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匈奴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匈奴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匈奴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匈奴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谏伐匈奴书的原文翻译
《谏伐匈奴书》是西汉汉武帝时大臣主父偃所做的文章。下面小编整理了这篇谏伐匈奴书的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谏伐匈奴书的原文翻译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①,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②,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③。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④,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司马法》曰⑤:“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忘战必危。”天下既*⑥,天子大凯⑦,春蒐秋狝⑧,诸侯春振旅⑨,秋治兵⑩,所以不忘战也。且夫怒者逆德也(11),兵者凶器也(12),争者末节也(13)。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14)夫务战胜穷武事者(15),未有不悔者也。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16),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17)。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18),迁徙鸟举(19),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运粮以行(20),重不及事(21)。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22)。胜必杀之,非民父母也。靡蔽*(23),快心匈奴,非长策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而攻胡,却(35)地千里,以河为境(24)。地固泽(咸)卤(25),不生五谷。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26)。暴兵露师十有余年(27),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之不足(28),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又使天下蜚刍挽粟(29),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30),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31)。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32),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33)。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也(34)。
①不恶:不讨厌。切谏:深切的谏言。意谓毫不避讳的直谏君王。博观:广泛地观察。
②重诛:严厉的惩罚。
③遗策:失策。万世:万代。
④效:献。
⑤《司马法》:古代兵书,即《司马穰苴兵法》,原有一百五十篇,今存五篇。以下所引文字出于《司马法·仁本》篇。
⑥*:太*。
⑦大凯:周王所奏凯旋班师的军乐。
⑧蒐:春天打猎。狝:秋天打猎。
⑨振旅:训练军队。
⑩治兵:修治武器。
(11)逆德:背逆的德行。
(12)兵:武器。凶器:凶恶的器物。
(13)末节:最末等的节操。
(14)重行:慎重对待。
(15)务:致力。穷武事:用尽武力。
(16)任:凭借。
(17)齐:相等。三代:指夏、商、周。
(18)委积:此泛指仓廪所蓄的粮食和财物。
(19)鸟举:像鸟儿飞翔。举,飞举。
(20)踵粮:携带粮食行军。
(21)重:繁。不及事:无济于事。
(22)役:役使。
(23)靡敝:疲弊。
(24)辟:通“?”,开拓。河:黄河。
(25)泽卤:盐碱地。
(26)丁男:成年的男人。
(27)暴兵露师:把军队暴露在荒沙野地之中。 有:通“又”。
(28)是:此。岂:难道。
(29)蜚刍挽粟:飞速转运粮草。蜚,通“飞”。刍,喂牛马之草。挽,引、拉。
(30)黄腄:指黄县和腄县。负海:靠海。
(31)率:大致。钟:容量单位,即六斛(石)四斗。致:得到。
(32)疾耕:拼力耕种。
(33)纺绩:纺织、绩麻。帷幕:军帐。
(34)畔:通“叛”。
(35)却:退却
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边①,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②。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③。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高帝不听,遂北至于代谷,果有*城之围④。高皇帝盖悔之甚,乃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⑤,然后天下忘干戈之事。故兵法曰:“兴师十万⑥,日费千金”。夫秦常积众暴兵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之功⑦,亦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夫上虚府库,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国,非完事也⑧。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⑨,禽兽畜之⑩,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11),而下 循 *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12)。乃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而有离心,将吏相疑而外市(13),故尉佗、章邯得以成其私也(14)。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权分乎二子(15),此得失之效也(16)。故《周书》曰(17):“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愿陛下孰计之而加察焉。
①略:攻取。
②代古:代郡的山谷。
③从:追。搏景:博,击,打。一说为“捕”,捕捉。景,通“影”。捕捉影子。
④*城之围:公元前二○○年,汉高帝刘邦打匈奴,被匈奴围困在*城的白登山,七天七夜方得脱离险境。见卷八《高祖本纪》、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等。
⑤刘敬:即娄敬,他建议与匈奴和亲。和亲:这是汉朝出现的一种与边境部族修好的政策。如把汉朝宗室女儿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借以加强汉匈之间的亲善关系,换取边境的安宁。刘敬事见卷九十九本传。
⑥兵法曰:“此指《孙子兵法·用间》篇。
⑦系虏:俘虏。系,拴束。
⑧完事:完美的事。
(9)固:本来。弗:不。程督:按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加以规范督导。
文言文谏伐匈奴书及翻译
《谏伐匈奴书》是西汉汉武帝时大臣主父偃所做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谏伐匈奴书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①,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②,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③。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④,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司马法》曰⑤:“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忘战必危。”天下既*⑥,天子大凯⑦,春蒐秋狝⑧,诸侯春振旅⑨,秋治兵⑩,所以不忘战也。且夫怒者逆德也(11),兵者凶器也(12),争者末节也(13)。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14)夫务战胜穷武事者(15),未有不悔者也。
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16),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17)。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18),迁徙鸟举(19),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运粮以行(20),重不及事(21)。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22)。胜必杀之,非民父母也。靡蔽*(23),快心匈奴,非长策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而攻胡,却(35)地千里,以河为境(24)。地固泽(咸)卤(25),不生五谷。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26)。暴兵露师十有余年(27),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之不足(28),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又使天下蜚刍挽粟(29),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30),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31)。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32),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33)。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也(34)。
①不恶:不讨厌。切谏:深切的谏言。意谓毫不避讳的直谏君王。博观:广泛地观察。
②重诛:严厉的惩罚。
③遗策:失策。万世:万代。
④效:献。
⑤《司马法》:古代兵书,即《司马穰苴兵法》,原有一百五十篇,今存五篇。以下所引文字出于《司马法·仁本》篇。
⑥*:太*。
⑦大凯:周王所奏凯旋班师的军乐。
⑧蒐:春天打猎。狝:秋天打猎。
⑨振旅:训练军队。
⑩治兵:修治武器。
(11)逆德:背逆的德行。
(12)兵:武器。凶器:凶恶的器物。
(13)末节:最末等的节操。
(14)重行:慎重对待。
(15)务:致力。穷武事:用尽武力。
(16)任:凭借。
(17)齐:相等。三代:指夏、商、周。
(18)委积:此泛指仓廪所蓄的粮食和财物。
(19)鸟举:像鸟儿飞翔。举,飞举。
(20)踵粮:携带粮食行军。
(21)重:繁。不及事:无济于事。
(22)役:役使。
(23)靡敝:疲弊。
(24)辟:通“?”,开拓。河:黄河。
(25)泽卤:盐碱地。
(26)丁男:成年的男人。
(27)暴兵露师:把军队暴露在荒沙野地之中。 有:通“又”。
(28)是:此。岂:难道。
(29)蜚刍挽粟:飞速转运粮草。蜚,通“飞”。刍,喂牛马之草。挽,引、拉。
(30)黄腄:指黄县和腄县。负海:靠海。
(31)率:大致。钟:容量单位,即六斛(石)四斗。致:得到。
(32)疾耕:拼力耕种。
(33)纺绩:纺织、绩麻。帷幕:军帐。
(34)畔:通“叛”。
(35)却:退却
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边①,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②。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③。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高帝不听,遂北至于代谷,果有*城之围④。高皇帝盖悔之甚,乃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⑤,然后天下忘干戈之事。故兵法曰:“兴师十万⑥,日费千金”。夫秦常积众暴兵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之功⑦,亦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夫上虚府库,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国,非完事也⑧。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⑨,禽兽畜之⑩,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11),而下 循 *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12)。乃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而有离心,将吏相疑而外市(13),故尉佗、章邯得以成其私也(14)。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权分乎二子(15),此得失之效也(16)。故《周书》曰(17):“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愿陛下孰计之而加察焉。
①略:攻取。
②代古:代郡的山谷。
③从:追。搏景:博,击,打。一说为“捕”,捕捉。景,通“影”。捕捉影子。
④*城之围:公元前二○○年,汉高帝刘邦打匈奴,被匈奴围困在*城的白登山,七天七夜方得脱离险境。见卷八《高祖本纪》、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等。
⑤刘敬:即娄敬,他建议与匈奴和亲。和亲:这是汉朝出现的一种与边境部族修好的政策。如把汉朝宗室女儿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借以加强汉匈之间的亲善关系,换取边境的安宁。刘敬事见卷九十九本传。
⑥兵法曰:“此指《孙子兵法·用间》篇。
⑦系虏:俘虏。系,拴束。
⑧完事:完美的事。
(9)固:本来。弗:不。程督:按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加以规范督导。
⑩畜:养。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高适《登百丈峰二首》
深入匈奴战未休,黄旗一点兵马收,乱杀胡人积如丘。——王昌龄《箜篌引》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李白《白马篇》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曹植《白马篇》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张籍《征妇怨》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李白《战城南》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祭黄帝陵文》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李白《塞上曲》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王维《陇西行》
匈奴慑窜穷发北, 大荒万里无尘飞。——贾至《燕歌行》
列将怀威抚,匈奴畏盛名。——崔日用《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去家一万里,提剑击匈奴。——寒山《诗三百三首》
周宣六月伐猃狁,汉武五道征匈奴。——欧阳修《听*戎操》
少卿偶作匈奴降,陇西士人惭姓李。——李新《冬夜有感》
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部曲精仍锐,匈奴气不骄。——杜甫《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
匈奴穷地角,本自远正朔。——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
上马随匈奴,数秋黄尘里。——戎昱《苦哉行五首》
岂意未死间,自为匈奴妾。——戎昱《苦哉行五首》
陇上横吹霜色刀,何年断得匈奴臂。——陈陶《关山月》
饥时欲啖仇人头,渴时欲饮匈奴血。——秋瑾《剑歌》
弹作蓟门桑叶秋,风沙飒飒青冢头,将军铁嗯汗血流,深入匈奴战未休。——王昌龄《箜篌引·卢溪郡南夜泊舟》
恭闻庙堂略,欲断匈奴臂。——陈陶《赠江西周大夫》
安知非卫霍,为汉却匈奴。——唐之淳《奉怀》
振衣恒山顶,拭眼望匈奴。——袁中道《感怀诗五首·步出居庸关》
何辞一万里,边徼捍匈奴。——李峤《城》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干。——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
今秋官军至,岂意遭戈鋋.匈奴为先锋,长鼻黄发拳。——戎昱《苦哉行五首》
愿公速蹈功名机,匈奴不灭何家为。——楼钥《送伯舅汪运干》
甘向匈奴作妇翁,而翁首祸羞千古。——艾性夫《昭君出塞图》
不能仗大义,割地事匈奴。——郑獬《奉使过居庸关》
闻伐匈奴尽,婆娑无处游。——拾得《诗》
今朝立马祁连上,不见匈奴一骑还。——徐渭《观猎篇(并序)》
狼烟在阵云,匈奴爱轻敌。——贯休《古塞下曲四首》
房奴心情感言诗句
(第一首)
广厦横移稻谷羞,高楼耸立雾云稠。
朱门阔院比宫殿,素户城漂住帐忧。
舍价翻番涛没首,累叠贷借岳压舟。
豪商富贵屋千套,大邑房奴日百愁。
(第二首)
曾笑前贤巢父迂,栖身一树可悲乎。
蜗居木屋他还有,避雨寒庐我却无。
高筑债台拼首付,买断余生怅晚途。
青蚨换酒邀君醉,好过终年卖作奴。
(第三首)
央行利率五翻身,房贷工薪历苦辛。
起早贪黑分角攒,吃糠咽素米粮囤。
天高首付*民惧,地厚分期百姓昏。
怎忍寒居良女嫁,何堪陋舍好男存。
(第四首)
鸟兽都能有卧窟,穷人却没立锥屋。
蒸蒸房价时时涨,滚滚钱钞月月浮。
高筑债台金怎办,身背重负力何出?
打工能挣薪多少,租住蜗居岂满足?!
(第五首)
出峡穿原过万滩,低堤溢岸看千湾。
苇涂沙渚垒金阁,野岛荒墩筑别园。
强发商家门径广,刚需业主道途艰。
转身物管犹孙二,入闸交钱递笑颜。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句】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出处】
唐。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意思翻译】
诗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场悲壮、惨烈的激战。五千将士,誓死杀匈奴之敌,奋不顾身,但结果全部丧身疆场。表现了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注:匈奴,借指唐朝外敌。
【全诗】
《陇西行四首(其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①本篇选自《全唐诗》。《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陈陶的《陇西行》共四首,此其二。
②匈奴,秦汉时期活动于漠北草原上的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貂锦,由貂尾装饰的锦衣,即战袍。此借指士兵。因此诗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与西汉李陵出击匈奴战败的历史记载相同,故旧注多认为此诗所写为李陵战败事。
③无定河,源出内蒙古,向东南经清涧流入黄河。因急流挟沙,深浅不定而得名。
【赏析】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陇西行》为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陈陶有《陇西行》四首,这是第二首,写出了对于边塞战争的感受。诗共四句,首二句直陈唐代边塞战争的一个英勇而悲壮的场景,对于战争的残酷无情虽不着一字,全以事实说话,且以“誓扫”句写出了唐军的英雄气概,但毕竟他们战死了,这是英雄的悲剧。这两句看似*铺直叙,但却内含筋骨,意义丰富、深沉,耐人思索感叹。前人如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中只赞赏本诗后二句,而指责首二句为“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是没有吃透本诗的缘故。事实上正是这首二句,才引发了后二句的欲止不能的对于这种悲剧的感伤。自然,后二句更是出手不凡的,五千将士,就这样化为“无定河边骨”了,可是谁能想到,他们的可怜的寡妻,还在千里之外的中原内地眼巴巴地盼着他们凯旋归来,连做梦都在和他们团聚呢!这又是人生的悲剧。全诗仅四句,却写出了这相联相叠的双重悲剧,具有着十分震慑人心,使人无法排解的悲剧艺术感染力。
【赏析】
《陇西行》本乐府旧题,但本诗以*仄相谐,不入《乐府》,而入绝句。陇西指今甘肃宁夏以西。此诗以汉喻唐,既写了出征将士的勇敢,也写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悲剧。“誓扫匈奴不顾身”,匈奴,本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汉代时常常侵扰汉王朝北方。此处借指唐代北方的突厥、契丹等少数民族。这一句写出了出征将士群情激奋,勇赴沙场的场面。“五千貂锦丧胡尘”,五千多将士在与敌人的.浴血奋战中壮烈牺牲了。从上句的群情激昂地勇赴沙场,到这一句全军将士的全部壮烈牺牲,即有一扬一抑之意,也有一以贯之之情。它使人对这“五千貂锦”由赞叹转入痛惜,同时贯串着一种誓死杀敌,虽死犹生的豪气。正因为这种勇敢与豪情,使后面两句的感叹更为有力。“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无定河是黄河的支流,源出于今内蒙古,经陕西榆林、米脂至清涧县流入黄河。因流沙沉积,深浅不定,故名。这两句上承前两句说:战争已经发生过好多年了,连阵亡将士的尸首也由于长期风吹日晒雨淋,都变成了白骨。但是将士的妻子却因消息无人传递,依旧在家中翘首盼望他们的归来。甚至因为长久无消息,常常梦见他们回到自己身边,又和自己一起过起了甜蜜的生活。但他们哪里知道,这已经是永远不可能的事了。此两句之所以沉痛,不只是因为战争的残酷,还因为作者将现实中的白骨与梦境中鲜活的人作了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数阵亡将士的哀悼和对其妻子的同情。将士的死亡已经是一个悲剧了,而由这悲剧所引发的他们的妻子身上的悲剧更动人心魄。
【备注】
①陇西行,汉乐府篇名。见《乐府诗集》卷三七《相和歌辞·瑟调曲》。陇西,指延伸于陕西、甘肃边境的陇山(六盘山南段)之西。《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曰:“古辞云‘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始言妇有容色,能应门承宾。次言善于主馈。终言送迎有礼。”此诗歌颂一个能操持门户的能干主妇。张玉穀《古诗赏析》评云:“此羡健妇能持门户之诗,旧解皆云中含讽意,盖因妇人宜处深闺,不应自应宾客也。然玩诗意,以凤凰和鸣,一母九雏兴起,则此好妇之无夫无子,自可想见。门户既藉以持,宾客胡能不待?中绝无含刺之痕。”后世拟作颇多,自梁简文帝始,但言辛苦征战,佳人怨思,其中以唐陈陶所作最为著名。
②唐组诗名。七绝。乐府旧题。陈陶作,见《全唐诗》卷七四六。约作于大中(847—859)中。共四首,其中以第二首最为传诵:“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前两句总写将士英勇杀敌,伤亡惨重,为后张本。后两句以沙场枯骨和春闺思梦呼应对比,具体描写长期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构思独特,“凄婉味长”(谢榛《四溟诗话》卷二),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明杨慎认为此诗化用汉贾捐之《议罢珠崖对》“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语意,“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升庵诗话》卷一二)。王世贞评“可怜”二句曰:“用意工妙至此,可谓绝唱矣”,又云:“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艺苑巵言》卷四)清沈德潜则曰:“作苦语无过此者。然使王之涣、王昌龄为之,更有馀韵,此时代使然,作者亦不知其然而然也。”(《唐诗别裁》卷二○)高步瀛亦以王说为“不然”:“若前二句不若此说,则后二句何从着笔?此特横亘一盛唐晚唐之见于胸中,故言之不能*允。”(《唐宋诗举要》卷八)
《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陈陶。其古诗全文如下: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①貂锦:这里指战士,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③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④匈奴:指西北边境部族。
【翻译】
唐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鉴赏】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诗人共写了陇西行四首,此处是第二首。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接着,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
破匈奴诗句
匈奴诗句
打匈奴的古诗
有关匈奴消失的古诗
杜莆的古诗破匈奴
描写征讨匈奴的古诗
卫青大胜匈奴的古诗
古诗破匈奴的原文
描写匈奴战争的古诗
关于西汉匈奴的古诗
誓扫匈奴不顾身的豪迈古诗
历朝历代抗击匈奴的古诗
狸奴诗句
古诗念奴娇的诗句
含有匈的古诗
古诗中含有奴字的诗句
关于念奴娇阅江楼的诗句古诗
形容房奴的句子
念奴娇名句
鸟奴精彩句子
念奴娇重点句子
看钱奴是古诗的第几句
念娇奴的古诗
小狸奴的古诗
成为房奴的说说
念奴娇古诗原版的
奴隶主剥削奴隶的古诗
关于狸奴的古诗
念奴娇过洞庭名句
古诗念奴娇的来历
江边垂钓的古诗
题临安邸古诗的词义
南宋陆游的野步古诗
古诗好的寓意
梅花魂有感情的古诗
关于儿童玩耍的古诗五言
极其优美的写雪的古诗词
简单的江畔独步寻花古诗诗意
有朵儿的古诗
与秋有关的古诗写秋声
古诗词形容草木茂盛的词
关于赞美独树的古诗
与酒有关的古诗词酒名
古稀在古诗中的出处
醉花间的古诗冯延巳
酒馆与佳人的古诗0
对古诗小池的理解
宜春温汤的古诗意图
形容秋天相聚的古诗
赞美蛙鸣的古诗
有关月字古诗的封面
含刺的古诗词
关于东岳泰山的古诗词
老鹰的古诗大全
马哲规律的古诗词
古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的拼音
关于房屋温馨的古诗
故幼而识的古诗
对于信仰的古诗
十首最长的古诗原文
想和别人在一起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