫心中抑郁烦闷之情。

    柳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易种易活。谁不知道“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诗句呢?

    柳不仅以绰约风姿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炎炎夏日为人们创造一个清凉世界。柳条可以编制各种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如:箩筐、篱笆、帽子等。柳叶有一种淡淡的涩味,然而咬一口又觉得很甜。柳芽嫩叶可做风味独特的茶或菜。柳树可谓粉身碎骨为人类了。垂柳耐水性强,生长速度快,因此,被广泛用以美化环境等。我国古代已大量植柳。

    自古,柳就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柳树以它特有的温柔、轻盈、婆娑的婀娜风姿,为历代文人所喜爱,成为吟咏对象。人们咏柳爱柳,并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感情。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爱柳成癖,在宅前种下了五株柳树,人称“五柳先生”。柳便成为品行高洁的象征。

    柳树栽种历史悠久,它的适应性极强,大江南北,随处可见绿柳成荫。因此,我们应大量地栽柳、护柳,让绿色永挂枝头,以美好的姿态去迎接每个春天的开始!

    点评:

    本文由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诗引出“柳”,较自然。作者不仅能摹其形,而且能传其神。先介绍了柳的种类,然后介绍柳的外形,最后介绍其功用。对柳的介绍,有直接的描写,也有资料的引用,既有说明性的文字,也有作者的议论和抒情。读之能使人对“柳”这一树种有清晰的了解。文章语言细腻、优美,用大量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柳风姿绰约的形态,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后,发出“我们应大量植柳、护柳”的号召,极具感染力。

    青门柳【唐】白居易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长安新柳【唐】陈光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临川见新柳【唐】崔橹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柳【唐】崔橹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题柳【唐】狄焕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新柳【唐】杜牧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柳绝句【唐】杜牧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柳【唐】方干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柳【唐】韩偓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柳【唐】韩琮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柳【唐】韩溉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咏柳【唐】韩偓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唐】李峤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垂柳【唐】李商隐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肠断灵和殿,*玉座空.柳【唐】李商隐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题柳【唐】李中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柳【唐】罗隐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柳【唐】慕幽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柳【唐】裴说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咏柳【唐】吴融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柳【唐】徐夤漠漠金条引线微,年年先翠报春归.解笼飞霭延芳景,不逐乱花飘夕晖.啼鸟噪蝉堪怅望,舞烟摇水自因依.五株名显陶家后,见说辞荣种者稀.咏柳【唐】薛逢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莫令岐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庭柳【唐】姚系袅袅柳杨枝,当轩杂佩垂.交阴总共密,分条各自宜.因依似永久,揽结更伤离.爱此阳春色,秋风莫遽吹.柳【唐】张旭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柳【唐】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阅读全文]...

2022-06-07 15:30:40
  • 贺知章的咏柳诗句

  • 赞美,柳树
  •   导语:《咏柳》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贺知章的咏柳诗句。欢迎阅读及参考!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用一个比喻形容柳树的丰姿。一树绿柳,高高地站在那儿,好像是用碧玉妆饰而成的。碧玉的比喻,显出柳树的鲜嫩新翠,那一片片细叶仿佛带着玉石的光泽。碧玉,又是南朝宋代汝南王的小妾的名字,乐府歌曲有《碧玉歌》,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句,后世遂以“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出身的年轻美貌的女子。“碧玉妆成一树高”,在诗人的想象里,也许觉得那袅娜多姿的柳树,宛如凝妆而立的碧玉一般。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就是丝带。上句是写柳树给人的总的印象,这句是具体地写柳树,那茂密的、轻柔的,下垂的柳枝最足以代表柳的特征了。诗人用“绿丝绦”来形容柳枝,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十分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用笔很巧妙。

      第三句和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进而描写柳树的嫩叶。诗人设问:那细细的柳叶儿是谁裁出来的呢?噢,原来二月的春风好似剪刀,这一树碧玉,万条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就是她的杰作啊!这首诗很短,只有四句,28个字,艺术上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这是咏物诗,从“咏柳”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了,是歌咏柳树的。这首诗的确是处处扣紧柳树来写的。但是我觉得诗人所歌咏的决不仅仅是柳树,他是借着柳树歌咏了春风,歌咏了春天的到来。人们对于春之来临,往往是从自然界的变化中得知的。水的解冻,燕子的北翔,都是春回大地的信号。不要忘记,柳树也是一位报春的使者。民间谚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早在五九、六九的时候,远望之中的柳梢已经隐约地带上一丝儿新绿了。贺知章借着描绘柳树的新妆,歌咏春天的来临,很能唤起读者共鸣。咏柳,而不局限于柳,借咏柳而咏春,这是高出于一般咏物诗的地方。

      其次,这首诗的构思新颖,比喻巧妙,诗的形象仿佛要凸出于纸面之上。特别是后两句,用剪刀比喻春风。她裁出细叶,剪好丝绦,妆成碧树,吹到哪里,就把勃勃的生机带到哪里。她剪破严冬的笼罩,裁出万紫千红的世界,她的轻捷,她的锐利,随之而来的'创造的喜悦——种种美好的想象都可以由这两句诗产生出来。好诗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而意远,能够通过一两个鲜明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无数新鲜的画面。这首诗正是这样,它通过一株柳树写出了整个的春天;通过似剪刀的春风,赞美了一切创造性的劳动。这样新颖的构思,这样清新的艺术境界,即使在唐诗里也并不多见。

      第三,这首诗只有四句,却很富于层次的变化。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先写总的印象,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单就柳枝作一番细致的描写。第三句、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再进一步写柳叶。先从大处着眼,愈写愈细,好像绘画,先勾出轮廓,再添枝加叶补充细节。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法也不一样,前两句是描写形容,碧树如玉,柳枝如丝,碧树怎样高上去,柳枝怎样垂下来。后两句写柳叶,如果还用这种写法,说柳叶怎样细,怎样嫩,好像是刚刚剪裁出来的一样,那就显得呆板了。诗人在后两句上换了一种写法,不对细叶作任何形容,也不打什么比喻,只是猜测谁裁出了这美丽的细叶。描写的重点悄悄地转移到春风上来,是春风裁出了细叶。这就在前两句的艺术境界之外,开辟了新的艺术境界,使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阅读全文]...

2022-07-28 04:15:00
  • 贺知章咏柳的诗

  • 古诗文
  • 贺知章咏柳的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贺知章咏柳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咏柳

      碧玉1妆2成一树3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4。

      不知细叶谁裁5出,

      二月春风似6剪刀。

      诗词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诗句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文学鉴赏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贺知章《咏柳》赏析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阅读全文]...

2022-07-22 21:36:49
  • 贺知章的咏柳诗意

  • 诗意
  • 贺知章的咏柳诗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贺知章的咏柳诗意,欢迎借鉴!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词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诗意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鉴赏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少女。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漂亮的贫家女子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拓展:咏柳的诗句

      1、谩想薰风,柳丝千万缕。——王沂孙《齐天乐·蝉》

      2、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3、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4、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5、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卢照邻《送二兄入蜀》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8、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李商隐《柳》

      9、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10、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于谦《观书》

      11、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贺《致酒行》

      12、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1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1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15、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杨万里《新柳》

      1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7、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8、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欧阳修《别滁》

      1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20、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李白《苏台览古》

      21、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贾至《春思二首》

      22、为*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青门柳》

      23、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白居易《青门柳》

      24、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刘禹锡《杨柳枝》

      25、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6、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刘方*《代春怨》

      27、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28、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纳兰性德《卜算子·新柳》

    [阅读全文]...

2022-02-21 05:11:57
  • 咏柳贺知章诗意

  • 诗意
  • 咏柳贺知章诗意

      《咏柳》一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春天。古诗,就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咏柳诗意,一起来学*一下。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简介]

      贺知章(公元 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他的写景诗清新通俗。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饮中八仙”之一。

      贺知章流传下来的诗不多,收录于《全唐诗》中的只有二十首。其中七首是祭神乐章,三首是应制诗(即按皇帝的要求写的诗),但仅仅在剩下的十首中就至少有三首堪称唐诗精品,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的《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写柳的精品,特别是“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已成千古名句;他的《回乡偶书二首》,感情真实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发自心底,感人肺腑。特别是其中第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此诗每一个从小学过唐诗的人都能背诵,而其深情厚意却非人人都能完全体味得到。

      公元695年,贺知章进士及第,后来官至秘书监。在大约公元706年前后,他与包括张若虚、包融在内的一批江南来京的文人相好,以“文词俊秀,名闻上京”。

      天宝元年(公元742)时,李白与道士吴筠一起在剡中隐居。吴筠奉皇上诏书进京,李白也因吴筠举荐而一同前往,后来被授予“翰林供奉”。其间他们拜访贺知章。李白把自己写的一些诗文给贺知章看。读李白的《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含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贺知章赞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读李白的名篇《蜀道难》后,贺知章禁不住扬起眉毛对李白说道:“公非人世人,岂非太白星精耶!”读过李白的诗文后,贺知章感叹地说道,“子,谪仙人也。”(你是从天上贬谪下来的神仙啊。)

      贺知章是修道的人,修的是“真”,不能说假话。而且他当时官居高位,诗文也很有名,他不至于、也用不着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李白如此夸奖甚至赞叹。从后来人们对李白及其诗歌的研究所得结论来看,贺知章确实是一个具有“超感”能力的非凡的人。因此他和李白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

      然的事。而从李白这边来说,知音难得,能够在自己成名之前,一眼就看出自己超群出众诗才的人中,贺知章还是第一个。

      他和李白都极其喜欢喝酒,都是有名的“酒仙”。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篇《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就说的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他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的,就象坐在船上一样。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他干脆就在井底睡着。常人哪怕喝得烂醉如泥,冷水一喷也就醒过来,他喝醉落到井里也醒不过来,所以够得上头号“酒仙”。这杜甫也真会说话,难怪后来名气很大。

      贺知章没有留下足够多的诗文,让人知道他修炼的细节。但从他留下的七首祭神乐章可以看得出来,他不但是个虔诚而严肃的修炼者,而且对修炼理论的钻研也是很深入的。而他最终弃官归隐并且正式成为道士,则是他多年修炼、道心精坚的明证。

      贺知章在86岁时得一场大病,躺在床上已经完全不醒人事。但后来死里逃生,又回过来,并且上表奏明皇上,请求恩准他回乡当道士。唐明皇准许他的请求,并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赠出来作为道观,还特地赐名“千秋”。又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让百官为之饯行。这还不算,唐明皇又亲自写诗为他送行。诗的序言中说:“天宝二年,太子宾客贺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赋诗赠行。”唐明皇在诗中写道:“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大概是意犹未尽,又写第二首:“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仙记题金(竹录),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在那个时代,一个人看淡红尘、转而入道是一件极*常的事。但象贺知章这样由皇帝亲自出面召集百官为之饯行,并且还写诗相赠、以壮行色,就很不一般。实际上,这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千古奇观。

      贺知章回乡后的情况史载不详,甚至他什么时候去世也不知道。其实,他去没去世也没有人知道。听说一个人在某时某地死,结果许多年后又有人看到他,并且与之交谈,甚至留下诗文,这种例子在历史上还不只一个两个。

      [注释]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

      妆:装饰,打扮。

      丝绦:丝带。这里借以形容柳条的柔嫩轻盈。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译诗、诗意]

      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

      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绦。

      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

      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

      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绿丝绦”,“绿丝绦”引出“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阅读全文]...

2022-02-11 00:27:43
  • 贺知章的诗句

  • 贺知章的诗句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

      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饶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答朝士

      及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采莲曲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肃和

      黄祗是祗,我其夙夜。夤畏诚洁,匪遑宁舍。

      礼以琮玉,荐厥茅藉。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望人家桃李花

      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千年万年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阅读全文]...

2022-04-27 15:56:42
  • 于贺知章的诗句

  • 于贺知章的诗句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

      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饶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答朝士

      及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采莲曲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肃和

      黄祗是祗,我其夙夜。夤畏诚洁,匪遑宁舍。

      礼以琮玉,荐厥茅藉。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望人家桃李花

      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千年万年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阅读全文]...

2022-05-12 05:05:57
  • 贺知章古诗咏柳的诗句意思

  • 贺知章古诗咏柳的诗句意思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贺知章古诗咏柳的诗句意思,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1妆2成一树3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4。

      不知细叶谁裁5出,

      二月春风似6剪刀。

      注释译文

      诗词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诗句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鉴赏

      第一句是写树,柳树就好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跟柳的颜色有关,“碧”与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名家点评

      明钟惺《唐诗归》:“奇露语开却中晚。”

      明黄周星《唐诗快》:“尖巧语,却非由雕琢所得。”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阅读全文]...

2021-12-28 22:29:42
  • 贺知章咏柳古诗

  • 贺知章咏柳古诗

      柳树是春天的使者,她在第一时间就迎风招展,下面是关于咏柳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咏柳

      【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阅读全文]...

2022-07-18 18:08:52
贺知章描写柳树的诗句 - 句子
贺知章描写柳树的诗句 - 语录
贺知章描写柳树的诗句 - 说说
贺知章描写柳树的诗句 - 名言
贺知章描写柳树的诗句 - 诗词
贺知章描写柳树的诗句 - 祝福
贺知章描写柳树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