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描写庐山的诗

关于苏轼描写庐山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苏轼描写庐山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苏轼描写庐山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苏轼描写庐山的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37) 语录(11) 说说(5) 名言(21) 诗词(1k+) 祝福(1k+) 心语(43)

  • 苏轼在庐山上写的诗句

  • 苏轼,庐山
  • 苏轼在庐山上写的诗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苏轼在庐山上写的诗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鉴赏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阅读全文]...

2022-03-06 10:30:58
  • 苏轼写庐山的诗句

  • 苏轼,庐山
  • 苏轼写庐山的诗句

      庐山是一座美丽壮观的山峰,也是很多人所喜欢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苏轼写庐山的.诗句,欢迎大家的阅读。

      苏轼写庐山的诗句

      初入庐山

      苏轼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无人识故侯。

      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

      苏轼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过庐山下

      苏轼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群侪相应和,勇往事骖骠。

      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雁没失东岭,龙腾出西龛。

      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暴雨破坱圠,清飚扫浑涵。

      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虽云默祷应,已有移文惭。

      题西林寺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过圆通诗

      苏轼

      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

      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见仙。

      庐山的历史沿革

      庐山市所属地域在夏、商、周时,隶属扬州。

      春秋周景王九年(前536),星子逐渐为 楚国所有。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吴王阖闾攻打楚国,地归 豫章郡,属 吴国(今吴障岭,即吴国屏障之意)。

      战国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王 勾践灭吴国,故又归 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威王 熊商征讨越国,杀越王无疆。次年,收回原被吴国占去的全部土地。

      秦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庐山地属 九江郡。

      汉代,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设淮南国 豫章郡,庐山属 柴桑县。

      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东吴孙权设 武昌郡, 柴桑属之。

      西晋永兴元年(304年),划武昌郡柴桑县、庐州郡寻阳县,设 寻阳郡。

      南朝仍循旧制属寻阳郡。

      隋文帝*陈,废寻阳郡设 江州,废汝南、柴桑二县,设 寻阳县。隋 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彭蠡县。隋 大业三年(607年),废江州,改为九江郡, 彭蠡更名 湓城。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设江州,立 浔阳县;八年(625年),湓城并入 浔阳。

      五代吴杨溥大和年间(929年—935年),于庐山之南立星子镇,派兵驻守。因境内有石(即 落星墩)浮于水面如星,故得其名。南康保大年间,浔阳改名 德化,星子镇归属德化县。

    [阅读全文]...

2021-12-19 13:35:50
  • 苏轼写庐山的诗句

  • 庐山,苏轼,壮观
  •   庐山是一座美丽壮观的山峰,也是很多人所喜欢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苏轼写庐山的诗句,欢迎大家的阅读。

      苏轼写庐山的诗句

      初入庐山

      苏轼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无人识故侯。

      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

      苏轼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过庐山下

      苏轼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群侪相应和,勇往事骖骠。

      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雁没失东岭,龙腾出西龛。

      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暴雨破坱圠,清飚扫浑涵。

      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虽云默祷应,已有移文惭。

      题西林寺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过圆通诗

      苏轼

      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

      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见仙。

      庐山的历史沿革

      庐山市所属地域在夏、商、周时,隶属扬州。

      春秋周景王九年(前536),星子逐渐为 楚国所有。周敬王十年(前510年),吴王阖闾攻打楚国,地归 豫章郡,属 吴国(今吴障岭,即吴国屏障之意)。

      战国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王 勾践灭吴国,故又归 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威王 熊商征讨越国,杀越王无疆。次年,收回原被吴国占去的全部土地。

      秦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庐山地属 九江郡。

      汉代,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设淮南国 豫章郡,庐山属 柴桑县。

      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东吴孙权设 武昌郡, 柴桑属之。

      西晋永兴元年(304年),划武昌郡柴桑县、庐州郡寻阳县,设 寻阳郡。

      南朝仍循旧制属寻阳郡。

      隋文帝*陈,废寻阳郡设 江州,废汝南、柴桑二县,设 寻阳县。隋 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彭蠡县。隋 大业三年(607年),废江州,改为九江郡, 彭蠡更名 湓城。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设江州,立 浔阳县;八年(625年),湓城并入 浔阳。

      五代吴杨溥大和年间(929年—935年),于庐山之南立星子镇,派兵驻守。因境内有石(即 落星墩)浮于水面如星,故得其名。南康保大年间,浔阳改名 德化,星子镇归属德化县。

      宋太*兴国三年(978年),升星子镇为星子县 ,属 江州。太*兴国七年(982年),设 南康军,将洪州的建昌(明析安义县)、江州的都昌、星子,统一管辖,以星子县为军治,张南为第一任知军;隶属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年),江南路分东、西两路,南康军属 江南东路。

    [阅读全文]...

2021-12-09 14:36:38
  • 庐山诗句

  • 庐山
  • 庐山诗句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下面我们来学*一下关于庐山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白居易《宿东林寺》

      2、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积峡忽复启,*途俄已绝。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3、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4、劲风湮细雨,峭壁晓岚生;瀑布悬云际,清泉堕碧汀;蜿蜒松顶道,峻险石盘城;坐爱庐山秀,崖岩也有情。——《秀甲东南》

      5、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李白《别东林寺僧》

      6、去年上已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蒲塘驿》

      7、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满*野,山僧尽道佛灯来。

      8、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白居易《庐山桂》

      9、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要勒移文。——白居易《别草堂三绝句》

      10、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11、庐山逢若士,思欲化黄金。——储光羲《升天行贻卢六健》

      12、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江为《瀑布》

      13、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14、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李颀《题璿公山池》

      1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6、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1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18、劲风湮细雨——孟浩然《秀甲东南》

      19、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孙鲂《湖上望庐山》

      20、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21、奇花争锦秀,怪石竞嵘峥。路险盘松顶,桥高半岭横。叠崖随雾隐,飞瀑伴云生。兰蕙香幽谷,邀春结伴行。——《锦绣谷》

      2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23、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陆游《自咏示客》

      24、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唐·唐彦谦《登庐山》

      25、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唐·孙鲂《湖上望庐山》

      26、飞云渡险脊,走雾隐幽潭;鸟掠丛林隙,人游松壑巅;劲风摧细雨,峭壁断浓岚;逶迤至山口,鄱湖一岭含。——《游含鄱口》

      27、攀千仞削壁,临万丈深渊。过崎岖盘道,登巍峨峰巅。天高地险,流水潺潺瀑飞悬;穿云破雾,清风拂拂衣衫翩!——《登庐山》

      28、挂*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日暮空闻钟。——孟浩然《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29、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韦应物《郡内闲居》

      30、惊心动魄,喷雪鸣雷双耳愦;恸地憾天,波翻浪涌乾坤旋!断桥飞度,风声鹤唳肝胆裂;逶迤而上,缥缈一身似神仙!——《登庐山》

      31、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白居易《庐山桂》

      32、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3、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朱元璋《庐山诗》

      34、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朱元璋《庐山诗》

      35、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3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

      37、范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38、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39、庐山两道士,各在一峰居。——韦应物《寄黄、刘二尊师》

      40、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41、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龙首岩,侧看成峰横似岭,高低远*不一般,要知庐山真面目,携云伴雾不下山!——《登庐山》

      42、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4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4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45、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46、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47、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48、苍龙昂首朝天啸,倚壁虬螭斗厉饕;尾扫石狮云水怒,爪擒方印雨风啕。——《远眺龙首崖》

      49、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阅读全文]...

2022-06-13 04:25:45
  • 苏轼《石钟山记》

  • 苏轼
  • 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

      1、选自《苏东坡全集》。

      2、彭蠡:鄱阳湖的又一名称。 3、郦元:就是郦道元,北魏人,地理学家,着《水经注》。

      4、鼓:振动。

      5、搏: 击,拍。

      6、洪钟:大钟。

      7、是说:这个说法。

      8、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9、李渤:唐朝洛阳人,写过一篇《辨石钟山记》。

      10、遗踪: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地。

      11、南声函胡: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函胡,同含糊。

      12、北音清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越,高扬。

      13、桴(fú)止响腾: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腾,传播。

      14、余韵徐歇:余音慢慢消失。徐,慢。

      15、得之:找到了这个(原因)。之,指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16、尤:更加。

      17、铿(kēng )然:形容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18、所在皆是:到处都(是)这样。是,这样。

      19、元丰:宋神宗的年号。

      20、六月丁丑:农历六月初九。 21、齐安:在现在湖北黄州。

      22、适临汝:到临汝去。适,往。临汝,即汝州(今河南临汝)

      23、赴:这里是赴任、就职的意思。

      24、饶之德兴尉:饶州德兴县(现在江西德兴)的县尉(主管一县治安的官吏)。

      25、湖口:现在江西湖口。

      26、硿硿(kōng )焉:硿硿的(发出响声)。

      27、莫(mù)夜:晚上。莫,通暮。

      28、栖鹘(hú):宿巢的老鹰。鹘,鹰的一种。

      29、磔磔(zhé):鸟鸣声。

      30、鹳鹤:水鸟名,似鹤而顶不红,颈和嘴都比鹤长。

      31、心动:这里是心惊的意思。

      32、噌(chēng )吰( hóng ):这里形容钟声洪亮。

      33、舟人:船夫。

      34、罅(xià ):裂缝。

      35、涵淡澎湃:波浪激荡。

      36、为此:为,形成。此,指噌吰之声。

      37、中流:水流的中心。

      38、空中:中间是空的。

      39、窍:窟窿。 40、窾(kuǎn ) 坎(kǎn )镗(tāng)鞳(tà):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

      41、向:先前。

      42、汝识之乎:你记住那些(典故)吗?识,记住。(书上的注释有误。有古汉语字典为证)

      43、周景王之无射(yì):《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铸成“无射”钟。

      44、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前561)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绛。庄子,魏绛的谥号。歌钟,古乐器。

      45、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不余欺,就是“不欺余”。

      46、殆:大概。

      47、终:终究。

      48、渔工水师:渔人(和)船工。

      49、言:指用文字表述、记载。

    [阅读全文]...

2022-03-07 12:05:57
  • 苏轼写山林的诗词

  • 苏轼
  • 苏轼写山林的诗词

      苏轼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苏轼写山林的诗词,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蝶恋花》

      自古涟漪佳绝地。

      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

      倦客尘埃何处洗。

      真君堂下寒泉水。

      左海门前酤酒市。

      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

      倾盖相逢拼一醉。双凫飞去人千里。

      4、《满庭芳》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

      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舞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5、《临江仙》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珠帘十里卷香风。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6、《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解鞍敧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7、《蝶恋花》

      帘外东风交雨霰。

    [阅读全文]...

2022-01-05 09:23:28
  • 庐山的诗句锦集

  • 庐山,古诗文
  • 庐山的诗句锦集

      庐山是我国的名山之一,从古时候就成为一个富有诗意的景点了。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庐山的`诗句锦集,一起来看一下吧!

      1、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白居易《宿东林寺》

      2、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淹昏旦,遂复经圆缺。积峡忽复启,*途俄已绝。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3、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4、劲风湮细雨,峭壁晓岚生;瀑布悬云际,清泉堕碧汀;蜿蜒松顶道,峻险石盘城;坐爱庐山秀,崖岩也有情。——《秀甲东南》

      5、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李白《别东林寺僧》

      6、去年上已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蒲塘驿》

      7、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撒落星辰满*野,山僧尽道佛灯来。——王阳明

      8、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白居易《庐山桂》

      9、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要勒移文。——白居易《别草堂三绝句》

      10、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11、庐山逢若士,思欲化黄金。——储光羲《升天行贻卢六健》

      12、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江为《瀑布》

      13、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14、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李颀《题璿公山池》

      15、秀作神仙宅,灵为风雨根。馀阴铺楚甸,一柱表吴门。

      16、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17、天*星河冷,龙归洞穴深。谷春攒锦绣,石润叠琼琳。

      18、石楼霞耀壁,猿树鹤分枝。细径萦岩末,高窗见海涯。

      19、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时。是夕吟因话,他年必去随。

      20、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21、奇花争锦秀,怪石竞嵘峥。路险盘松顶,桥高半岭横。叠崖随雾隐,飞瀑伴云生。兰蕙香幽谷,邀春结伴行。——《锦绣谷》

      22、乱泉禅客濑,异迹逸人知。藓室新开灶,柽潭未了棋。

      23、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陆游《自咏示客》

      24、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唐·唐彦谦《登庐山》

      25、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唐·孙鲂《湖上望庐山》

      26、飞云渡险脊,走雾隐幽潭;鸟掠丛林隙,人游松壑巅;劲风摧细雨,峭壁断浓岚;逶迤至山口,鄱湖一岭含。——《游含鄱口》

      27、攀千仞削壁,临万丈深渊。过崎岖盘道,登巍峨峰巅。天高地险,流水潺潺瀑飞悬;穿云破雾,清风拂拂衣衫翩!——《登庐山》

      28、挂*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日暮空闻钟。——孟浩然《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29、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韦应物《郡内闲居》

      30、惊心动魄,喷雪鸣雷双耳愦;恸地憾天,波翻浪涌乾坤旋!断桥飞度,风声鹤唳肝胆裂;逶迤而上,缥缈一身似神仙!——《登庐山》

      31、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白居易《庐山桂》

      32、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33、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朱元璋《庐山诗》

      34、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朱元璋《庐山诗》

      35、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3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

      37、范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王维《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38、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39、庐山两道士,各在一峰居。——韦应物《寄黄、刘二尊师》

      40、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41、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龙首岩,侧看成峰横似岭,高低远*不一般,要知庐山真面目,携云伴雾不下山!——《登庐山》

      42、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4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4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45、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46、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47、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48、苍龙昂首朝天啸,倚壁虬螭斗厉饕;尾扫石狮云水怒,爪擒方印雨风啕。——《远眺龙首崖》

      49、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阅读全文]...

2022-07-14 18:47:00
  • 《江上看山》苏轼的全诗欣赏及译文

  • 苏轼,欣赏,诗人
  • 《江上看山》苏轼的全诗欣赏及译文

      《江上看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采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在江上看山时所见山川如万马奔腾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自眉州赴汴京船行途中内心愉悦之情。下面是《江上看山》苏轼的全诗欣赏及译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江上看山

      作者:苏轼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江上看山拼音:

      chuán shàng kàn shān rú zǒu mǎ ,shū hū guò qù shù bǎi qún 。

      qián shān chá yá hū biàn tài ,hòu lǐng zá tà rú jīng bēn 。

      yǎng kàn wēi jìng xié liáo rào ,shàng yǒu háng rén gāo piāo miǎo 。

      zhōu zhōng jǔ shǒu yù yǔ yán ,gū fān nán qù rú fēi niǎo 。

      江上看山翻译:

      在船上看山犹如骑马疾走,数百座群峰顷刻间就从眼前过去了。错落不齐的前山瞬间变化万千,纷杂繁多的后岭犹如惊骇而奔跑。仰看山上的小路歪斜回环盘旋,高远隐约地看见有人行走在上面。在舟中高高地举起手想和山上行人打招呼,无奈孤单的船只已如飞鸟往南驰逐而去。

      江上看山赏析:

      这是以动衬动的'手法。按理说,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此诗将江*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个人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1-3] 。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阅读全文]...

2022-07-06 07:32:31
  • 关于庐山诗句

  • 庐山
  • 关于庐山诗句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那么关于“庐山诗句”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庐山诗句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时。

      3、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4、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5、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6、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7、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10、一江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11、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12、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14、一条界破青山色。江上送客游庐山。

      15、庐山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16、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来动移文。

      17、自从庐阜泻双练,至今银湾岐两支。

      1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21、秀作神仙宅,灵为风雨根。馀阴铺楚甸,一柱表吴门。

      22、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

      23、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24、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25、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26、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

      27、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时。是夕吟因话,他年必去随。

      28、是夕吟因话,他年必去随。尝闻庐岳顶,半入楚江湄。

      29、天*星河冷,龙归洞穴深。谷春攒锦绣,石润叠琼琳。

      30、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31、石楼霞耀壁,猿树鹤分枝。细径萦岩末,高窗见海涯。

      32、控压浔阳景,崔嵬古及今。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33、靖节门遥对,庾公楼俯临。参差含积雪,隐映见归禽。

      34、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35、炉峰松淅沥,湓浦柳参差。日色连湖白,钟声拂浪迟。

      36、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37、挂*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38、乱泉禅客濑,异迹逸人知。藓室新开灶,柽潭未了棋。

      39、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40、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

      41、庐山到处是浮图,若问凡家半个无;只为渊明曾好酒,至今有鸟号提壶。

      4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43、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44、石龙有口口无根,龙口汤泉自吐吞,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

      4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46、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7、非岳不言岳,此山通岳言。高人居乱世,几处满前轩。秀作神仙宅,灵为风雨根。

      48、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阅读全文]...

2022-03-22 09:31:18
  • 关于庐山的诗句

  • 庐山,写景
  • 1、庐山大似要元亮,江夏安能隐戴良。——赵蕃《次韵何叔信》

    2、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朱元璋《庐山诗》

    3、自参茶壑风烟美,略识庐山面目真。——方岳《性老致庐山茶》

    4、曾向庐山睡里闻,香风六断世间春。——张耒《睡香花》

    5、况值庐山远,抽簪归法王。——岑参《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6、昔年挂*过江州,曾为庐山尽日留。——赵蕃《昭礼在虞山与予分路昭礼举王光远在庐山别周·昔年挂*过江州》

    7、及过庐山南,闻君初布治。——李覯《寄祖祕丞》

    8、将流旋滴庐山瀑,已尽还来海上潮。——苏辙《木山引水二首》

    9、尝闻庐岳顶,半入楚江湄。几处悬崖上,千寻瀑布垂。——刘得仁《和段校书冬夕寄题庐山》

    10、君不见晦庵先生妙经学,庐山书院榜白鹿。——杨万里《寄题万安萧和卿云冈书院》

    11、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12、又说庐山去,闲看瀑布来。——赵师秀《送倪道士之庐山》

    13、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王贞白《庐山》

    14、庐山雾开见瀑布,江西月净闻渔歌。——刘禹锡《送鸿举游江西》

    1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6、重到庐山亦何喜,喜君知我我君知。——方回《次韵谢喻岩叟》

    17、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18、庐山试问高多少,欲望西川万里桥。——洪咨夔《阻风呈赵史君三绝·迟速乘除转晚飚》

    19、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要勒移文。——白居易《别草堂三绝句》

    20、今代庐山非昔日,督邮能酒更能诗。——项安世《还剑叔骥庐山诗卷·浔阳江上督邮谁》

    21、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晚灯前。——白居易《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

    22、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苏轼《初入庐山三首》

    23、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24、闻道青原新瀑布,奔飞绝似匡庐山。——屈大均《药地禅师于青原得一瀑布名曰小三叠泉请予题长句》

    25、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李白《别东林寺僧》

    26、去年上已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蒲塘驿》

    27、法师逃人入庐山,山中无人自往还。——苏轼《送蹇道士归庐山》

    28、庐山将欲雪,瀑布结成冰。——梅尧臣《览显忠上人诗》

    29、岸回樊口依稀见,日出庐山紫翠横。——苏辙《自黄州还江州》

    30、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31、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32、今日偶来僧却在,共煎茶吃话庐山。——方岳《暑不杂兴·只锄蔬甲亦妨閒》

    33、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白居易《宿东林寺》

    34、唯应嵩与华,清峻得为群。——王贞白《庐山》

    35、庐山瀑布几千丈,较此不可分锱铢。——邓仁宪《瀑布泉》

    36、从今要见庐山面,画作屏风静处看。——张耒《慈湖中流遇大风舟危甚食时风止游灵岩寺》

    37、庐山秀出南斗傍,登高送远形神开。——黄庭坚《寿圣观道士黄至明开小隐轩太守徐公为题曰快》

    38、欧吟庐山高,坡咏西湖全。——赵蕃《余干游昌国寺》

    39、篙师不用匆匆去,遍看庐山群玉峰。——苏辙《舟中风雪五绝》

    40、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41、蜀道峨眉远,庐山瀑布悬。——王恭《送衲子游方》

    4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43、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

    44、庐山自古不到处,得与幽人子细穷。——苏轼《和刘道原见寄》

    45、又不见欧阳公赠别时,说道庐山高哉几各仞,即此便是刘凝之。——陈著《寄赋黄东发湖山精舍》

    46、君在庐山知不群,有疑是鹤又是云。——皎然《寒栖子歌》

    47、莲花峰在庐山北,湓水在江城南。——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48、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孙鲂《湖上望庐山》

    49、早霞,晚霞,妆点庐山画。仙翁何处炼丹砂,一缕白云下。——周德清《朝天子·庐山》

    50、微风吹人衣,雾绕庐山首。——苏辙《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风雪》

    51、湘寺分经帙,庐山寄药鉏。——陆游《戏作野兴·有酒皆堪醉》

    [阅读全文]...

2022-02-08 05:21:09
苏轼描写庐山的诗 - 句子
苏轼描写庐山的诗 - 语录
苏轼描写庐山的诗 - 说说
苏轼描写庐山的诗 - 名言
苏轼描写庐山的诗 - 诗词
苏轼描写庐山的诗 - 祝福
苏轼描写庐山的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