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大师名句

关于南怀瑾大师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南怀瑾大师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南怀瑾大师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南怀瑾大师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3) 语录(79) 说说(2) 名言(38) 诗词(14) 祝福(48k+) 心语(5k+)

  • 国学大师南怀瑾名言_名言名句

  • 名言
  • 句子大全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国学大师南怀瑾名言。

    1、你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

    2、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3、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

    4、一切现象本来随时在变,你还抓个什么!

    5、顺境修德,逆境修心,只有当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无穷压力之中时,才会在苦痛之中明白什么是人生的滋味,也才能够明白什么叫幸福,什么叫珍惜。

    6、羚羊挂角无踪迹,一任东风满太虚。

    7、对人,学问并不一定可贵,但是文人有知识,最喜欢乱叫。

    8、越保守的人越有自己的范围,结果变成固执,变成粘胶一样,自己不得解脱,被它胶住了,就是佛家所讲的执著。

    9、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就是达到挫其锐的程度,把尖锐的聪明棱角都磨下去了。

    10、万古千秋事有愁,穷源一念没来由,此心归到真如海,不向江河作细流。

    11、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12、修行就像扫帚一样,心里头杂念都要扫掉,无住相布施,所以无住相这一句话就是扫帚,你心里头什么妄念都要扫掉。

    13、大彻大悟是智慧的境界,而不是功夫的境界。

    14、自从一读愣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15、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要通,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可以算学佛。

    16、修道的人,大多数都把道的境界,先由自己的主观观念,建立起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构想。也可以说是自己首先建立起一个到的幻境,妄自追求。其实,一存此念,早已离道太远了。

    17、人不能没有学问,不能没有知识,仅为了学问而钻到牛角尖里去,又有什么用?像这样的学问,我们不大赞成。

    18、老实说吧,没有什么脑袋好不好的,是肯用心与不肯用心之故。你把我这句话仔细研究,聪明的人一听就会,就记住了,我笨,我多念一百遍,也成功了。所以勤能补拙这四个字要记住。

    19、真正的佛学告诉你不要迷信,一切唯心造,是自己造的,生命的主宰还是自己,是自己的前因后果的因果报应。

    20、一个人内心没有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表面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21、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22、有一个方法,对于高血压、老年人、有病的人或失眠的人都有好处。上座,心里头什么都不想,只念一个空字,一路空下去,把神经都放松了,脑子也放松了,有人就用这个法子治好了紧张的毛病。

    23、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学问都是后天的污染,污染越多,我们生命的天性越少。

    24、科学是没有真伪的;换一句话说,科学开始都是从幻想来发展的,它本身就是假的。

    25、如果没有真知灼见,切勿只图一时快意,舞文弄墨。

    26、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27、真正的修养,是把自己恢复到儿童阶段的活泼天真,那就干净了。

    28、当将军的五个条件:像牛一样的健壮;像狗一样的下贱;像狐狸一样的狡猾;像猴子一样的精明;像魔鬼一样的魅力。

    29、这是医学了,尤其是老年人、小孩子,跌倒了,他没有哭出来不要去抱他,也不要扶他,跌倒马上去扶起来就受伤了。

    30、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31、学道要营养好,休息得够,才能用功,人家问我闭关做啥!睡觉。一进关房先睡七八天,以后不要睡了,一坐就用功了。尤其是夜里十一点以后一定要睡觉,烂睡一卧,那才会有精神。

    32、世界上真理只有一个,无二亦无三,只是东西方在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罢了。

    33、世界上谁最漂亮?每个人自己看自己最漂亮,镜子照了又照,百看不厌,看到年老,还是喜欢,哈!都被幻化所骗。

    34、人生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35、终身逌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这就是人生哲学。人为什么要外面人讲你好,你才觉得自己好呢?外面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己,我认为好就好,爱笑就笑,爱哭就哭,跟别人毫不相干。

    36、但愿此情长久,哪里分地北天南。

    37、人修持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

    38、如果从学术上的观点来讲,既然美与丑、善与恶,都是形而下人为的相对假立,根本即无绝对标准。那么,建立起一个善的典型,那个善便会为人利用,成为作恶多端的挡箭牌了。

    39、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圣贤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

    40、生命,只在被欲望迷乱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不争,是人生至境。

    41、直到天门最高处,只能容身不能容物。

    42、你说完没有?换我说了。

    43、人体的神经系统,大体说来,都以脊椎为中心,左右交叉分布,随着意识的支配而发散为肢体感官的动作。犹如树木的枝条,依据它的中心树干,向外分散而至于枯落。

    44、世界上各种宗教,所有修行的方法,都是求得心念的宁静。

    4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我们宇宙的物理,大成功大圆满的东西,天然都存在着相当的缺陷。不过,有一点缺陷的话,反而永远不会坏。

    46、浮生自苦不从容,睡起依然日又红。贫富不知闲是福,几人肯唱大江东。

    47、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48、什么叫作魔境界?就是求快乐、求享受、求快感。

    49、般若这个智慧包含五种,就是所谓的五般若,第一种是实相般若,第二种是境界般若,第三种是文字般若,第四种是方便般若,第五种是眷属般若。五种的内涵就是金刚般若。

    50、人之所以不能得道,就是被两样东西困住了,一个是空间观念,一个是时间观念。

    [阅读全文]...

2022-04-11 11:25:51
  •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集锦

  • 语录,阅读,文学
  • 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集锦

      南怀瑾精研儒、释、道,将*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除此之外,对于医学、卜算、天文、拳术、剑道、诗词等皆有专精,可谓是博学多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大师南怀瑾语录集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临危而不惧,途穷而志存;苦难能自立,责任揽自身;怨恨能德报,美丑辩分明;名利甘居后,为理愿驰骋;仁厚纳知己,开明扩胸襟;当机能立断,遇乱能慎行;忍辱能负重,坚忍能守恒;临弱可落泪,对恶敢拼争;功高不自傲,事后常反省;举止终如一,立言必有行。

      2、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3、道为古,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4、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可怕,还可以复活,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5、所有其它的佛经典,对这个世界都是厌恶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华严经》则不然,主张这个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至真、至善、至美。如何做到呢?只有一念明心见性就做到了,你就看到真实的一面。换言之,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生、老、病、死,无常、苦、空、无我,是一个影子。你没有看到这些现象的后面是常、乐、我、净。

      6、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要通,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可以算学佛。

      7、我们*传统文化,最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安了。没有忧患意识,象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

      8、有人指出你的烦恼,指出你的业障和染污的心理,自己还不服气,还不肯改,然后还抱住那*气业力的心理,把它当宝贝。唉!就让你去缠绵吧,反正六道轮回也蛮好玩的,多滚几回,我在那边等你就是。

      9、学佛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10、人生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11、那么什么是做人最高的艺术呢?就是不高也不低,不好也不坏,非常*淡,“和其光,同其尘”,*安地过一生,最为幸福。

      12、父母有几百亿家财,能够帮子女买到个聪明的头脑吗?做不到的!智慧不是财产或世间福德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

      13、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14、真正佛法是不能用见闻觉知去求的。大家反省一下,不论你学哪一宗,都是在用见闻觉知求佛法。常有人告诉我他做了个什么梦,我一开口就骂他,又来痴人说梦,本来是梦幻空花,还没有睡醒。见闻觉知就是在梦中,你求个境界,看见什么了,听见菩萨给你说法,都是在做梦。

      15、世界上谁最漂亮?每个人自己看自己最漂亮,镜子照了又照,百看不厌,看到年老,还是喜欢,哈!都被幻化所骗。

      16、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17、大家学佛那么久,我慢的心理可能还检查不出来。连一个白痴都有我慢,但是知识低的人,我慢心还差一点,学识越高的人,我慢就越大,因为又加上了增上慢,自以为了不起,自己就算错了,也还是对的。所以学菩萨道的人要先去慢心。慢不是骄傲,慢在内心你看不出来,人的慢心挡住了自己不能成道。

      18、什么叫做事业呢?孔子《易经系传》叫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对国家民族,对整个的社会,都是一种贡献,这才算是事业。

      19、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20、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21、我们用各种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自己心中那个波浪,想尽办法要让那个波浪变*,变*了又怎么样?变*了还是水!不*呢?不*也是水。所以说,拚命去弄*,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我想是这个道理!你仔细想想看。你的想也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本身就在如来清净的境界。

      22、如何是独乐乐——无事此*,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与君一*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23、“终身逌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这就是人生哲学。人为什么要外面人讲你好,你才觉得自己好呢?外面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己,我认为好就好,爱笑就笑,爱哭就哭,跟别人毫不相干。

      24、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死也不厌地狱。极乐世界固然使人羡慕,心向往之,但却有人愿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与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驰。不如两两相忘,不执着于真假、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25、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26、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学佛了。真正学佛法,并不是叫你崇拜偶像,并不是叫你迷信,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是解脱,是大解脱,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等于现在引磬一敲,下楼就是下楼,金刚经还是归金刚经,你还是你,如此应无所住。

      27、什么叫作魔境界?就是求快乐、求享受、求快感。

      28、我们学佛的根本是什么?一切宗教都是一样,都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第一个起步。如果不修一切的善法,光想求开悟,那就是青蛙跳井了,噗通!那不是悟啦,那个是自误,聪明反被聪明误。

      29、所以,开始我们已说过,真正的佛法是超越一切宗教、哲学、一切形式之上的。也就是佛说,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罗密;智慧到了极点啊,没有智慧的境界,那才是真智慧。这也等于老子说的,大智若愚;智慧真到了极点,就是最*淡的人。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就是最*凡,相反的,*凡就是伟大。

      30、所以佛说世界上一切都是有为法,有为法都不实在。但是有为法,体是无为,用是有为。所以我们想在有为法中,求无为之道,是背道而驰;因此一切修持都是无用。并不是把有为法切断了以后,才能证道;有为法,本来都在无为中,所以无为之道,就在有为现象中观察,观察清楚才能见道。

      31、禅宗不但不立文字,而且以无相、无门为门,换言之,禅宗也是以无境界为境界,摆脱宗教*,而着重禅法修证的真正精神,升华人生的意境,而进入纯清绝点、空灵无相而无不是相的境界。

      32、真正学佛的人先要发出离心。出离什么地方?出离三界,是跳出尘网之心,如果连出离心都没有发起,还自称在学佛,那就是自欺欺人。

      33、*常就是道。

      34、如果学佛为了求福报而学,求来生怎么样而学,不错,是有这个事,但不是彻底的,所以说人天福德枉成痴。

      35、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在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常常跟朋友们讲,也可以说是哲学上的一个对比,天地间“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科学的实验还没有出现,“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凡,最*凡而且非常简单。

      36、一个人修道,或者读书,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个学艺术的人,今天有了一个新的灵感,或者画一张画,特别有一种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一个做水泥工的,今天突然一砖头下去,用水泥一抹,特别*,心里头很舒服,原来这样砌才好,这是他做水泥工时侯的境界。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两分的成就,就有两分的不同。换句话说,人修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

      37、人不能没有学问,不能没有知识,仅为了学问而钻到牛角尖里去,又有什么用?像这样的学问,我们不大赞成。

      38、一切现象本来随时在变,你还抓个什么!

      39、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40、我看你们来学佛学道,年纪轻轻,非常照顾自己,又懒,又不肯助人,但要求起别人却非常严格,看看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觉得别人都不是圣贤,难道你就是圣贤吗?我看你是“剩闲”,是剩下来没有用的闲人,有你也不多、没你也不少的人。

      41、你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

      42、我们人生只有十二个字:“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

      43、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44、穷归穷,绝不愁,如果又穷又愁,这就划不来,变成穷愁潦倒就冤得很。

      45、孔子说我整理诗三百篇的宗旨在什么地方?“一言以蔽之”——一句话,“思无邪”。

      46、我除了依照佛经以外,拿我几十年摸索的经验,诚恳地告诉各位,你真达到正身、正意,没有一个身体不能转化;没有病去不掉的;没有身心不会健康的。正身、正意做到了,身心两方面绝对地健康,可以返老还童。因为一切唯心所造,这是真的,就是“正身”、“正意”四个字。

      47、世界上任何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就是被人欺。你看世界上的人,能不能逃出这三样事?能逃出了这三样的话,就跳出三界外了。

      48、科学是没有真伪的;换一句话说,科学开始都是从幻想来发展的,它本身就是假的。

      49、人常常自命不凡,但是那是自命啊!自己认为自己不凡而已。要真正到达最*凡处,你才会体会到最高的。我常常说笑话,世界上有两个苹果成了人类的文化;拿西方的文化来讲,一个苹果被Adam和Eve吃掉了,所以造出人类的历史来,另有一个苹果被牛顿看见了,于是把世界的文明变了一下。

    [阅读全文]...

2022-05-26 08:31:20
  • 国学大师南怀瑾名言_名言名句

  • 名言,名人,语录
  • 九库说说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国学大师南怀瑾名言。

    1、你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

    2、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3、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

    4、一切现象本来随时在变,你还抓个什么!

    5、顺境修德,逆境修心,只有当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无穷压力之中时,才会在苦痛之中明白什么是人生的滋味,也才能够明白什么叫幸福,什么叫珍惜。

    6、羚羊挂角无踪迹,一任东风满太虚。

    7、对人,学问并不一定可贵,但是文人有知识,最喜欢乱叫。

    8、越保守的人越有自己的范围,结果变成固执,变成粘胶一样,自己不得解脱,被它胶住了,就是佛家所讲的执著。

    9、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就是达到挫其锐的程度,把尖锐的聪明棱角都磨下去了。

    10、万古千秋事有愁,穷源一念没来由,此心归到真如海,不向江河作细流。

    11、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12、修行就像扫帚一样,心里头杂念都要扫掉,无住相布施,所以无住相这一句话就是扫帚,你心里头什么妄念都要扫掉。

    13、大彻大悟是智慧的境界,而不是功夫的境界。

    14、自从一读愣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15、我们学佛,不但要通达佛经,连世间的一切知识技能也要通,在家是好子女、好父母,在社会是真正有贡献的人,这样可以算学佛。

    16、修道的人,大多数都把道的境界,先由自己的主观观念,建立起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构想。也可以说是自己首先建立起一个到的幻境,妄自追求。其实,一存此念,早已离道太远了。

    17、人不能没有学问,不能没有知识,仅为了学问而钻到牛角尖里去,又有什么用?像这样的学问,我们不大赞成。

    18、老实说吧,没有什么脑袋好不好的,是肯用心与不肯用心之故。你把我这句话仔细研究,聪明的人一听就会,就记住了,我笨,我多念一百遍,也成功了。所以勤能补拙这四个字要记住。

    19、真正的佛学告诉你不要迷信,一切唯心造,是自己造的,生命的主宰还是自己,是自己的前因后果的因果报应。

    20、一个人内心没有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表面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21、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22、有一个方法,对于高血压、老年人、有病的人或失眠的人都有好处。上座,心里头什么都不想,只念一个空字,一路空下去,把神经都放松了,脑子也放松了,有人就用这个法子治好了紧张的毛病。

    23、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学问都是后天的污染,污染越多,我们生命的天性越少。

    24、科学是没有真伪的;换一句话说,科学开始都是从幻想来发展的,它本身就是假的。

    25、如果没有真知灼见,切勿只图一时快意,舞文弄墨。

    26、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27、真正的修养,是把自己恢复到儿童阶段的活泼天真,那就干净了。

    28、当将军的五个条件:像牛一样的健壮;像狗一样的*;像狐狸一样的狡猾;像猴子一样的精明;像魔鬼一样的魅力。

    29、这是医学了,尤其是老年人、小孩子,跌倒了,他没有哭出来不要去抱他,也不要扶他,跌倒马上去扶起来就受伤了。

    30、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31、学道要营养好,休息得够,才能用功,人家问我闭关做啥!睡觉。一进关房先睡七八天,以后不要睡了,一坐就用功了。尤其是夜里十一点以后一定要睡觉,烂睡一卧,那才会有精神。

    32、世界上真理只有一个,无二亦无三,只是东西方在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罢了。

    33、世界上谁最漂亮?每个人自己看自己最漂亮,镜子照了又照,百看不厌,看到年老,还是喜欢,哈!都被幻化所骗。

    [阅读全文]...

2022-04-08 19:40:58
  • 南怀瑾名言名句

  • 名言,名人名言
  • 南怀瑾名言名句

      南怀瑾大师,幼承庭训,天资聪颖,精研国学,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对儒、道、佛均有造诣,十九岁以前广泛涉猎并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武术等诸门学问,许多拥趸家里甚至都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南怀瑾的一大套书籍,足以说明“一代宗师”的头衔当之无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怀瑾名言名句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不一定这个形式就叫佛教,那个形式也是佛教。所以你们青年们要弘法,能够一句佛话也不讲,一个佛字也不提,就能将这个道理教导别人,就是佛法!何必要加一个「佛」字呢?那只是外衣呀!这个外衣是可以脱掉的。

      2、父母有几百亿家财,能够帮子女买到个聪明的头脑吗?做不到的!智慧不是财产或世间福德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

      3、为什么学佛先要学作人?人道没有修好就想证果是没有可能的。人道怎么修呢?就是修十善业道,修好了就是人道的成就。

      4、学佛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5、永嘉禅师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我们人生在世,一切的因果和遭遇,本身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才有其必然的结果。所以金刚经这一点,大家不要轻易的看过去了,这是反转来告诉我们,要如何修持才有结果;必须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业报,智慧才能启发。过去生的业报没有消减,智慧是启发不了的;因为你还在受罪,所以不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会大彻大悟。

      6、以我个人的经验,执着身相的人非常多;过份着相的人,在医学上叫作宗教心理病,没有办法治疗。不仅是佛教方面这类人多,所有的宗教,都有些信徒并不追求教理,只是盲目的信仰,变成宗教心理病。佛法里一句话,就是太着相。所以金刚经翻译成「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就是说是智慧的成就,不着相,不能以身相见如来就是这个意思。

      7、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8、布施善行的福德,叫做人天福德,是小果报,并不是学佛的大福报。福德跟功德大有差别,金刚经专讲福德,重点在福德,不在功德。什么是人生最大的福德?悟道,成道。智慧是人生最大的福报,所谓智慧的成就,指的并不是普通的知识。

      9、还有一种学佛的,我看了就怕,他眼睛里、心里有一把佛的尺子,看到人就比一下,唉哟!这个不是菩萨啊……他们都是着了「以爱见心庄严佛土」,以此心理成就众生,嘴里讲空、无相、无作,实际一点也不空。劝人家不要着相,自己什么相都着。讲一切无作法,自己又作又要解脱,我要回去拜佛了。这就是无方便慧的束缚,学佛而被佛法困住了。

      10、我们经常说,不要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之果;大家来学佛,都抱一个有所得的心,求得一个无所得之果,那是基本错误。佛就说:当时我得一个无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记。

      11、大家打坐修道搞气脉,求健康长寿,都是在信赖这个身体。以为是在修道,已经错了,非正见也。「真有大智慧的人,不会怜惜爱护这个身体。失掉父亲叫无怙,失掉母亲叫无恃。这不是叫你自虐身体,而是不要姑息它。我们对身体愈不姑息,它愈健康,听起来很奇怪,但确实是如此。

      12、提得起,放得下,才有资格学佛;提得起,放得下,自然就可以成佛。说般若境界,一切万缘放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一切善法。做到了一切提得起,修一切福德,福德不是世间上的福报喔!一个人要悟道成佛是要大福报的!真正的智慧也是需要大福报的,不是世间的福报所能成的。

      13、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14、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因为他的境界、气派、胸襟与众不同。这种不同的境界从那里来呢?从实相般若而来,是道体上所产生的,自然而来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这就是境界般若。

      15、这个道理与心的道理是同样的,你们学佛法就不要沈迷在宗教中钻牛角尖,要了解科学才可以更透彻地了解佛学,佛学是大科学。

      16、真要学佛就要放下一切,至少有个短时期要放下。有的人不肯放下,还以功利心来求佛法,希望对他的事业有帮助。这我就不懂了,我学佛一辈子了,对我的事业没有帮助,我也不求帮助,要这样的心情才可以学佛。没有这个认识,不但学佛,学任何宗教我都反对。

      17、如果学佛为了求福报而学,求来生怎么样而学,不错,是有这个事,但不是彻底的,所以说人天福德枉成痴。

      18、佛法在那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金刚经下面会告诉你。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本来无所谓出世,也无所谓入世。记得当年有老前辈问我:依你这个程度,为什么不出家呢?我说,你要搞清楚,我从来也没有入过家。世界上那有个出?那有个入啊?不出也不入嘛!那些都是外形,都是相。

      19、什么是真头陀行,真出家才是头陀行,心出家才是真出家。各位在座的不论在家出家的,要心能出家,才是真比丘比丘尼。

      20、所以,开始我们已说过,真正的佛法是超越一切宗教、哲学、一切形式之上的。也就是佛说,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罗密;智慧到了极点啊,没有智慧的境界,那才是真智慧。这也等于老子说的,大智若愚;智慧真到了极点,就是最*淡的人。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就是最*凡,相反的,*凡就是伟大。

      21、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22、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

      23、真正佛法是不能用见闻觉知去求的。大家反省一下,不论你学哪一宗,都是在用见闻觉知求佛法。常有人告诉我他做了个什么梦,我一开口就骂他,又来痴人说梦,本来是梦幻空花,还没有睡醒。见闻觉知就是在梦中,你求个境界,看见什么了,听见菩萨给你说法,都是在做梦。

      24、所以佛说世界上一切都是有为法,有为法都不实在。但是有为法,体是无为,用是有为。所以我们想在有为法中,求无为之道,是背道而驰;因此一切修持都是无用。并不是把有为法切断了以后,才能证道;有为法,本来都在无为中,所以无为之道,就在有为现象中观察,观察清楚才能见道。

      25、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但是要注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

      26、大乘道是不限于出家在家的。大乘的菩萨道简单的说有八个字,永远都做不到的:「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能做到了就是决定大乘,决不退转的。真正大乘道不用装起那个学道的样子,有的人一脸佛相,满口佛话,一身佛气,进了房间把空气都染污了,我最怕这种人。当然不只佛教徒如此,我看到这样的'基督的教徒同样害怕。

      27、这个世界政治学的大目标,十二个字就讲完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但如果要问,世界啥时才能实现天下太*世界大同呢?我说,人类也许永远不会实现。假使人类真有这么个社会出来,就是宇宙的毁灭的时候。

      28、你理解了,也见到了这个道理,「如是信解」,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29、真正学佛的人先要发出离心。出离什么地方?出离三界,是跳出尘网之心,如果连出离心都没有发起,还自称在学佛,那就是自欺欺人。

      30、学佛不是要度一切众生吗?善人固然要使,恶人更要度了。好人要爱护,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

      31、有人来说昨天他夜里看到佛,我说当然真的嘛!因为他还在说梦话嘛!所以我们清醒人答覆他,是对付他那个说梦话的样子。这个是什么呢?要研究唯识才知道这是意识境界的影像。世上人做梦,随便你做什么梦,都是你一辈子做过、听过、想过、看过的经验,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如果超越了这个范围的梦,另当别论,那个道理就很深了;有时是你前生阿赖耶识那个影像,不是这个世界上的,是偶然带过来的。

      32、有很多人学佛却还抱怨没有好的报应,你花这些精神去做世界上任何事都有利益的,只有学佛不同。学佛法是学空法,一切放下,连放下的观念也放下。大家如果用有所得之心去求无所得之法,那是完全背道而驰了。

      33、涅盘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智者所受是大智慧成就,不是迷信,佛法是讲每一个人大智慧成就,自性自度,盲目信仰不会成就的。所以真出家的,是大智慧的高人,才能智者所受,是圣人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受了痛苦,觉得世间很麻烦,因此出家,那就不算是「圣所行处」。

      34、佛学的中心是修证,但是现代全世界都把它当成一种思想学问,几乎与唯物论不分,严重曲解了缘起性空,认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没有可不是空噢!没有是断见!

      35、我们学佛的根本是什么?一切宗教都是一样,都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第一个起步。如果不修一切的善法,光想求开悟,那就是青蛙跳井了,噗通!那不是悟啦,那个是自误,聪明反被聪明误。

      36、我常说,*宋明以后的理学家讲规规矩炬做人,是佛教的律宗,老庄道家是佛教的禅宗,讲解脱的。举这些例子,你说菩萨在哪里?不一定在庙子,不一定在宗教中,社会上很多人行的就是菩萨道。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人,常常听闻佛法的人,却做不到。社会上很多不信宗教的人,我看了肃然起敬,他们真是菩萨。

      37、大家学佛那么久,我慢的心理可能还检查不出来。连一个白痴都有我慢,但是知识低的人,我慢心还差一点,学识越高的人,我慢就越大,因为又加上了增上慢,自以为了不起,自己就算错了,也还是对的。所以学菩萨道的人要先去慢心。慢不是骄傲,慢在内心你看不出来,人的慢心挡住了自己不能成道。

      38、根据我的经验,学佛修道的人,废物多,懒的多。佛叫你精进,你做不到,叫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作不到。姑且不论诸恶莫作,一善都不行是真的,因为他懒嘛!这是我们要自我检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39、我们用各种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自己心中那个波浪,想尽办法要让那个波浪变*,变*了又怎么样?变*了还是水!不*呢?不*也是水。所以说,拚命去弄*,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我想是这个道理!你仔细想想看。你的想也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本身就在如来清净的境界。

      40、「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他说,你们说得没错,但是我要你们出家,不是要你们剃光头披上僧衣,你们的心真出家了,发了大乘心了,立了大愿,这一生一定要求得菩提,大彻大悟,发了这样的无上真心真愿,就是出家,就是得了具足戒。反过来说,你们即使形式上出家了,如果没有真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是真出家,也不是得具足戒。这就是大乘菩萨道,大比丘的道理。

      41、佛法与其它的宗教不同,认为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不像其他宗教,认为有第一因。其他宗教认为,只有「他」可以,我们只有等到「他」来帮忙,然后还都是听「他」的,除「他」之外,都是不对的。佛法既认为一切众生个个是佛,*等*等,但是,为什么众生不能成佛呢?因为他找不到自心,迷失了。如果自己觉悟了,不再迷失,个个自性成佛。

      42、所以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同样都是没有修养,都是不够的;换句话说,是心有所住。有所住,就被一个东西困住了,你就不能学佛了。真正学佛法,并不是叫你崇拜偶像,并不是叫你迷信,应无所住而行布施,是解脱,是大解脱,一切事情,物来则应,过去不留。等于现在引磬一敲,下楼就是下楼,金刚经还是归金刚经,你还是你,如此应无所住。

      43、大乘菩萨要有「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盘」的智悲双运,但是许多学佛的朋友,始终搞不清楚这个观念。而时下的年轻人,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小气,自我观念极重,真没办法,也就是业力越来越重了。大乘菩萨是不入涅盘的,没得休息的。

      44、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也最不值钱,最值钱的东西没有价钱,智慧是绝对无价;但是智慧也一毛钱都不值,这就是佛常说的众生颠倒。争入空王眼睫毛,大家争先恐后的想成佛。

      45、从大乘佛法来看,宗教与哲学思想,是落在小乘的苦集灭道范围里。所以,真正佛法是「无见苦求」,见是观点。像《华严经》看这世界,是没有苦集灭道的,永远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真法界。

      46、佛说法四十九年,但在金刚经上却说没有说一个字。这个法不可说,说的都不是,因为说的都会住于法相,开口就不对。所以佛说的,他那个真正的佛法,他说他没有说,不可说,说的就不是,一开口就不是它了。

      47、所有的佛法不论净土、*、禅宗、天台宗,乃至五月端午的粽也好,都是要你解脱的。你被自己的感情观念困住了,所以不得解脱。我告诉过你们,学佛要学解脱,学道就要学逍遥。结果你们学得苦死了,既不解脱又不逍遥,何苦呢?

      48、所有其它的佛经典,对这个世界都是厌恶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华严经》则不然,主张这个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至真、至善、至美。如何做到呢?只有一念明心见性就做到了,你就看到真实的一面。换言之,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生、老、病、死,无常、苦、空、无我,是一个影子。你没有看到这些现象的后面是常、乐、我、净。

      49、假使一个人,心里的观念着相来学佛;譬如今天非来烧香,非来拜拜不可,就是着相。我说拜佛为什么要放炮?好像菩萨耳朵聋要把他吵醒才知道有人拜他。这个就是说着相,一切众生心理上的信佛都是大着相,就是着于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着相就不是佛法。有些宗教骂其它的宗教拜偶像,迷信,那么他的正信又是什么?他说不拜偶像,事实上还是要拜的,这就是着相了,就是取法相,还是一样落在一个不是正信的观念上。

    [阅读全文]...

2022-01-29 15:20:59
  • 南怀瑾语录

  • 语录
  • 1、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2、我们祖先晓得语言三十年一变,所以把语、文分开,把语言变成独立文字,因此中国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下来,两年功夫,只要学通中国字,就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都懂了。中国方块字,康熙字典里大约五万个,一个中国人,如果认得2500个,哦哟!这个学问是非常大喽!国文教授还认不到1500。

    3、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時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4、现在人碰到事情就骂*,我说你们错了,*没有罪过。所谓*,是文字上的一个符号,*机构是水泥木头建的房子,*里头的内容是官员。官员哪里来的?不是*生的,是我们老百姓生的子女,培养出来送去做官的。他们做得不好,就是*做得不好,所以应该骂我们自己,没有把子女教育好

    5、你要注意每个经济学家是哪国人,他的立场就站在哪个国家。现在美国提倡新自由主义,我看这是侵略性的经济。那些著作都是强盗思想。我经常讲,你不要看入了世贸,入了后,美国来收购了,美国来参股了,美国来合并了,那是好事吗?你们有没想过啊?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文化,也不知道自己的立场了

    6、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7、作一个中国人,我常常问,你发财为了什么?以中国文化来讲,任何一个人发了财,要注意一件事: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你发了财,很多老百姓会怨恨的,眼睛歪着看,格老子怎么会发?读书出来做官,做了几十年的官,也同时造就了不少恶业。我老祖母就不让我去做官,一代做官九代牛啊

    8、这个世界政治学的大目标,十二个字就讲完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但如果要问,世界啥时才能实现天下太*世界大同呢?我说,人类也许永远不会实现。假使人类真有这么个社会出来,就是宇宙毁灭的时候。社会很怪,就是要乱七八糟,有正有反,才有味道。(www.fuhaoku.net)*安固然好,但*安就不好玩了

    9、我讲一个故事,是唐人的两句诗,也是对现代状况和对知识分子的看法: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所谓举子就是读书人,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事情,知识分子一点都没用,读书没用!读了一辈子,不过归到泥巴里打滚。这宇宙,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属于小偷、土匪之类的,才会做出来。

    10、如果要消费刺激生产,顶好天天打仗。所以你看,美国到处挑动打仗,这是最大的消费刺激生产了。现在,美国又提倡走所谓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你们去研究下这个新自由主义,完全站在自己国家的立场,拿经济武器统治全世界,用钱来控制全世界的人,变成经际经济军阀。这是什么文化?我们要深思

    11、一个均贫的社会,如果稳定下来,先求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科技,我们今天还没办法。你到美国看看,人家的农庄,一望无际,看不到头。把农业基础打稳,工业发展,再谈商业,再谈国际贸易,那就不同了。结果,我们由均贫的社会,一下开放了,先盖高楼大厦,土地公有嘛,老板是*,他能随便卖。

    12、我还有个主张,希望大家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研究经济政治问题,要多读历史才好。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小时候读历史是最重要的课。要了解现在时代的趋势,必须要懂得自己古代的历史。观察个人事业的失败,要拿古代做镜子,古代每个时代,怎么失败的?怎么成功的?没过去就没现在。

    13、我认为今天的文化,主要在四个东西上面转。一个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一个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一个凯恩斯的消费刺激生产,第四个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思想。这四样转了一百多年了,空前未有。现在的整个人类世界,思想文化困惑很多,这一点你们要注意。其实,消费刺激生产,是最坏的经济思想观点。

    14、我们都常听说“得意忘形”,但是,据我个人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还要再加上 “失意忘形”。有人本来蛮好的,当他发财、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人完全变了。

    15、以前的官做得越大,书房越大,下班以后是先进书房。你们看京戏就知道了,那个做大官的回家,太太在门口,老爷请,夫人请,然后送到书房里了。现在呢?有些公务员一天两餐应酬,光吃饭,五六个钟头去掉了,哪有时间办公?回来以后,再卡拉OK一搞,完全是OK卡拉了!问题很严重,讲不完。

    16、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但是要注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

    17、譬如孟子的话,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管天下。告诉我们一个知识分子,如果倒霉,就把自己管好就行了,别管外面的事,至于职业做什么都可以,职业跟学问根本是分开的。学问不是知识,做事都是学问。如果有机会叫你出来做事,那就不是为个人,是为整个国家社会做贡献。这是孟子的教育

    18、这是一个好像最讲民主*等自由的时代,其实全世界的皇帝姓“钱”,都是钱做主,以钱来决定贵贱,没钱就没自由。没有真正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修养、学问修养,有的只是乱七八糟的所谓个性张扬和向钱看。连科学研究、教育、学术都在听钱指挥,没有精神支柱,一旦失业,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19、国几千年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是教我们作一个人,职业技术则是另外学的。而且教育从胎教开始,家教最重要,然后才是跟先生老师。人格教育、学问修养是贯穿一生的。所以,社会除了政治力量、财富力量以外,还要有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品格修养,作为社会人心的中流砥柱。

    20、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 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阅读全文]...

2022-06-24 07:13:12
  • 当代国学大师之一南怀瑾名人名言警句

  • 名人名言
  • 南怀瑾 1918年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区地团乡地团叶里(今翁垟街道地团社区桥头村)。谱名南常泰,祖上世代居住在柳市南宅殿后村,其父在地团叶经商搬迁至地团叶。幼承庭训,少*诸子百家。中国当代国学大师之一。

    南怀瑾名人名言警句:——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 ,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但是要注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当年我读四书五经,都是要背的。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嘴里唱着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这样读书,心里会记住,一辈子忘不了。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人生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道是天下人的公道。生命的意义不在肉体上,自性是光明的,不要被四大牵着走,不要玩弄四大

    南怀瑾名人名言

    [阅读全文]...

2022-01-04 03:44:44
  • 南怀瑾的人生智慧感言

  • 感言,智慧,人生
  • 南怀瑾的人生智慧感言

      南怀瑾的人生智慧感言,他曾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这样一位智者的人生感言,极为难得,当今稀有,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一再领悟。下面是*人才网整理提供的,欢迎阅读参考!

      1、安于*淡,最难得

      有的安于逸乐,有的安于贫困,有的安于*淡。学问最难是*淡,安于*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

      2、帮忙别帮太多

      *乡下人有句老话,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帮朋友的忙,正在他困难中救济一下,他永远感激;但帮助太多了,他永不满足。

      3、贪求伤身

      处富贵中时,不以养而伤害自己。相反地,在贫贱之间,“不以利累形”。人在贫贱中,就要为生活而赚钱,可也不能过分地贪求,所谓“人为财死”,过分的贪求,过分地劳累,同样地会损害身体的健康,而危及生命。

      4、任劳易,任怨难

      最难的是“劳而不怨”。大家常说,做事要任怨,经验告诉我们任劳易,任怨难,多做点事累一点没有关系,做了事还挨骂,这就吃不消了。……历史上做大事的人都是能任劳,还更能任怨,甚至要任天下之怨而不悔。

      5、越喊穷,越穷

      人不要喊穷。喊穷的人是很贫贱相。人喊穷,就是不知足,或者要布施时,就舍不得拿出钱财来而喊穷。这么一喊,上天就把穷的磁场给他了,结果就越来越穷。那人要富贵,首先要知足,知足是一种成就相。对什么事情都要知足,慢慢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富贵,否则都会越来越穷。

      6、为别人就是为自己

      人人都以为为自己好,自己就会越来越好。殊不知,太为自己好的人,往往得不到福报,也就越来越差了。相反地,不为自己好,就想着为别人好,那上天反而不会亏待他,而他慢慢地就会变好起来。

      7、不玩手段,才是精明

      有最高的诚恳,就是最成功的人。所以我常常告诉青年同学,不要玩花样玩手段……将来什么人成功呢?一个笨人,一个不玩手段,对人做事非常诚恳的人。这是天地的法则。

      8、虚伪之人,无好下场

      以虚伪的手段处世觉得蛮好的,但是结果一定不会好,纵然好也是“幸而免”。可是“幸而免”是万分之一的事,这种赌博性的行为,危险太大,是不划算的。

      9、不如意,才是人生

      *人有两句名言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一个人活在这个社会上,都想自己名声好,成就高,一路春风得意,但那是不可能的。一个真正有道的人,处在这个社会,常有很多的委屈、侮辱、痛苦,没有办法向人诉苦,只有自己挑起来。

      10、最好的行孝

      天下确有不是之父母,但修身先要行孝,而行孝不可以只是盲从。又能尽孝,又能巧妙地感化父母的过错,才是真正“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的深意。

      11、没事业不可怕,没事业心才可怕

      年轻人一生有没有事业,不是问题;一生有没有事业心,才是问题。虽然有事业心,不一定能够做得成事业;但是如果没有事业心,就如同已经被丢进字纸篓的考卷一样,这个年轻人几乎是报废了。

      12、苦难是好事

      人类的历史中凡是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人,都是从艰苦中站起来的。而自艰苦中站出来的人,才懂得世故人情。所以对一个人的成就来说,有时候年轻多吃一点苦头,多受一点屈折艰难,是件好事。……真正要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丰富的人生经验。

      13、放下但不放弃

      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你执着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你执着谁,谁就会让你伤心。一切都要看成如梦如幻,放下所有的妄念。但放下不是放弃,该做的还要去做,还要做好。

      14、把人做好,把事做对,就是学问

      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15、君子不怨天尤人

      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

      16、人不自欺,天下无敌

      任何一个人,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便死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人,因为有“自欺”,才会“欺人”,最后当然要“被人欺”。人不自骗,谁又能骗了你呢?换言之,人要自爱,才能爱人,最后自然可被人爱。也可以说,人要自尊,才能尊人,这样才能使人尊你。

      17、固执己见,做不了大事

      我们研究历史上一些成功和失败人物的性格,会发现很有趣的对比。有些人的性格,喜欢接受别人更好的意见。不过,能立刻改变,马上收回自己的意见,改用别人更好意见的人太少,刘邦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而项羽对于自己的主意,就绝对不会改变,绝对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18、少吹牛皮,多做实事

      古今中外,人类心理都是一样的,多半爱吹牛,很少见诸于事实;理想非常高,要在行动上做出来就很难。所以,孔子说,真正的君子,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

      19、相信世界的美好

      不要动不动说夫妻是冤家,儿女是债主,也不要说金钱是毒蛇,人心是险恶。要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一面,善良的一面。

      20、正命的活着

      真正的修养,在动心忍性之间,能够确实检查出自己的错误,然后“顺受其正”。所受的一切遭遇,不怨天不尤人,不迁怒不二过,这就是正命的活着。

      21、做什么都有境界

      一个人修道,或者读书,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个学艺术的人,今天有了一个新的灵感,或者画一张画,特别有一种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一个做水泥工的,今天突然一砖头下去,用水泥一抹,特别*,心里头很舒服,原来这样砌才好,这是他做水泥工时侯的境界。

      22、傲慢是一种自卑

      我常说,傲慢的人,他根本就是自卑,不自卑的人不会傲慢,因为自卑的人晓得自己没有什么,又深怕你看我不起,故而傲慢。……所以凡是傲慢的人都是可怜人,都有自卑感;因为有自卑感,反过来他就傲慢,他不懂人生,就是这个道理。

      23、患得患失,皆因私欲

      有些人连最基本的修养都没有,当他们拿不到功名权力的时候,就“患得之”,怕得不到而打主意、想办法,爬上这一个位置。等到爬上了这个位置,权力抓在手里了,又“患失之”,怕失去了已经得到的权力。患得患失是说明私欲太大,没有真正伟大的思想、伟大的人格和伟大的目标,只为个人利害而计较。

      24、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据我这几十年经验,到现在更承认古人的两句话:“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同情、可怜他人的是穷人,穷人才会同情穷人,痛苦中人才会同情痛苦的人,屠狗辈就是杀猪杀狗的,没读过什么书。……知识分子知识高,自己思想解释就越多,不愿意做的时候,他会刻意加以解释。知识低的人不会解释,朋友嘛!怎么不去?为朋友没有理由不去,因为他思想不复杂。

      25、最高的境界是*凡

    [阅读全文]...

2022-07-17 18:26:30
  • 南怀瑾语录36条_句句经典_生日都忘了句句经典

  • 生日,经典,祝福
  • 精美的句子,常常以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伤感的句子、搞笑的句子等等面目出现,经过时间的淘洗,流传下来的往往简短而有深意。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南怀瑾语录36条_句句经典,希望您能保持好心情。

    1918年,一代奇才兼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诞生于浙江乐清翁垟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从孩提时起即接受严格的传统私塾教育。到十七岁时,先生除精研儒家四书五经外,涉猎已遍及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多种中国功夫,同时苦心研*文学历史、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文历法诸学,每得其精髓而以为乐焉。这位孜孜以求的好学青年,为深入探究宇宙人生的奥秘,不畏艰险,跋山涉水访求多位岩穴高隐之士,虚心求教,学到了许多不传的法门和秘学。

    1 慈悲就是爱一切众生,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菩萨道。

    2 佛法不一定在高山、在清净的地方、或在庙子,真正大菩萨可能嘴里一句佛也没有,不要用宗教的外形去看世界看人。社会上到处有菩萨,即使狗牛马这些畜生当中都有。

    3 【男人的气质】临危而不惧,途穷而志存;苦难能自立,责任揽自身;怨恨能德报,美丑辩分明;名利甘居后,为理愿驰骋;仁厚纳知己,开明扩胸襟;当机能立断,遇乱能慎行;忍辱能负重,坚忍能守恒;临弱可落泪,对恶敢拼争;功高不自傲,事后常反省;举止终如一,立言必有行。

    4 我们看历史上伟大的成功人物,遇事常说:我不懂,所以要请教你,由你负责去办,大原则告诉我就行了。说这话的人就成功了。如果硬充懂就不行,结果一无所成。历史上,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政治的道理也一样,懂就懂,不懂的就是对不起......我不懂。这是最高的智慧,也是最高的礼貌。

    5 我曾讲过,世界上所有的政治思想归纳起来,最简单扼要的,不外中国的四个字安居乐业。所有政治的理想、理论,都没超过这四个字的范围;都不外是使人如何能安居,如何能乐业。同时我们在乡下也到处可以看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八个字,现代一般人看来,是非常陈旧的老古董。可是古今中外历史上,如果能够真正达到这八个字的境界,对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时代来说,无论是什么政治理想都达到了。

    6 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

    7 古人对中国历史研究的方法,有一句话叫经史合参。什么叫经呢?就是常道,就是永恒不变的大原则,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这个原则是不会变动的。但不是我们能规定它不准变动,而是它本身必然如此,所以称为经。而史是记载这个原则之下的时代的变动、社会的变迁。我们要懂得经,必须要懂得史。拿历史每个时代、每个社会来配合。这样研究经史,才有意义。

    8 有些人学问好,尤其是学佛的人,研究过经律论,也了解佛经,成就了什么呢?成就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增上慢。一切众生,不仅仅是人,所有一切生命的贪、嗔、痴、慢、疑都是与生俱来的。贪、嗔、痴,大家都听得很多了。慢,慢是什么呢?慢就是我,我们常听见别人讲口头禅,或听到街上发脾气的人骂一句格老子,这句格老子就是我慢。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觉的自己了不起,即使是一个绝对自卑的人,也会觉得自己了不起。有自卑的人都是非常傲慢,为什么傲慢?因为把自我看得很重要,很在乎自己,但是又比不上人家。

    南怀瑾语录36条精选_句句经典

    9 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

    10 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可怕,还可以复活,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11 我们晓得,烦恼是一种魔,生死是一种魔,欲望又是一种魔。若以修道的立场来讲,无一不是魔境。纵使一个人爱好美的境界,爱好山林或城市,一有所执着便是魔境界,要真正跳出魔的罥网非常不容易。

    [阅读全文]...

2022-05-13 04:57:32
  • 南怀瑾名人经典语录

  • 励志,名人,名人名言
  •   南怀瑾,一九一八年出生,乐清南宅殿后村人。幼承庭训,少*诸子百家。中国当代国学大师之一

      【教育篇】

      中国一百五十年来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文化教育的范围。

      中国古代教育的目标:敬业乐群。

      敬业就是好好学*学问,学*人文,学*人格,再学*谋生技术。对学*,对行为,对工作要有诚恳敬重之心,不可以马马虎虎混得象现在这样。乐群就是培养在社会共同生活中的道德、伦理、礼节、秩序、能力,礼节是秩序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环境的健康。

      人格教育,学问修养是贯穿一生的,所以社会除了政治、财富力量之外,还有独立不依、卓尔不群的人格品格修养,作为社会人心的中流砥柱。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学问则是一生的事,学问不是知识,做人做事都是学问。

      钱穆《国史论》说:‘中国知识分子和农民一结合,天下就大乱。’我(南)不同意,我反对。中国的农民很乖,历史上不管谁做皇帝,只要不找我麻烦,交两个钱也可以。中国历来地方上会出现一些流氓,号称农民,不是真正的农民,这些流氓和知识分子一结合,天下就大乱。

      【文化篇】

      “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可怕,还可以复活,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疾病是肺炎,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现在是精神病开始的时代了,我发现很多年轻的孩子们精神都有问题了,归结起来是教育的问题。一个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重点在文化,在教育。"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安了。没有忧患意识,象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

      "你们看孙子兵法十三篇,真正重要的是一个’势’字。意思是说,一个时代的潮流,一股社会的力量,当这个力量来的时候,你跳不出来就会被它淹没了,沉下运河了,什末是势?……只有真正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才能独自站起来,不跟着社会风气走,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人格。"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人生自己没有建立自己的品德行为,而得了富贵,这是最不幸的。

      " 现在科学到了必须跟哲学碰头的时候了,这是全人类文化的趋势"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艺术等等,综合拢来,人的每一个生活态度言行举止,总体叫做文化,这叫人文文化,包括科学、哲学、宗教。

      文化,这是个总称,代表了一群人们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社会,乃至生活的衣食住行,言行举动、讲话、做人的态度,一切等等。当然包括了演戏,包括了画画,一切都是文化。

      中国文化,什么叫做事业呢?孔子《易经系传》叫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对国家民族,对整个的社会,都是一种贡献,这才算是事业。

      【政治篇】

      什么叫政治?中国人讲的政治,意思是“正己而后正人”,自己都不行,还能领导别人吗?

      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精神,就是文化。

      这个世界政治学的大目标,用十二个字就讲完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居,安居乐业。

      要了解现在时代的趋势,必须要懂得自己古代的历史。观察现在个人事业的成功失败,要拿古代作镜子,反照自己。

      一个国家政治,当财经发展时,如果文化的基础跟不上,文化没有跟财经同等的发展,国家社会是很危险的。如果光有文化,财经不发展,老百姓生活也不行。

      【反思篇】

      ——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但是要注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

      ——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人生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道是天下人的公道。生命的意义不在肉体上,自性是光明的,不要被四大牵着走,不要玩弄四大。

    [阅读全文]...

2022-01-04 01:50:14
  • 南怀瑾做人经典语录摘抄

  • 做人
  • 我*生不欺人,但亦不宁为玉碎,不做瓦全了。但也情不自禁,珠觉难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怀瑾做人经典语录摘抄,希望大家喜欢!

    1、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安了。没有忧患意识,象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

    2、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4、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5、一个人是应该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为了标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牺牲。那就大可不必,这就不*凡,不*凡不是真涵养的精神。

    6、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7、什么叫做事业呢?孔子《易经系传》叫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对国家民族,对整个的社会,都是一种贡献,这才算是事业。

    8、如果要问,世界啥时才能实现天下太*世界大同呢?我说,人类也许永远不会实现。假使人类真有这么个社会出来,就是宇宙毁灭的时候。

    9、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10、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11、少年戒之在色,壮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

    12、想发脾气,把脾气转为慈悲,把烦闷转为快乐,这就叫一步一步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

    13、真正的智慧到了最后,无所谓智慧不智慧,用世俗道理说,最聪明的人是最*凡的人,看起来最*凡最笨的人,却有上上智。一般人觉得自己聪明的,其实是笨人。什么理由?因为他不肯*凡;真能够*凡,就是最高明的人。

    14、教育的目标,敬业乐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学问乃一生之事,做人做事都是学问。

    15、每个人养成独立的人格,卓尔不群,就是真的自由。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没有办法表达人的真正思想和情绪,如果有办法那么人与人没有误会。

    [阅读全文]...

2022-03-24 18:26:38
南怀瑾大师名句 - 句子
南怀瑾大师名句 - 语录
南怀瑾大师名句 - 说说
南怀瑾大师名句 - 名言
南怀瑾大师名句 - 诗词
南怀瑾大师名句 - 祝福
南怀瑾大师名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