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姓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姓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姓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姓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百家姓之李姓-益阳李氏
李姓为天下第一大姓,鼎盛时期是在*唐代,是当时的国姓,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之李姓-益阳李氏,欢迎大家查看!
益阳李氏
益阳李氏敬承公宗堂屋群,位于益阳沧水铺镇鹿王冲村敬承公组,座落于巍峨秀美地青秀山下,是益阳李氏七处祠堂旧址之一,左右两院由大小房间六十余间组成,左院祠堂,右院居房。
七十年代以前一直住有十余户李姓族人;房屋大多是由青砖和土木结构,两院外墙有两扇各十多米高的高大青砖防火墙,院门是由条形青石砌成,门前有池塘,周围古木参天,楠竹林立,树木环绕,乡间田野,风光秀美。
益阳李氏是“陇西堂”分支 ,乃唐太宗十四子曹王之后,于明代从江西吉安迁居益阳,大多分居于益阳各乡镇,发派祖坟在九烈山;
李名扬,字小鲁。清代道光年代人,正九品,益阳县二十里里长,家资甚富,有良田五百余亩。生有七子,皆从九品。敬承公是其第二子(小鲁公大子无传后代),名鹊桥。小鲁公曾主编益阳李氏分支第四次修谱。第五次修谱于九七年由九烈山分支后人主编修订。 欢迎益阳李姓同宗 ,启缘敬请!
益阳李氏七公祠派语:
启端雍睦重,忻合协*康,
惠迪恒年吉,辉延复旦详,
典谟仪古训,清慎式官方,
学博书香邺,才优策轶唐,
在林怀雅静,升阁仰仙昂,
诚笃培根永,安真翊祚长,
诒谋能缵述,来许悉昭彰,
攸叙彝伦久,声徽百代扬。
注:派语首字各房皆不同。智房:思端雍睦重
仁房:光端雍睦重
圣房:启端雍睦重
【卓室支房】:肇端雍睦重
义房:世端雍睦重
忠房:家端雍睦重
和房:诗端雍睦重
孝房:大端雍睦重
为防止错误的修改,特此增加注释,并且在下面的文字中有说明。
新老派语衔接引:
说文云:“派别永也,博雅谓水自分去为派,而宗室记世,次者,本之所以序昭穆,判宗卑也”。就是说,派别要永远的`传代下去,以后本族人之间才知道辈份长幼之分。我益阳陇西李氏南迁始祖自宋、元、明先后从江西徙湖南落业於益阳各地,因遗牒无承,逐各自为派,带来派字不一,世系难辨。故我七公祠各房先祖於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经商定创修通谱,颁八十字新派语,供智 仁 圣 义 忠 和 孝七房通用。其各房新派语首字在旧派语中界定,分别为:智房(思),仁房(光),圣房(启)【卓室支房(肇)】,义房(世),忠房(家),和房(诗),孝房(大),括号里字均为各房八十字之首,以下七十九字俱同,统一通用新派语命名定系,不齐者自齐,以昭一律。
智仁圣义忠和孝各房旧派语与新派八十字派衔接定义如下:
智房新旧派语接口字:天应志绍万,时擅贤先枝,山镇资湘大,宗嗣显孝思,(思)端雍睦重……。旧派语“思”派以后的派字终用。
仁房新旧派语接口字:亨吾际时景,元亨房:仲希尚德贤,
贞亨房:荣思相继贤,
云公房:荣思之宗贤,
云公房:荣应芳必贤,
洪都绳其度(洪都绳奕度,洪都绳节度),楚国绍伊光,(光)端雍睦重……。旧派语“光”派以后的派字终用。
圣房新旧派语接口字:昜简乾坤定,时和万象昌,传经思祖泽,敦厚有余芳,泰运元逢甲,隆名肇(启)良,楚良等。(启)端雍睦重……。旧派语“启”派以后的派字终用。
卓室房新旧派接口字:英豪须耀室,兰桂应遵庭,嗣本荣华远,贤坤治悦明,逢时隆锡肇。(肇)端雍睦重……。旧派语“肇”派以后的派字终用。
义房新旧派语接口字:普贵思廷,本崇芳文,宗恭宽逢,祖光嗣荫,泽敦孝友等。(世)端雍睦重……。旧派语“世”派以后的派字终用。
忠房新旧派语接口字:天廷大圣师,文道朝明国,良子可立邦,宗祖增光德,信义肇家等。(家)端雍睦重……。旧派语“家”派以后的派字终用。
和房新旧派语接口字:秀继思宗显,文房聪房:本道达还通,
显兰房:本志开隆盛,
聪房:本家登之上,
聪房:达垂泽远盛,
恭房:本映正国如,
开邦家逢盛,良勋益峻崇等。(诗)端雍睦重……。旧派语“诗”派以后的派字终用。又分支派新旧派语接口字:道守原逢彦,仁承春正宜,恩光勤启烈,振后益修等。(诗)端雍睦重。
孝房新旧派语接口字:瓒宗彦友伯,时允正守宏,基绍启光彩,隆邦焕大等。(大)端雍睦重……。旧派语“大”派以后的派字终用。
奇珍公系新旧派接口字:三楚家声旧,资江世泽长,文明廷相尚,维应有贤良。盛德光前范,鸿猷(启)厚芳。诗章*保,泰运肇嘉祥。(启)端雍睦重……。旧派语“启”派以后的十二派字终用。
益阳南道塘李氏
始迁祖天隆公,明洪武28年(1395)自江西吉水县谷村徙益阳南道塘岗板村,生子五:应富、应贵、应荣、应华、应启,衍为五房。清嘉庆元年(1796)创修族谱,咸丰10年(1860)续修,光绪17年(1891)三修,1921年四修,1998年五修。清咸丰5年(1855)建天隆公祠于南道塘。谱中旧派:天应志绍万,时亶贤先枝,山镇资湘大,宗嗣显孝思。嘉庆5年(1800)益阳李姓七支共建宗祠于邑城北关内。光绪33年(1907)拟定合派:思端雍睦重,欣合协*康,惠迪恒年吉,辉延复旦祥,典模仪古训,清慎式官方,学博业香邺,才优策轶唐,在林怀简静,升阁仰轩昂,诚笃培根永,安贞翊祚长,诒谋能赞述,耒许悉昭彰,攸叙彝伦久,声徽百代扬。
益阳西*李氏
始祖唐时西*王晟公,第十子宪公,字章武,为洪州刺史,迁江西观察、岭南节度使。传十一派至忠公,字贞护,号信卿,居江西庐陵县朋田,元大德中官颖州司理,至大初升益阳知州,解组后卜居益阳城东。其子福公于明洪武5年(1372)卜居长乐街,晚迁江南市。福公之子敏公生四子:元、贞、道、云,贞、道二公不详,元公下衍为恭、俭、川三房,云公下衍为智、信、文三房。族谱始修于清康熙20年(1681),乾隆9年(1744)续修,乾隆58年(1793)三修,道光8年(1828)四修,咸丰6年(1856)五修,光绪17年(1891)六修。乾隆23年(1758)建宗祠于石磨湾。派语:洪都绳其度(文章绳节度),楚国绍伊先,光辅家声大,奇勋世泽延,懋和昭典训,慈孝代宣传。
嫩草江李氏派语:
唐朝的李姓诗人有哪些
唐朝的李姓诗人其实是有十分的多的,那么分别又有哪些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唐朝的李姓诗人有哪些,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表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绅
李绅(772—846),汉族,表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唐代宰相、诗人。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李峤
李峤(644年-713年),男,表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表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表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着有《昌谷集》。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表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李群玉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拓展阅读:唐朝的.诗人有哪些
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
初唐“四杰”:王勃、洛宾王、卢照邻、杨炯。
中唐:柳宗元、孟郊、韩愈、白居易、卢纶、李贺
李益、刘禹锡、贾岛、张继、韦应物、李坤
元稹、张祜、杜秋娘、张籍、戴叔伦、顾况
晚唐:李商隐、杜牧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鬼——李贺;
四明狂客———贺知章;七绝圣手——王昌龄;
苦吟诗人——贾岛;诗豪——刘禹锡;
唐朝三大诗人: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亦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蜀,而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李朝辉 意为朝辉,晨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三国志·魏志》:“朝旦为辉,日中为光。 ”
李智敏 意为才智敏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临桂阙令,檄先生佩两符,十六在省,十四在邑,神闲智敏,分身应之,沛若有余也。”
李志尚 意为志向,理想。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隋书·艺术传·庾质》“庾质字行修 ,少而明敏,早有志尚”。
李志行 意为志向和操行。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易·屯》“《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
李子衿 比喻贤才。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曹操《短歌行》“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李自清 意为保持自身的廉正清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
李姓男孩起名,要有诗词意境。
李廷庭李廷韬名字取自经典诗句,富于文化气息,于内有助于培养孩子谦虚博大的胸怀和善于学*和观察的*惯以及高洁自爱的道德胸怀,更有助于培养孩子从小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让孩子美好的人生,从一个诗意优雅的名字开始。
历史上的 李氏的名人
李耳 春秋李悝 魏李广 汉代李白 唐李靖 唐李膺 汉代李贺 唐 李泌 唐李邕 唐 李清照 南宋李之孝 北宋李开先 明李中 南唐李尤 东汉李日华 明李公佐 唐李文蔚 元李玉 明末李东阳 明李先芳 明李华 唐李行道 元李充 东晋李汝珍 清李好古 元李观 唐李约 唐李寿卿 元李孝光 元李纲 南宋李直夫 元李昉 北宋李昌符 唐李季兰 唐李密逊 南宋李绅 唐李复言 唐李峤 唐李俊民 金李珣 前蜀 李格菲 北宋李贽 明李颀 唐李涉 唐李流芳 明李益 唐李调元 清李祯 明李邕 唐李梦阳 明李商隐 唐李康 魏李渔 清李密 西晋李敬芳 唐李斯 秦李频 唐李荐 北宋李煜 南唐李群玉 唐李嘉佑 唐李端 唐李肇 唐李德林 隋李德裕 唐李璟 南唐李翱 唐李攀龙 明
求李姓男孩名字,最好能利用成语或是经典古诗词
俊驰(出自成语:俊才星驰) 雨泽 (恩惠像雨一样多) 鸿涛 (鸿:旺盛,兴盛 ) 浩宇 (胸怀犹如宇宙,浩瀚无穷) 泽洋 (广阔的海洋 ) 鑫磊 (鑫:财富 ) 鹏煊 (煊:光明,读xuān ) 博文 (文韬武略,博大精深 ) 昊强 (昊:苍天,苍穹 ) 越泽 (越过广阔的水源 ) 旭尧 (旭:旭日 尧:为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后泛指圣人) 伟宸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 志泽 (泽:广域的水源 ) 博超 (博:博大 超:超越 ) 君浩 (君:君子 浩:浩大 ) 子骞 (骞:高举,飞起 ) 鹏涛 (鹏:比喻气势雄伟 ) 炎彬 (炎:燃烧 彬:形容文雅 )
历史上有哪些李姓名人?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有:李耳、李斯、李世民、李白、李广、李商隐、李清照、*等等。
1.李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楚)国苦县(古县名)。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
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2.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
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3.李广 李广(?-前119年),华夏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
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
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
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
后任右北*郡(治*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
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4.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据说*取名讲究“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
诗经取名参考:
周蓁蓁(音真)。《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周池羽。《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周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周炜彤。《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炜:光彩。
周如云。《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如云:像云一样众多。《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周灵雨。《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灵雨:及时雨。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周芃芃(音朋)。《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芃芃:草木茂盛貌。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周琇莹。《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琇:宝石。莹:光亮透明。
周巧倩。《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周佩玉。《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周佩玖。《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周德音。《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德音:美好品德。这个词在整本诗经里多次出现,此处不一一列举。
1、伯庸。
《2、正则、灵均。4、骐、骥。
5、峻茂。6、信芳。
7、圣哲、茂行 8、曼路。9、望舒10、陆离 1、辰良2、玉锵、璆鸣 4、浩倡5、乐康6、齐光 7、宜修8、扬灵9、飞龙 10、杜若11、扬波 12、既明13、翾飞14、青云15、飞扬16、1、坚志3、承宇4、怀信5、怀谨6、广志7、嘉树8、秉德1、休德2、辰星3、淑德4、耀灵5、凯风 6、琬琰7、冬荣 8、博衍9、自清10、昂驹 11、绎心12、高翔14、显荣15、晏晏 16、幼清。
《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 17、盛德。
《招魂》:“主此盛德兮”。盛德:充实、充盛的德行。
18、静闲。《招魂》:“静闲安些”。
不过联系上下文,该词是形容遗像“宁谧安详”的= = 19、嫮。《大招》:“嫮目宜笑”。
嫮(音护):美好,这里用来形容眼睛。溥杰与嵯峨浩的小女儿名叫嫮生=七===谏===1、振理2、慈仁。
3、贤俊。4、逾明。
5、舒志。6、凌恒。
景云9、依斐。 10、淑清。
1、嘉月。2、庆云。
3、奋翼 1、鸿永。2、垂文、扬采3、素洁。
4、妙仪。6、嘉志1、昭华、宝璋。
2、硕明。3、俊彦。
4、清和。
1、有饛簋飧,有捄棘匕。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眷言顾之,潸焉出涕。出自先秦佚名《小雅·大东》释义:农家圆簋里虽然盛满熟食,上面却插着棘枝做的弯匙。
通京大道如磨刀石般*坦,又好像射出的箭一样笔直。王公贵族们可以漫步其上,草民百姓只能两眼空注视。
我悲愤满怀回顾起这些事,情不自禁潸然泪下衣衫湿。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出自先秦佚名《小雅·鹿鸣》释义: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3、心之忧矣,如或结之。
今兹之正,胡然厉矣?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出自先秦佚名《小雅·正月》释义:心中忧愁深又长,好像绳结不能解。当今政治真难说,为何越来越暴烈?大火熊熊烧起时,难道有谁能扑灭?辉煌显赫周王朝,褒姒竟然将它灭。
4、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
四方于宣。出自先秦佚名《诗经·大雅》释义:巍峨四岳是大山,高高耸峙入云天。
神明灵气降四岳,甫侯申伯生人间。申伯甫侯大贤人,辅佐王室国桢干。
藩国以他为屏蔽,天下以他为墙垣。5、周宗既灭,靡所止戾。
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出自先秦佚名《雨无正》释义:大周天子宗亲已经被灭亡,哪里也找不到落脚的地方。爵高位显的大夫四散流亡,全然不理解我的劳苦忧伤。
那些司徒公卿中下大夫们,不肯早起晚睡为国事奔忙。各邦国君王和列位诸侯啊,不肯朝夕陪王伴驾在身旁。
那些*民百姓原本很善良,反倒起来为非作歹反朝堂。
李姓的起源简介
李姓是很普遍的一个姓,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李姓的起源简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姓氏:【李】
拼音:Li
郡望:陇西郡
名人:李聃,李世民,李嘉诚,李泽楷,李光耀,
胜迹:福建永定李氏宗祠
文献:李氏宗谱, 赵钱孙李:*大姓寻根与取名
历史:李是*第二大姓氏,人口大约有八千七百多万,在*以北方人居多,在台湾排名第五位。李姓的来源相当复杂,根据传说,李姓出自黄帝。李姓的始祖名叫皋陶,是黄帝孙子的后裔。皋陶在尧称帝的时候,曾经担任“大理”,主管司法,并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史称“五刑”。皋陶的子孙世袭其职,经历了虞,夏,商三个朝代,并且以官职为自己的姓氏,人称“理”氏。直至商朝末年,他的后代,一个叫理征的贵族,被纣王迫害致死,他的妻子契和氏与儿子理利贞,一起逃难到伊侯之墟。因为逃难途中曾经躲在一棵李树下,并且以李子充饥,才得以保全性命,所以改姓为“李”。因为皋陶祖先为嬴姓,故李氏出自嬴姓。在先秦时期,李姓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进入魏晋以后,李氏逐渐发展,成为当时的中原五大郡姓之一。另外四个是:王,崔,卢,郑。到唐代,因为皇帝姓李的缘故,使得李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皇帝赐姓给一些人,让他们姓李,更有许多人自己改姓,冒充姓李。于是,李姓在这三百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一下子变成了*的一个大姓。李氏名人尚有:李白、李自成、李小龙、李敖、*、李远哲等人。
补充资料:
姓氏起源:
关于李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聚集地:
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台湾李姓排列第五。台湾各地到处都有李姓人氏,即使在人烟稀少的边陲之地,也有李姓的后裔在繁衍。台湾李氏也来自福建和广东。最先到台的地福建人李魁奇,后为郑芸龙所杀。台湾李姓并非一支,第一类是北宋大臣要纲之后称为景仙李氏;第二类是河南李氏称为兑山李氏;第三类是来自宋朝的云南后称为金山乡李氏;第四类是燕楼李氏;约宋元之间这支李氏上在台李氏中人数最多。
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家乘谱牒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李氏*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
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泺邑李氏族谱四卷、李氏族谱不分卷、李氏支谱不分卷、李氏家谱不分卷、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册、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李氏三房支谱四卷。
浙江:西塘李氏支谱十二卷、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
历史名人
李 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 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 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 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拓展:长孙姓的历史起源介绍
一、寻根问祖
长孙复姓本为拓跋氏,为后魏献文帝第三兄拓跋嵩之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曾祖父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沙英雄为南部大人,号拓跋氏;小儿子什翼健就是拓跋圭的祖父,拓跋圭建立北魏称帝后,因沙英雄是曾祖父的儿子,就赐他的儿子为长孙氏。长孙嵩后来位至太尉,封为北*王;他的侄子长孙道生屡建战功,位至宰相,封为上党王。拓跋嵩因有功于魏,世袭为王族大人。孝文帝时,以拓跋姓为魏朝皇族宗室之长门,故改姓为长孙氏。
二、迁徙分布
长孙姓望族居济阳(今山东定陶西北,一说河南兰封东北)。 《郡望百家姓》记载:长孙氏望出济阳郡。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一带。
三、郡望堂号 "霹雳堂":隋朝时候,长孙晟18岁即为司卫上士。
突厥南侵。向皇帝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定其虚实,了如指掌,拜车骑将军兼受降使者。突厥怕他,听到他的弓声,说是霹雳,故有"霹雳"之称。
四、历史名人
长孙晟--字季晟。隋朝洛阳人。自幼*武,年18为司卫上士,高祖一见嗟异。开皇中突厥南侵,晟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定其虚实,皆如指掌。遂拜为车骑将军兼受降使者,敌称他的马声与弓声为"霹雳闪电",闻风丧胆。终为右骁将军。卒谥献。 长孙无忌--字辅机,晟子。唐朝洛阳人,唐太宗皇后之兄。博涉文史,有谋略。从太宗李世民定天下,功居第一迁吏部尚书,封为齐国公,又徙赵国公、太子太师,后为高宗时辅政大臣,进授太尉,兼修国史。因被武后所陷,削爵流黔州,自杀。撰有《唐律疏议》。 长孙俭--本名庆明。北周洛阳人。少方正有cao行。时四方骚动,俭从左卫将军攻破宿勒明达等,以功赐爵索虞侯。文帝甚敬之,表授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黎民树碑刻颂。又诣阙留,后征授大行台尚书,兼相府司马。封昌宁公,升大将军,镇荆州。以病还为夏州总管卒。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经》
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此非所以养百姓也。——阮籍《大人先生传》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诸葛亮《草庐对》
*跨四海,百姓拖长绅。——李贺《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
赫奕三川至,欢呼百姓瞻。——刘禹锡《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
况自百姓伐,孰者非耕桑!——吴伟业《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
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屈原《九章》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屈原《哀郢》
脱袍掷笏作百姓,十年悟道保真性。——方回《赠痴庵柴头陀》
帝尧*百姓,高祖宅三秦。——杨炯《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衣冠兴废礼,百姓减暴租。——卢仝《观放鱼歌》
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曹邺《捕渔谣》
岭南日日望行色,湖南百姓争卧辙。——舒邦佐《送张仓移漕广西》
百姓日用而不知,气入四肢徒凋残。——白玉蟾《快活歌二首·诚哉一得即永得》
三公免责百姓喜,斗酒十千谁复悭。——梅尧臣《十二月十三日喜雪》
百姓为鱼肉,宗人化犬羊。——蒋山卿《奉送白岩相公扈跸凯旋三十韵》
嘉宾邹润甫,百姓贺知章。——罗隐《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
南人军行欺百姓,北人官行气尤盛。——方回《奔牛吕城过堰甚难》
天人以高高望眼穿,百姓堕落深深渊,无人敢说江南天。——方逢振《茶具一贽鲜于伯机》
尚期谨药石,慰此百姓蹙。——康海《寄伯循》
虽宽百姓土,渐缺六朝坟。——曹松《石头怀古》
冀州贾琮去帷裳,百姓闻之政自行。——郑侠《送杜靖国知连州》
武安川里白鸡鸣,百姓辽乱心不宁。——宝志《预言·其一》
百姓简介
百姓,汉语词汇。拼音是 bǎi xìng。战国之前是对贵族的统称,战国之后,对*民的通称。《诗经·雅·天保》“群黎百姓”郑玄笺:“百姓,官族姓也。”现今指*民、国民、普通人。也称“老百姓”。
李绅的诗句
李坤是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李绅的诗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李绅的诗句(一)
《悯农》【唐】李绅
锄和日当午,汗滴河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闻里谣效古歌》【唐】李绅
乡里儿,桑麻郁郁禾黍肥,冬有褴襦夏有絺。兄锄弟耨妻在机,夜犬不吠开蓬扉。
乡里儿,醉还饱,浊醪初熟劝翁媪。鸣鸠拂羽知年好,齐和杨花踏春草。劝年少,
乐耕桑。使君为我剪荆棘,使君为我驱豺狼。林中无虎山有鹿,水底无蛟鱼有鲂。
父渔子猎日归暮,月明处处舂黄粱。乡里儿,东家父老为尔言,鼓腹那知生育恩?
莫令太守驰朱轓,悬鼓一鸣卢鹊喧。恶声主吏噪尔门,唧唧力力烹鸡豚。乡里儿,
莫悲咤。上有明王颁诏下,重选贤良恤孤寡。春日迟迟驱五马,留犊投钱以为谢。
乡里儿,终尔词。我无工巧唯无私,举手一挥临路岐。
《移九江》【唐】 李绅
秋波入白水,帆去侵空小。五两剧奔星,樯乌疾飞鸟。盆城依落日,盆浦看云眇。
云眇更苍苍,匡山低夕阳。楚客喜风水,秦人悲异乡。异乡秋思苦,江皋月华吐。
漾漾隐波亭,悠悠通月浦。津桥归候吏,竹巷开门户。容膝有匡床,及肩才数堵。
隙光非白驹,悬磬我无虞。体瘦寡行立,家肥安啜哺。天书怜谴谪,重作朱轓客。
四座眼全青,一麾头半白。今来思往事,往事益凄然。风月同今昔,悲欢异目前。
四时嗟阅水,一纪换流年。独有西庭鹤,孤鸣白露天。
《悲善才》【唐】李绅
穆王夜幸蓬池曲,金銮殿开高秉烛。东头弟子曹善才,琵琶请进新翻曲。
翠蛾列坐层城女,笙笛参差齐笑语。天颜静听朱丝弹,众乐寂然无敢举。
衔花金凤当承拨,转腕拢弦促挥抹,花翻凤啸天上来,裴回满殿飞春雪。
抽弦度曲新声发,金铃玉佩相瑳切。流莺子母飞上林,仙鹤雌雄唳明月。
此时奉诏侍金銮,别殿承恩许召弹。三月曲江春草绿,九霄天乐下云端。
紫髯供奉前屈膝,尽弹妙曲当春日。寒泉注射陇水开,胡雁翻飞向天没。
日曛尘暗车马散,为惜新声有馀叹。明年冠剑闭桥山,万里孤臣投海畔。
笼禽铩翮尚还飞,白首生从五岭归。闻道善才成朽骨,空余弟子奉音徽。
南谯寂寞三春晚,有客弹弦独凄怨。静听深奏楚月光,忆昔初闻曲江宴。
心悲不觉泪阑干,更为调弦反覆弹。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
自怜淮海同泥滓,恨魄凝心未能死。惆怅追怀万事空,雍门感慨徒为尔。
《忆夜直金銮殿承旨》【唐】 李绅
月当银汉玉绳低,深听箫韶碧落齐。门压紫垣高绮树,阁连青琐*丹梯。
墨宣外渥催飞诏,草布深恩促换题。明日独归花路远,可怜人世隔云霓。
李绅的.诗句(二)
《滁阳春日怀果园闲宴》【唐】李绅
西园到日栽桃李,红白低枝拂酒杯。繁艳只愁风处落,醉筵多就月中开。
劝人莫折怜芳早,把烛频看畏晓催。闻道数年深草露,几株犹得*池台。
《过钟陵》【唐】 李绅
龙沙江尾抱钟陵,水郭村桥晚景澄。江对楚山千里月,郭连渔浦万家灯。
省抛双旆辞荣宠,遽落丹霄起爱憎。惆怅旧游同草露,却思恩顾一沾膺。
《宿扬州》【唐】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新昌宅书堂前有药【唐】李绅
白榆星底开红甲,珠树宫中长紫霄。丹彩结心才辨质,碧枝抽叶乍成条。
羽衣道士偷玄圃,金简真人护玉苗。长带九天馀雨露,*来葱翠欲成乔。
过荆门 【唐】李绅
荆江水阔烟波转,荆门路绕山葱蒨。帆势侵云灭又明,山程背日昏还见。
青青麦陇啼飞鸦,寂寞野径棠梨花。行行驱马万里远,渐入烟岚危栈赊。
李白的诗句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李白《鞠歌行》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李白《古朗月行》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山人劝酒》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赠孟浩然》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李白《妾薄命》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调·其一》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长相思·其一》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其一》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李白《行路难·其三》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赠孟浩然》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送友人入蜀》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李白《夜坐吟》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李白《长相思·其一》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李白《行路难·其三》
反映百姓苦难的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映百姓苦难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粲《七哀诗》李绅的悯农诗(一)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去世。
(二)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杜甫《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也作“爷娘”),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工具。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元结《贼退示官吏》
昔年逢太*,山林二十年。源头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因此陷邻境,此州独见全。青鸟使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湖边。
田家词
——元稹
牛咤咤,田确确。
旱块敲牛蹄趵趵,种得官仓珠颗谷。
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归来收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
姑舂妇担去输官,输官不足归卖屋。反映百姓疾苦的诗句
现代反映百姓疾苦的诗词真的许多,几乎是个诗人都有几首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去世有儿牛有犊,不遣官军粮不足。
李姓诗句
姓李的诗句
形容李姓的诗句
姓李的六字古诗句
姓李的古诗
李姓短句霸气
李姓语录
有关李姓的古诗
李姓和胡姓的古诗词
姓李的姓氏情话
姓李的语录
李姓最好的古诗
有关于李姓的古诗
我姓李的一句情话
我姓李的姓氏情话
我姓李的的专属句子
我姓李的专属句子
李的姓氏情话
姓李的姓氏情话图片
古诗的名字姓李
关于姓李的专属句子
微信姓氏李签名
姓张的诗句
李清照古诗的姓名
姓李的古诗词大全
一姓一诗句
古诗中的李姓女孩名
古诗中有带李姓氏的吗
古代姓李的诗人的古诗
姓李的古诗名字大全
清*乐其他的古诗
女生问你最喜欢的古诗
词牌名的古诗十首
儿童树下玩耍的古诗用拟人手法
幼儿园咏柳古诗的教案反思
秋字出自谁的古诗
可以用作qq自动回复的古诗
琵琶行这个古诗在初三的第几课
古诗中每日的
中国热血的古诗
古诗词在民俗文化中的作用
冰心的繁星第27首古诗
无题古诗中的韵脚
给我来一首山中的古诗三百首照片
播放古诗小小的
古诗中的*俗
冬奥会开幕式引用的经典古诗词
关于春分的五言古诗
利用古诗中中创设情境的例子
体现了文字特点的古诗
写枫原万叶的古诗
关于大暑和小暑的古诗
关于东方红的古诗词
心情烦躁的古诗文
河字的古诗
表达自己当老师的古诗
100字以内关于老师的古诗
和孩子一起背诵的古诗
适合幼儿园诵读母亲节的古诗
成文斡古诗元旦的注音版
描写春天的杜甫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