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古诗水彩画

关于简单的古诗水彩画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简单的古诗水彩画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简单的古诗水彩画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简单的古诗水彩画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0) 语录(5) 说说(11) 名言(1) 诗词(641) 祝福(3) 心语(8k+)

  • 简单的元日古诗配画

  • 简单
  • 简单的元日古诗配画

      元日中的“元日”就是现在的春节。在这首诗里,大诗人王安石写到了宋朝人在庆祝春节时放爆竹、换桃符、喝屠苏酒这三种传统风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简单的元日古诗配画,一起来了解下《元日》这首古诗。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春风把暖洋洋的暖气送入屠苏酒,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元日屠苏酒

      放爆竹就是现在的放炮仗,换桃符就是现在的贴春联,这两种春节风俗一直沿用至今,但春节喝屠苏酒这一始于汉代,盛于唐宋的*俗,后来渐渐消失了。

      那么,宋人在春节盛行的喝屠苏酒,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屠苏酒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传说屠苏是一种阔叶的药草的名字,用这种药草酿造的酒,称为屠苏酒。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还有一种说法: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砍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了。

      为什么要喝屠苏酒?

      我们的屠苏酒是由东汉的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它是用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在酒中浸制而成的。由于冬末春初的时候,老百姓最容易传染流感、瘟疫这样的`疾病,华佗就泡制了一种药酒,送给百姓,让他们在除夕的时候饮用,据说可以保一年*安。后来,这个药方由唐代名医孙思邈(miǎo)流传开来。每年腊月,孙思邈总要分送给邻里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用这包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了过年的风俗。

      春节喝屠苏酒有哪些规矩?

      以前饮屠苏酒,规矩很特别。一般人饮酒,一直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年纪越大的越后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表示挽留,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先少后长喝屠苏酒的风俗流传了很多年。宋朝文学家苏辙所作的《除日》一诗里,有这样两句:“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阅读全文]...

2021-12-07 15:26:55
  • 水彩画和国画的区别

  • 画画
  • 水彩画和国画的区别

      水彩画和国画产生的地域不同,绘画的基本理念也有很大的差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水彩画和国画的区别,欢迎阅读。

      一、国画和水彩画的概念

      (1)国画的概念。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是指*传统的水墨画[以墨为主,不施彩或少量施彩]和彩墨画[也用墨,但施有重彩,包括基本不用墨的无骨画]。它是以水为媒介,用毛笔、墨和矿物颜料、植物颜料,在宣纸或绢上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国画”一词,是为了区别于西洋画而出现的一个“绘画类别”概念。按照艺术手法划分,国画又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画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故称“工笔”。工者,工整之义也。写意是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情感。写意画要求画家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创造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意到笔到。兼工带写则是综合运用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有的偏工,有的偏写,不一而足。此外,还有一种无骨画。无骨画也称为没骨画。在国画中,画家在画物象的轮廓、叶脉时,一般是先用墨勾皴出来的,这种画法属于有骨画法,这里的所谓“骨”就是墨线。无骨画法就是不用墨线,直接用色彩造型的一种国画画法。在无骨画中,还有一种与水彩画极为*似的画种,我们称之为写真画。由于这种画法与水彩画十分相似,故需要单独研究其异同。在此后的讨论中,我们暂不将无骨画特别是写真画单列出来进行特别说明,以减少本文篇幅。从艺术的分科来看,国画还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而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2)水彩画的概念。水彩画起源于西方,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它也是以水为媒介,运用艳丽且多为透明的水彩颜料,在白纸[是一种“硬白纸”,如我们*常说的白报纸,一般不用国画专用的“软白纸”—-宣纸]上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在大概念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水彩画是以“彩”为原料,“水”为媒介[油画则是以油来调和颜料],在专用的“硬白纸”上作画,且十分注重光影效果的一种色彩艳丽的绘画形式。

      二、国画与水彩画在主要工具材料上的异同

      (3)画纸。水彩画和国画都是以白纸为主要载体。国画使用的是宣纸和绢,宣纸又有生、熟之分,但都很柔软,可以说是“软纸”。国画的工具和材料的性能,也决定着国画的特色。特别是运用绢和纸作画,更容易发挥了笔墨情趣。宣纸的渗化特性,加之毛笔柔中有刚的特性,使得笔墨变化无穷。而水彩画则使用具有一定硬度的白纸,如法国的ARCHES水彩纸。水彩纸与宣纸和绢相比,可以说它是“硬纸”。理想的水彩画纸,纸面白净,质地坚实,吸水性适度,着水后纸面比较*整,纸纹也有粗细之分。

      (4)墨与*。在国画中,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有“墨分五色”之说。而在水彩画中,只有黑色颜料。对于这种黑色颜料的使用,水彩画也不像国画那样,有那么多的讲究。

      (5)画笔。水彩画和国画都以毛笔为主。只是由于历史原因,两种毛笔在外形上存在一些差别,但其本质上并无明显差别。国画用的毛笔和水彩画用的画笔,都需有一定弹性和含水能力。在实际应用中,两种画笔也是可以互用的。比如国画中经常使用的狼毫笔、白云笔、山水笔等都可用来画水彩。

      (6)砚和调色盘。调色盘是水彩画家和国画家都不可缺少的绘画工具。砚台是国画家不可离开的绘画工具之一,而水彩画家则根本不需要砚台,有几个调色盘就够了。

      (7)颜料。从原料来源上看,水彩颜料和传统国画颜料是基本相同的,都是来源于动植物、矿物和化学合成[国画中的化学合成颜料是后来借用了水彩画颜料],但也有诸多不同。

      [7-1]国画使用的颜料有两在类:一类是矿物质的,如朱砂、赭石、石青、石绿、石黄、白粉、金粉、银粉等;另一类是植物质的,如花青、藤黄、胭脂、洋红等。由于国画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可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如敦煌壁画以及汉墓壁画,至今仍保持着鲜艳的色彩。水彩颜料则有着容易褪色的弊端。水彩画作品经过一定的年月,总易于褪色,特别是在阳光和空气接触下,变化更快。这是因为水彩画使用了像玫瑰红、青莲、藤黄、草绿等易变的颜料。

      [7-2]颜料的种类不同。水彩的种类要远远多于国画颜料,色阶丰富,色彩艳丽。常用的水彩画颜料有柠檬黄、中黄、土黄、朱红、土红、深红、玫瑰红、草绿、翠绿、群青、普蓝、熟褐、煤黑等。

      [7-3]是两种颜料的在“硬白纸”上的晕散效果相差不大,即基本上都不晕散;但在宣纸上,国画颜料晕散效果极强,水彩颜料还是基本不晕散,好像是有一点儿“油性”。这是因为水彩颜料中含有少量的甘油。

      [7-4]国画颜料所用的原料,要通过研、炼、沉、汰等制作过程,分出深、浅、精、粗,然后选用,但总体上来说颗粒较粗。水彩颜料虽然也有从动植物、矿物中提取的,但其颗粒较国画颜料细得多,用水溶解后晶莹细腻,把它一层层涂在白纸上,同样也有晶莹剔透的效果。水彩颜料经水调和后,较多的颜色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其中尤以普蓝、柠檬黄、翠绿、玫瑰红等色最为透明,其次是群青、桔黄、朱红等。而土红、土黄、煤黑、褐色则不很透明,但若多加水调和,降低其浓度,也可以出现透明效果。水彩颜料中的群青、赭石、土红等属矿物性颜料,单独使用或与别的色相混都易出现沉淀现象。

      (8)调和剂。国画和水彩画都是用水作为颜料的调和剂。水在国画和水彩画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国画还是水彩画,对水的运用都有很多讲究。作画时,水分的多少要视绘画题材和画面效果而定,并且与所选纸张的吸水性有直接关系,气候的干湿也影响着水的运用。但总起来看,水的作用有三:一是用于调和颜料;二是用于打湿纸面;三是用于晕化色墨。比如水彩画,一般的绘画程序就是要先将画纸打湿,然后再加涂颜料。如果一次涂色深度不够,还需要第二次、第三次涂色,其方法就是待上次涂层干透后,再将纸面打湿并在其上面继续涂色。国画中的工笔画法也需要分层涂色,也是要求上一层涂色干透后再继续下一层的.涂色。在国画中,特别是写意画中,恰当地使用水调和色墨,可以达到“淋漓尽致”的效果。其中的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9)覆盖液和矾。在水彩画作画过程中,画家经常使用覆盖液,以便达到某种绘画效果。而国画材料中则没有覆盖液一说。在国画中,也有一种特殊材料,是其它画种[当然包括水彩画]并不使用的,这就是矾。矾在国画中,一是可以用来熟纸[即将生宣纸变成熟宣纸];二是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色墨的阻挡液,有些覆盖液的效果;三是直接作为绘画颜料,如用于冰雪画。

      三、国画和水彩画在作画思路上的异同

      ( 10)绘画设计。国画讲究意在笔先、成竹在胸,水彩画多以写实主义为指导,重在写实和光色的运用。晋代画家顾恺之提出“巧密于精思”。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讲道:“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他认为只有立意在先,画中才有奇意。清代的方薰在他的《山静居画论》中也强调了立意与作画的关系:“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他认为*庸者作画必*庸,俗气者作画必俗气,因为他们缺乏画家最宝贵的“立意”。“意”从哪里来?来源于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和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来源于画家自身的修养。虽然在西方绘画家那里,也是重视绘画立意的,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就说过:“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最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但是,西方绘画中对于意境的要求,远没有国画那样,将其置于首位。总体上说,西方绘画[当然包括水彩画]更注重的是如何写实、如何造型和如何表现光色。

      (11)绘画意图。国画讲究绘画寓意[画外之音]、象征性,水彩画更强调的是唯美主义。国画的山水、花鸟往往含有象征意义,例如以梅花、松树象征不畏严寒,顶风冒雪,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莲、竹象征高洁等。明代汪珂玉在《珊瑚纲》中说:“古人作画,皆有深意,运思落笔,莫不各有所主。”水彩风景画和水彩静物画主要是追求画面上的美观,讲究光和色的调和,绘画内容反而居于次要地位。

      (12)美学要求。国画讲究以形传神。水彩画靠光色取胜。“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在国画中,“神”高于“形”。在这种美学观的指导下,画人物不仅仅要外形上相似,而且要神似,要画出人的精神面貌,而后者比之于前者更为重要。水彩画的着眼点首先是外形的相像,“对于“画中神韵”的追求,远不如国画那样强烈。国画尤其是写意画,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水彩画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也不是一点儿不强调对“神”的表现],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种说法确有一定道理。*百年来,西方绘画界出现了抽象画派、印象画派,在他们的绘画中,已经开始多了一些对于绘画中意境、神韵的追求。

      四、构图法则上的差异

      (13)尺幅大小。水彩画用纸,篇幅一般较小,大多为半米见方,而且比较讲究长宽之间的比例,一般要符合黄金分割律。国画的用纸或长卷,或立轴,有很多作品的长宽比例根本不符合黄金律,但它却能够很好地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家者的主观情趣。

      (14)透视方法。水彩画遵照透视学、解剖学和彩色学的原理进行创作,基本手法是采用焦点透视法,在*面上创造出一个立体空间。国画既用焦点透视法,也用散点透视法,但应用最多的还是散点透视构图法。这样可以实现移山搬海、走马观花,即物象在画面出现时,可以按艺术需要伸长或缩短,可以变换位置,以求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这是*古代画家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能看到桥上的行人,又能看到桥下的船;既能看到*处的楼台树木,又能看到远处纵深的街巷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视法去画,许多地方就无法画出来。

      (15)画面空间。国画的构图法则中,还有一条也很重要,也是水彩画中一般不使用的,这就是计白当黑。在国画中,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景物和画面空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艺术化了的画面景物和画面留白。这种应有的或人为设计出来的画面空白,在国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将画面留白作为绘画一部分的做法,就是所谓的“计白当黑”。国画在空白处尤其注意经营,常常借用书法上的计白当黑,即在没有画面的部位,也要象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地推敲和处理。水彩画也有“留空”之说。水彩画的“留空”是指一些浅亮色、白色部分,需在画深一些的色彩时先空出来。恰当而准确地空白或浅亮色,也会加强画面的表现力。

      五、国画和水彩画在绘画技法上的异同

      (16)造型手段不同。国画用线条造型,水彩画用光影造型。国画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线造型,以形传神;用皴法分出阴阳明暗,只画其形而不画其影。首先,国画家通过线条、皴法勾出轮廓、阴阳、质感和体积。同时,在国画家看来,线条还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国画家对山水、衣纹的勾线,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如“十八描”和披麻、斧劈、荷叶、米点等各种皴法。这些在水彩画中是没有的。水彩画也利用线条、飞白[类似国画的皴法]塑造形象,但水彩画的基本造型手段是光影。西洋画[包括水彩画在内]更侧重于通过光和色,来表现物象的质感和空间感,离开要表现的形体、结构、明暗等具体内容,线条本身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17)色彩理念和色彩运用不同。国画是重视设色的,所以古代把图画叫做“丹青”。丹是朱砂,青是蓝靛,都是绘画上常用的颜色。设色是古代画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法。但是总的来看,国画家对色彩的理解以及用色观念、着色方法,与水彩画家有着很大的差异。

      [17-1]国画的景物,不像西洋画那样重视物体的形似,以及物体上的光色变化和画面[设置是暗部]的明亮感,而是更注重景物的神韵、神似,注重“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17-2]随类赋彩色是国画着色的基本法则,随光赋彩是水彩画着色的基本法则。国画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画一件物品,就赋予这一件物品以基本色。国画中的基本色,也只是一种*似色彩[是随类赋彩而不是随物赋彩,更不是随光赋彩]。虽然有时着色也有浓、淡、干、湿之别,但目的不是表现物体的光感而是为了破除板滞,以求得颜色本身有丰富的变化和生动的韵味。

      [17-3]国画设色常带有画家的主观色彩,甚至抛弃描绘对象本身的颜色,采用人为想象出来的色彩,如朱竹、墨竹、墨兰、墨梅等等。我们可将之称为“随情赋彩”。

      [17-4]喜用对比强烈的原色。*人*惯以红、黄、蓝、白、黑为“五原色”,其中以黑与白为主色。国画讲究“黑白分明”,对比强烈。比如大青绿山水,一般的画法是:用大片的石绿、石青画山石,用泥金勾勒轮廓,用白粉堆染山间云雾,用朱砂点出丹枫。这样一来,青山、白云、红树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17-5]国画的水和天一般不着色,而是借用纸的空白来表现。古人所谓“以素为云,借地为雪”,说是就是这种表现方法。虽然不画云和水,却能表现云水的存在。

      [17-6]在国画中,墨与色是不可截然分开的。对于用墨,国画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总的来看,宋代以前的国画设色十分讲究,但文人画兴起后,提倡“意足不求颜色似”,淡彩就逐渐成为国画的主流。在今天看来,淡彩已不能充分反映当代人们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需要在继承传统设色经验的基础上,吸收新的营养,创造新的着色理论和新的色彩世界。

      (18)着色的具体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国画中的工笔画,以多层*涂为主,每次涂层,都要等上一层干透才行;写意画着色一般是一次到位。水彩画也是以*涂为主,也需要经过多次、分层[也要等上一层干透]涂色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但也有一些不同。这种不同,主要是绘画材料和绘画理念的差异所带来的。

      [18-1]水彩画的着色有干画法和湿画法之分。干画法也是一种多层画法。它是用层涂的方法,在干透了的底色上,一遍遍地着色,不求渗化效果,多用于表现肯定、明晣的形体结构和丰富的色彩层次。干画法可分层涂、罩色、接色等具体方法。层涂就是在上一层着色干透后,再涂下一层颜色,有的地方需两遍三遍。罩色也是一种干涂,当画面中几块颜色不够统一时,可通过罩色达到统一。比如某一块色彩过暖,罩一层冷色就可以改变其冷暖性质。在最后调整画面时常用此法。接色是在相邻的不同色块之间进行过渡性衔接,以增加色彩变化。 湿画法可分湿重叠和湿接色两种。湿重叠就是将画纸浸湿或部分刷湿,在画纸末干时着色,或在上一层着色末干时就进行下一层着色。这种方法多用于表现雨雾气氛和湿露润泽的情趣。湿接色就是在画面末干时,对相邻的不同色块之间进行过渡性衔接,通过水色流渗,表现色彩的渐变。

      [18-2]国画设色方法有重彩和淡彩之分。重彩法多用于在熟宣纸上画工笔画,它以青绿为主色,故称“青绿山水”。需要先用淡墨勾出轮廓,再分层着色,最后用浓墨勾边缘线、点苔。常用的着色方法有渲染、叠染、罩染、衬托等。渲染法是同时用两支笔,一支笔蘸颜色,一支笔蘸清水晕化颜色,解决色彩由浓到淡的过渡问题。叠染就是一层一层地将颜色染上去,使颜色逐渐加深到画面需要的程度。其要求是必须等上一层干透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着色。罩染就是先铺底,后罩色。选择不同的底色和罩色,可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如花青铺底罩石绿有浑厚凝重之感,赭石铺底罩石绿有鲜明温暖之感。衬托就是在纸的背面涂一层与正面景物相应的颜色,使正面颜色更浑厚或更鲜艳,如用石绿来衬汁绿,用石青来衬石绿等。淡彩法设色适用于写意画法或半工半写的画法,它以水墨为主,色彩只起辅助作用。用淡彩法首先要画好墨骨,墨骨画得好,只要轻拂丹青即可。淡彩法以赭石为主色称为“浅绛山水”,以青绿为主色称为小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偏重热色,青绿山水偏重冷色,国画也讲究主色调,也讲究冷热色调相济,如所谓“万绿丛中红一点”。此外还有一种泼彩法,它以泼墨法为基础,借用工笔花鸟画的撞水、撞色二法,以取得水、墨、色交融的艺术效果。

      (19)用笔上都有一定的讲究,但国画对用笔的要求更为严格。国画讲究书法用笔,而水彩画对于用笔则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国画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中间气不可断,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笔墨二字被当做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笔触也是水彩画作品不可缺少的因素,用笔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笔触恰到好处可以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使画面活泼、生动。水彩画要求*处的物体对比清晰,笔中所含的水分要少一些[干笔];远处的物体虚略、模糊,笔中所含水分要多一些[湿笔],从而产生空间感。无论干笔还是湿笔,运笔的速度都要果断有力。水彩画是加法,多数情况下也是落笔无悔,所以也要求用笔用色尽可能一步到位。

      (20)特殊技法上各有用武之地。水彩画的特殊技法包括刀刮法、蜡笔法、吸洗法,喷水法、撒盐法、对印法、油渍法等。刀刮法是用一般削铅笔的小刀刮划,是破坏纸面而造成特殊效果的一种方法。 蜡笔法是用蜡笔或油画棒,在着色前涂于某些位置,涂蜡之处在着色时自然空出。此画法可用来表现稀疏的树叶、夜晚的灯光、繁杂的人群等。吸洗法就是使用吸水纸,趁着色末干便吸去一部分画面的颜色。喷水法就是在着色前或在颜色末干时,对画面喷水,使画面出现被细雨淋湿的效果。撒盐法就是在颜色末干时,撒上细盐粒,使画面干后出现象雪花般的肌理效果。对印法就是在玻璃板或有塑料涂面的光滑纸上,先画出大体颜色,然后把画纸覆盖在上面,将其上面的颜色拓印下来[再稍作加工即可成为一幅水彩画]。油渍法是利用油与水不相溶合的特性,着色时蘸一点松节油,以使画面出现斑斓的油渍效果,使色块增加变化。特殊技法的形成与绘画材料直接相关,有些水彩画的特殊技法已经被国画所借用,有些则不能共用。比如水彩画用的是“硬纸”,画家可以用小刀、铅笔、木条在纸面上做出划痕,这在国画专用的宣纸上是不可想象的。而国画中,利用矾来控制色墨的技法,利用洗衣粉、洗涤剂、盐来扩散色墨的技法,都是利用了宣纸这一特殊绘画载体才得以更好的实现。

      六、国画和水彩画在后期处理上的异同

      (21)题跋、印章,是国画独有的,也是区别西洋画包括水彩画的重要特点之一。国画善于将诗、书、画、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通过题款、用印来提高或补充观赏者的鉴赏和理解,还可以丰富画面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互为显彰、点缀与*衡构图的作用。

      七、国画和水彩画在画面感觉上的异同

      (22)水彩画和国画因工具材料的特性、绘画技法有很多不同,所以最后给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影响也有所不同。一幅好的水彩画,给人的视觉印象,突出表现在色彩斑斓、晶莹透明、滋润流畅、灵活自然、淋漓痛快、轻松活泼这些方面。国画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意境,其次是画背后的寓意,第三才是构图、线条、色彩带来的美感。实际上,意境也是美感,不过它是一种宏观的、高层次的、模糊的美感。在国画中,最为讲究的莫过于所谓的“气韵生动”。气韵是国画家的艺术灵境。一幅上好的国画,应该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具有抒情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有表现出这种艺术境界,就没有达到国画的基本要求。

      总之,从大的方面看,国画与水彩画的主要区别是:国画善用线条,西洋画的线条并明显;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人物画不讲解剖学,水彩人物画很重解剖学;国画不注重背景,水彩画很注重背景。随着时代的前进,特别是“五四”之后,随着西洋画的传入,现代的国画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吸收素描、油画、水彩画等多种技法,大大丰富了传统国画的表现技巧,有的画家在工具材料上也不断革新,把西洋画的技法巧妙地与国画的传统技法融会在一起,使国画出现了新的生机。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融合中西的绘画出现!

    [阅读全文]...

2022-02-10 00:25:20
  • 冬天简单的古诗配画

  • 冬天,简单
  •   冬天,它撒下了甜甜的白糖,吹出了淡淡的寒风。冬把它准备了一年的礼物送给了快乐的人们,那洁白无瑕的雪花宛如一个个降临人间的天使,轻轻地飘落到厚厚的“棉被”上。

      《风雪中作》

      唐·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

      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

      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

      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

      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

      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塞下曲四首之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阅读全文]...

2022-04-06 15:35:08
  • 春天的古诗配画简单又漂亮

  • 简单,漂亮,春天
  • 春天的古诗配画简单又漂亮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天的古诗配画简单又漂亮,欢迎阅读与收藏。

      当春天来临时,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

      《春夜喜雨》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

      多好的春雨啊,好像知道时节变化,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一片漆黑,只有江面小船还亮着一盏孤灯。清晨观赏细雨湿润的处处春花,朵朵沉甸甸地开遍美丽的成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其全文诗句如下: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翻译】

      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湿润得松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看却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清*调·其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句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翻译】

      看到彩云想起她的衣裳,看到花儿想起她的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艳浓。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会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元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其全文诗句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普照着,每年春节都取下了旧春联换上新春联。

      《绝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第一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第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翻译】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春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朱熹。其全文诗句如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翻译】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登科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全文诗句如下: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翻译】

      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钱塘湖春行》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文诗句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阅读全文]...

2022-02-08 07:12:09
  • 最简单关于春天的古诗画

  • 春天,文学
  • 最简单关于春天的古诗画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简单春天的古诗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春天的古诗大全

      忆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玉楼春 宋祁-宋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游园不值 叶绍翁-南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6、《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

    [阅读全文]...

2021-12-31 11:08:16
  • 谷雨的简单古诗

  • 谷雨,简单
  • 谷雨的简单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谷雨的简单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谷雨古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老圃堂》

      曹邺[唐]

      邵*瓜地接吾庐,

      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

      就床吹落读残书。

      2、《芍药》

      王贞白[唐]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3、《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周朴(唐)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

      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

      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4、《题伍彬屋壁》

      唐·廖融

      圆塘绿水*,鱼跃紫莼生。

      要路贫无力,深村老退耕。

      犊随原草远,蛙傍堑篱鸣。

      拨棹茶川去,初逢谷雨晴。

      5、《诉衷情(宫中牡丹)》

      曹勋[北宋]

      西都花市锦云同。谷雨贡黄封。天心故偏雨露,名品满深宫。

      开国艳,正春融。露香中。绮罗金殿,醉赏浓春,贵紫娇红。

      6、《谷雨》

      吴藕汀

      浮云富贵客心寒,故里空怀紫牡丹。

      谷雨毋须添国色,江南上巳杜鹃看。

      7、《谷雨》

      左河水

      雨频霜断气温和,柳绿茶香燕弄梭。

      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繁多。

      8、《牡丹图》

      作者:唐寅

      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

      9、《送前缑氏韦明府南游》

      作者:许浑

      酒阑横剑歌,日暮望关河。道直去官早,家贫为客多。

      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莫尽远游兴,故园荒薜萝。

      10、《奉和圣制上巳祓禊应制》

      崔国辅[唐]

      元巳秦中节,吾君灞上游。鸣銮通禁苑,别馆绕芳洲。

      鹓鹭千官列,鱼龙百戏浮。桃花春欲尽,谷雨夜来收。

      庆向尧樽祝,欢从楚棹讴。逸诗何足对,窅作掩东周。

      11、《尝茶次寄越僧灵皎》

    [阅读全文]...

2022-01-27 01:11:17
  • 关于小满简单的古诗

  • 简单,小满,古诗文
  • 关于小满简单的古诗(精选29首)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满简单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阮郎归初夏

      宋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2、小满

      当代 吴藕汀

      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3、小满

      宋 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4、小满

      元 元淮

      子规声里雨如烟,润逼红绡透客毡。

      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5、小满

      当代 左河水

      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

      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后脚款丝商。

      6、遣兴

      宋 王之道

      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

      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

      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

      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

      7、初夏游张园

      宋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8、七绝 小满日口号

      明 李昌祺

      久晴泥路足风沙,杏子生仁楝谢花。

      长是江南逢此日,满林烟雨熟枇杷。

      9、吴门竹枝词 小满

      清 王泰偕

      调剂阴晴作好年,麦寒豆暖两周旋。

      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

      10、《墨萱图》

      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11、《四月二日与黄观澜员外傅仲圭都事同访单德甫宪使不值》

      明 陶安

    [阅读全文]...

2022-07-24 16:47:55
  • 15首最简单的古诗

  • 优美,诗歌
  • 导语:用最简单的文字,写最精美的诗词。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思维,惊诧今人!以下是15首最简单的古诗 画面跃然纸上:1一去二三里2画3春晓4.夏日绝句5梅 花 6静 夜 思 7寻隐者不遇 8江 雪 9独坐敬亭山10忆江南11悯 农 12鹿柴 13秋浦歌14鹅15红豆……真美,真经典!15、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1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5首最简单的古诗

    1一去二三里 (北宋)康节 一 去 二 三 里, 烟 村 四 五 家。 亭 台 六 七 座, 八 九 十 枝 花。

    2画 (唐)王维 远 看 山 有 色, * 听 水 无 声, 春 去 花 还 在, 人 来 鸟 不 惊。

    3春 晓 (唐)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阅读全文]...

2022-07-24 00:46:39
  • 简单的思乡的古诗

  • 简单,思乡
  •   游子的是水滴,日复一日积成了清潭对影独酌;游子的乡愁是蚕丝,年复一年织成了乡衣以慰孤心。不论暴雨狂风,铁马金戈,都无法断绝游子与家乡的联系。

      《慈母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杂诗》

      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渡荆门送别》

      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月夜忆舍弟》

      唐·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竹枝》

      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

      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阅读全文]...

2022-03-10 07:11:22
  • 写冬天的简单古诗

  • 冬天,简单
  •   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剔透的般的世界。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

      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

      唐·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梅花》

      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冬至夜怀湘灵》

      唐·白居易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子夜冬歌》

      唐·崔国辅

      寂寥抱冬心,裁罗又褧褧。

      夜久频挑灯,霜寒剪刀冷。

      《冬夜即事》

      唐·吕温

      百忧攒心起复卧,夜长耿耿不可过。

      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

      《冬日观早朝》

      唐·施肩吾

      紫烟捧日炉香动,万马千车踏新冻。

      绣衣年少朝欲归,美人犹在青楼梦。

      《初冬旅游》

      唐·王建

      远投人宿趁房迟,僮仆伤寒马亦饥。

      为客悠悠十月尽,庄头栽竹已过时。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冬夕》

      唐·岑参

    [阅读全文]...

2022-02-16 23:25:32
简单的古诗水彩画 - 句子
简单的古诗水彩画 - 语录
简单的古诗水彩画 - 说说
简单的古诗水彩画 - 名言
简单的古诗水彩画 - 诗词
简单的古诗水彩画 - 祝福
简单的古诗水彩画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