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桓语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书桓语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书桓语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书桓语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凡人耳目所闻见,心意所知识,性情所好恶,利害所去就,亦皆同务焉。
2.又说之言,亦甚多端,其欲观使者,则以古之贤辅厉主,欲间疏别离,则以专权危国者论之。
3.夫畜生贱也,然有尤善者,皆见记识。
4.但人君不知,群臣勿用也。
5.前世俊士,立功垂名,图画于殿阁宫省,此乃国之大宝,亦无价矣。
6.夫圣人乃千载一出,贤人君子所想思而不可得见者也。
7.宜得大贤智,乃可使处议持*焉。
8.多得善物,不如少得能知物。
9.君无材德,可选任明辅,不待必躬能也。
10.材能德行者,治国之器也,非明君不能以立功。
11.王者易辅,霸者难佐。
12.治国者,辅作之本,其任用咸得大才。
13.霸功之大者,尊君卑臣,权统由一,政不二门,赏罚必信,法令着明,百官修理,威令必行,此霸者之术。
14.夫王道之治,先除人害,而足其衣食,然后教以礼仪,而威以刑诛,使知好恶去就,是故大化四凑,天下安乐,此王者之术。
15.王者,往也,言其惠泽优游,天下归往也。
16.无制令刑罚,谓之皇;有制令而无刑罚,谓之帝;赏善诛恶,诸侯朝事,谓之王;兴兵众,约盟誓,以信义矫世,谓之霸。
17.故言叁皇以道治,而五帝用德化;叁王由仁义,五霸用权智。
18.书成,皆布之都市,悬置千金,以延示众士,而莫能有变易者,乃其事约艷,体具而言微也。
19.前圣后圣,未必相袭。
20.举网以纲,千目皆张。
21.其言恻怆,读者嘆息;及卒章要切,断而能悲也。
22.上上之田收下下,女则有罚;下下之田收上上,女则有赏。
23.遏绝其端,其命在天也。
24.方此之时,视天地曾不若一指,虽有善鼓琴,未能动足下也。
25.言内有以相知与否,不在新故也。
26.此以工妙踔善,故藏隐不传焉。
27.余少时学,好离骚,博观他书,辄欲反学。
28.以贤代贤谓之顺,以不肖代不肖谓之乱。
29.信其巫蛊,多徵会邪僻,求不急之方,大起宫室。
30.然上乃多过差,既欲斥境广土,又乃贪利,争物之无益者。
31.夫圣贤所陈,皆同取道德仁义,以为奇论异文,而俱善可观者,犹人食皆用鱼肉菜茄,以为生熟异和,而復居美者也。
32.言其上承天地,以班教令,流转王道,周而復始。
33.金木水火皆载于土,雨燠寒皆发于风,貌言视听皆生于心。
34.是以貌动于木,言信于金,视明于火,听聪于水,思睿于土。
35.人抱天地之体,怀纯粹之精,有生之最灵者也。
36.学者既多蔽暗,而师道又復缺然,此所以滋昏也。
37.生之有长,长之有老,老之有死,若四时之代谢矣。
38.明者知其难求,故不以自劳,愚者欺或,而冀获尽脂易烛之力,故汲汲不息。
39.则维人身,或有亏剥,剧能养慎善持,亦可以得度。
40.余尝夜坐饮内中,然麻烛,烛半压*,即自曰敕视,见其皮有剥,乃扶持转侧,火遂度而復。
41.犹人之耆老,齿堕发白,肌肉枯腊,而精神弗为之能润泽内外周遍,则气索而死,如火烛之俱尽矣。
42.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又不能后然其。
43.圣人天然之姿,所以绝人远者也。
44.龙无尺水,无以升天。圣人无尺土,无以王天下。
45.夫言语之时,过差失误,乃不足被以刑诛,及诋欺事,可无于不至罪。
46.夫贤吏正士,为上处事,持法宜如丹青矣。
47.渐至乎朝廷,时有忿,闻恶弗塬,故令天下相放,俱成惑讥。
48.至以言语小故,陷致人于族灭,事诚可悼痛焉。
49.夫明殊者视异,智均者虑侔,故群下之隐,常与上同度也。
50.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则修政,大夫见怪则修职,士庶见怪则修身,神不能伤道,妖亦不能害德。
51.夫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无世而不然。
1.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2.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世。
3.炎夏溽暑不作劳,隆冬腊月要挨饿。
4.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
5.任能者责成而不劳,任己者事废而无功。
6.农,天下之大业也。
7.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8.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9.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器械不备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商工不备也。
10.工不出则农用乏。
11.非力车农无以富邦也。
12.放情者危,节欲者安。
13.不易穷变节,不易贱易志。
14.不为穷变节,不为贱移志。
15.商鞅之开塞,非不行也;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诸侯随风西面,非不从也;然而皆秦之所以亡也。
16.赋敛既烦数矣,又外禁山泽之原,内设百倍之利,民无所开说容言。
17.善凿者建周而不拔,善基者致高而不蹶。
18.故利于彼者必耗于此,犹阴阳之不并曜,昼夜之有长短也。商鞅峭法长利,秦人不聊生,相与哭孝公。
19.故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
20.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
21.且数战*劳,久师则兵弊,此百姓所疾苦,而拘儒之所忧也。
22.闻文、武受命,伐不义以安诸侯大夫,未闻弊诸夏以役夷、狄也。
23.宇栋之内,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穷夫否妇,不知国家之虑;负荷之商,不知猗顿之富。
24.今公卿辨议,未有所定,此所谓守小节而遗大体,抱小利而忘大利者也。
25.山海者,财用之宝路也。铁器者,农夫之死士也。
26.故权利深者,不在山海,在朝廷;一家害百家,在萧墙,而不在朐邴也。
27.是以王者不畜聚,下藏于民,远浮利,务民之义;义礼立,*化上。
28.天子适诸侯,升自阼阶,诸侯纳管键,执策而听命,示莫为主也。
29.民人藏于家,诸侯藏于国,天子藏于海内。
30.香饵非不美也,鱼龙闻而深藏,鸾凤见而高逝者,知其害身也。
31.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
32.夫铸伪金钱以有法,而钱之善恶无增损于故。
33.商贾以美贸恶,以半易倍。买则失实,卖则失理,其疑或滋益甚。
34.农人不*,物类比之,信故疑新,不知奸贞。
35.古之仕者不穑,田者不渔,抱关击柝,皆有常秩,不得兼利尽物。如此,则愚智同功,不相倾也。
36.三王之时,迭盛迭衰。衰则扶之,倾则定之。
37.当今世,非患禽兽不损,材木不胜,患僭侈之无穷也;非患无旃罽橘柚,患无狭庐糠糟也。
38.今世俗坏而竞于*,女极纤微,工极技巧,雕素朴而尚珍怪,钻山石而求金银,没深渊求珠玑,设机陷求犀象,张网罗求翡翠,求蛮、貉之物以眩中国,徙邛、筰之货,致之东海,交万里之财,旷日费功,无益于用。
39.夫上古至治,民朴而贵本、安愉而寡求。
40.洪水滔天,而有禹之绩,河水泛滥,而有宣房之功。商纣暴虐,而有孟津之谋,天下烦扰,而有乘羡之富。
41.故圣人因天时,智者因地财,上士取诸人,中士劳其形。
42.故善为国者,天下之下我高,天下之轻我重。
43.故衣食者民之本,稼穑者民之务也。二者修,则国富而民安也。
44.是以古者尚力务本而种树繁,躬耕趣时而衣食足,虽累凶年而人不病也。
45.王者塞天财,禁关市,执准守时,以轻重御民。
46.古者之赋税于民也,因其所工,不求所拙。
47.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
48.谋及下者无失策,举及众者无顿功。
49.满而不溢,泰而不骄。
50.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器械不备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商工不备也。
51.砥所以致于刃,学所以尽其才也。
《诗经:桓》
绥万邦,屡丰年。
天命匪解,桓桓武王。
保有厥士,于以四方,
克定厥家。
于昭于天,皇以间之。
注释:
1、绥:和。万邦:指天下各诸侯国。
2、娄:同“屡”。
3、匪解:非懈,不懈怠。
4、桓桓:威武的样子。
5、保:拥有。士:指武士。
6、于:往。以:有。有四方,即征服四方之国而拥有天下。
7、克:能。家:周室,周王宗室。
8、於:叹词。昭:光明,显耀。
9、皇:皇天。间:通“瞷”,监察。
译文:
万国和睦,连年丰收,
全靠上天降福祥,
威风凛凛的武王。
拥有英勇的兵将,
安抚了天下四方,
周室安定兴旺。
啊,功德昭着于上苍,
请皇天监察我周室家邦。
赏析: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颂》曰:……又作《武》,……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可知《桓》是乐舞《大武》六成(第六场)的歌(关于《大武》的详细介绍,见《周颂-我将》一诗的作品赏析析字)。据《礼记-乐记》,孔子对《大武》六成所表现的历史事件作有如下说明:“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按,旧读“崇”下断句,非)。”郑玄注解“六成”为“六奏象兵还振旅也”。而《毛诗序》云:“《桓》,讲武类祃也。桓,武志也。”孔颖达疏云:“《桓》诗者,讲武类祃之乐歌也,武王将欲伐殷,陈列六军,讲*武事,又为类祭于上帝,为祃祭于所征之地,治兵祭神,然后克纣,至周公、成王大*之时,诗人追述其事,而为此歌焉。”则所述与《礼记》所引孔子之言不合。按谥法辟土服远曰桓,此篇文字又有“于以四方,克定厥家”之句,表明周王朝已经统有四方,则毛序孔疏谓此诗为武王伐殷讲武类祃之乐歌与原诗文本不合。今按:《大武》六成的乐舞表现的是周公带成王东伐奄国之后,回到镐京,大会四方诸侯及远国使者,举行阅兵仪式,即所谓“兵还振旅”,以扬天子之威的史实,《桓》诗即为举行阅兵仪式前的祷词。
诗的前三句,是以“绥万邦,娄丰年”来证明天命是完全支持周朝的。“娄丰年”在农耕社会对赢得民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百姓对能致物阜年丰的王朝总会表示拥护;而获得农业丰收,在上古时代离不开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娄丰年”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天意的象征。中间四句歌颂英勇的武王和全体将士,并告诉全体诸侯,武王的将士有能力征服天下、保卫周室。叠字词“桓桓”领出整段文字,有威武雄壮的气势,而“于以四方”云云,与首句“绥万邦”上下绾合,一强调国泰民安,一强调征服统治,而都有周室君临天下的自豪感。最后两句是祷告上苍、让天帝来作证,以加强肯定,同时也是对第三句“天命匪解”的呼应。诗的核心就是扬军威以震慑诸侯,从而达到树立周天子崇高权威的目的,其内容正与《尚书-周书-多方》一致。诗名为《桓》,“桓”即威武之貌,正点明了主题。诗的语言雍容典雅,威严而出之以和*,呈现出一种欢乐的氛围,涌动着新王朝的蓬勃朝气。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保全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涂在钟上行祭。’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么既然这样,(需要)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一头牛)。(但是)诚然我知道您是出于于心不忍(的缘故)。”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因为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因此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的动物)换下大(的动物),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桓子请死文言文翻译
桓子请死是春秋时期的一篇文言文。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桓子请死文言文翻译,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了。
桓子请死
【原文】
秋,晋师归,桓子请死,晋侯欲许之。士贞子谏曰:“不可。城濮之役,晋师三日谷,文公犹有忧色。左右曰:‘有喜而忧,如有忧而喜乎?’公曰:‘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 曰:‘莫余毒也已。’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再世不竞。今天或者大警晋也,而又杀林父以重楚胜,其无乃久不竞乎?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夫其败也,如日月之食焉,何损于明?”晋侯使复其位。
译文:
鲁宣公十二年秋天,晋楚交战,晋败回到了国内,将军荀林父(桓子)因而请求死罪,晋景公打算答应他。 士贞子劝谏说:“不可以。以前城濮一战,晋军胜利后已经吃了三天楚军留下的粮食,但晋文公还是面有忧色。左右随从说:‘有了喜事却忧愁,难道有了忧愁的事才高兴吗?’文公说:‘楚国大将得臣还在,忧愁还不能结束。一头被围困的野兽,尚且还要作最后的'搏斗,何况是一国的宰相!’等到得臣受责而死后,文公才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因为这是晋国的再次胜利,并且是楚国的再次失败,以致楚国历经两代君主都不能强盛。如今晋国战败,或许是上天要警戒晋国,但若杀了荀林父,便等于楚国再胜利一次,恐怕晋国也无法长久强盛吧!荀林父侍奉国君,进则想要竭尽忠诚,退则想要弥补过失,是国家的忠诚卫士,怎能杀他呢?他的战败,就如同日蚀月蚀般,哪里会损害他的光明?”景公于是让荀林父恢复官职。
赏析
这是感情和理智的论辩:按照一般的道理,战败既损失了实力又打击了士气,更何况对方是楚国!所以不要说桓子自己主动请求死,就是他不这样,晋侯都要这样了!战争有战争的规矩,作为将领,桓子没有什么怨言,而若真得处死桓子,好像谁也都没有可资求情的理由。一般的思维都是这样!可是同样的问题,若站在不同的角度,那么也就有不同的看法!士贞子的观点不可不谓谓独辟蹊径:他不是站在自己的损失立场上说事,因为晋侯的答应就是基于这一点。他却从敌方的接受立场上分析,这样楚国当然希望晋国这一边损失越大越好了,而桓子的请死一旦答应,就正好成全了楚国的希望!从感情上讲,晋国没法接受失败的冲击,可是若从理智上讲,则应该把目光放的更大更长远一些,赦免确实远比杀了桓子更有利于晋国的发展!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一般都是如晋侯的思考的路子,就事论事,看似公*合理,赏罚分明,其实未必是最合理的解决办法!有时我们暂时冷静一下,换个角度再看看,那么当一些损失已经没法挽回了,我们就应该想着怎么补救,而不是急于为失败去惩罚什么!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一旦事情真的来了,谁又能在短时间里冷静地全盘思考呢?所谓的理智,有时更*于理想化!
出处: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桓灵时童谣》原文及译文
《桓灵时童谣》用一两个典型的细节,通过形象的比喻与夸张,将一个个名不符实的推举现象并列起来,将封建时代选拔人材的虚伪、腐朽与可笑揭示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劳动人民高超的战斗与讽刺艺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桓灵时童谣》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桓灵时童谣》原文:
佚名〔两汉〕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桓灵时童谣》译文:
被推举作秀才的'人竟然不识字。
被荐举作孝廉的人竟然不赡养父母。
被选拔为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样肮脏,
被称为是干吏良将的竟然象鸡一样胆小。
《桓灵时童谣》赏析:
“举秀才,不知书。”凡举作秀才科的人,本应文才深秀、学富五车,但实际上却连字都不识,于是便产生了名与实强烈的对比,夸张又并不让人觉得虚诞。
“察孝廉,父别居。”孝、廉本来两科,后来合而为一,应是事亲孝顺、处事廉洁之人当选。这里复词偏义,重在讲“孝”。孝之最为基本的,就是奉养双亲。但这位被荐之人,竟是与父亲分居而住,就中国古代家庭观念来看,无疑是不孝之举了。
“寒素清白浊如泥”,寒素与清白,可能是性质相*的两个科目。汉代察举科目,只随皇帝高兴与需要而定,所以并不固定。《晋书·李重传》中讲到举寒素要符合“门寒身索,无世祚之资”的条件,选举制度汉晋相延,变化不应很大。范哗在《后汉书·扬雄传论》中说:“中兴以后,复增淳朴、……清白、敦厚之属。”可见二者都是选举科目。一般科目之名称与它所要求的品质应是相当的。故清白、寒素科出来的,应是出身清贫、为官清正之人,而实际上,劳动人民的评价则是“浊如泥”,可见他们是当不起那四个字的。
“高第良将怯如鸡。”汉代不仅文官由重臣推荐,武将也如此。《汉书·昭帝纪》:“始元五年,诏举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后汉书·安帝纪》:“永初五年七月,诏三公、特进、九卿、校尉,举列将子孙明晓战阵任将帅者。”大概武将之举,均要求“列将子孙”,正因此,此科目才取名“高第”吧。高第与文学对举,在此又与良将并举,可知与上面“寒素清白”一样,是两个相*科目。被荐之人,应“刚毅武猛,有谋谟(《顺帝纪》)”,然而实际上却胆小如鸡,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这首民谣,用一两个典型的细节,通过形象的比喻与夸张,将一个个名不符实的推举现象并列起来,将封建时代选拔人材的虚伪、腐朽与可笑揭示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劳动人民高超的战斗与讽刺艺术。
《桓灵时童谣》创作背景: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命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此这一制度正式确定。这本来是选拔人材的办法,但在东汉后期腐朽的政治环境中,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清白正直之士受到排挤陷害,出现公然“卖官”的事。这首童谣,便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揭露与讽刺。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其翻译
《扁鹊见蔡桓公》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其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翻译: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cài)桓(huán)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cǎi)他。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fū)烫(tàng)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jì)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suǐ),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注释:
1、扁鹊(què):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鄚(mò)(今河北任丘)人,他是扁鹊学派的传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沿用他师傅的名字来称呼他,以此表达对他的尊敬。扁鹊学派的最后传人是宋代的窦材,著有《扁鹊心书》,他曾说,历史上有三个扁鹊,“上古扁鹊者,扁鹊也;中古扁鹊者,秦越人也;当世扁鹊者,大宋窦材是也。”
2、蔡桓公:蔡国(今河南上蔡一带)国君,下文称“桓侯”。3、立:站立。
4、有间(jiān):一会儿。
5、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6、腠(cò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7、恐:恐怕,担心。
8、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在文中译为“我”。
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好(hào),喜欢。(另解:好(hào),*惯。医生*惯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读法: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医生。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好(hào),*惯。治,医治。不病,没有发作的疾病。(自古上工治未病。)以,以之,用以。为,作为。功,功绩,成绩。)
10、肌肤:肌肉。
11、将:要。
12、应:答应,理睬。
13、居:用于表时间的词语前,表示已经经过的时间。
14、居十日:待了十天。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15、益:更,更加。
16、望桓侯而还(xuán)走: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还,回转,调转。走,小步快跑。
17、故:特意。(另解:于是。)
18、汤(tàng)熨(wèi):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熨,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汤,用热水或药水敷治。这个意义后写作“烫”。熨,用粗盐或艾草等东西外用热敷。19、及:达到。
20、针石:古代针灸用的金属针和用砭石制成的石针,这里指用针刺治病。
21、火齐(jì):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调配,调剂。这个意义后写作“剂”。22、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传说中掌管生命的神。属,隶属,管辖。23、无奈何也:没有办法了。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24、臣是以无请也: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说话。无请,不再请求。是以:以是,因此。(另解:请,询问。)
25、使:指使,派人。
26、索:寻找。
27、遂(suì):于是,就。
情书dota语录
节操是什么?不认识的东西扔掉就好了,千万不要放嘴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情书dota语录,欢迎阅读。
1、 幸福都雷同,悲伤千万种。
2、 拼爹拼娘拼不起,就只能拼命了。
3、 失败的爱情就像是一个笑话,热的时候心乱如麻,冷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够傻。
4、 我说我以前运气怎么都那么差,原来都攒着让我遇到了你。
5、 看av学节奏,看历史学战术,看小说抠细节。
6、 我只能说你永远理解不了我孤独的冷,居然把我的幽默说成了轻浮,我的心都碎了。
7、 你的废话怎么比湖南卫视的广告都多。
8、 早回家的男人,讲故事给老婆听,晚回家的男人,编故事给老婆听。
9、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10、 像小杰这样成绩好,长得帅,又懂礼貌,玉树临风,如风中柳絮飘然若仙的好孩子,说实话我能一个打十个。
11、 情侣间最矛盾的地方就是,幻想着彼此的将来,却惦记着对方的过去。
12、 长相无可挑剔,身材黄金比例。
13、 给烟不给火,纯属调戏我。
14、 千里不留行,深藏功与名。
15、 世界这么乱,装纯给谁看。
16、 低头靠勇气,抬头靠实力。
17、 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却是剧中人。
18、 现在的年轻人,简直无情。
19、 不敢正视你的眼睛,是怕我每个眼神都在表白。
20、 但是现在已经没有DOTA1比赛了,我只能说我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21、 不是路不*,而是你不行。
22、 被疯狗追,千万不要走直线。
23、 欲望是无穷的,别贪;身体是自己的,别懒;
24、 你看我这边直接把他D出去,顺便还让他杀了我们的WD,互相卖一次。
25、 如果把一号位比作男人,把辅助位比作女人的话,那么让女人失望的不是你没有钱,而是在你身上看不到希望。
26、 胜负看淡,不服就干。
27、 起风不是树林的错,日落不是岁月的过。
28、我只能说你永远都理解不了我的孤独冷,居然把书式幽默说成轻浮,我的心都碎了。
29、 这个世界上,没有未完的事,只有未死的心。
30、 如果你遇到苦难向神求助,说明你相信神的能力。如果神没有帮你,说明神相信你的能力。
31、 肩并肩向前走,我放F你放狗。
32、 现在还会有人说你善良吗? 他们只会得寸进尺
33、 美女是别人的,别爱。老婆是自己的,别厌。人生是痛苦的,别迷。活着是短暂的,别慌。欲望是无穷的',别贪。身体是自己的,别懒。工作是大家的,别抢。钞票是消费的,别存。生活是丰富的,别烦。假期是休闲的,别忙。朋友是永远的,别忘。
34、 洁身自好,别被下药。如有异常,记得带套。
35、 谢谢你,总是在我最需你的时候,掉链子。
36、 可不可以给我留一点最后的自尊,要不是因为你是个女生,啊?要是把我惹急了,我告诉你,我现在一裤裆的火。
37、 千万别问我现在过得好不好,我怕我一张嘴,嘴里冒出的全是孤独的味道。
38、 不管是做解说还是以后出门在外工作,有三点原则,一,坚持,二,厚脸皮,三,坚持厚脸皮。
39、 这包烟抽了三分之一,不仅虐心,而且还很虐肺。
40、 毕竟风花雪月,不及柴米油盐。
41、 你对我的好,像是一种罪。
42、 他昨天一定是吃了不干净的海鲜,不然皮怎么这么痒呢?
43、 他说他喜欢清高的女孩儿,我说我喜欢高清的。
44、 小老弟,我才知道,什么才叫牙签丢进火山口,小虾米游大西湖,毛毛虫过山洞。
45、 我才明白,这个世界上唯一抗的住岁月摧残的,是什么呢?就是才华。
46、 别忘了我们的口号,只进入你的身体,不进入你的生活。
47、 漫漫人生路,一直在迷路。
48、 管她是东方不败,还是令狐冲,都没关系,因为我是金庸。
49、 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
《论桓范陈宫》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桓范陈宫》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桓范陈宫
司马懿讨曹爽,桓范往奔之。懿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范说爽移车驾幸许昌,招外兵,爽不从。范曰:“所忧在兵食,而大司农印在吾许。”爽不能用。陈宫、吕布既擒,曹操谓宫曰:“公台*生自谓智有余,今日何如?”宫曰此子不用宫言不然未可知也!仆尝论此二人:吕布、曹爽,何人也?而为之用,尚何言智!臧武仲曰:“抑君似鼠,此之谓智。”
(《东坡志林》)
1.请用 | 标示文中加横线语句需要停顿的地方。
宫 曰 此 子 不 用 宫 言 不 然 未 可 知 也!
2.文中“吕布既擒”句中的`“既”字有如下义项。请选择合适的一项[ ]
A.尽,完了;B.已经;C.既然;D.不久;E.表示同时存在
3.从本文看,桓范、陈宫两人共同之处有哪些?
答:
4.苏轼通过这篇文章宣扬了怎样的“智”?
答:
参考答案:
1.宫曰|此子不用宫言|不然|未可知也!
2.B
3.都有过人的才智,却不为其主所用。(或:都有聪明才智却没有知人之明。)
4.不仅要有过人的聪明才智,更要有知人之明。(或:不仅有聪明才智,更要能运用自如,不受他人限制。)
司马懿讨曹爽,桓范往奔之。懿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范说爽移车驾幸许昌,招外兵,爽不从。范曰:“所忧在兵食,而大司农印在吾许。”爽不能用。陈宫、吕布既擒,曹操谓宫曰:“公台*生自谓智有余,今日何如?”宫曰此子不用宫言不然未可知也!仆尝论此二人:吕布、曹爽,何人也?而为之用,尚何言智!臧武仲曰:“抑君似鼠,此之谓智。”(《东坡志林》)
1.给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2分)
(1)范说爽移车驾幸许昌 幸
(2)吕布既擒 既:
2.请用 | 标示文中加横线语句需要停顿的地方。(2分)
宫 曰 此 子 不用 宫 言 不 然 未 可 知 也!
3.从本文看,桓范、陈宫两人共同之处有哪些?(3分)
4.苏轼通过这篇文章宣扬了怎样的“智”?(3分)
参考答案:
1.(1)到……去(2)已经
2.宫曰|此子不用宫言|不然|未可知也!
3.都有过人的才智,却不为其主所用。(或:都有聪明才智却没有知人之明。)
4.不仅要有过人的聪明才智,更要有知人之明。(或:不仅有聪明才智,更要能运用自如,不受他人限制。)
参考译文:
司马懿讨伐曹爽时,桓范投奔了曹爽。司马懿告诉蒋济说:“智囊到了曹爽那边了!”蒋济说:“桓范是聪明的,但是驽劣的马留恋马槽中的豆子,一定不会得到重用。”桓范劝说曹爽移动车驾到许昌去,招一些外兵,曹爽不听从。桓范说:“最担忧的是兵和粮草,大司农印正在吾许。”曹爽不听他的。陈宫、吕布被擒之后,曹操问陈宫说:“您*生自已总认为自己智慧有余,今天怎么了?”陈宫说:“这小子不听我的话,不然,还不知道谁胜谁败呢!”我曾经评论过这两个人:吕布、曹爽,是什么人呢?被他们使用,还谈什么有智慧呢!臧武仲说:“侍奉得君王像老鼠一样狡猾,这就是智慧。”
读书好处的语录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对那些经典语录很是熟悉吧,语录为文体之一种,是指一个人的说话记录。那什么样的语录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书好处的语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2、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叔本华
5、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王梓坤
6、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萨迪
7、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
8、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裴说《句》
9、他整日忧心,青年学子不再读书,他的忧愁,后来证明没有白费他们都*惯,抬头四十五度,仰望天际想你的时候,你会不会也刚好正在想我。——几米
10、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
11、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爱迪生
12、当你热情相拥时,书是一只金黄色的蝴蝶,给你希望。
1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佚名
14、读书要玩味。——程颢
15、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李欣
16、不愿看的人,比瞎子还瞎;不愿听的人,比聋子还聋。(法国谚语)
17、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
18、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19、书是动人心弦的歌曲,让人如痴如醉;书是韵味无穷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书是色彩艳丽的图画,让人称赞不已。
20、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无也。
21、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战国)庄周
22、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泰戈尔
23、爱护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24、图书馆使我得以有恒地研*而增进我的知识,每天我停留在里面一两个钟头,用这个办法相当的补足了我失掉的高深教育。——富兰克林
25、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清)王永彬
26、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2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8、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庄周
29、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1、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清)唐斌
32、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遭遇和寿命。有的书毁于一旦,有的书却能流芳百世。
33、理想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要文字来奠基。
34、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35、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清)张月楼
36、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
37、足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38、书是灵魂最好的麻醉剂。——钱伯斯
3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0、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41、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42、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柯里叶尔
43、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弥尔顿
44、图书包含着整个生活……——巴尔扎克
45、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这不是读书。阅览和死记——也不是读书。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巴金
46、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南北朝)颜之推
4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8、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你将圆梦。
49、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书桓语录
何书桓语录
何书桓经典语录
书语录
何书桓台词
看书语录
读书语录
书摘语录
韩书俊语录
钱钟书语录
情书语录
德云语录书
书签语录
书单语录
书籍语录
书中语录
贺知书语录
书法语录
情书dota语录
情书语录dota
一页书语录
情感语录书
dota情书语录
何书桓经典台词
绿皮书语录
关于读书的语录
有关读书的语录
安静看书的语录
读书语录微博
浮云半书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