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础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基础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基础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基础化学实验报告范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化学实验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钠的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对本节的学*,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上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钠的化合物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应用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学情,本节课共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过氧化钠的性质;
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鉴别方法。
以下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并能够熟练的运用。通过对过氧化钠用途的学*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Na2O2与H2O、CO2的反应作为引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通过教学设计,授以学生科学的学*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在较自由的互动式、探究式的学*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勇于探究、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科学求真的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
(2)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二、说学情
1、知识储备: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热情。
2、学生特点:
高一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实验感兴趣,但却不一定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把实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三、说教法
我的理念:建构主义理论铺开课堂,由旧知引入新知,认知冲突或疑惑激发兴趣。
1、本节采用:“互动式”、“启发—探讨式”的实验引导分析的方法。
2、实验方面: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学生两人分组实验。
3、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案导学。
宗旨:将课堂还给学生。
四、说学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分析本质→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由Na2O2的性质,分析用途。
五、说教学过程
一共分为四个阶段,引入探究阶段、总结归纳阶段、练*强化阶段及课后巩固阶段。
【引入阶段】
创设情境引入:首先展示古今取火之文明,引生入境。
依据情景设疑:“为什么能够着火?”唤醒学生旧知识中关于燃烧三要素的认识,并以此展开后续教学。
情景化设疑:如果我们有了燃烧三要素之一:可燃物棉花,又该怎样去生火呢?学生发展思维。从而引出吹气是否能够生火?
对比实验验证猜想:未经处理的棉花,怎么吹,都不着火,加点固体物质,再吹,通过现象“生火”,从而引出吹气能让棉花着火的神奇物质:过氧化钠及其物理性质。
【探究阶段】
新疑问:有了过氧化钠,吹气是否就能够生火呢?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引出必定为人呼出的气体与Na2O2作用生火。
新疑问:人呼出的气体有CO2、H2O、O2、N2,到底是谁的作用呢?
学生讨论引出:空气中也有大量的N2、O2,如果把包裹有Na2O2的棉花露置在空气中,不能生火,从而引出生火的原因应是CO2、H2O与Na2O2作用生火。
过渡:但是,CO2、H2O不是常见的灭火材料吗?又如何去生火呢?
实验验证解决悬疑1:
化学实验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钠的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对本节的学*,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上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钠的化合物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应用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学情,本节课共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过氧化钠的性质;
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鉴别方法。
以下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并能够熟练的运用。通过对过氧化钠用途的学*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Na2O2与H2O、CO2的反应作为引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通过教学设计,授以学生科学的学*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在较自由的互动式、探究式的学*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勇于探究、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科学求真的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
(2)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二、说学情
1、知识储备: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热情。
2、学生特点:
高一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实验感兴趣,但却不一定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把实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三、说教法
我的理念:建构主义理论铺开课堂,由旧知引入新知,认知冲突或疑惑激发兴趣。
1、本节采用:“互动式”、“启发—探讨式”的实验引导分析的方法。
2、实验方面: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演示、学生两人分组实验。
3、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案导学。
宗旨:将课堂还给学生。
四、说学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分析本质→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探究、对比讨论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由Na2O2的性质,分析用途。
五、说教学过程
一共分为四个阶段,引入探究阶段、总结归纳阶段、练*强化阶段及课后巩固阶段。
【引入阶段】
创设情境引入:首先展示古今取火之文明,引生入境。
依据情景设疑:“为什么能够着火?”唤醒学生旧知识中关于燃烧三要素的认识,并以此展开后续教学。
情景化设疑:如果我们有了燃烧三要素之一:可燃物棉花,又该怎样去生火呢?学生发展思维。从而引出吹气是否能够生火?
对比实验验证猜想:未经处理的棉花,怎么吹,都不着火,加点固体物质,再吹,通过现象“生火”,从而引出吹气能让棉花着火的神奇物质:过氧化钠及其物理性质。
【探究阶段】
新疑问:有了过氧化钠,吹气是否就能够生火呢?
引导分析:如何符合燃烧的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对着火点的分析,引出必定为人呼出的气体与Na2O2作用生火。
新疑问:人呼出的气体有CO2、H2O、O2、N2,到底是谁的作用呢?
学生讨论引出:空气中也有大量的N2、O2,如果把包裹有Na2O2的棉花露置在空气中,不能生火,从而引出生火的原因应是CO2、H2O与Na2O2作用生火。
过渡:但是,CO2、H2O不是常见的灭火材料吗?又如何去生火呢?
实验验证解决悬疑1:
实验名称:
盐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种类盐溶液的酸碱性的联系与区别,找出产生其现象的原因。
实验仪器:
试管11支、不同测量范围的精密PH试纸、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
待测试剂(C=1mol/L)11种:NaCl、KNO3、NaSO4、Na2CO3、Na2S、CH3COONa、NH4Cl、(NH4)2SO4、Al2(SO4)3、FeCl3、Cu(NO3)2
酸碱指示剂:
甲基橙、酚酞、石蕊
实验过程:
一、测强酸强碱盐溶液的PH
待测试剂1:NaCl
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2:KNO3
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3:NaSO4
实验步骤: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6.7
实验现象:
二、测强碱弱酸盐溶液的PH
待测试剂4:Na2CO3
实验步骤: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4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5:CH3COONa
实验步骤:CH3COONa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淡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9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6:Na2S
实验步骤:Na2S溶液中滴加酚酞,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4
实验现象:
三、测强酸弱碱盐的PH
待测试剂7:NH4Cl
实验步骤:NH4Cl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淡紫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7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8:(NH4)2SO4
实验步骤:(NH4)2SO4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3.5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9:Al2(SO4)3
实验步骤:Al2(SO4)3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2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10:FeCl3
实验步骤:FeCl3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显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
实验现象:
待测试剂11:Cu(NO3)2
实验步骤:Cu(NO3)2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显深红色;用精密PH试纸测得PH=1.5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注:本实验中所有PH均按室温25℃情况下测得)
盐的种类化学式PH酸碱性
强酸强碱盐NaCl*弱酸性
KNO3*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
1、学*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
现象记录
1、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率:9.8/13、7=71.5%
结果与讨论: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一、实验目的
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c(NaOH)?
c(HCl)?V(HCl)c(NaOH)?V(NaOH)
或c(HCl)?。
V(NaOH)V(HCl)
三、实验用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
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
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五、问题讨论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
1):实验目的,专门写实验达到的要求和任务来实现。(例如,为了研究添加硫酸铜条件的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对写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实验室书世外桃源基础上做在那里,你总结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应式)
3):实验用品,包括在实验中,液体和固体药品使用的设备。(如酒精灯,滤纸,以及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应该是在右侧。)
4):实验步骤:实验书籍有(即上面的话,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加到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 的现象
5)的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分析与讨论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
指导教师:李志红
实验员 :张xx宇
时 间: 20xx年5月12日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研究显色反应的一般方法。
(2) 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 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4) 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5) 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在未知式样中的含量,掌握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 原理: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离子,通常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显色过程,二是测量过程。 为了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合适的显色条件和测量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入射波长,显色剂用量,有色溶液稳定性,溶液酸度干扰的排除。
(1)入射光波长: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为入射光。 显色剂用量:显色剂的合适用量可通过实验确定。
(2) 溶液酸度:选择适合的酸度,可以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被测离子和显色剂,测其吸光度,作DA-PH曲线,由曲线上选择合适的.PH范围。
(3) 干扰。
有色配合物的稳定性:有色配合物的颜色应当稳定足够的时间。 干扰的排除:当被测试液中有其他干扰组分共存时,必须争取一定的措施排除
2+4邻二氮菲与Fe 在PH2.0-9.0溶液中形成稳定橙红色配合物。配合无的ε =1.1 ×10L· mol ·cm-1 。 配合物配合比为3:1,PH在2-9(一般维持在PH5-6)之间。在还原剂存在下,颜色可保持几个月不变。Fe3+ 与邻二氮菲作用形成淡蓝色配合物稳定性教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加入还原剂使Fe 3+还原为Fe2+ 与显色剂邻二菲作用,在加入显色剂之前,用的还原剂是盐酸羟胺。此方法选择性高Br3+ 、Ca2+ 、Hg 2+、Zn2+ 及Ag+ 等离子与邻二氮菲作用生成沉淀,干扰测定,相当于铁量40倍的Sn2+、Al3+、Ca2+、Mg2+ 、Zn2+ 、Sio32-,20倍的Cr3+、Mn2+、VPO3-45倍的Co2+、Ni2+、Cu2+等离子不干扰测定。
三、 仪器与试剂:
1、 仪器: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
500ml容量瓶1个,50 ml 容量瓶7个,10 ml 移液管1支
5ml移液管支,1 ml 移液管1支,滴定管1 支,玻璃棒1 支,烧杯2 个,吸尔球1个, 天*一台。
2﹑试剂:
(1)铁标准溶液100ug·ml-1,准确称取0.43107g铁盐NH4Fe(SO4)2·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0.5ml盐酸羟胺溶液,定量转依入5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2)铁标准溶液10ug·ml-1.用移液管移取上述铁标准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3)盐酸羟胺溶液100g·L(用时配制)
(4)邻二氮菲溶液 1.5g·L-1 先用少量乙醇溶液,再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5)醋酸钠溶液1.0mol·L-1μ-1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1) 清洗容量瓶,移液官及需用的玻璃器皿。
(2) 配制铁标溶液和其他辅助试剂。
(3) 开机并试至工作状态,操作步骤见附录。
(4) 检查仪器波长的正确性和吸收他的配套性。
2. 铁标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0.3417g铁盐NH4Fe(SO4)·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10mlHCL加少量水。溶解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容量瓶刻度。
3 .绘制吸收曲线选择测量波长取两支50ml干净容量瓶,移取100μ g m l-1铁标准溶液2.50ml容量瓶中,然后在两个容量瓶中各加入0.5ml盐酸羟胺溶液,摇匀,放置2min后各加入1.0ml邻二氮菲溶液,2.5ml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40——540nm间,每隔10nm测量一次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4.工作曲线的绘制
取50ml的容量瓶7个,各加入100.00μɡ ml-1铁标准0.00,0.20,0.40,0.60,0.80,1.00,1.20ml,然后分别加入0.5ml邻二氮菲溶液,2.5ml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在选定波长下测定并记录各溶液光度,记当格式参考下表:
5.铁含量的测定
取1支洁净的50ml容量瓶,加人2.5ml含铁未知试液,按步骤(6 )显色,测量吸光度并记录.
K=268.1 B= -2.205 R*R=0.9945 CONC. =K *ABS+B C = 44.55mol ml-1
6.结束工作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插头,取出吸收池, 清洗晾干后人盆保存.清理工作台,罩上一仪器防尘罩,填写仪器使用记录.清洗容量瓶和其他所用的玻璃仪器并放回原处.
五、讨论:
(1) 在选择波长时,在440nm——450nm间每隔10nm 测量一次吸光度,最后得出的λmix=510nm,可能出在试剂未摇匀,提供的λmix=508nm,如果再缩减一点进程,试齐充分摇匀,静置时间充分,结果会更理想一些。
(2) 在测定溶液吸光度时,测出了两个9,实验结果不太理想,可能是在配制溶液过程中的原因:a、配制好的溶液静置的未达到15min;b、药剂方面的问题是否在期限内使用(未知)因从溶液显色的效果看,颜色有点淡,要求在试剂的使用期限内使用;c、移取试剂时操作的标准度是否符合要求,要求一个人移取试剂。(张丽辉)
在配制试样时不是一双手自始至终,因而所观察到的结果因人而异,导致最终结果偏差较大,另外还有实验时的温度,也是造成结果偏差的原因。(崔凤琼)
本次实验阶段由于多人操作,因而致使最终结果不精确。(普杰飞)
(1) 在操作中,我觉得应该一人操作这样才能减少误差。
(2) 在使用分光计时,使用同一标样,测同一溶液但就会得出不同的值。这可能有几个原因:a、温度,b、长时间使用机器,使得性能降低,所以商量得不同值。(李国跃) 在实验的进行当中,因为加试样的量都有精确的规定,但是在操作中由于是手动操作所以会有微小的误码率差量,但综合了所有误差量将成为一个大的误差,这将导致整个实验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误码率差。(赵宇)
在配制溶液时,加入拭目以待试剂顺序不能颠倒,特别加显色剂时,以防产生反应后影响操作结果。(刘金旖)
实验名称 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
一、 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二、实验步骤
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项准备工作。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空气中体,用玻璃片盖好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固体酒精的制取
指导教师:
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 1000ml烧杯一个 蒸馏水 热水 硬脂酸 氢氧化钠 乙醇 模版
五、实验操作: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 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 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也较好. 3 、温度的影响:见下表:
可见在温度很低时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无法制得固体酒精;在30 度时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两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体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产品均匀性差;在6O 度时,两液混合后并不立该产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匀,混合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酒精不断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匀一致的固体酒精;虽然在70度时所制得的产品外观亦很好,但该温度接*酒精溶液的沸点.酒精挥发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选用该温度。 因此,一般选用60度为固化温度。
4 、硬脂酸与NaOH 配比的影响:
从表中数据不难看出.随着NaOH 比例的增加燃烧残渣量也不断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过量很多.我们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为6.5:1,这时酒精的凝固程度较好.产品透明度高,燃烧残渣少,燃烧热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响: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固体酒精的凝固性能.硬脂酸的添加量对酒精凝固性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达到6.5 以上时,就可以使制成的固体酒精在燃烧时仍然保持固体状态.这样大大提高了固体酒精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颜色的影响:
酒精在燃烧时火焰基本无色,而固体酒精由于加人了NaOH,钠离子的存在使燃烧时的火焰为黄色。若加入铜离子,燃烧时火焰变为蓝色。因此添加不同离子到固体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颜色的火焰。
实验名称
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然后加热试管,现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
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 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并观察现象。(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
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七周的水力学实验,从这些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
例如,所有实验都是需要耐心地去测量一组一组的数据,还需要在实验后认真处理核对每一组数据。这些实验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
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插入图表命令,这些就要求懂得excel软件一些基本操作。通过这几次的实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还学*到了认真严肃的科研精神,并且激发了我学*新事物的兴趣,这些我个人觉得都是极为可贵的。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提前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总结。我认为这里面需要我们花费很多心思去思考体会,想出自己对什么有疑问,以便上课时向老师提问寻求解答。
以我们的电拟实验为例:当时我们做这个实验时反复做了很多遍,也向老师提出了一些疑问。在开始时,仪器需要校准。因为上下游电势差不是10V,仅仅这一点我们就搞了很长时间。最终我们得出的误差原因是因为电笔接触不好影响实验进行,所以我们更换了其他不可使用仪器的完好的电笔,实验才得以进行。其次,实验分析阶段是培养我们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阶段。
我认为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你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我们每次对待实验都是随随便便的态度,抱着等老师教你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必然会导致我们对待实验过程的懈怠。尽管可能也会的到好的成绩,但这对将来工作态度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关于实验的思考问题:哪些实验仪器能改进,哪些数据需要重新获取等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像堰流实验,以为我们分析的实验误差很大,所以我和同组的王琦玮同学就去做了3遍才最终确定的数据,局部水头损失也是如此。关于动量方程实验仪器,做实验中砝码的固定和加载都是一项难题,同时这也对实验精确性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此,我想到是不是可以采用电磁体来代替人工加载(不知可不可行)。虽然没有对实验仪器改进产生正面意义,但是这促进了我深入思考,我想这便是让学生做实验的最终目的吧。
1前言
建国以来,福建省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7年末,福建省已建成的以防洪、灌溉为主的水库2948座,水闸3724座,有效灌溉面积952.91千公顷,机电排灌面积153.21千公顷,水利工程供水总量157.56亿m3,农村小水电总装机632.4万千瓦,修建围垦滩涂造地128.58万亩,江海堤防5825.68km1;截止2008年8月,全省水电总装机达1025万千瓦,占全省电源总装机2502万千瓦的40.7%。
建国以后头30年,即上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福建大兴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大办小水电,这个阶段的生产力水*较低,施工设备简陋,主要靠人海战术,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落后。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七五”到“九五”期间,福建省迎来水利水电建设的高峰,全省集中力量构建防灾减灾五大防御体系,完成了千公里海堤、千公里江堤、千座险库除险加固,建成了大批水利水电工程。*30年来,福建广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所以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已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在筑坝技术、堤防与围垦工程施工技术、深软基础处理技术、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技术、水利工程除险加固、机电与金属结构制造安装技术、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砌石坝、碾压混凝土坝等施工技术均在国内处较高水*,贫胶凝粗粒料筑坝新技术在施工围堰中的应用为国内首创。
2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现状与目标
2.1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现状
1 导截流工程。我国导流工程在规划、设计、科研、施工方面已处于国际先进水*。三峡工程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最高124m,总方量168万m3,月浇筑强度达47.6万m3,建成后蓄水总库容达147亿m3,堪称世界之最4。
2 地下工程。随着我国一大批大型水电站、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我国地下工程的开挖技术、长隧洞掘进机开挖技术和极软岩中的长隧洞施工技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很大发展与突破,其施工技术水*和科技成果均进入世界先进水*,某些领域已处世界领先地位。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断面尺寸为444.0m×31.8m×76.0m(长×宽×高),总开挖量为500万m3,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洞库之一。
3 土石方(坝)工程。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土石坝工程建设就呈现出很快的发展态势,进入21世纪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在建的清江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233.0m,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拟建世纪第二高的砾石土心墙坝,在科研、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均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经验。
4 混凝土工程。通过三峡、小浪底、二滩和万家寨等工程实践,在混凝土骨料、外加剂、补偿收缩混凝土、抗冲磨蚀混凝土、塔带机混凝土筑坝等方面,技术上取得创新性的突破,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技术专著和技术标准。经过*2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在某些领域已处国际领先地位。
5 地基与基础工程。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水*总体上已达到或接*世界先进水*,但在一些重要方面与发达国家甚至国内其他行业相比还有差距,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主要包括:各种地基的基础处理的基础工程工法都要向“更高、更难、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应加强理论研究,争取在地基与基础工程理论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大力研制开发先进的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机械,提高施工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努力开发新的工艺方法,降低物耗,提高生产效率;注重施工环保问题等。
第一执笔人:曾金水,福建省水利学会施工专委会副主任,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6 施工组织设计。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实践,极大地提升我国的施工组织设计水*,现在的施工组织设计正朝着数字化、可视化、仿真化方向发展,数字化设计和可视化施工管理也将广泛应用于现场施工。
7 施工管理。目前我国已全面实现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逐步提高,质量管理系统有一定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实现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和群众监督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程施工管理水*还有一定的差距。
2.2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目标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的发展目标是:提高我国整体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开展和倡导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工艺、处理措施以及施工设备的研究,促进水利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在本行业的推广和应用,加强施工管理体制方面的研究,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施工技术和管理体制的创新,促进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3福建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现状与主要成就
3.1 导截流工程
1 围堰工程。上世纪70年代以前,古田溪梯级、安砂等工程的施工围堰采用填石木笼围堰,上部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混合结构允许汛期过水。上世纪80年代,水东水电站采用低流态高掺粉煤灰的混凝土拱围堰;水口二期围堰采用心墙式土石围堰,堰体防渗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和土工膜,水口三期围堰采用碾压混凝土新技术。进入新世纪以来,围堰防渗技术又有新发展,金鸡拦河闸重建工程采用冲灌袋护坡的吹砂围堰,堰体采用高压摆喷防渗技术;尤溪街面下游量水堰(堰高13.54m,总方量0.42万m3),以及宁德洪口大坝的上游围堰(堰高35.5m,总方量3.2万m3)采用贫胶凝粗粒料筑坝新技术填筑施工围堰,成功建成*第一座高35.5m的贫胶凝粗粒料主围堰,围堰建成后经受50年一遇超标洪水考验(Q=5400m3/s,水位超坝顶8m),围堰运行正常,安全可靠5。贫胶粗粒料筑坝新技术的研究,获2005年度福建省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
2 大江截流工程。早在上世纪70年代,施工能力低,处于半机械化状态下,我省在九龙江北溪引水桥闸施工中截流设计流量为1660 m3/s,采用民船抛投条石及填筑砂堤围堰闭气的方法截流,截流堵口时,流量1200 m3/s、龙口水位差1.33 m、流速4.88 m3/ s,断流一举成功,在当时是一大壮举。进入80年代,随着机械化水*的不断提高,我省的截流施工技术也随之提高。19xx年9月,水口水电站二期围堰截流,设计截流量为1620 m3/ s,采用单戗堤双向进占立堵法,最高抛投强度为3158 m3/h,顺利实现闽江干流大江截流6。
3 围垦工程堵口截流。长乐外文武围垦工程堵口段处于开敞式海域,风浪大、水流急、潮差大,为解决粉细沙地基、大水位差、大库容量、高速急流、深水条件下的堵口闭气难题,改变过去贯用的山土闭气方法,采用充灌袋吹填沙技术应用于堵口截流闭气,同时比传统的堵口闭气方案缩短了施工工期45天。充灌袋吹填砂堵口截流闭气新技术应用,获2003年度福建省水利科学技术三等奖。
3.2 地下工程
1 地下厂房。21世纪以来,福建先后建成了棉花滩、周宁、街面等大型水电站的地下厂房。采用了岩壁吊车梁、系统喷锚支护等新技术。棉花滩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洞室尺寸为:主厂房129.5m×21.9m×52.08m(长×宽×高) ,主变室137m×16m×20.1m,尾水调压室87.3m×12.0m×50m,采用预裂爆破技术进行开挖,施工质量好、速度快(主厂房开挖只用16.5个月时间,创当时同类规模主厂房开挖的国内记录)。
2 水工隧洞、竖井。福州市第二水源供水工程跨流域引水隧洞控制段,单头掘进长度达3.7km,是国内罕见的小洞径超长隧洞,工期紧、强度高、难度大。因有效解决了供气、光面爆破、通风排烟、排水、洞内高压送电、循环进尺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如采用水幕降尘和多级串接的混合式长柔性管通风技术,成功解决了超长单头掘进隧洞的通风排烟技术难题,在单头掘进长度3.5km时,月进尺仍达到150m,创造了国内同规模工程的施工记录,超长隧洞高强度施工技术研究获2004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穆阳溪梯级周宁水电站,是一个高水头(最大水头437.2m)、高竖井(高453.25m)、长隧洞(长12.352km)、深埋式地下厂房洞室群,地下工程施工难度大,其中竖井总高453.25m,为国内已建同类工程之最7,竖井开挖采用LM-200型反井钻机进行反导井施工技术,简化了施工工艺,掘进快、施工安全、开挖质量好。
3.3 土石方(坝)工程
1 吹砂筑堤。福建省在千公里海堤、千公里江堤及围垦工程的建设中,在天然砂丰富的个别地段,采用吹砂筑堤技术,就地取材,成本低、速度快,又起到疏浚河道的效果。如桔园洲防洪堤、龙洲防洪堤等工程均采用吹砂筑堤技术。
2 土石坝施工。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福建省修建的各类大坝中,碾压式土石坝的数量最多,以灌溉为主的土石坝数量超过1900座,主要有均质土坝、土石混合坝。土石混合坝的代表作为1973年建成的山美水库,坝高76.5m,库容6.56亿m3,大坝填筑量为160万m3,因机械化水*低,主要靠人海战术,施工高峰期总人数达2万多人,经历3年9个月建成。
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CFRD)是当今世界上坝工发展的主流之一。“八五”以来,福建省已建和在建的面板堆石坝共有7座,坝高超过100m的有3座,其中街面大坝的堆石体330万m3,最大坝高126m,大坝填筑工期仅用16个月8,最高月填筑量达42万m3。混凝土面板防裂技术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关键技术, 1995年万安溪的混凝土面板防裂技术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经专家鉴定处当时国内的最高水*。结合芹山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福建省成功研究应用了新型复合GB铜止水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获得2001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4 混凝土工程
1砂石料生产
(1)天然砂石料生产。我省大中型水电站多数使用天然砂石料,经筛分加工成级配料,如水口、洪口、沙溪口、水东、高砂等。毛料开采采用大斗容挖掘机,配大吨位自卸车运输,或采用具有较高生产能力的采砂船配自航式驳船运输。如沙溪口水电站所需砂石料采用全盘机械化,设计砂石料系统生产能力为360 t/h,可满足混凝土月浇筑量5.5万m3,的要求。水口水电站砂石系统的设计生产能力为750 t/h,可满足高峰期月浇筑混凝土12.4万m3的需要。
(2)人工砂石料生产。我省人工砂普遍采用干制法生产,大型工程(如棉花滩)采用巴马克破碎机(B-9000) 制砂,如坑口、涌溪三级电站也采用干制法生产人工砂。人工碎石生产系统普遍采用PEF600×900颚式破碎机初碎、PEF400×600颚式破碎机中碎,然后用筛分机筛分成不同粒径的骨科,生产能力根据工程需要进行配置。如棉花滩水电站大坝混凝土工程量为611550 m3 ,根据混凝土月高峰浇筑强度为6.0万m3的需要,选择生产能力为500 t/h的破碎筛分系统。
2模板工程
我省混凝土坝施工的模板技术,在*20年有较快的发展,钢模板、竹木胶合板已大量取代木模板,模板的型式也大量采用大型组合模板、滑升模板、翻升模板、悬臂模板及预制混凝土模板等。如水口水电站大规模采用轻型组合钢模板,钢模板立模率达95%以上,广泛采用2.3m×3.0 m的悬臂模板,这种模板使用次数可达50次以上,每块模板吊装只配4~5人,仅10 min可完成拆装工序,施工工效高,经济效益显著,而且混凝土表面整齐美观。棉花滩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中,采用斜面可调式翻升钢模板,不但解决连续浇筑、快速上升的问题,还具有悬臂、可微调倾角、翻升、装饰等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施工机械化水*。*十几年来,我省大中型水电工程普遍采用先进的混凝土拌和设备和与之相配套的混凝土运输、浇筑设备、使混凝土施工达到较高的机械化水*。如水口水电站采用3座自动化混凝土拌和楼(其生产能力分别为150 m3/h、300 m3/h、112.5 m3/h), 混凝土运输采用2台起重量为30T*移式缆机配9m3蓄能式混凝土罐(主要用于大坝)及一台起重量20T*移式缆机配6m3蓄能式混凝土罐(主要用于厂房子),采用CAT38LCP65HP和D31P63*仓机,五棒高频振捣机等配套设备,实现了综合配套机械化作业,创造月浇筑混凝土量12.4万m3、年浇筑混凝土量118万m3的较好水*, 工程质量达我国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5个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的最好水*。
4碾压混凝土筑坝
福建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行动早、推广快、技术领先,经过20多年大胆的研究和实践,福建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已形成了较成熟的技术体系,从砂石料生产到碾压混凝土配料、拌和、入仓方式、碾压、仓面养护,已形成配套技术,在国内知名度较高。1986年,福建省建成全国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坝――大田坑口,采用高掺粉煤灰,全断面辗压,连续浇筑等工艺,从混凝土开盘算起只花6个月时间,建成一座高56.8m的大坝,在当时达国际先进水*, 1988年“福建坑口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福建坑口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工艺”荣获“全国施工新技术优秀项目”。2000年建成的永定棉花滩2003年荣获“鲁班奖”。
3.5 砌石坝工程
砌石坝,是采用胶结材料(主要指砂浆或混凝土),把单个的石块砌筑联结在一起而成的一种挡水建筑物。过去,砌石坝的胶结材料是水泥砂浆,采用人工插捣砌筑;20世纪60、70年代,在闽、浙两省砌石坝率先采用一级配混凝土作为胶结材料,80年代推广到二级配混凝土,并采用机械振捣。目前,福建省已建的坝高15m以上的各类砌石坝总数约600座,数量居全国之首9,其中砌石拱坝的数量最多,占砌石坝总数的70%以上,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与创新,福建省砌石坝设计与施工技术(特别是砌石拱坝)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施工技术在国内处领先地位。自1972年首次采用坝体自身防渗技术,成功建成仙游东溪砌石双曲拱坝(坝高57m)以来,福建砌石拱坝的防渗方面一律不设混凝土防渗面板或心墙,只靠迎水面的深勾缝及砌石体自身防渗10。目前,福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坝高大于80m的砌石拱坝有9座(其中黛溪最高,为96.3m),全部采用自身防渗技术,全部运行良好、不渗不漏。
4学科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4.1 学科发展的目标
福建水利工程施工学科的发展目标,应以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的发展目标为中心,根据福建省的具体情况,努力在“四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方面有新突破,提高我省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的整体水*。
4.2 学科发展的方向
实验时间:
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1.学*芯片拍照的方法。
2.掌握拍照主要操作。
3. 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电动*台
二、实验仪器设备
1:去封装后的芯片
2:芯片图像采集电子显微镜和电动*台
3:实验用PC,和图像采集软件。
三、实验原理和内容
1:实验原理
根据芯片工艺尺寸,选择适当的放大倍数,用带CCD摄像头的显微镜对芯片进行拍照。以行列式对芯片进行图像采集。注意调*芯片,注意拍照时的清晰度。2:实验内容
采集去封装后金属层照片。
四、实验步骤
1.打开拍照电脑、显微镜、电动*台。
2.将载物台粗调焦旋钮逆时针旋转到底(即载物台最低),小心取下载物台四英寸硅片*方在桌上,用塑料镊子小心翼翼的将裸片放到硅片靠中心的位置上,将硅片放到载物台。
3.小心移动硅片尽量将芯片*整。
4.打开拍照软件,建立新拍照任务,选择适当倍数,并调整到显示图像。(此处选择20倍物镜,即拍200倍照片)
5.将显微镜物镜旋转到最低倍5X,慢慢载物台粗调整旋钮使载物台慢慢上升,直到有模糊图像,这时需要小心调整载物台位置,直至看到图像最清晰。
6.观察图像,将芯片调*(方法认真听取指导老师讲解)。
10.观测整体效果,观察是否有严重错位现象。如果有严重错位,要进行重拍。
11.保存图像,关闭拍照工程。
12.将显微镜物镜顺时针跳到最低倍(即: 5X)。
13.逆时针旋转粗调焦旋钮,使载物台下降到最低。
14.用手柄调节载物台,到居中位置。
15.关闭显微镜、电动*台和PC机。
五、实验数据
采集后的芯片金属层图片如下:
六、结果及分析
1:实验掌握了芯片金属层拍照的方法,电动*台和电子显微镜的使用,熟悉了图像采集软件的使用方法。
2:在拍摄金属层图像时,每拍完一行照片要进行检查,因为芯片有余曝光和聚焦的差异,可能会使某些照片不清晰,对后面的金属层拼接照成困难。所以拍完一行后要对其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照片进行重新拍照。
3:拍照是要保证芯片全部在采集视野里,根据四点确定一个四边形*面,要确定芯片的四个角在采集视野里,就可以保证整个芯片都在采集视野里。
4:拍照时的倍数选择要与工程分辨率保持一致,过大或过小会引起芯片在整个视野里的分辨率,不能达到合适的`效果,所以采用相同的倍数,保证芯片的在视野图像大小合适。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 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三、仪器和用品:
托盘天*,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普通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蒸发皿。
试剂:粗盐、蒸馏水。
四、实验操作:
1、溶解:
①称取约4g粗盐
②用量筒量取约12ml蒸馏水
③把蒸馏水倒入烧杯中, 用药匙取一匙粗盐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2、过滤:
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3、蒸发
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 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
五、现象和结论:
粗盐溶解时溶液浑浊,蒸发时蒸发皿中随着加热的时间的延长,蒸发皿中逐渐析出晶体。
结论:过滤可以出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
SO42—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三、仪器和用品:
托盘天*,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普通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蒸发皿。
试剂:粗盐、蒸馏水。
四、实验操作:
1、溶解:
①称取约4g粗盐
②用量筒量取约12ml蒸馏水
③把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药匙取一匙粗盐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2、过滤:
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3、蒸发
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
五、现象和结论:
粗盐溶解时溶液浑浊,蒸发时蒸发皿中随着加热的时间的延长,蒸发皿中逐渐析出晶体。
结论:过滤可以出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实验准备】
1、提纯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的粗盐,必须经过的主要操作依次是。以上各步骤操作中均需用到玻璃棒,他们的作用依次是,
2、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做到“一贴”“二低”
【实验目的】
1、练*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基础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总结范文
毕业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总结范文600字
化学实验报告总结范文800字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
专科生物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心得范文
高中实验报告范文
审计实验报告范文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
机床实验报告范文
小学实验报告范文
生物实验报告范文
教育实验报告范文
科技实验报告范文
舞蹈实验报告范文
间接血凝实验实验报告范文
会计实验报告实验总结范文
实验报告的总结范文
实验报告范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