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句

关于唐代著名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唐代著名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唐代著名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唐代著名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90) 语录(8) 说说(33) 名言(7) 诗词(1k+) 祝福(1) 心语(129)

  • 唐代诗人卢照邻的著名诗句

  • 著名
  • 唐代诗人卢照邻的著名诗句

      1、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卢照邻《长安古意》

      2、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3、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4、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卢照邻《长安古意》

      5、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卢照邻《长安古意》

      6、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卢照邻《长安古意》

      7、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卢照邻

    [阅读全文]...

2022-04-30 19:11:33
  • 唐代诗人卢照邻的著名诗句大全

  • 著名,文学
  • 唐代诗人卢照邻的著名诗句大全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句都不陌生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代诗人卢照邻的著名诗句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卢照邻《元日述怀》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卢照邻《元日述怀》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长安古意》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卢照邻《长安古意》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卢照邻《长安古意》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卢照邻《曲池荷》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卢照邻《长安古意》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卢照邻《长安古意》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卢照邻《长安古意》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卢照邻《长安古意》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卢照邻《长安古意》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卢照邻《长安古意》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卢照邻《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卢照邻《梅花落》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卢照邻《行路难》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卢照邻《送二兄入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卢照邻《梅花落》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卢照邻《梅花落》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卢照邻《长安古意》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卢照邻《长安古意》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卢照邻《长安古意》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卢照邻《长安古意》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卢照邻《长安古意》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卢照邻《赤谷安禅师塔》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卢照邻《长安古意》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卢照邻《长安古意》

      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分。——卢照邻《赤谷安禅师塔》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卢照邻《行路难》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卢照邻《行路难》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卢照邻《长安古意》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卢照邻《长安古意》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卢照邻《长安古意》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卢照邻《战城南》

      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卢照邻《送二兄入蜀》

      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卢照邻《初夏日幽庄》

      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卢照邻《行路难》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卢照邻《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卢照邻《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裴回闻夜鹤,怅望待秋鸿。——卢照邻《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卢照邻《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卢照邻《元日述怀》

    [阅读全文]...

2022-05-12 05:21:11
  • 唐代著名诗人有哪些(唐代最著名的十大诗人)

  • 诗人
  • 生离死别,是诗人杜甫屡屡经历的痛楚。

    杜甫31岁那年,他的姑姑去世了,她是家中除祖父杜审言之外,对杜甫影响最深的人。满怀悲痛的杜甫为他这位慈爱的“义姑”,写了墓志铭《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碑》,以报答恩情。

    从这篇墓志中可知,杜甫自幼丧母,父亲常年在外,于是由姑姑一手抚养*。姑姑对他视如己出,给了他母亲般的爱。

    有一次,年幼的杜甫与姑姑的儿子都生病了。姑姑杜氏悉心照料两个小孩,又询问当地一位女巫,得到的谶语是,“处楹之东南隅者吉”。回家后,杜氏将杜甫抱到屋中东南角的床,而让儿子易地而眠,后来一语成谶,杜甫活了下来,姑姑自己的儿子却夭折了。

    或许这一不幸只是事出偶然,但杜甫每次说起此事,都感动不已,其他人听闻也为之流涕。

    无私,是家人赋予杜甫的本真,而杜甫一生也以家族为傲。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他的郡望则是大名鼎鼎的京兆杜氏。在长安求职时,他居住于城南的杜陵,自称“少陵野老”、“杜陵野客”。其中的杜陵,是京兆杜氏祖先发迹与世代居住的地方。

    京兆杜氏,这个汉唐文化世家,几百年风雨飘摇,始终不负于家,亦不负国。

    ▲成都杜甫草堂雕塑。图源:摄图网

    京兆杜氏崛起于西汉,可说是士大夫阶层与豪族相融合的典型代表。最初以文法、经学起家,靠文化在帝国官场占据一*之地,后凭功绩跻身三公之列,积累世之功,成为世家大族。

    这一切,始于汉武帝时期的酷吏杜周。

    杜周为官,与张汤齐名,是有名的酷吏。杜周最初是张汤的小跟班,精通法律,却家境贫寒,穷困时家里只有一匹马,连装备都配不齐。后来,张汤为汉武帝重用,出任御史大夫,不忘拉兄弟一把,举荐杜周为廷尉。

    当上廷尉后,杜周是个不逊色于老大哥的狠人,审案极为严苛,一件案子受牵连者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即便是卫皇后的家人犯法,也逃不过杜周的制裁。

    凭借汉武帝的信任,杜周得势后,举家从南阳徙居祖先生活过的关中,定居茂陵,到他去世时,位列三公,家资巨万,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连马具都配不齐的穷小子。

    在育儿经方面,杜周与老上司张汤也不分伯仲,两人的儿子杜延年与张安世,品行才干均超过其父,时人称为“良子”,大概就是现在很多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有别于杜周以酷吏发家,作为其第三子的杜延年,在历史上以温和公正著称,而正是因为他坚守善良本性,为这个家族留下了兴盛的火种。

    汉昭帝在位时,辅政大臣霍光一度权倾朝野,每次霍光有过激做法,想搞事情,如翦除对他有威胁的大臣、宗室,杜延年都会及时规劝。

    后来,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时,杜延年力主拥立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在皇权更替中押上了筹码。

    刘病已是一个在监狱中长大的皇孙,一出生就被定为罪人,他的父亲史皇孙刘进、祖父戾太子刘据都死于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杜延年一家与史皇孙是故交,不惧流言蜚语,在刘病已释放出狱后,对他友善相待。杜延年发现,这位小皇孙为人俭朴,慈仁爱人,足以“奉承祖宗,子万民”,遂力劝霍光拥立刘病已。

    刘病已后来改名刘询,他就是开创孝宣中兴的汉宣帝。

    汉宣帝即位后,杜延年虽因长期位居高位,且与霍光家族关系密切,在霍氏倒台时受到贬谪,但汉宣帝顾念旧情,到了杜延年老迈时,还是将他调任回京,委以重任。杜延年以年老退休后,汉宣帝对这位恩人以礼相待,赐予他黄金百斤、安车驷马,风风光光地送回杜氏宅第。

    这一时期,杜氏家族从茂陵迁往宣帝营建的杜陵一带,此即京兆杜氏的滥觞。

    有汉一代,从文吏跻身高位的京兆杜氏因政治兴起,也随着王朝更迭逐渐归于沉寂。可是,这个家族在告别权力中心的漫长岁月中,依旧不忘以文法传家,以儒经为业。

    到了东汉,朝政为南阳集团等新贵把持,作为西汉将相之家的京兆杜氏虽鲜有*显贵,但也不乏以文学见长的人物,比如作《论都赋》的文学家杜笃。

    这位汉赋名家一生坎坷,曾因得罪美阳县令下狱。他时常叹息:“杜氏文明善政,而笃不任为吏;辛氏秉义经武,而笃又怯于事。外内五世,至笃衰矣!”

    这是说,他的祖辈都是以文法闻名于世的*,而自己仕途受阻;他的外高祖辛武贤等人都是名将,而自己却未经战阵。杜氏传到他这一代,已经衰微了。

    权位被新贵垄断,人生的路越走越窄,有些人到这地步可能就直接躺*了。但杜笃不辜负京兆杜氏之名。一介文弱书生,走向马革裹尸的结局。

    东汉建初三年(78年),西羌作乱。杜笃随汉军出征,在射姑山与羌人狭路相逢,于两军厮杀之中不幸牺牲,为国捐躯。

    家国之念,深深铭刻于京兆杜氏的基因中。

    ▲玉门关。图源:摄图网

    魏晋时期,世家大族大都靠门第显达,已然衰落的京兆杜氏却凭借才干重振门第。

    东汉末年的一天,曹操倚重的谋士荀彧听到邻居家中传来一阵谈论声,其中一人出口不凡,才识过人,为此甚是惊异。

    住在荀彧隔壁的是侍中耿纪,与他侃侃而谈的,乃杜延年的后代杜畿。荀彧以知人善任见称,隔天一早,他就急忙过来打听杜畿,并对耿纪说:“有国士而不进,何以居位?”

    此后,杜畿被荀彧推荐给曹操,成为曹魏的开国勋臣。在人才济济的曹氏集团,杜畿不是鹤立鸡群的一个,却是曹魏霸业必不可少的拼图。他多次在地方为官,所治理的郡县“常为天下最”,可谓一代良臣。

    杜畿不仅继承杜氏的文法家学,也传承祖先杜延年宽以待人的风范,奉行宽惠爱民的为政之道。

    在河东为郡守(治今山西夏县)时,杜畿时常到各县巡视,发现有孝子、贞妇、顺孙等道德模范,就下令免除其徭役,确保百姓丰衣足食,并亲自调解民间纠纷。

    战乱年间,兵燹不绝,百姓难免对长吏怨声载道,唯独杜畿在河东郡得到民众爱戴。后来曹操征张鲁,命杜畿从河东调发五千民夫。这些民夫被召集后,在路上相互勉励:“人固有一死,我们不可辜负了杜府君!”之后转战各地,五千民夫竟没有一人逃亡。

    杜畿的贤德,与乱世中的其他地方官形成了鲜明对比。杜畿入朝为官后,赵俨继任河东太守。当时,为了扩充兵源,曹魏采取严酷的措施,经常征集各地寡妇嫁到异地,确保当地的出生率。

    有一回,魏文帝曹丕发现赵俨从河东郡征集的寡妇比杜畿在任时多出了不少,就对杜畿说:“以前你送的那么少,我还以为河东没有多少寡妇。”

    面对责问,杜畿正色道:“臣以前征集的都是死人之妻,而赵俨现在送的都是活人妻。”曹丕与其他大臣一听真相,为之色变。

    后来,为曹魏尽心尽力的杜畿在监造楼船时亲自试船,遇到风暴,溺水而亡。

    杜畿以文化道德传家,其子孙也都成长为经世致用的人才,尤其是杜畿的孙子杜预,成为此后这一家族兴盛六百年的关键人物。

    ▲杜预画像。图源:网络

    这个公子哥从小就凡尔赛,说:“像祖辈那样高尚的道德,我是不奢望能达到,但是在武功与文章方面,我还是有希望达到的。”

    杜预是个文官,手无缚鸡之力,却以武功立世,立的是灭吴的不世之功。

    曹魏后期,司马昭掌权,杜预娶其妹(高陆公主)为妻,成为司马家的心腹。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蜀汉已灭,唯有孙吴苟延残喘,晋朝大臣多认为吴国尚不可灭,唯有杜预、羊祜等大臣屡次上书,请求晋武帝发兵灭吴,完成统一大业。

    咸宁四年(278年),老臣羊祜病逝,杜预得到举荐,接任壮志未酬的羊祜都督荆州军事,从此日夜训练将士,为伐吴做准备,并多次上表请战,给晋武帝打鸡血。

    最后一次上书时,杜预怒斥反对派都不顾国家利益,只是害怕别人立功。当时,司马炎正在与大臣张华下棋。张华也是个主战派,听说杜预在信中所写的内容,一把推开棋盘,跟皇帝说,您别再犹豫了!

    司马炎最终被执着的姑丈杜预说服,于太康元年(280年)拉开了统一之战的序幕。杜预作为晋军统帅之一,担任西线指挥。随着晋军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出城投降,三国重归一统。

    杜预以*吴之功封侯进爵,载入史册,可他还有不少过人之处,堪称三国时期最后一位全才。

    除军事之外,杜预懂历法,研制出《二元乾度历》;他也会律法,与贾充修订《晋律》二十篇,作为晋朝律令;他还以治水闻名天下,在开辟汉水与长江的水道、疏浚南阳农田水利方面功不可没;他也是一位经学家,号称“《左传》癖”,撰写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左传》注解本。

    [阅读全文]...

2022-03-16 21:58:58
  • 唐代的著名诗人有哪一些

  • 诗人
  • 唐代的著名诗人有哪一些

      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朝代,那么唐代中著名的诗人又有哪一些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唐代的著名诗人有哪一些,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李白(701-762),表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表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表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表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表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表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元结(719-772),表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略史。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柳宗元(773-819),表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表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陈子昂(661-702),表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表字、右拾遗等小官。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韩愈(768-824),表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白居易(772-846),表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等也极有名。

      李商隐(813-858),表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因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高适(702-765),表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唐玄宗(685-762),一称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贤相,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后来相继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宠幸杨贵妃姐妹和边将安禄山,酿成安史之乱,逃往蜀中,其子李亨即位后,尊之为在上皇。能诗,通晓音律。

      王勃(649-676),表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四岁应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溺溺水死,年仅二十七岁。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就出自他之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早年落魄无行,但诗文早有名,*生只做过主簿一类的小官,参加过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为徐起草了,后来兵败亡命,不知所终。也是初唐四杰之一。

      唐代白话诗人介绍

      1、王绩

      王绩(586—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弟。一生三仕三隐,为人旷达自足,不喜拜揖,只喜饮酒,常自比于刘伶、阮籍、陶潜,有“斗酒学士”之称。各撰《酒经》、《酒谱》一部。生命中大部分时光“结庐河渚”,在故乡隐居度过。有《东皋子集》传世。诗存百余首,被后世公认为唐言白话诗的奠基人。作为唐代三大白话诗人之一,王绩具有“只开风气不为师”的超前与超脱。倘若皎然的诗歌感觉是“泡”(茶)出来的,那王绩的诗歌感觉简直是“喝”(酒)出来的。或者说,王绩的诗歌感觉该不是“酿”出来的。诗到纯酿的.境界,便于温润*淡中透出白话“唐言”的优雅与醇正。这种“优雅与醇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造语随心,诗歌便从心流出,仿佛水到渠成,不假逻辑的“过滤”;另一方面是带有说唱意味的抒情方式,达到大巧若拙的极致。从“不如多酿酒,时向竹林倾”、“从来山水韵,不使俗人闻”、“去去相随去,披裘骄盛唐”、“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等说唱味很浓的诗句不难看出,诗人酿就的诗篇,用情是那么淡,寄怀却是那么远。尤其是抒情长诗《过汉故城》,更拉响了“千秋并万岁,空使咏歌伤”的“历史警报”。至此笔者突然萌发“汉语唐言”这样一种概念组合。当然,这已非笔者能力所能及。

      2、寒山禅师

      寒山禅师(约691——793),又称寒山子。俗姓氏不详,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唐大历年间,住浙江天台山寒岩幽窟中,故称“寒山”。与天台山国清寺僧拾得友善,多有酬唱,一时传为佛门佳话。相传后来与拾得同住苏州枫桥镇,创建寒山寺,寺因张继《枫桥夜泊》一诗而名闻天下。寒山形容枯槁,衣衫破败,常年戴桦皮帽,着大木屐,行径怪诞,*于癫狂。有《寒山子诗集》传世。胡适在《白话文学史》﹙1928年新月书店出版﹚中将寒山与王梵志、王绩并列为唐代三位白话大诗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寒山诗远涉重洋传入欧美,美国“垮掉的一代”(TheBeatGeneration)将寒山奉为偶像,而对东方禅宗的向往,使寒山诗歌一时之间风靡欧美。寒山诗被翻译成日语、英语和法语为东西方的读者所接受,竟赢得了比李白、杜甫还要高的国际声誉。寒山的诗歌世界,表面上像有论者指出的那样“似儒非儒,非儒亦儒;似道非道,非道亦道;似僧非僧,非僧亦僧;似俗非俗,非俗亦俗”,实质上笔者不这么看。因为“寒山”这个名字,正如一个巨大的隐喻。一方面暗示了山水本身“寒而清凉”的地理意义,另一方面无疑指向作品本身“寒而清凉”的诗性品质。作为地理上的“寒山”,一经“诗化”,便染上了生存的光辉;作为诗歌上的“寒山”,一经读者的想象,便完成转换性创造,成了命运的象征。从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到“江雪”等作品,“寒而清凉”的意态演绎,无一不成了心灵的呼应与命运的印证。从“人生不满百,常怀千载忧”、“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等等脱口而出的白话诗句中,笔者深感“寒山”虽寒,却不乏诗家“印心”的直接与水墨线条的感觉。

      3、拾得禅师

      拾得禅师,约八世纪末九世纪初在世。俗姓氏、籍贯均不详。本为弃儿,因被丰干禅师拾回天台山国清寺抚养,便以“拾得”为名。与寒山禅师诗心互照,为莫逆之交,后共创枫桥寒山寺。二人传为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的化身。拾得虽主张“诗偈总一般”,然与寒山比较而言,拾得更偏向偈的一边,诗歌感觉与表现能力稍弱。只因拾得以朴素说偈的方式,重在宣泄自己办道的心情,或者应机开示悟道的路径,而对禅意与诗意的同步传达还不太在意吧。这也是历代诗僧们写作的主要瓶颈所在。尽管如此,拾得也不乏“石桥莓苔绿,时见白云飞”、“圆晖挂太虚,莹净能萧洒”、“若问年多少,黄河几度清”等等纯禅诗般的语感与质感。六祖惠能那首传为绝唱的悟道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也是朴素而直接吗?即便是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的评语,也还是稍微严厉了一点点:“初唐寒山、拾得二集,能不搬弄翻译名义,自出手眼,而意在砭俗警顽,反复譬释,言俚而旨亦浅。”

      鉴于王绩、寒山、拾得三诗人同属初唐,况且拾得在诗偈结合方面也不乏佳作,笔者觉得还是用他替换王梵志为妥吧。既为唐时优秀的白话诗人,王梵志不妨单列对待。

    [阅读全文]...

2021-11-30 21:24:32
  •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简介

  • 诗人
  •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简介

      人物生*

      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而立,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京师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而《新唐书 文苑传》称其为江宁人,或为误会。殷璠《河岳英灵集》又称"太原王昌龄"。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长安、洛阳,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王昌龄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留诗。

      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被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但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昌龄”。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

      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闾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王昌龄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边塞诗流传千古。

      人物评价

      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殷璠《 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 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王昌龄的诗以三类题材居多,即边塞、闺情 宫怨和送别。 《 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边塞诗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诗经》中的边塞诗作品就相当丰富了(如《小雅出车》《 六月》等)。唐朝的边塞诗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就有*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以高适、岑参与王昌龄为主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的边塞之作,表现了驰骋沙场、建立功勋的英雄壮志,抒发了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还描写了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征夫思妇的幽怨和战士的艰苦,各民族之间、和士卒之间的'矛盾。边塞诗反映了这个时代中有关战争各方面的现实,产生了许多优秀杰出的诗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 出塞》 。

    [阅读全文]...

2022-02-02 16:48:50
  • 唐代春节经典名诗

  • 春节,经典
  • 唐代春节经典名诗

      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阅读全文]...

2022-03-25 02:23:51
  • 唐代画家戴嵩的著名作品介绍

  • 著名,历史,阅读
  • 唐代画家戴嵩的著名作品介绍

      通过作者的创作活动产生的具有文学、艺术或科学性质具有独创性而以一定有形形式复制表现出来的智力成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代画家戴嵩的著名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戴嵩是唐代著名的画家,同时也是韩滉的弟子,对于戴嵩来说他最擅长得就是画一些关于田家、川原的景色。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精心整理的戴嵩的著名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戴嵩的著名作品

      关于“牛”这这名词,我们最先知道的牛,就是来源于生活中,而在课本上,我想应该是从著名画家戴嵩所画的斗牛画中所知道。对戴嵩来说他是当时唐代著名的画家,关于戴嵩的作品当然是数不胜数,其中在戴嵩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斗牛图》,《三牛》,《归牧》这三幅图了。

      众所周知,牛在我们的心目中,是十二个命运守护神之一。其中对于牛图腾的喜爱和崇拜,足以以追溯到四千年前的大禹治水时期。另外,世界上也有不少民族中都有“斗牛”的风俗传统。而我国的斗牛历史悠久,曾在编纂的《太*广记》中就记载汉晋之后蜀地已流行《斗牛》之戏。而在画家戴嵩所画的《斗牛图》影响深远,现在被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在戴嵩的《斗牛图》中,画了两只健硕的公牛在那里相互打斗,其中一只牛用自己的两个角抵住另一只公牛的肚子。整个图画采用的是水墨,牛的全身染成墨色,而以墨色的深淡变化,这里就能够体现出牛身的结构以及运动时肌肉的紧张。而在这幅图中两头牛的形象、动态,无论是头、身体和四肢,以及彼此间相互协调,都画得非常准确,神态生动,场景激烈。

      其次两幅就是他的作品《三牛》、《归牧》了。相比之下,这两幅画却没有《斗牛图》来的著名些,虽然在画中都画了牛,但是还远远不及《斗牛图》的.影响。

      戴嵩画牛的故事

      在唐代时期有一位很著名的画家叫做戴嵩,在他的生*中以画牛著称于世。而《戴嵩画牛》则是出自于作者苏轼的手中。其中主要讲述了文章中著名的画家戴嵩遭到牧童的批评,其实际上却暗藏了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那《戴嵩画牛》的故事里究竟讲了什么呢?

      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人物是杜处士,他是四川人士。这一人物生*很是喜爱收藏书画,被他珍藏的书画就有好几百件。其中就有一副著名画家戴嵩所画的牛,杜处士对这幅画很是珍爱。为此他还为这幅画缝制了一个画套,并且还用精美的玉石做成了画轴,还将这幅画经常戴在身边。直到有一天,他出门的时候,遇见了一个牧童。这个牧童看见他手中的画,不禁大笑了起来,并说道:“这画的是斗牛啊!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牛在争斗的时候,通常会把力气用在牛角上,而他的尾巴也尝尝是会夹在大腿之间。可是在这幅图中,这只牛的尾巴却不是这样,而是将自己的尾巴翘得老高了,这实在是太可笑了。”杜处士斟酌了一番这个牧童所说的话,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也不禁的笑了出来。

      古人也曾说过:“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而在《戴嵩画牛》的这个故事中,作者苏轼运用特殊的写作方法,向我们说明了对于任何一切的客观事物要有细心观察的心态。

      戴嵩的斗牛图介绍

      《斗牛图》是由*唐代著名画家戴嵩所画的国画作品,目前这幅作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关于他的作者戴嵩,历史上对他的出生年月日以及去世年份都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历史上关于戴嵩的斗牛图却记载的十分详细。

      对于这幅《斗牛图》它的高长44厘米,长有40.8厘米。在这幅图中,作者运用水墨画法图绘两只健壮的公牛,正在打斗。其中一之牛低下头用自己的两只角抵住另一只牛的肚子。其中两只牛的肌肉鼓胀,四蹄撒开,急奔而来,最以让人们想象到此时这两只牛的力量会是有多大。过了一会,处于劣势的另一牛则气喘吁吁的掉头离去,目光充满了惊恐的神情。

      纵观整幅图,作者戴嵩纯用水墨,虽然也进行了一定的勾线,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淡了很多。而牛身则是墨色,并且以墨色的变化而变化,其中还用浓墨勾勒画了牛的角、蹄等。看起来是一副色彩单纯的画,但仍能够感觉到墨生“五彩”,显得很是优雅自得。

      在戴嵩的这幅画中,虽然只画了两头牛,没有什么背景,但我们似乎仍能感受到在二千年前李冰曾与江神化作两牛恶斗的激烈场景。此外,像戴嵩这样的画法,似乎在他之前并没有他人了。而图中牛的形象以及打斗的情形足以看得见戴嵩画法精湛以及能够感觉出戴嵩在写生这一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阅读全文]...

2022-05-14 04:31:49
  • 唐士耻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春日鸣仓庚,夏夜风月清。——唐士耻《两溪》

    比为二皇所旁薄,赤松屹立羊纵横。——唐士耻《两溪》

    瀑泉喷写资照耀,俨如冰蚕之所成。——唐士耻《两溪》

    夕阳斜带九华度,何愧芙蓉峥且嵘。——唐士耻《两溪》

    鼎湖遥望在其东,翠气郁郁初日争。——唐士耻《两溪》

    或资登览逸杖屦,或供睇望烦留情。——唐士耻《两溪》

    山川如此足所产,所产足以冠群英。——唐士耻《两溪》

    圣明常重育才地,遴选鸿儒为博士。——唐士耻《两溪》

    傥膺是选真出群,礼乐诗书四不悖。——唐士耻《两溪》

    将见吴邦如鲁国,鲁多君子非虚伪。——唐士耻《两溪》

    汉家循吏传,表表是龚黄。——唐士耻《送许寺丞五十韵》

    身随名不朽,功与赏相当。——唐士耻《送许寺丞五十韵》

    深仁推恻隐,遴选及慈祥。——唐士耻《送许寺丞五十韵》

    原表犹多穫,人间亟小康。——唐士耻《送许寺丞五十韵》

    一丰能造次,再稔更芬芳。——唐士耻《送许寺丞五十韵》

    出入操修并,渊源学问长。——唐士耻《送许寺丞五十韵》

    孝心常翼翼,和气两洋洋。——唐士耻《送许寺丞五十韵》

    使指星迟御,仙山剑削铓。——唐士耻《送许寺丞五十韵》

    清诗真度越,胜地不凄凉。——唐士耻《送许寺丞五十韵》

    更上然犀渚,还寻怨鹤坊。——唐士耻《送许寺丞五十韵》

    北汉栖裘罽,西崑贡栗肪。——唐士耻《送许寺丞五十韵》

    涨浪连芳草,轻烟护绿杨。——唐士耻《送许寺丞五十韵》

    迁莺偏睍睆,归雁远翶翔。——唐士耻《送许寺丞五十韵》

    物色随时转,风光触处忙。——唐士耻《送许寺丞五十韵》

    根荄七窍倍玲珑,产尔亭亭曲渚风。——唐士耻《效进退律赋水乡三实·其一》

    人言太华标奇种,藕大如船想碧蓬。——唐士耻《效进退律赋水乡三实·其一》

    唐士耻,婺州金华人,字子修。唐仲友子。以荫入仕。理宗时历任临江军、建昌军司理参军。有《灵岩集》。

    [阅读全文]...

2022-03-16 08:27:01
  • 唐时升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秋高寒露至,旭日犹融融。——唐时升《园中十首·秋高寒露至》

    好天良夜三通角,寒食清明一掷梭。——唐时升《和沈石田先生咏落花二首·绝代佳人奈老何》

    忆昔事临洮,夫子主谋议。——唐时升《送殷无美先生之南都三首·忆昔事临洮》

    密图虏山川,手疏贤王系。——唐时升《送殷无美先生之南都三首·忆昔事临洮》

    单于愿守边,阏氏私自媚。——唐时升《送殷无美先生之南都三首·忆昔事临洮》

    孤心谅不渝,翻覆生睚眦。——唐时升《送殷无美先生之南都三首·忆昔事临洮》

    睚眦将何如,谗口多嗫嚅。——唐时升《送殷无美先生之南都三首·睚眦将何如》

    拂衣辞文陛,行行至南都。——唐时升《送殷无美先生之南都三首·睚眦将何如》

    孤臣譬老马,尝历万里途。——唐时升《送殷无美先生之南都三首·睚眦将何如》

    寄言百有位,日中不须臾。——唐时升《送殷无美先生之南都三首·睚眦将何如》

    熙熙二百年,朝野当丰豫。——唐时升《和杂诗十一首雨潦不歇独居一室多忧生之嗟·熙熙二百年》

    黄鹤生林中,踌躇独不去。——唐时升《和杂诗十一首雨潦不歇独居一室多忧生之嗟·熙熙二百年》

    芃芃禾黍秋,鸡骛俱晏如。——唐时升《和杂诗十一首雨潦不歇独居一室多忧生之嗟·熙熙二百年》

    六翮将安施,长依蓬蒿住。——唐时升《和杂诗十一首雨潦不歇独居一室多忧生之嗟·熙熙二百年》

    新成燕麦欲相扶,风急高杨落乳乌。——唐时升《田家即事四首·新成燕麦欲相扶》

    社酒醒来人寂寂,紥桐花下数鸡雏。——唐时升《田家即事四首·新成燕麦欲相扶》

    侠客中宵豪饮,高人暇日晤言。——唐时升《夏氏池亭六首·侠客中宵豪饮》

    竹留前度题字,苔有旧游履痕。——唐时升《夏氏池亭六首·侠客中宵豪饮》

    朔云秋色早,边月夕光寒。——唐时升《渔阳》

    孺穀本*,潇洒意遗俗。——唐时升《对酒怀里中诸同好四首·孺穀本*》

    翩翩谢纨绮,咥咥亲醽醁。——唐时升《对酒怀里中诸同好四首·孺穀本*》

    室中治书郎,美者颜如玉。——唐时升《对酒怀里中诸同好四首·孺穀本*》

    春寒同衾裯,夜半唤炬烛。——唐时升《对酒怀里中诸同好四首·孺穀本*》

    一朝人事非,七尺如湿束。——唐时升《对酒怀里中诸同好四首·孺穀本*》

    忆昔过从时,光景何由赎。——唐时升《对酒怀里中诸同好四首·孺穀本*》

    碌碌徇世务,笑语非中情。——唐时升《和饮酒二十首初夏天气微热方不欲饮偶龚仲和·碌碌徇世务》

    贪夫营刀锥,烈士徇声名。——唐时升《和饮酒二十首初夏天气微热方不欲饮偶龚仲和·碌碌徇世务》

    生人谁不死,愚者慕长生。——唐时升《和饮酒二十首初夏天气微热方不欲饮偶龚仲和·碌碌徇世务》

    何如饮醇酒,宠辱可不惊。——唐时升《和饮酒二十首初夏天气微热方不欲饮偶龚仲和·碌碌徇世务》

    岂云合大道,免使块垒成。——唐时升《和饮酒二十首初夏天气微热方不欲饮偶龚仲和·碌碌徇世务》

    高山不可至,景行良在兹。——唐时升《和拟古九首从京师归以篇籍自娱有感辄赋·高山不可至》

    大道若河汉,微言辨渑淄。——唐时升《和拟古九首从京师归以篇籍自娱有感辄赋·高山不可至》

    小言必破义,愚者长受欺。——唐时升《和拟古九首从京师归以篇籍自娱有感辄赋·高山不可至》

    遂遗无穷祸,烈火及书诗。——唐时升《和拟古九首从京师归以篇籍自娱有感辄赋·高山不可至》

    大海一浮沤,世界一微尘。——唐时升《和杂诗十一首雨潦不歇独居一室多忧生之嗟·大海一浮沤》

    百年若一梦,恋恋此六亲。——唐时升《和杂诗十一首雨潦不歇独居一室多忧生之嗟·大海一浮沤》

    正如逆旅中,殷勤会四邻。——唐时升《和杂诗十一首雨潦不歇独居一室多忧生之嗟·大海一浮沤》

    离合难为常,匪夕唯伊晨。——唐时升《和杂诗十一首雨潦不歇独居一室多忧生之嗟·大海一浮沤》

    愚者勿复道,嗟彼英雄人。——唐时升《和杂诗十一首雨潦不歇独居一室多忧生之嗟·大海一浮沤》

    匆匆百年内,美好能几时。——唐时升《和形影神三首陶苏皆言日月灯影余兼言水镜影》

    百川东赴海,宁有西归期?——唐时升《和形影神三首陶苏皆言日月灯影余兼言水镜影》

    烈士云徇名,千载令人思。——唐时升《和形影神三首陶苏皆言日月灯影余兼言水镜影》

    身名孰亲疏,此语不复疑。——唐时升《和形影神三首陶苏皆言日月灯影余兼言水镜影》

    诸佛说无心,我已久寂灭。——唐时升《和形影神三首陶苏皆言日月灯影余兼言水镜影》

    试置水火间,了不知濡热。——唐时升《和形影神三首陶苏皆言日月灯影余兼言水镜影》

    遭遇有穷通,希世有巧拙。——唐时升《和形影神三首陶苏皆言日月灯影余兼言水镜影》

    修竹临清池,*畴带城曲。——唐时升《和归田园居六首幽居鲜人事日涉舍后池上有作·修竹临清池》

    微风发新凉,时雨方沾足。——唐时升《和归田园居六首幽居鲜人事日涉舍后池上有作·修竹临清池》

    隔水无人声,琤琤响棋局。——唐时升《和归田园居六首幽居鲜人事日涉舍后池上有作·修竹临清池》

    宿鸟还故巢,飞蛾越明烛。——唐时升《和归田园居六首幽居鲜人事日涉舍后池上有作·修竹临清池》

    晚霞挂林端,明旦知晴旭。——唐时升《和归田园居六首幽居鲜人事日涉舍后池上有作·修竹临清池》

    唐时升(1551~1636)明代学者。字叔达,号灌园叟,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受业归有光,年未三十,弃举子业,专意古学,工诗文,用词清浅,善画墨梅。家境贫寒,然好助人,人称好施与。与娄坚、李流芳、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又与里人娄坚、程嘉燧并称“练川三老”。

    [阅读全文]...

2021-12-12 19:59:36
  • 唐伯虎的诗词名句(唐伯虎著名诗句)

  • 著名
  • 在影视剧中,他是人生赢家;在现实中,他是个彻底的失败者。

    他是唐伯虎。

    由于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太过深入人心,在许多人心中,唐伯虎有颜值、有才华,还抱得美人归。

    可事实呢,唐伯虎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庭,才华出众,可成年后,一年之内,连丧五位亲人。

    在好友的鼓励下,进军科举,却因为科场舞弊一案,被剥夺了考试的资格。无亲人在旁,无功名傍身,连妻子都嘲笑他。

    晚年的唐伯虎以卖字画谋生,穷困潦倒,哪有半点才子的样子,令人唏嘘。

    体会了人生的无常,唐伯虎的诗词与别人不大一样,诗词君总结10首唐伯虎最有名的诗词,一起体会他人生的悲欢离合吧!

    1、最超脱世俗的诗:《桃花庵歌》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地一在天。

    若将贫*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风颠,我咲世人看*。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弘治十八年,距离唐伯虎科场舞弊案已经过去了六年,经此一事,唐伯虎看穿了功名富贵的虚幻,认为以牺牲自由为代价换取的功名富贵不能长久,遂绝意仕进,卖画度日,过着以花为朋、以酒为友的闲适生活。

    整首《桃花庵歌》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意蕴醇厚深远,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

    在《桃花庵歌》中,又见到那个潇洒的唐伯虎。

    若我们收拢身心,远离对名利、物质、世俗的过度追求,心情自然会变得宁静起来,人亦会变得淡然优雅。

    《唐寅事茗图卷》

    2、最相思情浓的词:《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潇洒的唐伯虎,也会沉浸于爱情之中。

    这是一首闺怨词,以女子的口吻写相思之情。

    她藏于深闺,将一切都关在门外,屋外淅淅沥沥,梨花在噼啪声中不断摇曳,春来春去中加重其往昔曾经有过的“赏心乐事”的失落感;至若青春年华也就无可挽回地在花前月下神伤徘徊之间被残酷地空耗去。

    时间在空间中流逝,空间的凝滞、间距的未能缩却花开花落,人生便在等待中渐渐消逝,人生终将凋零,只可在“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中度过漫长岁月。

    总有时间也无能为力的事情——比如爱,比如思念。

    唐寅《葑田行犊图》

    3、最狂放不羁的诗:《把酒对月歌》

    《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唐伯虎也是羡慕李白的吧,才有了这首诗。

    他与李白有着一样的性格,饮酒赋诗,狂放不羁,李白的才华,让唐伯虎也钦佩不已。

    他与李白又是不一样的,我也不曾登上天子船,我也不曾到过长安眠。

    唐伯虎用“把酒对月”的举动,处处将自己和李白相联系、相对比,用“月”、“诗”、“酒”为诗思的契机,并贯穿全篇,抒写了李白敢于蔑视*的品质,表明了作者学*白不求功名利禄的愿望和蔑视*的态度。

    人若简单,快乐便会相随;心若诗意,一切皆会美好。

    [阅读全文]...

2021-12-16 23:31:59
唐代著名诗句 - 句子
唐代著名诗句 - 语录
唐代著名诗句 - 说说
唐代著名诗句 - 名言
唐代著名诗句 - 诗词
唐代著名诗句 - 祝福
唐代著名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