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敬老的古诗四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敬老的古诗四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敬老的古诗四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敬老的古诗四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重阳节敬老古诗赞美
登高远眺
登高之所以受人重视,特别受老人重视,是因为人们认为登高意寓“登顶长寿“。除此之外,人们还相信登山能使人健康长寿。重阳节登高在唐代就开始盛行了。
赏菊花
菊花产自*,最早记载始于公元前5世纪。菊花在阴历九月盛开,它有一个美称“长寿之花”。因此每年重阳节也是观赏菊花的好时候。
饮菊花酒
菊花酒的酿造十分独特。古时,人们在九月九日采摘新鲜的菊花和菊花叶,把它们和谷粒一起酿制成酒。等到来年的同一时间再打开品尝。据说,菊花酒具有清神明目,减肥降血压,治疗胃病的功效。因此,可以饮菊花酒可以使人长寿。
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中草药,茱萸香味浓,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古人重阳节会在帽子上插上茱萸,主要是为了避邪求吉。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名“菊花糕”或“花糕”。重阳糕的历史可追溯到周朝。相传,最初人们是为了庆祝秋收而制作重阳糕的。到现在,逐渐发展为在重阳佳节人们常吃的一种糕点了。常见于江浙沪地区。
做重阳节贺卡和海报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如果因为工作的原因,您远离父母,不能在重阳节陪伴他们登高赏花。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敬老古诗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唐 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3、慈乌夜啼
唐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4、燕诗示刘叟
唐 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双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河广难航莫我过,未知安否*如何。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附会。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①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出自《孝经·纪孝行章第十》,大意是:侍奉父母的人,居于上位不骄傲,处于下位不作乱,在众人中不忿争。
②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语出《孝经·诸侯章》,意思是说:一个人学识高、地位高,如果他能够居上位而不自高自大,不傲上凌下,那么他就能长守高贵的位置;一个人很富有,如果懂得节制、把握好度,恪守礼法而不奢侈,不炫富,那样他就能长守富贵的生活。
③ 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出自《孝经·三才章》。先做到待人恭敬礼让,于是百姓就不相互争夺;用礼乐引导启发他们,于是百姓就和睦相处;用事例告诉人们好坏的标准,于是百姓就知道哪些是该禁忌的。
④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出自《孝经·开宗明义章》。让自己健康成长按正确的原则做人、做事,让自己的名字为*所景仰,就会让后世知道自己的父母教导有方,培养出了一个优秀儿女,这是人行孝尽孝的结束。
总的讲,行孝尽孝的开始就是要孝顺父母,长大*就要忠于国家和君主,最终就是要对他人和社会有所贡献,能实现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
⑤ 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出自《孝经·孝治章第八》。大意是:有这样,才会让父母双亲在世时安乐、祥和地生活,死后成为鬼神享受到后代的祭祖。因此也就能够使天下祥和太*,自然灾害不发生,人为的祸乱不会出现。所以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会像上面所说的那样。
⑥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出自《孝经·纪孝行章第十》,孝子侍奉父母,*常尽力做到恭敬,奉养尽其和颜悦色,父母生病尽其忧虑,为父母治丧极尽悲哀,祭祀父母严肃庄重。这五个方面都做到了,才能侍奉好父母。
霜降的古诗四句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于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霜降的古诗四句(精选10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送李九贬南阳
(钱起)
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秋怀奉寄朱补阙
(武元衡)
上苑繁霜降,骚人起恨初。白云深陋巷,衰草遍闲居。
暮色秋烟重,寒声牖叶虚。潘生秋思苦,陶令世情疏。
已制归田赋,犹陈谏猎书。不知青琐客,投分竟何如。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物生贵得性,身累由*名。
玉泉寺与润上人望秋山怀张少尹
(武元衡)
山寒天降霜,烟月共苍苍。
况此绿岩晚,尚馀丹桂芳。
禅心殊众乐,人世满秋光。
莫怪频回首,孤云思帝乡。
《泊舟盱眙》
唐朝·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城。
*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南中霜降》明朝·王夫之
北候怀青女,南飙拂白蘋。
墟烟深漠漠,江草故鳞鳞。
翠袖寒犹薄,黄华泪已新。
炎洲无限橘,谁与寄湘津。
《赋得九月尽》
唐朝·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谢令狐绹相公赐衣九事》
唐朝·贾岛
长江飞鸟外,主簿跨驴归。
逐客寒前夜,元戎予厚衣。
雪来松更绿,霜降月弥辉。
即日调殷鼎,朝分是与非。
《奉和霜降祀陵》
明朝·黄克晦
关于敬老诗句
重阳节,也称“老人节”,敬爱老人是我们从古至今都应遵守的美德,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敬老的诗句,欢迎大家赏读!
1.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2.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3.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4.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5.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6.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7.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8.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9.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0.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11.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12.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1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4.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15.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16.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7.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18. 长幼有序。——孟子
1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20.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21.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22.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23.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24.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25.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26.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27.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8.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29.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她。[旧约·箴言] 要想得到忠告,得向老人求教。英国谚语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晕。唐·孟郊《游子吟》
30.孝于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宋·林逋《省心录》
31.年老的`当先说话,寿高的当以智慧教训人。《旧约·约伯记》
32.死去一个老人,等于烧毁了一个图书馆。*谚语 草盼来年发,人老靠儿养。*谚语 树老根须多,人老见识广。*谚语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谚语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后不王者,未子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33.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4.不仁之至忽其亲。《韩诗外传》
35.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礼记·礼运》
36.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内则》
37.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据原孔子之意,盖深望夫后之孺者身体力行,以助宣教化而敦厚风俗。清·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再过几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赏菊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俗,这些天,京城一些公园已经开始举办菊花文化节,堪称菊舞金秋花满园。
孟浩然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俗。文人们也吟诗赋诗,留下千古佳句。
王维头上插茱萸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甚至更久远的远古时代,最早是作为祭祀活动而存在的仪式。一种观点认为,重阳节由远古先民对火的崇拜演变而来,这可以在部分江南地区的重阳祭灶*俗中找到佐证。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千百年间,人们在这块土地上创造出坚实厚重的农耕文明。中国国土主*于北温带,这里四季分明。在劳作中,通过对季节、作物生长节律以及月相、星象周详而准确的观察,人们创造出了一种阴阳兼顾、日月并行的独特历法。依照这部历法,九月初九日恰逢仲秋之时,将这个日子定为节日,显然有庆贺收获、放松休憩的意思。这是一年之中最好的一段时光,溽热消退、秋高气爽,加之相对闲暇,故多有饮宴。而且“九”这一数字还有特别意义,“九”为阳数,又为“数之极”,双九相叠,其意味愈加彰显。早在曹魏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这样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中国古代文人对重阳节异常重视,这从相关文章、诗作数量之多可以印证。其中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为有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
王维出生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十五岁时与兄弟王缙去长安,此诗作于他十七岁时,当时王缙返回蒲州,王维独在异乡,恰逢重阳节,遂有感而发。诗中所说的“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省,也不是历史意义上的太行山以东,而是华山以东。山西晋南一带恰在华山的东向偏北,彼时便被王维称作山东。九九登高,时俗是要在头上插戴茱萸,或装在囊中佩戴于身上。茱萸是一种灌木,也是药材,戴在身上可以起到“辟热御寒”的功效。王维二十一岁考中状元,后来做到尚书右丞这样的四品*,一生在异乡生活。但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在他的内心很难忘掉家乡、忘掉儿时的小伙伴,这首诗非常准确地描摹了人的思乡之情,而正是这种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让这首诗成为家喻户晓、流传至今的佳作。
王维有“诗佛”之称,且诗书音画俱佳,还是南宗山水画的开山鼻祖。安史之乱中,他曾被安禄山强委伪职。其间他曾私下作《凝碧池》诗一首,因此被朝廷豁免了他的附逆之罪,也算是因“诗”获救吧。
《王原祁艺菊图》卷,清,禹之鼎作,画中描绘王原祁于庭院中茗茶赏菊的情景 藏于故宫博物院
赏菊和饮酒是诗人最爱
唐朝诗人杨衡也有一首诗提到茱萸,诗名《九日》:
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杨衡同样也是漂泊在外,他只是随着众人勉强插了茱萸。他的心思是在菊花身上。菊花也是可以戴的,但更重要的是可以泡酒。
杜牧有一首《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诗中杜牧也提到菊花,而且是“须插满头归”的。但人们不难看出,杜牧,包括上面说到的杨衡,他们心不在菊而在酒,他们是要“但将酩酊酬佳节”的。
中国的造酒技艺起源很早,夏朝时的杜康就是传说中的造酒始祖。考古发掘中,更是早在石器时代便有盛酒器具的存在。但在古代,长期以来酒的度数都不是很高,最高也就十几度,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大碗喝酒的豪杰了。不过喝酒却有颇多讲究,比如过年喝的屠苏酒,据说是华佗发明的一种药酒,大人小孩都能喝;端午要喝艾酒和雄黄酒,一种是用艾草泡制的酒,一种是雄黄研末泡制的酒,这些酒都有驱疫辟邪作用;而到了重阳,就要喝菊花酒了。
传说重阳饮菊花酒的风俗源自汉宫。据西汉刘歆所著《西京杂记》载:“戚夫人(刘邦宠妃)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而在南梁吴均所著《续齐谐记》中还有这样的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曰,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曰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桓景是东汉时人,由此看来,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的风俗早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完全定型。
民间还有说法,称菊花为“延寿客”,茱萸为“辟邪翁”。宋朝吴自牧所著《梦粱录·九月》云:“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
杜甫有一首七律《九日·其一》: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这首诗是杜甫困苦病痛时的境况写照,既想饮酒又饮不得酒,既想登高也只上得江上台。战乱中弟妹离散,自己又沦落夔州。面对盛开的菊花,心中想,还是别开了吧!
《风雨重阳图》扇页 清 袁江绘
李清照重阳赋心声
唐德宗李适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也能写诗,全唐诗中录有他的作品。他有多首关于重阳节的诗,诗句有诸如“重阳有佳节,具物欣年丰。皎洁暮潭色,芬敷新菊丛。”“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馀。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诗句中全都提到了菊花,可见菊花与重阳节是何等的密不可分。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写菊最出名的诗句。辞官隐居,怡然自得。但终因家贫,重九日只有菊而无酒,于是写下一首《九日闲居·并序》,诗中“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句,写出酒与菊之美妙之处,奈何“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唯写诗寄怀而已。不料江州刺史王弘差人送酒,于是陶渊明开怀畅饮、大醉酩酊。差人身着白衣,便是“白衣送酒”的典故。
李清照有一首重阳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更为有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婚,而后赵明诚外出做官,夫妻分离。第二年重阳节,因思念丈夫,李清照便写下这首词。据说赵明诚收到此词,依样又写了数首,然后将所有词章不做说明,一并拿给好友陆德夫看。陆德夫品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回答后,赵明诚不禁哑然。原来正是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唐代文学家司空图是王维的同乡,他的《诗品》认为含蓄的主要特征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及,若不堪忧。”而到宋朝,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没有一个字写相思情,却又每个字都浸透着离别苦,细细寻味,实有浓浓的思念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赵明诚和李清照均为金石学的代表人物,共三十卷的《金石录》就是他们夫妇共同完成的。《金石录》一书,著录其所见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
在小学的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月亮的四句,简短而全面地描述出诗人对月的感悟。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宿建德江》【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暮江吟》【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霜月》【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漫兴》一首【唐】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拓展阅读:更多描写月亮的古诗
《采桑子》
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
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于秋天的古诗四句
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阴历为7月立秋到9月立冬,阳历为9至11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述秋天的古诗句!仅供阅读!
1、《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8、《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敬老的古诗四句
孝亲敬老的四句古诗
孝亲敬老的古诗四句诗
关于孝亲敬老的四句古诗
有关孝亲敬老的古诗四句
敬老爱老的四言古诗
关于爱老敬老的四言绝句古诗
关于孝亲敬老的古诗四言绝句
敬老的诗句
关于尊老敬老的四字古诗
敬老诗句
敬老名句
孝老敬老的诗句
敬老爱老的诗句
敬老的句子
敬老的古诗大全
孝亲敬老的古诗5句
孝亲敬老的古诗4句
敬老爱老句子
爱老敬老的句子
孝亲敬老的的古诗
敬老尊老的诗句
敬老的诗词
孝亲敬老的古诗句
敬老爱老的语句
敬老爱老的句子
关于敬老爱老的古诗
敬老爱老人的古诗
孝亲敬老的诗句
有关敬老的诗句
唐诗300首中很好背的古诗
再也不是从前的样子古诗
表达一家人温馨的古诗
写一篇六百字的古诗
忧国忧民的古诗短一点的
李商隐关爱他人的古诗
九上必考的古诗题人教
含有带草的古诗
形容清明上河图的古诗词
可打印的古诗画配图
世界上最短的古诗是哪个
黄巢写的古诗
形容你错过我了的古诗词
做一张8k纸横版的古诗配画
家人踏春的古诗词
中国最值得收藏的古诗词
表达自己思念一个人的古诗
灞河湿地公园的古诗
关于黄鹤楼春景的古诗
表达对父母的孝心古诗词
农历二月二十六的古诗词
对生活积极向上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四字成语唯美
对妈妈的思念之情的古诗
村居的古诗幼儿园
高中必背古诗文中含有暖字的诗文
山丁子花的古诗
有关小学生古诗词的知识
原创描写柳树的古诗词
宋王安石的梅花古诗意思
4岁孩子读的古诗词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