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古诗水彩画

关于简单的古诗水彩画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简单的古诗水彩画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简单的古诗水彩画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简单的古诗水彩画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0) 语录(5) 说说(11) 名言(1) 诗词(641) 祝福(3) 心语(8k+)

  • 简单的元日古诗配画

  • 简单
  • 简单的元日古诗配画

      元日中的“元日”就是现在的春节。在这首诗里,大诗人王安石写到了宋朝人在庆祝春节时放爆竹、换桃符、喝屠苏酒这三种传统风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简单的元日古诗配画,一起来了解下《元日》这首古诗。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春风把暖洋洋的暖气送入屠苏酒,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元日屠苏酒

      放爆竹就是现在的放炮仗,换桃符就是现在的贴春联,这两种春节风俗一直沿用至今,但春节喝屠苏酒这一始于汉代,盛于唐宋的*俗,后来渐渐消失了。

      那么,宋人在春节盛行的喝屠苏酒,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屠苏酒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传说屠苏是一种阔叶的药草的名字,用这种药草酿造的酒,称为屠苏酒。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还有一种说法: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砍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就是“屠苏酒”了。

      为什么要喝屠苏酒?

      我们的屠苏酒是由东汉的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它是用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在酒中浸制而成的。由于冬末春初的时候,老百姓最容易传染流感、瘟疫这样的`疾病,华佗就泡制了一种药酒,送给百姓,让他们在除夕的时候饮用,据说可以保一年*安。后来,这个药方由唐代名医孙思邈(miǎo)流传开来。每年腊月,孙思邈总要分送给邻里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用这包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了过年的风俗。

      春节喝屠苏酒有哪些规矩?

      以前饮屠苏酒,规矩很特别。一般人饮酒,一直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一家人中年纪最小的先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年纪越大的越后喝。原因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表示挽留,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这种先少后长喝屠苏酒的风俗流传了很多年。宋朝文学家苏辙所作的《除日》一诗里,有这样两句:“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阅读全文]...

2021-12-07 15:26:55
  • 水彩画和国画的区别

  • 画画
  • 水彩画和国画的区别

      水彩画和国画产生的地域不同,绘画的基本理念也有很大的差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水彩画和国画的区别,欢迎阅读。

      一、国画和水彩画的概念

      (1)国画的概念。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是指*传统的水墨画[以墨为主,不施彩或少量施彩]和彩墨画[也用墨,但施有重彩,包括基本不用墨的无骨画]。它是以水为媒介,用毛笔、墨和矿物颜料、植物颜料,在宣纸或绢上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国画”一词,是为了区别于西洋画而出现的一个“绘画类别”概念。按照艺术手法划分,国画又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画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故称“工笔”。工者,工整之义也。写意是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情感。写意画要求画家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创造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意到笔到。兼工带写则是综合运用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有的偏工,有的偏写,不一而足。此外,还有一种无骨画。无骨画也称为没骨画。在国画中,画家在画物象的轮廓、叶脉时,一般是先用墨勾皴出来的,这种画法属于有骨画法,这里的所谓“骨”就是墨线。无骨画法就是不用墨线,直接用色彩造型的一种国画画法。在无骨画中,还有一种与水彩画极为*似的画种,我们称之为写真画。由于这种画法与水彩画十分相似,故需要单独研究其异同。在此后的讨论中,我们暂不将无骨画特别是写真画单列出来进行特别说明,以减少本文篇幅。从艺术的分科来看,国画还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而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2)水彩画的概念。水彩画起源于西方,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它也是以水为媒介,运用艳丽且多为透明的水彩颜料,在白纸[是一种“硬白纸”,如我们*常说的白报纸,一般不用国画专用的“软白纸”—-宣纸]上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在大概念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水彩画是以“彩”为原料,“水”为媒介[油画则是以油来调和颜料],在专用的“硬白纸”上作画,且十分注重光影效果的一种色彩艳丽的绘画形式。

      二、国画与水彩画在主要工具材料上的异同

      (3)画纸。水彩画和国画都是以白纸为主要载体。国画使用的是宣纸和绢,宣纸又有生、熟之分,但都很柔软,可以说是“软纸”。国画的工具和材料的性能,也决定着国画的特色。特别是运用绢和纸作画,更容易发挥了笔墨情趣。宣纸的渗化特性,加之毛笔柔中有刚的特性,使得笔墨变化无穷。而水彩画则使用具有一定硬度的白纸,如法国的ARCHES水彩纸。水彩纸与宣纸和绢相比,可以说它是“硬纸”。理想的水彩画纸,纸面白净,质地坚实,吸水性适度,着水后纸面比较*整,纸纹也有粗细之分。

      (4)墨与*。在国画中,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有“墨分五色”之说。而在水彩画中,只有黑色颜料。对于这种黑色颜料的使用,水彩画也不像国画那样,有那么多的讲究。

      (5)画笔。水彩画和国画都以毛笔为主。只是由于历史原因,两种毛笔在外形上存在一些差别,但其本质上并无明显差别。国画用的毛笔和水彩画用的画笔,都需有一定弹性和含水能力。在实际应用中,两种画笔也是可以互用的。比如国画中经常使用的狼毫笔、白云笔、山水笔等都可用来画水彩。

      (6)砚和调色盘。调色盘是水彩画家和国画家都不可缺少的绘画工具。砚台是国画家不可离开的绘画工具之一,而水彩画家则根本不需要砚台,有几个调色盘就够了。

      (7)颜料。从原料来源上看,水彩颜料和传统国画颜料是基本相同的,都是来源于动植物、矿物和化学合成[国画中的化学合成颜料是后来借用了水彩画颜料],但也有诸多不同。

      [7-1]国画使用的颜料有两在类:一类是矿物质的,如朱砂、赭石、石青、石绿、石黄、白粉、金粉、银粉等;另一类是植物质的,如花青、藤黄、胭脂、洋红等。由于国画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可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如敦煌壁画以及汉墓壁画,至今仍保持着鲜艳的色彩。水彩颜料则有着容易褪色的弊端。水彩画作品经过一定的年月,总易于褪色,特别是在阳光和空气接触下,变化更快。这是因为水彩画使用了像玫瑰红、青莲、藤黄、草绿等易变的颜料。

      [7-2]颜料的种类不同。水彩的种类要远远多于国画颜料,色阶丰富,色彩艳丽。常用的水彩画颜料有柠檬黄、中黄、土黄、朱红、土红、深红、玫瑰红、草绿、翠绿、群青、普蓝、熟褐、煤黑等。

      [7-3]是两种颜料的在“硬白纸”上的晕散效果相差不大,即基本上都不晕散;但在宣纸上,国画颜料晕散效果极强,水彩颜料还是基本不晕散,好像是有一点儿“油性”。这是因为水彩颜料中含有少量的甘油。

      [7-4]国画颜料所用的原料,要通过研、炼、沉、汰等制作过程,分出深、浅、精、粗,然后选用,但总体上来说颗粒较粗。水彩颜料虽然也有从动植物、矿物中提取的,但其颗粒较国画颜料细得多,用水溶解后晶莹细腻,把它一层层涂在白纸上,同样也有晶莹剔透的效果。水彩颜料经水调和后,较多的颜色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其中尤以普蓝、柠檬黄、翠绿、玫瑰红等色最为透明,其次是群青、桔黄、朱红等。而土红、土黄、煤黑、褐色则不很透明,但若多加水调和,降低其浓度,也可以出现透明效果。水彩颜料中的群青、赭石、土红等属矿物性颜料,单独使用或与别的色相混都易出现沉淀现象。

      (8)调和剂。国画和水彩画都是用水作为颜料的调和剂。水在国画和水彩画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国画还是水彩画,对水的运用都有很多讲究。作画时,水分的多少要视绘画题材和画面效果而定,并且与所选纸张的吸水性有直接关系,气候的干湿也影响着水的运用。但总起来看,水的作用有三:一是用于调和颜料;二是用于打湿纸面;三是用于晕化色墨。比如水彩画,一般的绘画程序就是要先将画纸打湿,然后再加涂颜料。如果一次涂色深度不够,还需要第二次、第三次涂色,其方法就是待上次涂层干透后,再将纸面打湿并在其上面继续涂色。国画中的工笔画法也需要分层涂色,也是要求上一层涂色干透后再继续下一层的.涂色。在国画中,特别是写意画中,恰当地使用水调和色墨,可以达到“淋漓尽致”的效果。其中的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9)覆盖液和矾。在水彩画作画过程中,画家经常使用覆盖液,以便达到某种绘画效果。而国画材料中则没有覆盖液一说。在国画中,也有一种特殊材料,是其它画种[当然包括水彩画]并不使用的,这就是矾。矾在国画中,一是可以用来熟纸[即将生宣纸变成熟宣纸];二是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色墨的阻挡液,有些覆盖液的效果;三是直接作为绘画颜料,如用于冰雪画。

      三、国画和水彩画在作画思路上的异同

      ( 10)绘画设计。国画讲究意在笔先、成竹在胸,水彩画多以写实主义为指导,重在写实和光色的运用。晋代画家顾恺之提出“巧密于精思”。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讲道:“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他认为只有立意在先,画中才有奇意。清代的方薰在他的《山静居画论》中也强调了立意与作画的关系:“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他认为*庸者作画必*庸,俗气者作画必俗气,因为他们缺乏画家最宝贵的“立意”。“意”从哪里来?来源于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和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来源于画家自身的修养。虽然在西方绘画家那里,也是重视绘画立意的,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就说过:“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最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但是,西方绘画中对于意境的要求,远没有国画那样,将其置于首位。总体上说,西方绘画[当然包括水彩画]更注重的是如何写实、如何造型和如何表现光色。

      (11)绘画意图。国画讲究绘画寓意[画外之音]、象征性,水彩画更强调的是唯美主义。国画的山水、花鸟往往含有象征意义,例如以梅花、松树象征不畏严寒,顶风冒雪,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莲、竹象征高洁等。明代汪珂玉在《珊瑚纲》中说:“古人作画,皆有深意,运思落笔,莫不各有所主。”水彩风景画和水彩静物画主要是追求画面上的美观,讲究光和色的调和,绘画内容反而居于次要地位。

      (12)美学要求。国画讲究以形传神。水彩画靠光色取胜。“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在国画中,“神”高于“形”。在这种美学观的指导下,画人物不仅仅要外形上相似,而且要神似,要画出人的精神面貌,而后者比之于前者更为重要。水彩画的着眼点首先是外形的相像,“对于“画中神韵”的追求,远不如国画那样强烈。国画尤其是写意画,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水彩画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也不是一点儿不强调对“神”的表现],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种说法确有一定道理。*百年来,西方绘画界出现了抽象画派、印象画派,在他们的绘画中,已经开始多了一些对于绘画中意境、神韵的追求。

      四、构图法则上的差异

      (13)尺幅大小。水彩画用纸,篇幅一般较小,大多为半米见方,而且比较讲究长宽之间的比例,一般要符合黄金分割律。国画的用纸或长卷,或立轴,有很多作品的长宽比例根本不符合黄金律,但它却能够很好地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家者的主观情趣。

      (14)透视方法。水彩画遵照透视学、解剖学和彩色学的原理进行创作,基本手法是采用焦点透视法,在*面上创造出一个立体空间。国画既用焦点透视法,也用散点透视法,但应用最多的还是散点透视构图法。这样可以实现移山搬海、走马观花,即物象在画面出现时,可以按艺术需要伸长或缩短,可以变换位置,以求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这是*古代画家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能看到桥上的行人,又能看到桥下的船;既能看到*处的楼台树木,又能看到远处纵深的街巷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视法去画,许多地方就无法画出来。

      (15)画面空间。国画的构图法则中,还有一条也很重要,也是水彩画中一般不使用的,这就是计白当黑。在国画中,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景物和画面空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艺术化了的画面景物和画面留白。这种应有的或人为设计出来的画面空白,在国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将画面留白作为绘画一部分的做法,就是所谓的“计白当黑”。国画在空白处尤其注意经营,常常借用书法上的计白当黑,即在没有画面的部位,也要象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地推敲和处理。水彩画也有“留空”之说。水彩画的“留空”是指一些浅亮色、白色部分,需在画深一些的色彩时先空出来。恰当而准确地空白或浅亮色,也会加强画面的表现力。

      五、国画和水彩画在绘画技法上的异同

      (16)造型手段不同。国画用线条造型,水彩画用光影造型。国画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线造型,以形传神;用皴法分出阴阳明暗,只画其形而不画其影。首先,国画家通过线条、皴法勾出轮廓、阴阳、质感和体积。同时,在国画家看来,线条还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国画家对山水、衣纹的勾线,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如“十八描”和披麻、斧劈、荷叶、米点等各种皴法。这些在水彩画中是没有的。水彩画也利用线条、飞白[类似国画的皴法]塑造形象,但水彩画的基本造型手段是光影。西洋画[包括水彩画在内]更侧重于通过光和色,来表现物象的质感和空间感,离开要表现的形体、结构、明暗等具体内容,线条本身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17)色彩理念和色彩运用不同。国画是重视设色的,所以古代把图画叫做“丹青”。丹是朱砂,青是蓝靛,都是绘画上常用的颜色。设色是古代画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法。但是总的来看,国画家对色彩的理解以及用色观念、着色方法,与水彩画家有着很大的差异。

      [17-1]国画的景物,不像西洋画那样重视物体的形似,以及物体上的光色变化和画面[设置是暗部]的明亮感,而是更注重景物的神韵、神似,注重“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17-2]随类赋彩色是国画着色的基本法则,随光赋彩是水彩画着色的基本法则。国画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画一件物品,就赋予这一件物品以基本色。国画中的基本色,也只是一种*似色彩[是随类赋彩而不是随物赋彩,更不是随光赋彩]。虽然有时着色也有浓、淡、干、湿之别,但目的不是表现物体的光感而是为了破除板滞,以求得颜色本身有丰富的变化和生动的韵味。

      [17-3]国画设色常带有画家的主观色彩,甚至抛弃描绘对象本身的颜色,采用人为想象出来的色彩,如朱竹、墨竹、墨兰、墨梅等等。我们可将之称为“随情赋彩”。

      [17-4]喜用对比强烈的原色。*人*惯以红、黄、蓝、白、黑为“五原色”,其中以黑与白为主色。国画讲究“黑白分明”,对比强烈。比如大青绿山水,一般的画法是:用大片的石绿、石青画山石,用泥金勾勒轮廓,用白粉堆染山间云雾,用朱砂点出丹枫。这样一来,青山、白云、红树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17-5]国画的水和天一般不着色,而是借用纸的空白来表现。古人所谓“以素为云,借地为雪”,说是就是这种表现方法。虽然不画云和水,却能表现云水的存在。

      [17-6]在国画中,墨与色是不可截然分开的。对于用墨,国画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总的来看,宋代以前的国画设色十分讲究,但文人画兴起后,提倡“意足不求颜色似”,淡彩就逐渐成为国画的主流。在今天看来,淡彩已不能充分反映当代人们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需要在继承传统设色经验的基础上,吸收新的营养,创造新的着色理论和新的色彩世界。

      (18)着色的具体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国画中的工笔画,以多层*涂为主,每次涂层,都要等上一层干透才行;写意画着色一般是一次到位。水彩画也是以*涂为主,也需要经过多次、分层[也要等上一层干透]涂色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但也有一些不同。这种不同,主要是绘画材料和绘画理念的差异所带来的。

      [18-1]水彩画的着色有干画法和湿画法之分。干画法也是一种多层画法。它是用层涂的方法,在干透了的底色上,一遍遍地着色,不求渗化效果,多用于表现肯定、明晣的形体结构和丰富的色彩层次。干画法可分层涂、罩色、接色等具体方法。层涂就是在上一层着色干透后,再涂下一层颜色,有的地方需两遍三遍。罩色也是一种干涂,当画面中几块颜色不够统一时,可通过罩色达到统一。比如某一块色彩过暖,罩一层冷色就可以改变其冷暖性质。在最后调整画面时常用此法。接色是在相邻的不同色块之间进行过渡性衔接,以增加色彩变化。 湿画法可分湿重叠和湿接色两种。湿重叠就是将画纸浸湿或部分刷湿,在画纸末干时着色,或在上一层着色末干时就进行下一层着色。这种方法多用于表现雨雾气氛和湿露润泽的情趣。湿接色就是在画面末干时,对相邻的不同色块之间进行过渡性衔接,通过水色流渗,表现色彩的渐变。

      [18-2]国画设色方法有重彩和淡彩之分。重彩法多用于在熟宣纸上画工笔画,它以青绿为主色,故称“青绿山水”。需要先用淡墨勾出轮廓,再分层着色,最后用浓墨勾边缘线、点苔。常用的着色方法有渲染、叠染、罩染、衬托等。渲染法是同时用两支笔,一支笔蘸颜色,一支笔蘸清水晕化颜色,解决色彩由浓到淡的过渡问题。叠染就是一层一层地将颜色染上去,使颜色逐渐加深到画面需要的程度。其要求是必须等上一层干透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着色。罩染就是先铺底,后罩色。选择不同的底色和罩色,可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如花青铺底罩石绿有浑厚凝重之感,赭石铺底罩石绿有鲜明温暖之感。衬托就是在纸的背面涂一层与正面景物相应的颜色,使正面颜色更浑厚或更鲜艳,如用石绿来衬汁绿,用石青来衬石绿等。淡彩法设色适用于写意画法或半工半写的画法,它以水墨为主,色彩只起辅助作用。用淡彩法首先要画好墨骨,墨骨画得好,只要轻拂丹青即可。淡彩法以赭石为主色称为“浅绛山水”,以青绿为主色称为小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偏重热色,青绿山水偏重冷色,国画也讲究主色调,也讲究冷热色调相济,如所谓“万绿丛中红一点”。此外还有一种泼彩法,它以泼墨法为基础,借用工笔花鸟画的撞水、撞色二法,以取得水、墨、色交融的艺术效果。

      (19)用笔上都有一定的讲究,但国画对用笔的要求更为严格。国画讲究书法用笔,而水彩画对于用笔则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国画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中间气不可断,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笔墨二字被当做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笔触也是水彩画作品不可缺少的因素,用笔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笔触恰到好处可以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使画面活泼、生动。水彩画要求*处的物体对比清晰,笔中所含的水分要少一些[干笔];远处的物体虚略、模糊,笔中所含水分要多一些[湿笔],从而产生空间感。无论干笔还是湿笔,运笔的速度都要果断有力。水彩画是加法,多数情况下也是落笔无悔,所以也要求用笔用色尽可能一步到位。

      (20)特殊技法上各有用武之地。水彩画的特殊技法包括刀刮法、蜡笔法、吸洗法,喷水法、撒盐法、对印法、油渍法等。刀刮法是用一般削铅笔的小刀刮划,是破坏纸面而造成特殊效果的一种方法。 蜡笔法是用蜡笔或油画棒,在着色前涂于某些位置,涂蜡之处在着色时自然空出。此画法可用来表现稀疏的树叶、夜晚的灯光、繁杂的人群等。吸洗法就是使用吸水纸,趁着色末干便吸去一部分画面的颜色。喷水法就是在着色前或在颜色末干时,对画面喷水,使画面出现被细雨淋湿的效果。撒盐法就是在颜色末干时,撒上细盐粒,使画面干后出现象雪花般的肌理效果。对印法就是在玻璃板或有塑料涂面的光滑纸上,先画出大体颜色,然后把画纸覆盖在上面,将其上面的颜色拓印下来[再稍作加工即可成为一幅水彩画]。油渍法是利用油与水不相溶合的特性,着色时蘸一点松节油,以使画面出现斑斓的油渍效果,使色块增加变化。特殊技法的形成与绘画材料直接相关,有些水彩画的特殊技法已经被国画所借用,有些则不能共用。比如水彩画用的是“硬纸”,画家可以用小刀、铅笔、木条在纸面上做出划痕,这在国画专用的宣纸上是不可想象的。而国画中,利用矾来控制色墨的技法,利用洗衣粉、洗涤剂、盐来扩散色墨的技法,都是利用了宣纸这一特殊绘画载体才得以更好的实现。

      六、国画和水彩画在后期处理上的异同

      (21)题跋、印章,是国画独有的,也是区别西洋画包括水彩画的重要特点之一。国画善于将诗、书、画、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通过题款、用印来提高或补充观赏者的鉴赏和理解,还可以丰富画面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互为显彰、点缀与*衡构图的作用。

      七、国画和水彩画在画面感觉上的异同

      (22)水彩画和国画因工具材料的特性、绘画技法有很多不同,所以最后给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影响也有所不同。一幅好的水彩画,给人的视觉印象,突出表现在色彩斑斓、晶莹透明、滋润流畅、灵活自然、淋漓痛快、轻松活泼这些方面。国画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意境,其次是画背后的寓意,第三才是构图、线条、色彩带来的美感。实际上,意境也是美感,不过它是一种宏观的、高层次的、模糊的美感。在国画中,最为讲究的莫过于所谓的“气韵生动”。气韵是国画家的艺术灵境。一幅上好的国画,应该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具有抒情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有表现出这种艺术境界,就没有达到国画的基本要求。

      总之,从大的方面看,国画与水彩画的主要区别是:国画善用线条,西洋画的线条并明显;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人物画不讲解剖学,水彩人物画很重解剖学;国画不注重背景,水彩画很注重背景。随着时代的前进,特别是“五四”之后,随着西洋画的传入,现代的国画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吸收素描、油画、水彩画等多种技法,大大丰富了传统国画的表现技巧,有的画家在工具材料上也不断革新,把西洋画的技法巧妙地与国画的传统技法融会在一起,使国画出现了新的生机。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融合中西的绘画出现!

    [阅读全文]...

2022-02-10 00:25:20
  • 冬天简单的古诗配画

  • 冬天,简单
  •   冬天,它撒下了甜甜的白糖,吹出了淡淡的寒风。冬把它准备了一年的礼物送给了快乐的人们,那洁白无瑕的雪花宛如一个个降临人间的天使,轻轻地飘落到厚厚的“棉被”上。

      《风雪中作》

      唐·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

      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

      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

      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

      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

      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塞下曲四首之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阅读全文]...

2022-04-06 15:35:08
  • 夏天的古诗配画又简单又好看的

  • 好看,夏天,简单
  • 1、《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2、《渭川田家》【唐】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5、《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晚晴》【唐】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7、《夏夜叹》【唐】杜甫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8、《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9、《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0、《初夏睡起》【宋】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1、《夏日书怀寄道友》【唐】崔涂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生。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宠辱惊。

    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

    12、《池上早夏》【唐】白居易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13、《首夏》【唐】鲍溶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虽留有馀态,脉脉防忧煎。

    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14、《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唐】杜牧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

    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

    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15、《夏日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16、《夏日游晖上人房》【唐】陈子昂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

    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里是五彩的乐园,这里是苗壮的土地,这里是妈妈的希望,这里是娃娃的摇篮。

    在这里谁拥有大禹的志向、尧舜的心?在这里谁拥有万能的智慧、慈母的爱?告诉我,你那一抹清泪为谁流淌?告诉我,你那花一样的笑脸为谁绽放?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光荣的幼儿教师。用闪烁着智慧的灵光,用太阳般光亮的音容,用饱含着浇灌的心血,用清风拂过那深情的泪珠,为小苗抽芽,为绿叶撑伞,为花儿开放,为鸟儿飞翔,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是我们光荣的幼儿教师,在这里,在这里放飞着爱的梦。

    记得那是12年前的八月,淑梅老师刚刚走完人生的花季,几乎还带着少女的稚气和特有的憧憬,离开了幼儿师范学校走进了幼儿园这块神圣的土地,开始了和呀呀学语的孩子打交道。可她没有想到,在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在这充满洁净的工作考卷上,却画了一个大问号,一个闹肚子的孩子便在了裤子里,她拿着换下来满是浊物的裤子,不知所措。

    是扔?是放?是洗?刹时,大脑里蹦满了小问号。她含着眼泪拿着裤子跑进了洗手间,脸上的的泪水连成了线,是选错了业?还是择错了岗?她的内心充满了疑惑。

    当她把洗净的裤子晾好时,回头一望,只见园长正用慈祥、信任的目光在深情地注视着她。“好样儿的”。

    一句轻轻的话语,送入了心田,就这样淑梅开始了她幼儿教师的生涯。记得那是一个细雨朦朦的夜晚,快七点了,亮亮的爸妈还没有来接孩子。

    全园只剩下这一个孩子了。伟波老师带上亮亮,骑上自行车,奔向了通往亮亮家的路。

    当她走进亮亮家门的时候,她惊呆了,亮亮的爸爸妈妈全围在麻将桌上,玩儿得昏天黑地,玩儿得忘记了时间,他们已经麻木了,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儿。我们的老师带着一颗伤感的心,急奔在回家的路上,因为在家里,她那刚满周岁的小女儿,还在等着妈妈的回来。

    雨水和泪水交融在一起,侵袭着她那颗伤痛的心。还记得那天晚上,倩倩的爸爸带着满身的酒气来接孩子,倩倩哭喊着说:“爸爸为什么来晚了?”此时失去理智的爸爸一手打在了倩倩的脸上。

    老师急忙去呵护着倩倩,可倩倩的爸爸还在打,打在了老师的脸上、打在了老师的身上,可我们的老师还在死死地护着孩子,老师流泪了,是心疼的泪,是不满的泪,还是愤恨的泪?有谁能理解?有谁能理解老师的辛酸和苦泪。小王霞在人生成长的路上,最需要关爱的时候,失去了爸爸,又没有了妈妈。

    在幼儿园里,她找到了温暖的家。在这里有慈祥加严厉的园长,在这里有情同手足的姐妹,有活泼可爱的孩子,这是一个充满祥和快乐的家。

    她暗暗地下决心:“从小失去母爱的我,要让母爱在这里升华。”在她的班里,有这样一位小女孩,因父母的离异,使她脸上无光,口中无语,呆滞的目光总是望着远方,是那样的神情不定。

    王霞老师走过去轻轻地问一声:“你在想什么?”“老师,我在。

    [阅读全文]...

2022-01-29 21:08:30
  • 咏梅的古诗_简单的古诗

  • 简单,咏梅,经典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咏梅的古诗》,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咏梅的古诗

    1、《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

    2、《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3、《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4、《墨梅》

    宋张嵲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5、《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6、《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7、《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8、《梅花绝句》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9、《杂诗君自故乡来》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10、《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唐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11、《红梅》

    宋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12、《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13、《雪梅其二》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14、《题画梅》

    清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15、《岭梅》

    宋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16、《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7、《临江仙梅》

    [阅读全文]...

2021-12-20 10:22:33
  • 谷雨的简单古诗

  • 谷雨,简单
  • 谷雨的简单古诗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谷雨的简单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谷雨古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老圃堂》

      曹邺[唐]

      邵*瓜地接吾庐,

      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

      就床吹落读残书。

      2、《芍药》

      王贞白[唐]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麦秋能几日,谷雨只微寒。

      妒态风频起,娇妆露欲残。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

      3、《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周朴(唐)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

      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

      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4、《题伍彬屋壁》

      唐·廖融

      圆塘绿水*,鱼跃紫莼生。

      要路贫无力,深村老退耕。

      犊随原草远,蛙傍堑篱鸣。

      拨棹茶川去,初逢谷雨晴。

      5、《诉衷情(宫中牡丹)》

      曹勋[北宋]

      西都花市锦云同。谷雨贡黄封。天心故偏雨露,名品满深宫。

      开国艳,正春融。露香中。绮罗金殿,醉赏浓春,贵紫娇红。

      6、《谷雨》

      吴藕汀

      浮云富贵客心寒,故里空怀紫牡丹。

      谷雨毋须添国色,江南上巳杜鹃看。

      7、《谷雨》

      左河水

      雨频霜断气温和,柳绿茶香燕弄梭。

      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繁多。

      8、《牡丹图》

      作者:唐寅

      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

      9、《送前缑氏韦明府南游》

      作者:许浑

      酒阑横剑歌,日暮望关河。道直去官早,家贫为客多。

      山昏函谷雨,木落洞庭波。莫尽远游兴,故园荒薜萝。

      10、《奉和圣制上巳祓禊应制》

      崔国辅[唐]

      元巳秦中节,吾君灞上游。鸣銮通禁苑,别馆绕芳洲。

      鹓鹭千官列,鱼龙百戏浮。桃花春欲尽,谷雨夜来收。

      庆向尧樽祝,欢从楚棹讴。逸诗何足对,窅作掩东周。

      11、《尝茶次寄越僧灵皎》

    [阅读全文]...

2022-01-27 01:11:17
  • 王安石的古诗_简单的古诗

  • 简单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王安石的古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王安石的古诗

    1、《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2、《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4、《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5、《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6、《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7、《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8、《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9、《残菊》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10、《入塞》

    荒云凉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次休。

    11、《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12、《出塞》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13、《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4、《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15、《渔家傲》

    *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

    16、《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17、《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18、《明妃曲》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19、《雨过偶书》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20、《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是不是觉得王安石的古诗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简单的古诗,请您阅读。

    [阅读全文]...

2022-07-18 22:32:59
  • 关于寒露的简单古诗

  • 寒露,简单
  • 关于寒露的古诗简单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寒露传统*俗主要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寒露的简单古诗(精选62首),欢迎阅读与收藏。

      1、池上

      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2、送槐广落第归扬州

      韦应物

      下第常称屈,少年心独轻。

      拜亲归海畔,似舅得诗名。

      晚对青山别,遥寻芳草行。

      还期应不远,寒露湿芜城。

      3、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张九龄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

      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

      人兹赏地偏,鸟亦爱林旭。

      结念凭幽远,抚躬曷羁束。

      仰霄谢逸翰,临路嗟疲足。

      徂岁方暌携,归心亟踯躅。

      休闲倘有素,岂负南山曲。

      4、送十五舅

      王昌龄

      深林秋水*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5、黄雀行

      李频

      欲窃高仓集御河,翩翩疑渡畏秋波。

      朱宫晚树侵莺语,画阁香帘夺燕窠。

      疏影暗栖寒露重,空城饥噪暮烟多。

      谁令不解高飞去,破宅荒庭有网罗。

      6、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7、九月一日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

      杜甫

      藜杖侵寒露,蓬门启曙烟。

      力稀经树歇,老困拨书眠。

      秋觉追随尽,来因孝友偏。

      清谈见滋味,尔辈可忘年。

      8、败荷鹡鸰图

      唐寅

      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

      莫言四海皆兄长,骨肉而今冷眼看。

    [阅读全文]...

2022-05-03 09:05:49
  • 王安石的古诗_简单的古诗

  • 简单,经典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王安石的古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王安石的古诗

    1、《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2、《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4、《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5、《江上》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6、《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7、《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8、《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9、《残菊》

    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10、《入塞》

    荒云凉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次休。

    11、《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12、《出塞》

    涿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

    13、《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4、《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15、《渔家傲》

    *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

    16、《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17、《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18、《明妃曲》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19、《雨过偶书》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20、《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是不是觉得王安石的古诗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简单的古诗,请您阅读。

    [阅读全文]...

2022-07-21 01:52:16
  • 春节的古诗大全简单

  • 春节,简单
  •   春节到,欢乐笑,一年到头终有报,一手拿着钞票,一手攥着车票,喜悦之情直往心头上冒,天气冷了,人在旅途不要感冒,回到家里,一家团圆更加美妙!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卖痴呆词》

      宋·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看花市》

      现代·*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现代·*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新年有感》

      现代·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试笔选一》

      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元日》

      宋·

    [阅读全文]...

2022-05-13 12:16:33
简单的古诗水彩画 - 句子
简单的古诗水彩画 - 语录
简单的古诗水彩画 - 说说
简单的古诗水彩画 - 名言
简单的古诗水彩画 - 诗词
简单的古诗水彩画 - 祝福
简单的古诗水彩画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