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名句100条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国学名句100条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国学名句100条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国学名句100条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清·魏子安《花月痕》)
2.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3.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民国·秋瑾《对酒》)
4. 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宋·王禹偁《待漏院记》)
5. 九牛亡一毛。(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6. 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7.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8.人之无良,我以为君。(《诗经·国风》)
9. 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曾子)
10.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11.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12.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1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4.人非尧、舜,谁能尽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15.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1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7.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花。(唐· 刘禹锡 《台城》)
18.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 (明·汤显祖《牡丹亭》)
19.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双翼! (南朝宋·鲍照 《拟行路难》其六)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孔子《论语十二则》)
2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恨读书迟。(颓真卿《劝学》)
2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3.上下同欲者胜。(孙武·《谋功》)
24.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武·《谋功 )
25.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2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2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30.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明·袁宗道《论文》
31.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32.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
3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34.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吴承恩《西游记》)
3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6.川不可防,言不可弭(止息)。下塞上聋,邦其倾矣。(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3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8.大行不顾细谨,大理不辞小计。(汉·司马迁·《项羽本纪》)
39.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1.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4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43.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武《谋攻》)
44.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汉·司马迁·《项羽本纪》)
4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47.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唐 ·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
48.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49.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唐 ·元镇 《菊花》)
5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劝学》)
51.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名言经典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2、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8、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9、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
1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1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5、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铎
12、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1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14、尽信书,不如无书。
15、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5、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2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3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元行冲
3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3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3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4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4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5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国学的名言名句大全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经典的.名言很是熟悉吧,在议论文中,引用名言,不但体现语言的丰富,还能增强观点的说服力,使文章顿时有了亮色,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那什么样的名言才是经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的名言名句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6、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7、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9、明心见性,可以见如来。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1、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2、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1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6、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17、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8、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20、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21、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22、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23、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24、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25、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2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3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3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3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9、尽信书,不如无书。
4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1、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4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4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关于国学人物之史学名家微子启
微子,子姓,宋氏,名启,后世称微子、微子启、宋微子、殷微子。今河南商丘人。是宋国开国国君,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帝辛的长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人物之史学名家微子启,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子启
姓名:宋微子,子姓,名启,世称微子启
籍贯:宋国(今河南商丘)
简评:宋国始祖,“殷三仁”之一
生 *
宋微子,子姓,名启,世称微子、微子启,后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称微子开。微子启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开国远祖,第一代国君,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商丘市睢阳区,建有微子祠。相传微子启为华姓、花姓、宋姓、墨姓的先祖,《论语》中称微子、箕子、比干为“殷三仁”。
关于微子的身世, 也即微子与纣的关系, 典籍所载有如下三种说法:
(1)纣之同母庶兄。《吕氏春秋·当务》:“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 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 而不可置妾之子。’ 纣故为后。用法若此, 不若无法。 ”
(2)纣之异母庶兄。《史记·殷本纪》:“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又《史记·宋微子世家》:“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司马迁谓“启母贱……辛母正后”, 故知二人不同母。
(3) 纣之叔父。《孟子·告子上》:“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纣为兄之子, 则微子为纣叔父。
如今多采信第二种说法,即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史载其为政贤能,为殷民所爱戴。微子曾多次亲谏纣王,见“纣终不可谏”,便谋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箕子认为“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便远离纣王逃到微。“微”是微子的封国,原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后微子又迁到山东梁山西北,所以那里也称为“微”。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持祭器造于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矛、膝行而前,向武王说明自己远离纣王的情况。周武王很受感动,乃释其缚,“复其位如故”,仍为卿士。约公元前1063年,周公以成王命封微子国于宋,即今商丘一带,微子成为宋国国君、始祖。
微子寿终后,在宋国(今商丘)建有微子祠。微子墓立于微山上,后微山塌陷,山顶成为微山岛,附*成为微山湖,微山岛上有微子墓。
微子肉袒请罪
武王灭商后,微子持商王室宗庙礼器,来到武王军营前,表示投降。他袒露上身,双手捆缚于背后,跪地膝进,左边有人牵羊,右边有人秉茅,向武王请罪。武王将他释放,宣布恢复他原有爵位,以示宽厚为怀。
史料记载
从先秦至西汉初年的典籍来看,关于宋国的历史叙述散见于《尚书》、《诗经》、《春秋》及其传记和诸子论说等等,而对微子启以及宋国历史沿革的介绍,则详见于《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
1、《尚书·商书·微子第十七》
殷既错天命,微子作诰父师、小师。
微子若曰“父师、少师。殷其弗或乱正四方。我祖厎遂陈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仇。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殷遂丧,越至于今”。
曰“父师、少师,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于荒。今尔无指告,予颠隮,若之何其”。
父师若曰“王子。天毒降灾荒殷邦,方兴沈酗于酒,乃罔畏畏,咈其耇长旧有位人。今殷民乃攘窃神祗之牺牷牲用以容,将食无灾。降监殷民,用又雠敛,召敌雠不怠。罪合于一,多瘠罔诏。
商今其有灾,我兴受其败。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诏王子出,迪我旧云刻子。王子弗出,我乃颠隮。自靖,人自献于先王,我不顾行遁”。
2、《论语·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3、《水经注疏·卷八》
《春秋·庄公二十八年经》书:冬筑郿。京相璠曰:《公羊传》谓之微。东*寿张县西北三十里,有故微乡,鲁邑也。杜预曰:有微子冢。(守敬按:杜语见《释例》小国地内。又《地形志》,留县有微山、微子冢。《隋志》,留县有微山。《元和志》,山上有微子冢,去沛县六十五里。《通典》,沛县微山,微子葬处。又《续汉志》薄县刘《注》,西有微子冢。梁玉绳从之。而《寰宇记》云,聊城县有微子城,纣之庶兄封邑于此。《地形志》则谓壶关县有微子城。《路史·国名纪》微,本扶风之郿县,纣徙畿内,则不在聊城。今故城在潞。徐氏《史记测议》主此说,岂城与冢不同地欤。〕
4、《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
宋国自微子启封国,至宋康王为齐国所灭,前后历经777年(BC1063-BC286),35任君主:宋微子 → 微仲 → 宋公稽 → 宋丁公 → 宋湣公 → 宋炀公 → 宋厉公 → 宋僖公 → 宋惠公 → 宋哀公 → 宋戴公 → 宋武公 → 宋宣公 → 宋穆公 → 宋殇公 → 宋庄公 → 宋闵公 → 子游 → 宋桓公 → 宋襄公 → 宋成公 → 公弟御 → 宋昭公 → 宋文公 → 宋共公 → *公 → 宋元公 → 宋景公 → 启 → 宋昭公 → 宋悼公 → 宋休公 → 宋桓侯 → 宋剔成君 → 宋康王。宋国自西周以至战国的历史在《史记·宋微子世家》有详细的叙述。
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灭?九国,国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于太师、少师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我祖遂陈于上,纣沈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于下。殷既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皆有罪辜,乃无维获,小民乃并兴,相为敌雠。今殷其典丧。若涉水无津涯。殷遂丧,越至于今”曰“太师,少师,我其发出往。吾家保于丧。今女无故告予,颠跻,如之何其”太师若曰“王子,天笃下菑亡殷国,乃毋畏畏,不用老长。今殷民乃陋淫神祇之祀。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遂亡。
箕子者,纣亲戚也。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为桮,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纣为淫泆,箕子谏,不听。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佯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
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于是太师、少师乃劝微子去,遂行。
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武王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使管叔、蔡叔傅相之。
武王既克殷,访问箕子。
武王曰“于乎。维天阴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伦所序”。
箕子对曰“在昔鲧陻鸿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从鸿范九等,常伦所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鸿范九等,常伦所序。
“初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纪。五曰皇极。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徵。九曰向用五福,畏用六极。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治,明作智,聪作谋,睿作圣。
“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关于国学经典名句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国学经典名句名段,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相关阅读
1、抱刺于怀,三年灭字;侧身以望,四海无家。蒲松龄《聊斋志异》
2、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蒲松龄《聊斋志异》
3、焚琴煮鹤从来有,惜玉怜香几个知。冯梦龙《醒世恒言》
4、彤云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纳兰容若《纳兰词》
5、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德大于才便是君子,才大于德便是小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6、当厄之施,甘为时雨。伤心之语,毒于阴冰。金缨《格言联壁》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警世通言》
8、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吕不韦《吕氏春秋》
9、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司马迁《史记》
10、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子思《中庸》
11、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司马迁《史记》
12、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纳兰容若《纳兰词》
1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
14、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蒲松龄《聊斋志异》
1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子思《中庸》
16、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不韦《吕氏春秋》
17、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司马迁《史记》
18、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子思《中庸》
19、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脸上来。冯梦龙《警世通言》
20、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金缨《格言联壁》
2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贾谊《楚辞》
2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聊斋志异》
23、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纳兰容若《纳兰词》
24、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司马光《资治通鉴》
25、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司马迁《史记》
26、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贾谊《楚辞》
27、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纳兰容若《纳兰词》
28、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贾谊《楚辞》
29、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曾子《大学》
30、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冯梦龙《醒世恒言》
31、始知千里之物,狐能摄政,而不敢终留也。蒲松龄《聊斋志异》
32、世情宜假不宜真,信假疑真害正人。若是世人能辨假,真人不用诉明神。冯梦龙《警世通言》
33、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子思《中庸》
34、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司马迁《史记》
35、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纳兰容若《纳兰词》
36、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吕不韦《吕氏春秋》
37、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纳兰容若《纳兰词》
38、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曾子《大学》
39、春花秋月足风流,不分红颜易白头。试把人心比松柏,几人能为岁寒留?冯梦龙《警世通言》
40、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41、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司马光《资治通鉴》
42、青云有路,翻为苦楚之人;白骨无坟,变作失乡之鬼。冯梦龙《警世通言》
43、恩深似海恩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冯梦龙《警世通言》
44、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金缨《格言联壁》
4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子思《中庸》
46、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司马光《资治通鉴》
47、*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48、人无喜事精神减,运到穷时落寞多。冯梦龙《警世通言》
经典古籍中凝聚的是先哲们的智慧,从为人到处事,从治家到治学,莫不精当。
当我们到了一定年纪时,回头再读这些经典的话语,无不感慨古人的智慧。
今天隐娘推荐15部经典里的15句哲理话语,如果你能读懂,将受益一生!
《尚书》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
【译文】以戏弄他人为乐,是道德败坏的表现。自身的意志要符合道才能安宁,别人的言论也要符合道才能让人接受。
【感悟】太过沉迷于某一事物,不是一件好事。
《国语》
心如欲壑,后土难填。
【译文】人心里的欲望就好像深谷一样,很难用土来填满。
【感悟】人,不要轻易放纵自己的欲望,否则,它会诱使你一步步走向深渊。
《战国策》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译文】太阳过了正午就会偏移,满月之后便会亏缺,任何事情一旦过盛就会走向衰败。
【感悟】世间道理月满则亏、物极必反,万事不必太追求完美。如一句老话所说:好花半开,美酒微醉。
《道德经》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译文】天底下最难的事,一开始,是容易的;天下最大的事,一开始,都是从小事发端的。
【感悟】没有人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路要一步步走,事要一件件做。
《论语》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的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了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了呢?
【感悟】取得一定成绩时,有一点飘飘然时,反省能让你始终保持谦虚,谦虚才能走得更远。
《孟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护别人的人,也会受到别人的爱护;尊敬别人的人,也会受到别人的尊敬。
【感悟】尊重与理解都是相互的,你以友爱之心对待他人,他人才能回报你以爱心。你先尊重他人,别人才能尊重你。
《韩非子》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译文】千里长的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就坍塌决堤;百尺的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里冒出的火星而引起火灾焚毁。
【感悟】细节决定成败。
《史记》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译文】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再愚钝的人,他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
【感悟】任何人都有可取之处,谦逊才能长久。
《淮南子》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译文】船翻了才能看出谁会游泳,万马奔驰中才能看到谁御马技术精湛。
【感悟】只有有真本事的人,才能抓住机会。在机会没来之前,沉下心来充实自己。
《汉书》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译文】刺耳的话虽然难听,但却有用,就像药虽然苦,却能去除疾病。
【感悟】有一个说忠言的朋友比有一百个说漂亮话的有价值得多。
《三国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译文】不要因为恶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好事很小而不去做。
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12、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6、尽信书,不如无书。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2、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2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25、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6、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8、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
2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0、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3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32、满招损,谦受益。
33、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
3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3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6、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37、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3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节》
2、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中庸·第十三章》
3、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4、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荀子·王制》
5、以三寸之舌,彊於百万之师。——《史记·*原君虞卿列传》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篇》
7、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士》
8、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16章兼爱(下)》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
10、古者圣人为猛禽狡兽暴人害民,于是教民以兵行。——《墨子·21章节用(中)》
11、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将仲子》
12、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13、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14、且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墨子·22章节用(下)》
15、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礼论》
1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
17、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史记·佞幸列传》
18、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史记·七十列传·老子韩非列传》
1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20、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荀子·荣辱》
21、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庶人》
22、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诗经·汾沮洳》
23、言多必失。——《朱子家训》
24、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大学·第一章》
25、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26、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27、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第四章》
28、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29、得不为喜,去不为恨——《史记·日者列传》
3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31、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32、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天论》
3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硕人》
34、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非十二子》
35、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第七章》
36、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宜于时通,利以处穷,礼信是也。——《荀子·修身》
37、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中庸·第十七章》
38、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39、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40、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国学名句100条
国学名句
国学名句大全
国学名言名句
国学名言
国学名言警句
尊师国学名言
国学礼仪名句
国学经典名句
古诗词中的国学名言
关于国学的名言名句
国学经典名句500句
国学经典名言名句
国学经典名句解析
国学经典名句分享
国学经典名句大全集
外国文学名句
科学名句
劝学名句
禅学名句
哲学名句
心学名句
大学名句
数学名句
文学名句
治学名句
厚黑学名句
学名言诵名句
哲学名言名句
数学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