跏趺坐,红色曼珠沙华各种颜色的曼珠沙华,,【文】周梦蝶 昨夜,我又梦见我赤裸裸的趺坐在负雪的山峰上。 这里的气候黏在冬天与春天的接口处「这里的雪是温柔如天鹅绒的」这里没有嬲骚的市声只有时间嚼着时间的反刍的微响这里没有眼镜蛇、猫头鹰与人面兽只有曼陀罗花、橄榄树和玉蝴蝶里没有文字、经纬、千手千眼佛触处是一团浑浑莽莽沉默的吞吐的力这里白画幽阕窈窕如夜夜比白画更绮丽、丰实、光灿这里的寒冷如酒,封藏着诗和美甚至虚空也懂手谈,邀来满天忘言的繁星…… 过去伫足不去,未来不来我是「现在」的臣仆,也是帝皇。曼珠沙华是开在冥界的一种花,也叫彼岸花。诅咒人们生生世世都不能在一起。“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乱坠天花,有四花,分别为: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摩诃曼珠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法华经·卷一》。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唐 开元七年(719年)高32厘米,宽20厘米此龛内正中为结跏趺坐阿弥陀佛像,两侧分立胁侍弟子和菩萨,龛顶饰飞天。【尼泊尔地区佛教造像】 铜释迦牟尼佛坐像11世纪高11.5厘米此尊造像左手结禅定印, 右手施触地印, 结跏趺坐于金刚宝座上。金刚宝座中间刻地母证佛成道、摩罗阻止失败的场景,两侧有象、狮子护法。此像双肩宽厚,胸部饱满,双腿敦实厚重,具有尼泊尔造像的特征。袒右肩式袈裟仅在边缘处刻画衣纹,是印度笈多时期萨尔纳特风格的延续。【东北印度地区佛教造像 】铜阿弥陀佛坐像12世纪 高18厘米此尊造像为高发髻,头戴三叶冠,冠带上扬。肩披帛,帛带沿臂上扬,身饰项圈、璎珞和臂钏。双手结禅定印,捧宝瓶,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莲座下为折角高须弥座,这种须弥座样式源于犍陀罗地区,常见于东北印度地区造像中。阿弥陀佛在五方佛中居西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属莲华部,主妙观察智,佛教中的长寿神多与其有关。【克什米尔地区佛教造像】铜宝冠释迦牟尼佛坐像11世纪高15厘米释迦牟尼佛头戴三叶宝冠,双目和白毫嵌银。身着天衣,衣褶流畅,身饰华丽璎珞。双手结说法印,结跏趺坐于矩形台座上。台座正面有四根柱子,中间为力士托举,两侧是狮子护法。佛像身后有头光和背光,背光外缘为火焰纹,内为梅花纹;头光外为火焰纹,内饰联珠纹。造像的嵌银技法与葫芦形背光形式是克什米尔地区造像特点。这类宝冠佛的出现与密教形成有关。密教是印度佛教、印度教和印度民间信仰融合的产物,以咒术、仪轨和世俗信仰为主要特点,宣扬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克什米尔地区佛教造像】8世纪高16.5厘米此尊造像面相方圆, 脸部泥金, 眼嵌银, 唇镶红铜。左手执衣角,右手施无畏印,结跏趺坐于矩形台座上。台座由力士托举、左右双狮护法。释迦牟尼佛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袈裟紧贴身体,无衣纹,这是笈多风格的特点。7世纪以后克什米尔地区创制了独特的矩形狮子台座形式,两只憨厚的狮子中间有一个力士双手支撑台座,座上放置坐垫。【斯瓦特地区佛教造像】铜释迦牟尼佛坐像(9世纪 高37.5厘米)弥勒菩萨头戴三叶冠,头后部的发辫呈联珠状。面庞丰满,双目嵌银。袒上身,下着裙,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左手执净瓶,右手上举至肩。莲座为椭圆形深束腰仰覆莲,莲瓣饱满、舒展,是7 - 9世纪斯瓦特造像的流行样式。弥勒以净瓶和宝塔为主要标识。弥勒是大乘佛教所说的“未来佛”之一,有菩萨和佛两种身形。成佛前的弥勒着菩萨装,头戴宝冠,身饰璎珞,结跏趺坐,这是根据《弥勒上生经》中所述其住在兜率天作为补处菩萨的事迹而来。成佛后的弥勒着佛装,这是根据《弥勒下生经【斯瓦特地区佛教造像】铜释迦牟尼佛坐像 9世纪 高11厘米此尊造像面相方圆,大眼镶银,鼻梁矮*,唇镶红铜。袒右肩,披袈裟,袈裟衣纹以规律化的弧线表示。左手握衣角,右手施触地印,结跏趺坐于椭圆形束腰莲座上。造像采用银镶嵌技术,为典型的斯瓦特造像风格。6-8世纪是斯瓦特造像风格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8-9世纪是其发展鼎盛并转衰的阶段。据统计,世界各地收藏的斯瓦特风格佛像不 足百件。【东北印度地区佛教造像 】鎏金铜毗卢佛坐像12世纪高12厘米毗卢佛头戴宝冠, 发髻顶端饰绿松石。五官棱角分明, 大眼嵌银,具有印度人的特点。双耳后的宝缯呈扇形,十分别致。袒上身, 下着裙,帔帛自双肩垂落,绕两臂后垂搭于台座上。双手结智拳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毗卢佛头戴宝冠, 发髻顶端饰绿松石。五官棱角分明, 大眼嵌银,具有印度人的特点。双耳后的宝缯呈扇形,十分别致。袒上身, 下着裙,帔帛自双肩垂落,绕两臂后垂搭于台座上。双手结智拳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