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王勃的诗句

关于可以用王勃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可以用王勃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可以用王勃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可以用王勃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5) 语录(3) 说说(9k+) 名言(9) 诗词(53) 祝福(1k+) 心语(212)

  • 王勃豪迈诗句

  • 王勃豪迈诗句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勃豪迈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当益壮是形容年纪虽大但志气豪壮。老:老年;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雄壮。多用来赞扬老年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老当益壮(壮:坚定。多指精神方面。)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语出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

      出处

      出自唐朝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ān)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 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 )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yū)其骇瞩。闾(lǘ)阎(yán) 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chuǎn)。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hé zhé)以犹欢。北海虽赊(shē),扶摇可接;东隅(yú)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què)之长风。舍簪(zān)笏(hù)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tāo)陪鲤对;今兹捧袂(mèi),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zǐ) 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在眼前。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能感受到亲*。

      出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白话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岔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王勃送别朋友时写的诗句。王勃确实有豪情,敢在一千多年前就说出这么“酷”的道别语言———那可是一个一分手就几乎等于死别的时代。那时候,人们能用什么联系?好的不过是“家书抵万金”;差一点的碰上“马上相逢无纸笔”,就只好“凭君传语报*安”了;“一骑红尘”之类的“特快专递”是皇家的特权———在这种环境下,王勃对于大多数人要“儿女共沾巾”的事,居然如此想得开,他的胸襟简直比“海内”“天涯”还要大。

      所以说,王勃很“酷”。这也难怪老天爷要让他早死了。 而在现实世界中,地理空间的远*直接决定了人们相遇的概率,而这种偶然的.相遇甚至决定了他们后来的命运———多少个萍水相逢,一见钟情,或是擦肩而过的悲欢故事其实就是这种“地理空间决定论”的案例。因此,人们在分别时伤心落泪,这不仅是对难以逾越的地理空间距离的恐惧,更是对再次相遇概率*于零的绝望预感。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诗人的豪情才显得惊天动地。

      另一看法:唐朝时,用于书写的纸已相当普及,朋友间的联系也因此可以变得频繁。试想,若想知道朋友当地的消息,还有比朋友的书信更确切的方法吗?所以,因为有了远方朋友的存在,朋友那边发生的事情就像身边的事情那样了如指掌了。有时候人们常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与他对比。

      【拓展内容】

      王勃描写秋天的诗句

      秋夜长

      朝代:唐朝 作者:王勃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山中

      朝代:唐朝 作者: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秋日别王长史

      朝代:唐朝作者: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阅读全文]...

2022-05-20 23:18:21
  • 滕王阁序诗句王勃

  • 经典
  • 滕王阁-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何以成为千古名句

      是因为它对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

    其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视野开阔。

    天上布满晚霞,天空中一只大雁飞过。

    秋天的水与广阔的天空相接,呈现出同一种颜色。

    组成了一幅天地浑然一体的波澜壮阔的画面。

    没有广阔的胸襟和气度的人,是断不能写出这样视野开阔的句子来的。

    都督阎公与其说是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这两句而赞叹,不如说是为王勃蕴涵在这简单的句子中的胸襟和气度以及才气所折服了。

        二是动静搭配。

    天空中的晚霞即使再美,也让人感觉有点单调,少了些许生气。

    在这种情况下,高明的作家总是设法用动静搭配的方式来补救。

    如杜甫的诗句“星垂*野阔”是静态展示,“月涌大江流”则是动态展现。

    上下句一动一静,动静一搭配,境界就出来了。

    王勃也深谙此道,于是在“落霞”中加进一只“孤鹜”。

    这一来,动态有了,生气也有了,自然也就不单调了。

        三是情景交融。

    王勃虽然年轻,但颇有才气,然而怀才不遇,辗转漂泊。

    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他。

    与“落霞”齐飞的那只“孤鹜”,与其说是一只大雁,不如说是王勃自身的写照,是王勃的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在文句中的间接反映。

    而从“落霞”中,我们也不难体会出“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的那种人生感慨。

        四是*中见奇。

    一开始就把文句写得很精彩,先声夺人,是一种写法;一开始写得相当*淡,经过层层铺垫之后,才推出精彩的部分来,*中见奇,也是一种写法。

    王勃显然采用了后面一种写法。

    有了前面“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和“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些*淡语句的铺垫,再推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精彩的语句,也就水到渠成的了。

    难怪都督阎公听了他前面写的内容,不以为然,其后才为王勃的文才所折服了。

    滕王阁诗唐代: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山中唐代: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唐代: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咏风唐代: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版本一)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阅读全文]...

2022-04-02 02:54:33
  • 王勃的别离诗句

  • 别离
  •   的离别诗真诚深挚的感人友情、积极乐观的博大胸襟为人们所赞叹和传诵.作为送别诗,堪称上品.

      《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以真诚深挚的感人友情、积极乐观的博大胸襟为人们所赞叹和传诵.作为送别诗,堪称上品.

      译文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别薛华》(一作《秋日别薛升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译文

      送了一程又一程前面有很多艰难的路,匆匆忙忙只有一人去寻路。

      在千里的行途中悲凉失意,寂寞冷落会摧垮人生不过百年的身体。

      你我的心情都是漂泊不定,我们的生活同样凄苦辛酸。

      不论是离开还是留下,都会是对方梦中出现的人。

      注释

      薛华:即薛曜,字曜华,父薛元超,祖父薛收。薛收是王勃祖父王通的弟子。薛王为累世通家。薛华以诗文知名当世,是王勃最亲密的朋友。

      穷路:即穷途末路之意,喻世途艰难。

      遑遑(huáng):惊恐不安貌;匆忙貌。问津:问路。津:渡口。

      千里道:极言道路长远,非指实里数。

      凄断:悲痛欲绝。百年:极言时间之长;亦指人的一生。

      心事:心中所思虑或期望的事情。漂泊:随水漂流或停泊。比喻行止无定所。

      生涯:人生的极限。

      去与住:即去者与住者,指要走的薛华与留下的自己。

      梦中人:睡梦中的人,意即梦中相见,或前途未卜。

    [阅读全文]...

2022-05-23 06:39:37
  • 王勃的别离诗句

  • 别离
  • 王勃的别离诗句

      王勃的离别诗真诚深挚的感人友情、积极乐观的博大胸襟为人们所赞叹和传诵.作为送别诗,堪称上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以真诚深挚的感人友情、积极乐观的博大胸襟为人们所赞叹和传诵.作为送别诗,堪称上品.

      译文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别薛华》(一作《秋日别薛升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译文

      送了一程又一程前面有很多艰难的路,匆匆忙忙只有一人去寻路。

      在千里的行途中悲凉失意,寂寞冷落会摧垮人生不过百年的身体。

      你我的心情都是漂泊不定,我们的生活同样凄苦辛酸。

      不论是离开还是留下,都会是对方梦中出现的人。

      注释

      薛华:即薛曜,字曜华,父薛元超,祖父薛收。薛收是王勃祖父王通的弟子。薛王为累世通家。薛华以诗文知名当世,是王勃最亲密的`朋友。

      穷路:即穷途末路之意,喻世途艰难。

      遑遑(huáng):惊恐不安貌;匆忙貌。问津:问路。津:渡口。

      千里道:极言道路长远,非指实里数。

      凄断:悲痛欲绝。百年:极言时间之长;亦指人的一生。

      心事:心中所思虑或期望的事情。漂泊:随水漂流或停泊。比喻行止无定所。

      生涯:人生的极限。

      去与住:即去者与住者,指要走的薛华与留下的自己。

      梦中人:睡梦中的人,意即梦中相见,或前途未卜。

    [阅读全文]...

2021-12-13 08:39:56
  • 王勃的诗

  • 王勃的诗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河津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勃的诗,一起来看看吧。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圣泉宴》

      披襟乘石蹬,列籍俯春泉。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寻道观 其观即昌利观,张天师居也。

      芝应光分野,蓬阙盛规模。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芨三山记,金箱五岳图。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散关晨度》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想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游梵宇三觉寺

      香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叶齐山径密,花积野坛深。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别薛华 <英华>作秋日别薛升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律。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重别薛华 (一作重别薛升华)》

      明月沉珠浦,凤飘濯锦川。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飘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穷途唯有泪,远望独潸然。

      《麻*晚行》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高低寻戌道,远*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送卢主簿》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饯韦兵曹》

      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

      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

      《白下驿饯唐少府》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仲春郊外》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青。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郊兴》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郊园即事》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观佛迹寺》

      莲座神容严,松崖圣趾馀。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覆前除。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

    [阅读全文]...

2022-03-29 19:32:40
  • 王勃的诗

  •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亭夜宴》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

      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

      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3、《风》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4、《怀仙》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5、《别王长史》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6、《饯别》

      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

      槿丰朝砌静,筱密夜窗寒。

      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

      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7、《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8、《别薛华》

      明月沉珠浦,风飘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9、《梵宇三觉寺》

      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

      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

      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10、《*晚行》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11、《主簿》

    [阅读全文]...

2022-05-25 22:20:22
  • 王勃诗句海内存知己的下一句

  • 知识,学*,文学
  • 王勃诗句海内存知己的下一句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见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惯等。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勃诗句海内存知己的下一句,欢迎阅读。

      海内存知己的下一句是:

      天涯若比邻。

      原句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邻一样。

      这句话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词注释】

      (1)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2)城阙(què)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3)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4)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5)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6)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7)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邻。

      (8)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9)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诗词翻译】

      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诗词鉴赏】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阅读全文]...

2022-03-18 12:21:16
  • 诗人王勃介绍

  • 诗人
  • 诗人王勃介绍

      在学*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我能掌握”的内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人王勃介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王勃介绍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畴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生*

      王勃,字子安,被称为诗杰。王勃出身望族,为隋末大儒王通的(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也是的侄孙。

      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年方十五的王勃上书刘右相,其中第一条就是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丽,他认为:辟地数千里,无益神封;勤兵十八万,空疲帝卒。警烽走传,骇秦洛之甿;飞刍挽粟,竭淮海之费。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刘祥道看后,为其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惊异,赞王勃为神童,并上表举荐。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虽然才17岁,尚是一少年,但由于才华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少年得志的王勃经过这样的打击,心情是沉重的。他在《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凄怆悲苦和愤激不*。总章二年(669)五月,王勃悻悻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他将*三年的蜀中漫游。仕途的挫折,生活的体验,山川的感召,使王勃写下了很多抒发自己情怀的诗文,其中主要是朋友间的酬唱,仕途艰难的感叹和一些抒写乡思的作品。在蜀期间,朝中曾先后征召过王勃,王勃都称病辞谢。

      咸亨三年(672年)王勃返回长安,裴行俭、同典选事,闻王勃文名,又数次召用,但王勃耻以文才受召,作文述志,结果触怒了裴行俭,被斥为才名有之,爵禄盖寡。第二年,王勃听友人陆季友说虢州多药草,他很想去,便设法做了虢州参军。这是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但谁能想到,等待他的却是第二次沉重的打击。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却把他藏到自己府内。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达杀了。事情很快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狱。

      后又巧遇大赦,免除了死刑。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从雍州司户参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令。至于王勃擅杀官奴的具体情况,史无详载,是非莫辨。不过,王勃没有象第一次废官后那样寄情于山川烟霞,而是更珍惜这劫后余生。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在乎辞翰,倍所用心。第二年朝廷虽恢复王勃原职,但他决计弃官为民而不就任。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勃完成了祖父王通《续书》所阙十六篇的补阙,刊成二十五卷。撰写了《周易发挥》五卷、《唐家千岁历》、《合论》十篇、《百里昌言》十八篇等,同时还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这是王勃一生中创作最宏富的时期。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一路经洛、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滕王阁大宴后,王勃继续南下,于十一月初七到达岭南都督府所在地南海,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而卒,年仅二十七岁。

      滕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珮玉鸣鸾罢歌摆。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诗鉴赏

      《滕王阁》诗,是《滕王阁序》的结尾。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曾高度评价说:“初唐短歌,子安《滕王阁》为冠”,“婉丽和*,极可法师。”这道工整精致的.诗,一直被诗论家视作是王勃七言古诗的代表作。

      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建造的,号称江南第一阁。王勃十四岁那年,到*探望任县令的父亲,归途经过洪州,正值九月九日重阳节,都督阎伯屿在滕王阁上宴请宾客。他参加了盛宴并创作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滕王阁序》,一时震动了文坛,被作为佳话。按《唐摭言》里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以及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

      ‘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可见《滕王阁序》是王勃即*挥笔写就的。

      《滕王阁》诗以极其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序》的内容,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首句“滕王高阁临江渚”,点题入诗,描述了滕王阁雄踞赣江之滨,和江心洲屿相对峙,占尽地势。次句“珮玉鸣鸾罢歌舞”,是从宴会散罢的场面的反衬宴会的盛况,别具一格:歌舞结束了,宾主相继离去,珮玉叮口当,鸾铃和鸣。佳节盛会后,人去楼空。接下来的两句是静态写景,“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画栋”“珠帘”,表现的是巧夺天工的人工美;朝云缭绕,暮雨飘拂,呈现的是亦真亦幻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美。“飞”

      “卷”二字,静中有动。只此二句,瑰伟绝特的滕王阁就矗立眼前,令人神往。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就曾赞叹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续之,以书吾忧。”

      诗的第五、六两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表面写景而实为抒情。自在的白云,悬映在深深的潭水里,影影绰绰,迎朝露,送秋辉。季节景物在不知不觉中转换,日月星辰在无声无息中移动,诗人在此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而诗的意境宁静高远,引人遐想。“婉丽和*之风格自见矣!”“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既顺承上句时空久远之意,又照应首句,自然地结尾全篇。当年建造这华丽高阁的滕王如今在哪呢?这是以问代答,此时元婴由于奢靡无度,被贬到滁州去了。而如今参加歌舞盛宴的,正如《序》中所说的,“宾主尽东南之美”,赞美阎都督德洁政清。设想元婴建造华阁何尝不是为了自己可以时常歌舞饮宴于其上呢?如今却只剩下栏杆外的江水依然如故地向北流淌。

      这是一首入律的古诗,王力先生曾评说:“这首诗*仄合律,粘对基本合律,简直是两首律句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注意:这种仄韵与*韵的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高适、王维等人的七言古风,基本上是依照这个格式的。”这段话概括说明了《滕王阁》诗在语言上的特点,同时指出了它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律。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阅读全文]...

2021-12-22 14:43:29
  • 王勃的诗句有哪些(最知名的10首名诗)

  •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山中》

    唐代: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3《蜀中九日》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4《滕王阁诗》

    唐代: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5《咏风》

    唐代: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6《落花落》

    唐代:王勃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7《秋夜长》

    唐代:王勃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8《春庄》

    唐代:王勃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阅读全文]...

2022-03-11 01:55:09
可以用王勃的诗句 - 句子
可以用王勃的诗句 - 语录
可以用王勃的诗句 - 说说
可以用王勃的诗句 - 名言
可以用王勃的诗句 - 诗词
可以用王勃的诗句 - 祝福
可以用王勃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