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古诗二首杜甫的诗意

关于绝句古诗二首杜甫的诗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绝句古诗二首杜甫的诗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绝句古诗二首杜甫的诗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绝句古诗二首杜甫的诗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82) 说说(610) 名言(18) 诗词(6k+) 祝福(71) 心语(2)

  • 绝句杜甫二首古诗词(绝句二首默写及诗意解答)

  • 杜甫,诗意
  • 《绝句二首》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安史之乱中逃难到凤翔,肃宗时任左拾遗,后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入蜀,在成都建草堂居住。一生中长期过着贫困流离的生活,不好诗篇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思想,被*誉为“诗史”。

    注释解说: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4)鸟:指江鸥。(5)花欲燃:花红似火。

    全诗解释:

    其一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其二

    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品鉴鉴赏:

    其一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其二

    这是杜甫客居四川时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沉重的乡思。

    前两句写景,第一小句写江水和水鸟,江水碧绿,衬托出乌的羽毛更白,一个“逾”字,借衬托而显露其颜色。第二小句写山和花,一个“欲”字,由拟人更突出其姿态把“江”、“鸟”、“山”、“花”四种实物涂上一层碧绿、青翠、莹白、绯红的油彩。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满动感。

    后两句笔意一转,抒发感情,第三小句写春景物虽好,但已匆匆飞逝,触景生情。并着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归年”。春归人未归,沉沉的伤感,缕缕的分愁,一笔涌出,发自心灵深处。言已尽而意无穷,使人置念不已。

    本诗的艺术成就,首先是情景交融。其中第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景寓情,情深意长。其次是以叙景寄乡思。在春光融融的一片暖色中,本可因物而喜,却透露出诗人的怀乡愁思。言婉意深,独具风致。

    [阅读全文]...

2022-04-07 07:34:59
  • 杜甫绝句二首赏析(杜甫《绝句》诗意全解)

  • 杜甫,诗意
  • 苏轼曾经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确,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千古名句,的确是如画一般,读完便能让我们在脑海中呈现一幅生动的画面。

    其实,不仅王维的诗如此,诗圣杜甫的很多诗,也是如此,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便指出了这一特点,说杜甫的很多诗,是“以诗为画”。我想,能够满足这一评价的杜诗很多,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便是他的《绝句二首》,简单的语言下,充满了诗情画意。这两首诗,作于广德二年的暮春,当时杜甫漂泊西南,人在四川成都的草堂。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首句“迟日江山丽”,以大处入笔,描绘出了在灿烂的春日阳光下,一派明净绚烂的春景图,色彩浓艳,极富生机。“迟日”便是春日,诗经中有“春日迟迟”之句;一个“丽”字,点染江山,统领全文,将春日阳光的灿烂、四野的青绿、溪水的清秀,全都表现了出来,虽然是粗笔勾勒,但却春光无限。

    第二句“春风花草香”,以春风吹开百花、吹绿芳草、送来香气,进一步表现大好的春光景象,读罢这句,仿佛能让我们感受到有和畅的春风吹过脸庞,有馨美的花香送入鼻中,简单的语言,却勾勒出了极美的意境。

    第三、四句,从远景、广景转为了*景、动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春暖花开,泥土湿润,秋去春来的燕子,正在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沙滩上的鸳鸯,仿佛陶醉在了春日的温暖中,睡着了。

    这种生动的画面,给春日图景增加了无限生机,有一种动态美和静态美结合的美感,杜甫对燕子、鸳鸯等景物观察得非常细腻,不仅细腻,而且还有自己的想象和感情,燕子愉快地筑巢、鸳鸯懒洋洋地睡觉,一切都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中,美好而惬意。

    后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衔泥飞燕、静睡鸳鸯的图画,与前两句明丽的远景构成了一幅极具层次感的画面,色彩鲜艳,生机无限,这是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也是诗人愉快心情的表现。

    杜甫的这首诗,格调清新,工整自然,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美感,是杜甫的千古名篇,诗中句句都佳,句句都绝,相信很多人读上两遍,便能背诵。而下面这首“其二”,知名度就比“其一”小很多了,但同样是绝美的好诗,诗中主要抒发了诗人羁旅异乡的无限怅惘之情,我们来看。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首二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以绚烂的色彩,描绘了一幅令人目眩神迷的春景,江水碧绿,更加映衬了水鸟的纯白;满山的青翠,更加衬托了红艳如火的鲜花,这一切,多么绚烂,多么美丽。一个“逾”字,一个“欲”字,将水鸟掠过江面,红花争奇斗艳的景象,概括地十分形象,当真是摇曳多姿。诗人用碧、白、青、红四种色彩,来描绘江、鸟、山、花,当真是清新之极,赏心悦目之极。

    唐代皎然曾说:“因江碧而觉之逾白,因山青而显花之色红,此十字中有多少层次,可悟炼句之法。而老杜因江山花鸟,感物思归,一种神理,已跃然于纸上。”此言极是。

    但是,诗人写春景越灿烂,便越突出三、四句的惆怅,“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暮春的景象不可谓不美,暮春的天气不可谓不佳,但是时光荏苒,归期遥遥,诗人漂泊了一年又一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诗人从这美丽的春景中,勾起了漂泊的伤感,勾起了思乡的愁情,留给世人一个长长的叹息,一个沉重的询问。

    这首诗,以乐景写哀情,先写春光的无限美好,继而急转而下,写诗人思乡的惆怅,这比直接写思乡之情,更能带给人震撼,这种写法,韵味浓厚,极有余味。

    [阅读全文]...

2022-06-29 03:08:58
  • 杜甫绝句的诗意

  • 杜甫,诗意
  •   《绝句》

      作者:杜甫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而远。“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诗意: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要*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m.ju.51tietu.net)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着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阅读全文]...

2022-07-07 21:05:25
  • 杜甫的古诗_杜甫的古诗绝句

  • 杜甫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杜甫的古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杜甫的古诗

    1、《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2、《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4、《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5、《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6、《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7、《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8、《临邑舍弟书至》

    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

    9、《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0、《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11、《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12、《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3、《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14、《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15、《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16、《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17、《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18、《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1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20、《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21、《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22、《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23、《漫兴九首(其五)》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24、《秋雨叹(三首其三)》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25、《秋雨叹(三首其一)》

    [阅读全文]...

2022-05-25 16:59:54
  • 绝句杜甫古诗

  • 杜甫,文学
  • 绝句杜甫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绝句杜甫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绝句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鉴赏: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垸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绝句(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译文

      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

      看到园中即将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

      赏析

      先写草堂,举其四景:堂西的竹笋,堑北的行椒,园中的梅子,久七前的松树。诗人处在这远离闹市的幽静环境之中,因看到园中将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因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草堂的爱赏,以及他对生活的朴素的要求。他久经奔波,只要有一个安身之地就已经满足了。显然,这首诗虽属赋体却兼比兴,于*淡的写景叙事中寓含着诗人的淡泊心情,以作为组诗之纲。当时杜甫因好友严武再镇而重返草堂,足证严武在诗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这里他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宾都不是严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这就可见诗人当时的心境和志趣了。

      绝句(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要*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绝句(三)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译文

      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

      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赏析

      本诗写浣花溪,状其水势浩大,借“欲作鱼梁”而抒情,非真“欲作鱼梁”也。因为“作鱼梁,须劈竹沉石,横截中流,以为聚鱼之区,因溪有蛟龙,时兴云雨,故公不敢冒险以取利。”(《杜诗详注》卷十三引)对此解说,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是为公所愚也”。他说:“须知‘蛟龙,之想,只从‘云覆、‘雨寒,生出,值云雨而墩起文情也。”是有道理的。但浦氏以为这首诗“为作鱼梁而赋,而自况不凡”,则未免有点牵强。其实,这首诗并非什么“自况”,只是流露出诗人对能否在洗花溪畔的草堂安居下去的担心情绪。这才是“不敢安”三字的真实含意。诗人觉得自己在草堂尽管心境淡泊,无所奢求,但仍难保不测。诗中谓溪下有坟龙,时兴云雨,固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却也十分形象化,隐隐可以显示出诗人身居草堂对成都局势的担心情状。这也正是诗人当时“三年奔走空皮骨”的心理状态。

      绝句(四)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译文

      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蔓入草亭。

      “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它们根居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赏析

      王嗣爽《杜臆》说:“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种药扶衰病,之句。”(《杜诗详注》卷十三引)。今影印本《杜臆》元,仇氏(仇兆鳌)当另有所据。”前两句写药圃景色,种药在两亭之间,青色叠映,临窗望去,油然而喜。后两句虽也是写药物的生长情状,与前两句写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的生长过程相连,对一药物生长于隙地的根部的形状作了描绘,足见诗人对药用植物形态学的认识;但就药寄慨,与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却不是一般的咏物诗,更绝非某些赏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鳌注:“彼苗长荒山者,不能遍识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浅术及成形身。”浦起龙亦说:“空山隙地,萧间寂寞之滨也,亦无取于见知矣。”可以参看,以见杜甫虽因严武再镇而重返草堂,但仍担心着“不测风云”,总是把自己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他毕竟不是那种忘乎一切的趋炎附势之人。

    [阅读全文]...

2022-04-27 21:14:14
  • 绝句其二杜甫描写的景色(杜甫的绝句其二诗意解读)

  • 杜甫,景色,诗意
  • 已是早春,昨夜北京城区的一场雪,让这个清晨变得煞是美丽,街边和花园的树上都披挂了一层洁白的雪花,绿色和电影的共享单车车座上竟然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因为气温高,雪花初落时,很快化掉,随着气温持续下降,最后结成冰。

    初春的温度起伏不定,忽高忽低,但春的脚步却一刻未曾停留,春的气息,悄悄的弥漫开来,浸透四面八方,整个世界从冬日的睡梦中苏醒了。空气是清爽的,太阳是温暖的,柔媚的春光,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古代文人们写了大量咏颂春天的诗词,今天我们一同分享杜甫写春天的五首诗,这五首诗都是他的经典之作,每一首都是一幅清新唯美,令人流连的画面,细致入微,浑然天成,流传了千年,依然为人喜爱。

    第一首:《绝句》

    《绝句》

    杜甫〔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写在 “安史之乱”结束的第二年,杜甫随好友严武一同回到成都草堂,结束了在外漂泊的生活,此时春意盎然,杜甫心情更是振奋激昂,遂在浣花溪草堂提笔赋诗,留下了最美的春天。诗的对仗非常整齐,节奏欢快,清新活泼。

    欢快鸣唱的黄鹂在摇曳的翠柳上飞来飞去,一行白鹭展翅直飞万里无云的蓝天。后两句写景最为世人称道,作者以巧妙的手法,透视拉*的远景。诗人从窗口远眺西岭千年不化的皑皑白雪。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交通恢复,门前停泊的船只,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

    第二首:《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杜甫〔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也是杜甫流传度极高的一首写春雨的诗,通过描绘春夜雨景,表达内心对春雨的喜爱。他将雨拟人化,赋予雨水思想与感知。春雨像是知道春天大地回暖,万物复苏,需要雨水的滋养与润泽,才悄悄在不扰人的夜间送来雨水。

    开篇诗人就将春雨定义为好雨。这场好雨知道春天是万物萌生的季节,正是需要雨水的时刻。它悄悄的随着和煦的春风在夜间落下,润泽万物,寂静无声。下片诗人写道,雨夜里,野外的小路和乌云都是黑漆漆的,唯有江船上的灯火是明亮的。天亮时,雨已经下了一夜,再去看带着雨滴的红艳娇美的花朵,整个锦官城都会是重重花朵的海洋。

    第三首:《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唐代〕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首诗写在杜甫饱经离乱,暂时安定后的762年春暖花开时,这一日,杜甫颇有兴致地到锦江江畔赏花游走,面对花团锦簇,蜂蝶飞舞的美景,诗人难抑心中的喜悦,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著名诗篇。

    诗人来到了黄四娘家开满鲜花的小路上,立刻被满眼繁花的景色而惊喜,他用了千朵万朵一词,赞叹花的盛景。但千朵万朵的繁花竞开,枝条难承之力,被压弯并几乎垂至地面。嬉闹的彩蝶在花间一刻不停地飞舞,娇媚的小黄莺自由自在地啼唱着。

    第四首:《绝句二首·其一》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唐代〕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写的是浣花溪一带春日里绝美的景色,此时的杜甫饱尝离乱之苦后,终于有了较为安定的生活,他写了大量赞美春天的诗句。杜甫的笔下的春天,明净绚烂,春风和煦,有着诗情画意的神韵。全诗两两对仗,浑然天成,独具匠心。

    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繁花盛开的阵阵芳香。“迟日”出自《诗经》中的“春日迟迟”,以“迟日”对“春风”,堪称完美无暇。后两句像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风和日暖,泥土也变得松软,燕子来来往往衔泥筑巢,暖暖的沙子上酣睡着登岸的鸳鸯。

    第五首:《绝句二首·其二》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唐代〕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小诗写得是杜甫在描绘色彩斑斓的春光图的同时,抒发了他内心无以排遣的深沉的乡思。浣花溪的美景自然炫目,安定下来的生活也让诗人感觉轻松与愉悦,但此时安史之乱还未结束,流离飘荡的生活不知会不会再次重来,因此诗中带有忧虑与乡思。

    碧绿的江水映衬着飞鸟的羽毛更加洁白,青翠的山峦衬托着红艳的花朵,似乎就要燃烧起来。前两句分写江与鸟,山与花,作者的匠心尽在其中。前两句强力渲染春景,后两句由景抒情,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要过去,这里暗含着作者的期望中的失望,一年又一年,“何日”才是“归年”,急迫之心,溢于言表。

    [阅读全文]...

2021-12-10 16:53:02
  • 莫衷一是的意思和造句_杜甫绝句一和二古诗

  • 杜甫
  • 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莫衷一是的意思和造句,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莫衷一是[m zhōng yī sh]

    【解释】: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出自】: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义词】:无所适从

    【反义词】:一针见血

    莫衷一是造句:

    1、管仲和《管子》的关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世对《管子》的研究和评价。

    2、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新闻学术界、业界以及广大受众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3、由于《周易》的博大精深,后世学者对《周易》的阐释是自行其说,莫衷一是。

    4、由於劳资双方对於薪资多寡始终莫衷一是,导致这次和谈不了了之。

    5、摘要在梭伦改革划分公民等级的标准问题上,学者们的意见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

    6、摘要杨慎的卒年卒地,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展讨论以来,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7、同学对毕业旅行的方式议论纷紜,莫衷一是。

    8、该理论问题非常根本、关键,而分支说和独立说的争议却始终莫衷一是。

    9、如何突破公司目前的困境,大家意见杂陈,莫衷一是。

    10、关于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有无行政许可设定权,理论界和实务部门莫衷一是。

    11、已经开了两个多小时的会议,双方代表还是莫衷一是,没有定论。

    12、对黑哨行为应当如何定性,法学界人士各持一词,莫衷一是。

    13、学界对于我国是否应当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也莫衷一是。

    14、对於这起交通事故发生当时的情形,目击者人各异词,莫衷一是,使得获报前来的员警无从下手。

    15、摘要关于明成祖迁都的问题,历史上议论纷繁,莫衷一是。

    16、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对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探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7、尽管美国教育史学界对卡茨的公共教育观莫衷一是,但是他的史学方法论却倍受重视,并得到一致的肯定。

    18、经济学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领域,经济学家之间也总是莫衷一是。

    延伸阅读

    比比皆是[bǐ bǐ jiē sh]

    【解释】: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出自】:《战国策秦策一》:犯白刃,蹈煨炭,断死于前者,比是也。宋包拯《请救济江淮饥民疏》:年亢旱,民食艰阻,流亡者比比皆是。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用于人与物

    【*义词】:俯拾即是、比比皆然、举目皆是

    【反义词】: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寥若晨星

    比比皆是造句:

    1、雨过天晴比比皆是美丽的景色。

    2、它违背了人类的本性和传统,但是这在*却比比皆是。

    3、在欧洲天主教国家,波兰尤为出众,这里是唯一一处神学院爆满,神甫比比皆是的地方。

    4、在国外,阴谋论比比皆是,很多人认为,*可能会利用其财力谋求在其他领域(如贸易)的优惠和让步。

    5、同时,替代理论可能比比皆是。维勒预计出现新的论文仅是数天或数周里的事情。

    6、河流从这个三角洲流入卡拉哈里沙漠的一个盆地,形成纵横交错的咸水湖、河道及岛屿,在那里,野生动植物比比皆是,即使在极为干燥的季节,草木依然丰茂。

    7、在她的博文中,卡瓦什教授深入剖析了美国人和糖果的关系,发现荒谬而有趣的观点比比皆是。

    8、关于血汗工厂、工人*的报道比比皆是,今年甚至还出了官员纵容奴役儿童的事件。

    9、脆弱的孩子们被唯利是图、不关心子女福利的父母扫地出门的案例比比皆是。

    10、然而在这个民族主义盛行、领土纠纷紧张、军备竞赛比比皆是的地区,误算或者不当的傲慢可能导致悲剧。

    11、但五角大楼要做大量说服工作,无论在美国国内还是在非洲,持怀疑态度者比比皆是。

    12、两性之间的差异比比皆是,这毫不稀奇,不过有些男女差异实在出人意料。

    13、如今关于药物毒副作用的新闻标题比比皆是,所以明智的人们都尽可能少地采用医药用品。

    14、这种让食品厂商给出允诺最后却不见成效的例子比比皆是。

    15、生产变化的例子比比皆是。

    16、未经证实的信息比比皆是,模糊了真相和谣言的边界。

    17、在日本政治权利中心永田町,有关中川喝酒的故事比比皆是。

    [阅读全文]...

2022-07-01 04:57:34
  • 古诗绝句杜甫翻译

  • 杜甫,古诗文
  • 古诗绝句杜甫翻译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绝句杜甫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

      一个如以往一样*常的早晨,诗人披衣而起,不经意地推开了临水而居的窗:

      一对黄莺儿——也许一生都栖息在窗外柳树上的黄莺儿,又开始了幸福的吟唱。小巧而漂亮的身影在翠绿中时隐时现,歌唱生活,歌唱爱情,歌唱春天里每一束暖暖的阳光和柔柔拂动的轻风。

      抬头望去,天还是那么的'蓝,一尘不染地透着,就像一湖静静的水泊在空中。一行白鹭不知从哪个方向闯进了视线,而后又淡淡地消失在远方。

      远处,高山在晨光中露出了清新的面庞。峰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目睹了多少世间的沧桑,又将记住未来多少有风有雨的日子?细细想一想,人的一生真如一朵雪花,一眨眼就没了。

      冰消水满。许多江浙的船夫,开始驶船逆江而上,在妻儿老少的期盼中寻找一年的希望。门前,来来往往的船只又挤满了曾经清冷的码头。

      又一个春天来了。诗人感到了一丝温暖和安慰。

      拓展: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要*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阅读全文]...

2022-07-10 14:26:32
绝句古诗二首杜甫的诗意 - 句子
绝句古诗二首杜甫的诗意 - 语录
绝句古诗二首杜甫的诗意 - 说说
绝句古诗二首杜甫的诗意 - 名言
绝句古诗二首杜甫的诗意 - 诗词
绝句古诗二首杜甫的诗意 - 祝福
绝句古诗二首杜甫的诗意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