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酒的诗词

关于有关酒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酒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酒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酒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3) 语录(7k+) 说说(6k+) 名言(163) 诗词(71) 祝福(3k+) 心语(63)

  • 带酒的诗词名句

  • 带酒的诗词名句

      不少诗人喜欢饮酒作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带酒的诗词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北宋-柳永《雨霖铃》

      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北宋-晏殊《浣溪沙》

      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唐-杜甫《登高》

      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9、对酒当歌寻思着,月户星窗,多少旧期约。北宋-晏几道《醉落魄》

      1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曹操《短歌行》

      11、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北宋-柳永《蝶恋花》

      12、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13、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唐-李白《客中行》

      1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1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17、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

      18、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曲》

      19、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唐-王维《汉江临眺》

      20、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北宋-范仲淹《苏幕遮 》

      2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唐-李白《行路难》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北宋-范仲淹《渔家傲》

      25、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北宋-苏轼《浣溪沙》

      26、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7、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北宋-李清照《醉花阴》

      28、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北宋-李清照《如梦令》

      29、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30、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阅读全文]...

2022-03-26 15:11:07
  • 酒诗词

  •   1、《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摧。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仇家酒》

      唐·白居易

      年年老去欢情少,处处看来感事深。

      时到仇家非爱酒,醉时心胜醒时心。

      5、《花下醉》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6、《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哟哟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在用相存。

      契阔谈谦,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7、《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阅读全文]...

2022-01-16 00:57:14
  • 苏轼写酒的诗词

  • 苏轼
  • 苏轼写酒的诗词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写酒的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注释

      ⑴定风波:词牌名。

      ⑵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⑶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⑷已而:过了一会儿。

      ⑸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⑹吟啸:放声吟咏。

      ⑺芒鞋:草鞋。

      ⑻一蓑烟雨任*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⑼料峭:微寒的样子。

      ⑽斜照:偏西的阳光。

      ⑾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⑿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赏析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心思想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创作背景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评价

      读罢全词,令人心情振奋,心境豁然,心灵净化。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读者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从心理学“白日梦”的角度看,此词实际是作者描绘的一个淡泊从容、旷达超脱的白日梦,在多个方面都非常符合白日梦的特征。

      第一,心情符合白日梦之条件——郁闷不爽。

      写此词前三年,即公元1079年,作者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后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宦海沉浮,经历坎坷,理想不竟,抱负未果,使作者几年来一直郁郁不得志,思想上陷入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之中,心情烦闷。

      第二,意境符合白日梦之真谛——宁静自由。

      作者对现实的官场险恶生活非常厌倦,渴望摆脱这种生活,退隐江湖,过一种淡泊宁静、无忧无患、无欲无求、轻松自由的生活,也即“归去”。

      第三,结构具备白日梦之特征——自然完整。

      入梦的引子是“饮酒”和“下雨”。酒的微醉让作者晕晕乎乎,这是白日梦形成的主要基础。烟雨的迷蒙让天气灰暗朦胧,创设了入梦的良好氛围。

      入梦句是“莫听穿林打叶声”,梦境为“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这里作者用“竹杖”“芒鞋”“蓑衣”“烟雨”等意象及雨中“吟啸”“徐行”等动作创设了一个极为美妙的白日梦梦境,活脱脱地勾勒出了一个隐居江湖过着从容淡泊生活的隐士形象,他虽无荣华富贵之享受,但亦无宦海浮沉之忧患,心情得以*静,心境得以安宁。

      梦醒句为“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的春风吹醒了醉酒,作者感到冷,一个激凌,头脑清醒了,梦结束了,作者又回到现实之中。这“冷”既是实写酒醒后身体感到冷,也是写梦醒后又想到自己的遭遇而产生的心冷。正在这时,远处山头温暖的夕阳让作者感到了些许暖意,也增添了他战胜逆境的信心。

      过渡句为“回首向来萧瑟处”。虽然“相迎”的斜阳给作者带了一丝温暖,但一想到自己饱含萧瑟风雨的坎坷仕途路——“回首向来萧瑟处”,心中燃起的希望之火又熄灭了!

      梦破后寻梦句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仕途的风雨就如同这自然界的风雨一样变幻无常,他所期盼的仕途阳光又会在多长的风雨之后?与其终日忍受这种提心吊胆之痛,还不如“归去”,退隐江湖,一切*静,无悲无喜,“无雨无晴”。

      第四,情节显露白日梦之特色——亦真亦幻。

      首先,序言中说“同行皆狼狈”,已证明雨之大,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却又描写诗人置身雨中,对雨听而不闻,从容高歌,潇洒徐行,全然没感到淋漓之苦的状态,这怎么可能是实写呢?接下来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也不太合常理。用竹杖芒鞋行泥泞之路,拖泥带水,怎比得上骑着高头大马急行如飞来得轻快?因此这“轻”恐怕不是写现实行路之轻,而应是无官一身轻。“一蓑烟雨任*生”也让人生疑。序言中已说“雨具先去”,怎会又出现了披蓑在雨中穿行?看来应是想象之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若按自然的逻辑也很难解释得通。雨过天晴,应该是“已无风雨正是晴”,怎会是“也无晴”?所以,这里的“晴”不会单纯指天晴。

      由此可见,这些都是写作者心中想象之事而非眼前之景,全词就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归去”白日梦!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是一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是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

    [阅读全文]...

2021-12-17 04:30:51
  • 苏轼写酒的诗词

  • 苏轼,阅读,文学
  • 苏轼写酒的诗词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轼写酒的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注释

      ⑴定风波:词牌名。

      ⑵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⑶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⑷已而:过了一会儿。

      ⑸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⑹吟啸:放声吟咏。

      ⑺芒鞋:草鞋。

      ⑻一蓑烟雨任*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⑼料峭:微寒的样子。

      ⑽斜照:偏西的阳光。

      ⑾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⑿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赏析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心思想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创作背景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评价

      读罢全词,令人心情振奋,心境豁然,心灵净化。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读者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从心理学“白日梦”的角度看,此词实际是作者描绘的一个淡泊从容、旷达超脱的白日梦,在多个方面都非常符合白日梦的特征。

      第一,心情符合白日梦之条件——郁闷不爽。

      写此词前三年,即公元1079年,作者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后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宦海沉浮,经历坎坷,理想不竟,抱负未果,使作者几年来一直郁郁不得志,思想上陷入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之中,心情烦闷。

      第二,意境符合白日梦之真谛——宁静自由。

      作者对现实的官场险恶生活非常厌倦,渴望摆脱这种生活,退隐江湖,过一种淡泊宁静、无忧无患、无欲无求、轻松自由的生活,也即“归去”。

      第三,结构具备白日梦之特征——自然完整。

      入梦的引子是“饮酒”和“下雨”。酒的微醉让作者晕晕乎乎,这是白日梦形成的主要基础。烟雨的迷蒙让天气灰暗朦胧,创设了入梦的良好氛围。

      入梦句是“莫听穿林打叶声”,梦境为“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这里作者用“竹杖”“芒鞋”“蓑衣”“烟雨”等意象及雨中“吟啸”“徐行”等动作创设了一个极为美妙的白日梦梦境,活脱脱地勾勒出了一个隐居江湖过着从容淡泊生活的隐士形象,他虽无荣华富贵之享受,但亦无宦海浮沉之忧患,心情得以*静,心境得以安宁。

      梦醒句为“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的春风吹醒了醉酒,作者感到冷,一个激凌,头脑清醒了,梦结束了,作者又回到现实之中。这“冷”既是实写酒醒后身体感到冷,也是写梦醒后又想到自己的遭遇而产生的心冷。正在这时,远处山头温暖的夕阳让作者感到了些许暖意,也增添了他战胜逆境的信心。

      过渡句为“回首向来萧瑟处”。虽然“相迎”的斜阳给作者带了一丝温暖,但一想到自己饱含萧瑟风雨的坎坷仕途路——“回首向来萧瑟处”,心中燃起的希望之火又熄灭了!

      梦破后寻梦句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仕途的风雨就如同这自然界的风雨一样变幻无常,他所期盼的仕途阳光又会在多长的风雨之后?与其终日忍受这种提心吊胆之痛,还不如“归去”,退隐江湖,一切*静,无悲无喜,“无雨无晴”。

      第四,情节显露白日梦之特色——亦真亦幻。

      首先,序言中说“同行皆狼狈”,已证明雨之大,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却又描写诗人置身雨中,对雨听而不闻,从容高歌,潇洒徐行,全然没感到淋漓之苦的状态,这怎么可能是实写呢?接下来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也不太合常理。用竹杖芒鞋行泥泞之路,拖泥带水,怎比得上骑着高头大马急行如飞来得轻快?因此这“轻”恐怕不是写现实行路之轻,而应是无官一身轻。“一蓑烟雨任*生”也让人生疑。序言中已说“雨具先去”,怎会又出现了披蓑在雨中穿行?看来应是想象之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若按自然的逻辑也很难解释得通。雨过天晴,应该是“已无风雨正是晴”,怎会是“也无晴”?所以,这里的“晴”不会单纯指天晴。

      由此可见,这些都是写作者心中想象之事而非眼前之景,全词就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归去”白日梦!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是一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是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

    [阅读全文]...

2022-01-17 15:03:29
  • 《将进酒》诗词

  • 《将进酒》诗词

      《将进酒》原诗词文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注释】

      将进酒:属乐府旧题。将(qiāng):请。

      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高堂:高堂:房屋的正室厅堂。一说指父母。一作“床头”。青丝:喻柔软的黑发。一作“青云”。成雪:一作“如雪”。

      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金樽(zūn):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

      陈王:指陈思王曹植。*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

      业书法《将进酒》季深业书法《将进酒》

      恣(zì):纵情任意。谑(xuè):戏。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径须:干脆,只管。沽:买。

      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尔:你。销:同“消”。

      【赏析】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属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阅读全文]...

2022-03-22 17:38:33
  • 有关*的诗词 酒的唯美句子

  • 唯美,个性
  • 1、酒不醉而人自醉。

    2、两腿一站,喝了不算。

    3、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4、是那纯粹的爱,还是酒后的寂寞。

    5、喝醉了酒,我谁都不服,就扶墙。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7、酒,让我想起了你,而你却忘记了我。

    8、半斤不当酒,一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

    9、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赶紧跑。

    10、当酒入喉时,有一种破裂的声音,仿佛绝望的歌唱。

    11、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来了迎接他的要靠女*。

    12、我抱着孤单伴着酒气一个人入睡如果还能遇见不要再后退。

    13、饭局三大悲:想请的没来,来的都是作陪,结帐时就你一人清醒。

    14、装作无动于衷,随着酒意的麻痹,让自己看起来像是麻木了一样。

    15、我想哭眼泪在眼中,我想笑嘴角牵不动,我只想用酒精来麻木自己所有思绪。

    16、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7、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18、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19、喝美酒,是一种大享受,不仅仅是舌头和口腹的享受,而是精神与灵魂的享受。飞翔起来舞蹈起来的享受!

    20、桌上这碗红酒宛如太阳,粉红色的酒是其光芒,如果没有红酒,仿佛环绕在太阳四周的行星般的我们就无法发光。

    21、是啊,酒在杯中情在心,深深地饮下这杯美酒!饮下这一杯杯含情的酒,饱含万种风情的酒!有情的情,饱含浓烈友情的酒!

    22、酒使人心愉悦,而欢愉正是所有美德之母。我继续与葡萄酒作精神上的对话,它们使我产生伟大的思想,使我创造出美妙的事物。

    23、酒像女人,在酒里同样也有人生得失,成功的女人,可以觥筹交错

    [阅读全文]...

2022-06-30 15:51:24
  • 关于喝酒的诗词有哪些(关于酒的古诗词名句)

  • 喝酒
  • 在中国,从远古以来,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诗酒文化”。

    饮酒诗词100首,或小酌,或大饮,成为诗词史一道亮丽的风景!

    001.别诗(汉)苏武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有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者长相*,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鹿呜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生亲。

    002.短歌行(三国)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003.送应氏诗(三国)曹植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燕婉,我友之朔方。亲呢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施融起高翔。

    004.百一诗(三国)应璩

    *生发完全,变化似浮屠,醉酒巾帻落,秃顶赤如壶。

    005.咏怀诗(三国)阮籍

    一日复一朝,一昏复一晨。容色改*常,精神自飘沦。

    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

    007.饮酒诗之五(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006.饮酒诗之十四(晋)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酒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008.咏荆轲(晋)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赢。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霸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动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009.对酒诗(南北朝)庾信

    数杯还已醉,风云不复知。唯有龙吟笛,桓伊能独吹。

    010.对酒(南北朝)张率

    对酒诚可乐,此酒复芳醇。如华良可贵,似乳更堪珍。

    何当留上客,为寄掌中人。金樽清复满,玉碗亟来亲。

    谁能共迟暮,对酒惜芳辰。君歌尚未罢,却坐避粱尘。

    011.对酒(南北朝)张正见

    当歌对玉酒,匡坐酌金罍。竹叶三清泛,葡萄百味开。

    风移兰气入,月逐挂香来。独有刘将阮,忘情寄羽杯。

    012.答王司空食酒(南北朝)庾信

    今日小园中,桃花数树红。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

    未能扶毕卓,犹足舞王戎。仙人一捧露,判不及杯中。

    [阅读全文]...

2022-06-09 17:07:07
  • 带有酒的诗词(关于酒的古诗10首)

  • 无酒不成诗,把酒言欢,寄愁于酒。千百年来,古文人对酒情有独钟,以酒入诗词,寄予了怎样一番深情呢?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此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与人生无常的感叹,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安宁的美好祝愿。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喝醉后挑亮油灯观看宝剑,往事历历在目,梦中回到了当年的营垒,一觉醒来,耳边接连响起号角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短歌行》

    把酒言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和朋友难得见了面,丢掉一切心头重负,痛快的畅饮一杯酒。任凭古往今来多少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借酒浇愁,大醉。扁舟夜发,醉醺醺,一觉醒来,谁能告诉我,我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拥,不可遏止。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饱含人生哲理意味,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中的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呢?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生命中那些知己,早已经天涯海角,各奔东西。万水千山,留在身边的能有几人?人生的悲欢离合,都请随天意吧,如果明天就要分别,那么今宵我们就把酒言欢,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

    [阅读全文]...

2022-01-11 00:24:07
  • 关于写酒的古诗词句

  •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韦庄《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 客中作》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阅读全文]...

2021-12-22 15:15:46
有关酒的诗词 - 句子
有关酒的诗词 - 语录
有关酒的诗词 - 说说
有关酒的诗词 - 名言
有关酒的诗词 - 诗词
有关酒的诗词 - 祝福
有关酒的诗词 - 心语