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名句100条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国学名句100条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国学名句100条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国学名句100条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清·魏子安《花月痕》)
2.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3.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民国·秋瑾《对酒》)
4. 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宋·王禹偁《待漏院记》)
5. 九牛亡一毛。(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6. 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7.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8.人之无良,我以为君。(《诗经·国风》)
9. 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曾子)
10.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11.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12.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1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4.人非尧、舜,谁能尽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15.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1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7.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花。(唐· 刘禹锡 《台城》)
18.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 (明·汤显祖《牡丹亭》)
19.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双翼! (南朝宋·鲍照 《拟行路难》其六)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孔子《论语十二则》)
2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恨读书迟。(颓真卿《劝学》)
2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3.上下同欲者胜。(孙武·《谋功》)
24.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武·《谋功 )
25.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2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2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30.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明·袁宗道《论文》
31.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32.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
3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34.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吴承恩《西游记》)
3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6.川不可防,言不可弭(止息)。下塞上聋,邦其倾矣。(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3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8.大行不顾细谨,大理不辞小计。(汉·司马迁·《项羽本纪》)
39.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1.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4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3.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武《谋攻》)
44.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汉·司马迁·《项羽本纪》)
4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47.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唐 ·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
48.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49.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唐 ·元镇 《菊花》)
5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劝学》)
51.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名言经典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2、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8、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9、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
1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1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5、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铎
12、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1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14、尽信书,不如无书。
15、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5、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2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3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元行冲
3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3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3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4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4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5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关于国学人物之史学名家微子启
微子,子姓,宋氏,名启,后世称微子、微子启、宋微子、殷微子。今河南商丘人。是宋国开国国君,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帝辛的长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人物之史学名家微子启,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子启
姓名:宋微子,子姓,名启,世称微子启
籍贯:宋国(今河南商丘)
简评:宋国始祖,“殷三仁”之一
生 *
宋微子,子姓,名启,世称微子、微子启,后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称微子开。微子启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开国远祖,第一代国君,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商丘市睢阳区,建有微子祠。相传微子启为华姓、花姓、宋姓、墨姓的先祖,《论语》中称微子、箕子、比干为“殷三仁”。
关于微子的身世, 也即微子与纣的关系, 典籍所载有如下三种说法:
(1)纣之同母庶兄。《吕氏春秋·当务》:“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 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 而不可置妾之子。’ 纣故为后。用法若此, 不若无法。 ”
(2)纣之异母庶兄。《史记·殷本纪》:“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又《史记·宋微子世家》:“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司马迁谓“启母贱……辛母正后”, 故知二人不同母。
(3) 纣之叔父。《孟子·告子上》:“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纣为兄之子, 则微子为纣叔父。
如今多采信第二种说法,即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史载其为政贤能,为殷民所爱戴。微子曾多次亲谏纣王,见“纣终不可谏”,便谋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箕子认为“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便远离纣王逃到微。“微”是微子的封国,原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后微子又迁到山东梁山西北,所以那里也称为“微”。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持祭器造于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矛、膝行而前,向武王说明自己远离纣王的情况。周武王很受感动,乃释其缚,“复其位如故”,仍为卿士。约公元前1063年,周公以成王命封微子国于宋,即今商丘一带,微子成为宋国国君、始祖。
微子寿终后,在宋国(今商丘)建有微子祠。微子墓立于微山上,后微山塌陷,山顶成为微山岛,附*成为微山湖,微山岛上有微子墓。
微子肉袒请罪
武王灭商后,微子持商王室宗庙礼器,来到武王军营前,表示投降。他袒露上身,双手捆缚于背后,跪地膝进,左边有人牵羊,右边有人秉茅,向武王请罪。武王将他释放,宣布恢复他原有爵位,以示宽厚为怀。
史料记载
从先秦至西汉初年的典籍来看,关于宋国的历史叙述散见于《尚书》、《诗经》、《春秋》及其传记和诸子论说等等,而对微子启以及宋国历史沿革的介绍,则详见于《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
1、《尚书·商书·微子第十七》
殷既错天命,微子作诰父师、小师。
微子若曰“父师、少师。殷其弗或乱正四方。我祖厎遂陈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仇。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殷遂丧,越至于今”。
曰“父师、少师,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于荒。今尔无指告,予颠隮,若之何其”。
父师若曰“王子。天毒降灾荒殷邦,方兴沈酗于酒,乃罔畏畏,咈其耇长旧有位人。今殷民乃攘窃神祗之牺牷牲用以容,将食无灾。降监殷民,用又雠敛,召敌雠不怠。罪合于一,多瘠罔诏。
商今其有灾,我兴受其败。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诏王子出,迪我旧云刻子。王子弗出,我乃颠隮。自靖,人自献于先王,我不顾行遁”。
2、《论语·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3、《水经注疏·卷八》
《春秋·庄公二十八年经》书:冬筑郿。京相璠曰:《公羊传》谓之微。东*寿张县西北三十里,有故微乡,鲁邑也。杜预曰:有微子冢。(守敬按:杜语见《释例》小国地内。又《地形志》,留县有微山、微子冢。《隋志》,留县有微山。《元和志》,山上有微子冢,去沛县六十五里。《通典》,沛县微山,微子葬处。又《续汉志》薄县刘《注》,西有微子冢。梁玉绳从之。而《寰宇记》云,聊城县有微子城,纣之庶兄封邑于此。《地形志》则谓壶关县有微子城。《路史·国名纪》微,本扶风之郿县,纣徙畿内,则不在聊城。今故城在潞。徐氏《史记测议》主此说,岂城与冢不同地欤。〕
4、《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
宋国自微子启封国,至宋康王为齐国所灭,前后历经777年(BC1063-BC286),35任君主:宋微子 → 微仲 → 宋公稽 → 宋丁公 → 宋湣公 → 宋炀公 → 宋厉公 → 宋僖公 → 宋惠公 → 宋哀公 → 宋戴公 → 宋武公 → 宋宣公 → 宋穆公 → 宋殇公 → 宋庄公 → 宋闵公 → 子游 → 宋桓公 → 宋襄公 → 宋成公 → 公弟御 → 宋昭公 → 宋文公 → 宋共公 → *公 → 宋元公 → 宋景公 → 启 → 宋昭公 → 宋悼公 → 宋休公 → 宋桓侯 → 宋剔成君 → 宋康王。宋国自西周以至战国的历史在《史记·宋微子世家》有详细的叙述。
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灭?九国,国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于太师、少师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我祖遂陈于上,纣沈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于下。殷既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皆有罪辜,乃无维获,小民乃并兴,相为敌雠。今殷其典丧。若涉水无津涯。殷遂丧,越至于今”曰“太师,少师,我其发出往。吾家保于丧。今女无故告予,颠跻,如之何其”太师若曰“王子,天笃下菑亡殷国,乃毋畏畏,不用老长。今殷民乃陋淫神祇之祀。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遂亡。
箕子者,纣亲戚也。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为桮,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纣为淫泆,箕子谏,不听。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佯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
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于是太师、少师乃劝微子去,遂行。
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武王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使管叔、蔡叔傅相之。
武王既克殷,访问箕子。
武王曰“于乎。维天阴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伦所序”。
箕子对曰“在昔鲧陻鸿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从鸿范九等,常伦所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鸿范九等,常伦所序。
“初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纪。五曰皇极。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徵。九曰向用五福,畏用六极。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治,明作智,聪作谋,睿作圣。
“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诗经》中的经典国学名句精选
在国学经典的学*中,《诗经》是一个重要的`学*部分,在《诗经》中,有很多千古流传的名言名句,孩子们读这些名言名句,和古人们一起感受当时的意境吧。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上面的这些国学名言名句,均是出自《诗经》,孩子们读这些名言名句,领会这些句子中的意义吧。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铎
2.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钱穆
3.胆小的伪君子把白的说成灰的;胆大的伪君子把黑的说成灰的,颠倒黑白最成功的不是颠倒黑白,而是没有了黑白。——李敖
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5.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6.通俗的解释就是当身处困厄的境地是就得要学会变通,思维变通后自然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
9.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1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3.文化经典是民族财富,但千万不要变成包袱,不要用这个去抵制防范现代化的思想,如民主与科学。——庞朴
1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6.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7..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9.)锲而不舍(《荀子・劝学》):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1.:而敦悫纯信,用心怯言,则谓之窭。守法固,听令审,则谓之愚。敬上畏罪,则谓之怯。言时节,行中适,则谓之不肖。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2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不如喜欢学*,喜欢学*不如以学*为快乐。”
23.*文化的主干是儒家,*哲学的主干是道家。——陈鼓应
2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27.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9.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南怀瑾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3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2.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4.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两军对垒时,悲愤的一方获胜)
35.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38..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3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40.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42.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4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4.: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45.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4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
48.孔子,就如同亚里士多德一样,他把自己的赌注都放在了人性上,并且觉得接受自然的人性要比改变它强得多。——林语堂
49.: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50.君子应该不善于言行而敏于行动。
5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国学经典名句有哪些_国学经典名句160句,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1、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2、*朱者赤,*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4、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7、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1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1、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12、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弟子规》
1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6、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弟子规》
1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18、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清《增广贤文》
19、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弟子规》
2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2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2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2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24、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弟子规》
25、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26、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弟子规》
2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28、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3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32、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3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3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3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36、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3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3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3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40、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王安石
4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4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4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45、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46、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48、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5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铎
2.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钱穆
3.胆小的伪君子把白的说成灰的;胆大的伪君子把黑的说成灰的,颠倒黑白最成功的不是颠倒黑白,而是没有了黑白。——李敖
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5.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6.通俗的解释就是当身处困厄的境地是就得要学会变通,思维变通后自然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
9.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1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3.文化经典是民族财富,但千万不要变成包袱,不要用这个去抵制防范现代化的思想,如民主与科学。——庞朴
1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6.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7..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9.)锲而不舍(《荀子・劝学》):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1.:而敦悫纯信,用心怯言,则谓之窭。守法固,听令审,则谓之愚。敬上畏罪,则谓之怯。言时节,行中适,则谓之不肖。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2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不如喜欢学*,喜欢学*不如以学*为快乐。”
23.中国文化的主干是儒家,中国哲学的主干是道家。——陈鼓应
2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27.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9.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南怀瑾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3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2.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4.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两军对垒时,悲愤的一方获胜)
35.夫人必自侮,然*侮之;家必自毁,而*毁之;国必自伐,而*伐之。
3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38..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3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40.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42.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
3、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周易》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5、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周易》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7、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
8、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
9、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周易》
10、亡羊而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
11、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2、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
13、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周易》
1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孟子》
15、冥豫在上,何可长也。——《周易》
16、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0、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
21、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周易》
22、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吕氏春秋》
23、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
2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5、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26、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吕氏春秋》
27、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2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9、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
30、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周易》
31、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
32、善人者,人亦善之。——《管子》
33、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吕氏春秋》
3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35、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周易》
36、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
37、善游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管子》
38、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39、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40、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4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3、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
44、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诗经》
45、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4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4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4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49、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周易》
5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5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
国学名句100条
国学名句
国学名句大全
国学名言名句
国学名言
国学名言警句
尊师国学名言
国学礼仪名句
国学经典名句
古诗词中的国学名言
关于国学的名言名句
国学经典名句500句
国学经典名言名句
国学经典名句解析
国学经典名句分享
国学经典名句大全集
外国文学名句
科学名句
劝学名句
禅学名句
哲学名句
心学名句
大学名句
数学名句
文学名句
治学名句
厚黑学名句
学名言诵名句
哲学名言名句
数学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