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莲菜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莲菜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莲菜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莲菜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采莲曲古诗词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莲曲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翻译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注释解释
萦(yíng):萦回,旋转,缭绕;
飐(zhǎn):摇曳;
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
搔头:簪之别名;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公元822~824年)之时。此时,诗人远离上层政治集团的勾心斗角,沉醉在旖旎的江南风光和与友人的诗酒酬和之中,生活轻松、舒心。诗人无意间捕捉到一对年轻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随即创作了本诗。
诗文赏析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
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动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阵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了“荷叶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然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然后诗人用了一个日常*见、颇具情趣的细节:“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少女看见了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突然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欲语低头笑”既表现了少女的无限喜悦,又表现了少女初恋时的羞涩难为情。“碧玉搔头落水中”又进一步暗示了少女“低头笑”的激动神态。后两句描写细致,生动逼真。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欲语还休、含羞带笑的姑娘宛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采莲曲》为民歌体裁,同类的作品历来很多。但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秋莲古诗词
古诗原文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译文翻译
盛开在夏季的莲花到了秋天经受不住风霜的侵袭而渐渐凋萎了。
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赏的兴趣了。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秋莲的花叶已经败落了。
本来还以为莲蓬成长起来可以保持秋莲的晚节,哪里知道白露之时秋风已经刮起。
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世的变化一样,盛衰都在我的老眼中历历分明,还是不要让小船上的酒杯空着,珍惜眼前的好时光吧。
注释解释
秋莲: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有一篇著名的散文《爱莲说》,借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寄托高洁的志趣。这首咏物诗,以秋莲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感情真挚沉痛,理趣隽永,从中可以看出宋代理学对刘因的深刻影响。
亭亭:耸立的样子。
不自容:形容荷茎细弱不能自持。
杳杳:深远的样子。此处形容香气飘得很远。
欲谁通:想同谁人同消息呢?
不堪:不能忍受。
翠减红销:指秋天红花凋残,绿叶飘零。
拟:打算。
青房:指莲蓬。
白露:节气名,这里亦可解释为露水。
盛衰:有双关之意,既可指莲花的盛衰,也可以指世代的盛衰、朝代的更迭。
老:这里借指阅历多有经验。
莫放:不要让,不要使得。
扁舟:小舟。
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是托物寄意之作。诗人生于蒙古军灭金之后的1249年,其时南宋*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宋亡后他也一度被迫仕元,任赞善大夫之职,虽然不久借口母病辞归.但始终悔恨自己的失节。这首诗就是借咏秋莲来写自己无可奈何的处晓和难全晚节的悔恨。
诗文赏析
孟浩然诗有“看取莲税净,应方不染心”之句;周敦颐谓。莲,花之君于者也”,极赞其。出淤泥而不染”。自古以来,莲花便是人们心圆中高洁品性的象征,诗家墨客每每称叹颂美,寄情写意,留下不少名篇佳句。
然而,刘因这首《秋莲》却独脱旧制,不是正面歌颂莲花之洁美形质,而是以深沉抑郁的笔调伤惋秋后莲花之凋萎衰残。诗旨所在,是对美好事物横遭厄运的悼惜,也是自己坎坷身世、苦闷心绪的写照,别具一番情味,别呈一种意趣。
首联开笔于“瘦影”二字,写出了“秋莲”枯衰的躯形,虽然仍是“亭亭”竖起,却瘦弱乏力,难以自持。“影”固如此,“香”更微淡,杳杳飘散之时,不知欲与谁相通消息。“不自容”,已见立身极其不易,随时均有倒下的.可能;“欲谁通”,又显寂寞无朋,四周寻不到足以互慰的同伴,自怜、自叹、孤立、怅惘,种种辛酸情绪在两句中流露无遗。
颔联进一步针对。秋莲’的遭遇与严酷的环境作了具体描述,当日盛开的花朵凋谢了,碧绿的叶子枯萎了,正是不堪忍受的“翠减红销”之际。尤有甚者,眼前的环境,江水清凉,月色冷漠,更增添了寒惨凄苦的气息。如果说前两句写了“秋莲”萎顿落寞的状态,那么,这两句则点明造成此种状态的原因是大自然消长生杀的基本规律所致,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
颈联笔意转深,谓“秋莲”虽已落尽铅华,却欲留得青青莲房,以保持美好的“晚节”;不料白露寒霜中吹来了凛冽秋风,连这一颗微小的秋实也将被横扫净尽。显然无论往日的花开得何等鲜艳,无论它的本质何等洁美,在严酷的季节,面临无情的风霜,“秋莲”被摧残而衰亡的命运是不可逃脱的。
至此,这三联六句,字面上是句句写“秋莲”,但实际上却是处处写诗人自己。联系刘因的身世,他是南宋入元的遗民,作为元初的一位有影响的诗人,他在不少诗作中表露了对宋朝的追忆和怀恋、对当代政治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坎坷遭遇的感伤。这首诗正是以象征的手法,借咏“秋莲”来寄托感慨,诗中所写“秋莲”的一切情状都暗示着诗人自身的遭遇。因此,尾联两句,便明确点出世道、人生的盛衰变化,在自己眼中依然历历分明,还是聊且逍遥自乐,不要令小船上的酒杯空着。于愁闷之时想到了酒,希望在“醉乡”中逃避现实、自我完善,这是古代历遭磨难的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常常采用的一种“解脱”手段;就诗歌作品中的此类内容而论,所造成的感情韵味,则宛如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
这首律诗以四分之三的笔墨吟咏秋莲,笔触细腻入微,既写了此花在特定环境下的形态、香气、色泽、花实,又写了江、月、风、露等与之同时并存的自然景物。其中以“瘦影亭亭”对“淡香杏杏”、“翠减红销”对“江清月冷”(此为句中对)。“青房全晚节”对“白露已秋风”,均见工巧贴切,独开新意。至于末两句的抒情,可谓真挚沉痛,寓旨幽深,为读者留下了品味回思的余地。
白莲古诗词
古诗原文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真合 一作:端合)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译文翻译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注释解释
蘤(huā):“花”的古体字。
此花:指白莲。端合:真应该。端,一作“真”。瑶池:传说中的仙境,相传为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传》有“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话。
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诗文赏析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说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并且对其作了具体介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莲花的特点,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主要寓于对莲花的描写之中。《白莲》这首诗却不同,这首诗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诗人没有对白莲作具体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诗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诗的第一句:“素花多蒙别艳欺”便明显地指向人事。有不少人轻视乃至鄙弃素色的花卉,而专门喜欢那些妖艳的花朵。封建社会的上层社会也是这样,一些朴实无华,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往往妹忽视,被埋没,被欺凌,而一些华而不实的家伙则往往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欣赏与重用。这句诗明显地指向了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诗的第二句就更明显了,瑶池是传说中的神仙世界,是无比高雅神圣的地方。诗人说白莲应该在这样的地方占据一个位置,这明显地是在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应该在人类社会上得到自已应得到的地位。这里当然也不能排除诗人有自况的意思。可是,在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使诗人感到愤怒,也使诗人感到悲哀,因此在此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塑造了在晓月清风之中即将凋谢的白莲这一形象,让人们注意,向人们提出了问题。这就又一次把矛头指向了封建社会,控诉封建统治者摧残与埋没人才。这首诗就是这样通过对白莲的'吟咏,揭露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合理现象,为被埋没、被摧残的人才鸣不*,为他们发出呼呼的。这首诗诗主要运用象征的手法,议论与描写结合得十分巧妙,语言也通俗易懂,概括力强。
《白莲》一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然而它并没有黏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白莲好像无情,但却有恨,在天欲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这正是白莲的花瓣将要坠落的时候。这样的想象和描写是既适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莲的性格的特点,而且又很有情致和余味的。因为有诗的感觉和想象的诗人写诗,并不是仅仅打一个比喻,借题发挥,发一点个人的牢骚,而是对他所歌咏的对象,总是感到了诗意,感到了有动人的地方,然后才可能写出可以打动人的真正的诗来。最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
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莲花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蝶恋花》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生查子》晏几道
长恨涉江遥,移*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阮郎归·初夏》苏东坡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黄莺儿》晁补之
南园佳致偏宜暑。两两三三,修篁新笋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听乱芰荷风,细洒梧桐雨。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算人间事,岂足追思,依依梦中情绪。
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怪道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南柯子》《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十里青山远,潮*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那年沽酒那人家?
《菩萨蛮》魏夫人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浣溪沙》张元干
山绕*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临江仙》叶梦得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风乱雨荷。微云吹尽散,明月堕*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无人能唱采菱歌。小轩枕簟,檐影挂星河。
《莲》苏轼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莲花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如何?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孙光宪《思帝乡》
2、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欧阳修《临江仙》
3、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现代·暇文《藕乡随思》
4、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清·郑板桥《芙蓉》
5、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李珣《南乡子》
6、影欹晴浪势欹烟,恨态缄言日抵年。轻雾晓和香积饭,片红时堕化人船。人间有笔应难画,雨后无尘更好怜。何限断肠名不得,倚风娇怯醉腰偏。--崔橹《莲花》
7、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其二》
8、今逢石上生,本自波中有。红艳秋风里,谁怜众芳后。()——司空曙《石莲花》
9、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温庭筠《莲花》
10、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夜风。留样最嗟无巧笔,护香谁为惜熏笼。缘停翠棹沈吟看,忍使良波积渐空。魂断旧溪憔悴态,冷烟残粉楚台东。——崔橹《惜莲花》
11、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芜,藕花菱蔓满重湖。——薛昭蕴《浣溪沙》
12、秋水莲花三四枝,我来慷慨步迟迟。不决浮云斩邪佞,真成龙去拟何为。——贯休《古剑池》
13、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李璟《浣溪沙》
14、虞舜南巡去不归,二妃相誓死江湄。空留万古香魂在,结作双葩合一枝。——韦庄《合欢莲花》
15、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唯有诗人能解爱,丹青写出与君看。——白居易《画木莲花图寄元郎中》
16、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潘阆《忆余杭》
17、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欧阳修《采桑子》
18、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湘妃雨之后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郭震《莲花》
19、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晏几道《蝶恋花》
20、酪浆冷浸金盘粉。玉友浮新酝。如君真是酒中仙。一斗百篇吟到小池莲。清风拂拂来纨素。独擅江南步。红裙无用妒芳姿。且把绿罗争学画长眉。——王之道《虞美人》
21、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柳永《甘草子》
22、倚风无力减香时,涵露如啼卧翠池。金谷楼前马嵬下,世间殊色一般悲。——崔橹残莲花
23、似醉如慵一水心,斜阳欲暝彩云深。清明月照羞无语,凉冷风吹势不禁。曾向楚台和雨看,只于吴苑弄船寻。当时为汝题诗遍,此地依前泥苦吟。——崔橹《岳阳云梦亭看莲花》
24、欹红婑媠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皮日休《木兰后池三咏·重台莲花》
25、不耐高风怕冷烟,瘦红欹委倒青莲。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张林诗《残莲花》
26、缟带与纶巾,轻舟漾赤门。千回紫萍岸,万顷白莲村。荷露倾衣袖,松风入髻根。潇疏今若此,争不尽馀尊。——皮日休《赤门堰白莲花》
27、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刘商《咏双开莲花》
28、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9、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徐玑《夏日怀友》
30、水国烟乡足芰荷,就中芳瑞此难过。风情为与吴王*,红萼常教一倍多。——陆龟蒙《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重台莲花》
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3、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李商隐《赠荷花》
4、一江烟水照晴岚,*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5、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 王昌龄《西宫秋怨》
6、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 李白《古风·其十九》
7、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8、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9、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刘攽《雨后池上》
10、一年滴尽莲花漏。 ——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1、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王维《山居即事》
12、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 王维《渭川田家》
13、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 苏轼《江神子·江景》
14、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15、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 李白《渌水曲》
16、共倒金荷家万里,欢得尊前相属。 —— 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17、手捻香笺忆小莲。 —— 晏几道《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18、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 杜甫《为农》
19、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 张籍《春别曲》
关于莲花的古诗词
1、《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唐·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东林寺白莲》
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爽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4、《荷花》
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5、《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7、《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8、《莲花》
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9、《莲》
唐·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菜根谭·概论》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菜根谭·概论》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菜根谭·概论》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菜根谭·概论》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菜根谭·概论》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菜根谭·概论》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菜根谭·概论》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淡薄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菜根谭·概论》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菜根谭·概论》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衰时罪孽都是盛时作得。——《菜根谭·概论》
涉世无一段圆活的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菜根谭·概论》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菜根谭·概论》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菜根谭·概论》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菜根谭·概论》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菜根谭·概论》
盖世的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的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菜根谭·概论》
盖世的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的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菜根谭·概论》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菜根谭·概论》
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菜根谭·概论》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菜根谭·概论》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菜根谭·概论》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菜根谭·概论》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菜根谭·概论》
事事要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菜根谭·概论》
恩仇不可太明,明则人起携贰之志。——《菜根谭·概论》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切莫放手。——《菜根谭·概论》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菜根谭·概论》
志以淡泊明,而节从肥甘丧矣。——《菜根谭·概论》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菜根谭·概论》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菜根谭·概论》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菜根谭·概论》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菜根谭·概论》
无善而致人誉,不如无恶而致人毁。——《菜根谭·概论》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菜根谭·概论》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菜根谭·概论》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菜根谭·概论》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菜根谭·概论》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菜根谭·概论》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菜根谭·概论》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菜根谭·概论》
能者劳而俯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菜根谭·概论》
布衣菜饭,可乐终身——《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将来之非。——《菜根谭·概论》
1《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无题·其二》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3莲 花 唐 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
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
至今莲蕊有香尘。
4莲 唐 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
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
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
玉露洗残红。
看著余芳少,
无人问的中。
5咏双开莲花 唐·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
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
早晚双飞池上来。
6芙 蓉 唐 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
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
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
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容,
一夕练塘东。
7独芙蓉 唐 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
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
关于油菜花的古诗(精选10首)
在暖暖的阳光下,油菜花的黄是那么亮,那么晃,透过肌肤晃入你的心里。置身这油菜花田,尽情享受着金色的花海,纯纯的花香,升腾着自己的灵魂!下面是关于油菜花的古诗(精选10首)的内容,欢迎阅读!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东郊和气新,芳霭远如尘。
客舍停疲马,僧墙画故人。
沃田桑景晚,*野菜花春。
更想严家濑,微风荡白苹。
吴王庙侧有高房,帘影南轩日正长。
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
悬灯向后惟冥默,凭案前头即渺茫。
知有虎溪归梦切,寺门松折社僧亡。
夜来春雨润垂杨,春水新生不满塘。
日暮*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春江一望微茫。辨桅樯。
无限青青麦里、菜花黄。
今古恨,登临泪,几斜阳。
不是寄奴住处、也凄凉。
试检春光,都不在、槿篱茅屋。
荒城外、牯眠衰草,鸦啼枯木。
黄染菜花无意绪,青描柳叶浑粗俗。
忆繁华、不似少年游,伤心目。
棠坞锦,梨园玉。燕衣舞,莺簧曲。
艳阳天、输与午桥金谷。
行处绮罗香不断,归时弦管声相逐。
怕夕阳、影散*黄昏,烧银烛。
紫门鸡犬山前住。笑语听伛背园父。
辘轳边抱瓮浇畦,点点阳春膏雨。
菜花间蝶也飞来,又趁暖风双去。
杏梢红韭嫩泉香,是老瓦盆边饮处。
1《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无题·其二》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3莲 花 唐 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
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
至今莲蕊有香尘。
4莲 唐 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
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
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
玉露洗残红。
看著余芳少,
无人问的中。
5咏双开莲花 唐·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
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
早晚双飞池上来。
6芙 蓉 唐 温庭筠
刺茎澹荡碧,
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
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
美人清镜中。
南楼未归容,
一夕练塘东。
7独芙蓉 唐 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
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
莲菜的古诗词
关于韭菜莲的古诗词
菜的古诗词
莲的古诗词
含菜的古诗词
古诗词的薇菜
蓟菜的古诗词
王莲的古诗词
爱莲的古诗词
含莲的古诗词
宝莲的古诗词
韭莲的古诗词
酒菜的古诗词
有古诗词的菜名
古诗词中的疏菜
写盆菜的古诗词
菜根的古诗词
泡菜的古诗词
做菜的古诗词
菜品里的古诗词
有酒有菜的古诗词
香菜的古诗词
带有莲的古诗词
关于莲的古诗词
有关莲的古诗词
写王莲的古诗词
莲蓬的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池莲
带为和莲的古诗词
用莲喻廉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