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姓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姓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姓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姓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百家姓之李姓-益阳李氏
李姓为天下第一大姓,鼎盛时期是在*唐代,是当时的国姓,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之李姓-益阳李氏,欢迎大家查看!
益阳李氏
益阳李氏敬承公宗堂屋群,位于益阳沧水铺镇鹿王冲村敬承公组,座落于巍峨秀美地青秀山下,是益阳李氏七处祠堂旧址之一,左右两院由大小房间六十余间组成,左院祠堂,右院居房。
七十年代以前一直住有十余户李姓族人;房屋大多是由青砖和土木结构,两院外墙有两扇各十多米高的高大青砖防火墙,院门是由条形青石砌成,门前有池塘,周围古木参天,楠竹林立,树木环绕,乡间田野,风光秀美。
益阳李氏是“陇西堂”分支 ,乃唐太宗十四子曹王之后,于明代从江西吉安迁居益阳,大多分居于益阳各乡镇,发派祖坟在九烈山;
李名扬,字小鲁。清代道光年代人,正九品,益阳县二十里里长,家资甚富,有良田五百余亩。生有七子,皆从九品。敬承公是其第二子(小鲁公大子无传后代),名鹊桥。小鲁公曾主编益阳李氏分支第四次修谱。第五次修谱于九七年由九烈山分支后人主编修订。 欢迎益阳李姓同宗 ,启缘敬请!
益阳李氏七公祠派语:
启端雍睦重,忻合协*康,
惠迪恒年吉,辉延复旦详,
典谟仪古训,清慎式官方,
学博书香邺,才优策轶唐,
在林怀雅静,升阁仰仙昂,
诚笃培根永,安真翊祚长,
诒谋能缵述,来许悉昭彰,
攸叙彝伦久,声徽百代扬。
注:派语首字各房皆不同。智房:思端雍睦重
仁房:光端雍睦重
圣房:启端雍睦重
【卓室支房】:肇端雍睦重
义房:世端雍睦重
忠房:家端雍睦重
和房:诗端雍睦重
孝房:大端雍睦重
为防止错误的修改,特此增加注释,并且在下面的文字中有说明。
新老派语衔接引:
说文云:“派别永也,博雅谓水自分去为派,而宗室记世,次者,本之所以序昭穆,判宗卑也”。就是说,派别要永远的`传代下去,以后本族人之间才知道辈份长幼之分。我益阳陇西李氏南迁始祖自宋、元、明先后从江西徙湖南落业於益阳各地,因遗牒无承,逐各自为派,带来派字不一,世系难辨。故我七公祠各房先祖於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经商定创修通谱,颁八十字新派语,供智 仁 圣 义 忠 和 孝七房通用。其各房新派语首字在旧派语中界定,分别为:智房(思),仁房(光),圣房(启)【卓室支房(肇)】,义房(世),忠房(家),和房(诗),孝房(大),括号里字均为各房八十字之首,以下七十九字俱同,统一通用新派语命名定系,不齐者自齐,以昭一律。
智仁圣义忠和孝各房旧派语与新派八十字派衔接定义如下:
智房新旧派语接口字:天应志绍万,时擅贤先枝,山镇资湘大,宗嗣显孝思,(思)端雍睦重……。旧派语“思”派以后的派字终用。
仁房新旧派语接口字:亨吾际时景,元亨房:仲希尚德贤,
贞亨房:荣思相继贤,
云公房:荣思之宗贤,
云公房:荣应芳必贤,
洪都绳其度(洪都绳奕度,洪都绳节度),楚国绍伊光,(光)端雍睦重……。旧派语“光”派以后的派字终用。
圣房新旧派语接口字:昜简乾坤定,时和万象昌,传经思祖泽,敦厚有余芳,泰运元逢甲,隆名肇(启)良,楚良等。(启)端雍睦重……。旧派语“启”派以后的派字终用。
卓室房新旧派接口字:英豪须耀室,兰桂应遵庭,嗣本荣华远,贤坤治悦明,逢时隆锡肇。(肇)端雍睦重……。旧派语“肇”派以后的派字终用。
义房新旧派语接口字:普贵思廷,本崇芳文,宗恭宽逢,祖光嗣荫,泽敦孝友等。(世)端雍睦重……。旧派语“世”派以后的派字终用。
忠房新旧派语接口字:天廷大圣师,文道朝明国,良子可立邦,宗祖增光德,信义肇家等。(家)端雍睦重……。旧派语“家”派以后的派字终用。
和房新旧派语接口字:秀继思宗显,文房聪房:本道达还通,
显兰房:本志开隆盛,
聪房:本家登之上,
聪房:达垂泽远盛,
恭房:本映正国如,
开邦家逢盛,良勋益峻崇等。(诗)端雍睦重……。旧派语“诗”派以后的派字终用。又分支派新旧派语接口字:道守原逢彦,仁承春正宜,恩光勤启烈,振后益修等。(诗)端雍睦重。
孝房新旧派语接口字:瓒宗彦友伯,时允正守宏,基绍启光彩,隆邦焕大等。(大)端雍睦重……。旧派语“大”派以后的派字终用。
奇珍公系新旧派接口字:三楚家声旧,资江世泽长,文明廷相尚,维应有贤良。盛德光前范,鸿猷(启)厚芳。诗章*保,泰运肇嘉祥。(启)端雍睦重……。旧派语“启”派以后的十二派字终用。
益阳南道塘李氏
始迁祖天隆公,明洪武28年(1395)自江西吉水县谷村徙益阳南道塘岗板村,生子五:应富、应贵、应荣、应华、应启,衍为五房。清嘉庆元年(1796)创修族谱,咸丰10年(1860)续修,光绪17年(1891)三修,1921年四修,1998年五修。清咸丰5年(1855)建天隆公祠于南道塘。谱中旧派:天应志绍万,时亶贤先枝,山镇资湘大,宗嗣显孝思。嘉庆5年(1800)益阳李姓七支共建宗祠于邑城北关内。光绪33年(1907)拟定合派:思端雍睦重,欣合协*康,惠迪恒年吉,辉延复旦祥,典模仪古训,清慎式官方,学博业香邺,才优策轶唐,在林怀简静,升阁仰轩昂,诚笃培根永,安贞翊祚长,诒谋能赞述,耒许悉昭彰,攸叙彝伦久,声徽百代扬。
益阳西*李氏
始祖唐时西*王晟公,第十子宪公,字章武,为洪州刺史,迁江西观察、岭南节度使。传十一派至忠公,字贞护,号信卿,居江西庐陵县朋田,元大德中官颖州司理,至大初升益阳知州,解组后卜居益阳城东。其子福公于明洪武5年(1372)卜居长乐街,晚迁江南市。福公之子敏公生四子:元、贞、道、云,贞、道二公不详,元公下衍为恭、俭、川三房,云公下衍为智、信、文三房。族谱始修于清康熙20年(1681),乾隆9年(1744)续修,乾隆58年(1793)三修,道光8年(1828)四修,咸丰6年(1856)五修,光绪17年(1891)六修。乾隆23年(1758)建宗祠于石磨湾。派语:洪都绳其度(文章绳节度),楚国绍伊先,光辅家声大,奇勋世泽延,懋和昭典训,慈孝代宣传。
嫩草江李氏派语:
唐朝的李姓诗人有哪些
唐朝的李姓诗人其实是有十分的多的,那么分别又有哪些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唐朝的李姓诗人有哪些,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表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绅
李绅(772—846),汉族,表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唐代宰相、诗人。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李峤
李峤(644年-713年),男,表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表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表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着有《昌谷集》。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表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李群玉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拓展阅读:唐朝的.诗人有哪些
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
初唐“四杰”:王勃、洛宾王、卢照邻、杨炯。
中唐:柳宗元、孟郊、韩愈、白居易、卢纶、李贺
李益、刘禹锡、贾岛、张继、韦应物、李坤
元稹、张祜、杜秋娘、张籍、戴叔伦、顾况
晚唐:李商隐、杜牧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鬼——李贺;
四明狂客———贺知章;七绝圣手——王昌龄;
苦吟诗人——贾岛;诗豪——刘禹锡;
唐朝三大诗人: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亦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蜀,而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李朝辉 意为朝辉,晨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三国志·魏志》:“朝旦为辉,日中为光。 ”
李智敏 意为才智敏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临桂阙令,檄先生佩两符,十六在省,十四在邑,神闲智敏,分身应之,沛若有余也。”
李志尚 意为志向,理想。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隋书·艺术传·庾质》“庾质字行修 ,少而明敏,早有志尚”。
李志行 意为志向和操行。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易·屯》“《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
李子衿 比喻贤才。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曹操《短歌行》“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李自清 意为保持自身的廉正清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
李姓男孩起名,要有诗词意境。
李廷庭李廷韬名字取自经典诗句,富于文化气息,于内有助于培养孩子谦虚博大的胸怀和善于学*和观察的*惯以及高洁自爱的道德胸怀,更有助于培养孩子从小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让孩子美好的人生,从一个诗意优雅的名字开始。
历史上的 李氏的名人
李耳 春秋李悝 魏李广 汉代李白 唐李靖 唐李膺 汉代李贺 唐 李泌 唐李邕 唐 李清照 南宋李之孝 北宋李开先 明李中 南唐李尤 东汉李日华 明李公佐 唐李文蔚 元李玉 明末李东阳 明李先芳 明李华 唐李行道 元李充 东晋李汝珍 清李好古 元李观 唐李约 唐李寿卿 元李孝光 元李纲 南宋李直夫 元李昉 北宋李昌符 唐李季兰 唐李密逊 南宋李绅 唐李复言 唐李峤 唐李俊民 金李珣 前蜀 李格菲 北宋李贽 明李颀 唐李涉 唐李流芳 明李益 唐李调元 清李祯 明李邕 唐李梦阳 明李商隐 唐李康 魏李渔 清李密 西晋李敬芳 唐李斯 秦李频 唐李荐 北宋李煜 南唐李群玉 唐李嘉佑 唐李端 唐李肇 唐李德林 隋李德裕 唐李璟 南唐李翱 唐李攀龙 明
求李姓男孩名字,最好能利用成语或是经典古诗词
俊驰(出自成语:俊才星驰) 雨泽 (恩惠像雨一样多) 鸿涛 (鸿:旺盛,兴盛 ) 浩宇 (胸怀犹如宇宙,浩瀚无穷) 泽洋 (广阔的海洋 ) 鑫磊 (鑫:财富 ) 鹏煊 (煊:光明,读xuān ) 博文 (文韬武略,博大精深 ) 昊强 (昊:苍天,苍穹 ) 越泽 (越过广阔的水源 ) 旭尧 (旭:旭日 尧:为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后泛指圣人) 伟宸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 志泽 (泽:广域的水源 ) 博超 (博:博大 超:超越 ) 君浩 (君:君子 浩:浩大 ) 子骞 (骞:高举,飞起 ) 鹏涛 (鹏:比喻气势雄伟 ) 炎彬 (炎:燃烧 彬:形容文雅 )
历史上有哪些李姓名人?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有:李耳、李斯、李世民、李白、李广、李商隐、李清照、*等等。
1.李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楚)国苦县(古县名)。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
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2.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
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3.李广 李广(?-前119年),华夏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
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
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
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
后任右北*郡(治*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
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4.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李姓的起源简介
李姓是很普遍的一个姓,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李姓的起源简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姓氏:【李】
拼音:Li
郡望:陇西郡
名人:李聃,李世民,李嘉诚,李泽楷,李光耀,
胜迹:福建永定李氏宗祠
文献:李氏宗谱, 赵钱孙李:*大姓寻根与取名
历史:李是*第二大姓氏,人口大约有八千七百多万,在*以北方人居多,在台湾排名第五位。李姓的来源相当复杂,根据传说,李姓出自黄帝。李姓的始祖名叫皋陶,是黄帝孙子的后裔。皋陶在尧称帝的时候,曾经担任“大理”,主管司法,并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史称“五刑”。皋陶的子孙世袭其职,经历了虞,夏,商三个朝代,并且以官职为自己的姓氏,人称“理”氏。直至商朝末年,他的后代,一个叫理征的贵族,被纣王迫害致死,他的妻子契和氏与儿子理利贞,一起逃难到伊侯之墟。因为逃难途中曾经躲在一棵李树下,并且以李子充饥,才得以保全性命,所以改姓为“李”。因为皋陶祖先为嬴姓,故李氏出自嬴姓。在先秦时期,李姓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进入魏晋以后,李氏逐渐发展,成为当时的中原五大郡姓之一。另外四个是:王,崔,卢,郑。到唐代,因为皇帝姓李的缘故,使得李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皇帝赐姓给一些人,让他们姓李,更有许多人自己改姓,冒充姓李。于是,李姓在这三百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一下子变成了*的一个大姓。李氏名人尚有:李白、李自成、李小龙、李敖、*、李远哲等人。
补充资料:
姓氏起源:
关于李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聚集地:
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台湾李姓排列第五。台湾各地到处都有李姓人氏,即使在人烟稀少的边陲之地,也有李姓的后裔在繁衍。台湾李氏也来自福建和广东。最先到台的地福建人李魁奇,后为郑芸龙所杀。台湾李姓并非一支,第一类是北宋大臣要纲之后称为景仙李氏;第二类是河南李氏称为兑山李氏;第三类是来自宋朝的云南后称为金山乡李氏;第四类是燕楼李氏;约宋元之间这支李氏上在台李氏中人数最多。
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家乘谱牒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李氏*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
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泺邑李氏族谱四卷、李氏族谱不分卷、李氏支谱不分卷、李氏家谱不分卷、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册、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李氏三房支谱四卷。
浙江:西塘李氏支谱十二卷、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
历史名人
李 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 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 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 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拓展:长孙姓的历史起源介绍
一、寻根问祖
长孙复姓本为拓跋氏,为后魏献文帝第三兄拓跋嵩之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曾祖父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沙英雄为南部大人,号拓跋氏;小儿子什翼健就是拓跋圭的祖父,拓跋圭建立北魏称帝后,因沙英雄是曾祖父的儿子,就赐他的儿子为长孙氏。长孙嵩后来位至太尉,封为北*王;他的侄子长孙道生屡建战功,位至宰相,封为上党王。拓跋嵩因有功于魏,世袭为王族大人。孝文帝时,以拓跋姓为魏朝皇族宗室之长门,故改姓为长孙氏。
二、迁徙分布
长孙姓望族居济阳(今山东定陶西北,一说河南兰封东北)。 《郡望百家姓》记载:长孙氏望出济阳郡。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
三、郡望堂号 "霹雳堂":隋朝时候,长孙晟18岁即为司卫上士。
突厥南侵。向皇帝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定其虚实,了如指掌,拜车骑将军兼受降使者。突厥怕他,听到他的弓声,说是霹雳,故有"霹雳"之称。
四、历史名人
长孙晟--字季晟。隋朝洛阳人。自幼*武,年18为司卫上士,高祖一见嗟异。开皇中突厥南侵,晟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定其虚实,皆如指掌。遂拜为车骑将军兼受降使者,敌称他的马声与弓声为"霹雳闪电",闻风丧胆。终为右骁将军。卒谥献。 长孙无忌--字辅机,晟子。唐朝洛阳人,唐太宗皇后之兄。博涉文史,有谋略。从太宗李世民定天下,功居第一迁吏部尚书,封为齐国公,又徙赵国公、太子太师,后为高宗时辅政大臣,进授太尉,兼修国史。因被武后所陷,削爵流黔州,自杀。撰有《唐律疏议》。 长孙俭--本名庆明。北周洛阳人。少方正有cao行。时四方骚动,俭从左卫将军攻破宿勒明达等,以功赐爵索虞侯。文帝甚敬之,表授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黎民树碑刻颂。又诣阙留,后征授大行台尚书,兼相府司马。封昌宁公,升大将军,镇荆州。以病还为夏州总管卒。
唐代诗人姓李的有哪些
唐代诗人姓李的有哪些呢,你是否有了解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代诗人姓李的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 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 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绅
李绅(772—846),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 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唐代 宰相、诗人。二十七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 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 ,已佚。
李峤
李峤(644年-713年),男,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大 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 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 居福昌昌谷,后世称其为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 》等名篇。着有《昌谷集》。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李群玉
李群玉,是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很好。《湖南通志· 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 ,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 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 ,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 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李频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镇)人,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著有《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
寿昌县令穆君曾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李郢
李郢,字楚望,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画鼓》、《晓井》等,其中以《南池》流传最广。
李约
李约,字在博,一作存博,自号为“萧斋”。宋州宋城人,唐朝宗室之后,为郑王元懿玄孙,汧公李勉之子。
李约官任兵部员外郎,与主客员外郎张谂同官。有画癖,闻一士人家有张璪所绘松石幛子,乃诣购其家,弱妻已练为衣裹。唯得两幅,双柏一石,嗟惋久之,作绘练记。以至行雅操知名当时。特精楷隶,并善画梅。又萧字为梁侍中萧子云壁书,李约得之,崔备为之记,约自为赞,又以名其斋。后弃官终隐。
又被时人写姓名,春风引路入京城。 ——刘禹锡《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自洛赴上都赠别》
久别长须鬓,相思书姓名。——贾岛《寄李存穆》
老监姓名应在壁,相思试为拂尘看。——白居易《韦七自太子宾客再除秘书监,以长句贺而饯之》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朱元璋《示僧》
屡作家书欲寄人,姓名愁堕软红尘。——王柏《和前人韵·屡作家书欲寄人》
物我忘恩怨,渔樵寄姓名。——李昴英《建他解归诗复徐意一二首·吏擎双印出》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王维《桃源行》
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李白《悲歌行》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杜甫《哀王孙》
只恐南宫录姓名,醉骑白鹤朝上清。——白玉蟾《万法归一歌》
生涯扰扰竟何成,自爱深居隐姓名。——武元衡《南徐别业早春有怀》
夜来上在蓬莱宿,手写姓名符萝卜。——文同《沙堤行》
伯鸾憔悴甘飘寓,非向嚣尘隐姓名。——李绅《皋桥》
始自受姓名,葳蕤立衣裳。——陈陶《草木言》
莫依乱世轻依托,须学前贤隐姓名。——杜荀鹤《乱后旅中遇友人》
少年学武兼学文,姓名不属羽林军。——童轩《刘生》
他时若赴蓬莱洞,知我仙家有姓名。——吕洞宾《七言》
曾于锦水为蝉蜕,又向蓬莱别姓名。——吕洞宾《七言》
哦此琵琶敲诗肠,尔或因之姓名香。——方回《于氏琵琶行》
知有姓名聊寄问,更无言语抱斜晖。——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
此时方帽一先生,野老相过无姓名。——项安世《都下次韵酬松阳叶叔文》
璇霄仙籍书姓名,丹霞染诰金花绫。——杨万里《七月二十三日南极老人星歌上叔父十三,致政》
大梁二壮士,千古姓名香。——胡仲弓《侠客》
我今姓名亦懒记,几砚尘埃卧羊鬣。——毛滂《师文莫君以诗从仆求字顾非所长聊作一篇姑慰》
海内故人难数见,壁间时得姓名曾。——赵蕃《生米市尽处有寺名演义有二物且得甘叔异邓南》
潜夫自有孤云侣,可要王侯知姓名。——方干《山中言事·欹枕亦吟行亦醉》
门生故吏知多少,尽向碑阴刻姓名。——秦观《孙莘老挽词四首·月旦尝居第一评》
姓名音信两不通,终日经年常闭口。——刘商《胡笳十八拍》
南陆仙翁识姓名,星官曾见刊琼籙。——曾丰《寿陈龙图》
往见刘夫子,得闻君姓名。——赵蕃《呈李思永》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杜甫《戏作花卿歌》
终然学问有知已,姓名不记今卑矣。——陈藻《叔达及第书走笔答之》
诗句若喧卿相口,姓名还动帝王心。——吕洞宾《七言》
醉中不复问姓名,上马忽去横短策。——苏轼《大雪独留尉氏》
识字记姓名,击剑一人敌,孙吴相斫书,了解亦何益。——陆游《对酒·识字记姓名》
凤阁鸾台十二屏,屏上郭熙题姓名。——苏辙《书郭熙横卷》
德行文卓里开宗,姓名朝野尽知公。——王安石《挽舜元胡著作郎》
向来姓名到天府,市人莫笑渠尘土。——杨万里《题潘彦政叔侄濯缨斋》
往往尘晦碧纱笼,伊人或用姓名通,未必全收俊伟功。——黄庭坚《观崇德墨竹歌》
玉芝敲折琤然堕,合有真人上姓名。——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
贞白求丹变姓名,主恩潜助亦无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
齐心楼上望浮云,万古千秋空姓名。——周朴《望中怀古》
句律斩新过似旧,姓名略是复疑非。——刘克庄《答循倅潜起》
且欲遗姓名,安能慕竹帛。——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
宁知远使问姓名,汉语泠泠传好音。——刘商《胡笳十八拍》
睢阳客舍一再过,牢落谁人如姓名。——吴芾《里有蒋生者颇志于学迫于贫困吾叔德先见而怜》
当书游侠传,令子姓名曰。——洪迈《戏赠吴知伯》
当从黑白辨,岂问姓名题。——赵蕃《赠墨二首·斲我千年质》
生男不能养,惧身有姓名。——张籍《西州》
反映了百姓疾苦的诗句
王粲《七哀诗》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侪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悲啼声,挥涕独不还。“未知生去世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顾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李绅的悯农诗(一)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二)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杜甫《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也作“爷娘”),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工具。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元结《贼退示官吏》
昔年逢太*,山林二十年。源头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因此陷邻境,此州独见全。青鸟使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湖边。
田家词
——元稹
牛咤咤,田确确。
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现代反映百姓疾苦的诗词真的许多,几乎是个诗人都有几首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去世有儿牛有犊,不遣官军粮不足。
李白的诗句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李白《鞠歌行》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李白《古朗月行》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山人劝酒》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赠孟浩然》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李白《妾薄命》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调·其一》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长相思·其一》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其一》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李白《行路难·其三》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赠孟浩然》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送友人入蜀》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李白《夜坐吟》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李白《长相思·其一》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李白《行路难·其三》
李白的诗句(精选100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句了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的诗句(精选100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4、*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7、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
8、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9、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
1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11、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12、*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菩萨蛮》
1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4、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妾薄命》
1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1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17、*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18、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
19、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
20、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
2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
22、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3、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4、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早春寄王汉阳》
25、清湍鸣回溪,绿水绕飞阁。《游水西简郑明府》
26、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拟古》
27、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杂曲歌辞·行路难》
28、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赠何七判官昌浩》
29、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下途归石门旧居》
30、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秋下荆门》
31、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32、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33、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3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5、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杨叛儿》
36、何当一来游,惬我雪山诺。《游水西简郑明府》
37、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
38、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邯郸南亭观妓》
39、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行》
40、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酒肆留别》
4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4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4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
44、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
4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4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47、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
48、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
49、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反映了百姓疾苦的诗句
诗句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反映了百姓疾苦的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李绅的悯农诗(一)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二)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杜甫《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也作“爷娘”),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工具。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元结《贼退示官吏》
昔年逢太*,山林二十年。源头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因此陷邻境,此州独见全。青鸟使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湖边。
田家词
——元稹
牛咤咤,田确确。
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现代反映百姓疾苦的诗词真的许多,几乎是个诗人都有几首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去世有儿牛有犊,不遣官军粮不足。
《丁都户歌》
云阳上征去,*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李姓诗句
姓李的诗句
形容李姓的诗句
姓李的六字古诗句
姓李的古诗
李姓短句霸气
李姓语录
有关李姓的古诗
李姓和胡姓的古诗词
姓李的姓氏情话
姓李的语录
李姓最好的古诗
有关于李姓的古诗
我姓李的一句情话
我姓李的姓氏情话
我姓李的的专属句子
我姓李的专属句子
李的姓氏情话
姓李的姓氏情话图片
古诗的名字姓李
关于姓李的专属句子
微信姓氏李签名
姓张的诗句
李清照古诗的姓名
姓李的古诗词大全
一姓一诗句
古诗中的李姓女孩名
古诗中有带李姓氏的吗
古代姓李的诗人的古诗
姓李的古诗名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